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病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糖尿病肾病演示版PPT幻灯片

17
2、尿白蛋白的研究
DN的特点是具有长时间的无明显临床症状时期。因此,需要 通过检测肾早损标志物发现其早期发病并防止病程进展。 在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损伤所占的比例较高,应用尿 蛋白电泳检测,并与mAlb(微量白蛋白)检测相结合,可以 使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漏检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概率得到减少
尿液中的蛋白质约有70%产生于肾脏,因此尿蛋白含量和分布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肾脏的生理功能变化,且尿液检测具 有无创性及容易取材等优点,所以研究尿蛋白以及其他代谢性 多肽的变化对于肾脏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信 息
期进 肾一 脏步 病加 进快 程到
终 末
14
6、其他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腺苷 肾脏自分泌物质
大麻素受体 属G 蛋白偶联 受体的一员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 素释放,肾炎以及肾小 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平滑 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肾内压升高 肾小管和管间质细胞损 伤
巨噬细胞浸润、炎症 肾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升高蛋白尿,血清肌酐 尿素氮水平。
典型病例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或肾小球硬化,伴或不伴 小管基底膜增厚、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小动脉透明样变等病变。
8
从分子层面
1、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与糖尿病肾病 2、PKC 与糖尿病肾病 3、NADPH 氧化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4、TNF-α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5、TGF-β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6、其他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0
2、触珠蛋白的研究
由于病人的肾小球滤过屏障不稳定,允许像触珠蛋白-血红蛋 白这样的复合物通过屏障,所以当出现触珠蛋白时,标志早期 肾功能损伤。 近年来,Bhensdadia 等对尿蛋白正常的 T2DM 病人进行研究 以发现可以识别肾功能损伤的候选标志物,发现触珠蛋白是最 好的预测早期肾功能降低的标志物,其提供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属于基因依赖型。研究表明,携带触珠蛋白基因触珠蛋白 2-2 的糖尿病病人更容易罹患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心血管疾病。[9]
2、尿白蛋白的研究
DN的特点是具有长时间的无明显临床症状时期。因此,需要 通过检测肾早损标志物发现其早期发病并防止病程进展。 在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损伤所占的比例较高,应用尿 蛋白电泳检测,并与mAlb(微量白蛋白)检测相结合,可以 使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漏检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概率得到减少
尿液中的蛋白质约有70%产生于肾脏,因此尿蛋白含量和分布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肾脏的生理功能变化,且尿液检测具 有无创性及容易取材等优点,所以研究尿蛋白以及其他代谢性 多肽的变化对于肾脏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信 息
期进 肾一 脏步 病加 进快 程到
终 末
14
6、其他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腺苷 肾脏自分泌物质
大麻素受体 属G 蛋白偶联 受体的一员
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 素释放,肾炎以及肾小 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平滑 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肾内压升高 肾小管和管间质细胞损 伤
巨噬细胞浸润、炎症 肾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升高蛋白尿,血清肌酐 尿素氮水平。
典型病例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或肾小球硬化,伴或不伴 小管基底膜增厚、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小动脉透明样变等病变。
8
从分子层面
1、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与糖尿病肾病 2、PKC 与糖尿病肾病 3、NADPH 氧化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4、TNF-α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5、TGF-β 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6、其他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0
2、触珠蛋白的研究
由于病人的肾小球滤过屏障不稳定,允许像触珠蛋白-血红蛋 白这样的复合物通过屏障,所以当出现触珠蛋白时,标志早期 肾功能损伤。 近年来,Bhensdadia 等对尿蛋白正常的 T2DM 病人进行研究 以发现可以识别肾功能损伤的候选标志物,发现触珠蛋白是最 好的预测早期肾功能降低的标志物,其提供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属于基因依赖型。研究表明,携带触珠蛋白基因触珠蛋白 2-2 的糖尿病病人更容易罹患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心血管疾病。[9]
糖尿病肾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抗氧化剂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抗氧化 剂如维生素E、C等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探讨
1 2 3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糖尿病肾病治疗 提供可能,通过修复或敲除致病基因,从根本上 治疗疾病。
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等细胞治疗技术为糖尿病肾病治疗带 来新希望,通过移植健康细胞替代受损细胞,恢 复肾脏功能。
其他检查
如血脂、血压等指标的 检测,可全面评估患者 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
度。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蛋白尿分期
根据尿蛋白排泄量可分为无蛋白尿期 、微量蛋白尿期和大量蛋白尿期,反 映病情不同阶段。
肾小球滤过率
通过肾功能检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了解肾脏受损程度。
