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及退税计算方法
外贸退税计算公式及方法

外贸退税计算公式及方法外贸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进行退还的政策,是国家为了支持外贸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措施。
外贸退税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那么,外贸退税的计算公式及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外贸退税计算公式。
1. 增值税退税计算公式。
增值税退税=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税率。
其中,出口货物销售额指的是企业出口货物的实际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指的是企业出口货物的应税销售额,即不包括免税货物的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税率指的是企业出口货物的应税销售额税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2. 消费税退税计算公式。
消费税退税=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税率。
其中,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和出口货物应税销售额税率的定义与增值税退税计算公式相同。
二、外贸退税计算方法。
1. 确定退税类别。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所出口货物的退税类别,包括增值税退税和消费税退税。
不同的货物属于不同的退税类别,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分类。
2. 收集相关资料。
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出口货物销售额、应税销售额和税率等数据,以便进行退税计算。
3. 计算退税金额。
根据上述的退税计算公式,企业可以计算出增值税退税和消费税退税的金额。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错误。
4. 申请退税。
企业在计算出退税金额后,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
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和退税计算表格,经过税务部门的审核后,可以获得退税款项。
三、外贸退税注意事项。
1. 熟悉政策规定。
企业在进行外贸退税计算时,需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包括退税类别、税率、申请流程等内容,以避免出现错误和纠纷。
2. 准确记录数据。
企业需要准确记录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应税销售额和税率等数据,以便进行退税计算和申请。
增值税及退税计算方法

:1、销项税额 =销售额×税率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举例说明以下:B 公司从 A 公司购进一批货物,货物价值为 100 元(不含税),则 B 公司应当支付给 A 公司 117 元(含税)(货物价值 100 元及增值税 100X17%=17),此时 A 实得 100 元,另 17 元交给了税务局。
而后 B 公司经过加工后以200 元(不含税)卖给C公司,此时 C 公司对付给B 公司 234 元(含税)(货物价值 200 加上增值税 200X17%=34)。
此时套用上述公式为销项税额 =销售额×税率 =200X17%=34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34-17(A 公司已交) =17(B 公司在将货物卖给 C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2、退税计算方法持续套用上边的例子,若是 C公司为国家规定推行先征退后原则的出口公司,他把这批货物加工后出口,出口 FOB价为 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此时他要缴纳的增值税为销项税额 =销售额×税率 =300X17%=51应纳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51-34(B 公司已交) =17(C公司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出口后能够获取退税额为(假定退税率为17%)应退税额 =FOB价 X 退税率 =300X17%=51此时 C的成本和收入和收益为成本 =进价 +所交增值税 =234+17=251收入 =卖价 +所退增值税 =300+51=351收益 =收入 -成本 =351-251=100假如退税率为13%则应退税额 =FOB价 X 退税率 =300X13%=39此时 C的成本和收入和收益为成本 =进价 +所交增值税 =234+17=251收入 =卖价 +所退增值税 =300+39=339收益 =收入 -成本 =339-251=88,比上边少了 12 元的收益。
这 12 元就叫做不行抵扣额,应用公式也可得出这个结果。
出口商品增值税计算公式(3篇)

第1篇一、引言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简称VAT)是一种按照商品或服务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在我国,增值税是主要的税种之一,对于调节经济、促进公平竞争、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出口商品而言,由于其特殊性,我国实行了出口退税政策,以鼓励企业出口,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出口商品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二、出口商品增值税计算公式出口商品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出口商品增值税 = (不含税销售额× 税率) - 出口退税额其中:1. 不含税销售额:指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中不含增值税的部分。
2. 税率:指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根据不同商品和行业有所不同。
3. 出口退税额:指企业出口商品所享受的增值税退税金额。
三、详细解析1.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是指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中不含增值税的部分。
在计算出口商品增值税时,首先需要确定不含税销售额。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1 + 税率)其中:- 含税销售额:指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中包含增值税的部分。
- 税率:指增值税的适用税率。
2. 税率税率是指增值税的适用税率,根据不同商品和行业有所不同。
我国现行增值税税率分为以下几档:(1)基本税率:13%(2)低税率:9%(3)零税率:0%出口商品适用的税率一般为零税率,但具体税率还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商品性质确定。
3. 出口退税额出口退税额是指企业出口商品所享受的增值税退税金额。
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出口。
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出口退税额 = 不含税销售额× 税率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退税额的计算与出口商品是否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有关。
若出口商品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则可以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口退税额;若出口商品不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则出口退税额为0。
四、案例分析假设某企业出口一批商品,不含税销售额为100万元,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
