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镇江为例
后发优势与镇江跨越发展研究

量 占比则 接 近 9 %; 0 企业 竞 争能力 尚弱 。 0 0年 全省 强 专 业招 商 , 21 加快 基 础 设施 建 设 , 断完 善 产 业 发 展 不
规模 工业 销售 收 入百强 企 业镇 江仅 有 5家 人 围 , 营业 环境 , 已在新 能源 、 新材 料 、 电子信 息 、 空航 天 、 洋 航 海 收人 百 强企业 集 团镇 江仅 有 3家 , 工业 企业 上 市公 司 工 程装 备 等战 略性 新 兴 产业 领域 已具 有 一定 的产 业 1 3家 , 常 州 相 差 1 与 3家 , 及 宜 兴 的 1 不 7家 ; 技 研 基 础 , 爆 发 出加 速 发 展 的 良好 势 头 . 为 带 动 全市 科 正 成 发投 入 不 足 。2 1 0 0年 规模 以上工 业 企业 研 发 支 出 占 经 济快 速发 展 的“ 助推 器 ” 但 是企 业总 体规模 仍 然偏 。 销 售 收 人 比重 为 08 % ,与苏 南 平 均 水 平 有 一 定 差 小 , 航母 型 ” .7 “ 企业 严 重 缺 乏 , 头 效应 有 待 进 一 步 放 龙
个 百 分点 ,O年 间年 均增 长 2 .%,增 幅高 于 轻工 业 而不 是通 过技 术 、 1 76 管理 的创新 。
1. 46个百 分点 ; 耗能 特征 明显 。2 1 全年 规模 工 高 0 0年 业 五 大高 耗能 行业 总产 值 占比不 到 4 %. 能 源消 费 O 但 3 新兴 产业发 展 有待提 高 、 近 年来 ,镇江 通过 进 一步 加 大政 策支 持 力度 , 加
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及标准的实证研究

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及标准的实证研究潘文达;潘思延【摘要】为推进港口岸线利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加快岸线利用准入和退出市场机制的形成,规范港口岸线审批管理,在镇江市沿长江港口率先开展港口岸线利用全过程综合评价研究.根据镇江市沿江港口岸线利用评价这一开创性成果,介绍港口岸线利用全过程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内涵、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港口岸线利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航海》【年(卷),期】2016(039)001【总页数】6页(P129-134)【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学;港口岸线资源利用;全过程评价;评价方法;分级标准;实证研究【作者】潘文达;潘思延【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52;U691Abstract: The whole process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port shoreline utilization is presented, explains the meaning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es and sets up criteria of utilization effectiveness.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Zhenjiang port shoreline utilizatio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horelin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re proposed. This research has pushed forward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port shorelin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ing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shoreline allocation. It also proposes a method for authorities to check applications for shoreline occupation. Key words: traffic transport economics; port shore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whole process evaluati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grading standard; empirical research港口岸线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促进水运事业发展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依托,涵盖生态、旅游、生活、渔业、军事、跨河工程、过江电缆和取水保护等所占用的岸线及难以利用的岸线之外的各类客货运码头、离岸货物中转设施、系泊设施和船闸及港口支持保障维护工程系统的相关设施等所占用的岸线。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

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经济对新苏南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思考文/黄玺【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融合,苏南经济快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少数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面对新的问题,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20 多年苏南经济发展模式追求的是又好又快,那么新苏南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提质增效。
本文就新苏南经济模式下如何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苏南经济模式;经济转型升级【作者简介】黄玺,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中小企业发展。
以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为标志, 新苏南模式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苏南模式演变而来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式,其演变发展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苏南模式形成的动因在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就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凭借乡镇政府来主导乡镇企业发展,利用集体资本兴办企业,让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和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发展方式,构成了苏南模式特定的内涵,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苏南5市(含江苏省南京、镇江两市)抢抓历史发展机遇,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需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市制宜,从人的观念上、从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互动并进的道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苏南各市合理空间布局,将苏南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中去发展,形成新苏南模式特有的多元结构,如以国资、民资、外资经济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以产业集聚、园区经济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以市场管经济、政府管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结构等,充分展现了新苏南模式下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创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总体概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总体概况丹徒区,这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丹徒区地理位置优越,它处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拥有便捷的水陆交通。
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丹徒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丹徒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漫长的岁月中,丹徒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建筑、古街巷、古老的传说,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丹徒的自然风光也是美不胜收。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十里长山,郁郁葱葱,犹如一道绿色的屏障;谷阳湖波光粼粼,水鸟嬉戏,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绽放,将大地装点得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金黄的稻田和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冬天,白雪皑皑,给山川披上了银装。
