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赓被捕后能够逃脱,其实他还是要感谢这个老同学

合集下载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关于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最近读到的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1:神枪手军委总部来到贵州仁怀县一个山坳的时候,警卫班的战士们麻利地把首长和自己的营房安置停当,留下值勤人员,然后一起走到村边,在一棵枝叶茂密、一抱多粗,约有十多丈高的大树下,唱歌、跳押、摆龙门阵,消除战斗、行军后的疲劳。

不多一会,碰巧总参谋长刘伯承也来这里散步。

他主动参加了警卫班的活动,和年轻的警卫战士们一起谈天说地,玩得非常高兴。

忽然,从头顶上传来几声“哇哇”的叫声,刘伯承顺着声音一看,在大树纵横交叉的枝桠上,站着一群乌鸦,不由心中一动,立刻诙谐地对警卫员们说:“你们哪个的枪法最准,快打只乌鸦下来给大家打顿牙祭(即加餐)吧!”警卫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肯开枪打乌鸦,有的是怕枪法不准当面丢丑,有的是不愿在领导面前耍弄武艺。

其中有个年轻、机灵、调皮的警卫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总参谋长,你文武双全,是全军出名的神枪手,今天就请您给我们来个示范表演吧!”“要得——”“欢迎——”警卫员们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

刘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地回答:“你们还会倒打一钉耙,将起我的军来了!好吧,就让我来试试看。

”说着,不慌不忙地从腰里拔出左轮手枪,只见他不用瞄准,手一举,“砰”的一声,一只乌鸦扑棱棱地应声而落,黑光闪闪的翅膀还在不停地扑腾哩。

“好枪法,刘总长真不愧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警卫员们异口同声地啧啧称赞。

只有要求刘伯承作示范表演的那位警卫员依然半信半疑地说:“嗯,树上那么多乌鸦,怕是撞到一只的哟!”刘伯承听了毫不生气,只是笑了笑说:“也许是这样吧,不妨再考试考试,看到底及格不?小鬼,麻烦你去给我找个鸡蛋来。

”那个警卫员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心里怦怦直跳,只好硬着头皮到伙房里要来了一个鸡蛋。

刘伯承又叫他用力朝天上甩,他立刻明白了八九分,用最大的力气把鸡蛋朝天上抛去。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

[键入文字]陈赓大将“刀下留人”挽救死囚专家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戎马一生,充满感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其中就有一个建国初期的“刀下留人”,敢用“死囚专家”的故事。

1、陈赓求贤若渴1950 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美帝国主义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手段,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浴血奋战,赢得了战争,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陈赓是我军惟一同时具有对法、对美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他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尤为深刻,对我军装备和技术的落后状况更是焦灼不安。

当结束“小米加步枪”的历史,刻不容缓地着手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中国领袖们的共识的时候,历史选择了陈赓。

毛泽东和周恩来慧眼识英才,决定让陈赓筹建一所特殊的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来简称为“哈军工”),并由陈赓出任该院的院长兼政委。

1952 年6 月中旬,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陈赓调离战火连天的朝鲜前线,日夜兼程,回到祖国。

6 月23 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陈赓,当面委以重任。

就这样,征尘未洗的陈赓义无反顾,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担起创业重任,在全国人民和全军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在前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下,陈赓席不暇暖,宵衣旰食,领导哈军工的创业者奋战在北国荒原,边建、边教、边学,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罕见的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学府就在松花江畔拔地而起。

哈军工的筹办阶段,陈赓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就是外聘专家教授,他深知没有名师就不可能办起一所名校。

然而,建国初期专业人才寥若晨星,懂得军事科技的专家更是奇缺。

陈赓多次进中南海面见周恩来总理,请求批准调进知名的专家教授;他又多1。

《红岩》 测试题(附答案)

《红岩》  测试题(附答案)

(一)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_、杨益言。

(其中罗广斌是(杨振宁)的学生)2、长篇小说《红岩》所记叙的是革命的大进军和反革命的垂死挣扎的极为壮烈的一幕。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yíng)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_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受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难友们在渣滓洞里绣的,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_。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_死后开了追悼会。

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11、特务郑克昌_被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同情革命的记者”的身份伪装,并借敌人之手将之除掉。

12131415161.2.,(恢复生产),3.徐鹏飞)4.5.篇《咏雪6.处),7.他成了毛8.9.10.11罗广斌、_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13、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1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指派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15、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许云峰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16、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1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18特务.19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被翻“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1.2.3.4.5.6.7.8.9.10.11.12.13. 在吕杰绝笔的旁边,是谁用指甲深深地刻画出一条条的痕印,这又表示着什么呢?刘思扬一时猜不透它。

