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岩矿石显微组构特征及成矿期次研究

合集下载

内蒙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矿石矿物与成矿期次研究

内蒙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矿石矿物与成矿期次研究

内蒙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矿石矿物与成矿期次研究双尖子山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兴蒙造山带北造山带和南造山带的夹持部位。

银远景资源量达2万吨以上,属超大型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岭成矿带南段发现的最大银多金属矿床,曾受到地质界的高度关注。

前人虽对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年龄、银的赋存、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过初步探讨,但在成矿期次与成矿时代上仍然存在较多争议,特别是对早期的低品位浸染状矿化缺乏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低品位微细浸染状矿化为重点,利用光薄片和电子探针的方法,辅助化学元素图解,通过对造矿矿物的矿物学、矿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期次、不同矿化阶段的硫化物矿化特征,为成矿期次与成矿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其主要认识如下:(1)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矿物组合:第一类为微细浸染状矿石,其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与黄铜矿,银品位较低,一般只有几十至一、二百多克/吨;第二类为细脉网脉状、团块状矿石,其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组合,银品位较高,可达数百至数千克/吨。

(2)微细浸染状矿石中的黄铁矿以单晶或集合体形态呈它形-半自形星点状分布于灰黑色板岩或石英脉中,其钴镍比值多在0.5-2.9之间,银矿化与铅锌矿化关系不密切;细脉网脉状、团块状矿石中黄铁矿多以集合体形态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其钴镍比值在1.55-12.44之间,局部高达32,其形成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银矿化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

(3)两种不同类型的矿石矿物组合代表了两期矿化产物,早期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具有分布范围广,银矿化品位低,银的产出与硅化关系密切;晚期为细脉网脉状、团块状矿化,其本质是成矿热液活动带来新的硫化物矿化,以及原有矿化进一步富集,方铅矿与闪锌矿呈现多阶段矿化的特点,大致呈现高温相至低温相转变的趋势,银矿物呈现出从复杂硫化矿物到简单辉银矿物或单质银矿物的趋势。

如何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中的银矿床实物资料管理

如何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中的银矿床实物资料管理

如何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中的银矿床实物资料管理摘要根据中国银矿资源特点,包括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背景、主要成因类型,确定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银矿床收藏目录。

选择性地收藏典型银矿床实物地质资料,永久性保存实物档案,既能够反映中国银矿床成矿特点,也可以提高中国银矿勘查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地矿事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中国银矿床特点类型收藏名录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努力提高中国矿山银的产量,增加我国银的出口,加强银矿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研究是今后地质工作的长期任务,为银矿床的综合研究与找矿重大突破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加强银矿床勘查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首先应重点关注银矿床实物的筛选、入库、服务及利用。

一、中国银矿床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银矿床形成时代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不同时代在强度上有差异,不同地区在疏密上有区别。

最早形成的银矿床有新太古代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红透山含银铜锌矿床、中条山石门峪含银铜矿。

元古宙银矿的产出明显增多,中元古代含银矿床有:华北地台北缘、康滇地区、华北地台南缘、扬子地台南缘和北缘的矿床。

从太古代到震旦纪,中国银矿床的分布集中在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边缘及个别小型古地块中,矿床类型以海相喷气-沉积和海相火山-沉积为主。

1.加里东期银矿床: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一是小兴安岭地区的矿床;二是祁连造山带的矿床,如白银厂、小铁山、锡铁山等;三是雪峰古陆区的含银铅锌矿床,如渔塘、牛塘界等。

2.海西期银矿床:海西期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华北地台以北的海西期造山带内;西秦岭地区;三江地区。

在扬子地台区雪峰隆起东南侧泥盆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有若干沉积特征明显的含银铅锌矿床都属海西期成矿。

