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艺术魅力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山水画被誉为中国绘画的瑰宝,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以自然美和情感表达为核心,既有高度表现力,又融合了哲学和文化的内涵。
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源于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画家的笔墨,展现出壮丽的山川河流,宛如大自然的剪影。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技法手法以及艺术价值等角度,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首先,山水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在石壁上刻画出了一些山水图案。
而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山水画逐渐出现在绘画艺术的舞台上。
在先秦时期,山水图案常常被用来装饰玺印和陶器等器物上,以表达人们对山水自然美的追求。
而到了魏晋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绘画的主题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传世名作。
唐代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诸如崔白、李成等人创作的山水画作,给后世的山水画影响深远。
宋代更进一步发展了山水画,出现了“南宋四家”——徽宗、夏珪、李唐、郭熙,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
明代以后,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刘松年、朱耷、石涛等名家相继涌现,他们以声、色、形,极致追求表现力与艺术感受的完美结合。
其次,山水画有着独特的技法手法。
山水画的技法手法主要包括笔法、水墨运用和构图等。
首先是笔法的运用,即通过笔墨的厚薄、粗细、干湿等不同特点,来表现山川的起伏和曲线。
常用的笔法有点画法、骨法、泼墨法等。
其中,点画法是用笔尖点、颤、连,以点为起点,以点作画的用笔技法。
而骨法则是运用笔骨的质地和折叠程度形成一笔一骨的笔法,可以表现出山石的形态和质地感。
泼墨法则是通过将湿墨倾泼在纸上,再用湿笔在墨迹中随意拂动,形成各种意境丰富的墨迹。
另外,水墨也是山水画的重要元素。
水墨可以表现山水画中的光影、层次和渲染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透墨、敷墨等方法,在画面中表达出人们对山水的感悟。
而构图则是决定画面结构和布局的关键因素。
构图是根据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大小、角度和比例等来安排画面的整体布局。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美术中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极其精湛。
在这样的艺术形式中,可以清晰直观的感受到中国文化传统、人文特征和生活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山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及其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及空间的思想的呈现。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学。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在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极其精湛。
这种艺术美学的核心是“气韵生动”,即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不仅要具有感性的美,更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出创作者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和对自然特别是山水的理论认识和艺术诉求。