水肿程度
观察患者水肿部位、程度和变化情况 ,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 助诊断,观察肾脏形态、结构
变化。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尿液分析
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 标,尿蛋白阳性是糖尿 病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
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 指标,可评估肾小球滤 过率和肾功能受损程度
。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 解糖尿病控制情况,有
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血脂管理
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减少 血管壁脂质沉积,降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 动,均衡饮食,减轻精神 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感染并发症预防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适当 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抗氧化 剂如维生素E、C等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肾脏功能。
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探讨
1 2 3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糖尿病肾病治疗 提供可能,通过修复或敲除致病基因,从根本上 治疗疾病。
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等细胞治疗技术为糖尿病肾病治疗带 来新希望,通过移植健康细胞替代受损细胞,恢 复肾脏功能。
其他检查
如血脂、血压等指标的 检测,可全面评估患者 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
度。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蛋白尿分期
根据尿蛋白排泄量可分为无蛋白尿期 、微量蛋白尿期和大量蛋白尿期,反 映病情不同阶段。
肾小球滤过率
通过肾功能检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了解肾脏受损程度。
水肿程度
观察患者水肿部位、程度和变化情况 ,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 助诊断,观察肾脏形态、结构
变化。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尿液分析
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 标,尿蛋白阳性是糖尿 病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
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 指标,可评估肾小球滤 过率和肾功能受损程度
。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 解糖尿病控制情况,有
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血脂管理
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减少 血管壁脂质沉积,降低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 动,均衡饮食,减轻精神 压力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 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感染并发症预防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适当 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糖尿病肾病ppt课件

A
100
I期
IIa期 80
肾 脏 生 存率 (%)
60
40
IIb期
P<0.001 20
III期
IV期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高危患 者
随 访时间 (月 )
I期
63 63 50 36 19 10 5 3 1 0
IIa期
95 95 80 53 24 10 5 4 4 2
1
40
20
P<0.001
2
高危患 者
0 1 2
0 0
60 211 143
12 24 36
60 49 35 211 145 89 137 72 35
48 60 72 84
随 访时间 (月 )
14 7 4 3 46 26 15 10 19 5 3 1
96 108 120
21 61 10
30
DN鉴别诊断
血管透明变性 动脉硬化
诊断标准 小管间质病变
无
<25% 25%-50%
>50% 无
与IFTA相关的炎性浸润 无IFTA区域也有炎性浸润
血管病变
无
1个部位血管透明变性 超过1个部位血管透明变性
无内膜增厚 内膜增厚未超过中膜厚度 内膜增厚超过中膜厚度
评分
0
1 2 3 0
1 2
0
1 2 有/无
0
1
2
27
肾小球不同分级与肾脏预后
代谢因素
➢ 糖代谢障碍导致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蛋白非酶糖基化的终 末产物有多种功能: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和高滤过;与内 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转化生长因子一 β(TGF-β)等增多,导致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 球基底膜的负电荷减少和丢失,电荷屏障受到破坏。
糖尿病肾病PPT课件

4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5
筛查
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从诊断开始,应该至少每年定量评估尿白蛋 白(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 小球滤过率(eGFR)。
6
肾功能评价
• 肾功能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表现,反映肾功能的主要 指标是GFR,根据GFR和其他肾脏损伤证据可进行慢性肾病 (CKD)的分期
>0.5 g/24 h,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糖
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肿和高
血压的肾病综合征特点;血压增高。病理:GBM明显增厚,系
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
代偿性肥大。
10
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
•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GFR 进行性下降,多 <10 ml/min;尿蛋白量增多或可因肾小球荒废而 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 蛋白血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病理:肾小球 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12
原则
•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和UACR正常(<30 mg/g),不建 议应用ACEI或ARB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一级预防。
