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8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 .以下是小雅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3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由距凸透镜 25cm 处沿主光轴移到 13cm 的过程中,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 .仍为平行光束

B .变为发散光束

C .变为会聚光束

D .无法确定

5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 .大于焦距

B .小于焦距

C .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

D .大于 2 倍焦距

6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伸出来一些

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需要缩进去一些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烛焰随燃烧降低时,向上移动凸透镜仍可接收到烛焰的像

B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中成像特点相同

C .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些,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一些仍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D .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9 .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正确的是

A .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 .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 .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0 .下列四种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 .目镜5×;物镜10×

B .目镜10×;物镜l0×

C .目镜5×;物镜40×

D .目镜 l0×;物镜40×

11 .小明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

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 B .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

D .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12 .使用投影仪的时候,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屏幕上的像变得小些,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A .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

B .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

C .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

D .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胶片远离镜头

13 .将一发光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不同距离处。分别调整光屏到透镜距离都得到清晰的像,且光屏到透镜距离恰好相等。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

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正确的是( )

A .甲成的是实像,乙成的是虚像

B .乙的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C .甲的焦距大于乙的焦距

D .发光体离甲透镜的距离小于离乙透镜的距离

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20.0cm

B .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像

C .将蜡烛移动到 35cm 刻度处,向右移动光屏可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像

D .将蜡烛移动到 45cm 刻度处,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15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B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 .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50cm 处,将光屏移到 70cm 刻度线右侧可得到清晰 的像

D .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透镜,向左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 的像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 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成的像可应用于投影仪

B .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20cm

C .只将凸透镜移至 35cm 位置,光屏上会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 .将该透镜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

清晰的像

17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强

B .通过透镜的每一条光路都是可逆的

C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D .凸透镜的边缘一定比中央薄

18 .如表是小海同学用焦距 f =10cm 的凸透镜探究其成像规律的记录表,根据 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

(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 u 满足条件_____ (选填“u <f ”、“f <u <2f ” 或 u >2f ”)时,凸透镜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选填“照相机”、 “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应用了凸透镜的这个成像规律。 ( 2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由 20cm 变为22cm 时,为了在 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小海应将光屏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9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 F 1、 F 2 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物距 u/cm

8

10

12

14

16

20

22

25 像的性质

虚实

虚像

不能成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大小

放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等大

缩小

缩小 正倒

正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蜡焰在透镜的左侧移动,某同学将实验的记录填在表中,其中像的性质有三处 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错误的实验次数,并订正对应的错误: ①: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透镜焦距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

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作透镜的焦度,用 Φ 表示,即 Φ=

。平常我们说的眼镜

f

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 度数是负值。

(1)求焦距分别为 0.25m 和 0.5m 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 度和-400 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 -400 度的眼镜片焦距是 多少?

21 .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

1

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 _______ )

22 .在如图中,画出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1.C 2 .B 3 .B 4 .B 5 .C 6 .D 7 .D 8 .D 9 .D 10 .D 11 .A 12 .A 13 .C 14 .CD 15 .AD 16 .CD 17 .AD

18 .f<u<2f 投影仪靠近

19 .1 正立放大虚像 2 倒立放大实像 4 倒立缩小实像

20 .(1)4m-1 ;2m-1 ; (2)3m-1 ; 4m-1 ; 0.25m

21 .

22 .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面上,在玻璃板上滴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平行于书面并逐渐远离书面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A.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D.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 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B.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C.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D.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3.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4.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5.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此处凸透镜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6.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她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B.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是实像 C.她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7.使用下列光学器材,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平面镜 8.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凹面镜 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选用了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他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当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恰好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向左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下图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4.(2020·贵州黔南州中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未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5.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 cm,能在距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0 cm B.25 cm C.17 cm D.12 cm 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 5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85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C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蜡烛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 .以下是小雅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C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3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由距凸透镜 25cm 处沿主光轴移到 13cm 的过程中,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A .逐渐变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 .仍为平行光束 B .变为发散光束 C .变为会聚光束 D .无法确定 5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 .大于焦距 B .小于焦距 C .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 D .大于 2 倍焦距 6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显微镜的目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7 .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同一个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2.“爱护眼睛,你我同行”。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图中的中心圆面积更大 B.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C.人们可以用仪器和工具帮助自己进行准确测量 D.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5.当物体距凸透镜16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固定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动,若将凸透镜向远离光屏方向移动4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 A.6厘米<f<12厘米B.8厘米<f<10厘米 C.6厘米<f<8厘米D.12厘米<f<20厘米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红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右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 7.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 透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凸透镜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D.远视眼凹透镜 8.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 A.人脸识别机B.汽车后视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 2.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3.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应用此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6.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8.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9.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常州学生李明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 的__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_(C/D/E/F)处.他用 激光笔从A点向(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 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上/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左/右)移(3)生物老师证实,这是古老物种 仙女虾.其卵可以在寒冷或高温的 沙土里休眠多年,直到遇水才孵 化.仙女虾的卵壳具有_______(写 出一点即可)的特性. 2.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面,应该利用透镜矫正. 二、选择题 3.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4.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光学元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近视眼镜 D.投影仪 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如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3.小代对知识进行了归类复习,以下归类中连线不正确的是() A. B. C. D. 4.关于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距离以内 B.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上 C.应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D.应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 5.下列仪器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A.平面镜B.照相机 C.投影仪D.放大镜 6.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1/ 7