3.印支期银矿床:三江地区是印支期银矿床主要分布区,由北而南有赵卡隆、嘎衣穷、胜莫隆、呷村等银多金属矿床。

在鄂拉山地区有赛什塘、铜峪沟等矿床,其他地区受印支期岩浆作用影响的矿床有辽东青城子,兴安盟孟恩套力盖等。

浙西北漓渚地区与岩浆岩有关铁多金属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找矿前景

浙西北漓渚地区与岩浆岩有关铁多金属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找矿前景

浙西北漓渚地区与岩浆岩有关铁多金属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找矿前景张建芳;陈美君;解怀生;龚瑞君;祝必贤;汪隆武;许兴苗【摘要】The Lizhu iro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 northwest of the Jiangshan-Shaoxing deep fault. The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orth-East striking folds, faults, stratums and intrusive rock in this district. Ore deposit types in the district include skarn type, deposition-modification type, magmat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and disseminated-veinlet type. Re-Os model ages of six molybdenite extracts vary in range of 153.9±4.8 Ma to 148.6±2.2 Ma, with the weight average age of 150.7±1.6 Ma (MSWD=1.5), and isochrom age of 149.6±1.8 Ma (MSWD=1.7). The dating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Shanxi diorite and the Guangshan granite (150.1±2.6 Ma-147.2±1.7 Ma) within error, indicating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in Late Jurassic. The intrusion of the plutons and or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in the Late Jurassic and lithosphere thinning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Lizhu district experienced mainly the NW-SE folding in the Indochina period, subduction in Middle-Late Jurassic, and regional compression-extension shift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whereas the magmatic intrusions and ore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in the third stage of the tectonism. Due to the closely spatial and temporal association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porphyries, more attentionshould be paid to the porphyry deposit in concealed rocks and dispersed elements in skarn deposit in the future exploration program.%漓渚铁多金属矿区位于钦杭成矿带浙江段的北东端,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北西缘,成矿与区内发育的北东向褶皱、断裂、地层及侵入岩密切相关。

铅锌矿综述(优.选)

铅锌矿综述(优.选)

铅锌矿综述(优.选)1.古⼈对铅锌矿产的利⽤及初步认识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我们的祖先很早便开始利⽤铅锌资源了。

铅锌两种⾦属元素物理化学性质⼗分相似,因⽽经常共⽣或者伴⽣,⽽且往往铅锌矿⽯中伴⽣有银。

铅⾦属由于较易提炼,因⽽其利⽤历史要早于锌,早在商代就被利⽤,⼴泛被应⽤于青铜器铸造中,西周时期铅⼽含铅量达99.75%。

⽽锌在五代时期才被逐渐推⼴利⽤,据史料记载,贵州赫章妈姑地区在汉⾼祖天福年间即开始炼锌,被称为倭铅。

古⼈在⼤规模利⽤铅锌矿产资源的同时,通过总结已知矿产的产出规律,得出“上有陵⽯者,下有铅锡⾚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等结论,表明我国成矿规律研究历史源远流长。

2.铅锌资源现状及我国重要矿产地据09年统计资料,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15亿多吨,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

世界铅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四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1.2%;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量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万吨,储量基础48000万吨。

世界锌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利亚、中国、秘鲁、美国和哈萨克斯坦五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7.2%,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0.9%。

我国⽬前已查明的资源量约为1.2亿吨,据估算总资源量可达5.2亿吨,及铅锌资源探明⽐例约为20%,表明我国铅锌矿资源找矿前景很⼤。

⽬前,我国境内有铅锌矿产地1000余处,主要为:⿊龙江省的西林、翠宏⼭、⼸棚⼦;辽宁省的红透⼭、青城⼦、关门⼭;河北省的蔡家营⼦、⾼板河;内蒙古⾃治区的⽩⾳诺、东升庙、甲⽣盘、炭窑⼝;⽢肃省的西成(西和县—成县,并延伸到陕西凤太地区);陕西省铅硐⼭;青海省的锡铁⼭;新疆的可可塔勒、塔⽊;湖南省的⽔⼝⼭、黄沙坪;⼴东省的凡⼝;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坑;江苏省的栖霞⼭;⼴西壮族⾃治区的⼤⼚;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梁⼦、呷村等铅锌矿。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

18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金含量分布特征刘义真,朱吉星(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四队,江西 景德镇 333000)摘 要:在银山矿床中伴生金是比较重要的元素,掌握好金含量的分布特征可为利用好资源及找矿提供依据。

