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推进剂的制造工艺
《双极型制作工艺》课件

02
03
合金化
刻蚀
将不同材料的薄膜进行处理, 使其形成合金,以获得更好的性 能。
利用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对薄膜进行刻蚀,以形成微米或 纳米级别的图案和结构。
04 双极型制作工艺的优缺点
优点
高速度
双极型制作工艺能够实现高速的电路操作, 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高可靠性
由于其稳定的性能和较长的寿命,双极型制 作工艺被认为具有高可靠性。
将完成的双极型器件进行封装 ,并进行性能测试。
制作后的检测与调试
性能检测
使用专业设备对双极型器件进行电学性能检 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稳定性测试
对器件进行长时间工作测试,检查其稳定性 。
调试与优化
根据检测结果,对器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优 化,以提高性能。
文档整理
整理制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文档,形成完 整的工艺记录。
功耗不均匀
在某些情况下,双极型制作工艺的功 耗可能会不均匀,影响其性能。
对温度敏感
双极型制作工艺对温度比较敏感,温 度变化可能会影响其性能和稳定性。
05 双极型制作工艺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新型双极型材料的研发
总结词
新型双极型材料的研发是双极型制作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提高性能、降 低成本并拓展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双极型材料的研发成为双极型制作工艺的重要方向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双极型 制作工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制作工艺的改进与优化
总结词
不断改进和优化双极型制作工艺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详细描述
双极型制作工艺的改进与优化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 新和工艺改进,可以提升双极型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不饱和聚酯包覆含DNT双基推进剂的研究

i b tu to r p ry i n t g o . Un e h o dto s o sn h t o sr cin p o e t s o o d s d r t e c n iin fu ig t e DT— / I DT一 x u e,a d tkn h 2 mit r n a ig t e
t a h t o h n t a fDT一 2,b tisa h s v n s t R sp o .Th u d e i e e s wi UP wa o r t h e DT一 a o d a h sv n s t r p l n u 2 h s g o d e i e e swih p o e l tb t a
v r o d. e y g o ’Th d e i n s r n t ft e s m p e o t i e y t e rn h a i g t s s 6 8 P n h r a i g e a h s t e g h o h a l b an d b h i g s e rn e t i . 3M a a d t e b e k n o p i t i n t o n e fc s o n h t t e c a i g me h d c n me t t e r q ie n fa h rn h r p l n o n s o n i t ra e, h wi g t a h o t t o a a h e u r me t o d e i g t e p o el t n a
S u y o P Co tn o b e Ba e o la s wih DN T t d f U a i g D u l s d Pr pe l nt t
CAO ipn J— ig,LIDo g l n —i W ANG ig i n, j— u
火箭推进剂

结论与讨论:
得出结论,最佳反应条件为:
1原料摩尔比:次氯酸钠:氨:二甲胺=1;3;4 2 反应物浓度,以次氯酸酸钠为基准:0.8mol/l 3缓冲剂用量:10ml浓度为6mol/l的氯化铵; 4第二步反应温度:25度 5氨水与次氯酸钠浓度比为4:1 偏二甲肼的产率从文献报道的50%左右提高87%
影响程度的次序 缓冲剂用量 >反应物浓度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采用 L9 ( 34 )的正交实验结 果见表,其中以2号实验 (A1B2C2D2)为最佳,偏二 甲肼收率86.47%.为衡量因素 为级改变时对反应影响的程 度,求出各因素的级差R,R值 大的因素,意味着位级改变 对偏二甲肼的收率影响大。 依 R 的大小,可排出各因素 对反应影响程度的次序:缓 冲剂用量 > 反应物浓度 > 反应 时间>反应温度。
反 应 反 应 反应物 偏 二 时间 时间 浓 度 甲 肼 收 C(h) B( C) 反 ) 反应 时 应 D(mol/L) 反 应 物 率( 偏% 二 时间 浓 度 甲肼收 3 2 1 C(h) D(mol/L) B( C) 率(26.8 %) 188.1 166.4 168.4 1 1 1 84.6 2 180.5 2172.0 2203.7 86.7 3 205.0 2 355.5 57.3 3 68.3 19.8 1 Ⅲ 3 171.3 3 156.1 67.9 2 57.1 2 11.8 3 Ⅳ 76.0 58.5 57.0 72.0 45.0 36.8
• 焚烧法
偏二甲肼污染及处理
热门处理方法:
偏二甲肼主要是以其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的。 火箭发动机试车或发射时,在短短几秒内燃烧掉几 十吨甚至几百吨的推进剂 ,产生大量的高温燃气直 离子交换法原理是首先将偏二甲肼在水中电离与合适的阳离子交 接排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偏二甲肼在空气 换树脂进行处理;当污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氰化物时,可以采用 中浓度富集过高 ,会导致周围农作物产量明显减 少,并出现蜂群死亡现象。所以,偏二甲肼对大气 合适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尽管使用离子交换法可以顺利地去除污 的污染形成以偏二甲肼蒸气以及气溶胶为主要污染 物的污染特征。 水中的偏二甲肼、亚硝酸盐和氰化物等污染物,使得污水得到净
硝镁法制吉纳过程中物料热稳定性分析