中国山水画在传统美学中具备了平静与谦卑的特质,用虚幻的景象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崇,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对自然界所怀有的态度。
山水画的意境可以说是最为独特和特殊的,通过具象的自然画面和诗意悠远的人文历史图景,表现出了一种生命的真谛,一种道德的理念和意念,打动着每一个欣赏者的心灵。
因此,中国山水画被誉为“画中之诗、诗中之画”,其“气韵生动”的艺术审美效果令人陶醉。
其次,山水画的意境还表现出了一种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人文化表达和自然哲学的探寻。
中国山水画以自然为基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其作品气韵大方、宏伟浩荡、余韵无穷,表现出中国哲学思想里的“无极之境”、“不言之言”等核心概念。
山水画的意境是一种较为深邃的美学特点,其含义由虚至实,由物至境,表现了自然的玄妙和深远的哲学思想。
正如《庄子》所说:“泉涌而不止,芸枝被其下游;膝行而不倦,日星斜其阳侯。
”山水画中出现的那些山水、花草、云雾以及动物生灵,都是有意味和象征性的。
画家运用线条、墨色、布局、气息等手法,带出心灵深处的哲理,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
陶瓷绘画中点、线、面的表现形式

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在陶瓷绘画的过程中,因为色釉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的特点,所以,陶瓷绘画艺术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特征。
同传统国画进行对比,陶瓷绘画对于点、线、面的表现形式显得更加多元化。
在对陶瓷进行绘画的过程中,画师更多地采用写意的形式体现陶瓷绘画的艺术感。
陶瓷绘画展现的自然美,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效呈现。
一、陶瓷绘画中点的表现形式在绘画过程中,不外乎点、线、面这三种元素。
所有的国画作品,都是以无数个点连接而成,而面是由线拓展而来,这便是潘天寿所认为的“集点成线、扩点成面”。
所以,点是绘画作品中最核心的基础元素。
在陶瓷绘画过程中,使用色釉所呈现的点为不规则点,按照点的产生原因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其一是非偶然点,其二是偶然点。
其中,非偶然点是陶瓷画师把色釉当作颜料的替代品,基于陶瓷绘画的内容,开展点位布置。
通常用于展现非偶然点的釉料,其流动性都十分稳定,彰显了陶瓷画师在绘画过程中的掌控能力。
如,在李林宏的作品《山水》中,可以发现其画面中对点的使用和我国传统山水画中对点的使用非常相似,基本上是呈现相对具象的事物,如远山、碎石、青苔等。
陶瓷色釉中的偶然点涵盖陶瓷画师使用喷、洒、泼等方式所形成的点,还有陶瓷釉料烧制过程中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点状物,同非偶然点存在区别。
在偶然点出现的过程中,陶瓷画师需要引导,其表达效果为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抽象状态。
这些点元素通过色釉进行高温反应之后出现,其自然性特征使之在陶瓷绘画中显得十分活跃,让陶瓷绘画作品更加美观。
二、陶瓷绘画中线的表现形式从几何学的角度进行理解,线的概念为点的运动轨迹,拥有位置与长度两种属性。
而在陶瓷绘画中,线元素是一种具有位置属性、长度属性以及宽度属性的元素。
线的外形特征是拥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方向性、运动性,同时,线元素也是陶瓷绘画中具有强烈情感性的元素。
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长度属性,其作用是对画面的轮廓进行限定。
浅谈陶瓷山水画中意境的重要性

浅谈陶瓷山水画中意境的重要性
钟哲
【期刊名称】《景德镇陶瓷》
【年(卷),期】2016(0)1
【摘要】意境在陶瓷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陶瓷山水画艺术性高低的审美标准,能够体现创作者的精神情感,体现创作者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理念。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钟哲
【作者单位】景德镇金益丰陶瓷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 [J], 马兰
2.浅谈意境在山水画中的重要表现 [J], 王志颖