在经济方面,丹徒区近年来发展迅速。
农业基础稳固,这里盛产优质的稻米、水果和蔬菜,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工业也日益壮大,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众多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为丹徒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丹徒的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
商业街区日益繁华,各类商场、超市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旅游业更是蒸蒸日上,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特色民宿、农家乐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教育事业在丹徒区也备受重视。
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职业教育,为丹徒的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医疗卫生条件也在逐步改善。
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设备不断更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各个乡镇,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丹徒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传统的节日庆典、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戏曲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立足跨越,着力转型,建设现代化新镇江(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转型,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抢抓机遇,奋勇争先,谋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理清“十二五”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引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思路仅就“十二五”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框架性意见,具体实施内容将在规划纲要阶段提出。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全面开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新征程,全力推进跨越发展,2007年以市为单位建成小康社会,2008年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经济增长、结构效益、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等七大类41项指标。
据测算,截止2009年底,已提前完成的21项,占51%;“十一五”末能如期完成的13项,占32%;完成有一定压力的7项,占17%,主要是结构效益类指标,反映出我市下一步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详见表1-1)。
表1-1“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2005年实绩2010年目标2009年实绩2010年预计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871.7>17001672.119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9534>6000051856200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亿元1245.630030033520★一般预算收入亿元47.1>10101.6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04.89201010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0.6430488580结△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35>403840构效益产总值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30.14030.5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25.8403335△城市化水平%59.16560.262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39422000209492304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1610000964210700恩格尔系数%43.5<3839.838★城镇登记失业率% 3.5<4 2.35<4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13)5.2(>13)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6)3.3(>16)★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73335.237.6★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3.94448.4549.6△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15.41814.316社会发展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年13.414.514.45>14.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3>95103.7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0.2>9577.65(新口径)完成目标城乡社会劳动保障覆盖面★城镇养老保险%96.4>9898.4>98★城镇医疗保险%98.8>9898.7>98★城镇失业保险%98.3>9898.3>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1.6>9799.9>97★人口自然增长率‰ 2.08<3 2.2<2资源环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7>4042.243★森林覆盖率%11.82020.72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3.8>8583.2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吨标煤/万元1.020.82(下降20%)0.8530.8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二氧化硫削减万吨9.37<7.5(削减20%)7.14<7.5化学需氧量削减万吨4.49<4(削减10.9%)4.69<4★耕地保有量万亩228.8>220232.13>230改革开放★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5.961414.421△自营出口亿美元20.34535.43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6>6055.658科技创新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62 1.92全市人才总量万人27393336.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6042.6完成目标★专利申请量件2066>3000800710000备注:1、括号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2、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口径有变化,按老口径已经完成;3、人才总量“十一五”目标调整为36.8万人;4、带★号为提前完成的指标,带△号为较有压力的指标。
构建五大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江苏省句容市丁庄特色田园乡村为例

Technology引言我国自古就是“以农为本”的国家,乡村是构成中华文明古国的基本单元,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乡村不仅是农民聚居和农业生产的空间,还具备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承载美好生活的寄托,是人们从未停止追寻的诗和远方[1]。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乡村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乡土文化淹没、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明确了“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发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双轮驱动”,即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三生”空间,营造特色各异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地、钱等要素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相互流动。
