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
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
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ing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学时数:26学分数:1.5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执笔人:彭举威二、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本课程系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
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
对各类社会形为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教学重点是:①水环境规划;②大气环境规划。
本课程教学难点是: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②规划方案的综合制订与评价。
4.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介绍,重点在于讲解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尤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和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所涉及到的预测方法在《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所讲解的,本课程将不作祥细讲解。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时:32学时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了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利用方式。
3.环境的分类及其保护方式。
4.自然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5.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实施。
(二)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传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基本概念,讲授案例分析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经济模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经济模型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2.自然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度设计及实施。
(二)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如何应用经济模型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
3.如何实施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一)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15分):包括听讲、提问、讨论、互动等。
2.学生小组讨论(15分):包括课前阅读、讨论方法、贡献度等。
3.学生作业(20分):包括课上案例分析、经济模型应用、论文等。
4.期末考试(50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二)考核方式:1.小组讨论记录和分析报告(15分)。
2.个人作业(20分)。
3.期末考试(50分)。
4.课堂表现及其他(15分)。
五、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课程简介第2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第3周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第4周环境的分类及其保护方式第5周自然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第6周市场失灵与环境污染第7周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第8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第9周明确权属与资源配置第10周环境成本度量第11周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利用效率第12周 Chinas环境治理第13周企业环保责任与环保市场机制建设第14周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途径与经济应用第15周聚焦环境权限的保护模式第16周结束与总结六、参考文献1. 毛培恩. 环境舆情管理[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 许镜清. 环境经济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3. 蔡志红. 节约型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J]. 北京大学学报, 2012, 49(4): 503-510.4. 徐松, 祝春华. 环境成本度量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 祝春华. 资源与环境政策[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城市经济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城市经济学B”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融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运行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外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熟悉中国城市主要经济活动内容的运行现状及规律,学会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领域所遇到的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内容城市问题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失业与贫困问题、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宅经济。
2.难点内容城市产生的经济学分析,地租理论与土地区位选择、住宅供求与流通、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
六、实验、上机与实训教学条件及内容(无)七、作业要求针对重点内容至少布置4个作业题,形式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或小型调研报告。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1.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70%,采用期末开卷书面考试的方式评定。
2.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30%,根据听课、作业、质疑、课堂讨论等表现出的能力、素质评定。
九、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推荐教材:[1]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主要参考书:[1] 阿瑟·奥沙利文. 城市经济学(第四版)[M].中信出版社,2003[2] 保罗·诺克斯, 琳达·迈克卡西. 城市化[M].科学出版社,2009[3] 谭善勇,王德起. 城市经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菲利普·麦卡恩.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M].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 丹尼斯·迪帕斯奎尔, 威廉·C·惠顿. 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大纲执笔人:覃事娅大纲审核人:董力三课程编号:020*******英文名称:Real Estate Economics学分:2总学时:32。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赫尔曼•E. 达利,小约翰•B. 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傅国华,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周,生态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赫尔曼•E. 戴利,乔舒亚•法利,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Michael Common,Sigrid Stagl,生态经济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徐中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赵桂慎,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学出版社,2008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许涤新,生态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Economicsis an interdisciplinarycourseofcombin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and belongs to the sub-branchof Environmental Science.It provides a novel perspective to respo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fore has beenopened in many famou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such as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UCBerijing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etc.It isthereforenecessary and urgent to also teachEnvironmental Economicsinour university.
