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稻谷烘干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3年我国粮食烘干机发展趋势:广泛应用节省成本

我国粮食烘干机2022年发展趋势:广泛应用节省成本随着粮种的改进、单产的提高和国家对粮食烘干设备的投资增加,建设大、中、小型粮食烘干设施的越来越多。
能否选配质量高、使用寿命长、经济有用、牢靠性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烘干机至关重要。
近年来,受益于中国高速进展的经济态势,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进展较快,据统计2022年至2022年,我国粮食烘干机保有量由3.6万台增加至6.87万台,复合增长率24.04%,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农机市场终端用户支付力量的提高、国家粮食平安战略和农业补贴政策的推动,带动了粮食烘干机市场的需求和消费。
粮食烘干机市场在政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龙头企业产品不断创新等良好进展形势下,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将来连续保持良好增长的态势。
估计我国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将从2022年8.5万台增加到2022年14.08万台,机械烘干粮食占总产量从2022年20.33%增加2022年的32.33%。
烘干机2022年至2022年估计总需求将达到7.21万台,年均需求1.44万台。
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讨论起步于20世纪40年月,90年以后粮食烘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
目前,全球粮食烘干机产业可分为美系、欧系、日系和台系。
美系主要是以美国捷赛集团、NECO、GrainHandler为主,欧系粮食烘干机厂商主要有丹麦兴百利集团、英国的BriceBaker、瑞典的Tornum,日系粮食烘干机厂商以金子、佐竹等为主,台系主要以三久、太阳等为主。
世界发达国家机械粮食烘干占粮食总产量的90%-95%左右,而我国2022年的粮食机械化烘干总量约为10,766.40万吨,仅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3%,远远低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粮食烘干机行业进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讨论报告表明,粮食烘干机产业是农业产业自动化进展必需经过的路径,也是做简洁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产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农田的面积也随之扩大,粮食干燥场地就显的相对不足,但是粮食烘干机不但能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还能提高粮食干燥后的质量,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刚刚收获的粮食得到准时的烘干。
2023年农用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农用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农用烘干机是一种用于农产品干燥的设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损失率。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农用烘干机市场前景广阔。
以下从市场规模、需求情况、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农用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这些农产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其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全国每年需要干燥的农产品总量达到数千万吨,其中粮食、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需求量较大。
而目前国内农用烘干机市场规模还不够大,市场需求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需求情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对农产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干燥方法如晒干、晾晒等方式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无法保证干燥效果和品质。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农业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开始使用农用烘干机进行农产品的干燥处理。
农用烘干机可以快速干燥农产品,减少了粮食霉变、夹杂和霉点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技术创新在制造工艺上,随着现代化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烘干机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市场上的农用烘干机主要分为自然风干烘干机、热风烘干机、微波烘干机等数种。
其中,热风烘干机相对于传统的晒干和自然风干烘干机效率更高、干燥效果更好,因此更受欢迎。
微波烘干机则是一种新型干燥设备,其干燥效率高、品质好、无污染、能量利用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产品的干燥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农用烘干机的性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政策支持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了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力农村发展的政策,如“三农”政策、产业扶贫计划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促进农村农产品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提升,从而也会带动农用烘干机的需求量的增加。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制造技术的提升,农用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2024年粮食烘干机械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粮食烘干机械市场需求分析引言粮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烘干是保持粮食质量和延长储存期限的重要工艺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
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现状目前,粮食烘干机械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部分。
国内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基地,国际市场需求则主要来自粮食出口国和季节性粮食生产国。
