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第二节  热力燃烧的原理

第二节热力燃烧的原理

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废气中含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情况。它和直接燃烧的区别就在于直接燃烧的废气由于本身含有较高浓度的可燃组分,它可以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热力燃烧则不同,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很低,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不足以满足燃烧过程所需的热量。因此,废气本身不能作为燃料,只能作为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助燃气体,在辅助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销毁。与直接燃烧相比,热力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一般较低,通常为540~820℃。

一、热力燃烧的基本理论

(一)火焰传播理论

在热力燃烧过程中,一般认为,只有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760~820℃,驻留时间为0.5s时,有机物的燃烧才能比较完全。而达到这个温度范围是依靠火焰传播过程来实现的。火焰传播的理论分为两大类。

1.热传播理论

这类理论认为:火焰传播是依靠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加热周围的气体,使其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而实现的。

因此,能否实现火焰传播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①混合气体中的含氧量;②混合气体中含有可燃组分的浓度;③辅助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当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周围的气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火焰自然不能向外传播;当助燃废气中的含氧量不足,燃烧过程难以进行,火焰也不能传播出去。例如:丙烷气体在空气当中很容易燃烧,但在氧和氮各占12%和88%的气体中,丙烷燃烧非常困难。此外,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与火焰能否传播有着紧密的联系。浓度过低,燃烧过程不能实现;浓度过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氧而使得废气不能在正常的着火温度下产生燃烧反应,因而火焰也得不到传播。人们将这种能够维持火焰传播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使用燃烧法处理各种有机废气的过程中,爆炸极限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2.自由基连锁反应理论

该种理论认为:在燃烧室中,火焰之所以能够进行很快的氧化反应,就是因为火焰中存在着大量活性很大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是具有不饱和价的

精品

自由原子或原子团,极易同其他的原子或自由基发生连续的连锁反应,而使得火焰得以传播。

精品

1970年西里和鲍曼提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历程如下。

精品

精品

从以上的这个历程中可以看出,由于火焰的存在,使得自由基大量产生,所产生的自由基加速了废气中可燃组分的销毁速度。在以上的这些自由基中,?H O 是一个很重要的自由基,它主要靠水分在火焰中解离而产生。在热力燃烧的过程中,?

+→+O CO O CO 22的速度往往很慢,但如在混合气体中存在着OH ,则其反应为H CO H O CO +→+?2的速度远远大于前一个反应,从而使得对人体危害严重的CO 很快销毁了。

(二)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

燃烧本身是伴有光和热产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为了使这种氧化反应能够在燃烧室的每一点进行彻底,混合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以形成火焰,维持燃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形成气体爆炸。将这一浓度范围的下限称为爆炸下限、上限称为爆炸上限。表16—1列出了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在20℃、101325Pa 下的爆炸极限范围。爆炸极限本身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与混合气体的温度、压力及湿度有关。此外,还与混合气体的流速、设备的形状有关。对于几种有机蒸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精品

i i A a A 100=混 (16—1)

式中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含量,%;

Ai——混合气体中组分i的爆炸极限。

精品

热力燃烧,一般指利用燃烧辅助燃料所产生的火焰提高混合气体的温度,将废气中的可燃组分氧化或销毁。因此,产生火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手段。在这种手段下,只要能够保证合适的温度,废气中的可燃组分就会得到销毁。此外,在热力燃烧过程中废气主要走两路,一路作为辅助燃料燃烧时的助燃气体。另一路作为与高温燃气混合的旁通废气,混合以后的气体温度要达到能使可燃组分销毁的温度。在整个燃烧室中,热量不仅来自于辅助燃料的燃烧,在销毁可燃组分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的碳氢化合物,每1%爆炸下限(LEL)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温度升高15.3℃。因此,这部分热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一般的热力燃烧的工程中,为防止燃烧过程中的爆炸和回火,废气中可燃组分的含量应控制在25%LEL以下。

表16—2列出了部分可燃气体在爆炸下限时的热值。

(三)热力燃烧机理

热力燃烧的机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辅助燃料的燃烧——提高热量;

