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多角度视觉测量方法_师平
相控阵技术介绍

相控阵技术能够电子修改超声探头的特征。 探头修改是通过在阵列探头中单个晶片的信号发射(触发)和接收(回波)注入时间延时来实现的。 任何用于缺陷检测和测量的UT技术都可用相控阵探头完成
合成探头技术
PA探头基于合成技术, 从合成探头获得的信噪比比压电陶瓷材料高10-30dB。 压电合成探头使用薄陶瓷棒放在聚合体内而制成。
合成探头技术 一个薄金属层放在压电合成体上。在这个金属层内设计的晶片确保压电材料统一激发。
探头的结构与常规探头相似
探头制造:外壳
声匹配 压电合成体 填充材料 多达128个共轴电线
缺点
探头制造复杂,国内目前不能制作 探头一般尺寸较大,受现场条件限制 对检测人员要求高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进行一次扫查就能发现所有缺陷
相控阵探头
相控阵探头是一种晶片的激发时间可以单独调节,以控制声束轴线和焦点等参数的晶片阵列。根据晶片阵 列型式不同,主要有1维线性阵列,2维线性阵列, 1维环形阵列,2维环形阵列四种形式。
普通的探头几何形状
1D线性阵列
2D线性阵列
常用的探头几何形状
1D环形阵列
2D环形阵列
常用的探头几何形状
菊花探头数据
楔块参数
楔块参数 楔块声速(vw) 楔块角度(ω) 第一个晶片高度(h1) 第一个晶片的偏移(x1) 楔块常用的材料是一种专利材料Rexolite
探头电子控制
电子脉冲延迟(图有错)
波束聚焦
非聚焦波束 波束近场区和自然扩散角取决于孔径A和波长λ。 近场区 扩散角(半扩散角θ,在-6dB) 波束尺寸(在深度Z)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及认识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及认识摘要: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颠覆性的新测绘技术引领产业转型”。
无人机倾斜摄影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模型创新将引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也是未来广泛应用的测绘和三维建模方法。
由于目前无人机倾斜摄影的3D建模还不为大多数从业者所知和掌握,笔者将在下面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技术;理解力分析研究施工、地籍测量等工作,主要依靠测量工具,计算不同建筑物和土地的位置、规格、权属界线、场地坐标等内容,为建设项目和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数据。
但传统的工作过于依赖人工测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大型建筑,或面对较为危险的土地时,传统的测量技术周期长,效率低,也难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无人机倾斜摄影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全新的技术改进传统测量工作的缺点。
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无线电遥控和制动程序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目前,无人机包括固定翼和多旋翼直升机,具有机动性强、测量速度快的特点。
多采用正摄角度采集影像,倾斜摄影技术则是一种打破原有图像采集方式,利用多角度相机,同步采集测量物体各个角度的航摄技术。
该技术通过三维模型真实反馈测量场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升总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1无人机倾斜摄影基本原理分析无人机系统属于数据采集系统的一种,其实际应用原理为使用无人机(uav)在飞行平台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无人机的空中数据采集工作,同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采用负载方式,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可以实现遥感图像信息的采集。
无人机由无人机机身、数据链路、飞行控制系统和电源组成。
其中,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使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对于传统的航空系统来说,无人机航测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补充,该系统具有许多应用优势,如:在空域相对有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灵活性强、速度快、应用成本低。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方案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方案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倾斜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手段,逐渐在建筑、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倾斜摄影建模测图技术结合了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纹理信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倾斜摄影技术基础1.倾斜摄影技术原理倾斜摄影技术是通过搭载在飞行器上的多角度相机,同时从垂直和倾斜角度对地面进行拍摄,获取地面物体顶部和侧面的高分辨率影像。
这些影像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具有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和真实的纹理信息。
2.倾斜摄影设备与系统组成倾斜摄影设备主要包括飞行器、多角度相机、定位系统、控制系统等。
其中,飞行器负责搭载相机进行航拍,多角度相机用于获取不同角度的地面影像,定位系统确保飞行器和相机的精确定位,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设备的运行和数据处理。
3.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倾斜摄影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包括外业数据获取和内业数据处理两个阶段。
外业数据获取阶段主要包括航线规划、像控点布设、飞行拍摄等步骤;内业数据处理阶段则包括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三维模型构建、纹理映射等步骤。
三、倾斜摄影建模技术1.三维建模方法概述三维建模方法主要分为手工建模、半自动建模和自动建模三种。
手工建模精度较高,但效率低下;半自动建模结合了手工建模和自动建模的优点,适用于复杂场景;自动建模则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处理影像数据,快速生成三维模型。
2.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流程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影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空中三角测量、三维模型构建和纹理映射等步骤。
首先,对获取的倾斜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操作;然后,提取影像中的特征点并进行匹配;接着,利用匹配的特征点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解算出相机的位置和姿态;最后,根据相机的位置和姿态以及影像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并进行纹理映射。
3.三维模型优化与精度控制为了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和质量,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措施。
视觉伺服综述