如何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精准理解乡村振兴内涵、深入发掘其多功能价值,是当今乡村规划建设的焦点。
江苏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已达69.6%。
省域范围内人口密度和城镇密度较高,乡村地区不仅涌现出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产业特点,同时还承载着周边城市生态功能和农业休闲功能。
“十二五”期间,经过自上而下的不懈努力,全省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体制机制不健全、乡土特色不明显、资金整合不到位、多元参与不充分等,乡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
2017年7月,江苏省决定启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出按照试点示范阶段、试点深化和面上推动阶段两个步骤实施,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特色田园乡村。
此外,江苏省委、省政府在相关政策支持、机制协调、技术支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统筹协调,力图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1世纪中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而砥砺奋进。
城以港兴——舟山与镇江港口经济发展比较

港 口经济 是我 国改 革 开 放不 断 深 入 和 港 口贸 易 迅 速 发 展 的背 景 下 .我 国沿 海 沿 江地 区 出现 的 一 种新 的经 济 模 式 ,
是 以 港 口为 中 心 ,综 合 运 输 为 动 脉 ,海 陆 腹 地 为 依 托 ,可
长 江 交 汇 处 ,是 铁 路 、 水 路 、 公 路 的 重要 中 转 地 ,交 通 便 利 、 运
输 畅 通 ,区 位 优 势 明 显 。 两 市 均
为 长 三 角 地 区较 为 典 型 的 港 口城
市 ,在 经 济 低 谷 到 来 之 际 ,两 市 面 临 的 不 止 是 挑 战 , 更 多 的 是 走 向世 界 的 机 遇 。 为 此 ,要 打 破 瓶
键 一年 .舟 山 市 口岸 部 门 将 采 取各 种措 施 ,加 快 做 好 涉 及 舟 山 口岸 的 5个 港 区 、1 7个 项 目扩 大 开放 申 报 审 批 工 作 , 这 些项 目包 括 舟 山 中 远 船 厂 二 期 、马 迹 山宝 钢 矿 石 中转 码 头 二期 、世 纪 太 平 洋 液 体 化 工 品 中 转 码 头 等 :跟 踪 确 认 浙 能集 团六 横煤 炭 中转 码 头 等一 批 重 大 项 口的 口岸 开 放 范 围 , 确 保 企 业 j 生 产 ;继续 做 好 金 海 湾 船 业 公 司 岱 山仙 草 潭 E常 船 舶 修 造 基 地 、长 峙 万 吨 级 货 运 码 头 等 I 个 项 目 的 临 时 开 二 放 申报 工 作 :继 续 跟 踪 高 亭 港 、定 海 港 Ⅸ 扩 大 开 放 范 同 的 划定 工 作 :做 好 六 横 煤 炭 码 头 、兴 巾 岙 … 二 期 码 头 发 空 间 。
镇江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镇江市社会科学院镇社科字〔2018〕17号关于公布2018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18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现已顺利完成。
经专家评审,市社科联(院)党组研究,确定2018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一般课题124项,现予以公布(课题名单见附件)。
请课题负责人按照“立项通知书”相关要求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推荐单位及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加强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并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结题时间以“立项通知书”为准,届时请认真填写结项审批书(下载),并办理相关结项手续。
市社科联(院)将组织专家组对所有结项成果进行评奖。
联系人:薛玉刚联系电话:80826118 邮编:212050地址:镇江市南徐大道68号行政中心市社科联附件:2018年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镇江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镇江市社会科学院2018年4月17日附件2018年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2018YB001 基于扬子江城市群谈镇扬泰创新融合发展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丁钢2018YB002 镇江对接扬子江城市群战略路径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史健洁2018YB003 苏南五市工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比较研究及对镇江市产业强市的启发和对策建议市经信委卜晓放2018YB004 空巢老人互助养老体系的困境及优化路径——基于镇江市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调查与分析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潘玥2018YB005 生态文明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江浙沪的比较分析江苏大学胡绪华2018YB006 镇江市共享经济研究江苏科技大学盛永祥2018YB007 新旧动能转换对引领镇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镇江市统计局戴坚2018YB008 地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塑的镇江实践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刘清生2018YB009 国内各地重点改革经验对镇江启示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智宝定2018YB010 镇江大运河文化传承传播基地建设江苏大学任晓霏2018YB011 镇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路径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许军炯2018YB012 大运河镇江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吴堂凤2018YB013 运用“多元化解平台+网格化治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镇江市信访局张军2018YB014 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思考镇江市农业委员会朱毅2018YB015 基于扬子江城市群战略发展框架下推动镇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共镇江市委党校孙忠英2018YB016 基于集聚效应的镇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江苏大学孙华平2018YB017 镇江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模式研究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薛影2018YB01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镇江市农民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江苏大学周德军2018YB019 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潘荣军2018YB020 镇江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德荣2018YB021 镇江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江苏科技大学沈茹2018YB022 高校图书馆参与镇江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江苏大学卢章平2018YB023 城市双修背景下城市边角空间利用及设计研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金花2018YB024 “一带一路”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镇江蚕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张业顺2018YB025 镇江传统村落非遗发展与保护的研究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周明磊2018YB026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研究—以江苏镇江为例镇江市委党校张玉枚2018YB027 镇江地区特色小镇的品牌化可持续设计研究江苏大学朱喆2018YB028 探索机关效能党建的实践研究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潘国建2018YB029 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市人大常委会赵峰2018YB030 以党建标准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中共镇江市委党校何玉健2018YB031 