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管理的论文知识管理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管理

浅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管理

浅论高职实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管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隐性知识管理论文摘要: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充分重视隐性知识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价值,可以深化实训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为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不同维度建构隐性知识管理的路径。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就培养模式而言,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训教学的主耍目的是通过在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目前,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尽管已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诸如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师资的培养等显在层面.对于更深层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之一即是以显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媒介.忽视隐性知识的潜在影响.从而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我们必须明晰隐性知识管理的价值并通过适当的路径实现这种价值。

一、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知识观是隐藏在学习与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高职实训教学应当秉持怎样的知识观?实践表明,基于完全显性知识的授受只能部分达成实训教学目标。

在此背景之下.隐性知识及其管理进入高职实训教学理论研究的视野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始于英国科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随后陆续有更多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中首次明确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

他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是可以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知识,即所谓显性知识;另外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被系统表述的。

即所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量上远超忡知以,以至于可以将显性知识比喻成隐性知识海洋包同着的几座岛屿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存的诸多情境巾,隐性知识居于知识体系的内核。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处于知识连续体上的两极.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具有一系列特点。

基于本体学科建设信息知识管理模型设计论文

基于本体学科建设信息知识管理模型设计论文

基于本体的学科建设信息知识管理模型设计摘要:将本体引入学科建设信息知识管理,针对学科建设信息管理的特点,建立了学科建设信息分类层次结构;针对目前学科建设知识管理中出现的知识来源多样、存储较分散,基于关键词匹配而非语义检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学科建设信息知识管理模型。

关键词:本体;学科建设;知识管理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2discipl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ing based on ontologycheng fei(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abstract:the idea of ont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discipl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according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establish the discipl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alssification hierarchy;according to the problem,for example,knowledge is usually gathered from diverse source with scatter storage,and knowledge retrieval is based on simple keywords matchingrather than semantic searching.this paper creates a new discipl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ontology method.keywords:ontology;discipling construction;knowledge management一、引言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

ltjiwh工商的管理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及知识管理

ltjiwh工商的管理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及知识管理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工商管理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及知识管理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创新文化:学习文化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的创新力的关键。

优秀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构成了企业创新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

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强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

魏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得价值理念。

也就是说,企业所奉行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

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总结企业文化大体包含四个特征:1.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的主体。

企业文化则主要研究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在员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

因此,企业文化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沟通企业的外部关系。

如果企业文化脱离了“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原则,那么它也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终将被企业抛弃。

2.以文化人。

企业文化不同于泰罗制、不同于行为科学、不同于理性主义管理、不同于过去的行政型企业管理,关键在于它能够“以文化人”,运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于管理之中。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学校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年级名称2013级专业名称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生姓名莫琪指导教师王琛2015年5月10日提纲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一)信息管理的概念(二)知识管理的概念二、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一)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三)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四)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三、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区别(二)信息管理活动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要素(三)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保存和服务四、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化(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产物(二)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三)实行知识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内容摘要】通过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比较分析,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的目标上的拓展、改进和深化。

最后得出结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比较研究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1、信息管理的概念。

“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关于魏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

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

既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人员、技术、信息;又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计划、控制、协调等。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广泛查阅,发现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表现在以下五种不同含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关于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析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知识管理价值链绿色物流论文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和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

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 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1 知识管理概述1.1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 cnv 1o<协mamagcmcnt 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

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1.2知识管理的特点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

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 }}、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

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

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

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

信息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2017年第19期作者简介:田婧(1992-),女,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山西长治屯留人,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9.063信息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田婧摘要: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环境优势改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知识获取、整理、存储与交流共享等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信息素养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9-0101-02中国图书分类号:G238文献标志码:A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030801)1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1.1为了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从国家层面而言,掌握高科技、新前沿的技术,必将为我国知识经济的永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从社会层面而言,掌握高技术、高科技的方向,必将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从个人层面而言,兼具高素养、高能力的架构,必将为自身的明天寻得崭新的机遇。

1.2知识应用与创新的要求大学生信息素养包括有目的性的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获取识别信息、分析整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运用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针对这一变化,大学教育应相应的转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管理知识应用,这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

2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需要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最先接触许多新鲜的信息传播媒介,例如近些年来出现的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大学生占了多数。

典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比分析研究[论文]

典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比分析研究[论文]

