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的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逍遥散化裁治疗情志类疾病的临床应用

逍遥散化裁治疗情志类疾病的临床应用

逍遥散化裁治疗情志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摘要:逍遥散功效疏肝解郁,调和营卫,在临床情志病治疗有很广泛的运用。

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对失眠、抑郁、焦虑等病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字:逍遥散、中药、抑郁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焦虑症逍遥散一方,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甘草六味药组成。

源于《伤寒论》所载四逆散与《金匮要略》中所载当归芍药散两方。

四逆散由炙甘草、炙枳实、柴胡、芍药四味组成,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

常用于气郁而致厥逆之证。

当归芍药散是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六味组成,有疏肝养血、健脾祛湿之效。

两方均为和解剂,皆有疏肝解郁之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始载逍遥散,其组成为四逆散易枳实,合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川芎,加薄荷、生姜组成,即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八味。

逍遥散中,柴胡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为君药。

白芍滋阴柔肝,当归活血养血,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运化有权,诸药相合,可奏肝得复用,肝体得养,脾运得健,肝脾协调之功。

[1]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情志类疾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常见疾病类型有: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等。

{2}然而,现代医学对于情志类疾病的治疗侧重于改变内生激素的含量,疗效差异性较大,部分药物存在长期服用耐受性、依赖性等问题,部分药物的存在脏器损害,{3}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中医认为,情志类疾病的发病可以归结于肝气郁结或因肝脾不调所致的肝郁血虚证。

因逍遥散之疏肝解郁,健脾合营之功所以逍遥散在临床治疗一些情志类疾病中运用较多。

兹分述如下。

1、抑郁症近年来,因环境因素,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等原因,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也为人们所日加关注。

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因国家、区域、年代、调查人员、调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Essen-moller和Hangnell(1961年)报告,瑞典男性单相抑郁症发病率为0.082%-0.201%,女性为0.247%-7.8%。

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体会

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体会

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体会摘要:丹栀逍遥散具有舒肝、健脾、清热凉血之功效,临床用于肝郁脾虚血热所致的病证。

文章通过对乳痈、月经失调、胃脘痛、不寐等病证的辨析,介绍了运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疗不同疾病的经验,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观点。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乳痈;月经不调;胃脘痛;不寐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八味逍遥散,方出明?薛己编撰《内科摘要》,是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

方中柴胡为君药,入肝胆经,舒肝解郁;当归、白芍为臣药,入肝心脾经,能养血活血,调经止痛,既能养肝以助肝用,又可防柴胡暗耗肝阴;茯苓、白术、丹皮、栀子为佐药,茯苓健脾养血、宁心安神,白术健脾益气,二药并用,使气血有源,还可防肝气乘脾;栀子性寒入营,通泻三焦火热之邪,能除烦,丹皮凉血活血,并能清虚热;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诸药合用具有舒肝、健脾、凉血、清热的功效[1],是调和剂的代表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笔者将该方用于符合方证和病机的临床中,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将部分病案分析如下。

一、乳痈患者某女,25岁,农民,顺产一女,产后一周出现一侧乳房结节,红肿热痛,口干苦,饮食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中医诊断:乳痈。

证属肝郁化火,气血瘀滞,治以舒肝清热散结。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5g,白芍15g,白术15g,香附20g,佛手10g,当归10g,川芎10g,薄荷15g,黄芩10g,路路通15g,炙甘草5g,水煎服,两日一剂,一剂后红肿痛立减半,两剂后痊愈。

按:《傅青主产后编》曰:“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乳房臃肿,结核色红,数日肿痛溃稠脓,脓净而愈,此属胆胃热毒,气血臃滞”。

该女子公婆重男轻女,生女后心情郁闷,肝气抑郁化火;足厥阴肝经之脉,络胆,上贯膈,布协肋,乳房在肝经循行范围内,再者肝火移至胆经,灼伤经络,气血臃滞,均可致乳房积块,红肿热痛。

此病在乳房,病机是肝郁化火,血脉不通。

逍遥散加减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体会

逍遥散加减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体会

逍遥散加减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体会【摘要】逍遥散加减在妇产科应用中范围很广,凡属肝郁所致的血虚、阴虚、肾虚或兼有火郁、痰郁、血滞、食郁、湿郁等皆可酌情加减,灵活应用。

【关键词】逍遥散;肝郁;妇科疾病逍遥散原出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四逆散和《金匮要略》中当归芍药散衍化而成。

