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的化学脱胶
苎麻脱胶废水处理方案

苎麻脱胶废水处理方案苎麻脱胶废水处理方案背景苎麻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苎麻脱胶废水含有大量的胶质蛋白、植物油脂、纤维素等有机物质和铵根、钾根等无机盐。
如果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苎麻脱胶废水处理方案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处理方式目前,苎麻脱胶废水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如沉淀法、絮凝法、生物法等。
但由于苎麻脱胶废水的复杂组成和高浓度,这些处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等问题。
新的处理方案为了解决目前处理方法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案——磁化生物法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该处理方案结合了磁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提高污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能力通过磁化作用,可以增强污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能力。
同时,磁化技术能够加速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过程,使得废水处理速度更快。
2. 减少处理成本磁化生物法处理苎麻脱胶废水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法,使用的是一些天然的生态资源,主要包括微生物、植物纤维以及磁化材料。
这种资源使用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也能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3. 改善水体稳定性苎麻脱胶废水中含有的无机盐和有机物质会导致水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磁化技术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因为经过磁化处理后的废水分子结构更加稳定,能够发挥其降解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水体稳定性的目的。
处理工艺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1. 预处理阶段使用混合反应器对原水进行均匀搅拌,然后加入硫酸铁粉和钙质石灰,进行混合均匀处理。
硫酸铁粉用于加速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钙质石灰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废水的pH值,使其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
2. 生物处理阶段将混合反应器中的废水挖出来,放入生物反应器中。
通过添加固定于载体上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引入适量的氧气,加速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苎麻精干麻活性离子脱胶新工艺

苎麻精干麻活性离子脱胶新工艺发表时间:2019-11-06T16:20:59.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卢春威[导读]广西清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30001一、前言(一)苎麻纤维是一种重要的纺织纤维原料,苎麻纤维在所有天然中单纤维最长强度最大,脱胶后洁白有丝光,抗菌性能强,透气性好,可和棉花、化学纤维、动物绒毛、蚕丝等混纺,也可以纯纺。
苎麻纤维制品吸湿、挺括、透气的特征使其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苎麻的非纤维成分统称为胶质,胶质主要由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蜡质层等组成,上述物质通过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而互相连接,形成完整韧皮保护茎干的作用,此类物质约占苎麻原麻重量的30%,将胶质脱除后即可使纤维暴露用于纺织。
(二)目前苎麻生产加工企业大多都是采用化学脱胶或生物化学脱胶生产精干麻,虽然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此类脱胶方法酸、碱等化学物质用量大,能耗高,水体臭味大,水用量大,对河流污染严重,污水处理难达标。
在环境保护的压力下,不少苎麻加工企业被关停或限产,即使有些企业在环境治理力度,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由于生产成本偏高、生产的精干麻品质不高、利润空间小而倒闭。
从而导致苎麻原麻需求减少,原麻价格下跌,严重影响农民种麻的积极性,种麻收入得不到保障,种麻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整个苎麻行业面临困境。
生产一吨精干麻需耗酸约80KG,耗碱约400KG;耗水约600吨,对河流污染严重,COD高达17000mg/L左右。
由于使用强酸、强碱,水解胶质的同时纤维不可避免的受到破坏,织物手感粗硬,苎麻纤维杂乱、梳纺加工困难,精干麻制成率偏低,品质不高,不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精干麻的需求。
