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

合集下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探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探析

1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2期总第835期No.2,2021Total of 835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和博弈日益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

在国际政治权力意涵中,“话语权”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话语格局中的地位,切实提升国际话语权,使其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是急需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1 问题的提出全球话语“西强东弱”的格局和中国“失语挨骂”的客观现实由来已久。

当代全球话语格局脱胎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结构和制度安排,形成于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自冷战结束以来,大量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它们的群体性崛起不仅深刻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也催生了非西方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强烈诉求,这种诉求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国际话语权正是其中之一。

在世界多极化的持续演进中,国际力量分配格局、国际制度体系和国际文化结构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当今全球话语格局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依然浓厚,“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国家把持着国际话语权高地,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1]。

”随着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世界事务,中国所面临的外部舆论压力也与日俱增。

“中国威胁论”“锐实力论”“修正主义国家论”“威权国家论”“新殖民主义论”等层出不穷。

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屡受西方敌对势力攻击,为全球事务做出的贡献也一再被刻意曲解,时时陷入“百口莫辩,被动挨骂”的尴尬境地。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在全世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就是最新的例子。

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已有了长足的提升,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却相对滞后。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

“提升国际话语权刻不容缓”已是政府、学界和媒体的共识。

2 推动全球话语体系由“文明冲突”向“文明对话”演进已故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的“文明冲突论”“将冷战后国际冲突的根源归结为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所承袭的文明间的冲突,并将伊斯兰文明和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列为西方文明的首要威胁”[2]。

新时代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三个维度

2023六一联欢会发言稿(15篇)六一联欢会发言稿1亲爱的小朋友们、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我是中一班zz的爸爸,首先,我感谢刘园长和老师们给了我与大家见面的机会,其次,我有幸能和自己的女儿__与大家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今夜,我们相约在桐江之畔,今夜,我们相聚在邵水之滨,今夜,我们相守在美丽的__国际幼儿园,我们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准时出席在了“六一文艺汇演”的活动现场!现在,我谨代表园方和家长委员会对你们亲临活动现场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们的盛大节日。

正因为我们都很愿意与小朋友们共度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们今晚才齐聚一堂啦。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为了锻炼小朋友的艺术爱好,为了给小朋友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__幼儿园早在开学之初就对此次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

大概在一个月之前,老师们也就纷纷着手排练节目了!为了搞好一台大型的文艺汇演节目,这些老师们都是花了不少的心思来设计,用了不少的功夫来排练,付出了不少的汗水来强化。

我也曾经几多几时都看到老师们都在认真的训练,反复的修改,不断的提升,力争精益求精啊。

我平时在中一班罗老师和大班谢老师等老师们的Q空间里、也都看到过她们有关于对这次活动所做出的付出与奉献的说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她们的巨大压力与执着追求!同时,在与大一班豆妈等家长的群聊中,也明白了老师们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所布置给学生在家里练习舞蹈的要求!尤其是最近2周,老师们都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在努力集训节目,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啦。

由此可见,这些老师们是何等的敬业啊!这些老师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出了多么夺目的光芒和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呢!在此,我也代表所有小朋友的家长们向辛勤耕耘在这里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也借此机会对所有辛苦的参与节目排练的小朋友们说一声:DEAR BABY,我爱你们!祝你们明天玩得开开心心,祝你们健康的茁壮成长今夜,夜空月朗星稀,今夜,园内灯火通明,今夜,台上群星璀璨,今夜,台下高朋满座 !今夜,这里将是欢乐的海洋,今夜,这里将是歌舞的世界!最后,让我们一起拉开文艺的序幕,欣赏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见证他们的成长足迹吧......谢谢!六一联欢会发言稿2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明天6月1日是你们的节日。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概述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有着许多新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分析,以探讨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内涵和特点1. 文化自信的凸显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更加注重文化自信的凸显。

我国传媒产品和传播渠道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展现我国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 多元话语的融合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不再是单一的传播形式,而是融合了多元的传播方式和媒体评台。

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国际社交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相互交织,形成了立体、多元的传播格局。

3. 和平发展理念的践行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更加注重和平发展理念的践行。

我国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通过国际传播宣传国家对外政策,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

4. 制度优势的展示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将我国的制度优势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成功经验被积极宣传和展示,为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思考。

5. 全球视野的拓展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积极拓展了全球视野,增强了对外报道的国际化视角。

我国传媒加大了对国际事务的报道力度,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认识我国。

6. 共生共荣的倡导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更加倡导共生共荣的理念,强调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

通过国际传播,传递我国对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追求。

7. 信息传播的开放与透明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更加注重信息传播的开放与透明。

我国积极向世界传递我国的政策动向、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和理解。

8. 文化输出的创新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在新时代不断创新文化输出模式,注重发挥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