逍遥散加减在妇产科应用中范围很广,凡属肝郁所致的血虚、阴虚、肾虚或兼有火郁、痰郁、血滞、食郁、湿郁等皆可酌情加减,灵活应用。

本人在长期的妇科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加减医治妇科经、带、胎、产诸证,疗效甚好。

1 疏肝清热,凉血固肾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女20岁,学生,2007年9月5日初诊。

患者经行先期,或前后无按期,或经期延长,经量少色暗2年余,(西医妇科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给避孕药医治后,反复发作无好转),平常小腹胀痛,情绪急躁,头晕,纳差,睡少梦多,苔薄黄,质红,脉弦细,未次月经9月1日未净。

证属肝经郁热,内扰血海。

治拟疏肝清热,凉血固肾。

方用:丹皮炭10g,焦山栀10g,柴胡10g,黄芩炭10g,薄荷3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 生地炭10g,龟板10g,陈皮6g, 5剂。

二诊:9月10日,服药后经净,腹胀好转,略感头晕,睡眠欠佳,苔薄、质红脉细弦、治用疏肝养血补肾。

药用:炒当归10g,炒白芍12g,柴胡10g,茯苓10g,熟地15g,菟丝子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绿萼梅6g,海螵蛸15g,山萸肉15g,甘草3g,7剂。

以后反复加减逍遥散医治2个月,月经规那么,经期缩短,后改用逍遥丸医治数月、痊愈。

按:该患者因长期学习紧张,平常喜食辛辣煎炸之品,故肝郁血热,正如《丹溪心法》“经水不及期而来者,热也。

”血热所致有三,一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二久病伤阴,阴虚内热;三情志抑郁,郁而化火那么热而血行,冲任不固,致经血先期而下。

本列属第三种缘故所致,故用丹栀逍遥加减,以清肝泄热。

浅谈逍遥散加减临床新用

浅谈逍遥散加减临床新用

2007年12期17自觉喉中有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胃脘胀闷纳差,心悸失眠,苔白,脉弦。

中医辩证属肝气郁结,痰气内阻所致。

治宜舒肝解郁,理气化痰。

方用逍遥散加减:醋炒柴胡lOg、当归129、白术109、白芍109、茯苓109、青陈皮129、熟地109、山芋109、丹皮109、合欢花159、香附109、甘草69,经服20剂后,诸证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0剂后,诸证消失。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1.4痛经:痛经的机理主要在于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

如情志内伤,气滞血瘀,外感寒湿,气血不足,房事不节等。

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抑郁、恐惧等造成卵巢内分泌失调,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而致疼痛。

中医辩证属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方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疗效颇佳;亦可加蒙药苏木、木香、槟榔、苏格木乐、草果仁、良姜等效果也较好。

病例:尚某,女,17岁,未婚,2004年7月就诊,患者性格内向,精神抑郁,每月经前小腹剧痛,经行量少,色紫有块,块下腹痛则减。

经前1周左右开始胸胁胀闷,两乳胀刺痛,胃满不适,心情烦躁,舌苔正常,脉沉弦涩。

中医辩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

气滞血瘀,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发痛经。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9、当归129、自芍159、茯苓109、桂枝109、木香69、香附109、枳壳109、玄胡109、桃红109,每月经期前1周服7剂,半年随访经通而愈。

1.5阳痿(肝郁气滞型):中医认为前阴与肝经关系密切,肝经循阴股环阴器抵少腹,上结于阴器。

肝血充盈,肝的输泄功能正常才能使性功能正常。

肝为作强之官,肝失条达,郁而不畅,直接影响阴茎的勃起、射精和生殖功能。

因此以疏肝、调肝、养肝为治疗肝郁气滞型阳痿立方之根本。

临床上以逍遥散为主方加露蜂房、蜈蚣通经络,兴阳道;加远志、石菖蒲,淫羊藿以交通脑一肾—性腺生殖轴;加肉苁蓉、巴戟天以补肾助阳,使之持久。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

逍遥散的临床新用1 方解此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蘘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为调和之名方。

2 评述逍遥散是由四逆散衍化而成,四逆散主于疏理,佐以柔,故偏于泻;逍遥散主于调理气血,佐以疏,故偏于补,此二者之别也。

逍遥散之逍遥即消意,主消血、气之郁,肝藏血,脾生气,实为调和肝脾之剂。

故属于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选用此方。

逍遥散的辨证要点为情志不畅,乳胁胀痛,脘腹不舒,脉弦而虚。

本品加丹皮、桅子名丹桅逍遥散,用治肝郁发热,血少火旺之证;加生地或熟地名黑逍遥散,主治肝血不足,肾阴不济而兼有肝郁者;加丹皮、黄芩名丹芩逍遥散,可治肝郁肺热,而起暗疮。