• 除了妊娠期间外,推荐使用ACEI或ARB类治疗中度升高 (30~299mg/d)C或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的患者。
• 应用ACE抑制剂、ARBs、利尿剂者,监测血清肌酐及血 钾水平观察是否发生肌酐升高和血钾变化。
•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 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 病变。
2
定义
3
临床诊断依据
• 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是糖尿病肾病早 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 据。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5
筛查
病程≥5年的1型糖尿病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从诊断开始,应该至少每年定量评估尿白蛋 白(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 小球滤过率(eGFR)。
6
肾功能评价
• 肾功能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表现,反映肾功能的主要 指标是GFR,根据GFR和其他肾脏损伤证据可进行慢性肾病 (CKD)的分期
>0.5 g/24 h,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约30%的患者可出现典型的糖
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 g/24 h)、水肿和高
血压的肾病综合征特点;血压增高。病理:GBM明显增厚,系
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
代偿性肥大。
10
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
• Ⅴ期:肾功能衰竭期。GFR 进行性下降,多 <10 ml/min;尿蛋白量增多或可因肾小球荒废而 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伴严重高血压、低 蛋白血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病理:肾小球 广泛硬化、荒废,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12
原则
•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压和UACR正常(<30 mg/g),不建 议应用ACEI或ARB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一级预防。
• 除了妊娠期间外,推荐使用ACEI或ARB类治疗中度升高 (30~299mg/d)C或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d的患者。
• 应用ACE抑制剂、ARBs、利尿剂者,监测血清肌酐及血 钾水平观察是否发生肌酐升高和血钾变化。
•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 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 病变。
2
定义
3
临床诊断依据
• 1.尿白蛋白:微量白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是糖尿病肾病早 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 据。
糖尿病肾病 ppt课件

肾小球蛋白降解↑
血浆蛋白滤过↑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 子分泌增加
炎症反应增加
肾小球硬化
肾单位数量↓
13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10,1448-1452
DKD的病理改变类型
弥漫性病变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多.系膜区大量基底 膜物质沉积
结节性病变
基底膜及系膜区渗出性病变
30
早期诊断显著减少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的可能
研究对象
• N=121395 • 年龄≥18 • T2DM合并CKD
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
•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 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的可能性
• 早期诊断定义: 检测sCr的两周内医生 做出CKD诊断
早期诊断可使患者进 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危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27P39
肾穿刺活检的指征
• DM病程小于5年,出现肾损害表现 • 不伴有视网膜病变,出现肾损害表现 • 出现肉眼血尿或尿中红细胞数显著增多 • 急性肾衰竭 • 尿蛋白大于3.5g/d且eGFR≥60ml/min • 伴有其他可导致肾损害的系统性疾病的证据 • ACEI或ARB开始治后2-3个月内eGFR下降超过30%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目录
1 DKD的流行病学和概念 2 DKD的发病机制 3 DKD的筛查与诊断 4 DKD的治疗
2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2015年糖尿病发病率排名前十的国家
国家/地区
发病人数
中国 印度
美国 巴西 俄罗斯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亚 希腊 日本 孟加拉国
险性减少80%
糖尿病肾病 PPT课件

糖尿病
1型糖尿 病
2型糖尿 病
特殊类型 糖尿病
妊娠糖尿 病
3
糖尿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
≧11.1
(2)空腹血糖(FPG)或
≧7.0
(3)葡萄糖负荷后两个小时血糖 (2hPG)
≧11.1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但不做第三次OGTT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概述: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 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渐进性肾功能 损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之一
Ⅰ型(IDDM)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约为35%-50%,Ⅱ 型(NIDDM)发生率约20%左右。但由于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病人发 病率远超过Ⅰ型,故在糖尿病肾衰透析患者中Ⅱ型病人占70%-80% 。
5)肾功能异常:从蛋白尿的出现到肾功能异常,间隔时间 变化很大,若糖尿病得到很好控制,可多年蛋白尿而不出现肾 功能异常。若控制不好,肾功能不全就会逐渐加重。
9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
分期
肾小球滤过率 病理变化
肾小球高滤 过期
增高
肾小球肥大
微量白蛋白 尿
正常
无临床表现 的 肾损害期
较高或正常
早期糖尿病 肾 病期
2)水肿:糖尿病性肾病患者早期一般没有水肿,少数病人 在血浆蛋白降低后,可出现轻度水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 克时,水肿就会出现。明显的水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恶 化者。