粮食烘干机械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需求受到多个因素的驱动: 1.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粮食烘干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2. 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粮食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增加,对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3. 季节性需求的存在:季节性粮食生产国需要在丰收季节将大量的粮食进行烘干,这也对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 粮食出口的增加:粮食出口国需要大量的烘干设备来满足出口需求。
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主要产品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以下几类: 1. 排风式烘干机:通过热风对粮食进行烘干,具有烘干速度快、烘干效果好的优点。
2. 连续式烘干机:采用连续供料、连续排出的方式进行自动烘干,适用于大规模烘干作业。
3. 流化床烘干机:通过流化床的作用使粮食悬浮并进行烘干,烘干效果均匀,适用于多种粮食。
4. 光热烘干机:利用太阳能或光热发电设备产生热能进行烘干,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粮食烘干机械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粮食烘干质量要求的提高,粮食烘干机械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烘干机械设备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和降低了工作强度。
2. 多功能性的增加:设备将具备多种烘干方式和功能,适应不同类型和不同状态的粮食烘干需求。
3. 节能环保的要求:设备将更加节能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粮食资源的消耗。
2023年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机械化作业,其中包括粮食烘干机。
粮食烘干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市场价值,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因此在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从市场需求、市场特点、市场现状三个方面分析一下粮食烘干机的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分析1. 农民需求首先,农民作为粮食种植的主体,对粮食烘干机具有很大的需求。
由于天气变化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粮食在收割后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干燥,而粮食含水过多容易导致霉变等问题,影响粮食品质和保质期,因此需要一定数量的烘干机来应对这一问题。
2. 经销商需求另外,粮食烘干机的市场需求还来自于经销商。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烘干机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一些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种植基地、农资企业等都成为粮食烘干机的主要购买者,因此经销商对于粮食烘干机的需求也很大。
二、市场特点分析1. 市场竞争激烈当前,粮食烘干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品牌和厂家,大家都在争夺市场份额,竞争非常激烈。
2. 技术不断提升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粮食烘干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干燥效果越来越好,烘干速度也越来越快,可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3. 用户需求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是粮食烘干机市场特点之一。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在粮食烘干机的选型、技术参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三、市场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粮食烘干机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部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中,粮食烘干机的作用也不可替代。
2. 市场集中度低然而,粮食烘干机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集中度却相对较低,市场上有很多小厂家,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因此消费者选择粮食烘干机时要非常小心,避免被次品所侵害。
3. 市场趋于稳定总体来看,粮食烘干机市场已经相对稳定,但厂家仍要推出具有技术含量的新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扩大市场份额。
粮食烘干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接 30 页)电器控制有效性和灵敏度、配套电机 适用性方面存在问题。
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的调查,反映出我国粮食 烘干机生产、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
1. 产品集中度低 烘干机销量在 800 台以上的 企业不足 4%,年产量不足 300 台的企业占比高达 80%。
2. 安全性方面 一是安全标志缺失。主要表现 为部分产品标志粘贴不全、材质差、易脱落、掉色 或缺损等。二是安全防护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 产品未按规定安装爬梯防护圈,对传动链轮、皮带 轮等外露传动、回转件不加装防护罩等。
推广窗
WINDOWS
小 型割 草 机、 手 推 式 挤 奶 机、 直 冷 式 挤 奶 机、 小 型饲料混合机等机械设备。
3. 关键环节机械化率较低 目前,中小养殖户 是奶山羊养殖的主力军,但他们养殖的机械化水平 却不高。在饲草生产环节,一般是人工作业或简易 割草机作业,缺少先进的小型苜蓿收 饲喂,缺少先进的小型 TMR 全日粮饲料混合搅拌 机。在挤奶环节,小型挤奶设备供给不足。
3.可靠性方面 一是使用的零部件材质不高, 表现出的问题包括进粮口、挡板等部件损耗较严重, 皮带、轴承等使用中出现断裂,提升机外壳磨损破 裂、提升电机损坏、除渣链条断链、控制柜电源开 关损坏、满粮报警失灵、排粮电机调速控制器不灵 敏、温度传感器不准确等。二是部分企业的热风炉 或燃烧器存在质量问题。
推广窗
WINDOWS
粮食烘干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山东省德州市农机局 刘绍锋 李志敏 朱兰香
