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中的桥墩抗震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与抗震设计流程

墩柱弯曲破坏
1995年阪神地震: 保护层混凝土严重剥落, 核心混凝土压碎: 约束箍筋的配置不足
汶川地震墩柱弯曲破坏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集鹿大桥( 2150m单塔斜拉桥,塔梁 固结):
塔柱严重开裂,保护层混凝土剥落。
(2) 墩柱剪切破坏 非常常见:纵向钢筋过早剪断,箍筋不足
14km
9.0
10km
死亡失踪人 直接经济损失
数
(当时币值)
64
约70亿美元
65
约200亿美元
6千余
约1000亿美元
1.4万余
逾200亿美元
2千余
118亿美元
8.7万
1207亿美元
22万
77.5亿美元
799
约300亿美元
2968 逾25亿美元
2.4万余
逾2000亿美元
1. 直接灾害
(1) 地表破坏:
在破坏性地震中极为常见! 纵向移位、横向移位以及扭转移位
图2.4 阪神地震中上部结构横向移位 图2.3 阪神地震中上部结构纵向移位
(a)连续梁端部
(b)连续梁中间支点处
汶川地震中上部结构横向移位
5.12汶川地震:
一座多跨简支斜桥发生 严重s形横向移位破坏, 挡块毁坏。
汶川地震中斜桥上部结构横向移位
工程抗震措施 增加的造价
减轻地震破 坏和损失
社会经济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要求
总目的 设防原则 地震区划图 设防环境
具体目标 设防目标 烈度? 设防参数
地震动参数 ?
必须明确设防水准与 设防目标之间的关系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方法简介

抗震概念设计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 决策 。具体设计时 ,可参考以下几点 : ①从几何线形 上看 ,桥梁是直的 ,各墩高度相差不大 ; ②从结构布 局上看 ,上部结构是连续的 ,尽量少用伸缩缝 ;桥梁 保持小跨径 ;弹性支座布置在多个桥墩上 ;各个桥墩 的强度和刚度在各个方向相同 ,基础建造在坚硬的 场地上 ; ③在基础施工困难的地带或深水河床 ,通常 采用大跨 、少墩的布置方案 。 ④对于较细长的桥墩 或小跨桥梁 ,上下部结构之间可考虑采用刚接 。 ⑤ 适当考虑采用减隔震设备 。 ⑥将塑性铰的位置选择 在钢筋混凝土桥墩中 ,将钢筋混凝土桥墩设计成延 性的构件 ,而将其余的构件设计为能力保护构件 。
须采用焊接 ,矩形箍筋应有 135°弯钩 ,并伸入混凝 土核心之内 。对于桥墩与上部结构刚接的方式 ,理 想的做法是钢筋弯曲地通过这个铰梁纵横向 宜设置一定数量的拉筋 。
4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中几个应注意的问 题
高 ,延性设计比较困难 ,所以大跨度拱桥抗震设计不 宜过分依赖延性抗震 。
(4) 大跨度拱桥的结构构造比较复杂 ,一般需要 采用反映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两种方法互相校核 。
(5) 大跨度拱桥反映谱分析时 ,应至少考虑两种 地震动输入方式 。即纵桥向 + 竖向输入和横桥向 + 竖向输入 ,其中竖向反映谱值取水平反映谱值的 2/ 3。
(6) 大跨度拱桥时程分析时 ,地震波应至少考虑 三种输入方式 。
些相关规定 ,以供参考 。 3. 3. 1 延性桥墩中纵向钢筋的规定
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

桥梁工程中桥梁抗震设计摘要:临沂地处郯庐断裂带,桥梁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结合临沂境内桥梁的抗震设计,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桥梁抗震设计进行探析。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要点临沭县沭河大桥,上部结构采用3×40+3×40+3×40+3×40+2×4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桥面连续,3孔一联,下部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项目区域处于多种大地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各种应力复杂集中,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历过数次构造变动,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隆起、凹陷、褶皱、断裂彼此交织复合。
依据构造地质观点,按其构造形迹、性质、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沂沭河冲积平原,分布于黄泛平原和低山丘陵、岗地之间,由黄河泥沙和沂沭河冲积物填积原来的湖荡形成,地势低平,长期以来,地壳较为稳定或略有上升,地面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广阔、平坦和向东南微微倾斜的山麓面,加之流水侵蚀破坏而支离破碎,形成波状起伏高差不大的丘岗和洼地。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桥位区为Ⅱ类场地土,特征周期为0.45s,场区内无饱和砂土。
该桥采用延性抗震设计,并引入能力保护原则。
确保结构在E2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并有适当的安全储备,通过能力保护设计,确保塑性铰只在选定的位置出现,并且不出现剪切破坏。
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之间形成强度梯度,确保能力保护构件不早于延性构件失效。
桥梁抗震设防类别按B类桥梁,桥梁抗震设防目标为在E1地震作用下震后可正常使用,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基本无损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基本保持不变;在E2地震作用下震后桥梁经临时加固后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E2地震作用的损伤状态为不致倒塌的结构损伤,结构强度不能出现大幅度降低。
该桥的桥梁抗震措施等级为四级,桥梁的抗震重要性系数E1地震作用下取0.43,E2地震作用下取1.3。
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一、前言混凝土桥梁作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性能对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混凝土桥梁的抗震性能,必须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以指导工程师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