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张村岩组,其金含量远高于白垩系石溪组地层。

矿区侵入岩中,中基性岩石金含量远大于酸性岩石。

银山西区段金含量高、厚度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侵入岩中金含量普遍偏低,浅变质千枚岩为金的主要物质来源。

金与铜矿石类型的矿物关系更为密切,黄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关键词:银山;多金属矿床;金含量;千枚岩;铜矿石;黄铁矿中图分类号:TD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189-2 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刘义真,男,生于1994年,汉族,江西鄱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矿产勘查。

江西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铜为主矿产、共生矿产为铅锌银,此外还有伴生矿产金、银、硫。

在深部勘探资源量估算中金金属量为57吨,经济价值极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伴生元素[1]。

因此、掌握好金含量的分布特征,可以促进我们更加合理的利用好这一重要贵重金属,为今后找矿提供参考价值。

在本文之前早有前辈对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取得了一些认识[2,3]。

但是,前人是基于浅部(-420m 标高以上)进行了样品的采集研究,样品数量有限且缺少深部样品数据。

本文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结合深部勘查工作中大量的基分样品对金含量重新进行了梳理研究,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及规律总结。

1 矿区地质背景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德兴市以北约3.5km 处,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与乐安江深断裂带之间,银山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张村岩组,岩性为千枚岩类和砂岩组成的浅变质岩。

另有白垩系打鼓岭组零星分布于张村岩组上部,该地层中多为沉积砾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4,5]。

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Ⅳ(S)号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Ⅳ(S)号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人对该矿床做 了大量研 究工作 , 取得 了许 多研 究成果 , 但对 成矿机 理、 成矿规律 和矿 床成 因的认 识存在 较大分 歧。从 以往 的 工作 中不难发现 , 前人对Ⅳ矿体群 的研 究较为薄弱 , 而Ⅳ 矿体群 正是 产于 主控矿 断裂 中贯 通矿 区深部及 浅部 的矿体 群 , 因此 对该矿体群 的研 究是探 讨矿床成 因的又 一切入 点。通过 对矿 区北西部新发现 的I S 矿体 进行基础地 质研 究, V( ) 同时综合 以往 与老厂矿床相 关的地质资料 , 认为老厂矿床应属 多复成 因, 其成 因主要 与海西 晚期 的岩浆热 液及 燕 山晚期一 喜 山早期 隐伏 花
共分 8层 , 主要 由基 性 至 中基 性 、 碱性 至 中碱性 火 山 岩组 成 , 组 为 银 铅 锌 铜 多 金 属 矿 床 的 含 矿 层 位 ; 该 石炭 系 中. 统 、 上 二叠 系下 统 为一 套连 续 沉 积 的碳 酸 盐岩 建造 , 矿 区 主 要 出露 地 层 , 银 铅 多 金 属 矿 为 是 床 的含 矿 层 位 ; 四 系 以 残 坡 积 层 及 人 工 堆 积 物 第
截 至 目前 , 于老 厂 矿 床 的 成 因还存 在 许 多分 对 歧, 先后 有 学 者 提 出 过 : 石 炭 纪 火 山期 热 液 矿 ① 床 l ; 燕 山 晚 期 。 山 早 期 与 隐伏 斑 岩 体 有 关 】 ② 喜 的 ( ) 性 岩 浆 热 液 矿床 中 酸 液多 因复 成 矿 床
者 的关 注 。
合 理解 释 老厂 矿床 的成 因 , 须 正 确认 识 Ⅳ 号 矿 体 必
群 的成 因 。因此 选 取 老 厂 矿 区 以往 研 究 较 少 的 Ⅳ
号矿体 群 为研究 对 象 来 探 讨 老 厂 的 矿床 成 因 , 今 为 后多 方位 了解 老厂 矿床 奠定 基 础 。

