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个人年金保险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行个人年金保险价值分析

龚关,王厚友,朱怡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200433)

内容提要: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表明:个人年金养老保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解决老年经济安全问题。在我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个人年金市场发展却相当滞后。本文结合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上现行的个人年金产品,分析计算了其货币价值和效用价值。分析表明:由于我国年金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其货币价值与国际比较稍低,然而购买我国现行年金保险确实能提升投保者的福利水平。文章最后引出货币价值基准概念,以此基准可以从货币价值角度来判定我国现行个人年金产品是否具有效用价值。本文的分析结论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投保人重新认识年金保险的价值,也利于积极拓广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开发新型年金保险产品以及完善和发展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个人年金 年金期望贴现值 货币价值 效用价值

一、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国相关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不得不面临的社会问题。与老年化社会和人口转型相适应,老年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的状况不同,我国呈现出“未富先老”态势,单凭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两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现阶段更难以提供比较充分的养老保障。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个人养老年金保险是解决老年人经济安全问题的较好途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简称个人年金,是指保险人承诺在一个约定时期,以被保险人(年金受领人)生存为条件定期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想以国家之力解决老年经济安全问题,如二战后欧洲国家实行的高福利政策,但最终都因巨大的财政负担而失败。之后,西方各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改革,消减福利开支,将政府养老金计划降到只维系老年基本生活所需。于是,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各发达国家也都逐步形成了以国民年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保险为支撑的三层养老保障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养老年金保险的市场化还很不完善,发展相当滞后。美国2004年个人年金保费收入达到1721.4亿美元,加拿大2004年个人年金保费收入达到109亿加元,而我国2006年个人养老年金保费收入仅为237亿元,若再考虑人口因素,则我国个人养老年金保险市场发展非常不足,甚至落后世界平均水平(朱俊生等,2007)。

我国的老年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然而作为解决此问题较好途径的年金保险市场在我国发展却严重滞后,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年金价值进行分析,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我国年金保险价值所在。对年金保险价值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货币价值和保险价值,从货币价值角度进行分析,能有效判断年金产品在货币价值上对人们的吸引力;而从效用价值角度着手分析则能判断年金产品购买能否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福利水平。价值分析主要是从投保者角度来评价年金产品,但对保险公司而言也极具借鉴意义,现今诸多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定价时主要考虑多重风险因素,如:未来利率风险、死亡率以及付费方式等(厥紫康,2001;胡衍强等,2007),然而若能从投保者角度考虑年金保险的货币价值和效用价值,保险公司将能更有效判断年金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且能执行更好的定价策略。

为研究年金保险的货币价值,通用的方法是计算年金期望贴现值(Expected Present

Discounted Value,以下简称EPDV)并将其与所缴纳保费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EPDV为未来年金领取现金流的期望净现值,其计算主要涉及到年金领取方式及年限、死亡率风险、折现率等因素。由于保险公司自身的运营和管理成本的存在,且确保其能获得一定的利润,因此一般购买年金保险产品的从货币上来说均为收不抵支的(Mitchell等,1999;Doyle等,2001),因此单从货币角度看来购买年金产品也属于下策。

单从货币角度来衡量年金产品的价值是不够全面的,我们更关心的是购买年金保险能否提升投保者的福利水平,这也是消费者更为注重的。福利能否提升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年金保险与否的关键因素,Mitchell等(1999)分析了美国个人年金产品的货币价值和保险价值,他们研究得出美国(无分红型)个人年金收入的期望净现值均小于年金保费支出,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年金,以货币衡量是收不抵支的。然而从效用角度研究其保险价值时却发现购买年金产品确实带来个人福利的提升,这也解释了个人年金会遭到市场的追捧。其他学者也做过类似研究并得出相同的结论(Poterba等(1996)、Brown等(1999,2000))。为从数值角度来准确研究年金保险购买带来的福利影响,国外学者流行的做法是计算年金等价财富(Annuity Equivalent Wealth,以下简称为AEW)值。AEW表示相对于完全购买年金情况下,为保证个体在不购买年金时期进行最优消费选择所获得的效用不降低,其期初财富应至少达到个体原有期初财富的比例。很容易看出,AEW高于1则表示购买年金产品确实能提升个体的福利水平。Brown等(1999,2000)分别计算了美国(公平年金市场)年金保险对于不同人群的效用价值,其AEW值均高于1,有些群体在特定参数设定下其AEW值甚至高达1.9。这些研究均表明,美国年金产品购买确实能让投保者享受到福利的改善,这也是为何美国年金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购买年金产品在多数情况下确实能提高投保者的福利水平,究其主要原因,是年金保险能够在克服了未来生存风险影响的基础上保障其未来的消费。Yaari(1965)的研究成表明,由于未来寿命的不确定,人们更倾向于现在消费而不是选择以后消费,保险的作用在于消除了这种寿命不确定带来的影响。年金购买会改变投保者者的消费路径选择(Davidoff等,2003),Hansen(2006)在研究年金产品对个人消费路径选择的影响得出,购买年金保险,使得个人的消费高峰期在一定程度上向后推迟。邓大松等(2002)认为养老金受益年金化是养老金给付的有效形式,通过对年金化与非年金化时退休者最优消费路径的比较, 认为年金化所提供的对不确定生命期的保险可以提高退休者效用, 并在研究国外养老金受益年金化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养老金受益也应实现年金化。