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

关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考作者:李伟曾令勋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话语”作为一种具有构建功能的社会实践,一直以来为各国所关注。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大国形象走上世界舞台,中国的“声音”开始为世界所关注和重视,但是中国仍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话语权体系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能否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能否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否赢得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加强对国际话语权的研究。

就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内涵、提升话语权的重大意义和对策举措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91-02“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话语权,就能通过议题设置,占据舆论制高点,使之导向有利于己的方向,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影响力是衡量该国在世界体系中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许多国际性事务的处理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而中国也需要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来维护自身利益。

党的十八再次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一、国际话语权的基本内涵国内学术界多从传播学角度和国际政治的视角进行考量。

理解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权”字,“权”既是指一种权利,也是指一种权力。

“权利”意义上的国际话语权,是指一国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就国际事务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权利;“权力”意义上的国际话语权,是指一国的观点和主张对国际舆论的引导力,对他国及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拥有“权利”是基础,打造“权力”是核心。

对这一内涵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关于国际话语权的本质,浅层次上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主要体现在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科技教育、新闻舆论等方面;深层次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为支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话语体系建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介绍了中国话语体系的特点,讨论了全球化对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分析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及话语体系建构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中国话语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化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现实情况,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话语体系、特点、影响、发展趋势、挑战、建构、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话语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话语体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力。

中国的话语体系不仅包括汉语言文化,还包括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这使得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话语体系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和文化多样性的碰撞,这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与此全球化也带来了西方话语体系的影响,中国的话语体系在与西方话语体系的互动中逐渐演变和发展。

中国的话语体系建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中国的话语体系不仅要与国际话语体系接轨,还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国话语体系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全球化的背景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交流的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

全球化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深受其影响。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东 南 亚纵 横 A OU D S U HE S SA R N O T A TA I
2 J .0 0 J o
国际体 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邹应 猛 ※
摘要 : 中国在 国际体 系转型的大背景下, 提升 国际话语权显得非常必要 。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 3 O多年的发 展 , 家强劲 崛起 为 国 际话 语权 的提 升提 供 了条件 。 中国可 以从 “ 国 中国特 色” 范式 的形 成 、 中国理 论水 平 的提 高、 外交政策的调整及 国际传播 能力的增强等四个方面入手 , 高 自身的话语权 。 提
临着 以下 问题 : 如何 化被 动 为主 动 , 积极 主 动参 与全 球 问题 的解决 , 而塑造 于 己有 利 的国际体 系?如何 从
向外界解 释 自己发 展道路 的正 当性 ?如何 增信 释疑 ,
减 少 、消除 国际社会 对 中 国发展 方 向不 确定 性 的疑
※ 上南 临 沧 师 范 高 等
了更多 的“ 话语包 装 ” 。中国经过 改革开 放 3 0多年 的
中国外交 日程 。


关 于 国 际 话 语 权
权 利作 为政 治 学 的一个 基本 概 念被 学者 广 泛使
用, 但将 “ 语权 ” 话 明确作为一 种权力 的概 念进入 国际 问题 研究领 域却是新 近 的现 象 。 国思想 家福柯 ( 法 M
Zh u Yi g n o n me g
Ab t ac :To i r a e Ch n S i tr a i n ld s o r e p we d rt r nso ma i n o n e nai n ls se sr t nc e s i a’ n e n to a ic u s o run e he ta f r to fi t r to a y tm i fg e tn c s iy Afe 0 y a s e o m ,Ch n e n to g rma e o sb e He e,Ch n ho l ol w h so r a e e st . t r3 e r ’r fr i ab i g sr n e k si p s i l . nc t i a s u df lo t e i sr t n n tuci s, na l d v l p n t e n e n to a t e re wih o mey e eo i g h i tr a i n l h o is t Chi s fa o , a a c n Ch ne e c l r ’ ne e l v r dv n i g i s s hoa s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话语质量: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时间:2010年07月27日11时00分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张志洲近些年来,话语权成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越来越突出的表现方式,国际政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话语权政治”。

纵观当今世界的话语权状况,大体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处于一种明显的优势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则相当有限。

只有从根本上加强话语质量建设,才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出路。

一、什么是话语权话语权这一概念,直接脱胎于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关于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理论。

1970年12月,福柯在其就任法兰西学院院士时的演讲《话语的秩序》之中,提出了“话语即权力”的著名命题,他深刻地认识到话语不仅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而且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话语权”指的是一种“权力”(power),而非“权利”(right)。

