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承

合集下载

武术传承宗师弟子培养与技艺传授的方法

武术传承宗师弟子培养与技艺传授的方法

武术传承宗师弟子培养与技艺传授的方法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老而深远的历史和智慧。

在传承和发展中,宗师弟子培养与技艺传授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武术传承宗师弟子的培养和技艺传授的方法。

一、弟子培养宗师弟子的培养是武术传承的核心环节,也是保护和延续武术传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弟子培养方法。

1. 传统拜师制度传统的拜师制度是最为常见的弟子培养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向宗师拜师,表达对宗师的尊重和学习的决心。

这种制度注重师徒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师父的悉心教导,通过亲身示范和细致讲解,培养弟子的技艺和素养。

2. 入门考试选拔入门考试选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弟子培养方式。

借助于特定的选拔考试,宗师可以筛选出具备潜力和天赋的学生。

通过考试选拔,确保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才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

3. 线上互动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互动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弟子培养的新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宗师和弟子可以实现远距离教学和交流。

这种方式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更广泛地培养弟子,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传统武术要求亲自接触和实践,线上教学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指导。

二、技艺传授武术的技艺传授是确保宗师弟子能够真正领悟和掌握武术精髓的关键环节。

以下介绍几种方法。

1. 传统口口相传传统的口传心授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技艺传授方式。

宗师通过口述和示范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弟子。

这种方式注重师徒之间的默契和心灵交流,弟子在反复实践和理解中逐渐领悟。

2. 看招识招在武术技艺传授中,观摩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宗师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招式和动作,让弟子们观察和模仿。

通过仔细观察和模仿,弟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宗师的招数和技艺,进而加以运用和发展。

3. 系统化教学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武术,一些宗师逐渐将自己的技艺系统化,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宗师可以逐步传授武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弟子们更好地掌握技艺。

中国武术传承与发扬作文

中国武术传承与发扬作文

中国武术传承与发扬作文你知道中国武术不?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超级酷炫的宝贝啊!咱先说说武术的传承。

在过去啊,武术那可是在民间特别有生命力的东西。

就像少林寺,那里的武僧们一代一代地把少林武术传下来。

他们每天刻苦练功,什么扎马步、练拳法,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规矩。

而且这传承可不光是动作的传承,还有背后的精神呢。

练武讲究个“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就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

再看那些民间的武术门派,像咏春拳,叶问大师就把咏春拳教给了很多弟子,这其中就包括让咏春拳闻名世界的李小龙。

这些师父们就像一个个火炬手,把武术的火种小心翼翼地传递下去。

不过呢,现在武术的传承有点小麻烦。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啦,好多年轻人都忙着去追那些流行的玩意儿,像什么电子游戏啊、网红舞蹈啊,对武术的关注就少了。

而且练武是个苦差事,不像玩游戏那么轻松愉快,要想学好武术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你想啊,现在的孩子功课都忙不过来,哪还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扎马步啊?这就导致很多武术门派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那咱可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衰落下去啊,得发扬武术啊!其实发扬武术有好多有趣的办法呢。

比如说拍电影,李小龙的电影就超级厉害。

他在电影里那几下子,把中国武术的帅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世界的人看了他的电影,都对中国武术着了迷。

还有成龙大哥,他那些惊险又搞笑的武打动作,也让好多外国朋友爱上了中国武术。

现在也有很多以武术为主题的动画啊、电视剧啥的,这都是很好的宣传方式。

学校里也可以多推广武术啊。

要是体育课上能教武术,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那就太酷了。

想象一下,一群小朋友穿着武术服,在操场上有模有样地打拳,那场面多有趣。

而且武术还能强身健体,比那些枯燥的跑步啥的有意思多了。

还可以搞武术比赛,就像篮球比赛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

再就是武术也得与时俱进。

传统武术的招式很厉害,但是可以结合现代的健身理念。

比如说设计一些适合上班族在办公室就能做的武术健身操,既能缓解工作压力,又能传承武术的精髓。

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作文

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作文

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作文《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有一种超级厉害的东西,叫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可了不起啦!就像电影里的大侠一样,他们的功夫特别厉害。