让投保者关心的是,当前我国年金保险货币价值及效用价值又是几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将首先收集并部分估算计算年金货币价值所必备的数据:保费及年金领取方式、年金分红确定、投保者死亡概率、贴现利率等。其中,对于年金保险分红我们将按照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估算,对于贴现利率,我们将利用三次多项式函数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估算并以此作为参考。基于收集和整理的数据,我们采用年金期望贴现值的方法计算我国不同类型(趸缴和期缴型年金、中外资年金、分红与不分红型年金等)年金产品的货币价值。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年金市场发展滞后很多,我们将会对我国当前年金产品的货币价值水平同美国做比较分析。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探析我国年金保险给个人带来的福利水平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分别研究了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公平年金市场以及我国当前的现行年金市场上的年金产品的效用价值,以判别在不同的年金市场上,年金产品购买是否确实能提升我国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在效用价值计算方法上,我们沿用年金等价财富(AEW)分析方法,从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出发,分析和比较年金购买与否两种情况下的效用变化情况,为能准确度量这种变化,我们将效用变化等价到初始财富变化上。文章最后将会定义一个货币价值基准的概念,借助此基准,可以从货币价值角度来判定我国现行个人年金产品是否具有效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对商业保险公司和投保者人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拓广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开发新型年金保险产品乃至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乃至商业养老保险真正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有关数据收集及处理,第三部分中主要计算我国现行个人年金的货币价值,并与美国进行了对应比较;第四部分中,我们在首先介绍了研究年金保险效用价值的理论方法,然后分别对公平年金市场上年金产品及我国现行个人年金的效用价值做具体分析;第五部分为本文结论。

二、 数据选择及整理

计算年金保险的货币价值及效用价值必备的数据包括:年金保险的保费、年金领取方式、红利分配,投保人死亡率以及贴现利率等。其中,对于年金保险分红我们将按照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估算,对于贴现利率,我们将利用三次多项式函数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估算并以此作为参考。具体数据选取如下:

1.保费及年金领取

2007年我国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共39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14家,外资保险公司25家。本文研究的年金为单生个人纯年金保险,仅给付养老年金、分红额、祝寿金等收益,不包括高度残疾保险等附加保险。数据来源于11家中资人寿保险公司,13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共有32类型、132种年金产品;其中男性年金产品69种,女性年金产品63种;分红型120种,无分红型12种。

所收集的数据内容包括各类别年金产品保费缴纳(含趸缴和期缴两种方式)、年金领取方式、祝寿金领取等,对于期缴型年金我们将所缴保费按利率结构统一调整到开始领取年金的年份并加总。在个人年金市场上,投保人可以选择的养老年金领取年龄包括45、50、55、60、65等几档,不同保险产品设定的可选择年金的领取年龄不完全相同,大多包括55岁、60岁和65岁等三个领取年龄档,本文的研究主要选取这三个领取年龄档。

2.分红确定

当前年金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属于分红型,作为投保者投保后收入来源的一部分,需要对分红收益进行估算。根据中国保监会《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①

从1999年开始,保监会规定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为年复利2.5%,②保险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向

① 一般而言,分红保险的红利来源于“三差”:实际死亡率高于预定死亡率的死差益;投资收益率大于预定收益率的利差益;原保单预定费用超过实际经营费用的费差益。有的分红产品只分利差,有的分红产品则包括利差、死差,还有的分红产品把三者均包含在内。本文主要考虑把利差作为分红基础的情况。

② 我国银行存款利率近几年有大幅度上调,但我国目前保险预定利率仍为2.5%。保险产品定价时需遵循保险预定利率,即保险产品定价本身已经保证了投保者每年拥有2.5%的收益率。 保单持有人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不低于当年全部可分配盈余的70%。本文假定分红型年金预定利率为2.5%,实际分配盈余的比例占可分配盈余的70%。设年金产品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为I,年度分红率为D,则

(2.5%)70%DI (2.1)

投保人缴纳的保费是保险资金的来源,而保险资金是进行投资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及我国人寿公司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中长期国债、证券投资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过去八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比重,本文确定分红型年金保险的投资资金投资于中长期国债25%,银行存款35%,权益15%。①其中,中长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按2000至2007八年间平均收益率进行估算,分别为3.39%和3.27%,权益投资主要为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直接投资于股票,结合我国年金保险发展状况,我们选取1993年至2007年的年均股指为基准,按照年复利计算出14年间权益投资年均收益率为10.61%。按收益率加权平均计算求得保险资金年均收益率为5.11%,代入年度分红计算公式(2.1)中可得我国现行合理的年度平均分红率为1.83%。

3.死亡率

死亡率是确定年金价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国内外对死亡率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已公布的生命表。设定,atq表示一个年龄为a的人在第t年的死亡概率,考虑一个今年购买年金保险的60岁投保人,该年年末其死亡概率为60,1q,则年末生存概率即为160,11Pq。那么,他在第二年年末的生存概率为260,161,2(1)(1)Pqq, 进而可以推出这个投保人在购买年金后第i年的生存概率为60,161,2601,(1)*(1)**(1)iiiPqqq。根据生命表的预期,本文假设460P,这里的假设是指人们的寿命不超过105岁。

2005年12月19日,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明确规定法定准备金评估需采用新生命表,该表中主要罗列了养老金业务及非养老金业务下男女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我们将选用其作为投保人生存概率估计的基础。图2.1给出了现年59岁的不同群体在今后各年龄段的累积生存概率情况分布情况。

图2.1 (非)养老金业务下现年59岁群体累积生存概率

从生存概率的来看,养老金业务中,男女生存概率高于非养老金业务,这是由于逆向选择问题

① 这里保险资金用于投资的比例占总体资金的75%,我们设定另25%的保险资金(主要包括现金、活期存款以及具体项目实体投资)运用的收益率与前75%的投资收益率相同。 (非)养老金业务下现年59岁群体累积生存概率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6065707580859095100105年龄累积生存概率非养老年金业务(男)非养老年金业务(女)养老年金业务(男)养老年金业务(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