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论文开题报告式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合作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日期

导师审查通过签字:

导师审查通过签字日期:

二Ο一三年六月制表

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 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题背景、意义和目的

1.1研究背景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实践的主要载体。科技贡献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得到充分证实。美国对 1929

年至 1982 年间的经济增长分析表明,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日本经济企划厅报告指出,1982 年至 1986 年间,日本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0%,而现在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 30%左右。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 20 多年,中小企业发展时间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崛起也是近几年的事,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科技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潜在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在人力资源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它较低的存活率。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 5 年期存活率不到 10%,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很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快速成长为业界巨人;而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止步不前,最后被淹没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为了支持和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2010年9月,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等十个文件,明确了天津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政策、金融、服务平台。

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问题,系统地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体系,挖掘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将面临融资规模增大、产品升级、企业规模扩张、人

才需求结构多样化、知识复杂化、管理难度和复杂度迅速增加等内外部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变化,解决成长问题的关键矛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帮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成长问题,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最终成功成长为“小巨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一般规律入手,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的方法,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出当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通过对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现状调研,得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分析,得出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该结论对深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天津市已经提出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并出台了包括政策、资金、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一系列条例制度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本研究的开展,正是对《小巨人成长计划》的具体落实。本研究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资源优化决策模型,针对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通过高层访谈,了解企业实际的资源配置情况,为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策略的提出,为促进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更多的科技小巨人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3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系统地分析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数据、历史发展概况以及对宏观政策的研究,为促进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本文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引擎、期刊网站、学校馆藏图书等途径对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文献资料进行搜素、阅读、归纳和整理,以便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有充分的了解,为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2)问卷调查。为了获取准确而科学的实证研究数据,保证调研的严谨性,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来收集有效数据。

(3)SPSS分析。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影响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指标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找出对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

3文献综述

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企业成长性驱动因素研究的先驱当属Penrose(1959)。Penrose(1959)认为,企业资源尤其是特定的管理资源的适时使用和转换,是企业下一步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其后,学者们对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Chandler(1990)为一些国家的大型企业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历史解释,并研究了这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他强调企业成长的环境以及企业的关键决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在Penrose(1959)和Chandler(1990)研究的基础上,Canals(2000)提出了一个公司成长的整体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公司的成长及其过程。 该模型认为,公司的成长是五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五个因素分别是公司的外部环境、公司的内部环境、公司的商业理念、公司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公司关于成长的战略决策和选择。

国外的中小企业较为发达,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内容也较为丰富,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Slevin和Covin(1990)通过建立时间和空间的二维模型,来研究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和时间之间的潜在联系,认为中小企业的成长能力是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家能力、市场环境和组织资源三大要素。Storey(1994)认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能力、中小企业的自身成长能力和企业的业务拓展能力三方面。其中,中小企业的自身能力——对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力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Miehael·A· McPherson(1996)通过对非洲南部的五个国家的中小企业的调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两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的成长影响因素。根据其调查数据显示,人力资本是影响该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Ghosh(2001)以新加坡1995年的发展成功的中小企业作为样本,探析这些中小企业的成功秘诀,最终得到企业成功的六大因素:①高水平的管理能力;②战略性强的领导者;③恰当的战略对策;④灵敏的市场

嗅觉;⑤可持续发展能力;⑥良好的客户关系。针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各种问题,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Chris R. Chatwin(1996)等从集成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利用概念性的PIDKBMS框架构建自组织SOCIS,在结果分析中引入数据功能强大的自动调度系统,促进CIMS的集成,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U.

Dombrowski·I. Crespo·T.Zahn(2010)从精益生产的角度探究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资源状况,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资源现状,提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精益”生产方式。

Andrea Rangone(1999)基于战略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的资源现状,通过建立资源分析模型,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归为其重要资源类别,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Mário Franco(2010)通过研究葡萄牙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中小企业的失败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得出有限的资金能力、匮乏的人力资源、不利的市场环境、不健全的政策体制以及沟通不畅是导致中小企业不能持续成长的主要因素。Kais Mejri(2010)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知识对于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程度,通过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交换模式,强调知识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Fornasiero. R.和 Sorlini. M(2010)从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和资源集成的角度研究,提出了基于资源集成的企业创新管理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平台。Hyunbae Chun(2011)从R&D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的创新决定因素,以2002年的韩国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利用双变量概率模型对影响研发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外部知识的应用能力。

3.2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蔡宁和陈功道(2001)认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不仅由其自身的潜在发展能力决定,还取决于其外部环境特征,其中,外部环境特征突出表现为企业所属行业的成长性,具体包括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政策因素;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具体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因素分析力、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产品的市场潜力、企业的经营效率及企业文化等;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梁锐、王会芳(2004)认为,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管理层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市场销售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等五个方面;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等(2004)认为企业的成长

性可从行业成长性、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状况、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成长环境等五方面来加以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研究,从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到企业成长的策略等,囊括了中小企业成长时期遭遇的各种问题。

刘平(2006)认为中小企业成长时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机构迅速膨胀,管理力度不能渗透到底;财务的过度扩张导致财务失控;人性的弱点导致坐享其成三个方面。

张占友、冯娟(2007)总结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包括产品、人力、设备、资金、管理等内因和外部环境、政策等外因两个方面。于新宇、史竹青、楼瑜(2010)从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组织与运行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三个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刘毅庭、蔡启明、武晓林(2007)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现有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快速成长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刘毅庭、段明铿(2010)基于快速成长型企业在短期内的迅速改变导致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人才风险、技术风险问题,从推动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出发,使用平衡计分卡(BSC)方法构建对快速成长型企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判断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增长性。

周鹤林(2003)基于竞争力的理论原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模式,包括:创新模式、制度安排模式、要素整合模式,并针对这三种模式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梁新弘(2006)基于企业家、产业环境、组织运作机制等影响因素,将企业快速成长的战略模式归类为战术驱动、战略驱动、追随与模仿和价值创新战略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成长战略进行比较,分析每一种战略类型下企业成长的内外部条件和成长的机理。

曹学、翟运开(2006)分析了价值创新战略的含义与方法以及风险,提出了中小企业基于价值创新的快速成长路径,即服务现有顾客转向潜在顾客和满足现有需求转向新兴需求,服务现有市场转向空白市场。

陈军(2010)认为创新是促进中小企业稳步快速成长的首要因素,可以从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