硝镁法制吉纳过程中物料热稳定性分析作者:周鹏朱伊娜陈利平陈网桦来源:《当代化工》2019年第10期摘; ; ; 要:硝镁法合成吉纳的过程中存在很高的反应热失控风险。
为了进一步辨识并降低这种风险,对反应过程中物料的反应进程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室规模下通过两种不同的路径合成了吉纳,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并得到了各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各阶段产物的热稳定性,发现在两种合成路径中反应体系的热稳定性都较差,且发现吉纳合成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反应阶段为发烟硝酸与二乙醇胺的酯化产物体系,其起始分解温度最低在70 ℃左右,比放热量为1 500 J/g。
提出了通过混合加料的方式来合成吉纳,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平稳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料在不稳定状态下存在的时间。
关; 键; 詞:吉纳;合成路径;热稳定性;混合加料中图分类号:X937;TQ226.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9)10-2292-06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runaway risk of the re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zing DINA by the magnesium nitrate method, the variation proces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DINA was synthesized by two different paths in the laboratory scale, and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was us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he functional group of the reaction system during the process. The reaction equation of each step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TIR.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s at each stage was tes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reaction system was poor in both two synthetic routes. The most unstable substance in the synthesis of DINA was the esterification product of fuming nitric acid and diethanolamine (DEA), whose initi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was about 70 °C and the specific heat release was around 1 500 J/g. In addition, a mixed feed method was proposed to synthesize DINA that can both conduct the reaction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reaction system.Key words: DINA; Path; Thermal stability; Mixed feedN-硝基二乙醇胺二硝酸酯,又称吉纳(DINA),是一种出现较晚的猛炸药。
含CL_20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性能_郑伟

文章编号:1006-9941(2011)03-0272-04含CL -20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性能郑 伟,王江宁,谢 波,宋秀铎,田 军,袁志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从物理化学性能、安全性能、燃烧性能和内弹道性能四个方面对含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 L -20)的改性双基推进剂(CM D B) C L -20/CM D B 进行了研究。
燃烧性能的测试表明,在6~20M Pa 下,C L -20/CM D B 较RD X /CM D B 推进剂的燃速高2.5~8.94mm s -1,其压强指数为0.28(10~20M Pa );物理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与RD X /CM D B 推进剂相比,C L -20/CM D B 推进剂具有更高的密度、爆热和比容,其密度、爆热和比容分别为1.76g cm -3、5034J g -1和658L kg -1;安全性能测试表明,C L -20/CM D B 与RD X /CM D B 推进剂相比,其化学安定性相当,撞击感度较低,但摩擦感度较高,达到了100%。
内弹道性能测试表明,C L -20/CM D B 推进剂在 36发动机中的比冲可以达到2226.1N s kg -1(227s),比RD X /CM D B 推进剂的比冲高15.1~39.4N s kg -1。
关键词:物理化学;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 -20);黑索今(RD X);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图分类号:T J 55;V 512;O 64 文献标识码:A DO I :10.3969/.j issn .1006-9941.2011.03.007收稿日期:2010-08-31;修回日期:2010-10-14作者简介:郑伟(1981-),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材料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应用。
e -m a i :l z he i _w e i 035991@1 引 言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 L -20)的密度高、能量高、化学安定性好,能与大多数推进剂常用组分相容,将其作为高能组分是提高推进剂能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NEPE推进剂