Text book:Charles D. Kolstad,Environmental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课程大纲一般为教师网上填写,填写要求会自动提示;对于新开课程,需要填着纸质大纲,并经院系教学委员会或专业委员会通过。
2
Self-study
Participate indiscussion
*考核方式
(Grading)
--Examgrade: 60
--Attendanceand participate in discussion: 15
外部性理论

从社会角度看,砍伐水平过高,超 过了社会最优标准,即配置于该活动中 的资源数量比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要求的 要多。 可见,外部不经济性是指i因为Xjn的 存在而受损,希望j能减少Xjn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1
总之,无论是外部经济性还是外部 不经济性,无论是生产外部性还是消费 外部性,它们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 置状态,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导致市 场失灵问题。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程爱华
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系 农业经济教研室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
导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理论篇 第四章 物质平衡理论
36学时 2学分
方法篇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第七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八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九章 排污收费 政策篇 第十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6
以植树为例
价 格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 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 边际私人效益MPB,差 P 额是边际外部效益MEB, 即MSB=MPB+MEB 。
MSB MPB MC
MEB
0
Q1
Q※
植树量
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 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 ※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17
2013-6-17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29
1.税费的征收会抑制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活动 假设政府对某造纸厂每单位产品征收相当于MEC 的税,那么税后造纸厂的成本曲线将从MC提高到MSC, 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会使造纸厂产 量从Q1减少到Q2,这时的产量恰好是社会最优产出 的产量。 • 图1 生产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三)修读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三)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2.0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相关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管理、经济学原理
(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十章,主要包括:绪论;微观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系统;
外部性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经济
评价概述;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环境与贸易。既包括了环
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也反映了环境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
学习能基本掌握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
分析、解决各类环境经济问题,在经济管理中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打下基础。教
学方法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老师讲述、学生讨论,课后布置作业,学生
结合实际做调查研究并写出报告在课堂交流的方式。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学时)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5
第三章 环境经济系统 2
第四章 外部性理论
3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第六章 人口、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5
第七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3
第八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5
第九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 3
第十章 环境与贸易 2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由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资源
经济学概论》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由沈满洪主编的《资
源与环境经济学》。
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
与难点、练习等)
第一章 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领域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环境经济学的实际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3、简述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教学时数:5学时
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和均衡,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公共物品,市场
失灵和政策失效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如何理解市场的涵义?简述各种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及其效率?
2、什么叫需求?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之间的关系。
4、试述公共物品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5、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就资源使用和管理而言,最严重的
市场失灵包括哪几个方面?
6、试述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和政策失效的可能结果?资源环境领域政府失
灵的主要表现?
第三章 环境经济系统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 环境经济再生产
第四节 循环经济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环境系统的功能。
2、按人与环境的关系分,环境经济系统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3、简述环境经济循环的组成。
4、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表现在哪几方面?
5、简述循环经济的特点及3R原则?
第四章 外部性理论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外部性的定义
第二节 外部性的类型
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外部性的定义及类型,科斯定理、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外部性的定义、特征及其各种类型。
2、什么叫产权,试述产权理论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
3、试述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
4、简述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5、试述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论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 舒适性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教学时数: 4学时
重点与难点:存量和流量、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舒适性资源合理利用的
途径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2、简述可耗竭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
3、简述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的特征,如何实现可更新商品性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4、简述舒适性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5、试述舒适性资源的过度利用的表现及合理利用的途径?
第六章 人口、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环境质量
第二节 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节 国际环境问题经济学分析
教学时数:5学时
重点与难点:环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对策、环境库
兹涅茨曲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环境问题经济学分析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环境对人口增长的约束作用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城市人口增长的环境效应有哪些?
3、结合中国人口、环境问题的特点,谈谈为了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第七章 环境经济评价概述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值计量
第二节 决策需求与环境经济评价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
第四节 绿色GDP核算理论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值计量、财务分析与费用效益分析、绿色
GDP核算理论基础
思考题或练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
2、简述费用效益分析的定义、步骤及评价准则,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3、简述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思路是什么?
第八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第三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四节 替代市场评价法
第五节 意愿调查评估法
第六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
教学时数:5学时
重点与难点: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意
愿调查法的局限性、适用范围与条件、评价方法的选择规律和依据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直接市场评价法种类及其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如何?
2、试述内涵房地产价值法定义及存在问题?
3、简述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的含义及评估步骤。
4、试述旅行费用法定义、步骤、应满足条件?在实际使用中,旅行费用法
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5、试述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定义、优点、局限性及适用条件。
6、举例说明单次投标博弈和收敛投标博弈在实践中如何应用。
第九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环境政策手段
第二节 排污收费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环境经济政策、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排污权交易的
特点、主要思想、实行条件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环境经济政策的定义、基本功能、实施条件和影响因素?
2、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有什么不同点?
3、试述排污权交易的特点、主要思想和一般做法。
4、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第十章 环境与贸易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对贸易的影响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壁垒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环境壁垒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2、贸易的环境效应表现在哪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