(2)废气与高温燃气混合——达到反应温度;

(3)废气中可燃组分氧化反应——保证废气于反应温度时所需要的驻留时间。

具体的流程如图16-1所示。

精品

图16-1 热力燃烧流程

然而,在整个热力燃烧的过程中,是否用废气作为助燃气体,要视废气中的含氧量的多少而定,当废气中的含氧量足够燃烧过程中的需氧量时,可以使部分废气作为助燃气体;当不够时,则应以空气作为助燃气体,废气全部旁通。此外,辅助燃料用量的多少与废气的初始温度有很大关系。如废气的初温低,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多;初温较高,消耗的辅助燃料就少。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预热废气可以节约大量的辅助燃料。图16—2就是这一思想很好的体现。

精品

图16—2 带能量(热量)回收装置的热燃烧炉

低温废气在热回收换热器中得到预热,然后进入燃烧室与高温燃气混合燃烧,燃烧完毕之后从燃烧室流出进入换热器,对其他的低温废气预热,最后从烟道排出。

(四)热力燃烧的“三T”条件

“三T”条件指的是反应温度(Reaction Temperature)、驻留时间(Residential Time)、湍流混合(Turbulence Mix)。掌握“三T”条件对于热力燃烧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1.反应温度对热力燃烧的影响

这里所指的反应温度并不是反应可以进行的温度,而是反应速度可达到要求时的温度。换句话讲,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可燃组分的销毁达到设计

精品

要求所需要的温度。这就要求反应的速度足够快。提高温度,反应就会加速。例如,一个充分混合的系统在

精品

982.2℃时也许能在0.3s内完成某一反应过程,而在704.4℃时,则可能要3s时间才能完成同一反应。

2.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影响

任何化学反应(燃烧也是一种化学反应)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可燃组分的销毁也是一样。尽管反应绝不会达到100%的完全程度,但如果反应时间充分,那么不完全反应程度是微不足道的。这个时间是指反应物以某种形式进行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所维持的时间。就燃烧反应时间而言,其变化范围在小于1/10s至几秒之间,因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混合程度而异。从图16-3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为648.9℃时,驻留时间为0.001s,销毁率为10%;驻留时间0.1s时,销毁率一下子上升到88%。由此可见,驻留时间对热力燃烧的效果影响很大。

精品

精品

图16-3 温度和时间对可燃组分氧化速率的影响

3.湍流混合对于热力燃烧的影响

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反应能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的分子间首先要发生碰撞。不能发生碰撞的分子之间自然不会发生反应。湍流混合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增大可燃组分的分子与氧分子或自由基的碰撞机会,使其处于分子接触的水平,以保证所要求的销毁率。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反应温度和驻留时间,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碰撞机会,照样不会达到预期的销毁率。这一点,从反应速率常数与分子碰撞系数的关系式中也可以看出:

质碰反=K K K 111 (16—2)

式中 K 反——反应速度常数;

K 碰——分子碰撞系数;

K 质——传质系数。

当K 碰增加时,K 反也会增加,从而使得反应速率增加。

“三T ”条件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其他两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变。如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速度加快,就可以适当地降低驻留时间和湍流强度。然而,在这“三T ”条件中,延长驻留时间会使设备体积增大;提高反应温度会使辅助燃料的消耗增加。因此,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改善湍流混合情况,以增大分子接触的机会。这就需要在设计燃烧室的时候充分注意其内部的结构。

二、热力燃烧炉的结构

图16—4为热力燃烧典型的工业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热力燃烧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燃烧器,其作用是燃烧辅助燃料以产生高温燃气;燃烧室,其作用是保证废气和高温燃气充分混合并反应的空间。针对不同的要求和火焰燃烧的情况,燃烧器和燃烧室有各种不同的结构。