总之,本方衍化甚多,结合临床,应用广泛。

现举临床上在对逍遥散精髓理解的基础上一些应用精粹,与大家分享。

3 应用3.1 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逍遥散治疗中心视网膜炎35例36只眼,结果治愈18只,显效7只,好转10只,无效1只,有效率97.3%,其方药为:柴胡10~12g,当归10 g、白芍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6 g、煨姜2片、薄荷6 g。

水煎,每日1剂,早晚2次服。

平均每人服药10剂,最少的2剂(1例),最多的25剂(2例)。

中心性视网膜炎属于中医的“视瞻昏渺”,其病变部位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一般影响视力较重,且常有视物变形、变色等症状。

《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内经至真要大论》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而本病的早期,多有黄斑水肿,发病的关键在于肝郁脾虚,故用逍遥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药证相合,用之有效。

3.2 治疗黄褐斑:患者,女,30岁。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患慢性胆囊炎多年。

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逍遥散治疗胁痛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逍遥散治疗胁痛经验总结

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逍遥散治疗胁痛经验总结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逍遥散治疗胁痛经验总结胁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症表现为患者在腋下或腋旁感觉阵阵刺痛或疼痛不适。

胁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肋间神经疼痛、胃肠道问题、肝胆疾病等。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胁痛属于气滞血瘀的范畴,而逍遥散则是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在治疗胁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逍遥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桃仁、红花、没药、延胡索等草药组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胁痛症状。

王生义主任医师多年来运用逍遥散治疗胁痛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首先,王生义主任医师强调了对患者的全面了解和仔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他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包括胁痛的持续时间、疼痛的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脉搏等,他可以判断胁痛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据此选择逍遥散治疗的种类和用量。

其次,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特点,王生义主任医师会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胁痛,他会加入柴胡、郁金以行气解郁;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他会加入黄连、黄芩以清热解毒。

在选择药物的同时,他还会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进一步促进气血运行,加速病情好转。

此外,王生义主任医师还指出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治疗胁痛的重要性。

他会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治疗胁痛,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复发。

王生义主任医师的逍遥散治疗胁痛的经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许多患者在接受他的治疗后明显感觉疼痛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这不仅归功于逍遥散药物本身的功效,更是王生义主任医师长期以来的临床经验和精确的辨证施治。

总之,名老中医王生义主任医师的逍遥散治疗胁痛经验总结了他多年的中医临床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

对于胁痛患者而言,寻求王生义主任医师的帮助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逍遥散在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逍遥散在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

[ ] 家 药 典 委 员 会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 部 [ ] 北 1国 中 一 M . 京 : 国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0 0 2 . 中 2 1 :2
[ ] 学 敏 . 药 学 [ . 京 :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0 7 2高 中 M] 北 中 20 :
顾 并整 理 了近 2 0 a来 本 方 在 实 验 研 究 、 医临 床 心 理 疾 病 中 治疗 中 的应 用 情 况 。 逍 遥 散 基 本 的 药 理 学 研 究 成 果 为 逍 遥 散 的 治 疗效 果 奠定 了基 础 , 讨 逍 遥 散 在 临 床 心 理 疾 病 治 疗 探
取 已知 大黄 酸 、 黄素 、 大 大黄 酚含 量 的样 品溶液
6份 , 别精 密加 入对 照 品溶 液适 量 , 供 试 品溶 液 分 按 的制 备方 法制 备供 试 品溶 液 , 样 品 测 定 方法 测 大 按
黄酸 、 大黄 素 、 黄 酚 含量 。 结果 : 黄 酸 平 均 回收 大 大
率为 12 5 % , S 0 . 9 R D值 为 1 0 % ; 黄 素 平 均 回收 .6 大
率为 9 . 0 , S 9 9 % R D值为 2 8 % ; .5 大黄 酚平 均 回收率
为 10 4 % , S 值 为 1 8 0.1 RD . 9% 。 见 表 2~ 。 4
表 2 大 黄 酸 加 样 回收 率 试 验 结 果
表 3 大 黄 素 加 样 回 收率 试 验 结 果
5 9 80mg L 0 5 . 6 / 、. 2—5 2 g L范 围 内与 峰 面积呈 .0m /
良好 线 性 关 系 。
26 . 精 密 度 试 验
取 大黄酸 、 黄 素 、 黄 酚混 合 对 照 品溶 液 , 大 大 连

逍遥散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逍遥散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逍遥散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摘要: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

逍遥散临床应用甚广,若配伍得当,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肝郁血虚所致两胁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

