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龙附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临床观察

或风热之邪乘虚侵 入面部经 络 , 气血痹 阻不 通 , 筋功 致 经
常; 显效 : Ⅱ级 , 轻度功能障碍 , 细检查可见轻度无 力 , 仔 可
面肌麻痹 , 年龄在 l 7 0— 0岁患者 。 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 侵犯颞骨 的肿瘤 、 后颅 凹病变 、 腺炎 腮 或腮腺肿 、 脑外伤等 ; 并有糖 尿病 、 合 心血 管 、 脑血管 、 、 肝 肾、 和造血 系统等 严重原发 性疾病 者和精 神病 患者 ; 肺 面 肌痉挛患者 ; 亨特综合征患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一般资料 . 全部 30例均为河 北省中 医院针灸 科 门 0
【 关键 词】 面神经麻痹 ; 针刺 疗法; 地龙 ; 白附子 ; 牵正散
001) 50 1
【 中图分类号 】 R8. ;266R4. 【 296 R4.;751 文献标识码】 A 【 6 2 文章编号 】 1 2 21( 1) — 75 0 0 —692 20 01— 2 0 0 5
周围性面瘫多 由寒冷 刺激 、 细菌或 病毒 感染引 起 , 为 临床常见 病 、 发 病 , 医 治疗 周 围 性 面 瘫 疗 效 肯 定 。 多 中 2 0 O —2 l 2 我们 采用针 刺配合龙 附牵 正汤 治疗 09一 1 0O一1 , 周 围性 面瘫 10例 , 5 并与 常规针刺 治疗 10例对 照观察 , 5
例; 龄 l 6 年 3~ 5岁 , 平均 ( 5 3±1. ) ; 3. 2 4 岁 病程 I一 4 d 5 , 平均 ( 15± . ) ; 1 . 7 3 d 伴耳后疼痛 5 9例。对 照组 10例 , 5 男
7 , 7 3例 女 7例 ; 年龄 1 ~6 1 8岁 , 均 (8 1±1 . ) ; 平 3. 0 2 岁 病
火龙罐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火龙罐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何菊佐;严定丰;朱兴龙;李卫林;余仕仲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目的:观察火龙罐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72例随
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火龙罐灸治疗。
结果:治疗后两组Stennert面神经麻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火龙罐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
型面神经炎效果较好。
【总页数】2页(P1002-1003)
【作者】何菊佐;严定丰;朱兴龙;李卫林;余仕仲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宣威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851.2
【相关文献】
1.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2.雷火灸下关穴配合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水肿期的临床疗效
3.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4.火龙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临床疗效观察5.“益气扶正”针刺配合火龙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疗
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正散加减配合面九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牵正散加减配合面九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邱小丽;肖明;肖珍霞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6
【摘要】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减配合面九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方法:7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
两组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加用面九针透刺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TFGS评分、波幅高于对照组而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牵正散加减配合面九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
效果较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总页数】3页(P1065-1067)
【作者】邱小丽;肖明;肖珍霞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2
【相关文献】
1.药线点灸配合牵正散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2.牵正散辩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3.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
效及安全性观察4.牵正散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5.玉