基于产业链视角下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研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陶薇2018YB032 重展“文化长廊”风采,打造富有镇江特色的运河文化线路江苏科技大学朱珠2018YB033 《梦溪笔谈》的旅游开发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张永刚2018YB034 镇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王蒙2018YB035 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镇江”政府辅助科学决策系统建设研究江苏科技大学景国良2018YB036 城市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沈霞2018YB037 镇江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吴丹2018YB038 同城化背景下宁镇扬“文化一体化”建设研江苏科技大学徐明生2018YB039 镇江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戎全兵2018YB040 关于我市以低碳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市人大环资城建委姚继承2018YB041 《宜侯夨簋》新探镇江新区宣传部龚舒琴2018YB042 发展会展经济,提升镇江低碳产业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殷国兴2018YB043 镇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两网化社会管理模式在京口的十年实践镇江市京口区委党校柳彩娟2018YB044 地方外事促进公共外交发展研究镇江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张国云2018YB045 低碳经济背景下镇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研究江苏科技大学李根2018YB046 镇江市航空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王玉安2018YB047 镇江市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镇江市金融学会张先忧2018YB048 全域旅游背景下丹徒区旅游业融入主城旅游发展核路径探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廖维俊2018YB049 系统协同视角下镇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冯鑫明2018YB050 镇江区位优势和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视角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陈卫国2018YB051 基于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镇江主题公园发展路径研究江苏科技大学于萍2018YB052 镇江大港吴国遗址群考古调查及研究镇江博物馆何汉生2018YB053 全域旅游视阈下镇江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江苏科技大学苏志平2018YB054 全域旅游视角下镇江旅游业转型发展升级路径研究江苏科技大学赵敏2018YB055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江苏大学李晓2018YB056 镇江推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策研究江苏科技大学曹献飞2018YB057 新农村视域下镇江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鲍旦旦2018YB058 对镇江市绿色智能制造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金忻2018YB059 镇江乡村振兴和富民路径研究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韩志明2018YB060 消极空间活化——城市双修背景下镇江市中心城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实施研究江苏大学徐英2018YB061 新媒体时代镇江城市品牌形象管理研究江苏科技大学蒋慧2018YB062 高校大学生参与地方志愿服务模式研究——以镇江市为例江苏科技大学徐剑2018YB063 危化品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研究镇江海纳川物流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孔翠琴2018YB064 大数据在提升镇江城市发展质量中的应用研究中共镇江市委党校彭智勇2018YB065 镇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蔡希2018YB066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积极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丹阳样本丹阳市委党校王佳好2018YB067 吕凤子与蔡元培交往的史实及其影响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蒋纯利2018YB068 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研究镇江市民政局陈发荣2018YB069 新媒体视域下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刘蓓2018YB070 土地流转背景下的苏南农村社会变迁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潘云龙2018YB071 国有企业管党治党代表性问题研究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景有军2018YB072 镇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以丹阳为例中共丹阳市委党校朱利霞2018YB073 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政应用研究镇江市地方税务局孙虹2018YB074 多模态话语分析对镇江对外文化旅游宣传图文的实际应用研究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吴婕2018YB075 镇江传统民居室内装饰艺术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孟婷2018YB076 镇江公共文化服务采购的现状及风险防范镇江市纪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组肖军荣2018YB077 关于镇江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实现途径之探讨镇江市图书馆彭义2018YB078 镇江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现状及优化研究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敏2018YB079 “工匠精神”背景下镇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制造业为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刘洪玲2018YB080 “担保圈”风险问题解析——基于镇江个案的价值挖掘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解红2018YB081 镇江市大数据农业发展研究镇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柏林2018YB082 《三国演义》的讲道德文明探析镇江市《三国演义》学会王玉国2018YB083 镇江休闲观光农业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王玉叶2018YB084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下的镇江古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邱小樱2018YB085 生活型旅游需求导向下镇江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冯晓华2018YB086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镇江市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研究江苏大学吴奕2018YB087 互联网背景下镇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马红霞2018YB088 镇江深化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经研究江苏大学承恺2018YB089 如何强化平台公司的绩效管理平台建设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晨鹏2018YB090 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李爱东2018YB091 镇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路径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人文旅游学院唐祥珍2018YB092 大数据时代镇江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研究江苏科技大学王小强2018YB093 镇江市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调研与建议镇江市保险学会卜松2018YB094 镇江富民惠民的财税政策措施研究镇江市地方税务局何光荣2018YB095 镇江市城中村文化视域下多元模式建设研究——以槐荫村为例江苏大学韩荣2018YB096 引进来、走出去---高校文化浸润与外宣之路江苏科技大学尹婧红2018YB097 