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中计_民间故事
关于慈禧的历史故事

关于慈禧的历史故事对于慈禧,历史褒贬不一。
抛开这些,对于慈禧的故事你还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慈禧的故事吧!余裁缝巧制慈禧衣清朝年间,慈禧太后执掌政权,垂帘听政。
她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却不关心民间疾苦。
在她七十大寿之际,竟不惜工本,命全国各地高级裁缝进京为她精制一件万寿锦衣。
很快,几百个有名的裁缝会师京都。
根据祖传规矩,一齐奏请慈禧:要量体后再裁料制衣。
不料慈禧听后大发雌威,拍桌吼道:“反了!反了!小小百姓,竟敢要量我龙体,这……这……这还了得!统统与我绑出去斩首示众!”话一出口,立时就把这批高级裁缝全部斩尽杀绝,又征调一批裁缝进宫制衣。
后来的裁缝匠再也不敢提量体之事,大家瞎猜瞎想瞎剪瞎裁。
制出来的锦衣一件也不合慈禧的心意。
这样,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可谁也没法把万寿衣缝制出来。
转眼,寿期临近,慈禧斥责手下宫娥太监:“如再不赶快找到裁缝,制出我如意的锦衣来,定将你们一同问斩!”这消息传到镇海,大小裁缝匠吓得目瞪口呆,有的竟偷偷改了行。
有位姓余的裁缝听后十分气愤,一定要为同行解除这杀身之祸,就毛遂自荐,只身冒死进京制衣。
宫娥太监们大喜过望,以为来了救星,照例捧出大匹大匹的锦缎绸料给他动手赶制。
谁知一连三日,余裁缝只是吃饭睡觉,不裁不剪。
急得宫娥太监们连连催促:“裁缝师傅啊,你再不动手,耽误了太后寿期,可要杀头的呀!”余裁缝听后呵呵大笑说:“我死不足惜,只恐太后锦衣制不出来,连你们也逃脱不了这杀身之祸啊!”“是呀!这可如何是好呀?”宫娥太监们吓得脸色青白,连连叩头向他讨取计策。
余裁缝不慌不忙在他们的耳边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遍,官娥太监实在无可奈何,只得点头应允。
第二天,慈禧在万寿宫垂帘听政,在众多的随从中,余裁缝早已乔装改扮成一个太监,站在珠帘外远远地观察着她的身影。
一片参见声中,宫娥太监们有意扶着太后起立并徐徐转体三次,余裁缝看清慈禧身影微呈弧形,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当天就迅速开剪,制出一件后襟长,前襟短的锦衣来。
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5则范文

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5则范文第一篇: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民间悲惨故事,欢迎查阅。
古代民间悲惨故事1李老歪蹲在自家门前的歪树下,挖空心思想发财的主意。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
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
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树上。
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
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
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
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
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
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
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身。
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
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
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
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
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
中国历史故事-慈禧的后宫生活

中国历史故事-慈禧的后宫⽣活 慈禧的奢靡浪费是历史上出了名的。
那么慈禧-的⽣活是怎样的呢?下⾯就跟⼩编⼀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慈禧的后宫⽣活吧! 慈禧的后宫⽣活 爱美是⼥⼈的天性,慈禧太后深谙此道,当年她就是靠着⾃⼰的美貌获得了咸丰皇帝的宠爱,从⽽⾛上了⼈⽣的光明道路,因此当她⼤权在握的时候就更加注重保养,搜集各种⽅法使⾃⼰容颜不⽼、青春永在。
慈禧的⼀⼤嗜好是吃花、浴花。
慈禧⼩名叫兰⼉,所以她对兰花格外喜爱,在宫内苑囿中栽种了兰花。
在她做妃⼦时,⾐服上绣着兰花的图案。
不仅如此,慈禧还嗜菊如命。
她少年得宠,爬上太后宝座⼜费尽⼼机,以致中年之后,便渐感精⼒不济,常常头晕、两眼⼲涩、视物昏花。
粗识药性的慈禧,就择以上等杭菊花代茶频饮来缓解症状。
尝到甜头的她还把菊花作为礼品馈赠各国驻京的使节夫⼈。
慈禧爱菊,所以也爱养菊,多次下令在京城各地⼴植菊花。
1894年,慈禧筹办60⼤寿,到北京万寿寺烧⾹之际,因见紫⽵院南岸的浅⼭黄⼟裸露,景⾊肃杀,便下令依⼭种植各种菊花。
