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提问:(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1、引导探究。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取出面积

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

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

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公式推导: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某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某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某边长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3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

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计算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

算的

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由长方形与正

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的公式。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

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

的面积公式是“长某宽”和“边长某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

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

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

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

“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

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

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

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收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基础。比较信息是比较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

具体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

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

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

或教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

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

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

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

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设计新校园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设计新校园的过程

中,学生要根据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的实际情况进行

设计。这里要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场地面积的

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在教

材的例子中对此进行了提示。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

问题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如足球场上或操场上的铺草皮、羽毛球场、为低年级开设游戏区等问题。

4.“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本实践活动中体现为设计新校园后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同别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教学课型:活动课(设计、讨论)教具准备:

某校校园平面图、本校校园平面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方位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方位(8个)哪个同学愿意起来具体说一下其他同学用手指一下好吗

2、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位,但在地图上我们通常按什么规律来确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⑴老师这里有一幅某校校园的平面示意图,谁想说说这个校园的各个方位建筑物或教学设施(指名答)⑵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⑶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以某校校园平面图为例,让学生谈想法、提建议,激发学生设计学校的图纸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调查汇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教学设施(板书:调查),你们完成了吗谁来说说(多指几名同学说)

(设计意图: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收集信息和比较信息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收集和选择所

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出示本校校园平面示意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起来用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一下(指名说)

3、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你觉得我们学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学生独立思考)

4、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讨论:(大屏幕出示)(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4)你还有哪些设想

5、集体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可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全体的意见予以总结。)(设计意图:这个讨论交流的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6、小组合作,设计新校园。

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下面就请各小组在给定的白纸上总结出本组的最后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

计自己的新校园,要求每个小组分好记录、监督、绘图的人员。(学

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

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7、

展示各小组的设计。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找出每幅新校园图的优缺点。(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8、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同学们真棒!能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板书:分析)用你们小组的智慧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学校,真可称之为小设计师了,老

师一定会把你们的想法传达给校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会被

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找到本组和其它组

设计的优缺点,体验学生之间的鼓励与赞美,获得同学的认同,同时也认

同别人,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三、回顾整理,总结提升: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师:同学们,生活中有

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

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四、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一幅未来的现代化学校平面图。板书设计:设计学校小学校

园平面设计图调查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2、经历探索

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

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

索加法的验算方法。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三、实践应用:

完成书上相关练习。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一、教学内容1.有余数

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三、编排特点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

各部分的含义。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

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

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

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

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

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

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

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

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

不变,改变除数。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

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

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

除法打好基础。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7.P55“做一做”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8.练习十三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

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

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

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

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

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五、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

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5.《数学乐园》教学设计

6.《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7.数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8.小学三年级地砖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 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设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 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2〕公式推导: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优秀数学教学设计(7篇)

小学三年级优秀数学教学设计(7篇) 小学三年级优秀数学教学设计(7篇) 由于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应该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优秀数学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三年级优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一qi5= 2壹五= (二)探索新知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3+3+3+3+3=壹五,35=壹五 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1+1+1+1=5,壹五=5 壹五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评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图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来说说怎样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板题:图形的平移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二、出示学习指导 三、 1、认真看书例3,弄清题意后,思考怎样移,注意顺序,重点看黄色字体。 2、认真看例4,思考:这四个图形能一次移到图(2)吗?应该怎样移,有几种移法? 四、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开始看书自学。 (四)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 师: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出示检测题2名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完成 (五)做一做 练习六第3题 要求:要看清题中黄色字体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 (一)更正 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二)讨论 1、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平移图形?师强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前,先要确定图形中某一点的位置,画新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长度与原图形每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2评正确率、板书 3、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画评移图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 练习六第4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赐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一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洁加减运算的初步学问。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相识的最干脆阅历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亲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支配也为以后学习小数供应了一个直观、详细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留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支配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详细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动身,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洁的小数。 2、经验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洁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洁问题,与同伴沟通,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中应留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学问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记。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阅历为背景,并在详细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方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沟通,与同伴共享各自不同的策略。老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学问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建性;要激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科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科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班级的数学学科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小学三班级的数学学科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三班级下册P3-P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同学的生活经验,让同学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明白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分辨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同学分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明白地图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同学分辨方向的意识,进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教学难点:快速区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明白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那同学们有观看过太阳吗?(同学们纷纷商量起来。) 同学1:太阳是圆的。同学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师:同学们答复的非常棒! 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黄昏,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 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俯视图。图书馆在校内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内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答复一下。 同学: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非常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内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内的什么面。请大家举手答复。 同学1:教学楼在校内的北面。 同学2:大门在校内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慧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对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对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同学们跟着念起来。)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表示图。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同学们踊跃答复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赐予肯定和欣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依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的东面。(同学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老师又找同学答复问题。 师:我们再观看校内的俯视图,餐厅在校内的什么角,存车处在校内的什么角,科技楼在校内的什么角?大家来想一想。 同学:餐厅在校内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内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内的西南角。师:答复的太棒了!如今大家都可以作一个小小向导了。看谁情愿主动做小向导?(同学们主动答复问题,老师对答案进行公布,对答复正确的同学进行肯定,对答复错误的赐予激励。)