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探讨

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探讨
A s a t a e n b i f tt me t o e lgc l a k r u d a d fau e f h iw l — b Z e o i, h r c e b t c :B s d o re ae ns n g oo ia c g o n n tr so eJa u aAg P — n D p st t e at l r s b e t i
褶 皱构 造在下 部构造 层 中较发 育 , 褶皱 紧密 , 岩
层 陡倾 甚 至倒转 , 轴部 多有岩浆 岩 占据 , 向主要 为 走
北东 向 , 白灰厂 一乌 山背斜 、 干 陶勒盖背 斜 。中 如 查
a ay ie h ea ins i t e tu t r s ma mai o k,walrc nd o e o is,a d dic s sc n r l n f c in n lss s te r lto hpsbewe n sr c u e 、 g t r c c l o k a r b de n s use o tol g a e to i
岩 的关 系 进 行 了 分 析 , 重 就 矿 区 构 造 和岩 浆 活 动 对 成 矿 的 控 制 作 用进 行 了探 讨 , 结 出 甲乌 拉 银 铅 锌 矿 床 的成 着 总
矿控制规律。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属于 中 一低温次火 山热液 型矿床 , 矿控制 因素主要为构 造和岩浆 活动 , 成 地层 岩 性对成矿控制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 成矿控制 ; 构造控矿 ; 岩浆岩控矿 ; 银铅锌矿床 ; 内蒙古 甲乌拉
第 6 卷 第3 2 期
有 色 金
属( 矿山部分)
21 00年5 月
甲乌拉 银铅 锌 矿 床 地质 特 征 及成 矿 控 制探 讨

浙江省治岭头金矿F1断裂带特征及成矿规律

浙江省治岭头金矿F1断裂带特征及成矿规律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0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浙江省治岭头金矿F 1断裂带特征及成矿规律邢 伟1,朱志华1,郑 斌2(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浙江地质勘查院,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浙江 丽水 323300)摘 要:治岭头金矿床一直以金银品位高而闻名,是浙江省最大的金银矿床,矿区的金银矿体主要有Ⅳ、Ⅴ、Ⅵ共3条矿带十余条矿脉。

F1断裂带至治岭头金开采以来多年一直被前人认为是导矿、阻矿、切矿构造的断裂带,直至在F1断裂带中发现了Ⅵ号矿带使得F1断裂带变为既是容矿构造又是破矿构造。

F1 断裂带在Ⅵ号矿带成矿前、成矿后多期活动,早期为矿液提供成矿有利部位,后期断裂活动错动矿体明显;在断裂舒缓波状弯曲、膨缩处、多期热液叠加处金银品位较高。

关键词:治岭头金矿;F1断裂带;Ⅵ号矿带;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03-3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F 1 Fracture zone in Zhilingtou gold deposit, Zhejiang ProvinceXING Wei 1, ZHU Zhi-hua 1, ZHENG Bin 2(1.Zhe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Administration,Quzhou 324000,China;2.Zhejiang Province Suichang Gold Mine Co., Ltd,Lishui 323300,China)Abstract: The Zhilingtou gold deposit has always been known for its high grade of gold and silver, and is the largest gold and silver deposi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gold and silver ore bodies in the mining area mainly consist of more than ten veins in three ore belts, namely IV, V, and VI. The F1 Fracture zone to Zhilingtou gold mining has been considered by predecessors as the Fracture zone of ore guiding, ore blocking and ore cutting structures for many years, until the discovery of the VI ore belt in the F1 Fracture zone makes the F1 Fracture zone become both a ore hosting structure and a ore breaking structure. F1 Fracture zone is active in many sta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mineralization of VI ore belt, providing favorable parts for ore fluid in the early stage, and dislocation of ore body in the later stage of fault activity is obvious; The gold and silver grades a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areas of gentle and wavy bending,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faults, as well as in the areas where multiple hydrothermal phases are superimposed.Keywords: Zhilingtou Gold Mine; F1 Fracture zone; No. VI ore belt; Metallogenic laws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邢伟,男,生于1987年,汉族,山西朔州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天台县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岩矿石显微组构特征及成矿期
次研究
天台县龙溪乡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赋存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火山碎屑岩中,裂隙控矿特征明显。

本文在野外宏观观测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岩矿石手标本及其对应的光、薄片鉴定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进而认为该矿床的形成至少有二期成矿作用,即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又分四个阶段: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方铅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

