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D管柱工艺在海上油田水平井中的控水效果分析
水平井ICD控水方法研究

Ths a e u y t u eia i lt ntee e t ftepo o t no hg em e blyz n , e eb l rdn ,h n t f i p rs d s hn m r l muai f cso h r p r o f ihp r a i t o e p r a it ga ig tel gho p t wi c s o h i i m i y e
AbtatIf w C nrl e i sI D rpee ta e we mpein eh oo yfr o t ln otm tr hc o ie s c:n o o t vc ( )e rsns w lc l o cn lg nr l g t wa i p vds r l oD e C n lo t t oc oi b o ew h r
t a h malrtep o ot n o ih p r a i t o ei n h ag rp r a it a ig i, eb te h trb ek ho g h ttes l h rp ri fhg eme bl z n sa dte lr e eme bly g dn st etrt ewae ra tru h e o i y i r h
h rz nt l l o io a we l
S U I h n ag, UA o gag, A i ,E ay n FN Qaa H A C u gn D NY n gn NLn P NGJ n u2 A G u tg R i nn
,Leabharlann ( S u w sP t l m U i r t C e g u 15 0 C i ; . ai i e o p n , ul 8 1 0 , h a 1 o t et e o u nv sy hn d 0 0 , hn 2 Tr O l l C m ay K r 4 0 0 C i ) h re e i, 6 a m f d i e n
中国近海油田控水堵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纳米颗粒表面粗糙
团聚架桥形成网状结构
前期驱出液
中期驱出液
末期驱出液
储层条件
团聚架桥
(二)新技术探索 – 2.国外AICD自适应控水技术引进及消化
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流体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的“浮盘式”阀件可以随留经流体的不同而调节过流量,实现平衡油水流入关系,可无需 找水即堵水,适用范围广。
智能化:(水平井、直井、定向井)无需找水自主选择控制出水层段 均衡化:控制全水平段均衡产出,对水锥、气锥均有效 一体化:(新井、老井)控水、控气、防砂、增油,可多目标结合 简便化:适应套管尺寸4-1/2”~9-5/8”;有5mm、 7.5mm和9mm三种孔径阀,适 于1-1/16“以上管径安装,基管全通径,便于后续作业
生物礁灰岩油田高角度裂缝示意图
目录
(一)找堵水技术发展现状
以水平井为主的井型面临找水困难,2017年以前传统堵水(机械方式难以解决管外窜流、化学堵剂适应性选择性、稳定性不强,有效 期短)成功率低,措施效果不明显,投入产出比低。
Flow Scanner水 平井生产测 井技术
脉冲中子 饱和度
3、天然水体能量充足,边底水锥进严重
b)、生物礁灰岩产能旺盛且发育高角度裂缝(近于垂直缝),在压差作用下底水沿高角度缝快速上窜,形成水锥尖且高,油井见水早,含 水上升快。底水锥进就成为裂缝性碳酸盐岩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生物礁灰岩油田(高角度裂缝)油井与砂岩油井对比图
1
构造:优选高部位 原油粘度:优选稠油(>4cp) 厚度:优选厚层 类型:优选底水锥进
2
含水:优选中高含水 水淹:优选非区域性水淹 采出程度:优选采出程度
低,剩余油丰度高
惠州实验中心地面实验 下井安装
海上油田水平井控水油藏方案研究及实施效果评价——以Wen8-3-A2h井为例

W C8 . 3 . A4
W C8 . 3 . A1 b
…
~
…
“
‘ %
…
,
f
、
j/
篓 l J 1 — 3 ≤ 蜀 \ / , z ・ 1 ≮ 一 I 1
l 专
} r _ I 】 季 : = 一 ∥ 毒 | ’ } |
为 中高 孔 中 高 渗 , 有效 厚度 7 . 2 m。 测 井 孑 L 隙 度 2 2 . 2 5 % ~2 3 . 5 5 %, 平 均渗 透 率 3 3 8 . 4 8 m D~
段 。鉴 于此 , 水平 井 控水 将 是 海 上 油 田水 平 井增 产 措施 的新举 措 ¨ J 。
@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石 油 技 术
海 上 油 田水 平 井 控 水油 藏 方 案研 究及 实施效果评价
— —
以 We n 8 - 3 - A 2 h井为例
辉 李耀林 朱定 军 徐 海春
袁
( 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湛 江分公 司, 湛江 5 2 4 0 5 7 )
第1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2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0 L 1 3 No . 4 Fe b.201 3
1 6 7 1 —1 8 1 5 ( 2 0 1 3 ) 0 4 — 0 9 9 6 — 0 7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 n e e i f n g
, 毛
: ;
,
: J 1 一 > ● l
水平井分段智能控水采油技术及现场应用王亚莉