《红岩》 测试题(附答案)

《红岩》  测试题(附答案)

(一)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_、杨益言。

(其中罗广斌是(杨振宁)的学生)2、长篇小说《红岩》所记叙的是革命的大进军和反革命的垂死挣扎的极为壮烈的一幕。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yíng)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_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受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难友们在渣滓洞里绣的,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_。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_死后开了追悼会。

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11、特务郑克昌_被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同情革命的记者”的身份伪装,并借敌人之手将之除掉。

12131415161.2.,(恢复生产),3.徐鹏飞)4.5.篇《咏雪6.处),7.他成了毛8.9.10.11罗广斌、_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13、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1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指派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15、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许云峰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16、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1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18特务.19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被翻“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1.2.3.4.5.6.7.8.9.10.11.12.13. 在吕杰绝笔的旁边,是谁用指甲深深地刻画出一条条的痕印,这又表示着什么呢?刘思扬一时猜不透它。

陈赓塘湖救蒋记

陈赓塘湖救蒋记

39革命史事CHAOSHANGCHAOXUE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的时候,共产党员陈赓在刘尧宸任团长的四团当连长。

这个团是由黄埔军校的学生组成的,全团12名连长都是共产党员,战斗力特别强,在夺取惠州城一仗中建立了殊功。

陈赓自幼受祖父影响甚深。

他祖父出身贫寒,幼年从戎,英勇善战,臂力过人,身上刀枪伤痕很多,经常给陈赓讲作战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赓小学未毕业,便到湘军当了兵。

黄埔军校创办之初,他进入黄埔一期,受过严格的训练,胆略超群,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1925年10月14日,革命军“克复亘古不拔之惠州城”[1]。

攻打惠州之役,陈赓连长带领连队攻上城头,敌人炮弹的弹片打伤了他的左脚,陈赓忍着剧痛,把弹片先拔了出来,继续爬城冲杀。

惠州,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中国第一天险”之称。

有民谣曰:铁岭锁孤洲,飞鹅水上游。

任君天下乱,此地独无忧。

但,这次却被革命军攻克了。

在这一硬仗中,蒋介石看中了陈赓。

在东征军撤离惠州,执行继续东进的作战任务时,特意把陈赓和他带领的连队,提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革命军先后两度发动征伐陈炯明的革命战争。

第二次东征时,国民革命军总指揮部总指揮蔣介石随唐曙卿所部第三师出发。

该部由国民党右派掌握,纪律松弛。

由于第三师轻敌冒进,在五华县塘湖附近与敌林虎部遭遇,刚与林部交战即溃不成军,总指揮蔣介石成了光杆司令,危在旦夕。

那时,身为连长的共产党员陈赓,在生死关头救了蔣介石的命。

蔣介石心存感激,有意提拔他到身边工作。

但由于发现陈是共产党员,便在他的名字旁边批上:“此人是共产党员,不能让他带兵”。

关键词:陈赓;蔣介石 ;恩将仇报作者简介:陈汉初(1948—),男,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赓塘湖救蒋记陈汉初陈赓像调到总指挥部当警卫。

蒋介石及总指挥部随谭曙卿所率第三师出发。

1925年10月27日,第三师轻敌冒进,在五华县塘湖村附近与陈炯明军阀部队林虎所部遭遇。

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

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

餐桌旁的传奇大将陈赓作者:尹家民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第01期老一輩革命家各有各的风采。

愈是随便,愈显出性格。

陈赓大将便是这么一位人物。

他待人诚恳而又诙谐幽默,时不时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使他所到之处充满笑声;他嫉恶如仇而又不加掩饰,也常弄得对方啼笑皆非……于是就有了一连串关于他“吃饭”的故事。

