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

合集下载

教育园地岩尖和侧颅底外科的特殊问题及其处理耳显微外科

教育园地岩尖和侧颅底外科的特殊问题及其处理耳显微外科
双耳全聋的唯一治疗方法是程控多道人工耳蜗植 入术" 从事颅底手术的医师最好能掌握人工耳蜗的植 入技术"
由于并发耳鸣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至今还没有
药物或其他保守治疗能消除或改善耳鸣" 严重耳鸣可 使患者心烦意乱-精神失常!甚至因而自杀" 人工耳蜗 植入术能使部分患者的耳鸣减轻" 如果患耳听力已丧 失而对耳听力正常或较好!可考虑施行迷路加耳蜗前 庭神经切除术"
造成外直肌麻痹!两者均可出现复视!但不像动眼神经 麻痹引起的复视那样麻烦!通常可以通过旋动头位来 补偿眼的位置" #DT@第0脑神经% 三叉神经& @颅后窝或侧颅底手术 中!三叉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例如迷路后入 路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和迷路入路的听神经瘤摘 除" 在颞下窝或中颅底入路的脊索瘤或其他肿瘤摘除 术!因涉及眶上裂-圆孔或卵圆孔!可能破坏其中某单 根分支" 下颌支切断后会产生下颌区感觉麻痹和嚼肌 功能障碍!有时会因嚼肌咬合不平衡出现颞颌关节痛! 这种症状可使用牙矫正器防治" 进行下颌运动练习! 有助于减轻症状" 眼支麻痹可引起角膜溃疡!尤其是 伴面神经麻痹的更严重" 单侧面部感觉和口内感觉障 碍虽使患者有所不适!但尚可耐受!但双侧三叉神经麻 痹就比较麻烦!患者可因失去口内感觉!误食烫物或硬 物引起口腔黏膜灼伤或机械伤" 双侧三叉神经麻痹可 发生在双侧听神经瘤摘除术-双侧三叉神经痛的神经 根切断术-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或颅咽管瘤的颅底手 术等!一般来说比较少见" 由于压迫-牵拉或部分损伤 所造成的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比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还困 难" 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需行三叉神经节前部分 神经切断术或减压术" 麻木性三叉神经痛是最难处理 的" 此症以三叉神经区内极度的触物感痛和感觉异常 为特征!类似幻觉痛" 药物镇痛不仅疗效低而且容易 成瘾!术者应在手术过程中尽力保护三叉神经或仅作 选择性三叉神经部分切除术是预防此症发生的主要 措施" #DC@第5脑神经% 面神经& @面神经损伤是侧颅底手 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中面神经发生断离缺 损!应及时作神经吻合术" 为了减低神经吻合后的张 力牵引!应考虑神经改道以缩短距离" 神经缺失过长 或断端神经瘤切除后必须作神经移植" 移植用神经可 取自耳大神经-腓肠神经甚至邻旁的前庭神经% 内听

侧颅底解剖

侧颅底解剖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弓状隆起外侧,为骨壁 菲薄的鼓室天盖。天盖 下外侧为岩鳞缝。岩鳞 缝在儿童比成人明显, 在颞骨冠切面可见此缝 居鼓室外侧部分之上, 外侧与颞骨鳞部重叠。
岩上窦在岩骨上缘,埋于 小脑后天幕的脑膜之中。
颈静脉孔
Rhoton和Buza将颈静脉孔也分为神经部和 血管部两个部分
➢神经部为Ⅸ颅神经占据
➢ 血管部为Ⅹ、Ⅺ颅神经和颈静脉球 ➢ 这两个部分有纤维性桥隔开者为37/50,有骨性桥隔
开者为13/50。在6 %的标本中舌咽神经通过一个独 立的骨管出颅。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34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眶上裂
眶上裂内宽外窄。 裂的上界为蝶骨小 翼下面,内缘为蝶 骨小翼下根和部分 蝶骨体,下边为蝶 骨大翼上缘。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岩浅小神经在颅 中窝的偏低近岩 骨腹面行进。此 神经于硬脑膜外 层中,穿过下蝶 岩韧带终于耳神 经节。
2022/3/7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7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三分。
岩骨前区
在三叉神经节的下方, 岩浅大神经过下岩蝶 韧带,并与交感神经 纤维(岩深神经〕混 合。两神经混合后, 进如翼管,形成翼管 神经。翼管神经向前 至翼腭窝里的翼腭神 经节。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