屏风散合牵正散加减联合透滞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25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25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凡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者,以单纯针刺组60例、针刺与中药并用组120例、针刺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145例进行比较。
结果针刺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针刺与中药并用组。
结论针刺与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加速了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
标签: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该病的方法颇多,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
我科从2003年~2013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参考神经生理,采用针刺、针刺与中药并用、针刺与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分组对比治疗,各种方法均取得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5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凡临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者,不分轻重,按先后顺序分编三组。
325例中男性173例,女性132例,年龄4~70岁,平均年龄41.5岁。
病程1d~6个月。
1.2诊断依据[1] 患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眨眼功能消失,鼻唇沟平垣,口角歪向健侧,患者不能鼓腮,喝水时口角流水,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部,或舌前2/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或耳廓和外耳道出现疱疹。
排除中枢性面瘫。
1.3方法1.3.1单纯针刺组(60例)取患者阳白、四白、攒竹、丝竹空、瞳子髎、下关、牵正、人中、承浆、翳风、合谷、足三里等穴,常规消毒后,采用浅刺、轻刺、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
病程在5d以上者,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输出电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
1.3.2针刺与中药并用组(120例)①针刺选穴与针法同针刺组。
②中药应用:根据中医辩证大致分为外感风寒型、外感风热型、阴虚型。
外感风寒型用牵正散加减、方药是小白附子30g、僵蚕15g、全虫6g、白芷12g、桂枝10g、细辛6g、红花6g、赤芍10g;外感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方药是银花10g、连翘10g、板兰根10g、僵蚕12g、蜈蚣2条、丝瓜络5g、稀莶草10g、红花6g、赤芍10g;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药是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2g、地龙10g、钩藤15g、蜈蚣2条、丹参15g。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效: 症状 、 体征均有 改善 , 笑 时 口角 轻微歪 斜 , 谈 额纹 和鼻 唇沟未恢复 ; 无效 : 症状 、 征无改善 。 体
2 结 果
例 ; 7 4例 ,7 5岁 8 ,5 0岁 1 例 ; 7—1岁 1 —3 例 3 —6 2 病程 1 3日9例 , ~6 1 例 , 3 日 0 6~9日 5例 。2组 病例 一 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 0 )具有 可 比性 。 .5 ,
一◆ 一◆ 一 ◆ 一◆ .◆ _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一 ◆ 一 ◆ . ◆ _ 一◆ .◆ _ 一 ◆ 一◆ ・
药二用 , 为治癃 闭的妙药 。生姜 含服 吸收快 , 又不影 响
2 均每 日治疗 1 ,0日为 1 组 次 1 个
疗程 , 个疗程 间隔 1 2 ~2日。治疗 期间勿食 辛辣 食物 , 忌
机分为 2组。治疗组 2 例 , 1 , 1 ; 8 男 6例 女 2例 7~1 7岁 5 例 ,7~3 1 5岁 8例 ,5~6 3 0岁 1 ; 程 1~3日 8例 , 5例 病
倪 伟
( 明医 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院 中医科 , 南 昆 明 昆 云
【 键词 】 面神 经麻痹 ; 刺疗法 ; 贴敷法 关 针 穴位
603 ) 502
【 中图分类号】 R7 .0 ; 53 4 . 【 51 . R2 .R2 9 文献标识码】 A 【 4 25 4 ; 5 文章编号】 1 2 21 2 8 4 0 7 1 — 6 ( 0 0— 4 一 3 1 3 90 ) 0
复 ; 效 : 状 基 本 消 失 , 部 肌 肉功 能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显 症 面 有
针刺配合中药医治面瘫56例

针刺配合中药医治面瘫56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医治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式:采用针刺并配合中药医治周围性面瘫56例。