图16-4 热燃烧装置

(一)配焰式燃烧系统

图16—5为配焰式燃烧器系统,其工艺特点是:燃烧器将火焰配布成为许多布点成线的小火焰,废气从火焰周围流过去,迅速达到湍流混合。因此可以看出,该种燃烧有火焰分散、混合程度高、燃烧净化效率高等特点。但当废气贫氧,废气中含有易沉积的油焦或颗粒物。辅助燃料为油料时,这种系统都不适用。

精品

图16-5 配焰燃烧器系统

1.配焰式燃烧器

根据燃烧结构的不同,该种形式的燃烧器又可分为火焰成线式燃烧器(见图16—6)、多烧嘴式燃烧器(见图16—7)和格栅式燃烧器(见图16—8)。

图16-6 火焰成线式的燃烧器(带侧挡板)

精品

图16-7 多烧嘴式燃烧器系统

图16-8 格栅式燃烧器

火焰成线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下部管子引入,作为助燃气体的废气从V形板侧面的小孔引入,旁通废气从V形板与侧挡板间的缝隙引入。这就是该种燃烧器的特点。当压力降为392.266Pa(40mmH2O)时,该种燃烧器形成的火焰短而稳定,湍流混合程度较好。

多烧嘴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后面引入,废气分为两路,助燃气体和旁通气体的量通过调节d的大小来控制。该种燃烧器的助燃较好,与火焰成线式相比,不易熄火。但湍流混合不够理想。因此,在燃烧室中应增设挡板或其他措施,提高混合程度。

精品

格栅式燃烧器的辅助燃料气从底部分配管引入,废气从下部引入,该种燃烧器湍流混合较好,适用于废气流量较为稳定的情况。但如压力调节不当,会发生熄火情况。

2.配焰式燃烧室

针对配焰式燃烧器的结构,其燃烧室要注意解决以下的问题。

(1)燃烧器的安装位置为保证温度分布均匀,反应完全,燃烧器应安置在断面流速尽可能分布均匀的端处,而不要放置在涡流地带。

(2)燃烧室截面积为保证足够的湍流程度,应满足:

矩形截面时:

8.

10

>

A

D

Q

圆形截面时:

5.8

> D

Q

式中Q标——总体积流量;

D当——当量直径;

D——直径;

A——截面积。

(3)燃烧室内设置挡板由于燃烧室的边壁效应或燃烧器的结构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局部混合不好,为避免这种现象,应在火焰冲击范围以外装设挡板,以提高湍流混合的程度。

