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民族关系思想述论

合集下载

第5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5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 史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梳理整合一、北宋的统治1.北宋的政治(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加强中央集权①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③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①措施: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②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王安石变法①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中考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

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两宋商业城市兴起。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出现早市和夜市。

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地方建立行省。

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 官迅速;设置殿试。
宋代科举考试图
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反馈
1.“铁打的兵权,流水的皇帝。及至赵匡胤陈桥兵变而建立宋, 这种局面已
展互市贸易。
影响
积极
消极
议和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民族的交往与融和。
宋给辽、西夏、金岁币,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北“万宋夏北“万宋夏两夏宋澶和北“万宋夏两宋澶夏和。议初渊议两宋澶夏和。初渊议议西和年之以。初渊议议西年之和以夏,,盟后西年之和以夏,盟,后建宋”,宋夏,盟,后建宋”宋,立每辽。恢建宋”宋,立辽。每恢后年只宋复立辽。每恢后只宋年复,有每了赐后只宋年复,有每赐了多给征年经,有每赐了多征年给经次西战 给 济多征年给经次战给西济进。辽文夏次战给西济进。辽夏文政岁绢化1进。辽夏文政绢岁化10北币交2政绢岁化010北币交20004宋流。北币交02万04年宋。流万0年4。宋。宋。流匹万、年。宋。匹、1和。宋。。匹宋、1和0。宋辽01和4银。辽宋辽40银4辽、辽144银年辽、10年4、01,年,0,
① 南宋-金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② 南宋-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专题 专题 专题 专题 核心 专题 专题 中考 典例 中考 视角 目标 时空 梳理 素养 整合 总结 预测 引领 实战

高三统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

高三统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1)设立官职: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方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

西面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3.隋朝(1)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

(2)边疆管理: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3)对外关系: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1)民族关系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5.两宋时期(1)民族政权并立: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

(2)民族交流交融: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

6.元朝(1)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7.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2)边疆管理①北方: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②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析版)

专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标要求我知道】1、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2、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3、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4、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5、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本内容顺口溜】第6课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当皇帝。

都城开封国号宋,促进统一强集权。

控制军队常换防,分化事权削相权。

文官担任地方官,还设通判转运使。

重文轻武重教育,文化发展促稳固。

积贫积弱引改革,神宗重用王安石。

富国强兵措施好,可惜失败被废除。

第7课游牧契丹有发展,建立辽国阿保机。

都城上京创文字,发展生产国力强。

西北党项原属羌,十一世纪建大夏。

首领元昊都兴庆,效仿唐宋有发展。

燕云十六辽占领,北宋与辽有冲突。

澶渊之盟双方订,辽宋议和保和平。

西夏北宋也战争,双方议和贸易兴。

第8课白山黑水女真族,完成统一阿骨打。

起兵反辽得胜利,建立政权国号金。

模仿中原有改革,颁行文字渐强大。

宋金联合攻击辽,一一二五金灭辽。

宋的腐朽金发现,转而攻宋北宋灭。

赵构临安建南宋,岳飞抗金有成效。

可惜死于莫须有,宋金议和互对峙。

第9课东汉后期江南兴,北民南迁促发展。

南方逐渐超北方,江西福建和两广。

人口增长耕地多,技术提高占城稻。

水稻成为粮首位,苏湖熟则天下足。

丝织棉纺有发展,宋代五窑景德镇。

造船技术很领先,商业繁荣超前代。

时间空间都打破,出现交子外贸多。

第10课唐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完成收入多。

蒙古古老善骑射,游牧生活多战争。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专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

政治上
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
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 王安石
矛盾相互交织。
变法 主要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
考点2:政权并立
名词解释 1. 岁币: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 2. 榷场: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
序号 双方
事件
(2)辽太宗时期: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不断。 (3)宋太祖时期: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4)宋太宗时期:防御政策 概况
人物:寇准、宋真宗;影响:宋辽保持和平局面 夏对宋称臣,北宋给夏岁币;议和后宋夏榷场贸易兴旺 北宋灭亡 岳飞:郾城大捷;议和: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形成(分界线:淮水至大散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北 “ 万 宋 夏北 “ 万 宋 夏澶宋 两 夏 和北“万宋夏澶宋 两 夏 和渊初。议议澶宋两夏和渊初。议议之年西和以渊初。议议之年西和以盟,夏,后之年 西 和 以盟,夏,后”宋建宋,盟, 夏 , 后”宋建宋,。辽立每恢”宋 建 宋 ,。辽立每恢宋只后年复。辽 立 每 恢宋只后年复每有 , 赐 了宋只 后 年 复每有 , 赐 了年征 多 给 经每有 , 赐 了年征 多 给 经给战 次 西 济年征多给经给战次西济辽。进夏文给战 次 西 济辽。进夏文1绢政 岁 化辽。 进 夏 文1绢政 岁 化02北 币 交1绢政 岁 化002北 币 交0004宋 。 流2北 币 交0万04年宋 。 流0万4年。 宋 。宋。流匹万、年。 宋 。匹、1和。 宋 。。匹宋、1和0。宋辽1和04银。辽宋辽04银4辽、辽14银4年辽、104年、10,年0,,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唐朝的对外交往关系图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的民族关系:
(2)管理政策/措施:
①东北(女真族):设都司、 卫、所。对女真首领封授官号 。
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2、明朝的民族关系: (2)管理政策/措施:
①东北(女真族):设都司、 卫、所。对女真首领封授官号 。②北方(蒙古族):修长城, 设军镇(九边)。时战时和。
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唐朝的民族关系: 华夷一体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
(2)和平: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①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3、唐朝的民族关系: 华夷一体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
(2)和平: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1)隋朝:
①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 掌管通商事务;
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 出航到达赤土国;
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隋唐时期: (2)唐朝:
①大食: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技术 传到阿拉伯地区;
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 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燕然山铭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2、汉朝: (2)汉朝的民族管理
①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②西汉在西北设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