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3 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
B . 《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
C . 《大雁归来》选自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代表作《沙乡年鉴》。
D . 《卖炭翁》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
2. (3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梢、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缥(miǎo)的梦。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________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jiū)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甲)。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iǎo jiū
缥________ 鸣________
(2)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清醇
B . 清纯
(3)填入语段中“(甲)”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第 2 页 共 13 页 B . 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3. (7分)按原文默写。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共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3)潭西南而望,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小石潭记》)
(4)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李煜《相见欢》)
(6)________,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7)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________”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
4. (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③以咨诹善道________
④宜枉驾顾之________
5. (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第 3 页 共 13 页 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伏念①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② ,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③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节选自《自表后主》)
【注】①伏念,俯伏而思念。②寰宇,天下,宇内。寰,通"环"。宇,空间。③屏黜,罢免。屏,除去,赶走。黜,贬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
③约己爱民 约:________
④悉仰于官 悉: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
B .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
C .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
D .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
(3)翻译下列句子。 第 4 页 共 13 页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两条什么建议?这两条建议对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何现实意义?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6. (6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祥子“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请结合图片和小说内容,将这一情节描述出来。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20分)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第 5 页 共 13 页 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⑤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⑥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枝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⑪“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⑫ 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⑬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⑭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⑮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第 6 页 共 13 页 ⑯
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⑰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⑱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⑲“你知道大千师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⑳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
(1)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
(2)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
(3)“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
(4)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
B .
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最后胡立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
C . 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D . 文章第5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
8. (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