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7.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动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 ) A.不成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右侧10cm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右移蜡烛至凸透镜左侧10cm处,移动光屏可得清晰的()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9.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电影”;湖岸在水中“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下列列出“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11.消防专家建议公众,不要随意丢弃尚未喝完的矿泉水瓶。因为这些瓶子有可能造成森林火灾。一个夏日的中午,某同学将装满水的瓶子和纸板放置太阳光下,如图,约1分钟后纸板竟然烧出了个洞。据此,你可以判断()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将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能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路图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 D.透镜的焦距等于10 cm 2.王老师在改作业时自言自语道:“老了,作业本上的字都看不清了,放远点就好了。”由此可知,王老师的眼睛所患的症状及需要佩戴的眼镜的镜片应该是 A.近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凸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3.李玉升入中学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再加上没有正确用眼,使眼睛患上了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带下列哪种镜片 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凹面镜 4.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0cm的位置处时,成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1 / 7

C.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D.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6.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小红用放大镜看邮票时,若想让邮票再放大些,她应将放大镜稍微靠近邮票些 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7.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A.B.C.D. 8.如图甲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光的色散情形,图乙是平行的红色激光通过透镜的情形。若将图乙中的红色激光改为蓝色激光,则焦点F 的位置将在图乙中F位置的( ) A.左侧B.右侧C.同一位置D.不确定 9.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中的A 相似,则幻灯处上的图的形状应与下列哪个图相似 A.B.C.D. 10.图1所示厚薄不同的透镜均为同种玻璃材料所制.为了说明正常眼睛看远、近物体时晶状体的特点,小明进行了图2的实验,先取乙透镜放在光具座上,A处蜡烛的火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接着将蜡烛分别移到B和C处,取不同透镜替换乙透镜,但透镜与光屏的位置不变,光屏上分别形成不同程度的倒立、缩小的像,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1 / 7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已呈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如果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须把屏( ) A .移近透镜 B .远离透镜 C .无论怎样移动屏都不能成像 D .在原地不动 2.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 3.下列光学器件中,没有.. 用到凸透镜的是( ) A .照相机镜头 B .放大镜 C .近视眼镜 D .老花眼镜 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 .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 .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5.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手影游戏 鸽子的影子 放映电影 水中的倒影

C.鸽子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放映电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斜插在盛水玻璃杯里的铅笔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验钞机是利用发出紫颜色的紫外线工作的 D.用照相机照相时,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照相机镜头越远,人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就越大 8.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9.一个凸透镜焦距为5cm,若用它看邮票,则邮票与这个凸透镜的距离应是 A.5cm B.在5cm和10cm之间 C.小于5cm D.多少都可以 10.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A.像距增大,像增大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增大,像减小 D.像距减小,像减小 11.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从3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 D、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12.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 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 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4秋开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共分为一、选择题和二、填空题两部分。下面对选择题进行剖析: 1.透镜的正确说法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隔着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 2.根据物体的像的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 为像距,u为物距。已知像高为4cm,物高为2cm,代入公式可得到物距为7.5cm。因此,正确答案为A。 3.目镜的焦距很短,物镜的焦距很长,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虚像。因此,正确答案为B。