表16—3反映了有无挡板之间的差别。

精品

采暖管道施工工艺流程教学文案

采暖管道施工工艺流 程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卡架安装→干管安装 →立管安装→支管安装→ 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调试 3.2 安装准备: 3.2.1 认真熟悉图纸,配合土建施工进度,预留槽洞及安装预埋件。 3.2.2 按设计图纸画出管路的位置、管径、变径、预留口、坡向,卡架位置等施工草图,包括干管起点、末端和拐弯、节点。预留口、坐标位置等。 3.3 干管安装: 3.3.1 按施工草图,进行管段的加工预制,包括: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核对好尺寸,按环路分组编号,码放整齐。 3.3.2 安装卡架,按设计要求或规定间距安装。吊卡安装时,先把吊棍按坡向、顺序依次穿在型钢上,吊环按间距位置套在管上,再把管抬起穿上螺栓拧上螺母,将管固定。安装托架上的管道时,先把管就位在托架上,把第一节管装好U形卡,然后安装第二节管,以后各节管均照此进行,紧固好螺栓。 3.3.3 干管安装应从进户或分支路点开始,装管前要检查管腔并清理干净。在丝头处涂好铅油缠好麻,一人在末端扶平管道,一人在接口处把管相对固定对准丝扣,慢慢转动入扣,用一把管钳咬住前节管件,用另一把管钳转动管至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时的标记,要求丝扣外露2~3扣,并清掉麻头依此方法装完为止(管道穿过伸缩缝或过沟处,必须先穿好钢套管)。 3.3.4 制作羊角弯时,应煨两个75°左右的弯头,在联接处锯出坡口,主管锯成鸭嘴形,拼好后即应点焊、找平、找正、找直后,再进行施焊。羊角弯接合部位的口径必须与主管口径相等,其弯曲半径应为管径的2.5倍左右。干管过墙安装分路作法见图1-11。 3.3.5 分路阀门离分路点不宜过远。如分路处是系统的最低点,必须在分路阀门前加泄水丝堵。集气罐的进出水口,应开在偏下约为罐高的1/3处。丝接应与管道联接调直后安装。其放风管应稳固,如不稳可装两个卡子,集气罐位于系统末端时,应装托、吊卡。 图1-11 3.3.6 采用焊接钢管,先把管子选好调直,清理好管膛,将管运到安装地点,安装程序从第一节开始;把管就位找正,对准管口使预留口方向准确,找直后用气焊点焊固定(管径≤50mm以下焊2点,管径≥70mm以上点焊3点),然后施焊,焊完后应保证管道正直。 3.3.7 遇有伸缩器,应在预制时按规范要求做好预拉伸,并作好纪录。按位置固定,与管道连接好。波纹伸缩器应按要求位置安装好导向支架和固定支架。并分别安装阀门、集气罐等附属设备。 3.3.8 管道安装完,检查坐标、标高、预留口位置和管道变径等是否正确,然后找直,用水平尺校对复核坡度,调整合格后,再调整吊卡螺栓U形卡,使其松紧适度,平正一致,最后焊牢固定卡处的止动扳。 3.3.9 摆正或安装好管道穿结构处的套管,填堵管洞口,预留口处应加好临时管堵。 3.4 立管安装: 3.4.1 核对各层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垂直,吊线、剔眼、栽卡子。将预制好的管道按编号顺序运到安装地点。 3.4.2 安装前先卸下阀门盖,有钢套管的先穿到管上,按编号从第一节开始安装。涂铅油缠麻将立管对准接口转动入扣,一把管钳咬住管件,一把管钳拧管,拧到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时的标记要求,丝扣外露2~3扣,预留口平正为止,并清净麻头。

热工基础大作业

核电站在中国的兴起发展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和生活水平与能源消耗、与当地人均用电量有直接的(正比)关系。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该国的资源构成、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能源战略. 由于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性,各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作为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核电技术的发展程度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国高新技术水平的高低。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

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核电站由核岛(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常规岛(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和配套设施组成。核电站与一般电厂的区别主要在于核岛部分。 核电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能源支柱之一,是由它的安全性、运行稳定、寿期长和对环境的影响小等优点所决定的。大部分核电发达国家的核能发电比常规能源发电更为经济。核电在我国也具有较强的潜在经济竞争力,目前它的经济性已可以与引进的脱硫煤电厂相比较。 据科学家分析,我国煤电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02.3等效CO2克/千瓦时,水电燃料链为107.6等效CO2克/千瓦时。核电站自身不排放温室气体,考虑到它在建造和运行中所用的材料,其燃料链温室气体的排放系数约为13.7等效CO2克/千瓦时。可见,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是同等规模煤电厂的百分之一。而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其一核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各种能源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也相差很大。科学家调查证实,从对公众和工作人员产生的辐射照射看,煤电燃料链分别是核电燃料链的50倍和10倍。 我国在1971年建成第一艘核潜艇以后,立即转入了对核电站的研究和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迄今已经建成核电机组8套,还有3套正在建设之中,到2005年将全部建成,届时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从我国的第一套核电机组———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到目前为止,我 国核发电总量已超过为1500亿千瓦时。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它 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原型压水堆 核电站,于1985年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 日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已有 十多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被誉为“国之光荣”。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核电站,装有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02年2月6日实现首次并网,2002年4月15日提前47天投入商业运行。它的建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暖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流程

