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酯合成酯基础油类添加剂知识润滑油合成酯基础

合集下载

合成基础油培训资料(美孚)

合成基础油培训资料(美孚)

23
牵引系数
最大剪应力(psi)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00000
150000
• 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接触条件下, 润滑剂的作用就像固体且需要能量剪 切润滑膜。
• 牵引系数是这种能量的测量标准。
矿物油
• 牵引系数取决于分子形状。
• 一些合成油的牵引系数比矿物油低 聚α烯烃 很多。
15
讨论会2 – 合成基础油与传统基础油的优点比较
16
合成基础油和矿物基础油特性
粘度指数 低温流动性 带抑制剂的高温氧化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 吸水性 溶解能力 矿物油相溶性
聚α烯烃 ++ ++ + + = +
= 与矿物油相当
+ 比矿物油大
++ 比矿物油大得多
17
+ 比矿物油小
酯 ++ ++ +/++ ++ +
28
讨论会3 – 合成基础油 - 主要应用领域
29
合成基础油 - 主要应用领域
• 车用润滑油市场 – 客运车辆润滑油(PVL) • 发动机油 • 齿轮油 • 自动传动液(ATF) – 商用车辆润滑油(CVL)和非公路车辆润滑油 • 发动机油 • 齿轮油 • 自动传动液(ATF) • 液压油 • 拖拉机通用油
合成润滑油
32
工业油发展趋势
更少的用油量 更长的换油周期 更严苛的操作条件 更高的发动机效率
更大的热应力 更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更大的机械应力 更好的剪切安定性 更优异的冷启动性能 更好的抗磨保护性能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共 1 1 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依据需求调整适宜字体及大小--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润滑油根底油分类简介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依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根底油分为石蜡基根底油、中间基根底油、环烷基根底油等。

20 世纪80 年月以来,以发动机油的进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根底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根底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依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始终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 于1993 年将根底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 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I类根底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 类根底油的生产过程根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转变烃类构造,生产的根底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抱负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根底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根底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转变原来的烃类构造。

因而II 类根底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顺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 类根底油。

III 类根底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 类根底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根底油,又称作格外规根底油(UCBO)。

III 类根底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 类根底油和II 类根底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 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廉价得多。

IV 类根底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 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根底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 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 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合成酯类基础油cas号

合成酯类基础油cas号

合成酯类基础油cas号摘要:I.简介- 解释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含义和作用II.合成酯类基础油的种类- 介绍不同种类的合成酯类基础油III.合成酯类基础油的性能- 阐述合成酯类基础油的性能特点IV.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制备方法- 详述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制备方法V.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工业应用- 说明合成酯类基础油在工业领域的应用VI.结论- 总结合成酯类基础油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前景正文:I.简介合成酯类基础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油,它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合成酯类基础油的CAS号是化学物质的重要标识,可以用于查询其化学成分、性质和用途等信息。

II.合成酯类基础油的种类合成酯类基础油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聚酯类基础油:以聚酯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基础油。

2.醇酯类基础油:以醇和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基础油。

3.醚酯类基础油:以醇和醚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基础油。

4.硅酯类基础油:以硅油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基础油。

III.合成酯类基础油的性能合成酯类基础油具有以下优良性能:1.良好的润滑性能:合成酯类基础油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可降低机械摩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合成酯类基础油的热稳定性能好,可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润滑效果。

3.良好的抗泡性能:合成酯类基础油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可有效降低泡沫的产生。

4.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合成酯类基础油对金属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保护设备免受腐蚀。

IV.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酯化法:以醇和酸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合成酯类基础油。

2.醇解法:以醇和酸酐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醇解反应,得到合成酯类基础油。

3.醚解法:以醇和醚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醚解反应,得到合成酯类基础油。

V.合成酯类基础油的工业应用合成酯类基础油广泛应用于以下工业领域:1.机械工业: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润滑,如轴承、齿轮、液压系统等。

润滑油的调配

润滑油的调配

润滑油的调配润滑油是由基础油(80-90%)及添加剂(10-20%)组合而成的。

即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半合成或100%合成油。

所以矿物油=矿物基础油+添加剂;合成油=合成基础油+添加剂,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基础油。