二、抗震设计基本要求1. 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同时考虑地震区域的特殊情况;2. 抗震设计应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合理选择材料,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和防护措施;3. 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状态,如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等结构的不同受力机制,以及桥梁在使用状态下可能受到的不同荷载作用;4. 抗震设计应考虑桥梁的地理位置、场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条件等,如桥墩的高度、墩身的宽度、基础的深度、地基的承载力等;5. 抗震设计应符合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同时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抗震设计计算方法1.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应采用现行的抗震规范和相关标准;2.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应根据桥梁不同结构形式和不同受力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计算;3.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应考虑地震动力学效应,如地震波传输和反射、桥梁动力响应等;4.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应考虑桥梁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形式,如拉断、剪切破坏、压碎破坏等;5. 桥梁抗震设计计算应进行模拟和分析,如采用有限元法、动力响应谱法等。
四、桥梁抗震设计的构造要求1. 桥梁的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如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等级、抗震基本加固措施等;2. 桥梁的构造应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如采用抗震设防烈度划分、考虑地震动力学效应、应力集中等;3. 桥梁的构造应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如抗震性能、抗裂性能、抗渗性能、耐久性等;4. 桥梁的构造应考虑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方式,如钢筋的间距、直径、强度等;5. 桥梁的构造应考虑防护措施的采取,如防水、防火、防腐等。
五、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要求1. 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2. 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拆除等;3. 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如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震动、扬尘等;4. 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应注意质量控制,如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钢筋的质量检验等;5. 桥梁抗震设计的施工应注意现场管理,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现场监督、质量验收等。
钢结构桥梁的抗震设计与优化

钢结构桥梁的抗震设计与优化钢结构桥梁在现代的交通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果桥梁在地震中无法承受地震力引起的振动,将会给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钢结构桥梁的抗震设计与优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抗震设计原则在进行钢结构桥梁的抗震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桥梁在地震发生时需要保持完整并能承受地震力引起的振动,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失稳。
2. 提高刚度和强度: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有效降低桥梁在地震中的振动幅度,而提高强度可以使桥梁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力。
3. 控制自振周期:自振周期是桥梁在地震中的重要参数,过大或过小的自振周期都会对桥梁的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设计来控制自振周期,使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二、设计方法为了实现钢结构桥梁的抗震设计与优化,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设计方法:1. 强度设计方法:该方法以保证桥梁在地震中不发生破坏为目标,通过增加钢材规格、增加钢板厚度等手段提高结构的强度。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但可能会导致结构重量增加,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2. 刚度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增加桥梁的整体刚度为目标,通过增加支撑、加固螺栓连接等手段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桥梁的振动幅度,但可能会对桥梁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改动。
3. 换能设计方法:该方法引入了特殊的结构装置,将地震作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投入。
三、优化思路为了实现钢结构桥梁的抗震优化设计,以下是几个关键的优化思路:1. 结构材料的选用优化:通过选择合适的钢材规格和性能,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同时减少结构的重量。
2. 桥梁几何形状的优化:通过调整桥梁的几何形状,如桥墩的高度、桥面的坡度等,可以改善桥梁的自振周期,进而提高抗震性能。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

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市政工程是指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中桥梁设计是市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对于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桥梁的抗震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效抵御震荡力,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市政桥梁设计的防震设计进行探讨。
一、抗震设计原则市政桥梁设计的抗震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桥梁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抗震能力。
是结构的合理布局。
桥梁结构要合理布局,考虑到桥梁在地震中可能受到的横向和纵向振动力,确保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能力。
是材料的选择。
抗震设计需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结构等,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不会轻易受损。