所以,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精干麻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加强对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实现麻纺织行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努力减少用工。
苎麻纤维生物脱胶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

苎麻纤维生物脱胶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苎麻纤维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在纺织、制浆造纸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苎麻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脱胶困难、能耗高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苎麻纤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清洁和高效的苎麻纤维脱胶生产工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首先,针对传统的脱胶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苎麻纤维脱胶工艺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如酸碱法、硫酸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脱胶效率低、产生大量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可以考虑运用生物脱胶方法进行苎麻纤维的脱胶工艺开发。
生物脱胶是指利用微生物或酶类等生物体对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进行降解和分解,从而实现纤维的分离和脱胶的过程。
生物脱胶工艺具有环境友好、能耗低、废物利用率高等优势,适用于苎麻纤维的生产过程。
开发一种适用于苎麻纤维的生物脱胶工艺,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脱胶效率和降低能耗。
在生物脱胶工艺的开发中,可以选择适合苎麻纤维脱胶的微生物或酶类。
若选择微生物进行脱胶,可以采用发酵的方式,将菌种培养扩大并接种到含有苎麻纤维的培养基中,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条件,使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脱胶反应。
在酶类脱胶中,可以选择适合的脱胶酶,将其添加到纤维素溶液中进行反应,使纤维素分子链断裂并从纤维中分离出来。
此外,开发清洁生产工艺还需要考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利用。
苎麻纤维的脱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弃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可以考虑利用脱胶废液进行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将废液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至符合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废弃的纤维素物质还可以用于制备有机肥料或发酵底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开发清洁的苎麻纤维生物脱胶工艺,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需要加大对苎麻纤维生物脱胶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苎麻纤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苎麻脱胶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21年第0 期 01 9
科技 国向导
◇ 科技论坛◇
苎麻脱胶 废水 的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刘 强 , 刘明月 2
( . 市 建 设研 究院 山东 分 院 1城
山东
济南
2 0 0 ; . 南石 油 化 工 设 计 院 5 1 0 2济
山东
济南
201) 5 0 4
【 要】 摘 概述 了苎处理的分步厌氧技 术、 处理 的光催化氧化 后 技术进行 了着重介绍 . 对工程 实际的应用具有指 导意义
.
d g mmi g wa t w trwil r fi int . eu n se a e l mo e e fce l be y
【e od ] a iD gm i ae ar ra et K yw rsRme eu mn ws wt; et n ; g t eT m 0前 言 .
【 关键词 】 苎麻 ; 脱胶废 水; 处理
Tr at g M eho s a o r s n Ra e De u e i t d nd Pr g e si mi g mm i a t a e n ng W s e W t r
LnJ a g LI Mig y e n Qi U n - u
苎麻、毛丝、化学纤维的前处理

◆棉针织物的前处理工艺流程:漂白汗布品种:坯布-碱缩-煮练-漂白-增白染色(印花)汗布品种:坯布-碱缩-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棉毛品种:坯布-煮练-漂白-(丝光)工艺条件:碱缩:干缩、湿缩煮练:比机织物缓和,织物上保留较多蜡质,避免造成缝纫破洞漂白:丝光:◆苎麻织物的练漂麻纤维的特点:属纤维素:但在物理结构和性质上与棉有很大差异,含杂方面有着很大差异纤维素含量较低,主要杂质:除果胶物,油蜡外,还含有木质素,半纤维素等。