简单的说,制造矿物基础油的过程是“提炼”:也就是说把不要的杂质去除掉;而制造合成基础油的过程则是“合成”:就是把所需要的成分拿来组合。

1.矿物基础油: 原油在大气压力下经过蒸馏之后,可按沸点不同而分为石脑油(Naphtha)、挥发油、煤油、柴油以及残留于塔底之蒸馏余油Residual oil或Toped crude)。

而蒸余油经过a.真空蒸馏.b脱腊.c脱沥青.d溶剂萃取精炼.e白土处理.f加氢精炼后,即成个各种不同品质及黏度之基础油(Base oil)。

2.合成基础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缺乏石油原料,首先采用二盐基酸酯类作为润滑剂,此为合成润滑剂之先声,合成润滑剂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性能较矿物基润滑剂优异。

常用形式的合成基础油则包括以下三种:2.1 聚α烯(Poly-alpha Olefins) 是烯类化合物聚合反应所得,复级且流动点非常低,也被称为合成碳氢化合物。

通常与有机酯(Ester)混合掺配制造。

2.2 加氢裂化非传统的基础油(Hydrocracked/Hydrolsomcerized Unconventional base oil UCBO’s)加氢是矿物油在极高温下经一次、两次或三次额外精练而得。

2.3 有机酯(Organic ester) 当产品需要去抵抗较大的温度的差异时则应选择合成基础油成份用油,具有一较高黏度指数或非常长的寿命。

这高黏度指数允许使用黏度指数改良剂以抑制避免剪力稳定性退化随着时间。

基础油特性对照表---------------------------------------------------------基础油矿物油加氢处理油聚α烯油有机酯油黏度指数 100 120~150 120~150 130~160流动点 -10/-15℃ -15/-25℃ -40/-60℃ -40/-60℃黏度温度特性一般一般~良优优耐高温性一般良一般~良良低温流动性一般良优优氧化安定性一般良良良润滑性优优优优耐放射性差~一般差差差耐火性差差差差---------------------------------------------------------3.添加剂(Additives) : 润滑油脂中加入少许特殊物质之后足以改善其特性,提高其特殊功能者,此物质谓之“润滑油脂用添加剂”(Additives for sudricating Oils Grease),简称“添加剂”,此种添加剂多为特殊之化学制品(Chemicals)。

润滑油组成介绍成分分析

润滑油组成介绍成分分析

润滑油的主要组成——基础油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随润滑油的品种和质量不同而异,一般都在80%以上。

其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品润滑油的好坏。

基础油——既是润滑油添加剂的“载体”,同时也是润滑的主体,润滑油性能能否正常挥发,基础油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按来源不同,基础油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

接下来飞秒小哥向你介绍一下:什么是矿物基础油?什么是合成基础油?
所谓矿物基础油是指天然原油经过减压蒸馏和一系列精制处理而得的基础油,它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而合成基础油一般是由于低分子组分经过化学合成而制备的较高分子的化合物,它又分为合成烃润滑油、有机酯和其他合成油三大类。

理想的润滑油基础油,应具有以下性能:(1)适当黏度和好的黏温性能;(2)低的蒸发损失;(3)优良的低温动性;(4)良好的氧化安定性;(5)适宜的对氧化产物及添加剂的溶解能力;(6)好的抗乳化性能及空气释放值。

常用合成基础油简介

常用合成基础油简介

常用合成基础油简介合成润滑油最早用以满足军事需要,但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合成润滑油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领域。

合成润滑油不仅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而且满足长寿命、环保、生物降解等方面更严格的要求。

合成基础油品种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能特点,以下为最常用的合成基础油的简介。

润滑油检测仪THY-20C聚α-烯烃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常见的一种合成烃,由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综合性能优良。

与同粘度的矿物油相比,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抗水解能力强,积炭少,无毒。

而且与矿物油与良好的相容性。

由于聚α-烯烃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车用润滑油:汽油发动机机油、手动变速箱油、车桥油、自动变速箱油工业润滑油:齿轮油、蜗轮蜗杆油、空压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食品级润滑油合成酯酯类油最早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