还需要考虑桥梁的整体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确保抗震设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二、防震设计方案市政桥梁的防震设计方案是保证桥梁在地震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防震设计方案。
一般而言,包括增加结构强度、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等。
增加结构强度是一种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案,通过提高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力的作用。
设置局部防震措施是指在桥梁的结构关键部位设置专门的抗震构件或装置,以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提高桥墩和桥台的抗震能力则是通过加固和加固构件来提高桥梁桥墩和桥台的抗震性能。
这些抗震设计方案的采用将有效提高桥梁抗震性能,保障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抗震设计实施市政桥梁的抗震设计实施是指设计方案从理论到实际的一系列操作。
在抗震设计实施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实验验证、结构设计和施工监管等。
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模拟分析,通过现代工程软件对桥梁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确定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抗震构件的试验和检测,验证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公路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公路桥梁结构相关抗震性能设计需要从整个桥
值能够进一步确定桩基础尺寸和配筋数量ꎬ同时还
梁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ꎬ一旦明确具体的桥梁设计
可以根据相应的剪力值对桩基的有效长度进行计
方案ꎬ便需针对抗震性能进行重点设计ꎬ并结合抗震
算ꎮ 针对桩顶轴力值进行设计计算过程中ꎬ需综合
计算和验算工作设计最优的结构形式ꎮ
考虑跨径、孔数以及桥梁宽度、桩径等因素ꎮ 在本次
的结构抗震设计ꎬ包括计算单元的选取、桩基础和墩柱抗震设计、抗震设计要点和提升抗震性能的方法ꎬ目的是提
升公路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ꎬ延长公路桥梁使用寿命ꎮ
关键词:公路桥梁ꎻ结构抗震ꎻ结构计算ꎻ抗震性能
Research on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structure
择伸缩缝形式ꎬ应该提升伸缩缝变形能力ꎬ以免在地
是对固定支座墩柱进行选择的过程中ꎬ通常不会挑
震过程中破坏ꎮ
选矮墩结构形式ꎬ由于矮墩整体刚性相对较好ꎬ会对
4 桩基础与墩柱设计
整个桥梁抗震性产生不良影响 [7] ꎮ 第三是桥柱之
间和边梁两端需要维持充足缝隙ꎬ避免在产生地震
问题时ꎬ形成落梁现象ꎮ 第四是在桥墩的上部位置
震力形成缓冲ꎬ减少压力ꎮ 第六是此次公路桥梁结
等
[5]
ꎮ 将轴 力 值、 剪 力 和 极 限 弯 曲 值 进 行 相 应 组
构设计中主要选择了抗震性能较好的橡胶盆式底部
合ꎬ可以得到最不利效应组合ꎬ在该最不利受力状态
支座ꎬ通过这一支座可以有效强化桥梁整体抗震性
下ꎬ要求使桩基础始终维持弹性状态ꎬ并且还应该根
of different bridgesꎬ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structures Including selection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桥梁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时,确保桥梁结构能够安全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避免结构破坏或倒塌。
2.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刚度设计、能量耗散设计和容限状态设计等。
3. 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的强度,确保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通常采用抗震设防烈度等级来确定设计地震力。
4. 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通过控制桥梁结构的刚度,使其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足够的变形和位移,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对结构的破坏。
5. 能量耗散设计:能量耗散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合理的耗能装置,将地震能量引导到可控制的耗能装置中,从而减少对桥梁结构的破坏。
6. 容限状态设计:容限状态设计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安全性,不会发生严重的破坏。
7. 桥梁抗风设计理念:桥梁抗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桥梁结构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避免结构受到风灾的影响。
8. 桥梁抗风设计方法:桥梁抗风设计方法包括风洞试验、计算模拟等。
9.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通过建立模型,在风洞中模拟不同的风速和风向条件,测试桥梁模型在风力作用下的响应,从而得到设计所需的抗风能力。
10. 计算模拟:计算模拟是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数值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力作用,分析桥梁结构的响应。
11.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设计地震力:设计地震力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地震力。
12.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土动力性能:土动力性能是指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特性,对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13. 桥梁抗震设计中的结构可靠性:结构可靠性是指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和位移控制等。
14.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压计算:风压计算是确定桥梁结构受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和大小,从而进行结构设计。
15. 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风荷载选择:风荷载选择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设计风速和风向,确定桥梁结构所需的抗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桥梁结构中的桥墩抗震设计方法
摘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多级设计理念,注重满足已定
性能目标,是未来规范发展的方向。本文从抗震性能目标及桥墩损