因菊花⼜名九花,所以后来⼈们便把这⼭叫做“九华(花)⼭”。
慈禧晚年⽼眼昏花严重,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不仅天天饮菊花茶,还令⼈在颐和园⾥种了⼤量菊花,品种多达233个,可谓盛极⼀时。
曾经在慈禧⾝边做过贴⾝⼥官的美籍华⼈德龄曾写过⼀本《清宫⼆年记》,其中写道:“她(慈禧)像普通⼈⼀样,爱着各种⽣物,像花草、树⽊、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
”慈禧尤其喜欢⽩龙须、紫⾦铃、雪球等名贵花草,命太监在颐和园中种植了上万株,并派专⼈加以护理照料,她⼀有空便在花丛中把玩欣赏。
慈禧太后不仅喜欢赏花、嗅花,还喜欢兴致勃勃地吃花,她最喜欢吃的是⽩菊花和荷花,她命⼈将那些开得正盛的花朵采摘来,在温⽔⾥漂洗过后,放在⽵篮⾥沥净,然后由御膳房拿来⼀个银制⼩锅,⾥⾯盛着炖好的鸡汤,外加⼀些⽣鱼⽚和酱油等调料,慈禧太后就取来花瓣蘸着汤料吃起来,⼀次能吃很多,她还喜欢将荷花瓣和⽟兰花加⼊调料煎制成零⾷,留作消闲上品。
倒贴福字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倒贴福字的传说故事有哪些春节倒贴福字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
那么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倒贴福字?倒贴福字的来历是什么吗?下面为您分享关于倒贴福字的历史传说,一起来看看吧。
倒贴福字的传说——第一种朱元璋、马皇后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从贴“福”字的来历传说中演绎出来的。
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心腹悄悄在曾经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以便第二天将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通通按暗通元贼杀掉。
好心的马皇后得知这一情况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连夜在各自门上贴一个“福”字。
于是各家各户都遵懿旨照办,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还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朱元璋令御林军把没贴“福”字的人家满门抄斩。
不料不一会儿御林军头目回禀,全城家家都贴有“福”字。
朱元璋气得正不知如何是好,御林军头目又说,有一家人把“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
朱元璋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消除了杀人的念头,一场大祸从而避免了。
从此以后有些人便将“福”字倒贴起来。
倒贴福字的传说——第二种慈禧太后说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
中国历史故事:慈禧太后西逃狼狈相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故事:慈禧太后西逃狼狈相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00年,慈禧太后从顺贞门⾛出了她⼀⼿遮天的皇宫,狼狈地踏上了西逃之旅,全然不复平⽇的⼋⾯威风。
因为整件事极为不光彩,所以正史中鲜有记载,造成了这段历史插曲的缺失,那么这其中不为⼈知的内幕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通过慈禧的贴⾝宫⼥的回忆,去找寻历史的真相。
宫中异常 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跑,是在光绪⼆⼗六年(1900),民间的说法就是闹义和团的那年。
据慈禧的贴⾝⼤丫头之⼀何荣回忆,事发前两三天,有⼩太监透露过⼀些消息,得⼒的太监都在顺贞门⾥,⽽御花园两边都是扛着枪戒备的侍卫官兵。
虽然听闻过外头有乱民闹事,但是具体如何,⼩⼩的宫⼥是⽆从得知的。
⾝为宫⼥所能了解的只有眼前的⼩事,其他的⼤事⼀概不知,只知道⽼太后这⼏天和往常不太⼀样,因为她已经好多天未去颐和园了。
与何荣⼀起贴⾝伺候慈禧的还有宫⼥⼩娟⼦,她属于⼤管事,何荣是她的助⼿,当时她暗地嘱咐过何荣这⼏天要格外留神,因为慈禧整天⾯⾊不悦,⼀丝笑容也⽆,嘴⾓更是向左边歪得厉害,说明她⼼⾥正憋着⼀股怒⽓,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事发前⼀天的七⽉⼆⼗⽇下午,慈禧在屋中睡午觉,宫中四处⼗分安静,⼀切如常,不见⼀丝出逃的迹象。
突然,慈禧坐了起来,兀⾃撩开帘⼦,平常撩帘⼦都是由侍⼥执⾏,当时慈禧的举动让何荣⼗分意外,也吓了⼀跳,赶紧拍暗号通知其他⼈。
随后,慈禧匆匆洗完脸,烟也没有吸,奴才捧上来的冰镇⽔菠萝也⽆⼼品尝,⼀声吩咐也没有,径⾃⾛出了乐寿堂。
慈禧⼀直向北⾛,宫⼥何荣匆忙⼜忐忑地跟在后边,然后⼤管事⼩娟⼦也跟了过来,她们跟着慈禧⼀直来到了西廊的中间,这时慈禧才说了醒来后的第⼀句话,她吩咐宫⼥们不必伺候她。
农历七⽉的天⽓,午后极其闷热,⼤约过了半个时⾠,慈禧脸⾊铁青地出来,依旧是⼀⾔不发,何荣在廊⼦⾥迎接了她。
其实就在这⼀天,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慈禧赐死了珍妃,命⼈将她推⼊宁寿宫后顺贞门的井中淹死。
慈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慈禧太后48岁怀孕及打胎幕后细节慈禧出轨真
相!