采暖管道及散热器安装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预制加工—卡架安装—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试压、冲洗—防腐、保温—散热器安装——调试4.散热器组对及安装工艺流程 编制组片统计表—散热器组对—外接条预制、安装—散热器单组试压—散热器安装—散热器冷风门安装5.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采暖管道安装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基本同给排水施工方案,不同的技术要求如下所述。 5.1 散热器安装前首先检查暖气片是否有沙眼,丝扣处有无断丝,然后进行除锈、刷漆,用砂纸把接头处打磨光滑、平整,其上的螺纹部分和连接用的丝对也应除锈并涂机油。 5.2 组对散热器暖气片时,应使用高碳钢质的专用钥匙。5.3 组对铸铁散热器应平 直紧密,上下两个对丝要同时拧动,当两个散热片的密封面相接触后,应减慢速度,直至垫片挤出油为止。5.4 散热器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须轻拿轻放,不得互相碰撞,以免损坏。 5.5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时,设置钢制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地面 20mm,底部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套管内用油麻填塞密实。 5.6 支管弯曲度要一致,这就要求煨弯大小相同,角度均匀,长度一致。 5.7 管道的坡度须符合要求,当支管全长小于或等于500mm,坡度值为5mm;大于500mm为10mm。 5.9 组对散热器要平直紧密,垫片不得露出颈外。散热器与管道连接,必须安装可拆除的连接件。 5.10 散热器组成后,须做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保持2~3分钟,不渗不漏为合格。 5.11 散热器支、托架安装,位置准确,埋设平整、牢固。散热器支管长度大于1.5m,在中间安装管卡。散热器支、托架的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12 采暖管道在试验压力下,5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为合格。试压完毕,铸铁散热器及不保温的管道外刷樟丹一道,银粉二道。 5.13 方形补偿器采用液压弯管机进行煨弯,弯角必须是90度,顶部不得有焊口存在,在钢平台上组对,连接点设在垂直臂的中部位置,组对尺寸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尺寸正确,四个弯曲角在同一个平面上。 补偿器安装前做预拉伸,预拉伸量为设计补偿量的一半长度,允许偏差±10mm,预拉伸间隙设在补偿器与固定支架距离的1/2处附近。预拉伸时,将补偿器两端的固定支架焊好,管道一侧与补偿器 焊好,另一侧留出预拉伸管间隙,在接口处安装卡箍,卡箍及另一侧支架上用钢丝绳绑牢,中间用倒链拉到合口,然后再进行焊接。补偿器安装后,其两边的固定支架要固定牢固,两侧及顶部活动支架要保证导向活动。 5.14 保温:非采暖房间的管道用岩棉进行保温,外包铝箔玻璃丝布,DN≥40mm 的管道保温厚度为40mm,DN<40mm的管道保温厚度为30mm。 管道的保温须在管道试压及防腐完成以后进行,非水平管道的保温自下而上进行;管道的保温要密实,特别是三通、弯头、支架及阀门、法兰等部位要用岩棉填实。 管道保温要求粘贴紧密,表面平整,圆弧均匀、无环形断裂。 室内散热器组对与安装质量管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制柱型散热器的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钢制散热器:散热器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 证;散热器不得有砂眼、对口面凹凸不平,偏口、裂缝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致等现象。钢制散热器应造型美观,丝扣端正,松紧适宜,油漆完好,整组炉片不翘楞。 2.1.2散热器的组对零件:对丝、炉堵、炉补心、丝扣圆翼法兰盘、弯头、弓形弯管、 短丝、三通、弯头、油任、螺栓螺母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丝扣端正,松紧适宜。石棉橡胶垫以1mm厚为宜(不超过1.5mm厚),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班级建筑141 姓名钟诚 学号3140622027 指导老师Tony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1.查资料得:宁波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则取室外温度为t1=7℃,室内适宜温度取为t2=22℃,室内外温差15℃. 2.建筑维护结构材料的选取 ①墙体:墙体分外墙、保温层和内墙外墙(d1=240mm)和内墙(d2=140mm)材料 为灰砂石砌体,λ=1.10;保温层材料(d3=60mm)为矿棉板,λ=0.050 ②屋顶:钢筋混凝土(d1=30mm)λ=1.74;保温砂浆(d2=20mm)λ=0.29;油毡 防水层(d3=10mm)λ=0.17 ③楼地面:钢筋混凝土(d=150mm)λ=1.74 ④门:胶合板(d=50mm)λ=0.17 ⑤窗:单层玻璃材料取平板玻璃(d=5mm)λ=0.76 窗框窗洞面积比25%