伤状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及方法和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算例
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基于性能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具有参考和借
鉴意义。
关键词:桥墩损伤;抗震设计;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design
multilevel seismic design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meet
goals has qualitative,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future
standard. this paper, from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targets
and bridge damage statu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ismic design procedure and the method based on performance
and seismic design example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bridg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it has
refer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keywords: bridge damage; seismic desig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性能目标的确定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性能抗震设
计理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出了多级设计
理念,注重满足已定性能目标,是未来规范发展的方向。对于建筑
结构已提出的:正常使用、可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这四级性
能目标已被研究者接受。而对于桥梁结构文献[1]采用损伤指数把
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性能目标定义为四级,文献[2]则定义为三级,
因此桥梁结构的性能目标尚无统一的标准。通过控制位移来控制结
构的性能水平,实现预期性能目标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受到研究
者的关注较多[3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有首超破坏及累积损伤破坏
两种破坏形式。而位移指标仅考虑了首超破坏而无法反映地面运动
持续时引起的累积损伤破坏,有可能过高估计结构的抗震性能,致
使结构设计偏于不安全,故在桥墩设计时如何考虑累积损伤效应还
须要探讨。此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也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存
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性能水准及其量
化指标,以弹性反应谱法和简化的能力谱法为基础,同时考虑结构
的首超破坏及累积损伤破坏,给出了可以实现桥梁结构“小震不
坏”、“中震损伤可控”及“大震不倒”三级性能目标的基于性能抗
震设计方法。该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1 抗震性能目标及桥墩损伤状态
1.1 抗震性能目标及指标量化
本文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目标定义为三级:
1.1.1 正常运营:地震后桥墩基本处于弹性阶段,地震不对交通
运营产生影响;
1.1.2 有限运营:地震后桥墩产生的损伤可修复,部分使用功能
需修复才能继续维持;
1.1.3 停止运营:地震后桥墩不会产生毁灭性损伤,但使用功能
彻底丧失。
各性能目标对应桥墩的宏观破损状态、相应钢筋及混凝土的损伤
指标,列于表1。
表中 为钢筋应变εs为混凝土应变;εr 为箍筋屈服强度; fy
为体积配箍率。
1.2 桥墩损伤状态的宏观表示
1.2.1 性能水准i
性能水准i要求桥墩处于基本弹性状态,参考现行铁路抗震规范,
本文仍用强度破坏准则来表述。
该准则的表述如下:
(1)
式中:σ为地震下桥墩控制截面的混凝土(钢筋)应力;[σ]为混
凝土(钢筋)的容应力;y为地震时的容许应力提高系数。
1.2.2 性能水准ii
性能水准ii下允许桥墩处于非弹性状态,此时强度破坏准则已
不能反映结构的非线性性质。但该性能水准下要求桥墩的损伤可
修,因此桥墩只允许产生有限的损伤 故可用最大变形破坏准则进
行判定。本文采用位移延性系数来表述该准则:
(2)
式中:为桥墩的最大位移延性比;为桥墩容许的位移延性比。
1.2.3 性能水准iii
性能水准iii允许桥墩进入强非线性、产生严重的损伤,此状态
下桥墩可能已经历一定的耗能过程。最大位移延性系数验算仅能控
制首超破坏,而无法反映地面运动持续时引起的累积损伤破坏。
考虑到可用能量标识结构的累积损伤,本文采用的判定准则如
下:
(3)
式中:dm 和[dm]分别为实际的和允许的地震损伤指数,它们是
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的函数。笔者建议的损伤指数dm 计算公式为
研究者使用较多的park—ang地震损伤模型 ,如下:
式中:为构件最大延性系数;为构件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极
限延性;为屈服力与屈服位移;为组合参数,可在0.1o~0.15之
间近似取值,也可按式(5)计算;为滞回耗能;为剪跨比,当时取
1.7;为轴压比,小于0.2时取0.2。pf为纵筋配筋率,小于0.75 取
0.75 ; 为体积配箍率,大于2 取2 。为结构弯曲变形引产生的
位移,它是屈服位移△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及方法
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
本文提出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性能目标;(2)确定地震作用;(3)桥墩的初步设计;(4)
小震强度验算及配筋设计;(5)中震
位移延性系数验算;(6)大震损伤指数验算;(7)基于能力保护设
计的抗剪强度校核
2。2 能力谱法计算位移延性系数
本文直接将桥墩的推倒曲线简化成双折线(见图1),由屈服点及
极限点确定。
墩顶的屈服位移△ 与极限位移△ 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墩高;为等效塑性铰区长度;分别为屈服、极限曲率;
分别为墩顶的屈服、极限剪力及弯矩; 为每延米墩身质量;为墩
顶集中质量;为荷载集度;为拟加速度谱,为拟位移谱;为墩底剪
力;为相对于基本振型的有效质量;为墩顶位移;为节点的集中质
量;分别为基本振型在墩顶及节点的振幅;为基本振型的参与系数;
为节点数。
说明,墩底截面的屈服及极限弯矩可按文献[9]给出的方法计算,
也可由截面条分法全过程分析求得。
2.3 弹性需求谱及折减
目前桥梁抗震设计时,一般使用的是(a-tn )形式的弹性反应谱。
根据式(12)可将(a-t)弹性加反应谱转化为(a-d)弹性需求谱,再由
式(11)由弹性需求谱求得(a-d)非弹性需求谱。
(11)
非弹性谱加速度、位移与弹性谱加速度的关系如下 :
(12)
式中:为结构的弹性周期;r为强度折减系数;为位移延性系数;
为场地的卓越周期。简化计算时可取为反应谱特征周期; 分别为
弹性谱位移与弹性谱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