视觉伺服综述一、视觉伺服定义:视觉伺服是利用视觉信息控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相对位姿(pose:position and orientation),或者是利用一组从图像中提取的特征来控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与该组特征之间的相对位姿。
根据利用图像信息的不同,可以将视觉伺服分为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和2.5D视觉伺服。
如果将视觉伺服控制应用到移动机器人,例如自治车辆、自治飞行器和自治潜水器,那么就是利用视觉信息或者一组从图像中提出的特征信息来控制机器人与目标物体之间的相对位姿。
因此,可以认为视觉伺服控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许多学科,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实时系统、控制理论、运动学、动力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于视觉伺服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这得益于个人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摄像机技术的发展。
因为在个人计算机性能提高之前,研究视觉伺服需要专用的、价格昂贵的采用流水线技术的像素处理设备,因此,当个人计算机性能大幅度提高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视觉伺服控制研究领域,大大地提高了视觉伺服控制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
针对视觉伺服的应用,各国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的应用原型,例如:从传送带上抓取零件、零件装配、机器人遥操作、导弹跟踪图像系统、水果采摘、汽车无人驾驶和飞机降落等。
二、视觉伺服系统的组成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数字化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智能判断决策模块和机械控制执行模块。
系统首先采用CCD摄像机或其它图像拍摄装置将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转变成数字化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根据预设的容许度和其他条件输出判断结果。
三、视觉伺服控制的研究内容典型的视觉伺服控制任务通常有:①定位问题(positioning),即通过视觉信息控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对准目标物体,也就是控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运动到理想位姿。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摄影测量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获取方法,通过利用光线的传播规律和相机的成像原理,获取地物的形状、位置和空间关系等信息。
本文将探讨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光学成像到数字图像处理,从地面摄影到航空摄影,为读者全面了解摄影测量提供指引。
一、光学成像原理摄影测量的基础是光学成像原理。
当光线经过透镜或镜头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在感光介质上形成倒立且与原物相似的实像。
在摄影测量中,我们利用相机的成像原理,通过调整相机参数(如焦距、光圈、快门速度等),来实现将地表上的地物以几何比例表达在胶片或数字传感器上的目的。
二、摄影测量的方法1. 垂直摄影垂直摄影是最常见的摄影测量方法之一。
利用具有垂直视角的摄影设备(如手持相机、航空相机或无人机相机),在垂直方向上拍摄地物。
借助于垂直摄影,我们可以获取地物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进而进行地图制图、地形建模等应用。
2. 斜向摄影斜向摄影是指通过人工或航空器悬挂的相机设备,以一定倾角对地表进行拍摄。
相对于垂直摄影,斜向摄影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地物纹理信息和立体感。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城市规划、森林资源调查等领域。
3. 立体摄影立体摄影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相机同时拍摄同一目标,以模拟人眼的视觉效果。
通过测量不同相机位置下的视差,可以计算出地物的三维坐标。
立体摄影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建筑物立面测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4. 遥感摄影遥感摄影是指利用航空器或卫星从高空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的摄影测量方法。
遥感摄影所获取的图像可以用于遥感影像解译、环境监测、农业调查等领域。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摄影在大规模地理信息获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摄影测量的处理流程1. 内方位元素计算内方位元素包括相机的焦距、光轴偏角、主距等参数。
通过摄影畸变校正、特征点匹配等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相机的内方位元素。
2. 外方位元素测定外方位元素指的是相机拍摄时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通过影像地面控制点的测量、相片影像的解析和摄影几何的计算,可以推算得到相机的外方位元素。
倾斜摄影测图方法在1∶500地形图中的精度分析

倾斜摄影测图方法在1∶500地形图中的精度分析摘要:无人机挂载倾斜摄影设备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和传统的人工测量相比,无人机测量灵活、迅速,作业范围广。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无人机搭载多镜头相机对拍摄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经过内业差分处理制作出三维实景模型。
倾斜摄影测量具有全面直观、高效、低成本、高精度等特点。
本文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并验证了精度满足大比例尺测量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倾斜摄影;高精度事后差分系统;立体采集;精度分析;1∶500地形图在摄影技术发展史上,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全面地过渡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当前世界范围内4D(DEM,DOM,DLG和DRG)产品的快速、经济和高精度生产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航空摄影测量区域航摄周期较长,不利于航空摄影技术的作用发挥。
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摄影测量技术来弥补这一不足,推动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无人机作为空中遥感平台的技术,正好可以弥补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足。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近年来摄影测量领域中新兴的一项测量技术。
近年来,这一技术已在许多国家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考古研究和工程实施中得到应用。
本文使用大疆精灵 4 从多个方位对地表进行数据采集,并同时开展像控测量的准备工作。
在 Smart3D 操作平台上处理影像数据并完成空三加密以及三维建模。
通过 EPS 软件绘制 1 :500 数字地形图,并分析其精度。
结果表明。
此技术能够满足1:500 地形图测绘的精度需求,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制作 1:500 地形图所需的时间和外业工作量。
1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概述在摄影技术发展史上,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全面地过渡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当前世界范围内4D(DEM,DOM,DLG和DRG)产品的快速、经济和高精度生产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工业CT系统旋转中心定位方法研究

工业CT系统旋转中心定位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无损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系统作为一种非接触、非破坏性的检测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
在工业CT系统中,旋转中心的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图像重建的质量和检测的准确性。
因此,研究工业CT系统旋转中心的定位方法,对于提高检测精度、优化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工业CT系统旋转中心的定位方法,首先介绍工业CT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旋转中心定位的重要性,然后分析现有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旋转中心定位方法。
该方法结合了图像处理技术和精密机械测量技术,通过对待测物体的多角度投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旋转中心的精确定位。
本文还将对所提出的定位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工业CT系统的检测精度和图像质量,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工业CT系统旋转中心定位方法概述工业CT(Computed Tomography)系统,也称为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材料科学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先进成像技术。
在工业CT系统中,旋转中心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图像重建的质量和精度。
因此,研究和发展高效的旋转中心定位方法对于提升工业CT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旋转中心定位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物理标记的方法和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
基于物理标记的方法通过在检测对象上附加物理标记(如金属球、刻线等),利用这些标记在扫描过程中的几何关系来确定旋转中心。
这种方法定位准确,但需要在检测对象上添加额外的标记,可能对检测对象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造成影响。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则不需要在检测对象上添加物理标记,而是通过分析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旋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