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术非常实用
骨科牵引术PPT课件

骨科牵引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 稳定损伤部位、纠正畸形以及促进骨 折愈合。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骨科牵引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牵引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牵引术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牵引方法和设备。
发展
现代骨科牵引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传统牵引、骨盆悬吊牵引、颅骨 牵引等。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骨科牵引术正朝着更加精准、个性化的 方向发展。
新型牵引方法的探索
01
针对不同病症和患者情况,研究和发展新的牵引方法。
牵引与康复的结合
02
研究牵引治疗与康复训练的结合方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
生活质量。
牵引效果的评估
03
建立科学的牵引效果评估体系,客观评价牵引治疗的效果和应
用价值。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骨科牵引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神经、肌肉、关节等方面 的治疗。
总结词
骨科牵引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肌肉萎缩、 关节僵硬等。
详细描述
神经血管损伤可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等症状;肌 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可导致肢体功能受限。
处理方法
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 治疗等。
05
CHAPTER
骨科牵引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皮肤牵引术治疗踝关节扭伤
总结词
骨骼牵引术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重要手段,通过稳定骨折端、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
详细描述
骨骼牵引术适用于股骨干骨折等严重骨折,通过在骨折部位植入钢针或钢板,对骨折端施加持续的牵引力,以稳 定骨折端、减轻疼痛和促进骨折愈合。该方法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骨科的特殊牵引疗法

骨科的特殊牵引疗法
这类牵引是利用牵引带系于患者肢体某一部位,再用牵引绳通过滑轮连接牵引带和重量进行牵引的方法。
也可称为牵引带牵引。
临床上对骨折和脱位有一定的复位固定作用;还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筋伤的痉挛、挛缩和疼痛。
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牵引方法。
1.颌枕带牵引是利用枕颌带系于头颅的颌下与枕部,连接牵引装置牵引颈椎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轻度无截瘫的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常用坐位牵引,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牵引重量3~5 kg。
2.骨盆悬吊牵引是利用骨盆悬吊兜将臀部抬离床面,利用体重使悬吊兜侧面拉紧向骨盆产生挤压力,对骨盆骨折和耻骨联合分离进行整复固定的方法,称为骨盆悬吊牵引。
适用于骨盆环骨折分离、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分离等。
3.骨盆牵引带牵引是让患者仰卧于骨盆牵引床上,用束带分别捆绑于胸部和骨盆部,在束带上连接一定的重量或施加一定的力量进行牵引的方法,称为骨盆牵引带牵引。
目前,电脑程控骨盆牵引床也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等症。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

骨牵引术手术步骤【原创实用版】目录1.骨牵引术的概述2.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3.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4.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正文【骨牵引术的概述】骨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
该手术通过将骨骼与牵引力相连,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在骨牵引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牵引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骨牵引术的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伤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教育,以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2.麻醉: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受伤部位附近切开皮肤,以便进行骨牵引术。
4.穿针:医生会将特制的牵引针穿入受伤的骨骼,以便进行牵引。
5.牵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使受伤的骨骼得到修复和恢复。
6.固定:医生会对牵引针进行固定,以防止牵引针移位或松动。
7.缝合: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便伤口愈合。
【骨牵引术的注意事项】骨牵引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不要擅自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
2.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以防止感染。
3.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骼的修复和恢复。
4.及时向医生反馈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骨牵引术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休息: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以利于伤口愈合和骨骼的修复。
2.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摄入,有助于术后恢复。
3.功能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骨牵引术

骨 科 手 第三章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术
第二节 骨牵引术
骨牵引
优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配合夹板固定, 便于患肢功能锻炼,无皮炎、皮肤水泡、压迫 坏死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
缺点:感染可能,穿针操作不当有损伤关节、神经、 血管或劈裂骨折的危险,应用于儿童有损伤骨骺。
牵引装置
1 骨科专用牵引病床 2 牵引支架:布朗氏支架、托马斯支架、挂钩牵引架。 3 附属设备:床脚垫、靠背架、牵引弓、牵引绳等用具。
皮肤消毒、铺巾,在定点标记处局部浸润麻醉, 用小尖刀在此两点各作一小横切口,直达颅骨。 用带有安全环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斜向内侧约 45°角以手摇钻钻穿颅骨外板。在儿童颅顶部钻 头约可深入3mm,在成人可深入4mm。将颅骨牵引 钳的两个钩尖分别插入两个钻孔内,旋紧颅钳, 使两钩尖固定于颅骨板障内。缝合此两小切口, 即可施行牵引。
1.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 2.骨牵引器械包:无菌巾(洞巾)、大中小号克氏针、骨
锤、骨钻、纱布等。 3.牵引弓:张力弓、马蹄形弓、颅骨牵引弓。 4.注射器及局麻用品。 5.一次性帽子、口罩、皮肤消毒剂及无菌手须保证无菌操作,最好在手术室进行; 3、注意牵引针孔处预防感染,每日在针孔处滴酒精一次; 4、牵引重量的把握,用软尺比较患侧和健侧肢体长度,维
骨骼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脱位,如股骨干骨折、
髋关节中心脱位。 ②不稳定骨折及开放性骨折。 ③颈椎骨折及脱。 ④如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等。 ⑤某些需要牵引治疗但又不宜行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①穿针处有炎症或开放性损伤污染严重者。 ②穿针局部骨骼有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骨牵引的准备
注意事项
1.病人卧硬板床,床头抬高,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 2.为防止牵引弓滑脱,可以在牵引术后的开始1~2天内, 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1牵引的定义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2牵引的目的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保持肢体功能位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3牵引的分类一、皮牵引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
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皮牵引操作前,应将局部皮肤洗净、剃除毛发。
1、下肢皮牵引带牵引2、双腿悬吊牵引3、枕颌带牵引4、骨盆悬吊牵引二、骨牵引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
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注意事项: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股骨髁上牵引【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
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2、胫骨结节牵引【适应症】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
(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 维持量为3 ~ 5㎏。
3、颅骨牵引【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
(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穿刺部位: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