镇江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王旭2018YB098 基于乡村振兴的镇江市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江苏科技大学张友志2018YB099 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发展研究镇江市图书馆褚正东2018YB100 镇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卢进星2018YB101 “文化山林”主题城市塑造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王馥沁2018YB102 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研究——以镇江为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赵海萍2018YB103 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周军2018YB104 公示语翻译与地域文化对外传播:以镇江为例江苏科技大学尹周红2018YB105 新时期镇江红色文化传承与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育人有效路径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许辉2018YB106 顺应新形势,积极稳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张炳良2018YB107 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江苏科技大学曹喜涛2018YB108 构建和谐医患保障镇江民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邓宏伟2018YB109 镇江市图书馆文化产业研究镇江市图书馆金炜2018YB110 宁镇扬一体化过程中镇江的路径选择及对策江苏科技大学顾红春2018YB111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网络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镇江市委统战部研究室章云超2018YB112 国家级“非遗”项目镇江梅庵琴派保护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李洁2018YB113 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以镇江公共文化服务为例镇江市委党校杨艳艳2018YB114 镇江市社区健康管理问题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吕玉梅2018YB115 宁镇扬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研究丹阳市人民检察院方红卫2018YB116 基于阅读推广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以镇江为例中共丹阳市委党校姜伟2018YB117 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钱亮2018YB118 镇江市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彭秋林2018YB119 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镇江为例镇江市委党校姜华2018YB120 《镇江低碳经济发展提升新路径研究——镇江市人口老龄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江苏大学朱程鹏2018YB121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镇江公立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路径研究——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陆琤2018YB122 镇江平台经济研究江苏大学李梅2018YB123 基于留学生视角的精美镇江城市形象研究江苏大学李红艳2018YB124 差序式领导对镇江中小企业团队绩效影响的研究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许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经济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镇江为例 张佳,冯嘉乐,韩雁彬,蒙萌萌,李华江,王宇佳,王慧敏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能源经济1301班) 摘 要:本文以镇江市经济转型升级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镇江经济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研究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并对镇江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做出前瞻性分析。然后,选取评价指标,利用AHP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近4年的综合评价得分来分析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最后提出促进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升级;指标体系;AHP;镇江
1引言: 镇江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基地,也是江苏省第一大矿业综合城市。其经济结构主要以工业为主,对以能源为主的相关产业依赖程度比较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对镇江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可以认清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能够为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提高各资源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镇江经济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并对镇江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做出前瞻性分析。然后,选取评价指标并利用AHP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近4年的综合评价得分来分析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最后提出促进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建议。 2 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系统分析 2.1 GDP增长分析 纵观镇江市近10年的GDP增长情况,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国民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1408.1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252.38亿元,平均GDP增长率为21.83%,经济发展稳步提高。
图1 镇江市2008-2014年GDP变动图 2.2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分析 从1994年到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54.0:41.6调整为4.4︰53.0︰4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高1.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262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4957美元)。
图2 1994-2013年镇江三次产业劳动力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2014镇江统计年鉴 由表2可以看出,镇江从业人员的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剩余劳动力还会不断的转移出来。此外从已转出的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数量及比重上看基本沿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方向递进发展。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只会挤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在这其中第二产业吸收了大量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将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2.3三次产业结构的纵向和横向比较 判断产业是否合理,不能单纯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或者经济运行是否平稳来评价,而是要分析产业结构自身的特性和演变规律。均衡并不等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因此要准确的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需要从多种角度去判断。 