4.根据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前方时,像在透镜后方,呈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时,像也会对调,因此呈现正立、放大的像。因此,正确答案为B。 5.根据光学成像的规律,当物体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时, 物体与像的大小也会逐渐变小。因此,正确答案为A。 6.将冰块磨成凸透镜,聚焦太阳光,将火柴头放在透镜的 焦点处,可能会使冰凸透镜消融。照相机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用放大镜看墙上的地图,可能看到放大的像,也可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因此,错误答案为B。 7.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发生折射。已知 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后经过光心O,因此光线b不会发生折射。因此,正确答案为A。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物体大小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器材】凸透镜、物体、光屏等。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调整光具座和凸透镜的位置,使凸透镜的中心与物体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2.在物体一侧放置一个小物体,如针尖,调整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物距。 3.通过移动光屏,观察并记录下所成的像的大小。 4.重复步骤2和3,分别记录下不同物距下所成的像的大小。 5.将物体换成不同大小的物体,重复步骤2-4,记录下不同物体大小下所成的像的大小。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焦距、物体大小等因素有关。当物距增大或凸透镜离物体远时,所成的像会变小;当物距减小或凸透镜离物体近时,所成的像会变大。当物体大小增大时,所成的像也会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应用单元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利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利用身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形状可以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作用;让透镜正对着太取火,如图所示,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有_______阳光,调节透镜与干草之间的距离,使干草刚好处于透镜的_______位置,透镜在该位置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一段时间后干草就被点燃了 2.为了应对客流高峰,我国多个火车站已启用“刷脸进站”系统.如图所示,在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摄像头,摄像头会抓取旅客脸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票证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闸机自动放行.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透镜.为了能清晰成像,机器会发出光线照在人脸上,这是利用光的_______增强人脸的亮度 3.人眼可以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的_______像;通过平板厚玻璃看到的窗外物体是像;通过教室里的投影仪在白板上成的是_______像.(均选填“实”或“虚”) 4.人眼在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时,会通过调节晶状体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相同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可知,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是射向透镜的一束光线,则该透镜是_______透镜;O、P两点之间的距离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焦距 6.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调节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出现了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再大一些,该同学应该进行的操作是适当的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并将镜头适当地向_______ (选填“上“或下)移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 A.B.C.D.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 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 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 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

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 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 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 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 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放在凸透镜主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为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现象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C.凸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3.对这五种成像情况: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有关它们成像的性质或成像的原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①③⑤B.可成正立缩小虚像的是①②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 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5.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南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6.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F点为一倍焦距处,H点为二倍焦距 处。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7.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红用此凸透镜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光屏未画出),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再移动蜡烛、光屏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准确的是(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一支蜡烛位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这支蜡烛可能距离透镜() A. 10cm B. 15cm C. 20cm D. 25cm 2.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4.两块凸透镜,一个直径比另一个大,在阳光下聚焦,分别点燃两根相同的火柴,哪一个凸透镜先点燃火柴() A.焦距小的透镜 B.直径大的凸透镜 C.直径小的凸透镜 D.焦距大的透镜 5.显微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近视眼 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B.属于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C.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D.属于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 7.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

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8.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 9.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的眼睛,相对而言,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的眼睛 D.一样的厚 10.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12.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各组光学器件中都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凹面镜和凸透镜 B.凸面镜和凹透镜 C.凹面镜和凹透镜 D.凸面镜和凸透镜 2.暑假,初二的几个同学到长江边野炊玩耍,玩累了就在树荫下休息。小南把还剩半瓶的 水瓶随手扔在了草丛中,小文想到看上去很浅的江水中去游泳,小芳赶忙制止了他们。下列 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A.小华说树荫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文看到自己在清澈江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由于光的折射江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冒然下水非常危险 D.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会使太阳光会聚在一起容易引起火灾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O处光学仪器后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走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 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5.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 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6.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的特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放大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机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 2.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A.u>2f B.f

A.该水球外部成所的倒立的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 B.如果向水球继续注水,外部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长 C.当王亚平向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小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7.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A.f=5cm h=10cm B.f=10cm h=12cm C.f=5cm h=12cm D.f=10cm h=6cm 8.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C.凹透镜的焦点上D.凸透镜的焦点上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一定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不一定有发散作用 C.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光线 D.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可能比原来更会聚了一些 3、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A. 凹透镜聚光B. 平面镜成像 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D. 光的色散 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 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 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5、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④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是①③ 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③④ 6、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 7、芯片(如图甲所示)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

刻机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模,经过凸透镜去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缩小的电路图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掩膜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掩膜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小,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上移动 D.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相同距离,硅片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成像原理与图中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使用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B.电影放映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水球光学实验”中,航天员王亚平的脸距水球球心30cm时,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A.30cm B.7cm C.15cm D.45cm 10、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蜡烛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可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 B.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中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把透明塑料薄膜粘贴在玻璃水槽侧壁,向薄膜内吹气使薄膜膨胀,就成了一个“透镜”。当平行光射到这个“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是( ) A.平行光束 B.会聚光束 C.发散光束 D.无法确定 2.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3.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 B.将照相机往右上方平移 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 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 4.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类似远视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和矫正方法分别如图中的(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丙、乙 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吗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6.如图,有一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图像的形状是(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