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增值税出口退税是指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对于出口货物、技术、服务
等实施增值税征收的,根据我国政府的政策,可以申请退还已交的增值税
的一种措施。
增值税出口退税需要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下面
是增值税出口退税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
1.普通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其中,出口货物销售额指的是出口货物的合同货值,即在合同中所列
明的出口货物售价。
出口货物适用税率是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的适用税率,根据出口货物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税率。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税率通常是13%或者9%。
1.17是一个调整系数,表示对应税率应收税款的分母。
这个
调整系数是经过计算得出的。
2.跨境电商出口退税计算公式:
其中,商品销售额是指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出口的商品的实际销售
金额。
税率是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的适用税率,对于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来说,税率通常是70%或者50%。
需要注意的是,在申请出口退税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申请资料和证
明文件,如出口货物的购销合同、出口货物的海关报关单、出口退税申请
表等。
同时,为了避免过多纳税人使用退税政策炒作赚取非法利益,我国税
务部门对增值税出口退税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设立了一些限制条
件和标准,以确保退税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出口退税怎么计算

出口退税怎么计算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税费进行退还或免征。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退税是一种政策手段,可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出口退税如何计算呢?首先,出口退税的计算涉及到两个税种,即增值税和消费税。
增值税是指商品的销售额与企业支出的增值税之间的差额,而消费税是针对特定消费品征收的税费。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税种的计算方法。
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应退税额 = 出口商品的销售额× 退税率其中,出口商品的销售额指的是企业对外销售出口商品的总金额,也就是企业通过出口商品获得的收入。
退税率是由国家制定的,根据不同的商品和行业,退税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可以查阅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退税率表,根据自身的出口商品确定适用的退税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企业出口商品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退税率为10%,那么该企业可以获得的增值税退税额为100万元× 10% = 10万元。
二、消费税的计算方法:消费税的计算方法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根据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税率来计算。
消费税的计算公式为:消费税应退税额 = 出口商品数量× 退税率出口商品的数量指的是企业出口的商品的数量,退税率与增值税类似,根据不同的商品和行业,退税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同样需要查询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退税率表,确定所属商品类别的退税率。
比如,某企业出口了1000件消费税率为10%的商品,那么该企业可以获得的消费税退税额为1000件× 10% = 100件。
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退税额通常是以货币形式进行退还,具体的退税方式和手续可以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和政策要求进行操作。
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需要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总结一下,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增值税和消费税两个税种,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出口商品的销售额乘以退税率,消费税的计算公式是出口商品的数量乘以退税率。
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3篇)

第1篇一、引言出口退运货物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将已经出口的货物退回国内的情况。
在我国,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是一项重要的税收管理工作,对于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维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原则1. 实际已出口货物原则: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应以实际已出口的货物为依据,即以退运货物出口时的海关申报数量为准。
2. 税率适用原则: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应按照退运货物出口时的税率执行,不得适用其他税率。
3. 退税率适用原则: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应按照退运货物出口时的退税率执行,不得适用其他退税率。
4. 原则性退运原则:对于因不可抗力、质量原因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出口退运,企业可按照规定申请退运货物增值税退税。
三、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方法1. 确定退运货物出口时的增值税税率首先,根据退运货物出口时的海关申报单据,确定该批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如出口货物属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的免税货物,则不涉及增值税计算。
2. 计算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根据退运货物出口时的增值税税率和实际已出口的货物数量,计算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 = 退运货物出口时的增值税税率× 实际已出口的货物数量3. 确定退运货物退税率根据退运货物出口时的退税率,确定退运货物的退税率。
如退运货物属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的免税货物,则不涉及退税率。
4. 计算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退税额根据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和退税率,计算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退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退税额 = 退运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 退税率四、出口退运货物增值税计算注意事项1. 严格审核退运货物出口时的增值税税率、退税率等税收政策,确保计算准确。