早期肿瘤较小时无任何症状,长大可出现耳内发痒、阻塞感,继而 听力下降,挖耳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有耳痛及脓性血水溢出。检 查见外耳道口或外段似桑椹样广基或带蒂,灰白色或棕色肿瘤,质 地坚实,继发感染时局部黑褐色。
诊断与治疗
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术后用20%硝酸银、鸦胆子油或干扰素局部涂 抹,防止复发。因有恶变倾向,切除组织常规病理检查。
疱疹常见部位为耳甲 腔、外耳道和舌前 2/3区,疼痛较重。 持续时间短暂。
面瘫与出现疱疹相隔 一周以上。
常伴有眩晕和感音性聋 等症状。
○ 诊断 ○ 防治
耳及侧颅底肿瘤
发生在外耳道的乳头状瘤(papilloma)系 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多见 于软骨部皮肤表面。一般认为该病与局部 的慢性刺激及病毒感染有关,而挖耳可能 是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06
MRI检查显示面神经肿 胀。
诊断
病史分析;
详细检查;
排除化脓性中耳炎、 耳部肿瘤、面神经瘤 或先天性胆脂瘤等疾 病。
物理疗法 ; 药物治疗;
治疗
高压氧治疗 ;
保护角膜,防止角膜 干燥和灰尘损伤;
手术治疗。
又名耳带状疱疹,病变多位于膝状神经节或面神经本身。
临床表现 特征为周围性面瘫伴耳部疱疹。
耳部疾病(三) ----面神经疾病、耳及侧颅底肿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 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 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 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 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 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 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 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 濒 临 页 面 容 纳 内 容 的 上 限 , 若 还 有 更 多 内 容 , 请 酌 情 缩 小 字 号 , 但 我 们 不 建 议 您 的 文 本 字 号 小 于1 4 磅 , 请 您 务 必 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 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 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 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 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 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 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 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 时 , 已 濒 临 页 面 容 纳 内 容 的 上 限 , 若 还 有 更 多 内 容 , 请 酌 情 缩 小 字 号 , 但 我 们 不 建 议 您 的 文 本 字 号 小 于1 4 磅 , 请 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9例报告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9例报告

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9例报告
王天铎;李梅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9(5)1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途径。

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及扩展范围分别采用颈腮切口(例1及2)、颞额切口经颞(例3)、上颌骨上部翻瓣(例8)、上颌骨上部翻瓣和颞额经颞下窝联合(例4)、耳后C型切口(例5、6、7)及鼻侧切开(例9)等入路。

结果:9例脑膜瘤术后均Ⅰ期愈合,1例恶性脑膜瘤术后2年余死于复发,1例术后1年余颅内残存瘤有长大迹象,1例脑膜瘤手术37年后CT见颅底有复发迹象。

余6例均情况良好。

结论:颅底脑膜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多发自幼儿时期,恶性脑膜瘤生长快,可转移。

手术彻底清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应选择能够显露和利于切除肿瘤而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王天铎;李梅
【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0.5
【相关文献】
1.颅底与累及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88例报告) [J], 赵敏;袁友文;甄泽年;陈辉;陈贤明;李建忠
2.颅鼻联合手术治疗颅鼻沟通巨大脑膜瘤—附2例报告 [J], 何蓉;张汝林
3.中颅窝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J], 娄飞云;于振国;姜之全
4.颅底脑膜瘤手术切除(附21例报告) [J], 张延平;赵晖;吴铁军
5.表现为颅底脑膜瘤的颈内动脉巨大血栓闭塞性动脉瘤——附3例报告 [J], 陈忠庆;余泽;马廉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 耳鼻咽喉课件 侧颅底肿瘤