典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比分析研究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大多缺少系统化、规范化高效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发布,为企业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通过对国家标准和两个地方标准之间不同版本“管理规范”的比较分析,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30-02我国首部专利法实施已近30年,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已不可逆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无论是在进行研发创新、引进技术,还是在吸引资本投资、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均离不开知识产权支撑。

知识产权从创造、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2012年04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在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大多缺少系统化、规范化高效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而没有充分发挥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优势。

为了帮助企业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04月发起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并于2013年02月07日正式发布。

令人惊喜的是,在此前我国一些地方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地方标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起制定的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db32/t 1204—2008),于2008年05月08日发布。

浙江省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发起制定的《宁波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db3302/t1042—2011),于2011年12月31日发布。

这三个规范均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指南。

浅析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

浅析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

浅析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论文关键词:隐性知识管理障碍分析论文摘要:隐性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清楚认识隐性知识管理中隐惶知识的外显化和工作流程,有助于管理者统筹管理全局。

对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各种障碍进行分析,有利于管理者抓住关键点,解决问题,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已从资源竞争转变为科技的竞争,创新能力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对于组织,管理的重心不再是效率的提高,而是科学决策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在波兰尼提出隐性知识概念后,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内隐于人身上的知识将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性要素,隐性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隐性知识的外显化步骤及工作流程所谓隐性知识是一种不易用语言表达、不易传播、不易确知、不易编码等高度个性化且内隐于个体或组织中的经验类知识,通常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信仰价值体系及个人某些难以表达的经验、技艺、专长及团队默契和组织文化等。

隐性知识管理主要是为隐性知识流动、转化、创新和应用提供和创建良好的机制、体制、文化氛围、各种有利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实现有效管理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分为两种:潜在的可表达的和不能表达的。

对于前者,可通过交谈和沟通使其外显化,便于交流和学习,而后者的外显化比较复杂。

对于专家们而言,除去主观因素,他们不可能把所有经验全部描述出来。

那么获得这些经验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隐性知识的情境性特征把专家经验通过回忆性描述表述出来,这些描述包括应用场合的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情形、解决问题的步骤、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最终结果。

(一)隐性知识外显化的步骤通过以下步骤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首先通过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来推动知识从动态隐性转移到动态显性;其次通过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来推动知识从动态显性转移到静态显性;再次通过宣传、普及、培训和默化来推动知识从静态显性转移到静态隐性。

这个过程只是知识推动的一个周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知识管理的论文知识管理研究论文Web2.0环境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商用以来,经过短短十几年的迅速拓展,其已经从Web1.0时代过渡到了Web2.0时代。

这种发展与转变为网络环境下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担任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角色,如何充分利用Web2.0带来的许多新理念、新平台、新应用,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在Web2.0环境下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章却很少。

基于此,本文对Web2.0环境下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做了一些研究。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特殊性1.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指“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创新、交流和分享,从而开拓个人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并最终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从定义可以看出:首先,个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其次,个人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再者,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然后,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最后,一个完整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包含以下环节:个人知识的获取、个人知识的组织与存储、个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和个人知识的利用与创新。

2.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特殊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从属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范畴,其特殊之处在于“教师”这一实施管理的特定主体,其担任着知识的传递这一特殊角色,所以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所要管理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师作为一般意义的“人”所需的生活中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所需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包括教师作为学习者所需要的知识。

关于专业知识,在以前的文献中已有较多论述,而其余的两个方面的知识在相关研究中经常被忽略,但笔者认为它们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不可缺少并且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教师是一个社会人,为了个人更好的生活,要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其次,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应随着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充当学习者的角色,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管理意义的特殊性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不仅对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增强可以使教师将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智慧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对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Web2.0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分析Web2.0也称为“读写网络”“参与式网络”或“以人为中心的网络”,是相对Web1.0的互联模式而言的,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是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的“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Ajax,XML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作为第二代互联网,Web2.0所提倡的先进理念以及各种新的应用方式与平台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使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Web2.0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理念与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浏览信息的html网页模式,用户已经成为信息生产和利用的中心, Blog,Wiki等技术都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参与其中,从而使互联网真正成了教师主动参与和积极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其参与知识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RSS,Tag,网摘,Blog,Wiki和SNS等典型应用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新的平台(1)RSS等使教师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RSS(简易聚合)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通过RSS,教师不仅可以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阅读网站内容,还可以通过有选择的订阅,将不同站点但主题相关的知识聚合在一起,而把与主题无关的知识直接过滤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获取效率。