TMETN增塑的HMX聚醚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温度 /℃ 25 -54 最大抗拉 强度 σ m/MPa 0.54 3.68 最大伸长 率 ε m/% 18 9 断裂伸长 率 ε b/% 19 10 初始模量 Eo/MPa 3.20 48.9
-54
2.36
1
1
252
NG对推进剂脆化的影响
-40℃贮存时 间 -40℃的力学性能
-15
2 -11
由低共熔点原理,将两种硝酸酯互相混合,将会形成低于原单一硝酸酯 的熔点,利用此方法可以在较低温度范围内获得不冻结的混合硝酸酯,从而 抑制推进剂中的低温脆变。 混合硝酸酯的熔点
NG/BTTN 熔点/℃ 100/0 13.12 85/15 18.65 75/25 -23.33 60/40 31.33 50/50 -38.0 35/65 35.75 25/75 -30.33 10/90 30.33 0/100 -25.75
NEPE用大量硝酸酯增塑而使推进剂获得高的能量 水平,又保留了高弹性三维网络的特点,赋予推进剂 优异的力学性能,打破了传统的双基、改性双基与复 合推进剂的界限,形成了一类新型的推进剂。 关键:将可以为硝酸酯增塑的高分子化合物(如: 脂肪族聚酯(ε -聚己内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脂 肪族聚醚(聚乙二醇PEG)等)作为粘合剂应用于推进
NEPE推进剂的基本组成
基本组分
氧化剂 粘合剂 增塑剂 燃料添加剂 安定剂 固化剂 交联剂 固化催化剂
主要代表物质
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等 聚乙二醇(PEG)、聚环氧乙烷、聚环氧 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等 硝化甘油(NG)、1,2,4-丁三醇三硝酸 酯(BTTN)等 Al粉 2.硝基二苯胺(6.NDPA)、4一硝基二苯 胺等(4-NDPA) 多官能度异氰酸酯(N-100)、六次甲基二 异氰酸酯(HDI) 硝化棉(NC)、乙酸丁酸纤维素(CAB) 三苯基铋、双醋酸二丁锡
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化学安定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

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化学安定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
改性双基推进剂是由固体推进剂主剂和化学安定剂辅剂制成,是火箭发动机中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物质。
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组成成分,化学安定剂的作用机制是近年来研究得最深入的课题之一。
化学安定剂作用于推进剂中,主要作用体现在抑制固体推进剂的焓改变和产物
催化作用上。
首先,化学安定剂能够吸收火药中形成的水分子,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水解活性,进而抑制产物的形成,降低能量演化,调控反应热。
其次,化学安定剂可以影响不同羰基衍生物通道的能量构型,从而起到抑制热反应和提高活性分子的形成率的作用。
最后,化学安定剂可以缓冲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过量热量,有效抑制推进剂的表面发热,延缓推进剂的焓改化进程,达到发动机稳定运行的要求。
人类在不断追求改进推进剂性能的同时,对于化学安定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理论计算的研究表明,反应传输机制与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催化作用是影响火药反应性能的主要因素,化学安定剂在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依据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评价化学安定剂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推进剂的性能,从而为火箭发动机的发展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依据。
没食子酸锆铜的制备及其在双基系推进剂中的燃烧催化作用

明, G a 1 . Z r 和G a l — Z r C u对双基 推进 剂 的燃 烧具 有 良好 的催 化 作用 , 是 一 种高 效 、 新 型绿 色燃 烧催 化
剂。但 是 , G a 1 . Z r 或 G a l — Z r C u对 R D X — C MD B推进 剂 的燃 烧 没有产 生 明显 的催化作 用 。
DB/CM DB p r o pe l l a n t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Ga l — Zr a n d Ga l — Zr Cu a r e e x c e l l e n t a n d
( 西安 近代 化 学 研 究 所 燃 烧 与 爆 炸 技术 重点 实 验 室 ,陕西 西 安 7 1 0 0 6 5 )
摘要 :以没食 子酸 、 硝酸 氧锆和 硝酸铜 为原 料 , 首次 合成 出 了没食 子 酸锆 ( G a 1 . Z r ) 和 双 金属 有
机 盐—— 没食 子酸锆 铜 ( G a l — Z r C u ) , 采 用有 机 元 素分 析 、 x 射 线荧 光光 谱 ( X R F ) 、 傅 里 叶变换 红 外
第 3 4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兵
工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