且杂质的含量和各种杂质间的比例,随品种不同有着很大的变动。
麻类的练漂较棉困难,具有其独特之处。
一、苎麻纤维的脱胶麻皮--(剥皮)原麻苎麻原麻中含有大量多糖胶状物质(25-30%),--麻胶,绝大部分要求在纺纱前除去,故称“脱胶”使剩余含胶量的2%。
(原麻脱胶得到精干麻)为什么要除去麻胶?脱胶方法:土法脱胶、化学脱胶、物理机械脱胶、微生物脱胶脱胶工艺流程:预处理(拆包、扎把、预浸)—碱液煮练(温度、时间、浴比)—后处理(打纤、酸洗、水洗、漂白、精练、给油、脱水、烘干)H2SO4浸堆置净洗煮布锅煮练洗净第二次煮练出锅杵击冲洗NaC1O漂白二、麻织物的练漂基本上与棉织物练漂相似,其特点:1、烧毛:可多次烧毛,加强烧毛工艺,因毛刺多。
2、退浆、煮练:煮布锅或常压松式绳状机。
厚重织物练液:18g/L NaOH 浴比:1:107g/L Na2CO3时间:5h120-130℃稀薄织物:5g/L NaOH 浴比:1:105g/L Na2CO3时间:2h3g/L 肥皂 95-100℃3、漂白:例:NaC10绳状漂白,轧漂,有效氯1.8g,堆置1h宜采用平幅加工,减少折痕和漂斑4、半丝光:提高对染料的吸附率为什么进行半丝光?◆羊毛的前处理原毛含有大量杂质:天然杂质:羊脂羊汗附加杂质:植物性杂质、尘土、色素原毛纺织前经洗毛、炭化、漂白等工序毛条、纱线或织物在染色前,洗呢一、洗毛(精练):洗毛的目的?1、杂质特点:羊脂:高级脂肪酸和胆固醇结合而成的酯及少量游离醇脂肪酸。
0043.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生化-物化组合工艺处理苎麻脱胶废水处理苎麻脱胶废水的典型工艺有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转盘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等,上述处理工艺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人们对周围水体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排放污染物质的控制指标(如COD、BOD)也越来越严,这种处理远远达不到目前的环境要求。
我们经过研究和多次试验得出结论:单纯的生化或物化工艺处理脱胶废水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达标排放,而且处理效果不稳定,运行费用也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在一家苎麻纺织厂的废水设施改造中采用了“生化-物化”组合工艺,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生化-物化”组合工艺的生化部分采用A2/O处理工艺,A/O和A2/O工艺的运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
近20年来,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使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很大进步,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A2/O处理工艺是厌氧和好氧的结合,因而具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能耗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廉,产生的剩余污泥量少,投加的营养物质也少。
生化部分的厌氧段我们采用水解酸化-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工艺。
好氧部分采用接触氧化法——生物膜好氧处理工艺,这种组合工艺的特点是可以承受较高的处理负荷、耐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好且稳定、管理方便,而且剩余污泥量少且沉淀性能好,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物化部分是常规的絮凝沉淀和氧化脱色处理工艺。
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送压滤机压干后外运处置。
其工艺流程见图1。
主要处理单元设计参数水解酸化池:由于脱胶废水的碱度高,如果直接加酸进行中和,运行成本将使企业难以承受。
因此,我们将浸酸废水也引入水解酸化池来降低废水的碱度和水温。
在水解酸化池中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机污染物,同时降低废水的PH值。
设计参数:HRT=24h容积负荷:2.5kgCOD/m3.d填料参数:@80、Ф160、H=4.0m上流式厌氧滤池:酸化后的废水与其它废水(拷麻废水和漂白废水等)进入调节池充分混合,然后提升至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滤池中安装组合生物填料。
苎麻脱胶实验心得体会
苎麻脱胶实验心得体会
苎麻生物脱胶作为苎麻的生产加工程序(收割→刮制→脱胶→梳理→纺纱一织布→漂整→印染)中的一道重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该类技术已经成为苎麻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脱胶是生物脱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把经过筛选的脱胶菌株接种到生苎麻上,以苎麻上的胶质为营养源,让脱胶菌在生苎麻上大量繁殖,在脱胶菌繁殖过程中,分泌出脱胶酶分解胶质,使高分子量的果胶及半纤维素等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而溶于水中,即在缓和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胶养菌,菌产酶,酶脱胶”的生化反应。
酶脱胶是直接利用脱胶酶制剂或者脱胶菌株产生酶纯化的酶作用于苎麻上,利用酶的生物活性,降解苎麻纤维外包裹的胶质复合体,从而使纤维分离出来。