3.浅谈泼墨山水画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J], 夏邦友
4.浅谈陶瓷绘画中的审美意境与造“意” [J], 李少景
5.浅谈山水画中空白对意境的营造 [J], 高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陶瓷中的国画艺术

黄 、红五 色合成绘 画 ,采 用单线平 涂绘 画。清
代 康 熙 年 间 ,成 熟 于 雍 正 ,盛 行 于 乾 隆 。 粉 彩
走兽 、鱼藻 五大类 。在绘 画形式 上 ,注重 表现 物象 的 内涵 、气韵 、形象 不受具 象的 限制 。工 笔 画使 用纯 度较高 的颜 色 ,以精 细的线 条 ,严
日趋 成 熟 ,艺 人 绘 制 出 大 批 精 美 , 实 用 的青 花 瓷。 同期 五彩 瓷 画也有 发 展。 以蓝 、 绿 、紫 、
了雕刻 、印 染工艺 ,使装饰 效果独具 特色 。其 画面精美 ,造 型丰 富,民族艺术风格显著。 用毛笔 、水墨 、颜料在 宣纸 ,绢 帛上勾 线 ,
然 ,主张抒 发个性 ,敢于标新立异 ,独辟 蹊径 , 为中国画的发展 ,注入 了新的生命 活力。
“ 平 冶 陶 ,始 于 汉 世 ”从 考 古 学 家 发 掘 的 新
上 千年 的发展 ,宋代 ,中国 画有绢 帛转为用 宣 纸作 画时 ,景德 镇 陶瓷还 是 以刻 花 技艺 装饰 。 陶瓷绘 画尚未 出现。 元代 ,文人画 兴起 ,景 德
2 0世 纪 5 O年代后 ,景 德镇 陶瓷 艺术 家承
先 启 后 ,在 国 画 与 陶 瓷 画 的 结 合 上 进 行 了 深 入
研究 ,在传统 青花 、粉彩 、洋彩 、古彩 瓷 画的 基础 上 ,探 索 出新 彩、流 霞彩 、珍珠彩 和高温 色釉 装饰 等新技法 ,丰 富 了陶 瓷彩绘技 艺。 陶 瓷 艺术 家如 “ 八仙 过 海 ,各 显神 通 ”把 雕刻 、 书法 、边饰 图案 与绘画相 结合 ,绘 画与色釉 的 天然肌理 相衬托 ,使艺 术陶瓷 的装饰 技法 空前 繁荣 ,新工艺新技法 ,层出不穷。
浅谈山水画中的节奏与韵律

浅谈山水画中的节奏与韵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不仅通过“写意”的手法展现了自然山水的灵动与神韵,更通过独特的节奏与韵律传达出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节奏与韵律两个方面来浅谈山水画中的艺术表现。
一、节奏山水画中的节奏,是指画面中各种元素的排列、对比和动态之间形成的一种节奏感。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山石树木的布局、水波云雾的表现以及人物动物的描绘等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自然界特有的韵律感。
通过这种“有形”和“无形”的元素相互搭配、相互呼应,山水画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节奏感,使得观者在欣赏山水画时,仿佛也跟着画面中的元素一同律动起来。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有一种深受艺术家喜爱的创作手法,那就是“点、线、面”的艺术构成。
点是指万物的微观结构,线是点的连接与延伸,而面则是线条的展开与整合。
通过这种构成方式,艺术家将画面中的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和编排,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舒缓而有力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不仅来自画面中山石树木的布局,还来自色彩的变化、笔墨的运用、空间的处理等因素,这些都为山水画注入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韵味。
山水画中的“虚实”运用也是形成节奏感的关键因素。
在山水画中,画家经常运用虚实之间的对比来形成画面的层次感和韵味。
通过虚化远山、淡化山色,以及利用淡墨点染和轻染描等手法,画家可以营造出画面的虚幻美感,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寥廓尽欢的节奏美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能体现出远山的恢宏壮丽,又能突现出近景的清丽柔情,给人以无限遐想,创造出一种奇妙的韵律美感。
在山水画中,画家还经常借助构图的手法来调整节奏感。
通过选择画面中的主体和配体、运用对角线和比例原则、以及布置前景、中景和远景等手法,画家可以建立起画面中的节奏感。