(2)Tag,Social book-mark等使知识的组织与存储更加高效和系统化Tag(标签)是“用来描述内容的分类信息的标识,可以由用户自建而不必遵从某一分类体系”。

教师可以在组织和存储知识时加上自己个性化的标识说明,从而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快速实现知识的组织与存储。

Social book-mark(网摘或网络化书签)是“一种让用户对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知识,建立相应标签,自行收藏、分类的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网摘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用相应的主题标签标明,然后进行收藏和分类,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方便今后的查找和利用。

(3)Blog,Wiki和SNS等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利用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沟通平台Blog(博客或网络日志)作为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实践中,许多教师都已经开始利用Blog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它为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知识交流、共享的平台。

由于“零技术”,教师若想发布信息只需输入相关的知识内容,非常地快捷方便,并且教师在整理个人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其他网络访问者提供知识,从而为实现彼此间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SNS(社会性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

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将人际关系网的资源完全挖掘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网络社交平台,建立人际网络,共享一些彼此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人际圈子越广,可以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为实现知识的最大交流与共享打下基础。

“Wiki作为一种由多人参与、强调协作与共享的社会性写作工具与BBS,Blog等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协作性, 任何人都可以对Wiki 中的内容进行编辑和管理,并且还可以在社群成员的共同协作下进行新知识的创造”。

这些特点不仅为教师最大范围的交流和共享知识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知识利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Wiki式的工具,通过社会化网络的渠道,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进行知识利用与创新。

三、Web2.0环境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开展与实施Web2.0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Web2.0环境下,教师开展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要遵循一定步骤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Web2.0环境下教师开展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Web2.0环境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开展与实施主要是将Web2.0中的新理念、新平台、新应用整合到教师具体的个人知识管理活动中。

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1)明确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个人知识管理前面已经论述了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特殊意义,但是通过平时的接触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听说过个人知识管理,或是对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个人知识管理首先是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所以教师个人管理实施必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的条件下进行。

(2)分析现有知识结构,确定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在论文的前面已经论述了教师作为知识型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应该具有的三方面的知识,即教师作为一般意义的“人”,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者。

通过分析现有知识结构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哪些方面比较欠缺,从而确定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

(3)利用RSS订阅、SNS等工具,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明确自己所需的知识后,接着就是使用技术工具进行获取。

教师要通过Web2.0环境下的RSS订阅、SNS等渠道尽可能地获取与自身有关的知识。

对于RSS的使用,教师并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后台技术,只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然后从网站提供的RSS类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源添加到自己的RSS阅读器即可。

(4)利用Blog,Tag,Social book-mark等工具构建个人知识库知识的获取完成后,教师可以借助Blog,Tag,Social book-mark 等工具对知识加以有效地组织与存储,将不同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结构化处理,形成自己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体系,构建教师个人知识库。

(5)利用Blog,Wiki和SNS等工具,进行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教师要通过撰写博客、创建网摘、参与维基协作、利用SNS建立人际关系网等过程,与他人分享看法和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促进知识的共享、利用与创新。

(6)有效利用Blog和Wiki等工具,实现知识的利用与创新知识的利用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实践过程。

由“实践出真知”可以看出知识的利用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知识的创新也就是在知识的利用过程中创造新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Blog将自己在生活、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突然的想法或念头,并结合Wiki中的协同工作,使知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的利用中最大程度地挖掘个人头脑的“闪光点”,促进知识的创新。

2.Web2.0环境下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明确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彼得·圣吉曾经说过:“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早在1996年就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教师要想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特殊群体,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持续地学习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个人的竞争力。

(2)将Web2.0带来的各种应用与平台切实整合到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以Blog,Wiki,RSS,Social book-mark,Tag和NSN等为代表的Web2.0新应用与平台无论是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还是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无论多么强大的技术最终都是为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服务,所以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Web2.0应用优势,将这些先进的应用平台融入其中,选择最适合的而不能只是追求技术的先进,为了技术而技术。

四、结束语个人知识管理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教师作为知识型社会中典型的知识工作者把知识管理纳入日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无论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Web2.0环境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有别于传统以及Web1.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之处在于它注入了更多、更新的内容,笔者只是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将Web2.0提供的新理念、新平台和新技术融合到个人知识的管理中发表了一些看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