导语:关于慈禧太后的野史在中国历史上最多,毕竟离我们的年代不是很远。
所以总是传出很多让人迷惑的事。
这篇文章里笔者专门为广大博友揭秘慈禧太
关于慈禧太后的野史在中国历史上最多,毕竟离我们的年代不是很远。
所以总是传出很多让人迷惑的事。
这篇文章里笔者专门为广大博友揭秘慈禧太后48岁“怀孕”是真是假的幕后细节。
据说,由于有努尔哈赤的"祖训",清朝后宫太监的人数比明朝少了许多,最多时也不过3600人,民间所谓"够不够,三千六"就是这意思,而明朝多时过万。
清宫实际使用人数还低于此数,有记录的乾隆朝太监近3000人,嘉庆朝2638人,光绪朝1989人,到清帝宣统退位时,宫内太监不足1000人。
虽然有"祖训",太监的势力在清朝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年代问题最多,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都曾官至二品。
安德海还因暗出京城,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斩了首。
说到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这三位清末当红太监,又离不开宫妃"红杏出墙"的话题。
慈禧太后本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兰贵人,后升为贵妃。
咸丰死后,兰贵人的儿子、6岁的载淳继位,此即同治皇帝。
此时,出生于1835年的慈禧太后年仅28岁,正是正常女人情欲最旺盛的年龄。
她深陷后宫,为情所急。
后来想到了身边的太监,毕竟他们当过男人啊,安德海、李莲英们受宠,便有这层原因。
清宫太监多多,脸蛋长得漂亮、身体雄壮的不少,慈禧为何独钟情
生活常识分享。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最新10篇

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最新10篇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所以每个民族的故事页不一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1据老辈人说,公主岭这地方原先不叫“公主岭”,叫“公主陵”,一来二去叫白了,就叫成“公主岭”了。
传说,早先年这地方住着一个蒙古王爷。
这个王爷势派涎大,在这儿修了一座城尹养着很多兵叮一眼望不到边的上地都是他的,就连山林、河流也全归他营。
他的财势虽然这么大,可是五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姑娘。
这姑娘长得挺俊俏的,武艺高超,不论是马上还是步下,样样都很精通。
她最拿手的是百步穿杨箭,在百步以内要射飞禽走兽,那是百发百中。
她的裙子上经常挂着一串小铃挡,走起路来叮零叮零地响,人们管她叫“响铃公主”。
响铃公主长大了,托媒求婚的人很多。
公主一个也没看在眼里,她说:“这些公子哥儿,手无缚鸡之力。
谁要想娶我,得比我武艺高。
”王爷对公主是娇生惯养,从小嗜事都由着她,对她的婚姻一时也没法做主。
响铃公主常领着几个丫环到北山去打猎。
那时候的北山,山连岭,岭连山,树木遮夭盖日的,骑着马一天都跑不到头儿。
响铃公主每次出围打猎回来,马上都挂满丁瘴泡野鹿。
有一年,从东山里跑来两只猛虎,常在北山上拦路伤人,人们都不敢上山砍柴打猎。
响铃公主听说了,就要为民除害,对那些提媒的人说:“谁能打死猛虎,我就嫁准。
”这一天,天晴得连一点儿云彩都没有。
响铃公主领着两个丫环,佩好弓箭,牵出大马,要去北山打猎。
王爷知道了,出来拦挡。
他是怕猛虎伤着女儿。
公主挺任性的,说:“我就是专门去打虎的。
”说着,骑上大马。
.r儿就不见了。