麻类脱胶酶脱胶应用前景及工艺研究
麻类脱胶酶脱胶应用前景及工艺研究苎麻原麻是一种韧皮纤维,其内部包含了多种不同化学成分,其中70%是纤维素,可以作为纺织原料,30%为非纤维素成分,统称为胶质,胶质中的绝大部分是果胶和半纤维素,这些胶质大多包围在纤维外表,半纤维素伴在纤维素周围,呈网络结构,果胶将半纤维素等杂质与纤维素相互胶结在一起,在纺纱前,必须先进行脱胶,除去胶质,使纤维呈单纤维分离状态。
传统的苎麻脱胶采用以高温高压碱煮为中心,辅以强酸强漂的化学脱胶工艺,该工艺作用强烈,使苎麻纤维部分大分子链断裂,结晶度增加,使原本交叉扭曲排列的微纤维变得平直,纤维刚性大,抱合力差,刺痒感明显,纤维可纺性下降。
为充分保持苎麻纤维的特性,提升苎麻产品的档次,我们采用生物酶对苎麻进行脱胶,酶的作用专一,高效,而且条件温和,通过不同组分的酶系协同作用处理原麻,可使果胶和半纤维素的大分子链断裂,胶质复合体的结构松散,达到使胶质降解,又不损伤纤维素的目的。
一、化学脱胶和酶法脱胶基本工艺1.基本工艺流程①化学脱胶扎把—装笼—浸酸—碱煮—拷麻—漂酸洗—给油—抖麻—烘干②酶法脱胶扎把—装笼—浸酶—碱煮—拷麻—漂酸洗—给油—抖麻—烘干2.基本工艺参数因酶法脱胶作用温和,而各地原麻质量差异很大,按以上工艺进行推广时,生产中遇到不少难题,如煮炼麻拷麻难度大,精干麻色泽不匀,硬条并丝偏多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和试验进行工艺优选。
二、工艺优化1.酶的重复利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浸酶后,剩余酶液仍保留有一部分生物活性,为节约能源,我们经试验测试,利用剩余酶液,添加首次用量的50%的新酶液,完全可以达到第一次新酶液的脱胶效果。
具体操作如下:浸完第1锅麻,吊麻出锅——添加55-60℃的热水至需要液面——加入适量液碱调PH=8.5-9——加入1.5%的新酶液——吊麻入锅开始浸渍。
相关质量数据比较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酶液回用1次,脱胶效果与新酶液相比并无大的差别,但回用第二次的效果却相差较大,可能是因为废液中积聚了太多被分解的糖类物质和其他杂质,制约了酶的作用,从而影响了脱胶效果。
4.第四章_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染整技术
碱液煮练
(3)煮练温度和时间
苎麻煮练分常压和高压煮练两种方法
目前多数工厂采用的是高压二煮法工艺。煮练的
压力一般为1.96×105Pa(2kgf/cm2左右),此时的
温度在120℃左右 煮练的时间:头煮为1~2h,二煮为4~5h
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染整技术
碱液煮练
(4)煮练浴比
• 苎麻与涤纶混纺的织物挺括,滑爽,不易起皱,吸湿性和 透气性较好,易洗快干,也是夏季理想的服装面料
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染整技术
一、苎麻化学脱胶工艺
• 在苎麻的韧皮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胶质、木质素、蜡 状物质等杂质。其中胶质大都包围在纤维的表面,把纤维素的单纤维胶 合在一起而形成原麻 • 苎麻的原麻纤维比较粗硬,不适合纺纱,纺纱前必须将韧皮中的胶质去 除,使苎麻的单纤维相互分离,这一过程就称为脱胶 • 由于苎麻的单纤维细长,强度高,一般都是单纤维形态进行纺纱,所以 苎麻脱胶可采用化学全脱胶方法
(2)预浸:包括水浸、酸浸、预氯等几种方法。其工艺目的是为了去除原 麻中的部分胶质,减轻煮练负担,降低碱液消耗,提高煮练效果,并 改善精干麻的质量 ①水浸:将生苎麻浸于90℃以上的热水中,煮30~60min,去除部分 水溶性胶质,并使不溶于水的胶质膨化。其优点是预处理条件缓和, 纤维损伤小。但脱胶效果较差
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染整技术
(2)酸洗 酸洗是用1~2g/L的稀硫酸中和纤维上残余的碱液, 并去除纤维上吸附的残胶等有色物质,使纤维松散,手 感柔软,洁白。 (3)水洗 水洗是为了洗去纤维上的酸液,还可继续去除纤维 上残留的胶质,使纤维表面清洁、柔软。
麻纤维制品的前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苎麻的化学脱胶**:***班级:纺织工程0902学号:************指导老师:蒋国华周衡书王坤刘超日期: 2011 年 1 月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二.麻纤维的化学脱胶 (5)三.实验原理及各工艺参数的设定 (8)四.实验及其结论 (11)五.参考文献 (13)六.心得体会 (14)七.附件 (16)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纺织加工化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和进行设计、实验、撰写设计说明书等的能力。
2、课程设计简介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纺织加工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课程设计拟设1周时间。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设计、计算和安排实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由学生自拟题目,对纺织加工化学中的问题独力完成设计并实验,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要求:1.做好设计前预习,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加工化学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具有创新性.3.能通过查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并了解设备的使用、测试原理.4.复习和巩固化学实验的知识,能独立正确地完成试剂的配制、用具的洗涤、具体操作等等。