结果:56例患者中痊愈49例,占%;好转6例,占%;未愈1例,占%。
总有效率为%。
结论:通过辨证取穴,针刺配合中药医治面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面瘫:针刺疗法;中药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以为本病属于中风“口眼斜”范围,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为表现。
咱们用针刺配合中药医治56例,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1例,女35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8岁;左侧面瘫26例,右边面瘫32例。
诊断标准突然发病,一侧脸部麻木、松弛向健侧歪斜,不能皱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流泪;进食后食物滞留于牙与脸颊间;漱口、喝水由患侧口角流出;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歪斜,部份患者耳后及颈部疼痛;说话时口角歪斜,笑时尤甚。
医治方式中药医治全蝎3g,白附子10g,僵蚕10g;风寒型加白芷6g,羌活6g,防风10g;风热型加薄荷9g,连壳12g;恢复期加黄芪15g,地龙6g,红花6g,橘络12g。
水煎服。
针刺医治取穴:翳风、牵正、合谷、太阳;额纹消失配阳白、攒竹;鼻唇沟歪斜配迎香、四白;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下关。
手法以平补平泻,得气即止,留针30分钟。
10天一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脸部形态恢复正常,双侧对称,进食、饮水、漱口、说话功能正常;有效:外观功能正常,笑时略有歪斜;无效:稍有改善。
2 结果本组治愈49例,占%;好转6例,占%;未愈1例,占%。
总有效率为%。
典型病例患者,女,23岁。
2004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左侧面瘫3天。
患者3天前因开窗睡觉受凉,晨起感觉左侧脸部不适,继则感觉麻木,口眼歪斜。
查体:左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歪斜平坦;左口角下垂并歪向右边,不能皱眉、鼓鳃;饮食时食物滞留于牙与脸颊间;翳风穴有压痛,脉浮紧,舌苔白。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86例

3 细 辛 与土 细 辛 细 辛 别 名北 细辛 、 细 辛 , 马兜 铃 科 植 物 北 细 辛 、 城 辽 为 汉
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风散寒 , 通窍止痛 , 温
肺 化饮 的功效。用于风寒感 冒, 头痛 、 牙痛 , 鼻塞鼻渊 , 风湿痹
痛, 痰饮喘咳。 土细辛为 马兜铃科植物杜衡 或宜 昌细辛的干燥 全 草。 具有祛风散寒 , 通窍止痛的功效 。 用于外感风寒 , 头痛鼻
针刺方法 : 进针 自上而下 , 初起宜浅刺 , 发病 1 周后可予
平刺透穴 , 针刺深度可加深 , 以得气为度 。以上穴位 可轮换选
取, 每次 1 O个穴位左 右 , 随证加 减 , 次留针 3 i , E 并 每 0r n 每 l a
1 ,O次 为 1 程 。 次 1 疗 ‘
露气 , 口角 向左歪斜 , 鼻唇沟平坦 , 右侧 耳后压痛 明显 , 质淡 , 舌 苔薄 白, 脉弦紧 , 以针刺风池 、 予 合谷 、 太冲 、 风 、 阳、 翳 太 阳白、 攒
竹、 四白、 地仓透颊车 、 迎香等穴位 , 中药 以 自拟祛风活络 汤内服
外敷 , 治疗 2 疗程痊愈 。 经 个 5 体 会
2 中药治疗 采用 自拟祛风活络 汤为基本方 , . 2 药物组
成: 白附子 1 、 5g僵蚕 1 、 5g 全虫 5g蜈蚣 2 、 、 条 防风 1 、 0g 当 归 1 、 5 川芎 1 、 g 5g赤芍 1 、 花 1 、 5g红 0g 白芷 1 、 0g蝉衣 1 、 0g 银花 1 。 5g 水煎服 , 剂 , 以第 3煎做局部热敷 , l E1 并 初起伴咽
处方 , 步步把关。现在 大多数医院药房都采用 了电脑处方 , 字迹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100例疗效观察

cueps s oedpes n [ ] mJG r t Dyhar,0 0 a s ot t k ersi ? J .A ei r sc i y20 , —r o a t
8: 1 —31 30 7
[ ] ri R s20 8 8 2 :0 3 5 J .Ban e,07,1 ( ) 34— 0 [ ] 雷 中 凡 , 薇 .小 脑 顶 核 电刺 激 治 疗 在 脑 梗 死 早期 康 复 中 的 疗 9 黄 效观察[] J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病 杂 志 ,0 8,1 1 :7 20 1 (0)5
[ ] Muaa Y, i r M, o is n R . D s c g i v mp i e t 2 rt K mua R bn o G o e o nt e i a m n i r
l i n a e ( I s a d ihb t c r cl s ra ig d p es n a z gw v s P D ) n n ii o i p edn e rsi ri s ta o
[ 稿 日期 ] 2 1 收 0 2—0 1—1 3
针 刺 配 合 超 短 波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 急 性 期 1 0例 疗 效 观 察 0
周 荣 双 范 美 丽 ,
( .山 东省 临 清 市 中医院 , 东 临 清 2 2 0 ;.山 东大学 齐鲁儿 童 医院 , 东 济 南 2 0 2 ) 1 山 5 602 山 502
[ ] 刘 书 芳 , 朝 民.脑 卒 中后 认 知 障 碍 研 究 进 展 [ ] 3 倪 J .中 国 I 康 临床
复 ,0 6,0 3 ) 1 9—1 1 20 1 ( 4 :3 4