陈赓之子陈知建曾说:“老爹的笑话能写一本书!”陈赓在南昌起义中受了伤,左腿三处中弹,膝盖处的筋断了,胫骨、腓骨都被打折,不能行动。

后来,他在副官卢冬生的救护下来到香港。

他们刚坐到马路边,巡捕就过来用棒子乱打。

他们只好互相搀扶着往前走,最后实在走不动了,陈赓指指路边的房子:“你背我到里头去坐坐吧!”卢冬生用衣角抹着满脸汗水:“那是厕所!”陈赓说:“厕所也行。

如今只有它对咱们开放。

”他们蹒跚着走进厕所,暂得半个时辰的喘息。

汗水流尽,肚皮也饿得“咕咕”直叫。

陈赓抬起头,看见不远处有家挂着大招牌的西餐馆,便自言自语道:“要有顿西餐吃吃多好。

”卢冬生听见,马上站起来,掏出口袋里的钱数了数,高兴地说:“还够,我去叫!”不一会儿,一个戴着白帽子的跑堂托着一份西餐,跟着卢冬生,吹着口哨过来了。

到了厕所门口,跑堂的东张西望,问:“用餐的人呢?”卢冬生认真地指指厕所门:“在里面。

”跑堂的以为被愚弄,倏地变脸,掩住鼻子破口大骂:“赤佬,寻开心!你要砸我们的生意呀?”陈赓在里面听得哈哈大笑:“冬生你太老实,我一句话你就去了。

你不想想,谁家的西餐肯送到厕所里来!”卢冬生原来是陈赓家的放牛娃,后受陈赓的影响参加革命。

在上海,陈赓和爱人王根英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陈赓任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卢冬生任第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

可惜卢冬生在37岁时牺牲了。

1939年,陈赓的爱人王根英也在抗战中牺牲了。

陈赓爱开玩笑,却不失分寸。

国共停战谈判时,他挂了个少将军衔,去北平开会,当时在国民党军中的黄埔同学见他从头到脚一身土布衣,便送给他一套呢子将军服,他谢绝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有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有感

《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有感最近又看了一遍大型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下简称人间),感觉是国内目前难得一见的好片,不仅涵盖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个时间跨度很长的重要历史时间,而且以湖南醴陵杨立仁、杨立华、杨立青与瞿恩一家的感情交织及命运更迭贯穿其中,一点不逊于其剧名——人间正道是沧桑。

杨立青,少年顽劣,因为走火了哥哥即将刺杀北洋政府要员的枪而被迫离家奔向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在国民党政府机要人员姐姐杨立华的介绍下,先后结识共产党人黄埔政治教员瞿恩一家和国民党元老董建昌。

在瞿恩的妹妹瞿霞的辅导下,顺利考入黄埔三期六班,与范希亮、穆震方、汤暮雨、吴荣、谢雨时等一批黄埔精英开始了他们的“钢刀归钢刀,同学归同学”气贯长虹的情谊。

参与北伐战争(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真心说北伐誓师词好长,蒋校长是不是喜欢曹操啊。

1927年4月12日后投奔共产党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整编农民武装,反围剿,第二次国共合作,军工生产保障工作及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军事事件,说实话立青很忙,现实中人要是完成这么多项全能工作真是不容易呢。

在此期间,经历了与瞿霞的爱情、分别、得到瞿霞被捕、再次相遇,瞿霞结婚等真爱无奈之后抱着责任或是怜悯之心与林娥携手。

人物塑造的相对饱满,并且像测绘出生等给予完整的形象,真心说每次总让立青去对付立仁,有点那个,感觉不太好。

关于立青原型,有人说是陈赓(手刃叛徒那一段),也有人说是肖克。

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三期1925年7月1日第三期开学,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其中湖南醴陵8人,都是从头到尾的国民党;共产党8人,湖南有一位唐天际也接近立青。

瞿恩,一个近乎完美的革命者和理想主义诗人,按立华说的还是个大男孩。

一直是立青思想的导师,人品自不必说,即使在遭遇不公正待遇还可以说,我们的党像大海一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真正伟大到思想了。

先时与立华恋爱,瞿妈妈说了“丈八的灯台,照的见别人,照不见自己”,因为羞于出口,只是将家传的翡翠耳环给了即将去莫斯科的立华,之后由于两人政见不同终未同行。

陈赓“逮捕”张云逸始末

陈赓“逮捕”张云逸始末

陈赓“逮捕”张云逸始末作者:顾保孜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6期“胜之兄”一看这阵势,心想伸冤的机会来了,便大喊起来:“我不是毒品贩子,放开……”话音未落,一条手帕塞进他的嘴里。

警察头目扬起手,一个巴掌照他脸上搧了下来……“胜之兄”就是张云逸,警察头目则是陈赓,这是演的哪一出?机智脱险后到上海寻找党组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云逸的共产党员身份没有暴露,仍然留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的军队中工作。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在张发奎部队中发展革命力量。