因反应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种类不同,合成酯可分为:多元醇酯、双酯、单酯等,而常用的合成酯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双酯.通常来说,合成酯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残炭少,润滑性能优异,毒性极低,环保、生物降解性能好。

缺点是抗水解性能差,对橡胶件的相容性一般。

总体来说,酯类油的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车用润滑油:合成发动机油(聚α-烯烃中加合成酯),半合成发动机油(矿物油加合成酯)工业润滑油:空压机油、环保型制冷压缩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高温链条油、生物降解液压油、生物降解齿轮油、生物降解变压器油、轧制油以及金属加工液组分等。

聚醚聚醚的使用范围很广,是应用最广的合成基础油,由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O)等原料,通过开环均聚或共聚制得,可分为水溶性聚醚、水不溶性聚醚和油溶性聚醚。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对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标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的原油,经过加工和精制而成的润滑油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主要包括精制基础油和加工基础油。

精制基础油是指通过加氢精制、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稳定,适用于高级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加工基础油是指通过溶剂萃取、分馏和加氢处理等工艺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较精制基础油略逊,但价格更为经济,适用于一般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合成油基础油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合成油基础油具有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端机械设备的润滑。

合成油基础油主要包括聚α烯烃基础油、酯基础油和液态聚合物基础油等。

生物基础油是指利用植物油、动物油或微生物发酵油等生物原料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生物基础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再生性,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的润滑需求。

在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条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高温、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合成油基础油,以保证润滑油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对于一般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矿物油基础油或生物基础油,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环保性能。

总的来说,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每种基础油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润滑油基础油,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润滑剂的基本知识

润滑剂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润滑剂的基本知识一润滑的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机械磨损,节省动力能源和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发挥机械的最高效益。

二:产生摩擦的原因1 物体表面是不平滑的。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具有较小的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能,(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能的稳定性。

(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能,(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能。

(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

2 相互接触的分子间的引力也会导致摩擦产生。

三摩擦的现象1 消耗动能。

2 摩擦发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 磨损。

四润滑的作用1 润滑,克服由于摩擦产生的三种现象。

2冷却,将机械能转化的热能带走或冷却。

3 冲洗,将磨损产生的金属碎屑或其他固体杂质冲洗带走。

4 密封,防泄漏、防尘、防窜气。

5 保护,防锈、防尘。

6 减震,起缓冲作用。

7动能传递,液体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五摩擦和润滑的类型动摩擦分为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分为干摩擦,液体摩擦、半液体摩擦和边界摩擦。

六润滑剂1 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是利用具有特殊润滑性能的固体润滑剂代替润滑油和润滑脂隔离摩擦接触表面,形成良好的固体润滑膜,已达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程度。

将固体润滑剂分为有机物、无机物、金属氧化物和软金属四大类。

有机固体润滑剂主要有聚四氟乙烯、聚酰胺、聚乙烯、聚酰亚胺等等,无机金属剂主要包括石墨、氮化硼;金属氧化固体润滑剂主要有氯化钙;软金属固体润滑剂主要有铅、银、金。

2 半固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在常温、常压下呈半液体状态,并且有胶体结构的润滑材料,称为润滑脂。

一般由基础油、添加剂和稠化剂稳定剂在高温下混合而成。

3 液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的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润滑剂,包括基础油和水基液。