骨牵引的健康宣教运用骨牵引技术进行健康宣教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它在骨折、脱位和其他骨骼问题的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骨牵引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来修复和稳定骨骼,帮助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骨牵引的健康宣教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骨牵引的定义和原理骨牵引是一种通过外力施加的治疗方法,它作用于骨骼系统以实现对骨折、脱位和其他骨骼问题的矫正和修复。
牵引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皮牵引、骨内牵引和外骨骼牵引等。
骨牵引的原理主要基于力学原理。
施加适当的力量可以改变骨骼的位置和形态,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通过骨牵引,医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和保持骨骼的稳定,为骨骼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骨牵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骨牵引适用于许多骨骼系统问题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骨折:骨折是最常见的牵引治疗适应症之一。
通过正确的牵引,可以将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促进骨折的愈合。
2. 脱位:脱位也是骨牵引的适应症之一。
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可以使关节恢复正常。
3. 骨骼畸形:骨骼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通过骨牵引可以纠正畸形,使骨骼恢复正常。
骨牵引存在一些相对禁忌症,包括感染、严重软组织损伤和骨质疏松等。
在使用骨牵引治疗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判断。
三、骨牵引的常见应用和注意事项1. 骨折的牵引治疗: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通过牵引治疗可以帮助骨折恢复。
在进行骨折牵引时,需要注意施加适当的力量和角度,保持牵引的稳定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脊柱牵引治疗:脊柱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脊柱相关问题的方法。
牵引时需要注意力量的施加方式和牵引的方向,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当前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牵引逐渐发展出新的形式,如电动骨牵引等。
这些新技术在牵引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治疗更加精确和方便。
在进行骨牵引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医生的指导和监控:骨牵引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监控,确保牵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骨牵引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骨牵引术的具体操作步骤骨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通过外力作用使骨骼恢复正常位置并维持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牵引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骨牵引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询问,确保骨牵引术适合患者。
医生需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例如保持术区清洁、避免输液、提示可能的并发症等。
2.器械准备:医生应检查和准备必要的器械和材料,包括骨钳、拉力装置、悬吊装置、牵引杆、滑车、牵引躯体和辅助设备等。
3.环境准备:确保手术间清洁整洁,仪器消毒灭菌。
调整手术床高度、准备好手术灯、X光透视仪等。
二、骨牵引操作步骤1.患者安置:将患者放置在清洁的手术床上,消毒术区并铺好无菌巾。
2.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例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3.骨折鉴别:医生需通过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方法鉴别骨折部位、类型和严重程度,了解骨折情况。
4.牵引杆安置: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医生将牵引杆插入骨皮质下。
手术时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风险。
5.骨钳植入:在骨折两端分别植入骨钳,将其固定在骨折块上。
通过松紧螺丝和固定线将骨钳紧固在骨折端,使骨折块保持稳定。
6.悬吊装置固定:将骨钳与悬吊装置连接起来,通过上悬挂装置施加适当的牵引力。
7.牵引躯体安装:将牵引躯体正确地安装在患者的骨折部位上。
保持适当的牵引方向和力度,以恢复正常的骨骼位置。
8.调整和维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骨折类型,在全过程中适时地调整和维持牵引力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9.创面处理和固定:如果骨折伴有创伤或创面,医生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消毒创面并进行必要的缝合或敷料固定。
10.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确保恢复良好。
三、骨牵引术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虽然骨牵引术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合适的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发生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皮肤破损等。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牵引
❖ 骨牵引系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骨圆针或牵 引钳,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起 复位、固定与休息作用。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牵引特点
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作用确实,适用 范围广;牵引期间检查患肢方便,配合夹板 固定,便于患肢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直、 肌肉萎缩等骨折并发症;无皮炎、皮肤水泡、 压迫坏死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但骨牵引针 经皮穿入骨内.如消毒不严或护理不当,有 引起针孔处感染之虞;穿针操作不当有损伤 关节、神经、血管或劈裂骨质的危险;应用
于儿童可能损伤骨骺。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 适应症:
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尤其是不稳定骨折; 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 心脱位;学龄儿童股骨干不稳定骨折;颈椎骨 折脱位;无法实施 皮牵引的手足短小管状骨 骨折,如掌、指(趾)骨骨折;某些手术前准备, 如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 关节挛缩畸形患者术前等;某些需要牵引治疗 但又不宜行皮牵引者,如伤肢有静脉曲张的骨 折患者;多根肋骨多段骨折造成浮动胸壁.出 现反常呼吸者。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牵引用具
牵引用具主要包括牵引床、牵引架、 牵引绳、牵引重量、牵引扩张板、靠 背架、床脚垫、牵引弓、牵引针和进 针器具等。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牵引
骨科常见操作--骨牵引
牵引疗法