比如说李连杰叔叔,他的武术动作又快又帅,能打败很多坏人。

还有成龙叔叔,他的功夫充满了灵活和机智。

我家旁边的公园里,每天早上都有爷爷们在练武术。

他们有的打太极拳,动作慢悠悠的,但是很有力量;有的耍长枪,那枪在他们手里就像听话的小伙伴,特别威风。

我们学习武术,不只是为了变得厉害,能打架。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武术里的精神。

武术精神就是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比如说,当我们遇到很难的数学题,就像面对一个厉害的对手,我们不能害怕,要勇敢地去思考,去解决它。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做勇敢、坚强的小朋友!《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可有意思啦!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能让人变得强大又帅气。

比如说,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多厉害呀,三拳两脚就把大老虎打败了,这就是武术的力量。

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上,有个大哥哥表演武术,他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踢腿,大家都给他鼓掌叫好。

学习武术可不简单,要能吃苦,要坚持。

就像我们跑步一样,跑累了也不能停下。

而且,武术还能让我们学会尊重别人,不欺负弱小。

让我们都来喜欢中华武术,把武术精神传下去,让自己变得更棒!《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武术精神》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武侠电影吗?里面的英雄人物武功高强,飞檐走壁,是不是特别酷?这就是中华武术的魅力!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有很多武术高手。

像黄飞鸿,他凭借着一身好武艺,行侠仗义,帮助了很多人。

我邻居的小哥哥就在学武术,他告诉我,学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锻炼意志。

每次他练习的时候,就算满头大汗也不会放弃。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小哥哥马上跑过去,用他学的武术技巧,轻轻地把小朋友扶了起来,大家都夸他厉害。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宣传标语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宣传标语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武术精神宣传标语1.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精神。

2. 武术传承千年,精神永流传。

3. 挥洒武术之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4. 传统武术,传承精神,继往开来。

5. 弘扬武术文化,展现中华力量。

6. 传承武术精神,强健国体民族魂。

7. 传统武术,中华精神的继承与传承。

8. 武术传承,文化精粹,弘扬国粹之美。

9. 弘扬武术,传承文化,继往开来。

10. 武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瑰宝。

11. 传承武术,重拾国粹,传扬中华文化。

12.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武林精神。

13. 传承武术,弘扬中华武学之美。

14. 武术传承,国之瑰宝,荣耀中华。

15. 弘扬武术,传承国粹,振兴中华。

16. 传承武术,继承中华民族宝贵遗产。

17. 武术传承,中华之魂,民族之光。

18. 弘扬武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9. 传承武术,弘扬国粹,展示民族儿女风采。

20. 武术传承,炼我中华之魂。

21. 弘扬武术,传承家国之气节。

22. 传统武术,弘扬国家和民族的艰23. 传承武术,振兴中华文明之魂。

24. 武术传承,传统与时尚并重。

25. 弘扬武术,传承华夏文化之美。

26. 传承武术,传播中华之道,传扬民族力量。

27. 武术传承,传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8.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29. 传承武术,恪守国粹,保卫中华荣光。

30. 武术传承,传统与创新并行。

31. 弘扬武术,传承中华典籍。

32. 传承武术,弘扬国家的文化使命。

33. 武术传承,激扬中华之气魄。

34. 弘扬武术,传承中华武术之魂。

35. 传承武术,唤醒中华民族的软力量。

36. 武术传承,文化自信的传播者。

37. 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之美。

38. 传承武术,弘扬中华民族的骨气。

39. 武术传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40. 弘扬武术,传承民族的聪慧。

41. 传承武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

42. 武术传承,继往开来,展示中华武林风采。

43. 弘扬武术,传承国之精神,传播国之力量。

中国武术的传承故事

中国武术的传承故事

中国武术的传承故事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传承故事可以追溯至古代。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传承者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播者。

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传承了技艺,更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一个世纪前,中国武术开始向世界传播。

李小龙、洪拳宗师董大华等一批华人武术家在国外开创了新天地,用实力和技艺征服了全球观众。

他们将传统中国武术技艺与现代搏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流派,为世界武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武术源于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强调内外兼修、阴阳调和、柔中有刚。

在武术的练习中,传承者们注重身心合一的修炼,追求心性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

他们以武术为媒介,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中国武术的传承也有不少遗憾和挑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很多年轻人更青睐于现代的健身方式,导致传统武术的传承面临困境。