5.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个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及时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6.撰写设计说明书要翔实真实地记载设计、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3、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纺织加工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在纺织化学加工中综合应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及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设计、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苎麻、亚麻、黄麻等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
包括: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及其碱处理工艺设计等等。
5、时间安排一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半天)由指导老师布置任务、讲解课程设计要求和任务.第二阶段:(时间为1天半)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多种方案及实验方案。
交给指导老师检查、审核。
第三阶段:(时间为2天)在实验室做实验并修正自己的方案(2人一组)。
第四阶段:(时间为1天)撰写设计说明书并修改和完善。
六、设计说明书的打印要求:1、中文题目(黑体、加粗、3号字);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2、一级标题(黑体、小3号字);二级标题(黑体、4号字);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字);目录(小4号宋体);图题表题(黑体、5号字);图表文字(5号宋体);注释、参考文献(宋体、5号字)。
3、页眉:5号宋体,内容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居中;页码:右下角;4、行距:1.5倍;5、打印用纸规格为A4。
七、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学生一人撰写一篇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封底。
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要求手写。
二、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麻纤维是纺织原料中的一个比较烦杂的大类。
所谓的麻系指叶纤维(剑麻,蕉麻,菠萝麻等)、韧皮纤维(如苎麻,亚麻,黄麻,大麻,罗布麻等)及果壳纤维(如椰壳纤维等)地总称。
我们平常所说的麻一般都是指韧皮纤维,韧皮纤维中由于各自的麻茎结构的不同,纤维的结构和机械物理性质不同,因而应用的范围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1、麻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我国苎麻品种原麻的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73.59%,半纤维13.29%,果胶物质4.04%,木质素1.19%。
果胶物质、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物质构成胶质。
生苎麻俗称原麻,是苎麻纺纱的原料,因为生苎麻是经过剥制后的韧皮纤维,由苎麻的胶质粘结交错在一起,纤维不呈单纤维状态,不能直接用于纺纱。
因此,必须先经过脱胶工艺的处理,使之脱除胶质,保持一定纤维强力,使纤维松散柔软,含有适当的残胶与油脂,色泽均匀白度适当,为纺出优质纱创造先天条件。
麻纤维的脱胶方法有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微生物脱胶等,而化学脱胶是目前最主要的脱胶方法。
利用不同成分在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和水中的反应不同来保留纤维素而脱除胶质,使束纤维分散成为单纤维,能单独进行纺纱。
主要化学成分在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和水中的现象以及其特殊性质:麻纤维的脱胶过程严格说就是精制纤维素的过程。
脱胶过程的组织和工艺参数的选择必须注意掌握两点原则:其一,脱去原麻中的胶质,使制取出的纤维满足纺纱工程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其二,对纤维的损伤要尽量小。
2、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包括三个主要工艺过程,即预处理工艺,碱液煮练工艺和后处理工艺。
主要包含三种处理工艺:①化学处理工艺,主要是碱液煮练,预处理工艺中的浸酸,后处理中的酸洗,漂白和精炼等工艺;②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主要是给油工序,其目的就是使脱胶麻纤维松散,柔软,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及机械物理性能;③碱处理工艺。
各工艺过程的目的:预处理工艺:提高加工原麻质量的均一程度;减轻煮练的工艺负担,提高煮练的效率,缩短煮练时间;节省化工材料的消耗。
煮练工艺:煮熟煮透原麻中的胶质,以确保精干麻的残胶率符合纺织加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