这种构图的手法,不仅能够使山水画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美感,还能够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使观者在欣赏画面时能够沉浸感受画面元素所传达出的自然韵律。
釉下五彩山水技法之我见

要 注意 留 白的 处理 ,白 的地 方是 虚 ,虚 并 不是 代 表 空 白 ,而
是 境的 体 现 ,也可 以说 白的 地 方往 往是 画 家 的用 心所 在 ,是
一
幅作 品 形象 章法 的 总 体运 筹 ,作 品是 否能 体 现 气韵 生 动 ,
淋 漓 ,逸 笔跌宕 ,虚实相 生 ,动 静相济 的意境 是我们 追求 的目
釉下 五彩 历年来 所获 得的声 誉 。
标 ,需要作 者下一 番苦功 夫后 才能理解 。中 国画中还 特别讲 究 诗书 画印 的综合艺 术 ,在 章法布 局经营 位置 中除合理 安排物 象
本身外 ,还要包 括款题 、印章 等形式和 部位 的统一安 排 ,使 它
要 做 好这 一点 ,我们 首 先要 着 眼于 “ 立意 ”上 ,中
布 局 的构 思讲 究 整体 视 觉效 果 ,这 要 求作 者 有丰 富 践 经 验 ,熟 悉 表 现 对 象 的特 征 ,注 意 物 体 的 固 有 素 ,并掌 握构 图设计 的基 本法则 。
是 由技 法 、技 术 来实 现 ,但 艺 术的 创 造绝 对离 不 开技 术 的运 用 ,据知现 在有不 少陶艺 工作者孜 孜不倦 地研究 笔墨 , 苦写 刻
技 术 ,在 器型 和画 面 中更 要 有创 新 思想 和理 性 思维 。成功 的 陶 瓷艺 术 可以 说 是心 灵移 情 的产 物 ,它把 作者 对大 自然 的真 实 感受 转换 成 视 觉语 言 ,创 造 出一 种物 我 合一 的艺 术 作 品 ,
寓情 于 景 色之 中 ,充 分发 挥 想象 空 间 ,追 求作 品 的 内涵和 个
《 惠风 和畅 l 方赢瓶 l 5 c 高 8 m
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西洋画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

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西洋画技法在陶瓷山水画中的运用】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西洋画就是当时西方的油画。
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
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
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
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
看中国画时,重在似与不似之间,去感觉那种体现在画中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意趣追求。
而西洋画则去追求人体解剖、几何构成之类的东西,画面类似摄影,了无意趣。
而一些后现代派的东西,则融入意识流的思想。
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①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原物象的境界。
中国画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中国画不像实物。
②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注重透视法。
③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注重背景。
④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⑤中国画的笔墨在修改以及描绘方面,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⑥中国画用毛笔、软笔或者手指,西洋画用硬笔。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 , 点” 可以使它间而断之, 气息畅通。
2.2 “点 ”还 可 以起 虚 隐 实 显 的作 用
在 陶 瓷 山水绘 画创 作 时 ,需 要在 画 面上 突 出赏 心悦 目的某 一部 分 时 , 巧于 用 “ ” 可 以使 这 一 部分 实 而显 点 ,
…
震 瑟
浅 谈 J 在 陶 瓷 山 水 画 中 的 艺 魅 力 “-’ 占 ’ _ I
Ont ea t t h r o on h a nig o e a cln s a e rsi c a m f iti te p it f r mi d c p h i c P n n c a
在 过 于疏 朗时 , 以 “ ” 聚而 合之 。经此 一 “ ” 整 点 点 ,