水平井分段智能控水采油技术及现场应用王亚莉发布时间:2021-10-15T03:05:04.901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王亚莉[导读] 水平井通常具有见水产量下降与底水推进较快等常见问题,为了延长水平井的生产周期以及提高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率,需要对水平井智能控水采油的施工工艺与现场应用进行研究,并分析此项技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情况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727500摘要:水平井通常具有见水产量下降与底水推进较快等常见问题,为了延长水平井的生产周期以及提高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率,需要对水平井智能控水采油的施工工艺与现场应用进行研究,并分析此项技术的原理及实际应用情况。
目前的水平井分段技术正面临施工周期长、控水合格率低下、管柱堵塞风险较大等严峻挑战,但其本身能够根据各射孔段含水量来自动调整进液,工艺可靠、操作简单,有效地避免了油井整体含水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为分段控水采油与底水油藏的开发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平井;智能;采油技术;现场应用引言:随着水平井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段注水与吸水测试等仪器的下入也愈发困难,再加上油藏的不均质性与井筒进液的非均衡性,让整体开发难度直线上升。
作为底水油藏开发的有效手段,流入控制阀技术(即ICD)已成为目前主要的采油技术之一,如要进一步提升水平井的采收效率,就必须针对水平井分段智能控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探究该技术的分段隔离器与智能控水阀如何自动调节水平井各段产量及原理,才能了解射孔段控水阀的规格、进液量等,从而避免高含水量对水平井开采效率的影响。
1.水平井分段控水采油管柱设计1.1管柱分段设计及结构油藏流体渗流时,在生产压差相同的情况下,物性较好的储层渗流阻力较小,产液速度和底水脊进速度也比物性较差的快,水平井物性条件的作用也体现于此。
其分段设计原理是通过录井资料、地质认识、油藏描述等内容来分析水平井油藏储层的构造、岩性、展布等特征,并以此判断卡封井段。
海上高含水油田示踪监测控水技术及应用

0引言水平井是海上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水平井高含水问题成为制约油气开采的重要因素[1-3],针对高含水油井的精准找水、堵控水尤为重要[4-6]。
得益于对地层无污染、用量少、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7],微量元素示踪监测技术已在压裂裂缝形态监测[8,9]、井间连通性评价[10]、油藏水驱规律认识[11,12]、剩余油饱和度评估[13]等得到了研究及应用。
然而,现有监测方式多为向注入水、压裂液中短期连续混入微量元素示踪剂等,操作繁琐,且无法实现对生产井产液剖面的长期监测。
本文将微量元素示踪监测技术与机械控水技术相结合,在完井阶段将含有不同微量元素示踪剂筛管下入水平井中,以实现在稳油控水的同时,对生产井的产液剖面进行长期精准监测。
1示踪监测控水技术研究1.1产液剖面示踪监测原理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温度、矿化度、过流液量等因素对固态微量元素示踪剂缓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如图1-图3所示。
如图1所示,温度对固态微量元素示踪剂缓释性能影响明显,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示踪剂释放率加快;同一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示踪剂释放率逐渐趋于平缓。
170天的缓释实验后,60℃、80℃、100℃条件下的固体示踪剂有效示踪剂成分释放率分别达到50.8%、60.3%、65.0%,依据现有缓释数据推算,示踪剂仍能缓慢释放示踪剂,缓释时间可达3年左右。
如图2所示,80℃环境下,10万mg/L 、20万mg/L 矿化度水溶液以及蒸馏水对应固态微量元素示踪剂缓释性能分别达到55.7%、57.2%、61.4%,说明不同矿化度对示踪剂的缓释性能影响较小。
如图3所示,80℃环境下,不同过流液量对应示踪剂释放率有较大区别,过流液量越大,示踪剂释放率速率越快,说明固态微量元素示踪剂缓释性能受过流液量的影响较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油井稳定生产状态下,温度、矿化度为统一环境定量,对示踪剂的缓释性能影响较小,主要———————————————————————作者简介:曾奇灯(1979-),男,四川简阳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从事增产完井技术相关工作。
水平井平衡控水筛管(ICD)完井技术在惠州油田的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3 第 9 4卷 期
田 翔 等 :水 平 井 平 衡 控 水 筛 管 (C ) 完 井 技 术 在 惠 州 油 田 的 应 用 ID
不同层段 的流体进入独立 的分隔空间
衬 管 封 隔器
ID C
图 1 I D流 入 控 制 系统 C
裸 眼封 隔器
2 I CD在惠 州 油 田 的应 用 情 况
1 I D 原 理及 类 型 C
为 控制水 平井 井筒 均衡 产液 ,I D流 入 控 制 器 和其 上预 装 的防 砂 筛 管 沿着 水 平 井 筒 安 装 ( 1 , C 图 ) 通 过将储 层 中达西 径 向流转化 为 I D 内的压 降 流来 实 现均 衡 的 流量 剖 面 ,通过 增 加 地层 和 井 筒 之 间额 C
使 得水 平段井 筒 内的各段 压差 达 到一 致 ,从 而 达 到控 制 产 液 剖 面 的结 果并 达 到 控 水增 油 的效 果 。 目前 I D完井技 术在 世界各 大石 油公 司普遍 使用 ,特 别是在 北海 油 田和 中东 地 区 ,效果 显著 [ 。惠州 油 田于 C 1 ]
20 0 8年率 先在南 海东 部海域 引入 该技 术 ,其 应用 效果 较好 。
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应用及效果分析