张发奎为了控制海南岛,派张云逸去担任琼崖驻军司令。

就在他按照党的指示准备夺取琼崖政权之际,没想到驻海南岛的第三十三团副团长叶肇被桂系军阀收买。

张云逸一到海南,叶肇就派人来表示“欢迎”。

他们一批批地被接上岛。

部队都快接完了,叶肇还没出现。

正当张云逸感到怀疑时,有一条小船靠上来。

他仔细一看,船上是一位本村兄弟。

这位兄弟把叶肇叛变的事告诉了张云逸,并说送上岸的部队都被缴了械。

张云逸大吃一惊,立刻换了衣服,在这位兄弟的帮助下,上了另一艘船,机智脱险。

回到家,张云逸又黑又瘦,头发胡须又长又乱,衣冠不整。

一见面,妻子吓了一跳,问明原委,才转惊为喜。

妻子一边安慰他,一边做饭为他接风。

可张云逸却心神不定,离开了党组织就像孩子离开了父母。

没有呆几天,张云逸就准备到上海找党中央。

他从广州出发,经越南海防到香港,几经辗转,最后终于到了上海,找到中共中央机关。

在上海,中央军事部长杨殷和张云逸谈了两次话,他向张云逸传达了中央的决定。

其中一次的谈话是1928年8月的一个深夜。

上海新闸路一栋小楼上,杨殷对张云逸说:“胜之兄(张云逸),国内局势突变,中央决定要你放弃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另行安排去处。

”张云逸说:“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好,现在周恩来同志要求我们到各地组织军事斗争,准备东山再起。

”杨殷说道。

“这甚合我意。

这样东躲西藏,隐姓埋名,我早就不甘受屈了。

”张云逸高兴地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贵州路丽都大戏院遭叛徒出卖而被捕,捉到这么一个共产党,按照
以往的惯例应该先行他弃恶从善,这是国民党的策略,一般绝大多数人都是宁死不屈,然后
就惨遭杀害,比如瞿秋白、方志敏这样的烈士,也有熬不住酷刑投降的,比如向忠发等叛
徒。可是陈赓没有投降屈服,却也没有被处死,这其中大有原因。
首先陈赓是蒋校长的救命恩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蒋介石这个人十分注重感情,当年
在华阳战败的时候,是陈赓背着,让他转危为安,蒋介石一直记着这件事,他听到陈赓被捕
的消息,他正在江西指挥剿共,直接给上海警备司令部下了一道手令:
查陈赓乃余昔之门生、勇冠三军,于北伐中卓著劳绩,姑念年轻失足,误入迷途,宜加珍惜
恕容,多予照拂,促其幡悟。若能起誓归顺,效忠党国,定当重用。

陈赓大将
这道手令就是陈赓的护身符,谁还敢对陈赓怎么样,更不用说要杀了他,所以这是陈赓结的
善缘,要不是他救过他以前的蒋校长,估计他真的就完蛋了。
其次,中共还有民主人士的大力营救,其中就有宋庆龄。在蒋校长在南昌亲自劝说陈赓投降
失败之后,十分生气,将陈赓押往南京,这个时候宋庆龄就上门训斥蒋校长了。宋庆龄为营
救陈赓,宋庆龄的理由就一条,陈赓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她的原话时是:“陈赓在东征时是
你的得意门生,是你的侍从秘书,是背着你穿过火线、救你性命的人,难道你忘了吗?你不能
这样忘恩负义!”蒋介石一声不吭。宋庆龄的身份特殊,蒋介石不得不顾及,加上她说的有
理,一定程度上说服了蒋介石。
宋庆龄先生
最后,要说的就是陈赓的救命恩人,同时也是他的老同学宋希濂了。宋希濂和陈赓他们是黄
埔一期的同学,和陈赓的关系好,陈赓被捕,宋希濂也十分着急。他知道劝降老同学陈赓没
有成功,就跑去向蒋介石求情,请求蒋介石放了陈赓。不仅如此,宋希濂约了黄埔一期同学
肖赞育、项传远、宣铁吾等十人,联合签名请求蒋介石释放陈赓。这些人都是蒋介石器重的
人,他们十几人联名,蒋介石不得不重视,随后蒋介石将陈赓从牢中放了出来,软禁客房,
给予较多自由。这也给陈赓逃脱创造了条件。后来陈赓逃走的时候,宋希濂也是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
宋希濂
陈赓的逃走让蒋校长十分的恼怒,指着宋希濂的鼻子大骂,不过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可以说
陈赓能得意安全逃脱他的老同学宋希濂确实出力不少,当然陈赓也没有忘记老同学的恩情。
风水轮流转,1949年12月19日凌晨,宋希濂在川康边境沙坪被我军俘获,随即送往功德林
战犯管理所。大将陈赓曾多次接见他,看望他,对他有不少的关照。1959年12月4日,他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作为第一批战犯被释放。出狱那天,陈赓专程到监狱
去接宋希濂。宋希濂见到陈赓后激动不已,说:“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对人民犯下如此滔天
罪行,而共产党对我还如此宽大。”陈赓说:“两军相争,各为其主嘛。我党政策历来是既往
不咎,只要改悔认错,任何人都可以得到宽大。”宋希濂为陈赓对他的关心和鼓励感动得流下
了眼泪。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