水基液多半用于金属加工液及难燃液压介质,常用的水基液有水、乳化液、水-乙二醇以及其他化学合成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润滑油酯合成酯基础油类添加剂知识润滑油合成酯基础 40、T401硫化鲸鱼油什么代替? 由于鲸鱼是保护动物而不可多得。可以用 T403、T404、T405、T406等剂代用。 41、T107与T107A有何区别?有什么应用? T107为超碱值合成磺酸镁,是由烷基苯磺化中和镁化、碳酸化而得,生产厂为锦州炼油厂;而107A则是超碱值石油磺酸镁,是由石油馏分磺化、中和、镁化、碳酸化而得,生产厂则为上海炼油厂。 二者主要是生产方法和厂家不同,而性质则相近,有优良的高温清净性、酸中和能力和防锈作用,用于调制中高档内燃机油,可与其它清净剂(如钙剂)、无灰剂复合获得经济配方,减少总剂量,这对中高档油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42、油酸乙二醇酯T403A、T403B、T403C应用何特点? T403为油酸乙二醇酯,是一种较好的油性剂,根据生产工艺,特别是酯化条件不同,油酸与乙二醇反应的产物也不尽相同,主要质量指标则主要反映在酸值逐渐变小,T403、T403A、T403B、T403C分别不大于50、25、8、5mgxOH/g,故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可以概括地认为T403为通用型,用于齿轮油、导轨油、液压油等,而T403A更适用于调制蜗轮蜗杆油T403B更适于调制油膜轴承油,而T403C除更适于调制蜗轮蜗杆油外,还用于齿轮油、液压油、主轴油、导轨油等工业润滑油中。 43、油酸乙二醇酯T403A、T403B、T403C应用何特点? T403为油酸乙二醇酯,是一种较好的油性剂,根据生产工艺,特别是酯化条件不同,油酸与乙二醇反应的产物也不尽相同,主要质量指标则主要反映在酸值逐渐变小,T403、T403A、T403B、T403C分别不大于50、25、8、5mgxOH/g,故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可以概括地认为T403为通用型,用于齿轮油、导轨油、液压油等,而T403A更适用于调制蜗轮蜗杆油T403B更适于调制油膜轴承油,而T403C除更适于调制蜗轮蜗杆油外,还用于齿轮油、液压油、主轴油、导轨油等工业润滑油中。 44、复合剂配方的加入量为何差异很大? 润滑油添加剂之分类也有个传统分类,发展过程。 在内燃机油中抗氧抗腐剂加的是T202、T203,最早使用的是T202,主要使其用在内燃机油和其它油品中起抗氧、抗腐、抗磨作用,称之谓多效添加剂;而T501当时则主要用于工业润滑油中,起抗氧化作用、因此发展了这两大类添加剂,故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T202之类添加剂便可代替第5类,在内燃机油中不需要第5类剂。 不错,当时第5类别很少。T501加到内燃机油中反而有害,但油品升级换代,在升到 SF、CD级以上油品时,仅靠T502、T203已经满足不了油品的要求,必须加入第5类剂才能通过油品氧化性能评定,而且也能降低总剂量,现在有的人以为只要把CC、SD级配方按比例多加就能达到更高级别油品,这显然是错误的。 在第5类油中,可选用铜盐(丁541、T542、了543、T543A、环烷酸铜)、锌盐(Az、Bz)等作这类抗氧剂,与ZDDP组成复合抗氧剂,故有人又称之为助抗氧剂。 45、代T301的国产极压剂有哪些? 根据油品所调品种不同,第3类其它添加剂均有可能被选用来作为极压剂,以第3类添加剂使用最多的车辆齿轮油和工业齿轮油而言,最典型当然又是GL-5为例,如改性酸性亚磷酸二丁酯T304极压剂性能好、活性强,故在新配方中可用,而磷酸三甲酚酯活性不强,且极压性又不太好、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齿轮付中少用。 T322在T321未应用前曾是含流剂的主利,它主要缺点是油溶性差,影响了它性能的发挥,故新型高档齿轮油添加剂中已不使用它;T323亦是90年代批量投产的极压抗磨剂,有极压抗磨和抗氧作用,用于油膜轴承油、齿轮油、润滑脂中T361主要在茂名石化公司所调油品中使用较多,是多功能添加剂,用于车辆齿轮油、工业齿轮汕、蜗轮蜗杆油、防锈润滑油两用油印金属加工油中;环烷酸铅由于环蜕污染问题己不用,而其它大部分硫磷氮剂均可取代T301作为抗磨剂,用于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齿轮油等油品中。 