后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粘附在纤维表面上的糊状胶质;改善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使纤维松散柔软;改善纤维的色泽,增加白度,同时改善纤维的表面性质。
三、实验原理及各工艺参数的设定二煮一漂法化学脱胶工艺过程: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冷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抖松——给油——脱水——抖松——干燥——精干麻(1)浸酸工艺浸酸是预处理工艺的主要工序之一。
目的是原麻在碱液煮练之前先行水解一部分胶质,以减轻煮练工艺负担,提高煮练效率。
原麻中的绝大部分胶质都会受到酸的作用而水解。
然而它们对酸的作用的稳定性是不同的。
半纤维素是一种混杂的多糖类物质,其中有一部分成分易被酸水解,有一部分对酸很稳定,但这部分易被氢氧化钠破坏。
木质素极稳定,很难被酸破坏。
常见浸酸工艺参数:(H2SO4)=1.5-2.0g/L,温度〈=50°C,时间1-3h,浴比1:15左右。
此次实验所称苎麻为:4.86g,取浴比1:15,由此可得需要总溶液V1=4.86*15≈73ml取硫酸浓度=1.6g/L由于浓硫酸所占的比重很小,在配制溶液时可忽略浓硫酸的体积故可列式 1.6g/1000ml=X/73ml得X=0.1168g V浓硫酸=0.1168/1.84=0.06ml将苎麻均匀放入所配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内一个半小时后取出,经过水洗,进入下一道工序。
⑵碱液煮练碱液煮练中控制的主要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为:①氢氧化钠的用量为保证煮练后期煮液中仍含有一定的氢氧化钠浓度,一般控制苎麻脱胶的氢氧化钠用量为6.5%-15%。
②煮练温度常用的煮练压力为147~196kpa,温度为128~134℃。
③煮练时间一般为3小时以上,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④煮练的助剂如水玻璃、三聚磷酸钠、亚硫酸钠以及参透剂M、参透剂T等。
⑤煮练的浴比 1:15-1:20 浴比大产量低,但脱胶麻的纤维质量较好。
浴比小则相反。
⑥煮练用的水质一般来说,清澈透明无色内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的量要少,水质宜软一次碱液煮练的工艺参数设定:取合适氢氧化钠用量为10%可得NaOH=10%*4.86g=0.486g,浴比还是1:15V=4.86g*15≈73ml,所检测浓度≥5g/L。
同样,由于溶液中的水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氢氧化钠的量很少,故在配制溶液时,量取水73ml。
助剂Na2SiO3的质量M=4%*4.86=0.19g,Na2SO3的质量M=3%*4.86=0.145g。
二次碱液煮练的工艺参数设定:取12%氢氧化钠用量,浴比为 1:15,算出所需NaOH=12%*4.86=0.58g V=4,86*15≈73ml,照上述取水体积73ml。
助剂Na2SiO3和Na2SO3质量不变,氢氧化钠浓度≥5g/L。
③漂白目的:使纤维松散柔软洁白,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提高其吸附性能及润湿性能,进一步降低精干麻残胶率。
常用的漂白剂大多为次氯酸盐,如次氯酸钠(NaOCl)、漂白粉〔Ca (OCl)2〕等。
商品次氯酸钠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其中含有10%-15%的有效氯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氢氧化钠和少量的氯酸钠。
常用的有效氯浓度以0.5-1.5g/L为好。
处理时间:<2.5min,处理温度:常温。
试验中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浓度为1:50。
④酸洗酸洗的目的:中和残留于纤维上的碱剂,水解残胶。
降低精干麻残胶率,提高纤维的白度柔软性及松散性。
同时有进一步漂白和去氯的作用。
工艺参数:〔H2SO4〕=1.0-1.5g/L,浴比1:15,常温常压,时间2-3min,不超过5min。
计算数据:取〔H2SO4〕=1.2g/L即1000ml水中有1.2g硫酸,所以1000ml 水中需要的酸的体积 V=1.2/1.84=0.652ml。
根据浴比1:15,按此方法配得所需溶液V=4.86*15=73ml。
四、实验及其结论1、实验实验仪器设备与用品:1000ml烧杯,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氢氧化钠,硫酸,次氯酸钠等药剂及常用助剂,恒温水浴锅HH-4,电子天平,酒精灯,镊子,铁架台,石棉网等。
实验流程: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冷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抖松——给油——脱水——抖松——干燥——精干麻实验步骤及现象:⑴取样利用电子天平称取苎麻原麻4.86g。
⑵浸酸根据浸酸工艺参数配置溶液,按照浴比为1:15,将苎麻均匀放入盛有溶液的烧杯,并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内保持温度为50摄氏度一个半小时后,取出并水洗干净。
实验现象:在浸酸过程中,原麻逐渐变软并有小程度的褪色,溶液逐渐变黄。
⑶水洗将浸酸后的麻放入较大容器中水洗3-5次。
⑷碱液煮练根据已设好的工艺参数配置好碱液,将水洗好的麻放入盛有碱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开始煮练。
一次煮练后用热水洗再进行二次煮练,二次煮练的碱液按设定好的工艺参数进行配置。
时间为三小时。
操作要点:①煮练过程中要不停用玻璃棒搅拌,保持溶液的均匀②煮练中要注意液面要保持在开始煮练时所平齐的刻度上实验现象:一次煮练时,溶液不断地冒出小泡,颜色不断地加深,逐渐变成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