一、发展现状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从上世纪 60 年代仿制国外 设备,并开发出一批流化(振动)烘干机、滚筒烘 干机、顺(逆)流烘干机、错流烘干机、混流烘干 机、组合烘干机等大型烘干机和移动式小型烘干机。 由于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当时 农 村 的 需 求, 仅在 大 型 农 场 和 粮 库 有所应 用。80 年代后,粮食烘干机械大多向多用途、小型化方向 发展。90 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 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新的发展,成套的 粮食干燥设备开始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装备。 2000 年以来,我国对粮食烘干机械的结构进行了 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机 型,应用新能源,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涌 现了大批粮食烘干机生产厂家。2011 年,烘干机被 列入 农机补贴目录,推动了烘干机的发展。 2015 年至 2017 年,我国粮食烘干机市场呈现“井喷式” 发 展,2016 年 鼎盛时期有超 过 400 家制造企 业, 但普遍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在高 端市场缺乏竞争力。2018 年,整个烘干机行业遭 遇寒潮,农机补贴系统里只剩下不到 150 家。但总 体来看,我国的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不足 10%,仍 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短板”。从烘干机的研发制 造来看,仍需在高效节能、自动控制、制造工艺等 方面创新研发。 二、存在的问题 2017 年,农业部对 552 个用户购买使用的粮食 烘干机进行了调查,共涉及 33 家粮食烘干机制造 企业、49 个型号产品。2018 年,山东省农业机械
2023年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谷物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粮食烘干机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粮食烘干机不仅可以降低谷物含水量,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还可以提高谷物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在当前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国家农业政策不断推进,如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粮食流通等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对谷物品质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粮食烘干机的市场需求愈发旺盛。
随着政策对农民采购的价格逐年上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得到了不断提高,而粮食烘干机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二、技术升级,设备效率提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烘干机的工艺和设备对应技术不断更新,烘干速度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早期的烘干设备性能较差,烘干速度慢、效率低,而今天的粮食烘干机以空气能烘干技术为代表,具备环保、省电、高效、精准控制等优势,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三、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激烈促进了企业对技术和服务的升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很多传统企业积极向工业4.0转型,开发新型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一些新兴企业专注于研发创新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拥有更广的市场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市场需求多元化,前景广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粮食烘干机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铺展出了更多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农业、轻工、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都促进了粮食烘干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万花筒,拓宽了产品的使用领域。
总之,粮食烘干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企业不断升级技术、服务及品牌影响力等均有力推动着粮食烘干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市场需要中,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待我们去拓展和发掘。
我国干燥设备的技术现状及未来趋势

经过干燥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的干燥设备有了长足的进步。
干燥机的结构、性能都有明显改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有些机型已远销国外。
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干燥设备的技术进步进行阐述,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各行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对干燥设备如何满足生产需要提出意见,展望干燥设备的未来趋势,为技术及设备开发提供参考。
1 干燥设备的技术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干燥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干燥设备的总体水平也不断提高。
常规干燥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机型出口到国外,这些可喜的成就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干燥设备的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干燥设备的加工质量从干燥设备的制造过程看,干燥设备的加工质量受技术水平及应用行业的制约。
干燥设备的应用行业很多,对设备质量要求最高的是制药行业。
由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对所用干燥设备的材质、结构及加工质量都有具体要求,因此要求制造行业提供的设备加工质量较高。
其次是食品行业,食品行业对干燥设备及干燥系统有严格的卫生指标要求,因此设备结构及钢材的处理标准较高。
质量要求相对不高的是化学工业生产中的部分设备。
在所有行业中化学工业不论是设备的用量还是型式都最多最复杂,应该说化工行业的干燥设备有特殊要求的也比较严格,但与上述两个行业相比略低一些。
从最年几年干燥设备总的质量看,多数设备钢板都经过抛光处理,焊缝采用氩弧焊(不锈钢),焊缝也经过处理,有些工厂对直焊缝和环焊缝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使设备质量得到保证。
在走访的工厂中,常州佳发制粒干燥设备厂、常州一步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加工质量较好,佳发制粒干燥设备厂制粒的设备有一定的出口量,上海大川原公司的加工质量也较好。