3)高血压:高血压见于长期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中,但并 不是很严重。高血压可加重肾病。
糖尿病肾病 ppt课件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20171009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 南,简称 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 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 DN。
(3)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
或表现肾病综合征
(4)顽固性高血压
(2)肾小球滤过率短 期内快速下降
(5)尿沉渣见红细胞
(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出现上述之一排出
(6)其他系统的 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1、各类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2、糖尿病合并恶性小动脉硬化 由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 3、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疾病(粥样硬化引起狭窄或动脉瘤)
(3)两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持续阳性预测临床糖尿病并且在临床 研究机构可以作为干预指征。干预结局可能包括自身抗体 转阴、预防血糖进展在正常或糖尿病前期范围、预防临床 糖尿病或保留残存 C- 肽的分泌。 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 酶抗体(GAD)等。
美国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6个月内连续2次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高于20-200ug/min 或尿蛋白定量>30-300mg/d。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 NKF 达成共识,认为 DK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 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1·1.73 M2 或 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2010 年,ADA 指南将 HBA1C ≥ 6.5% 正式纳入糖尿病诊 断指标。
Diabetic Nephropathy &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20171009
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 南,简称 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 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 DN。
(3)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
或表现肾病综合征
(4)顽固性高血压
(2)肾小球滤过率短 期内快速下降
(5)尿沉渣见红细胞
(1)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出现上述之一排出
(6)其他系统的 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 1、各类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2、糖尿病合并恶性小动脉硬化 由恶性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主要侵犯肾小球前小动脉。 3、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疾病(粥样硬化引起狭窄或动脉瘤)
(3)两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持续阳性预测临床糖尿病并且在临床 研究机构可以作为干预指征。干预结局可能包括自身抗体 转阴、预防血糖进展在正常或糖尿病前期范围、预防临床 糖尿病或保留残存 C- 肽的分泌。 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 酶抗体(GAD)等。
美国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6个月内连续2次微量白蛋白尿排泄率高于20-200ug/min 或尿蛋白定量>30-300mg/d。
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 NKF 达成共识,认为 DK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 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60 ML·MIN-1·1.73 M2 或 尿白蛋白 / 肌酐比值(ACR)高于 30 MG/G 持续超过 3 个月。
2010 年,ADA 指南将 HBA1C ≥ 6.5% 正式纳入糖尿病诊 断指标。
糖尿病肾病PPT课件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可导致肾功能 衰竭
• DKD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1 • 2000年美国肾脏病数据库显示,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占50.1%2
透析病人数量 (千)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84
其肾小球肾炎
13%
糖尿病肾脏疾病
本讲内容
• 糖尿病肾脏疾病概述 ✓ 概念、流行病学、发病特点和危害
•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采用术语糖尿病肾脏病(DKD)
2007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所属“肾脏病 预后质量提议”(K/DOQI)工作组制定的《糖尿病 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建 议: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行动研究(ADVANCE)
Table- Hazard ratios for end points comparing regions (Established Market Economies: base)
Hazard ratio (95% CI)
p*
Total renal events
病人数量 预计 95% CI
DKD的流行病学特点
虽然DKD的诊断存在一些问题,且目前我国尚缺 乏全国性的DK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一些数据仍 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1年我国住院DM患者 10年回顾性分析
并发症
1型例数 2型例数 (%) (%)
合计 (%)
肾脏
501
7727 8228
并发症 (22.5) (34.7) (33.6)
➢ 将DM导致的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病 (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 ➢ 用DKD代替传统专业术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糖尿病肾小球病变(diabetic glomerulopathy, DG)这一病理诊断术语应当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