[ ] 王拥 军 4
脑 血 管 疾病 与 认 知功 能 障碍 [ ] 中华 内科 杂志 ,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 刺 配 合 中药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8 O 例 疗 效 观 察
杜雅 俊
摘要: 目的 观 察 针 剌 配合 中 药 面 瘫 灵 汤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的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将 确 诊 为 周 围 性 面 瘫 的 惠 者 1 6 0例 , 随机 分 为 两组 , 观 察 组 与对 照组 各 8 O倒 。观 察 组 应 用 针 刺 配 合 面瘫 灵 1 号、 2号 汤 治 疗 , 1 5 d为 1个 疗 程 , 对照组单用针刺 疗法治 疗, 1 5 d为 1个 疗程 。观 察 患 者 面 部表 情 体 征 恢 复 情 况 。 结 果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9 6 . 2 5 , 优 于对 照 组 的 8 6 . 2 5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结 论 针 刺 配 合 中 药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具 有 明 显 优 势 。 关键词 : 周 围性 面 瘫 ; 针刺疗法 ; 面瘫 灵 汤 中图分类 号 : R 7 4 5 . 1 5 5 . 2 文献标 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1 0 . 0 3 7 文章编 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1 1 0 —1 2 2 4 — 0 2 周同性面瘫西医称之 为特发性 面神经 麻痹 , 本 病 是 临 床 常 见病 、 多发 病 、 难治病之一 , 主要 表 现 为 一 侧 面 部 肌 肉瘫 痪 , 导 致 眼睛闭合不全或眼睑下垂 , 不能做皱眉、 蹙额 、 鼓颐等动作 , 患 侧 号 汤 治 疗 。药 物 组 成 : 银花 2 0 g , 连翘 1 0 g , 忍冬藤 3 0 g , 鱼 腥 草 3 0 g , 荆芥 6 g , 防风 6 g , 菊花 1 0 g , 白 附子 6 g , 僵蚕 1 0 g , 全蝎 6
g ,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丹参 2 0 g , 葛根 2 0 g , 白芷 1 0 g 。用法 :
水煎服 , 每 日 1剂 , 分 早 晚 两 次 服 用 。恢 复期 及后 遗 症 期 采 用 面 瘫 灵 2号 汤 治 疗 , 药物组成 : 僵蚕 1 0 g , 全蝎 6 g , 白附子 6 g , 天
[ 2 ] 李 树人. 疼 痛 治 疗手 册 E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0 0 7 : 9 2—
9 6 .
E 3 ] 国 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中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M] .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社 , l 9 9 4 : 1 8 8 —1 9 0 .
宜祛风通络 , 养 血 活 血 。面 瘫 灵 汤 系 我 们 长 期 临 床 治 疗 面 瘫 的 经 验方 , 自2 0 1 2年 5月 一2 0 1 3年 4月 , 笔 者 采 用 鼻唇沟平坦 , 口角 歪 向健 侧 , 重 则 口角 漏 水 , 肢体 麻 木
无 力 。本 病 多 由 于风 中经 络 , 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 , 导 致 经 络 阻滞 , 经气不畅 , 经筋 失 养 , 纵缓 不收 , 麻木不 仁 , 口眼 歪 斜 。治
麻 1 5 g , 羌活 6 g , 葛根 1 5 g , 忍冬藤 1 5 g , 菊花 1 5 g , 丹参 1 5 g ,
当归 1 0 g , 川芎 1 0 g . 黄芪 2 0 g , 茯芩 1 5 g , 赤芍 1 0 g , 白术 1 5 g , 麦冬 3 0 g , 天花粉 3 0 g , 甘草6 g 。用 法 : 每 日 1剂 , 水煎 服 , 早 晚 各 1次 。 1 . 5 面部表情体征分级量化标 准 参照 1 9 9 3年 中 国协 和 医 科
显 改善脑缺血症状 , 改善 颈部 血 流 , 能使椎体小关节 、 血管 、 神 经
处 于稳 定状 态 。而 普 通 颈 部 手 法 治 疗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 只能 缓 解 局 部肌 肉的痉挛 和 促进 局部 肌 肉的供 血 , 疗 程 长且 疗效 不稳 定 。 总之 , 颈 丛 神 经 阻滞 结 合 手法 治疗 椎 动 脉 型 颈 椎 病 , 能 够 改 善血管的弹性 , 解除椎动脉的痉挛 、 狭窄 , 加快血流速度 , 改 善 脑
组织血氧供应 , 使神 经功 能得 到恢 复 , 疗程短, 见 效快 , 疗效 稳定 。
参考文献 : [ 1 ] 陈文彬 , 潘 祥林. 诊 断学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4 : 6 8 ;
202
[ 4 ] 熊华 , 黄琳 , 徐欢 . 颈 丛 阻滞 、 牵引 、 手法等综 合治疗颈 型颈椎病 5 O 例[ J ] . 中 国 医药 指 南 杂 志 , 2 0 1 3 , 1 1 ( 1 6 ) : 5 5 4—5 5 5 . 作者简介 : 杨中江 , 男, 副主任医师 , 现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医 医院( 邮 编: 0 3 0 0 0 9 )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7 —0 4 ) ( 本文编辑 郭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