另外,文化产业商业化也给传统武术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商家打着传统武术的旗号谋取利益,导致武术形象受损。

然而,传承者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致力于传承中华武术的精髓。

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挖掘研究历史文献,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引导更多的后人走上武术之路。

他们承担着将中华武术传承给世界的使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的传承故事是一部华夏文明的史诗,载满了千百年来武林传人的拼搏与坚守。

每一位传承者都是这部史诗中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中华武术的传奇,传承着中华武术的精神。

他们是中华武术的守护者,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愿中国武术在传承的道路上璀璨辉煌,永传千秋。

弘扬中华武术的句子

弘扬中华武术的句子

弘扬中华武术的句子
一、我们要把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继承、弘扬、
发展。

二、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努力把它传承下
去,弘扬它的精神,发展它的形式。

三、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华精神,彰显中华
气概。

四、中华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
弘扬它的精神,发展它的形式。

五、我们要把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努力传承、
弘扬、发展它。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传承的语句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传承的语句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传承的语句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遗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本文通过回答中括号内的问题,来探讨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及其传承之道。

一、中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 中华武术的起源是什么?中华武术起源于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和战争活动,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格斗技术和身体训练方式。

2.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华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代的兵法、战国时期的兵器流派,到明清时期的武术门派和现代化的传承体系,形成了多样化的流派和技术体系。

二、中华武术的特点和内涵1. 中华武术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追求刚柔相济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身体控制技巧和内家拳的内功修炼方式。

2. 中华武术的内涵是什么?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格斗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的品质以及和谐的心态。

三、中华武术的传承之道1. 中华武术的传承方式有哪些?中华武术的传承方式包括师徒制度、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等。

这些方式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传承武术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2. 中华武术传承的困境和挑战有哪些?中华武术传承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如商业化、保护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的问题。

同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思潮也影响了传统武术的传承。

3. 如何推动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武术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社会应加强对武术的认知和支持,个人应坚持学习和实践,传承武术的精神和技艺。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

其传承不仅仅是传递技术,更是传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华武术,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第一章:武术文化的概述武术是源自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始于古代战争时期,兴盛于封建社会,发展于现代生活,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体育运动。

武术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加了解中华文化,也可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术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第二章:武术文化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小将武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将武术纳入学校的教育范围,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武术的魅力。

其次,加强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对武术文化有了解的机会,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要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让更多人去学习和练习,这样才能够保证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第三章:武术文化的创新武术文化的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统武术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武术比赛规则的改革,加强武术竞技性,增加比赛的娱乐性;武术表演的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元素,创造出更符合眼球效果的舞台表演;武术科研的创新,推动武术的学术化发展,让武术更有科学性;武术教育的创新,增加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武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成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重要形式。

武术的国际传播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和艺术交流。

要加强对武术文化的国际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武术文化,并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同时,武术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是促进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比赛、表演和交流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创新,才能够让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传播。

第五章:武术文化的未来展望武术文化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 薛欣1 ,薛扬225 (1.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警体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纬度对武术教育传承方式变迁进行梳理,借助现代教育学理论分析了两种武术教育传承方式对武术文化传承功能、技术传承功能、流派形成的影响。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导的现代教学中,师徒传承不完全属于历史的“过去式”,仍具有价值和坚韧的生命力。因此,要对教育目标和集体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保障培养人才符合社会需求,保障武术专业的特色,保障“国粹”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 键 词:武术理论与方法;武术传承方式;师徒制;班级授课制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2-0105-04 Analysis of Wushu inheritance manners XUE Xin1,XUE Ya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Department of Police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2,China)

Abstract: By collating the changes of Wushu education inheritance manners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an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theorie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wo Wushu education inheritance manners on Wushu’s cultural inheritance functions, technical inheritance functions and school formation, and con-cluded that in modern teaching guided by the class lecturing system, the inheritance between masters and appren-tices is not completely a “past tense” in history, still having values and strong vitality. 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innovations on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collective teaching forms, and ensure talents cultivated meeting social needs, features of the Wushu special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quintessence”. Key words: Wushu theories and methods;Wushu inheritance manners;master and apprentice system;class lec-turing system