交会 组合 , 构成 了画 面上天 地万 物 的形象 。用 毛 笔作 出直 、 横 、 圆 、尖 或 破 笔 ,或 如 “ ” 个 ”等 字 的 点子 ,表 现 介 、“
山石 、地坡 、枝 干上 和树 根 旁 的苔 藓杂 草 , 以及 峰 峦上 的 远树 等 ,在 陶瓷 山水 画 构 图中广 为 应用 。其 实 我们 在 陶瓷
家长 期在 艺 术实 践过 程 中创 造 了点 的用 法 , 在 造 型和 结构
诸 物象 之 间显 得过 于松 散支 离 时, 巧于 用 “ ” 可 以使 点 ,
它 气脉 相 接 , 当画面 诸物 象之 间显得 过 于拥 挤 时, 巧 于
上逐步总结出一套完整 的理论规律, 表现为一定的风格 。
线 因素 并行 作 用 的一个 艺术 因素, 具有 一定 的形 式 美价 值 , 而且 具 有独 立 审美 的意 。在 山水 绘 画 中, 以 “ ” 点 命 名 的披法 就 有钉 头 披 、雨 点披 、芝麻 披 、豆 瓣 披 、米 点披 等 。所 谓 “ 点缀 以形 式 ”破 线 为点 , 点成 片, 凭 连 打 点作 披 。 以此 来表 现 “ 山骨 隐现 ,林 梢 出没 ”的 风雨 微 蒙意 境 , 是深 入观 察 自然 , 摄取 造化 神韵 , 拘成 法 的大 不
山水 绘 画 中几乎 是 找不 到纯 圆的点 的 , 把 它理 解 为一 种 短
线条 也 许 更 合适 。
个 画面 面 貌一 新 。疏 而 不空 , 呈现 出聚 中 有散 、分 中有
合 这样 一种 参差落 之美 。“ ”可 以起连 续作 用 。当画面 点
在 陶瓷 绘画 中 , 点 ”是 一种 造 型手 段 。我 国陶瓷 绘 画 “
碎石 、岩 面上 各种疙 疙瘩 瘩 的附着 物 ,又可 以是抽 象 的,
什 么都 不 代表 , 是什 么 都可 以代 表 。因而柔 、 劲 、 健 、 毛 、 涩 、 枯 、 润 、 干 、湿 、
大 、 小 、 浓 、 淡 之 中 , 从 中 可 以 品 味 到 陶 瓷 山 水 画 家
谐 。点 , 陶瓷 山水 绘 画技 法 之 一 。所 谓 点 是用 中锋 , 把 笔 端 从上 往 下如 同蜻 蜒 点水 落 到所 要描 绘 的对 象 上 。“ ” 点 的舒 展延 伸方才 是 “ ” 线 。线条 , 正是 这 “ ”与 “ ” 的 点 线
披 法 外 , 也将 “ 点苔 法 ”专 列章 节 , 无论 在 实践 上, 还
是理 论 上 都 同样 得 到重 视 。 二 、 “点 ” 在 陶 瓷 山 水 画 中 的 作 用 2.1 “ ”有 分 合 聚 散 的作 用 点 在 陶 瓷 山水 画 中 , 画面 的 布 局 有 时 会 出现 过 于 疏 朗或 稠 密 的现 象 ,在 过 于稠 密 处, 以 “ ”分 而 散之 , 点
■ 彭 建春
石晓武
( 春晖 齐 景 德镇市 3 3 0 ) 3 0 0
点 , 绘 画最 基 本 的语 言 ,也 是 陶 瓷 山水 绘 画 的基 本 是
介 子 点、胡椒 点、菊 花 点、梅 花 点、大混 点、小混 点 、 破 笔 点 、椿 叶 点 、 鼠足 点、 垂 叶点 、马 蹄 点 、垂头 点 、仰 叶 点 、水草 点等 。从 “ ”的形态 来说 有平 头点 、竖 点、 点 斜 点 。从 技法 形态 来 看有 浓 点 、淡 点 、 大小 轻色 点 、洒
我 国传 统 文化 内涵 的 逻 辑 思维 , 成就 了 以形 写 意 的 “点 ” 的 语 言 , 使 “点 ”作 为 纯 粹 的 生 命 情 感 形 态 。 要理 智地看到 “ ” 点
我 们 今 天 在 了 解 “点 ” 的 时 候 ,
在 表 现 中 的作用 , 形 式 与 内容 的统 一 , 经 验 与真 情 的和
弹色 点 、重色提 醒 点。“ ” 既是具象 的, 以是远 树 、苔 点 , 可
笔 法 ,在 陶 瓷 山水 绘 画 中 占有 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瓷 山水 绘画 中的 “ ”的作用不 仅仅是 “ 物 ” 点 状 ,更 重 要 的 是
“达 意 ”。
一
、
“ 点 ” 的 概 念
“ ” 在 陶 瓷 山水 绘 画 中 的 运 用 十 分 广 泛 ,其 技 法 点
通 过 对 自然 规律 的探索 , 以夸张 变形 的手 法创 造 典型 形象 。 它 以不 同形 式和 风 格概 括 出各 种 山石 、树 木 的形 象 。传 统 陶瓷 山水 绘 画 中的各 种 点法 , 后 人 就其 某 些外 形特 征和 用
笔方 法赋 予 了不 同名 称 。陶 瓷 山水绘 画常用 的点有 个字 点 、
胆 创 造 。陶 瓷 山水 画 家对 点苔 法 的运 用 和 实 践 , 累 了 积 丰 富 的经 验, 多陶 瓷 山水 画讲 到绘 画技 法 时 , 除树 法 、 许
的功力和 修养 ,这 是陶 瓷绘画 “ ”的特 点 。从 “ ” 点 点
的运 用 到 “ 点苔 法 ”理 论 具 体 的运 用 , 它那 空 间流 动 的 意 境 展 现 了 “点 ” 文 化 的 巨 大 空 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