随证加减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逍遥散;药理分析;临床应用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本方应用广泛,肝脾同调,气血同治,体用相兼,正邪相顾,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有疏有养,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1 方解本方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上述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主药。

配伍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健脾去湿,以达补中理脾之用,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1]。

加入少许薄荷、生姜共为佐药,温胃和中,助柴胡以散肝郁。

炙甘草为使者,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助健脾并调和诸药。

如此配伍,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常用方剂。

2 临床应用2.1月经过少气滞型,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逍遥散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熟地,川芎。

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薄荷助柴胡疏达气机;白术、茯苓、煨姜、甘草健脾和中;四物汤以当归养血和营;熟地、白芍辅当归以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为妇科补血调经之基础方剂[2]。

全方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加四物汤增强养血活血之效。

并可配伍香附、鸡血藤。

2.2妊娠腹痛孕后小腹胀痛,情绪急躁,心烦易怒,胸胁满闷,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孕后胎体渐长,胞宫随之增大,容易影响气机升降。

妊后肝血相对不足,肝气因而怫郁,致气机失畅,胞脉阻滞,小腹胀痛。

肝脉布胁肋,肝气不舒,则胸胁满闷,情志为之不遂而烦躁易怒。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均为孕后肝郁之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散的临床运用
【摘要】 逍遥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治疗肝胆疾病的方
剂,二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科学实践,证明该方疗效确切,药源丰富。我
们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工作总结,认为该方辩证准确,对于多种疾病的治
疗,效果都很满意,现略举几例,供同道参考并指正。

【关键词】 异病同治;临床运用;逍遥散
逍遥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治疗肝郁血虚、脾湿健运的代表
方剂。主要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景岳全书·协痛》篇说:“协痛之病本
属肝胆两经,以两经之脉皆循协肋故也”。因肝主疏泻性喜条达,所以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藏气法实论》篇说:“肝病者两协下痛”。《灵枢·经脉》篇说:“胆足
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协痛不能转侧”。《傅青主女科》、《景岳全
书·女人规》均对妇人月经不调有所记载,为临床论治提示了治则,很受推荐。
经过二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科学实践,证明该方疗效确切,药源丰富,价
格低廉,真可谓物美价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认为该方
只要辩证准确,不但治疗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引起的协痛、呃逆等症,而且还能
治疗内、外、妇、眼、口腔等多科疾病,治疗效果都很满意。现略举几例,供同
道参考并指正。

1 治疗胆囊炎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27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
白术、云苓各20 g,薄荷15 g,炙甘草10 g,生姜10 g,其中有9例住院患者在
急性期结合静脉输液以及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控制后单用逍遥散加减治疗。27
例中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年以上未再出现急性发
作)19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减轻或没有减轻,1年后又出现急性发作)
6例。27例中观察5年以上有10例,4年以上有5例,3年以上有7例,2年以
上有2例。其远期有效率达90%。

2 治疗发热
用丹桅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低热症12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桅
子、炒白术、云苓各20 g,薄荷、生姜、丹皮各15 g,炙甘草10 g。日一剂,水
煎服。服上方12例者全部治愈。服药最多30剂,最少12剂。

3 治疗肋痛(肝炎)
本方加减治疗肋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所伤,胸闷气短伴
有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之法。处方:柴
胡、香附、枳壳、陈皮各30 g,川芎20 g,芍药、甘草各15 g,青皮、川栋子、
郁金香各25 g。日一剂,水煎服。服3剂后,胀痛减轻。上方去川芎,加丹皮、
山桅、黄连、龙胆草、黄芩以清肝理气,清热利湿,连服20剂后,诸症消除,
肝功能恢复正常,半年后复查如常。

4 治疗呃逆
本方加减治疗呃逆3例患者。处方:柴胡10 g,当归、白术各20 g,白芍
30 g,茯苓15 g,芡实30 g,知实10 g,共9剂而愈。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其
中1例呃逆患者,形体肥胖,2年来呃逆反复发作,每心情不快而诱发。曾服胃
复安、谷维、安定等均不见效。一周前呃逆又发,连声不断,每晚需肌注胃复安
20 ml才能平静入睡,但醒来依然如故。自感胸脘堵闷,不思饮食,头晕目眩,
苔白,脉张滑。辨证属肝郁气滞,痰热犯胃,宜疏肝解郁,和胃清痰。方剂:本
方加温胆囊汤:白芍25 g,茯苓、白术各20 g,当归、柴胡、清半夏、陈皮、竹
茹、枳实各15 g,薄荷、甘草各10 g,生姜5片约5分厚。药进3剂,呃逆渐止,
头晕减轻。又连服20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5 治疗梅核气
本方加减治疗梅核气3例。两女,一男,患病1年来,自觉有物堵塞咽部,
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曾服两药,不见好转,来我院。辨证属肝气不疏。处方:
本方加半夏、厚朴、苏梗、香附、郁金、麦芽各15 g,服上药6剂而愈。