临床医学 耳鼻咽喉课件 侧颅底肿瘤
15
治疗 手术:
尽早彻底手术 术式:扩大乳突根治、颞骨部分或全切 放疗:仅作为ic Neuroma, Acoustic Nerve Tumor
定义:原发于内听道段或桥脑小脑角处听
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瘤细胞 (Schwannoma)
发病情况: 女多于男,年龄30-50岁; 常初诊于耳、神经内、外科
头痛伴恶心、呕吐
–5.终末期
表现为脑干生命中枢衰竭
21
临床表现
早期: 耳鸣(高调、不稳)、耳聋---蜗N 头晕,走路不稳,眩晕---前庭N 耳痛、耳道后壁麻木---中间、面N
中晚期:桥小脑角---V:面麻、角膜反射消失 VII:涎腺、泪腺、味觉、半面痉挛、瘫痪 小脑-------共济失调、眼震 压迫大脑导水管:CSF回流障碍--颅内高压
10
侧颅底肿瘤手术进路
颞下窝进路:适用咽区、咽鼓管区、神 经血管区的肿瘤。
中颅底进路:适用听区、关节区、颞下 区的肿瘤。
11
中 耳 癌 Cancer of the Middle Ear
(概述) 发病情况:少见,多原发,可继发于外耳
道、耳廓或鼻咽癌;中年以上(40-60 岁)。 部位:中耳和乳突区。 病因--未明,多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病理--鳞癌为主.
12
临 床 表 现 (1)
症状: 早--中耳炎样:耳漏(脓、脓血性)、
耳闷胀、耳鸣、耳聋、眩晕 晚---痛(可早可晚),或放射(面颞枕) 侵犯症-- 前下:面N、内耳 前:颞颌关节、腮腺 上:颅内(V、VI,后组N) 下:大血管
13
临 床 表 现 (2)
检查: 耳部---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肉芽样、 息肉样物,脆、触之易出血。 影像学---CT、X(颞骨颅底情况),定 原发部位、破坏范围,为手术确定方案。

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mir s r ey i u o p tl r m e t mb r 2 0 oJ n , 0 9 we ea ay e e r s e t ey i cu i gt e ci i a au e , ig o i, e o u g r no r s i o S p e e , 0 2 t u e 2 0 , r n l z d r t p c i l , n l d n l c l e tr s d a n s h af o v h n f s
周 旺宁 张建 生 张新 定 韩彦 明 程得钧
【 摘要 】目的 探讨侧脑室 内肿瘤 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年 9 02 月至 2 0 年 6 09 月手
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 2 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肿瘤全切除 2 例 , 8 2 次全切 3 , 例 大部分切 除3 。经病理学证 例 实室管膜瘤 8 , 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4 , 例 脑膜瘤 6 , 例 少枝胶质细胞瘤 4 , 例 星形细胞瘤 3 , 例 中枢神经细胞瘤 2 , 例 胶质母细胞瘤 1 例。1 因术后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 , 例因脑积水而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 例术后出现颅内感 染 , 例因严 重感 染并脑积水死 例 7 5 1 亡。术后 配合 放疗 和/ 或化疗 1 例 。术后 随访 6 月至 3 , 例轻残 ,0 9 个 年 2 1 例生活 自理 ,5 1 例可参加 日常工作 。结论 侧脑室 内肿
a d te t n ft e lt r l e t ce t mo s a d t a me to to s Re u t 8 p t n swi ae a e t ce t mo ,2 e e v d n r ame t ae a n r l u r n e t n u c me . s l Of2 a i t t ltr lv n r l u r 2 rc i e o h v i r s e h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t tl r s c in o h u r ,3 s b oa a d 3 p ri1 h p t oo i a x mi ai n p o e h t o 8 p t ns u fr d fo oa e e t f t e t mo s u tt o l n a t .T e ah lg c l e a n t r v d t a f 2 ai t,8 s f e r m a o e e e e d mo s h r i s lx s a i 0 s me i go s oi o e d 0 o s a to y o s 1 l b a tma a d c nr l p n y ma ,4 c o od p e u p p l ma , l 6 n n ima ,4 l d n r ima , g 3 sr c t ma , gi l s o o n 2 e t a n u o yo s On p t n d e f m p so e a ie n rc a il n e t n n h d o e h u , Ni ee n e ev d o t p r t e e r c t ma . e ai t id r e o o t p r t i ta r na i fc i a d y r c p a s v o l n te r c ie p so e ai v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外科治疗(附26例报告)
樊伟;李宗平;万衡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2005(20)4
【摘要】目的: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26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

结果:肿瘤全切率为73.1%,次全切率19.2%,大部切除率7.7%,术后18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3例症状加重,死亡1例,复发6例。

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脑膜瘤的唯一有效手段,当肿瘤巨大或位置深并与重要血管、神经、脑部结构粘连太紧时,应考虑次全切除,术后用放射治疗处理残余肿瘤。