标签:银坑矿区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成矿期次
0引言
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天台县与仙居县交界处北侧的天台县龙溪乡境内,距天台县城(南西方向)约31km,面积10.5km2。

本区与县级公路有水泥路连接,交通方便。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该矿区开展工作,但对该矿床的成矿期次以及成因的研究未作进一步深入工作,制约了找矿工作。

本文试图在详细分析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物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岩矿石光薄片镜下矿物穿插关系,研究成矿期次,为矿床类型的确定及将来的找矿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

1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背景
银坑矿区位于温州—镇海北北东向深断裂以西,丽水—余姚北北东向深断裂以东,括苍山火山喷发区(一级)内,天台火山构造洼地(二级)和仙居火山构造洼地(二级)之间隆起部位中的兰田湖“破火山”(三级)西南缘。

浙东南银、铅锌成矿带东段。

区域范围内构造发育,火山活动频繁,出露地层较为简单[1-4],目前发现众多银铅锌矿,典型矿床有黄岩五部铅锌矿、天台大岭口铅锌矿等。

1.2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构造为位于矿区中西部的铁丁湾“火山穹窿”,围绕“火山穹窿”火山裂隙发育,形成有环状或放射状裂隙,反映火山构造边部地段存在较多的裂隙且火山热液活动频繁,是形成铅锌矿的有利地段。

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四组裂隙。

区内矿化带主要受北西向、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三组裂隙控制(图1)。

2矿床地质特征
银坑矿区已发现的矿(化)体均分布于北西向、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中,形成三组矿化蚀变带,總体呈脉状、透镜状展布。

银坑矿区以大沙坑(山沟)——兰田湖岗(山顶)为界,划分为中西部的铁丁湾矿段和北东部的沙坑矿段[5-6]。

铁丁湾矿段位于银坑矿区中西部,面积约2km2,占矿区总面积20%。

矿段出露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一段、二段及潜流纹斑岩、霏细斑岩脉、安山玢岩脉等,分布有北西、近东西、近南北及北东向断裂,其中北西向有Ⅰ、Ⅱ和Ⅵ号矿化蚀变带,近南北向有Ⅶ、Ⅷ和Ⅺ号矿化蚀变带,近东西向有Ⅲ和Ⅹ号矿化蚀变带,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u、Au、Mo和Hg。

沙坑矿段位于银坑矿区北东部,面积约1.5km2,占矿区总面积15%。

矿段出露上侏罗统西山头组二段、三段及霏细斑岩脉,分布近东西及近南北向断裂,其中矿化体主要为近南北向Ⅳ和Ⅴ号,异常元素组合为Pb、Zn、Ag、Cu、Au 和Hg。

矿区内矿石矿物大约有20多种矿物,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次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白铁矿、白铅矿、辉铜矿、铜兰、斑铜矿、黝铜矿、含银矿物、镜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菱锰矿、绿泥石、绿帘石、叶腊石、白云石、黄钾铁矾等。

矿石结构包括结晶结构、出溶结构、包含结构、充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近矿围岩蚀变为一套中—低温浅成热液蚀变。

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为主,此为绿帘石化等。

3主要金属硫化物特征
经光薄片观察鉴定,大致查明矿石中的金属矿物多达10余种,矿物组成比较复杂,主要为一套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主要的金属硫化物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黄铜矿(图2)。

3.1闪锌矿
闪锌矿是本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多呈棕褐色,偶尔可见淡黄色。

粒径一般在0.04-3.2mm,个别大于3.2mm,变化范围广,局部交代黄铁矿,多呈他形或不规则形集合体以细脉或网脉状产出为主,也可见少量呈侵染状和角砾状产出。

依据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可知,存在2个世代:早期含铁较高的闪锌矿和黄铜矿共生,其中广泛存在黄铜矿固溶体出溶结构(图2-1),固溶体出溶强烈,大量的固溶体出溶表明早期含铁的闪锌矿形成温度较高[7]。

晚期含铁闪锌矿表面洁净,未受交代,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图2-5)。

3.2方铅矿
方铅矿也是本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呈铅灰色,强金属光泽,主要呈侵染状和细脉状产出。