2. 出口企业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退运货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后,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可以申请退还部分或全部已交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出口退税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值税退税和消费
税退税。
其次,对于增值税退税,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将出口产品的
增值税额进行申报和退还。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增值税退税额 = 出口产品销售额×出口退税率。
其中,出口产品销售额指的是生产企业出口产品的实际销售额,出口退税率是
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具体退税比例。
另外,对于消费税退税,生产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将出口产品的
消费税额进行申报和退还。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消费税退税额 = 出口产品销售额×出口退税率。
同样,出口产品销售额指的是生产企业出口产品的实际销售额,出口退税率是
由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具体退税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计算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的程序和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总之,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根据出口产品
的销售额和退税率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增值税退税和消费税退税两个方面。
生产企业在进行出口退税时,应当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退税的
准确性和合法性。
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将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促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
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3篇)
第1篇一、概述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税。
在我国,出口销售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解析。
二、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如下:出口应退税额 = 出口货物销售额× 税率×(1-退税率)其中:1. 出口货物销售额:指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取得的全部收入,包括货物本身价值、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
2. 税率:指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3. 退税率:指国家规定的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退税率,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分为多种,如13%、9%、6%、5%、3%、0%等。
三、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1. 出口应退税额的计算(1)确定出口货物销售额: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应准确计算出口货物销售额,包括货物本身价值、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
若企业出口货物为委托加工,还需将加工费计入销售额。
(2)确定税率: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3)确定退税率:根据出口货物的类型和所属行业,确定相应的退税率。
(4)计算出口应退税额:将出口货物销售额、税率和退税率代入公式,计算出口应退税额。
2. 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的应用举例假设某企业出口一批货物,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
则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如下:出口应退税额 = 100万元× 17% ×(1-13%)= 100万元× 17% × 87%= 14.79万元因此,该企业出口销售增值税应退税额为14.79万元。
3. 出口销售增值税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1)出口货物销售额应包括货物本身价值、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确保计算准确。
(2)出口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退税率应按国家规定执行,不得自行调整。
出口退增值税计算公式(3篇)
第1篇一、概述增值税是一种普遍征收的间接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加工、修理、租赁、转让等环节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我国对出口商品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政策,即出口商品在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同时退还出口商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
本文将详细解析出口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二、出口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出口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出口退增值税额 = 出口货物销售额× 税率× (1 - 出口退税率)其中:1. 出口货物销售额:指出口货物在出口环节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
2. 税率:指出口货物所属税目的增值税税率。
3. 出口退税率:指国家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出口退增值税计算公式的解析1. 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销售额是指出口货物在出口环节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
在计算出口退增值税时,需要先确定出口货物的销售额。
(1)出口货物销售额的确定方法①以出口发票上的销售价格为出口货物销售额;②以合同价格作为出口货物销售额;③以海关申报价格作为出口货物销售额。
2. 税率税率是指出口货物所属税目的增值税税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我国增值税税率为13%、9%、6%、0等四个档次。
(1)税率的确定方法①根据出口货物所属税目,查阅《增值税税率表》确定税率;②如出口货物所属税目在《增值税税率表》中未列出,可参照同类货物所属税目确定税率。
3. 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率是指国家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及相关政策,我国出口退税率分为17%、16%、15%、14%、13%、9%、6%、5%、3%、0等档次。
(1)出口退税率的确定方法①根据出口货物所属行业和税目,查阅《出口货物退税率表》确定退税率;②如出口货物所属行业和税目在《出口货物退税率表》中未列出,可参照同类货物所属行业和税目确定退税率。
四、出口退增值税计算公式的应用1. 计算出口退增值税额根据出口退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出口退增值税额。
增值税金计算公式