1.2 干燥机的结构随着我国干燥设备的引进及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国外干燥设备机型都在不断影响我国,最近几年我国的新机型及新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①内藏热管式流化床干燥机这种干燥机是改变了以往流化床热量全部由热风带入的方法,通过内部传热管,使部分热量来自管内热介质的传导传热,因此大大提高了热效率。
我国烘干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烘干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烘干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烘干机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烘干机行业随着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专业水
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
集群。
根据《中国机械行业年鉴》发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
国烘干机行业应用范围,我国烘干机行业以烘干系列机械和非机械设备制造、服务和运营为主,形成了包括湿式烘干机、真空烘干机、干燥排气机、烘干烤箱、烘干塔、烘干厂房等众多产品,生产覆盖矿产、农业及食品、
化工、林业、热电、建材、烟草、医药、制鞋及服装等广泛领域。
目前,
我国烘干机行业已经发展出以各类烘干机械为主的用户体系,形成了完整
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
2、中国烘干机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含量提高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加快,我国烘干机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
前景。
总体来看,我国烘干机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将出现以下趋势:(一)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稻谷烘干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稻谷烘干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描述了我国稻谷烘干机与先进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差距。着重介绍了日本金子烘干机的特点,提出可配备多种热源的连续式稻谷烘干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南方稻谷烘干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研设计院开发的HX型组合式稻谷烘干机。 关键词 稻谷烘干机 现状 发展趋势
我国稻谷每年总产量约4000亿斤,其中,江西、安徽等南方13省总产量34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5%,收购量超过50亿斤的省份依次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南方稻谷收购时的水分含量大部分在15%-16%,高于安全水分1%-2%,但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的晚稻水分较高,达到16%-20%。还有一些从东北水稻产地调到南方的水稻,水分可达到25%。对于水分超过16%的稻谷,过去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晾晒的办法干燥处理。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收购市场的全面开放,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近年来一些粮库自行配备了小型稻谷烘干机,以便收购高水分粮后及时烘干并储藏。2000年以后,国家投资建设了900亿斤储量的国储库,并在国储库配备了200多套粮食烘干机。其中北方玉米(稻谷)连续式烘干机共187套;南方循环式38套。这些干燥机的建设大大缓解了高水分粮食不能及时收纳入库的问题,减少了粮食霉变损失,提高了粮库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南方地区,烘干机的总量还远远不足。水稻产区的稻谷干燥问题逐步突现出来。自然通风、晾晒等降水方法目前仍是南方粮食企业的主要干燥方式,靠天吃饭,不能满足收获季节大量稻谷等待干燥的需要。据农业部门测算:一般年景因不能及时干燥的谷物损失占总收成的5%。 长期以来,作为商品稻谷收购、贮存及流通过程中评级定价的标准,稻谷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杂质、水分及色泽和气味等,由于这些指标不足以反映消费者所关注的食用品质,1999年国家在修订原有标准GB1350-1985的基础上,新增订了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999,并于2000年4月1日正式实施。 稻谷与玉米烘干机的要求不同,保证稻谷的烘后品质,降低稻谷爆腰率、保持 大米色泽和口感等非常重要。烘后稻谷品质中,减少爆腰率是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稻谷后续加工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急待开发适合我国南方地区使用的高效连续式稻谷烘干机。 1 国内外技术发展概况 国外干燥机械的研究起步于40年代,60年代基本实现了粮食烘干机械化,60-70年代实现了粮食烘干机械化,70-80年代烘干机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烘干质量也得到重视。 粮食干燥机在美国、独联体、日本等国家应用比较普遍。在美国主要机型有中、小型低温干燥仓及大、中型高温干燥机,有错流烘干机(齐默尔曼)和顺逆流烘干机(York)。以柴油和液化气为热源,采用直接加热干燥。设备具有料位控制、风温控制及出机粮食水分控制系统。 在独联体,大都形成了工厂化生产,有完善的自控系统,粮食干燥机以大、中型为主,多为高温干燥方式。普遍应用干、湿粮混合加热干燥工艺。具有一次降水幅度大、节能和干燥质量好等优点。热源为柴油和煤油,直接加热干燥。 日本的粮食烘干设备是从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要发展适于干燥水稻的中、小型设备。机型有:小型固定床式稻谷烘干机,中、小型循环式低温稻谷干燥机。采用柴油和煤油作为热源,少量采用稻壳作为燃料。大都装有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苏联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由于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仅在大型农场和粮库使用。70年代开始,我国科研部门开始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中小型烘干机型。它们大多适用于农场、粮管所、粮食加工厂等。与此相配,干燥热源的研究也取得进展,相继研制成功了热煤气发生炉、稻壳煤气发生炉、固体燃料煤气发生炉、液化气炉和太阳能干燥装置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储备粮库的建设,大批专业化、集约化的粮食烘干机在粮库建设起来。 南方地区:1996年以后,台湾独资企业上海三九机械有限公司和日本独资金子(无锡)有限公司经销的低温循环式种子用稻谷烘干机进入我国并逐渐占领南方市场。2002年后国家在南方储备粮库招标采购了两批38套金子和三九烘干机,加上南方各省自行招标采购的,两种烘干机已基本占领了我国南方市场。