公主领着’r环,跑了几个山头,眼看太阳落山了,别说老虎,就连个山猫也没碰着。
她只好牵着马走下山}U这时,忽然一只大雁从空中飞过,公主一见,来了精神,左手拿弓,右手从箭J龙里油出一支衡来,cc”地一声向大雁射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莲英中计 1。鞋底掌嘴结下梁子 光绪年间,京城有一个名叫王奇的人,他习武多年,练就了一身好本事。为了养家,他在街上摆擂。他站立在地,双脚分开,运足内力,撩着衣服让人用拳头打肚皮,谁能让他的脚移动分毫,便赔人百倍的“打银”。几年来,挑战者无数,却无一人挑战成功,因此得名“挨打王”。 这天傍晚,挨打王收了摊回了家发现二叔蒙着被子唉声叹气。以往这个时候,二叔会做好饭等他回来,今天这是怎么了?等看到二叔露出头后,挨打王顿时愣住了,只见二叔满脸肿胀,嘴角流血。 挨打王的爹妈去世早,二叔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在挨打王心里,二叔比亲爹都亲。看着二叔这个样子,挨打王忙问发生了何事。 二叔抹了把老泪,就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今天下午,二叔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他走到大栅栏附近时,身后有人冲过来一脚就把他踢倒在地上。他爬起身质问那人为何踢他,这时他发现有一顶大轿子停在他身后。见二叔讲理,从轿子里走出一个公公打扮的人来,这公公尖着嗓门道:“挡了咱家的路,踢你是轻的,再废话割了你的舌头!” 二叔年纪大了耳背,不知道挡了他的路,更何况道路宽广,也挡不着路啊。二叔是个倔老头,说:“你们真是不讲理,就是挡了路,也不能上来就打人啊!”不说这话还好,话一出口,这人竟尖着嗓子说:“还敢跟咱家讲理!来呀,用鞋给咱家掌嘴!” 到了此刻,二叔才知道这人就是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李莲英。 李莲英一声令下,几个轿夫将二叔就按在地上,脱掉鞋子开始给二叔掌嘴。几十鞋底子下来,二叔仅存的三颗牙齿被打掉了。 二叔虽穷,可他是个要脸面的人,当着这么多人被掌嘴,他心里既憋气又委屈,所以饭也没心情做了,躺在被窝里哭泣。 听了二叔的讲述,挨打王气愤不已。李莲英这个死太监,依仗慈禧太后的宠爱,不知祸害了多少忠臣,挨打王如果不是怕连累无辜,那次在路上遇上李莲英就杀他了。李莲英打了二叔,使得挨打王忍无可忍,发誓要教训一下这个恶太监。 挨打王正愁没有机会报仇,这天忽然有个仆人打扮的人来了。挨打王一问,此人是马将军家的家奴,半月后是马将军的六十岁寿辰,为了增加欢乐气氛,马将军要在大寿之日请些著名的民间艺人表演助兴。挨打王大名鼎鼎,所以受到了邀请。通常,有老臣过寿,慈禧太后为了笼络人心,会派李莲英前去送礼祝寿。挨打王想到这里,觉得教训李莲英的机会来了。 2。横出意外计划落空 转眼间,到了马将军的寿辰之日。挨打王来到马府不久,李莲英果然来了。 宾客都赶到后,马将军便安排宾朋观看演出。首先上场的是耍猴艺人猴三。猴三驯猴有術,他的猴能爬杆会算数还能吹唢呐,一招猴子献桃,博得了一阵欢呼。接着就是挨打王出场了,他围着自己的双脚画了个圈,然后撩着衣服让安排好的人打肚皮。 那些大汉看似威猛,可拳头落在挨打王的肚皮上,就像落在皮球上,都被反弹了回去。表演完毕,引得阵阵喝彩。 挨打王对着在场的官员说:“大人们看着虽然热闹,但不如自己亲手一试过瘾,我王奇的肚皮在这摆着呢,任各位来打,只要王奇脚动一动,我这名字就倒过来念!”挨打王说话时故意用眼神去勾引李莲英上套。凭挨打王的内功,李莲英如果来打,挨打王一运内力他必然会受内伤。 很多大臣动了心,可一个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李莲英也动心了,站起身叫了声“好”。