增值税金计算公式增值税是指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以增值税税款形式实际征收的一种间接税,适用于在增值税纳税人之间购销商品、提供劳务和承担进出口业务。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税额计算和退税计算。
一、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增值税税额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正常税务申报需求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公式分为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两种。
1.一般计税方法: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上期留抵税额-免税销售额其中,销售额为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所取得的对价金额;适用税率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上期留抵税额为前一纳税期间留抵改变征管方式增值税留抵税款;免税销售额为免予征收增值税的销售额。
2.简易计税方法: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其中,征收率是由税务机关依据纳税人所属行业、税种、税目等相关情况决定的税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税公式仅适用于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的一般纳税人,对于减按增值税差额计征简易计税方法的纳税人,计税公式会存在一定差异。
二、增值税退税计算公式增值税退税是指对于出口货物、应税项开具专用发票并按规定办理申报程序的行为,由国家出口货物应退还纳税人增值税的一种形式。
增值税退税计算公式主要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退税额的计算。
1.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征税率其中,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指纳税人所购货物、应税劳务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
2.销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合计)×征税率其中,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合计指纳税人对外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合计。
3.退税额:退税额=(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合计-出口货物的销售额合计)×征税率以上退税额公式表示了纳税人实际享受到的退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退税计算公式适用于出口货物的纳税人,对于其他类型的纳税人,退税计算公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总结:增值税计算公式主要包括税额计算公式和退税计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值税及退税计算方法: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举例说明如下:
B企业从A企业购进一批货物,货物价值为100元(不含税),则B企业应该支付给A企业117元(含税)(货物价值100元及增值税100X17%=17),此时A 实得100元,另17元交给了税务局。
然后B企业经过加工后以200元(不含税)卖给C企业,此时C企业应付给B 企业234元(含税)(货物价值200加上增值税200X17%=34)。
此时套用上述公式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17(A企业已交)=17(B企业在将货物卖给C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2、退税计算方法
继续套用上面的例子,假如C企业为国家规定实行先征后退原则的出口企业,他把这批货物加工后出口,出口FOB价为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此时他要交纳的增值税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7%=51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51=351
利润=收入-成本=351-251=100
如果退税率为13%则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3%=39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9=339
利润=收入-成本=339-251=88,比上面少了12元的利润。
这12元就叫做不可抵扣额,应用公式也可得出这个结果。
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3%)=12
假设C为则根据国家规定,实行“免,抵,退”原则出口企业,加工后自己出口,出口FOB价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
本来要向上述那样先交纳增值税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但根据“免,抵,退”中的“免”,出口企业的最后一道增值环节免征增值税,所以不用交纳这17元增值税。
货物出口后,C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退税,根据“免,抵,退”中的“抵”,
假如退税税率为17%,C企业可以抵扣的税额为34(前面环节所交的增值税),而不是51,因为最后一道环节的17元没有交,根据“不交不退”原则,这17不给予退。
这34元就是C企业实得的退税额,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334-234=100
假如退税税率为13%,此时要先算出不予抵扣额
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3%)=12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不予抵扣额=334-234-12=88
从可以看出,其实不予抵扣额就是当退税税率小于增值税税率时产生的差额。
要提醒补充:
外贸公司退税使用这个公式: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而不是前述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那么复杂的公式。
出口工厂和外贸企业最终的退税额有可能不同,也有可能不同,举例说明如下
C是外贸公司,它购进是234,出口也是234(不加价),则套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是
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7%=34
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34(B企业已交)=0(C企业在将货
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200X17%=34(与上述方法结果相同)
但此时如果加价且退税率为13%的话,结果就不同,
C是外贸公司,它以234购进,以300出口,套用公式为
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3%=26
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3%)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3%=39
实际得到39-17=22(<26),结果不同了,少收入4元,这两元其实就是最后一道环节产生增值(300-200=100)后的不予抵扣额=100X(17%-13%)=4。
所以无论实行“先征后退”还是“免,抵,退”,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先征后退”的缺点在于企业要先交纳增值税,而且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把所有的增值税退回,而“免,抵,退”则可以每个月从内销应缴税额中扣除,不存在退不回来和挤占流动资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