收稿日期:2008-10-2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武术传承方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2008360)。 作者简介:薛欣(1973-),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为民族文化现象的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1] 。 其传承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学校班级授课制”和“师徒制”并存的武术教育传承方式。有关学者就这两种传承方式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很大的争执和分歧,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认为门户之见、宗派主义是影响武术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意识的表现,“师徒制”传承应该完全抛弃,采用现代西方课程制教学方法以促进武术的广泛传播。另一些学者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基,其传承意味着中华文化血 脉相传,武术技术的整体传承一定要“师徒传承、身传心授”,经年累月,才能保证武术的源远流长;现在学校教授的武术是西方体育模式化的武术,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仅起到了武术普及教育的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人体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有别于其它文本文化、理念文化[2]。中国武术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的延续,亟待我们对武术的教育传承特征进行研究。 1 武术传承方式变迁 武术教育传承体系是联系武术外层的技术体系和

106 体育学刊 第16卷

深层次的本质、理论基础、文化内涵等的中间桥梁,其传承方式可以说就是现在的教学模式。即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式。从古至今,武术的传承方式都是多种形式并存的,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时期各种传承方式的主导地位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受到一定时间、空间和动力的影响,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古代的武术传承方式 传统武术的文化体系由于其形成的渐进性和传承过程的封闭性、标准的模糊性、修炼的体悟性、文化的继承性等特征,使传承活动形成了以宗教、宗派和门户传承为基本模式,以师徒传承为基本方式,以武德教育为传承核心,以武术私学为主体教学活动。师徒传承是指中国的传统武技多以小范围传授为主体,由师徒之间通过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的方式来掌握武术之道[3]。 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下,以师傅经验认知为主导的传统习武群体,对外表现了强烈的文化排他性,形成了师徒传承方式的封闭、保守、单一等特点。同时,在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中,这种传承方式却汇集成了千百个门派,各个门派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形成了武术文化的繁荣昌盛。 1.2 近代的武术教育传承方式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侵略。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与西方的“外来体育”并行发展并逐渐融合,军事武艺在战争中逐步为火器所取代。19世纪20、30年代,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政权变迁、西方文化入侵,致使不同思潮激烈交锋。尤其是土洋体育的争论,使武术的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巨大冲突期。武术开始以城市为中心,在近代文化思潮影响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演进,最终导致了武术传承方式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各种武术教学模式。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在“强国强种”思想倡导下,为了延揽武术人才,不少城市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武术会社。随着“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教育、体育制度的建立,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学校武术教育或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或从武术社团聘请教员;或是聘请各级国术馆和体育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如民国初年,马良发起创编和推广《中华新武术》;霍元甲等人创办了“精武体操学校”,并于1928年6月,将国术研究馆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从此, 古老的中国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其传承方式也由单一“师徒制”过渡到“学校班级授课制”。 1.3 现代武术教育传承方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武术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了国家武术管理机构,特别是竞技武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成为非奥运项目中的重要体育项目之一。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以后于1978年、1987年、1988年陆续修订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将武术一科改为“民族传统体育”,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将民族传统体育改为武术,列为必修教学内容。在大学的武术教育教学中,1954年各地体育院(系)把武术列为正式课程。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也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相继成立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这标志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经历了由市井文化向大众文化再到精英文化的改良与革命,其传承方式也由封闭、保守的“师徒制”变为开放、高效的“学校班级授课制”。 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产生多方面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对象,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要求对武术传承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效率,培养高质量人才。班级授课制的武术传承方式产生就是顺应了在受教育人数增多的形势下,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并扩大教学的教育效果。但是武术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社会的市井文化,处于亚文化状态,其传播范围以生活在社会低层的社会成员为主。这种不平衡使得传统武术在一些地方还是通过“师徒”进行传承。有一些民间企业开设武术学校、武术俱乐部、武馆等。形成了现代、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相互交融、并存。

2 现代武术传承方式剖析 1)武术传承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5]。 教学组织形式是随着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当代的中国武术就目前的结构特点而言,大致由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系统组成,它们之间虽有一定的文化联系,但存在很大的差异。师徒传承主要是指传统武术的传承,是“一对一”

第2期 薛欣等:武术的传承方式浅析 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