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病毒.ppt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简称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
鸡群感染本病可使养鸡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和增生,在临床上表现为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
MD病毒(MDV)属于B群疱疹病毒,具有很强的细胞结合特性。
目前发现有三个血清型:MDV强毒及其致弱毒株为血清I型;无致病力的自然无毒株为血清Ⅱ型;用作MD疫苗的火鸡疱疹病毒传播途径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可以长期带毒排毒,它们的羽毛囊上皮细胞可复制具有感染力的完全病毒。
这种完全病毒对外界有极强的抵抗力。
病毒随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垫料、粪便、尘埃、空气等,并能在室温下存活4~6个月。
病毒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健康鸡与病鸡直接与间接接触,也能受到感染。
症状马立克氏病可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多见病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然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性的瘫痪,如翅膀下垂,腿不能站立,呈一腿向前而一腿向后姿势。
内脏型:急性发作时,几周内可见进行性消瘦、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眼型:虹膜褪色,瞳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瞳孔变大。
皮肤型:皮肤上有肿瘤。
眼观病变肉眼可见周围神经及神经丛的病变,如腰荐神经、坐骨神经、肾神经、前肠系膜神经及内脏大神经等。
受侵害神经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失去横纹,比正常粗2~3倍;往往单侧受害,可检查对称部位,加以区别。
肿瘤可出现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皮肤等。
内脏的肿瘤尤为多见。
肝脾肿瘤可能呈弥散性,也可是结节状或单一的肿瘤。
肿瘤为灰白色,坚实,切面平滑。
腺胃变得钝厚而坚实。
心肾的肿瘤可为多个结节状或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
卵巢无正常的叶状外表,被分叶的肿瘤所代替或呈菜花样。
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为常见。
诊断根据症状及病变可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琼扩等血清学试验,有条件者可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诊。
同时,该病在症状及可见的肿瘤病变方面应注意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鉴别诊断(见下表)。
动物病理图片鸡马立克氏病PPT共45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病理图片鸡马立克氏病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马立克氏病

注:本版本在2010年5月被OIE世界代表大会采用马立克氏病概要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淋巴瘤性和神经性疾病,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宏观或微观的病变进行诊断。
鸡可以被MDV持续感染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MDV的感染可通过病毒分离及抗原或抗体演示方法检测。
MD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治,包括各种类型的单价或多价活病毒疫苗。
疫苗在卵期或在孵化时注射。
在鸡群中,MD发生在3~4周或更大日龄的鸡中,并且通常大多发生在12~30周龄。
观察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腿和翅膀的瘫痪,伴随外周神经的肿大,但有时看不见涉及神经的病变,特别是在成年鸡中。
高致病性的MDV毒株也许可引起1~2周雏鸡死亡率增加,特别是雏鸡缺乏母源抗体时。
根据MDV株系不同,淋巴瘤可发生在不同部位,特别是在卵巢、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前胃以及皮肤。
与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由统一的细胞群组成不同,MDV导致的神经侵润和淋巴瘤由各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组成。
禽反转录病毒也可以引起与MDV类似的肿瘤,例如禽白血病病毒(AL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V),但MD与这些肿瘤的差异显著。
传播媒介的鉴定: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鸡在生命的第一周可被MDV感染,并且终身带毒,但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
MDV感染经常通过接种上皮活细胞(live buffy coat cells)到单层培养的鸡肾细胞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检测,两天内可见特异性的病毒噬斑形成。
MDV 有两种血清型分别被定义为是1型和2型,火鸡疱疹相关病毒(HVT)代表第三种血清型。
血清型2包含自然无毒力的病毒株,其中一些可用来研制疫苗。
在受病毒感染鸡的羽毛末梢利用PCR和放射性免疫沉淀反应实验可分别检测到MDV的基因组DNA以及病毒抗原(见下文)。
血清学实验:感染1~2周内可出现针对MDV的特异性抗体,通常可以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有时也可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他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禽的传染病(鸡马立克氏病)