❖ 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重量为 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 的收缩力,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 组织挛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术 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术(非常实用)
牵引疗法就是通过牵引装置,悬垂之重量为牵引力,重量
为反作用力,达到缓解肌肉紧张与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
预防与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与术
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与脊柱某些疾病的治
疗,或者作为术前准备、术后制动的手段。
牵引疗法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临床应
用时,尚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牵引重量要适宜,
牵引力太重,易使骨折端发生分离,造成骨折迟延愈合或不
愈合;牵引力不足,则达不到复位固定的目的。
牵引用具
包括牵引床架、牵引支架(勃朗毕-毕洛支架、托马架)、
牵引附件(三级梯、三高度床脚垫、靠背架、足蹬箱、牵引
工具)等。
骨牵引
骨牵引,又称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
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
与休息的作用。其优点就是可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阻力较
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紧张,纠正骨折重叠或关节脱位所
造成的畸形;牵引后便于检查患肢;牵引力可以适当增加,不
致引起皮肤发生水泡、压迫性坏死或循环障碍;配合夹板固
定,保持骨折端不移位的情况下,可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防
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以促进骨折愈合。缺点就是钢针直
接通过皮肤穿入骨质,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针眼处感染;进针
部位不准确,可损伤关节囊或神经血管;儿童采用骨牵引容
易损作骨骺。
1.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④
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
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的准备;⑧关节挛
缩畸形者;⑨其她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①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②牵引局
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③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
者。
骨牵引前的准备 包括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局部麻醉用
品、皮肤消毒剂、患肢皮肤准备及2%龙胆紫等。
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
(1)颅骨牵引:
①适应证:颈椎骨折脱位。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作好皮肤准备。用龙胆紫在
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经头顶划
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
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线即颅骨钻孔部位。
另一方法就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上述额状线画两条平行的
矢状线,交点处即为钻孔的位置。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
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
横切口,深达骨膜,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
颅骨表面向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
约4mm,儿童为3mm)。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深度与方
向,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插
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缝合切口并用乙醇纱布覆盖
伤口。牵引弓系牵引绳通过滑轮与重锤进行牵引。抬高床头,
注意调整牵引方向。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
每下一椎体增加1kg。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为了
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
紧一扣。
(2)尺骨鹰嘴牵引:
①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或
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
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常规
皮肤消毒、铺巾。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进
针。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神
经,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
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乙醇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
进行牵引。儿童患者也可用大号巾钳钳夹牵引。牵引重量一
般为2~4kg。
(3)拇指及其她四指牵引:
①适应证:多用于拇指掌骨及其她掌骨或近节指骨的
不稳定性骨折。
②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后,在局麻下,将1细
的克氏针穿过拇指末节指骨,通过塑形石膏与“U”形铁丝圈,
置拇指于功能位牵引。其她四指牵引的操作方法同拇指牵引,
安放后牵引弓,将“T”形铝制夹板用石膏绷带固定于前臂掌
侧,保持腕、掌指关节功能位,在前臂石膏管型的掌侧放1铁
丝钩,用橡皮圈连接牵引弓及铁丝钩进行牵引。
(4)股骨下端(髁上)牵引:
①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
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
粘连者。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
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或
者以腓骨小头与髌骨上缘连线的交叉点为穿针部位,从内向
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穿针的方向与股骨纵轴在直角,
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1/6~1/8,维持重量为3~5kg。
(5)胫骨结节牵引:
①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
等。
②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
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
腓总神经。牵引重量为7~8kg,牵引量3~5kg。
(6)跟骨牵引:
①适应证: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
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
形等。
②操作方法: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
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
后画3cm的垂线,其顶点即就是穿针点。从内侧向外侧穿针。
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
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牵引重量为3~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