【总页数】1页(P706-706)
【关键词】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
【作者】樊伟;李宗平;万衡
【作者单位】资阳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5;R730.56
【相关文献】
1.应用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行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附2例报告) [J], 袁志诚;陆培松;王鹏
2.中颅窝底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体会(附10例报告) [J], 魏炳杰;刘兴波
3.颅鼻联合手术治疗颅鼻沟通巨大脑膜瘤—附2例报告 [J], 何蓉;张汝林
4.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巨大脑膜瘤26例临床分析 [J], 姜明春
5.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外科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 [J], 罗文颖;王晓峰;杨术真;周永春;张荣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显微手术治疗巨大颅鼻沟通肿瘤及颅底重建

显微手术治疗巨大颅鼻沟通肿瘤及颅底重建

显微手术治疗巨大颅鼻沟通肿瘤及颅底重建目的:探讨颅鼻沟通肿瘤手术颅底重建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颅鼻沟通肿瘤术中以“三明治”法重建颅底的方法,术中采用骨水泥、薄层带蒂颞肌和带蒂骨膜对颅底进行水封性重建。

结果:15例患者全部进行了颅底重建,均一期愈合,没有发生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远期效果良好。

结论:以“三明治”法进行颅底重建是安全可行的。

标签:颅底;肿瘤;手术;重建颅鼻沟通肿瘤由于侵犯颅底、鼻窦、鼻腔、眼眶等,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过去常被认为难以手术。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进步,颅鼻沟通肿瘤手术也有了一些报道[1-4],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15例颅鼻沟通肿瘤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三明治”法重建颅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2~76岁,平均43.6岁。

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9年。

1.1.1症状与体征本组15例中,头痛10例,嗅觉减退伴鼻塞7例,视力减退8例,抽搐3例,意识障碍1例,鼻出血1例,嗅觉减退或丧失11例,视力、视野改变10例,记忆力、计算力减退7例。

1.1.2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CT(颅底及副鼻窦冠扫)及MRI检查。

CT平扫:8例呈稍高密度改变,2例呈混杂密度,4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

MRI T1像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11例,T1、T2像呈等信号3例,T1、T2像呈低信号1例。

4例侵及筛窦、鼻腔,2例侵及鞍区、蝶窦、后组筛窦,3例侵及蝶窦、筛窦、鼻腔,其中1例肿瘤延伸至中鼻甲下,6例侵及蝶窦、筛窦、鼻腔、眶。

1.1.3肿瘤大小及病理肿瘤直径为4.5~8.2 cm,平均5.7 cm。

病理诊断:15例中8例为脑膜瘤,1例为上皮癌,2例为鳞状细胞癌,2例为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为纤维上皮囊肿。

1.2手术方法取双侧额部冠状切口,皮瓣翻向前方,分离并保留带蒂骨膜。

做双侧额骨瓣,前方达眉弓,缝扎、切断上矢状窦前端,显微镜下经纵裂入路进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6期2011年12月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Vol.17No.6Dec.2011作者简介:伊海金,男,主治医师;郭泓,女,主治医师。

伊海金,郭泓为并列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杨仕明,Email:yangsm301@263.com.·临床研究·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伊海金1,2,郭泓2,李福雷3,刘丕楠4,王春红2,倪富强2,杨仕明1(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科,北京100050;3.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沧州061001;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摘要: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

结果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

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

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关键词:颞骨;侧颅底;外科治疗;颅底重建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20(2011)06-0429-05Surgical teatment of communicative lateral skullbase diseases(A report of20cases)YI Hai-jin,GUO Hong,LI Fu-lei,et al.(Department of otolaryngeal-head and neck surgery,C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Beijing10085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municative lateral skull base diseases.Methods The common ground of20patients was bone defect of lateral skull base with various reasons leading to communication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20patients of communicative lateral skull base diseases were treated with various operations according their lesions and the important vascular,cranial nerve,audio-organ and lateral skull-base-brain tissue were protected or reconstructed.Six patients with tumor of internal audio-canal(IAC) accepted translabyrhithine approach,one patient with lesion of jugular foramen accepted the operation of drainage to the mastoid cavity.Four patients with tumor of temporal bone accepted operation to remove the lesion.Two patients of otitis media with brain abscess were firstly treated by neurosurgeon,then accepted enlarged mastoidectomy.Two patien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rhea of Mondini dysplasia were treated by translabyrhithine approach.Five patien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rhea of temporal bone fracture,accepted repair oper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otorrhea.Results Three patients with tumor of IAC were neuroma,three were facial nerve tumor,one was cholesterol granuloma of jugular foramen,four were primary cholesteatoma of temporal,the tumors were removed by operation.There were no recurrence in patients of otitis media with brain abscess after enlargedmastoidectomy,cerebrospinal fluid otorrhea disappeared after operation.The important vascular,cranial nerve,audio-organ and lateral skull-base-brain tissue were protected or reconstructed.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main method of communicative lateral skull base diseases.The important vascular,cranial nerve,audio-organ and lateral skull-base-brain tissue should be protected or reconstructed.Key words:Temporal bone;Lateral skull base;Surgical therapy;Re-establishment of skull-base侧颅底是指岩枕裂与眶下裂延长线之间的解剖区域,该延长线向内相交于鼻咽部,向外分别指向乳突尖及颧骨。