46、金届加工液添加剂的研究方向 金届加工液添加剂的研究方向:●寻找硫、磷、氯极压抗磨剂的代用品 硫磷氯剂有味,对皮肤有刺激,易分解造成腐蚀,影响防锈效果,故国内外一直在寻找优于它们的代用品,并取得了效果。●惰性极压添加剂磺酸盐国外已生产出不同牌号的高碱值磺酸盐代替氯剂,如LZ5283,LZ5310,LZ5374,我国亦有研究产品。●开发多功能有机铂添加剂国内外已开发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添加剂代替ZDDP,它们有更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我国亦有研究产品。●开发有机硼添加剂有机硼剂有优良的抗磨减磨性能和良好的油溶性,如硼酸化脂防醇、脂肪胺、咪啉唑等,及有机硼酸酯。亚硝酸盐代用品亚硝酸钠价廉效显,但系致癌物质,故宜代用,如已研制硼酸胺、硼酸乙二醇胺、锂、钠、钼的铂酸盐等产品作为代用剂。 47、稳定剂是什么类型剂? 的确不少润滑油资料中均有稳定剂称呼出现,如冷冻机油、金属加工用油等。谈到稳定剂,顾名思义是促使油品体系稳定的剂种,但"稳定"的概念较为模糊,概括之,稳定有两大类,即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润滑油品生产和应用中这两大类稳定性均能遇见。如油品轻重组分混合,基础油与添加剂的溶解、分散、混合,乳化液的乳化、稳定,油品破乳、絮凝,内燃机油应用中焦粒的分散等属物理稳定性。但这类性质的添加剂已分属于清净分散剂、扩散剂、乳化剂、破乳剂、絮凝剂等添加剂类别。而氧化、腐蚀、锈蚀、酸败化学反应等,则属于化学稳定性,大部份是润滑油中不希望发生的,故已有抗氧抗腐剂、抗氧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防腐剂、杀菌防霉剂、碱保持剂等予以预防和防止。故稳定剂范畴较广,概念不十分明确,与阻焦剂、阻聚剂类似,故不把它们当作特有一类添加剂剂种单列叙述,而是归入已有各类剂种。 至于资料中出现"稳定剂"的原因则可能是研制者为保密,或这种这本身也的确"模糊",不好归类,或新开发剂种,未成系列,暂不能归。如冷冻机油稳定剂主要是防止氟里昂的氟氯烷与冷冻机油反应生成HCl,产生腐蚀,使油品和致冷剂均不稳定,故需加入抑止氟里昂与油品作用和即使作用后中和HC!等的添加剂,可属于抗氧抗腐剂、防腐剂等范畴,由于DRB级冷冻机油我国刚开发,这类剂也刚开发,也并未成系列,有待进一步研讨。 48、高碱值烷基水杨酸钙T109C和T109又有何区别? T109C是T109系列产品,其碱值高,中和能力强,胶体稳定性好,它用于需要产品碱值高的内燃机油,如船用汽缸油,同时它与低碱值烷基水杨酸钙T109A(TBN60-80)相复合,其性能优于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T109,即同一碱值,T109A、T109C性能好于 T109,用于内燃机油中。 49、硫化烷基酚钙的牌号和应用? 硫化烷基酚钙是兰州炼化总厂添加剂厂1992年4月从美国Exxon公司引进的1万吨/年工业装置所产产品,分中碱值和高碱值两种,兰炼代号为T115A、T115B,石化总公司统一代号为了T121、T122,与美国Exxon公司 Px51、Px52相当,硫化烷基酚盐的投产填补了我国该剂的空白,为内燃机油配方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相当大的活动余地,如原磺酸盐配方中补加T122后,形成了优化配方,大大降低了总剂量,降低了油的成本。在铁路机车油,船用油,甚至在高压抗磨液压油中,均可获得应用。 50、什么叫螯合剂? 螯合剂也是水基液的专用剂,它又称为金属络合剂,其作用在于与水基液中某些金属离子起络合或螯合作用,使其增效,常用的蟹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了A)及其钠盐。 