6 治疗逆经
用本方加减治疗逆经效果良好。患者19岁,未婚。曾闭经3个月,并有周
期性鼻衄,近数月来,经期时腹痛,鼻衄,经量甚少,伴咽干口苦,头晕目胀,
烦躁易怒,腰酸,面红舌苔黄,脉弦细数。证属肝经郁火,肝火上逆,火炎气逆,
灼伤血络,阴血失常而致逆经。治宜清肝解郁,降逆止血,引血下行。处方:柴
胡、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桅子、牛膝、黄苓、茜草、白茅根、生地、藕节
各15 g,甘草5 g、牛膝10 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3剂后鼻衄止,月经来潮,
量不多,诸症减轻,苔薄白,脉弦细。改用顺经汤加减又服4剂后,嘱其常服六
味地黄丸,1个月后痊愈,后未复发。

7 治疗带下病
用丹桅逍遥散加减治疗赤白带下,效果良好35例。患者,带下量多,色黄
或黄白,粘腻,有臭气,胸闷,口腻,纳差,小腹作痛,或有带下色白质粘如豆
腐渣状,阴痒,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数。辨证属湿热带下,治则清肝
利湿。处方: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桅子、当归、白芍、赤芍各15 g,柴胡
10 g,猪芩、茯苓、车前子各12 g,黄柏10 g,地榆炭30 g,半枝莲30 g,小蓟
15 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配合外洗方:黄柏、蛇床子、土槿皮、苦
参各30 g,煎水先熏后洗。治愈率30例,有效率2例,好转率3例。

8 治疗乳房胀痛(月经前)、行经乳房胀痛
用本方加减治疗行经乳房胀痛32例。患者,经前乳房胀痛,随月经周期反
复发作,经后逐渐消失。多因情志不随,心烦易怒,苔薄黄,脉弦数,肝气郁结,
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欠通而致。治法疏肝解郁,消热理气止痛。处方:柴胡、白
术、枳实15 g,茯苓、郁金12 g,丹皮、桅子、当归、黄芩、赤芍10 g,水煎服,
日1剂。服3剂后胀痛减轻。上方减赤芍,连服5剂,如此加减连服20剂,显
效率27例,有效率6例,无效率2例,总有效率90%以上。

9 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
用本方治疗肝郁型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柴红,有块,经行不畅,
伴有胸肋、乳房、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暧气,脉弦者1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处方:柴胡20 g,薄荷20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
术、茯苓、甘草各10 g,煨姜5 g,丹皮12 g,桅子12 g,日1剂,水煎服,服
3剂,经量减少。上方减去丹皮、当归、白芍各12 g,连服5剂,痊愈。显效率
6例,有效率4例,总有效率96%。

10 治疗失眠
用本方加味治疗10例失眠,其本方为:丹皮、桅子、当归、炒白术、大枣、
青皮各15 g,柴胡、薄荷各10 g,白芍30 g,龙骨、牡蛎各60 g,酒糟5 g,(另
包后下),并随症加减。结果:治愈(能获得正常睡眠,入睡快,睡后如常人,2
年内未复发)5例;显效(能基本正常入睡,时有入睡而易醒现象,但精神饮食
如常,1年内未复发)3例;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能按时入睡,但睡而不稳,
每遇劳累或精神刺激后复发)2例。总有效率100%。

11 治疗经行情志异常
用本方加减治疗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燥易怒,悲伤啼哭,伴情志
抑郁、不眠等证者15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 g,甘草
10 g,薄荷15 g,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剂,连服3剂后,烦燥易怒情志减轻。
加丹皮15 g,桅子15 g,连服10剂,治愈。临床治愈率9例,显效率3例,好
转率3例,总有效率100%。

讨论:本方原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者而设。临床一般用治肝郁血虚、脾失
健运而致的两肋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
乳房作胀,脉弦而虚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镇静、抗惊、镇痛及保
肝作用,而且对性腺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应用范围颇为广泛。据临床报道,
可用治内、外、妇、眼、口腔等多科疾病。如治疗胆囊炎、发热、肋痛(肝炎)、
呃逆、梅核气、逆经滞下痛、乳房胀痛、月经先后无定期、失眠绝经综合征等取
得了满意疗效。此即可谓异病同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