换言之,话语权不是指有没有说话的权利,而是指话语背后体现着的权力关系。

作为一种权力的表现形式,话语权以话语为载体,有着自己内在的特性。

话语权的内在特性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除了基于社会“共有知识”或科学的、客观性的叙述之外,话语的逻辑性越强,以及在不同时机和场合下的话语越具有一致性,其说服力就越强,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于其逻辑性和说服力;二是由于具有社会性,话语不可避免地带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色彩。

三是所使用的概念和知识的创新,以及观察视角上对他人的引导,会有利于话语转化为权力。

四是诸多外在因素,如“受众”的既有知识、观念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性和结构性制约状况,以及时机与舆论环境等,参与话语权的塑造,改变这些因素的状况,也就影响到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于话语的言说者而言,越有系统地使用“属于自己的”话语,便越能主动地获得由这种话语所带来的权力,如果只是做他人话语的追随者,则很难获得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作者:严昭柱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12期谁能拥有国际话语权,最终要看谁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能够正确回答当今的世界性时代课题、有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主张在当今中国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或者主张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以“新儒教”作为“国教”等等是根本错误的话语体系,说到底,属于社会思想文化范畴,它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

由话语体系而涉及的话语权,其实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拥有话语权,就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强大,反之则人心涣散、社会分裂、国势衰颓。

话语权不是以势压人、强加于人所能拥有;是否真正拥有话语权,最终取决于话语体系所体现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否顺应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是否真实反映和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尽管我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也日益多样化,但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既尊重和包容多样性价值观,又不断扩大社会认同、增进思想共识、凝聚共同的价值观。

而那种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主张在当今中国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或者主张颠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以“新儒教”作为“国教”等等,都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错误的。

当然,核心价值体系并不直接派生出话语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构建话语体系,绝非简单的文字游戏。

构建先进的话语体系,更是为发挥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运用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世界、改造世界的艰辛而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可以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工作。

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工程,这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话语权
[摘要]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外在表达形式更是要一马当先,继续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特征,继续发扬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要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立足中国伟大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去解读中国现代化建设、诠释社会主义道路、回答时代遇到的新问题。

这也符合党中央不断贯彻落实关于理论建设、理论创新等各项方针政策,其中始终围绕:“必须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话语权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必须在各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话语权越大,影响力和主导力就越大,但真正掌握话语权的逻辑前提是建立完整科学严密的话语体系。

话语权最终是通过构建一系列话语体系实现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

这就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问题,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一个多系统、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工程,本文拟就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话语权与话语体系的关系
话语即语言文字,包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文字。

无论口头表达的有声话语还是文字符号表达的无声话语,都是表达一定思想、理论、观点和各种情感的工具。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

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同其他生产工具一样是没有阶级性的,但在阶级或有阶级的社会中它所表达的一些特定的思想内容却是有阶级性的。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内涵。

“西方政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每一个,都伴随着论述政治事务的独特的语言的出现。

希腊城邦时期的语言是哲学的;罗马世界帝国的语言是法律的;封建时期的语言是宗教的;现代国家的语言是科学的。

话语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权利及表达内容被重视的程度。

如果你有表达的权利并且表达了,但却不受重视,你的话语不起作用,实际上等于你没有话语权。

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往往同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实力强则话语权大,实力弱则话语权小。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的基本思路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和方向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价值意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着力解决好内外两个问题:一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一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以发挥对内统一思想、对外提高中国话语权的作用。

首先,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

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就是要把来自于人民群众实践的语言重新交给人民群众。

其次,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幅度提高,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大幅度提高。

面对中国的发展乃至崛起,国际社会众说纷纭,评价不一。

中国需要以新的姿态、新的战略和新的方式在世界上展开博弈,同时也需要以更大的努力向世界说明中国,将良好的中国形象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因此,中国必须以更大的努力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

从国际话语权竞争和价值观较量的角度来理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是要用中国话语来表达中国智慧,解读中国实践和中国道路,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世界,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的“西强我弱”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在这种形势下,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体系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大众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其一,积极解决传统宣传话语与现实改革实践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调整和丰富舆论宣传语言。

舆论宣传事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的属性。

其二,认真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中的合理元素,使之成为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源流。

(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国际化水平的基本途径
其一,坚持面向世界,广纳世界学术成果。

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有内在的历史联系与新的创造,又有内在和外在的沟通与借鉴。

在与国外社会思潮的关系上,要以世界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充分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将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适”范畴和话语中国化和具体化。

其二,建立国际性的话语平台和对话机制,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公信力。

在国际交流和传播方式上,要注意研究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爱好,贴近外国人的实际,改进双方沟通的渠道,转换对外讲述的语言,拉近相互认知的距离。

其三,积极探索有利于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提高中国话语体系国际化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学术话语体系的西方化、“洋教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数代中国学人的不懈探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和自信,使我们相信这种话语体系会有越来越强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国际话语竞争中逆势上扬并最终打破“西强我弱”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