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课件出示)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乐淘淘。师: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2、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__×20 (2)12×4013×7060×5080×40 3、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4、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 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二、学习新知: 1、出示独立学习任务单: 请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钟的哪一根指针叫做秒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1)通过观察,我知道秒针是钟上的那一根。 (2)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从12走到1就是走了秒,从2走到4走了秒。 (3)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钟。 (4)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同时板书: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钟有多长。 (1)拍手练习:跟着钟表的“嘀嗒”声,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钟里做什么事呢?先试一试,再告诉同桌。 3、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4、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钟里做几道口算题呢?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复习内容 教材P58—P59的整理复习和练习十三。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配套资源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习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知识点: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口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解决很快口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5×3=12×30=14×30=240×5= ①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②哪一题需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240×5=1200,注意不要漏写0。 小结: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注意区分计算出的0和补上的0)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上的数对齐。 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复习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P58第2题 东东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①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共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共5篇〕 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p 问题的习惯,逐步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材分析^p :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根底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理论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稳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搜集、整理、分析^p 信息的意识和才能,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搜集信息、分析^p 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理论活动。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是学生搜集信息和比拟信息的过程,教材中通过画出整个校园的直观图来表现学生所搜集的本学校的所有信息,为下面重新设计新校园打下了根底。比拟信息是比拟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详细情况,为设计新校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搜集和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是分析^p 信息的活动,教材展示了小组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进展。教材的讨论是从两个角度进展的,一是根据学生自己或老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拟。教材中详细举了四个例子,如操场应该扩大、操场旁边应有一个厕所,应该给老师准备一个车棚,希望有一些乒乓球台等。当然,教材中提到的仅是一些范例,实际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p 与设计。这个讨论交流过程可让学生体验分析^p 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才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2020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教学1吨有多重,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

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一吨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鼎尖教案三年级数学4篇

鼎尖教案三年级数学4篇 鼎尖教案三年级数学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熟练掌握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重点难点: 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媒体,介绍嘉年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算式:60×4=240 (板书) 看看同学们是否算得对?(媒体演示)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个位上数与7相乘再用十位上的数与7相乘。” 探究二 师:“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好,只要计算两步,第一种要计算三步。” 小结:因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再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添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谁算错了?错在哪里?” 生:“第一位同学十位上的0没有和4相乘。” 小结:因数中间有0时,别忘了也要相乘。 探究四 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师:“壹五×4+18,先计算什么?” 生:“先算壹五×4” 小结:计算中应注意先乘后加。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200×壹五 学生独立完成。 师: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二 1、出示三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2、出示一道递等式。 师:递等式中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再来练习一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 练习三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①:“乘法的竖式计算一般把数位多的方在上面,从个位算起。” 生②:“因数中有0,0也要计算。因数末尾有0,可以巧算。” 生③:“递等式计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用竖式计算 ⑴ 8×200 ⑴ 1020×50 2、递等式计算 ⑴ 127×4-239 ⑴ 42+壹五8×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件篇二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4 篇 《吨的熟悉》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P8890《作业本》P53 1、使学生熟悉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展质量单位的简洁化聚。 3、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估量的力量,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现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分别填上适宜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量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2、提醒课题:吨的熟悉 二、在实践体验中熟悉吨 1、直观感知,初步熟悉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拟适宜?)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现: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拟适宜 2、熟悉吨 (1)让学生说说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现: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

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 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呢?(*均分)板书:*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关于数学三年级教案8篇

关于数学三年级教案8篇 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三、教学难点: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2.能力目标: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相互间的联系。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发现、总结、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教室里就有许多这样的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适时抽象出图形,帮助学生

建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2.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摆一摆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短相同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探究特征 学生分小组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摆长方形的过程及用直尺量、把长方形纸对折等活动说明对边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汇报交流 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验证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学*长方形的方法,自己去探究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