这些干燥机带动了南方水稻产区干燥机械的发展。特点是单机产量较小,采用柴油或煤油作为热源,直接加热干燥,烘后稻谷品质好,自动控制系统较完善,售后服务周到。但从原理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由于是种子用干燥机。造价高,效率低,干燥成本高,特别是产量低,大处理量时需多台串并联使用,附属设备和土建的费用高;采用极限设计,易损件返修率高。循环式烘干机多采用柴油(煤油)作为热源,随着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烘干成本不断提高,影响了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适合 我国国情。 南方烘干机需求量很大。很多粮库认识到烘干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却苦于买不到合适的烘干机。近年来粮库逐渐配备了稻谷干燥机,主要机型日本金子和台湾三久生产的小型循环式低温干燥机。随着粮食干燥技术的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到国内现有的小型稻谷烘干机机型单一,技术单一,适应性差,效率低。主要市场被独资企业垄断。而南方总体烘干机需求量仍很大。因此,我国急需研制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结构简单、生产率高、价格低廉、热效率高、烘后粮食品质好的中、小型稻谷烘干机及采用多种热源的国产机型。 2 目前我们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差距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的粮食干燥机产业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仿制和开发出一批干燥设备。机型主要为:流化(振动)烘干机、滚筒烘干机、顺(逆)流烘干机、错流烘干机、混流烘干机、组合烘干机等大型烘干机和移动式小型烘干机。近十年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在大型粮库和粮食生产基地配备了几百台粮食干燥机,同时粮食干燥机配套技术也逐渐成熟完善,不断开发出新工艺、新机型、新能源。培养了大批烘干技术人员,涌现了大批粮食烘干机生产厂家。但是从烘干技术和烘干机的设备制造水平上,我国还十分落后,无法和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干燥基础理论研究的差距 虽然干燥技术发展多年,有大批技术人员从事烘干机的研究开发,理论上也形成了很大进展,形成了很多理论体系,开发了很多机型。但这些烘干理论大多来源于试验和经验公式,实际应用中还很不完善。在我国,自1975年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干燥会议以来,已召开了八届。每次会议都有几十篇论文参加交流。近年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都在做干燥基础研究的工作。但投入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理论研究与加拿大、日本、丹麦等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已出来的成果转化情况也很不够[1]。 由于粮食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物质,粮食干燥理论必须是干燥理论和粮食特性的结合,不同的粮食品种对干燥的要求是不同的。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还非常少,粮食烘干机技术含量低,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2.2 实验条件不足 干燥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技术,粮食品种、介质、外界条件等都存在差异,因此,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设备制造,实验手段必不可少。但到目前为止,不论是生产厂家还是科研单位,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实验基地。大部分烘干机生产厂家本身的加工设备就很落后,甚至没有一套实验装置,在烘干机设计中有很大的盲目性。设计依据仅仅是干燥技术的一般规律,当涉及具体粮食品种时,不同粮食品种在干燥过程中反映的特性和烘干的要求都有其特殊性。实际干燥状况还应以实验结果作为 依据。因此干燥实验过程是烘干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实验手段薄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设计单位和生产厂家对实验过程认识不足,认为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实验装置机型较多,投资巨大,一般厂家承受不起。 烘干本身是一门专业,也是设备。烘干机与其他设备不同,烘干的粮食品种和要求的干燥指标非常复杂,综合技术要求高。在设计前首先要求对粮食进行实验分析,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验手段是烘干机成功设计的关键条件之一。 2.3 加工技术的差距 烘干机涉及粮食输送、传热、降水、流体运动等多种过程,有些干燥设备还有真空、压力等要求,对设备的加工制造要求较高。多年来我国的烘干机加工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大量存在着传统的手工制造方式。烘干机的外观和使用性都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手工制造使部件的尺寸和精度不能保证互换性。烘干机的维修和易损件的互换都受到影响。国外的烘干机多数采用自动焊接技术,焊缝抛光处理、设备表面采取抛光处理或钝化处理。部件多采用模具压制而成,制造非常规范。而模压率(设备采用模具压制的比率)是衡量烘干机加工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模压率低的原因是烘干机生产量小,设备中标价低,设备达不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开模费高[1]。这样下去我国的烘干机质量不会有质的飞跃,更无法占领国际市场。 工艺性要求也很高,涉及炉子、换热器、输送、清理、除尘、电气等设备和仓及土建。是系统工程。 2.4 控制水平的差距 干燥过程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烘后粮的质量和干燥效率。粮食烘干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续式,一种是间歇式。对于连续式烘干机,各种操作参数的关联因素如热风温度、风量、处理量、设备运行参数、在线检测仪器之间的连锁关系都应采用适当的控制参数来完成。对于间歇式烘干机,烘干粮食水分的控制也应由控制手段来完成。同国外相比,我国的烘干机主要以手动或半自动控制为主,各控制参数不能互相关联,操作中人为因素较多,客观上影响了烘干质量。烘干机常出现下列情况,当粮食处于降速干燥阶段时,干燥过程需要更多的是时间而不是热量,但恰在这时由于受控制手段的制约使干燥过程仍处于加热状态,说明干燥过程不加以合理控制,最后使产品过热或水分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是干燥过程控制手段的缺乏,常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不合格。目前电气控制仪器仪表的技术发展水平已进入智能化,完全能够满足烘干机工艺的需要。因此,应采用计算机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等技术,提高烘干机自动化控制水平。 2.5 无特色产品 北方地区烘干机要求产量大、降水多(一次降水16%以上)、效率高并根据用途兼顾粮食品质。干燥品种以玉米、稻谷为主,兼烘小麦、大豆、油菜籽等。因此北方地区粮库多配备大型连续式干燥机,机型主要为顺流、混流和横流式。配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