44
【病理变化】
2022/2/9
内脏型MD:肾脏肿大,有白色结节状肿瘤
【病理变化】
2022/2/9
内脏型MD:胰脏有白色肿瘤结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理变化】
内脏型MD: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
2022/2/9
47
【病理变化】
2022/2/9
内脏型MD:睾丸肿胀、变形
48
【病理变化】
内脏型MD:病鸡卵巢的肿瘤
2022/2/9
【病理变化】
神 经 型 MD:图 左侧坐骨 神经肿胀, 是正常神 经的2~3 倍,神经 纤维横纹 消失,呈 灰白色或 黄白色
2022/2/9
【病理变化】
2022/2/9
神经型MD 图右侧坐骨神经增粗
【病理变化】
神经型MD 图右侧翅神经变粗大
2022/2/9
31
【病理变化】
2.内脏型 经常受侵的器官有肝、腺胃、心、脾、 肺、肾、胰腺、肠道、卵巢、肌肉和皮肤等。 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灰白色,质地坚硬而致 密。有时呈弥漫性细胞增生或浸润,整个器官 肿大,色泽变淡,质地发脆。
2022/2/9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周。可分为两大 类: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 往往表现突然暴发,流行迅速, 病程较短,不见有麻痹症状和外周神经症 状,但死亡率很高,剖检时,内脏发现肿 瘤。
2022/2/9
【症状】
慢性型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临床症
状不同,习惯上分为神经型,内脏型、 皮肤型和眼型四个类型。除其特殊症状
界,是造成本病扩散传播的主要因素。
裸体病毒 无囊膜,存在于
,抵抗力
弱,一旦其所在细胞死亡,病毒很快死亡。
鸡马立克氏病

病原
• 3.血清型:MDV共分三个血清型,I型为强毒、 超强毒及其人工致弱株(CVI988,荷兰),2型 为天然无毒株(SB-1、301B/1),3型为火鸡疱 疹病毒(HVT) 。 • 4.致病性及免疫特点:主要是靠细胞免疫。 • HVT对火鸡有轻微致病性,对鸡无毒。可用作疫 苗。MDV及HVT属终身感染,因此属于带毒免疫。 HVT只能防止肿瘤的形成,但不能阻止MDV强毒 感染。
鸡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 MD
概 述
•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 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麻痹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外周神经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单核细胞 浸润和肿瘤形成,病鸡消瘦,肢体麻痹或急性死 亡。 • 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 由马立克氏发现,故名之。曾经给养鸡业造成毁 灭性打击。我国从70年代开始广泛流行,80-90 年代泛滥成灾,近一、二年因液氮苗用于防制, 故少发生。
诊断
• 实际诊断中常根据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特 征结合病原和抗体的检查来确诊。淋巴细 胞性白血病应注意与马立克氏病鉴别。 • 病原的分离和抗体的检测是建立无白血病 鸡群的重要手段(补体结合反应、 ELISA)。
• • • • • • • • •
病 名 马立克氏病(MD) 淋巴性白血病(LL) 发病日龄 4周龄以上 16周龄以上 临床症状 神经麻痹多见 无 虹膜混浊 多见 极少 病理变化 神经节肿大多见 无 皮肤、肌肉肿瘤 有 无 消化道肿瘤 常有 无 法氏囊病变 弥散性增生或萎缩结节状 肿瘤 病原核酸类型 DNA RNA
概 述
•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转录病毒群的病毒引 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 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 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 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 数侵害其他组织。 • 本病的危害主要为垂直传播,雏鸡免疫耐 受,对疫苗不产生免疫应答
四、 鸡马立克氏病MD

•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通过 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播。 • 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病毒,随羽毛、 皮屑排出,使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 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 毒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MDV在鸡群中广 泛传播,于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 • 本病不发生垂直传播。
3、症状
• 本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受 病毒的毒力、剂量、感染途径和鸡的遗传 品系、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可以存在很大 差异。 • 种鸡和产蛋鸡常在16~20周龄出现临诊症 状,迟可至24~30周龄或60周龄以上。
2、病原
•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 • MDV分三个血清型: • 1型为致瘤的MDV; • 2型为不致瘤的MDV; • 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毒株。
• MDV的复制为典型的细胞结合病毒复制方式。 MDV感染后,在体内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3 种形式。 • 第一种是生产性感染,主要在非淋巴细胞,病毒 DNA复制,抗原合成,产生病毒颗粒。 • 第二种是潜伏感染,主要发生于T细胞。 • 第三种是转化性感染,是MD淋巴瘤中大多数转化 细胞的特征。转化性感染仅见于T细胞,且只有 强毒的1型MDV能引起。
抵抗力
• MDV对理化因素作用的抵抗力不强 • 对热、酸、有机溶剂及消毒药抵抗力是弱 的。 • 5%福尔马林、3%来苏儿、2%火碱甲醛蒸 汽薰蒸等均可杀死病毒。
2、流行病学
•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除鹌鹑外其他动物自然 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 染MDV,但对发生MD(肿瘤)的抵抗力差异很大。 • 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出雏 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 • 年龄大的鸡发生感染,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随 脱落的羽囊皮屑排出体外,但大多不发病。 • 母鸡比公鸡对MD更易感。
第2节鸡马立克氏病

