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模板与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将我们大脑思维模式用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复习初中语文知识点,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初中语文思维导图,谢谢你的阅读。
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一)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二)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三)初中语文思维导图(四)初中语文思维导图(五)初中语文所有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江畔独步寻花思维导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首

江畔独步寻花思维导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在众多的古诗词中,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意境,成为小学生必背的经典之作。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一、诗词原文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作者简介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被后人称为“诗史”。
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诗词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时。
当时,他的生活相对安定,心情较为闲适,因而有了闲情逸致去江畔独步寻花。
四、诗句解读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江边的景象。
黄师塔静静地矗立在江水东岸,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慵懒,诗人在微风中有些困倦。
“懒困”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春天让人感到困倦和慵懒的特点。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眼前一簇桃花绽放,却无人欣赏。
诗人面对这绚烂的桃花,不禁思考是喜爱深红的还是浅红的。
这里展现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和对美的思考。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成千上万朵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下来。
一个“满”字和一个“压”字,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繁茂。
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恋花丛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叫声清脆悦耳。
诗人通过对蝴蝶和黄莺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思维导图的构建我们可以以“江畔独步寻花”为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出以下分支:1、作者信息:包括杜甫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诗歌风格等。
2、诗词背景:介绍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情境。
中国诗歌发展史思维导图三(唐、宋)

中国诗歌发展史(唐、宋)唐诗初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建立雄浑刚健的新诗风。
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雄浑飘逸、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
“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历经安史之乱后的这时期的作品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
韩愈、孟 郊——“不平之鸣”奇崛险怪元稹、白居易——语言平易直白刘禹锡——怀古诗、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寓意深远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韦柳”——山水诗李贺“诗鬼”——怀才不遇、奇特诡谲晚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绮才艳骨”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
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
宋宋诗宋诗“重理趣”北宋江西诗派:苏轼、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南宋南宋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思维导图 3 古诗词三首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写作背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云雨风《宿建德江》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
留宿建德江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划动小船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客: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愁: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阔,远方的天空好像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宋孝宗淳熙八(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醉翁亭记思维导图

图形化分析《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写的非常出色,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琢磨,不仅领会文章所表达的寄情山水的情感,还有精心构思的写作技巧。
在此,通过一张思维导图分析本文的思维框架、写作特色。
学习古文,也需要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递进方式来理解,特别是对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对每个句子的理解,对每个段落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先做到充分的理解,然后再梳理其中的规律,再尝试背诵。
基于古诗文网,学习对部分字词的注释;学习文言现象,包括虚词注解,如“而”的用法、“之”的用法,各种此类活用,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为动词;古今异义词,如“四时之景不同”中“时”古义是季节,今义是时间;学习一词多义;学习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
在学习字词、句子基础上,基于古诗文网学习理解中心思想、主旨、创作背景、赏析、艺术手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尝试梳理文章框架,找出不同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如下图所示:本文共四段,每个段落的意思分别为: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与事;第二段,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第三段,滁人游乐、太守宴饮;第四段,宴会散、众人归。
对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与事。
先写醉翁亭位置,用了五层笔墨,第一层,环滁皆山,第二层,西南诸峰,第三层,深秀“琅”,第四层,潺潺泉水,第五层,有亭翼然。
再是叙事抒情,由做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引出醉翁“深意”。
整个段落,按照山——>峰——>泉——>亭——>人——>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由自然环境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太守寄情于山水。
第二段,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
先是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朝是宁静、清新,暮是昏暗、薄暮,运笔色调气氛有别。
再写山间四季不同风光,春光如海,夏景繁茂,秋色肃杀,冬景寒洌,变化有致。
最后是小结,抒发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赠汪伦思维导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首

赠汪伦思维导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首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李白的《赠汪伦》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简洁明快的语言,成为了必背的经典之作。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我们不妨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解读。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李白正准备乘船离开,就在这即将出发的时刻,忽然听到了岸上传来的歌声。
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李白站在船上,望着岸边,心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是惊讶?是欣喜?还是感动?这里的“将欲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紧迫感,仿佛时间就要停止,而“忽闻”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意外和惊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句更是整首诗的精髓所在。
李白用夸张的手法,说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
那小朋友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桃花潭的水来做比较呢?这是因为桃花潭是他们分别的地方,用眼前的景色来表达感情,更加生动形象。
而且,通过这样的对比,汪伦的深情厚谊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从情感角度来看,这首诗充满了李白对汪伦的感激和不舍。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深厚,以至于李白要用这样一首诗来纪念。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也许还不太能完全理解这种离别的伤感,但可以试着去感受朋友之间的关爱和牵挂。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比如,在中心位置写上“赠汪伦”,然后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几个分支。
一个分支可以是“诗人李白”,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另一个分支是“汪伦其人”,讲讲汪伦是怎样的一个朋友;还有一个分支可以是“诗歌场景”,把诗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最后一个分支是“诗歌情感”,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深厚情谊。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小朋友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整首诗的结构和重点,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
而且,在以后学习其他古诗词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整理小学必背75首古诗词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整理小学必背75首古诗词
近来我班学生完成了对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的学习,为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系统化,我班开展了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的活动。
学生之前并没有见过思维导图,通过多媒体投示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样式及绘制方法,使学生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对图式十分感兴趣。
之后提出要完成的任务——归纳整理小学必背75首古诗词。
茫然无措的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后确定了不同归纳方式,如按诗词内容类型分类,为送别诗、四季词、田园诗、托物言志诗等;按朝代分类,为汉、唐、宋、元、明、清等;按诗人分类为,李白、杜甫、孟浩然、贾岛、范成大等。
周六日完成整理绘制,周一有九位学生完成。
张贴展示,学生自由观察学习,制作者谈制作经过和困惑,谈他人作品的长处。
其他学生提出疑难,制作者们耐心回答指导。
全体学生进行修改制作阶段。
至周五又有十一名学生上交思维导图成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们反映,此作业难度在3至4星,趣味性评5星,绘制中对75首古诗词的理解认识又深了层。
小升初将至初愿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按内容类型分类
按朝代和诗人分类
分享:。
江南古诗思维导图-识诗人

江南古诗和诗人介绍的思维导图
本文档内容有:
古诗《忆江南》思维导图5张,诗人白居易介绍思维导图1张;
古诗《绝句》思维导图5张,诗人杜甫介绍思维导图1张;
古诗《清明》思维导图5张,诗人杜牧介绍思维导图1张。
古诗词《江南》思维导图1张。
古诗《绝句》思维导图5张和诗人杜甫介绍思维导图1张
古诗《清明》思维导图5张和诗人杜牧介绍思维导图1张
古诗词汉乐府《江南》思维导图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