如将辽D丁A加入有防霉剂的水基液中时,由于ED了A与防霉剂作用能使防霉剂成倍地增加杀菌作用;又如将整合剂约0.5%加入到由壬酸1%~5%、低级醇5%~20%、四硼酸盐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1%~5%、硼酸1%~20%、乳化剂1%~5%组成的水基液中后,该流体显示了优异的抗菌能力、良好的润滑性、防锈性、抗泡性能。 51、从使用温度范围上如何区分抗氧剂? 一般统称抗氧剂或常温杭氧剂和高温抗氧剂2大类。 常温抗氧剂一般用于普通工业用油、使用温度不高,典型剂例如T501,为通用而有效的剂,但一般使用温度应120℃以下,若要在较高温度下长期使用,T501便会结焦,反而影响油品使用性能。 "高温"抗氧剂究竟多少才称高呢?个别添加剂又耐多少"高温"呢?迄今无有关权威数据列出,而某些油品,如淬火油、导热油、合成油脂又必须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故开发了"高温"抗氧剂这个系列产品,如T511、T531,防老剂等均比T501有较高的使用范围,可称之为"高温"抗氧剂。 52、水基润滑剂的添加剂有什么特点? 水基润滑剂的添加剂对于可溶性油和半合成型中的油基添加剂,大体上沿用矿物油型各类添加剂,但需加入溶于水的部分添加剂,如偶合剂、防腐剂、乳化剂、防霉剂、消泡剂、增粘剂等等;而合成液型的各类添加剂则与油基大相径庭,一般为水溶性物质。 53、同一油品用不同的基础油,添加剂配方有差异否? 应该说即使同一油品,基础油不一样,其添加剂配方应有差异。但基础油变化可分几种情况: (1)不同原油种类基础油; (2)同一原油同一生产厂家,但生产工艺条件变化; (3)同一原油不同生产厂家按相似工艺条件生产。 对(1)配方应该不同;对(2)有可能有改变,但若基础池标准相近,变化甚少;对(3)原则上可以套用,但各厂家若是自己独立研制油品的话,往往有自己添加剂方案。总之,对同一原油所生产出的同一级别油品,其添加剂配方相近,可互相参考,但并不完全等同,应具体分析对待。 54、关于OCP剪切稳定性的系统论述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润滑油添加剂类别中加剂量最大的一类剂,其性能、加入量、成本对润滑油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多级油应用的扩大以及市售重质油品匮乏,粘度指数改进剂用量日大。经过各种宣传,乙丙胶(OCP)粘度指数改进剂以它较好的质量、较低的价格而获得了推广,生产技术也已经扩散,中等润滑油厂均上了一套OCP生产装置。然而OCP的推广,在我国亦带来诸多质量问题,主要是添加剂本身的剪切安定性问题。 目前大多数厂家选用OCP的主要依据就是看粘度,认为粘度愈高,增稠能力愈高,加剂量少,吨油成本低,故形成这么一个片面的概念,OCP剂粘度高好,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剪切安定性。但实质上粘度和剪节安定性是互为矛盾的两项指标,粘度高的往往剪切安定性不好,西南地区用户喜欢用拉丝长的 OCP便是基于其粘度,由于剪切稳定性一般用户都不能作,则往往被忽略。 由此,我国油品相当大一部分问题出在这上面,迄今为止,我们经常遇到这类问题的询问:我们用的是正规厂出的合格基础油,添加剂也按规定加,加的是市售或自制的 OCP剂,说是T612、T613甚至T614应无问题,但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油压打不上、红灯亮、油质变稀等,甚么原因? 我们答曰,皆因用了剪切安定性不合格的OCP之故。 目前很多厂家将OCP干胶一溶了事,根本不作剪切安定性,我们说,这样的胶大多为劣质产品,因此,我们研讨OCP剂的剪切稳定性便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净化目前的添加剂市场有所俾益。 ①关于剪切稳定性的规定我国以行业标准 SH0622—95规定了 OCP的剪切安定性,即 SSI(100℃)T612、612A<=40%;T613、614A<=25%。正规产品均规定有剪切稳定性指标。 ②各种OCP胶的剪切稳定性. 目前我国已有国产OCP胶,但大部分仍为各种进口胶,而进口胶中,大部分不是用于润滑油VI剂的,而是作橡胶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