4. 流行特点
本病的流行与鸡场的集约化程度有关,饲养的群体 越大,由本病引起的损失越大。 本病主要发生于90~120日龄鸡。
四、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长。
根据受侵的组织器官的不同,可将本病分为神经型, 内脏型、皮肤型和眼型四种病型。
神经型 特征性症状是一个或多个肢翅非对称的进行 性麻痹。 翅神经受侵害以翅下垂为特征。 颈神经受侵害可导致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坐骨神经受侵害表现步态不稳,麻痹,蹲伏地上, 或呈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特征姿势(劈叉姿势)。
鸡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MD)
一、概述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 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外周神经、性腺、 虹膜、内脏器官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养鸡 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 毒(HVT)疫苗以来,本病的损失已大大下降。但是世界各 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制带 来了新的问题。
2. 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 3 种,即由致弱毒株(如 CVI988 ) 制备的Ⅰ型疫苗,由自然弱毒株(如 SBl, Z4 )制备的Ⅱ 型疫苗和由HVT制备的Ⅲ型疫苗。
Ⅰ型疫苗和Ⅱ型疫苗属同源疫苗, 免疫效果较好,但 属细胞结合型疫苗,必须在液氮中保存和运输,使用不方 便。 Ⅲ型疫苗属异源疫苗,已制成冻干制剂,保存运输 方便,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
3.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血清型 分三个型
Ⅰ型 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
Ⅱ型 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Z4、SB1); Ⅲ型 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 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 立克氏病毒型内。
4.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变异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目前至少 发生了2~3次变异, 1908-1940,古典型; 1940-1980,内脏型; 1980-1985,超强毒力毒株(vvMDV),后者有 极强致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
鸡常见病图谱ppt课件

40
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
输卵管炎,输卵管中 积干酪样物,引起变形
输卵管内渗出物成蛋 形(左下角为断面)
可编辑课件PPT
法氏囊肿大,切面粘膜出血
法氏囊切面出血,
表面有多量渗出物
可编辑课件PPT
30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BursalDisease)
肾
肿
大
,
苍
腔上囊显著肿大
白
腔上囊肿大、出血、水肿
可编辑课件PPT
31
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Coryza)
患鸡羽毛蓬松,颜面肿胀
眼睑和面部肿胀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16
鸡痘(Pox)
鸡冠、颜面和肉垂散布痘结节
可编辑课件PPT
眼眶鸡痘,继发巴氏 杆菌感染之眼病变
17
鸡痘(Pox)
粘膜型鸡痘,口腔、 喉、气囊中见干酪样
坏死灶(痘斑)
可编辑课件PPT
腭裂粘膜痘疹
18
鸡痘(Pox)
粘膜型鸡痘, 喉裂被渗出物阻塞
可编辑课件PPT 气管粘膜痘斑
19
传染性喉气管炎(Laryngotracheitis)
鸡频频张口,试图排 出气管内的分泌物, 眼内有泡沫样渗出物
可编辑课件PPT
产蛋下降,蛋壳褪色, 图右边为正常蛋
20
传染性喉气管炎(Laryngotracheitis)
自然感染病例气管粘膜 上皮脱落,见上皮细胞 核内包涵体
绒毛尿囊膜接种4日后的变化
可编辑课件PPT
21
传染性喉气管炎(Laryngotracheitis)
胰腺肿瘤,胰脏比正常 的粗大且边缘钝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立克病病毒(MDV)是引起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 体。此病主要特征是病鸡外周神经、性腺、肌肉、各种 脏器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或形成肿瘤。常使病鸡发生 急性死亡、消瘦或肢体麻痹。
一、生物学特性
➢ 双股DNA病毒 ➢ 球形,壳粒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 细胞结合型:无囊膜 ➢ 非细胞 血清2型 非致瘤性MDV ➢ 血清3型 火鸡疱疹病毒(HVT),对火鸡
可致产卵下降,对鸡无致病性。
二、致病性
➢ MDV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 ➢ 野鸡、鹌鹑和鹧鸪也可感染 ➢ 隐性感染鸡可终生带毒并排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 琼脂扩散试验 ➢ 免疫荧光试验 ➢ 病毒分离
四、防制
➢ 做好育雏室的卫生消毒,防止早期感染 ➢ 做好1日龄雏鸡的免疫接种工作 ➢ 加强检疫,发现病鸡立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