表1 2013年苏北、中、南城市经济指标 产业结构 镇江 南通 南京 江苏 全国 第一产业(%) 18.7 6.9 2.6 6.2 9.4 第二产业(%) 68.4 52.0 43.1 49.1 43.7 第三产业(%) 12.9 41.1 54.3 44.7 46.9 人均GDP(元) 92782.11 69049 98011 75354 43320 从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镇江市人均GDP总值比苏中、苏南及全省平均水平都低,这说明镇江市的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所占比重不高。这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镇江对以能源为主的相关产业依赖程度比较高。 2.4镇江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镇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钢铁等储量丰富,上世纪50-80年代国家在镇江布点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纺织、冶金等能源、原材料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经济结构偏重的产业特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镇江第一产业占比较小,二、三产业占据主体。 然而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1市域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2产业集聚度低,产业链条短、○3科技创新能力弱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3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用于评价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本文经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充分研究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现状,最终选出了以下15项指标,组成了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要素结构、环保结构)反应了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水平。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2014镇江统计年鉴,但有些指标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计算。
表2 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 总体系 子体系 指标
镇江经济转型升级 需求结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64(元) 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28(元)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9%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增长3.3%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增长12.3%
贸易结构 固定资产总投额2142.3(亿元) 进出口总额103.1(亿美元) 旅游总收入554.5(亿元)
要素结构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60.70% 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总量46.7(亿元) 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76(家)
环保结构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0% 城市道路清扫覆盖面积67.6(亿平方米) 4评价模型建立 4.1建立指标体系递阶层次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就要建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基于上节中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整个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用于评价准则层,准则层则综合起来评价最终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运行状况。可以建立递阶层次图:
图3 递阶层次图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递阶层次图中的12345,,,,ABBBBB{需求结构体系,产业结构体系,贸易结构体系,要素结构体系,环保结构体系};1111213,,BCCC{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2223,,BCCC{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全社会货物周转量};3313233,C,BCC{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自营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收入};4414243,,BCCC{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全社会用电量,科学研究成果};5515253,,BCCC{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 4.2层次模型建立 根据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所得到的递阶层次图,经过反复咨询专家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各指标之间进行两两对比之后,参照1~9标度法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首先,需要构造BA判断矩阵1A:
11111nnnn
aa
Aaa
其中,ijaijn表示第i个元素对于A层重要性和第j个元素对于A层重要性的比值。同理,构造CB判断矩阵为12345,,,,BBBBB: 1111nmnnn
bbBbb
其中()ijbi,jn表示第i个因素对于mB层重要性和第j个因素对于mB层重要性的比值。则在本文建立的镇江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分别构造方案层相对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要素结构、环保结构的判断矩阵。 其次,计算权向量和最大特征值。求出112345,,,,,ABBBBB的最大特征值max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的权向量ijw。 然后,对层次总排序也需作一致性检验,检验仍像层次总排序那样由高层到低层逐层进行。这是因为虽然各层次均已经过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都已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计算一致性指标CI为:
1maxnnCI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1,2,...,30n,RI的值是这样得到的,用随机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随机地从1~9及其倒数中抽取数字构造正互反矩阵,求得最大特征根的平均值max',并定义为:
1'maxnnRI
但当综合考察时,各层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积累起来,引起最终分析结果较严重的非一致性。最后,可以得到一致性比率为: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max(1)nCICRRIRIn
只有0.1CR时,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才认为是满意的,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 5 模型的求解及综合得分 5.1模型的求解 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是标准化法,处理方法如下:
ijjijj
xxy
式中jx为指标jx的均值,j为jx的标准差。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后,均值为0,方差为1,消除了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利用Matlab计算判断矩阵相对应的最大特征值max、一致性比率CICR、,也得到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整理如下表。 表2 各指标相对权重表
目标层 准则层 准则层相对目标层的 权重 方案层 方案层相对准则层的权重 方案层相对目标层的 权重
A 1B 0.0792 11C 0.1047 0.0083 12C 0.2583
0.0205
13C 0.6370
0.0505
2B 0.0505 21C 0.6520 0.0329 22C 0.2587
0.0131
23C 0.0893
0.0045
3B 0.2825 31C 0.0719 0.0203 32C 0.2790
0.0788
33C 0.6491
0.1834
4B 0.1448 41C 0.0239 0.0035 42C 0.0749
0.0108
43C 0.6312
0.0914
5B 0.4431 51C 0.6370 0.2823 52C 0.2583
0.1145
53C 0.1047
0.0464
得到利用权重组成的综合评价公式:
111213212223313233414243515253
0.00830.02050.05050.03290.01310.00450.02030.07880.18340.00350.01080.09140.28230.11450.0464UCCCCCCCCCCC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