该颅底区域结构复杂,侵犯颅脑颈部的血管、神经以及其位听器官,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近20年来,在国内外颅底外科先驱者的努力实践下,侧颅底疾病外科治疗逐步发展[1]。

侧颅底上承颅脑,下接颈部,其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等穿行,起源于颅底本身以及颅脑、颈部组织疾病会向上下发展,不仅影响穿行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而且破坏颅底骨质结构,从而破坏颅腔封闭环境,引起颅内病变,导致严重后果。

由岩骨、乳突、鳞部、鼓部四部分组成的颞骨是侧颅底骨质的重要结构。

本文总结原发于侧颅底病变,包括起源于颞骨各部位的占位性疾病、并发脑脓肿的中耳炎以及不同原因的脑脊液耳漏病例,其病变共同点均为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或伴有耳神经、脑神经、颅内等3大症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1月 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侧颅底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3 65岁,平均36岁;左侧8例,右侧12例。

按病变范围分类:①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侧颅底病变并侵入颅内11例,包括内听道占位性病变凸至小脑脑桥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6例;颞骨病变经颈静脉孔区侵犯后颅窝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病变广泛侵犯岩骨、迷路、颈静脉孔等4例。

②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乙状窦骨板侵犯颅内,导致脑脓肿2例。

③各种原因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其中Mondini畸形并发自发性脑脊液耳漏2例,脑脊液经缺如的内听道底自中耳以及鼻腔溢出;颞骨骨折横过岩骨上缘导致脑脊液耳漏5例。

术后患者均随访3个月至3年。

1.2手术方法根据不同侧颅底病变,患者采取不同手术入路。

①对于病变经内听道侵入颅内者,采取经迷路入路内听道病变切除,同期应用自体脂肪修补颅底缺损,修补硬脑膜,封堵脑脊液漏;1例颈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患者,采取乳突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病变,病变基底位于颈静脉球表面,吸除囊内容物后,切除大部分囊壁后使之向乳突腔开放引流;4例原发于颞骨胆脂瘤病变广泛侵犯颈静脉孔及迷路、内听道者,经乳突入路,广泛切除病变,对于与颈内动脉岩骨段、颈静脉球、面神经以及硬脑膜粘连密切者,在显微镜下仔细剥离病变胆脂瘤组织,未造成上述重要结构损伤。

②对于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及乙状窦骨板累及颅内,导致脑脓肿者,均为急诊入院由神经外科脑脓肿治疗后转入耳科行扩大乳突根治术,清理病变。

③对于脑脊液经缺如的内听道底溢出至乳突引发脑脊液耳漏者行经迷路入路修补瘘口;对于外伤性岩骨上缘骨折导致脑脊液耳漏者,采取经乳突径路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2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脑组织,并尽可能重建受损的神经功能以及颅底缺损(表1)。

①病变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性病变侵入颅内者11例,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行肿瘤切除。

3例听神经瘤和3例面神经肿瘤患者经迷路完整切除肿瘤并用脂肪填塞颅底缺损,封堵脑脊液漏,术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第17卷后无脑脊液漏发生(图1,2)。

3例术前面神经肿瘤合并面瘫患者,1例肿瘤切除后面神经缺损,术中同期行耳大神经间位移植,术后Ⅳ Ⅲ级恢复;2例肿瘤切除后面神经解剖结构保持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无变化。

病理报告示:1例为血管瘤,2例为面神经鞘瘤。

1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经乳突行引流及肿块大部分切除,术后外耳道溢液消失(图3,4);4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术后肿瘤随访无复发,无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无脑膜炎及颅内脓肿发生(图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