为了提 高注 水 开发 效果 , 过不 断 的研究 , 通 “十五” 以来胜 利 油 阳形成 了 适应不 同油藏 类型及 井况条 件 的分层注 水配 套工 艺技术 , 如铺 定补偿 式分层 注 水工 艺技 术 、分 层 防砂 、注水 工 艺技 术 等 。这些 注 水 [艺技 术 在 应用 中 取 得 了较 好 的 开发效 果, 田注 水开 发状 况 得到 明显 改 善 。但是 由 目前胜 利 油 油 田的大 部分水 井仍然 以常规 的分层注 水技 术应用 为主, 油瑚的整 体分 注: 艺 1 : 水平提 高 并不 明显 。 因此, 该有 针对 性地 解 决 目前油 田注 水面 临的 实际 问 应 题, 采用 集 成配 套 的模 式和 思 路 进行 整 合应 用 , 高 油 田的 整体 注 水 开 发效 提
应 用 技 术
●I
分层注 水工 艺管柱 应 用及效 果分 析
朱 明 军
( 利 油 现 河采 油 厂 山东 东营 胜 2 76 ) 5 08
[ 摘 要]目前 国 内油 田的分 层注 水 工艺 技术 种类 较 多, 文对 胜 利油 田应 用 的多 种注 水 工艺技 术进 行 了分 析, 本 对管 柱 的主要 特 点进 行 了分 析 , 点分析 了 重 不同管 柱类 型适 宜 应用 的 油藏类 型 。结 合胜 利 油 刚开 展 的水 井专 项治 理 治理 工 程, 有针 对性 地 对各 项技 术 进行 了 集成 配套 应 用 。文 章全 面 分析 了各 技 术在 水 井 专项 治 理 中推 广应 用 取得 了 效 果, 并提 出了 下步 发 展建 议 。 [ 关键 词] 分层 注水 技术 应 用 分 析 中 图分类 号 :Q2 . T 30 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94 (0 0 O 35 O 10 1X2 , 保证 洗井 畅通, 并清除水 质不合 格引起 的滤砂 管堵塞 : 开式配水器 和 目 分 前应 用工艺配 套, 可使用 电磁流 量计进 行测试 : 柱设计 为丢手结 构, 次作业 管 初 不 起 出丢 手 管 柱,工 艺简 单 。 ②防 反吐 分层 注 水工 艺管 柱 对 于 出砂较轻 的水 井, 如果采 用机 械防砂 技术 完井, 以采用 常规分 层注 可 水管 柱 +防 反吐工 具 的形式 进行 防砂 。 中, 隔器 可 以采用扩 张 式封 隔器, 其 封 采用 的防 反吐 工 具主 要包 括 防 反吐 井 口单 流 阀 、防 反吐 配 水器 、防 反吐 底 球等配套 工具 。 2应 用及 效果 为提 高 水驱油 效率, 充分 发挥注 水 在油 田开发 中的作 用, 20 年开始 胜 从 06 利油 田开始 在全 油 田范 围内开展 水井 专项 治理 工程, 该项 工程 中, 在 通过 技术 集 成 、完 善配 套 、严 细 管理 等保 障措 施, 行 了这 些分 层注 水工 艺技 术 的应 进 用 。 过实施 这 些新技 术 , 田的注水 开 发效果 得 到明显 改善 , 通 油 形成 了适用 于 不 同类 型油 藏和 井 况 的分 层注 水 ] 艺技 术系 列, 高 了注水 开发效 果 。 : 提
《水平井杆管柱力学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范文

《水平井杆管柱力学的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水平井技术因其高效采油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平井杆管柱力学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对于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介绍水平井杆管柱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二、水平井杆管柱力学基本概念水平井杆管柱力学是研究水平井中钻杆、油管等杆管柱在地下复杂环境中的受力、变形及失效规律的学科。
其核心内容包括杆管柱的力学模型、受力分析、变形计算及失效预测等。
三、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水平井杆管柱力学中的应用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离散化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连续体离散为有限个单元的组合体,对每个单元进行分析并综合得出整体的行为特性。
在水平井杆管柱力学中,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杆管柱在地下环境中的受力与变形过程。
2. 有限元模型建立在水平井杆管柱力学的有限元分析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井况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
模型应包括井眼轨迹、杆管柱的几何尺寸、材料属性等。
随后,根据模型的几何特性和受力情况,划分合适的有限元网格,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等。
3. 受力与变形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杆管柱在地下环境中的受力与变形情况。
包括各节点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以及杆管柱的整体变形形态。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优化杆管柱设计及预防失效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用实例以某油田水平井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杆管柱的受力与变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建立了包括井眼轨迹、杆管柱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等在内的几何模型。
然后,根据实际工况定义了边界条件和载荷,并进行了有限元网格划分。
通过求解,得到了杆管柱在地下环境中的受力与变形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杆管柱设计,提高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五、结论水平井杆管柱力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划分合适的有限元网格、定义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等,可以有效地模拟杆管柱在地下环境中的受力与变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