通常有两种产出状态:①呈半自形或他形晶集合体,零星分散状分布于闪锌矿内部(交代闪锌矿),粒径一般较细,粒径在0.1-0.2mm之间,部分为闪锌矿出溶产物(图2-4);②呈他形,部分晶形较好,晶体中常见有黑色三角坑,呈网脉状和侵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颗粒以及闪锌矿等金属矿物周围及空隙中,多见交代或者包裹闪锌矿,形成略晚于闪锌矿(图2-2、2-4)。

3.3黄铜矿
为矿石中主要的硫化物铜矿物,含量较少,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富集程度也不高。

颜色呈铜黄色,金属光泽,镜下反射色为亮黄色。

产出方式主要为:呈乳滴状分布于闪锌矿内,与闪锌矿关系密切,为两者固溶体分离产物。

在闪锌矿内分布不均匀,粒径一般为0.01-0.02mm之间,呈半自形或者他形。

黄铜矿形成的温度较高,和闪锌矿呈固溶体,出溶比较强烈。

3.4黄铁矿
黄铁矿是各类矿石和围岩中常见的金属矿物,黄亮白色,呈自形、半自形或者他形粒状,部分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聚形。

粒径一般0.01-0.7mm,呈浸染状产出,分布广泛,遍及整个矿床产出而且贯穿整个成矿过程。

早期黄铁矿呈半自形或他形晶,在镜下常见被闪锌矿、方铅矿溶蚀交代,其边缘常形成港湾状(图2-2)。

晚期黄铁矿常与方铅矿、闪锌矿等平衡共生(图2-3)。

4成矿期次研究
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赋存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火山碎屑岩中,裂隙控矿特征明显。

根据银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结合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穿插关系等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矿化作用,可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划分四个阶段:①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②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③方铅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④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

4.1热液成矿期
成矿流体自下往上运移的过程中,通常在裂隙或者角砾胶结物之中,以细脉(网脉)状和浸染状产出。

从而在该期主要形成了较多硫化物,如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也是银矿化形成的主要时期。

在大量方铅矿形成时,由于Ag+与Pb2+地球化学性质的相近性,一些Ag+会被其捕获,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方铅矿晶格中。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光薄片镜下鉴定,本文将热液成矿期应该划分出四个阶段(表1):①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②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③方铅
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④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

(1)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此阶段形成的矿物有绿泥石、中细粒黄铁矿及少量镜铁矿、石英。

(2)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细粒状石英、绢云母、粗中粒黃铁矿出现同时,半自形为主的闪锌矿及其固溶体黄铜矿形成,充填在早先形成的黄铁矿裂隙中,还伴有少量方铅矿。

(3)方铅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蚀变矿物有隐晶质石英、碳酸盐矿物,两者呈团状产出。

方铅矿、粒状黄铜矿交代上阶段形成的闪锌矿。

同时伴随少量闪锌矿、白铁矿和中粗粒黄铁矿产出。

银矿化可能与本阶段的方铅矿关系密切,呈正相关。

(4)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细脉状石英、方解石出现,伴随有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铜矿的形成。

本矿区主要成矿作用在第2、第3阶段。

4.2表生氧化期
原生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地表条件下被氧化成次生矿物,形成氧化矿石。

在该期主要形成褐铁矿、锰土、石英骸等(有时可见少量铜兰等此生矿物)。

5结论
(1)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以及黄铁矿等,矿石结构包括结晶结构、出溶结构、包含结构、充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块状构造等。

(2)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赋存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火山碎屑岩中,裂隙控矿特征明显。

成矿作用可以分成二个时期,即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又分四个阶段:①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②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③方铅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④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

致谢
感谢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银坑项目组的辛勤工作和无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浙江省地质矿产局.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浙江省地质矿产局.浙江省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4]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东沿海中生代火山--侵入活动、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2.
[5]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省天台县龙溪乡银坑矿区铅锌矿地质预普查报告[R].2005.
[6]杜理科.天台县银坑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杭州:浙江国土资源.2012.
[7]陈正海等. 根据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分离结构探讨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速度.北京: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