挨打王对着李莲英施礼后说:“李大总管也来试试吧,只要您能让我的身子晃一晃,便算我输如何?” “好,那咱家就试试!”李莲英说着挪步走来。就在这时,马将军走过来说:“挨打王的功夫并非浪得虚名,李大总管贵为千金之体,如果伤了,马某可无法向太后交代啊!” 听了这一番话,李莲英笑了笑说:“马将军言之有理,咱家就不试了。” 眼看到手的复仇机会竟这样落了空。 马将军下令摆宴,待众人落座后,马将军笑道:“今天是本将军大寿之日,好酒好饭管够,府上所有客人以及家仆、艺人都不必拘泥于小节,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挨打王郁闷地吃着饭,一旁的猴三用胳膊碰了他一下,说:“老兄,你得了那么多赏钱咋还闷闷不乐?” 挨打王叹口气说:“心里想起一个仇人来,眼看就能报仇了,可计划落了空。”一听这话,猴三四下瞅了瞅,低声说:“你的仇人是李莲英?” “你怎知道?”挨打王不由得一惊。 “啥事能瞒得过我猴三?”猴三说,“你二叔被李莲英的轿夫用鞋底子掌嘴的事儿,我看个正着。你这孝子得知二叔被这死太监侮辱,怎能置之不理?” 挨打王点了点头,以示被对方言中。猴三说:“实不相瞒,我跟李莲英也有仇!”见挨打王吃惊,猴三说:“去年我在路边摆摊,李莲英办事路过我摊前,见猴子表演有趣,就下了轿子观看,不承想,不远处忽然一个爆竹炸响,猴子为此受惊,没头没脑地竟一头撞在了李莲英的裤裆上,李莲英当即痛得龇牙咧嘴,事后不但杀了那闯祸猴子,还打了我一百鞭子……” 没想到,猴三与李莲英居然也有仇恨。 猴三叹息道:“李莲英一行一动都有护卫保护,想扯过他报复几乎没有可能性。如果不能复仇,让李莲英丢丢丑也好。” 3。李莲英中计跳裸舞 挨打王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把碗筷一撂,溜出马府去找到卖野药的赵麻子。 不多久,挨打王回来了。到了宾客为马将军敬酒祝寿的时候,挨打王悄悄凑到马将军和李莲英所在的桌子旁,抱着酒坛一趔趄就碰翻了李莲英的酒杯。 见李莲英瞪眼,挨打王连忙道歉。马将军大寿之日,李莲英也不好发作。挨打王说:“小的有眼无珠碰翻了您的杯子,还请总管大人赏个脸,让小的给您连斟三杯赔罪吧!”李莲英斜了一眼,点了点头。于是,挨打王给李莲英斟了三杯。 见李莲英将三杯酒饮下,挨打王就悄悄退到了一旁。 不多久,李莲英忽然怪笑一声。大家正好奇他为何发笑,只见李莲英摇摇晃晃地站起身,脱得一丝不挂,伸开双臂原地转了几圈,然后扭腰摆胯、搔首弄姿地跳起舞来。 在场的人看到李莲英滑稽的舞步,一开始惊得目瞪口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李总管,你怎么了?”马将军吃惊过后,捡起李莲英的衣服上前劝阻,却被跳舞到忘我的李莲英给推到一边。 其实,这一切都是挨打王的计谋。为了好好教训李莲英,挨打王就从赵麻子那里买来了迷幻药。这迷幻药,药劲十足,无色无味,吃一包就会使人浮想联翩,产生幻觉。 “哎呀,都别笑了,赶快把李总管扶进我的房中……”马将军喊道。 两个时辰后,李莲英恢复了正常,当发现自己赤身裸体躺在床上后,问发生了什么,马将军把李莲英脱衣跳舞的事儿说出后,李莲英惊诧之余,想起了自己丑态百出的样儿。李莲英不好意思面对这里的人,上了轿子就回了宫。 回到宫里,李莲英郁闷到死的心都有了。他堂堂大总管脱得一丝不挂跳舞,这让天下人知道了还不笑话死自己?他回想起来,自从在马将军家喝了酒就感觉身体燥热,头脑里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接着眼前出现了数不清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然后他就不受控制地舞动起来。李莲英喝醉过,可从没出过这样的事情,李莲英觉得自己一定是着道了。 李莲英跟马将军交情不错,他自然不会害自己,想着进入马府后发生的一切,李莲英心里“咯噔”一下,心说一定是挨打王给自己使坏。 李莲英用鞋底子打二叔那天,听轿夫说过老头儿是挨打王的叔叔之类的话。乍听挨打王还以为是什么大人物,当得知就是个靠挨打赚俩小钱的主儿后,李莲英讥笑了半天。今日之事定是挨打王为叔叔报仇,他碰翻酒杯也是故意为之。 好你个挨打王,敢跟咱家过不去,咱家就让你知道知道咱家的厉害! 4。毒计害人反受重伤 李莲英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用最狠毒的方法报复挨打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李莲英打听到世上有一种奇毒,名叫“驴刺挠”。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身上只要沾了驴刺挠,就会奇痒无比,直到把身上的皮肤抓烂,皮肤烂后,毒粉会损害内脏,然后痒死方休。 听到这样的奇毒,李莲英心里这个高兴。于是对慈禧吹耳旁风,说京城的挨打王如何了得,希望慈禧允准挨打王来宫里表演。慈禧一想再过五几日就是小公主的百日宴,于是答应李莲英在小公主百日宴上让挨打王来表演。 得到慈禧的答复,李莲英便挑选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太监,然后命宫女给每个小太监做了一副包手套,并嘱咐他们将驴刺挠涂抹在包手套的外面,不可沾到自己皮肤上。 吃过午饭,李莲英忽然腹痛难忍,路都走不得。这个样子怎么去传旨?慈禧太后身边的小魏子见状,主动提出帮李莲英去传旨。平时传旨的也是他俩人,既然李莲英去不了,传懿旨的任务就由小魏子代劳了。 小魏子传旨后,挨打王如期进了宫。 小公主百日宴上,繁星点点。随着李莲英一声令下,十几个戴包手套的小太监走到了挨打王身前。挨打王与以往相同,撩着衣服任人来打。由于小太监的包手套上有奇毒,所以打了几拳挨打王就痒得叫出了声。 李莲英看到这一幕,暗笑道:“看你怎么痒死!”就在这时,挨打王说:“小的这肚皮今天真是犯贱,挨了打居然发痒难忍,李总管,能不能改天再打?”李莲英不容商量:“不行!” “他们都打完了,您能不能来打小的几拳让小的止止痒?”挨打王央求说。李莲英想起上次的事就有气,于是他戴上沾了驢刺挠的包手套照着挨打王的肚皮就是一拳。可不想,挨打王的肚皮弹性如此之好,一拳下去,李莲英竟被反弹出几米远。而挨打王也奇痒难忍,抱着一棵树蹭来蹭去。 在宫里把挨打王弄死,恐会落人口实,李莲英见挨打王已中毒,便放他回去了。 让李莲英不敢相信的是,他自从打了挨打王一拳后,一开始不觉得怎么痛,可事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调养了两年才好转。这期间,他多次出宫去找挨打王,却已打听不到消息。他还有个难以启齿的事,就是自从喝了挨打王给他的迷幻酒赤裸跳舞后,这事疯传到了民间,这些年他无论是见了官还是民,都不敢昂首挺胸,而是低着头,因为他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 后来,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李莲英和慈禧仓惶西逃的路上,他看到街上有个靠肚皮摆擂的人,而那人的相貌像极了挨打王。李莲英想看看那人是不是挨打王,却被只顾逃命的慈禧喝止了。 那人确实是挨打王,他之所以没有被痒死是因为小魏子。 原来,小魏子是挨打王的亲戚。李莲英仗着慈禧的宠爱,为所欲为,经常欺负小魏子。小魏子恨死他了,当得知李莲英要用驴刺挠对付挨打王后,小魏子就给李莲英下了泻药,然后替他传旨时把李莲英的毒计告诉了挨打王。挨打王不能违命,但为了自保,他去买了一大张猪皮,用颜料刷成人皮色后,将其由胸到小腹粘了个结结实实,加之宴会是在晚上举行,李莲英并没有识破肚皮的真假。因此,挨打王没有中毒。当日蹭树磨痒,只是演戏罢了。离宫之后,挨打王带着二叔远离了京城,所以李莲英一直没有找到他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