3.传热阻计算 ①墙体:R1=0.24/1.10=0.218(㎡·K/W) R2=0.14/1.10=0.127(㎡·K/W) R3=0.06/0.05=1.2(㎡·K/W) R(wall)=Ri+R1+R2+R3+Re=0.11+0.218+0.127+1.2+0.04=1.695(㎡·K/W) ②屋顶:R1=0.03/1.74=0.017(㎡·K/W) R2=0.02/0.29=0.069(㎡·K/W) R3=0.01/0.17=0.059(㎡·K/W) R(roof)=Ri+R1+R2+R3+Re=0.11+0.017+0.069+0.059+0.04=0.295(㎡·K/ W) ③楼地面: R1=0.150/1.74=0.086(㎡·K/W) R(floor)=Ri+R1+Re=0.11+0.086+0.08=0.276(㎡·K/W) ④门: R1=0.05/0.17=0.294(㎡·K/W) R(door)=Ri+R1+Re=0.11+0.294+0.04=0.444(㎡·K/W) ⑤窗:R1=0.005/0 .76=0.0066(㎡·K/W) R(window)=Ri+R1+Re=0.11+0.0066+0.04=0.1566(㎡·K/W)

采暖系统管道施工工艺详解

采暖系统管道施工工艺 1.安装场合及特点 采暖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筑工程的不同要求和用途,有多种供热形式:分为低压蒸汽采暖、高压蒸汽采暖、低温水采暖、高压水采暖和余热采暖等。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低温水供热,因为它比蒸汽可节约能源20%-30%。目前民用住宅工程采暖管道,大多数采用明装管道,优点是能充分发挥热效能。除了高级建筑工程采用管廊、管井外,尽量不采用暗装管道。因不便于维修、更换等,所以采用明装比较广泛。 采暖系统是由引入管、导管、立支管及散热器、阀门、集气罐、膨胀水箱、除污器、减压器、疏(回)水器等配件所组成。 本章节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群室外供热管道和室内采暖管道安装工艺。 室外供热管道通常用于饱和蒸汽压力小于等于0.8MPa,热水温度不超过150℃的室外采暖及生活热水供应管道(包括直埋管道或架空管道)安装工程。 室内采暖管道安装适用于建筑热水温度小于等于150℃的采暖管道安装。 2.材料及机工具要求 2.1管材:碳素钢管、无缝钢管。管材不得弯曲;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现象。 2.2管件:无偏扣、方扣、乱扣、断丝,不得有砂眼、裂纹和角度不准确现象。 2.3阀门:规格型号和适用温度,压力符合设计要求。铸造规矩,无毛刺、无裂纹,开关灵活严密,丝扣无损伤,直度和角度正确,手轮无损伤。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应按有关 规定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 2.4附属装置:减压器、疏水器、过滤器、补偿器、法兰等符合设计要求,应有产品合 格证和说明书。 2.5其他材料:型钢、圆钢、管卡子、螺栓、螺母、油、麻、垫、电气焊条等。选用时 应符合设计要求。 2.6机具:砂轮锯、套丝机、台钻、电焊机、煨弯器等。 2.7工具:压力案、台虎钳、电焊工具、管钳、手锤、手锯、活扳子等。 2.8其他:钢卷尺、水平尺、线坠、粉笔、小线等。 3.作业条件 3.1室内: 3.1.1干管安装:位于地沟内的干管,一般情况下,在已砌筑完成和清理好的地沟、未盖沟盖板前进行安装、试压和隐蔽;位于顶层的干管,在结构封顶后安装;位于楼板上的干管,须在楼板安装后,方可安装;位于天棚内的干管,应在封闭前安装、试压和隐蔽。

市政热力管道施工方案

5.7 供热工程 热网管道采用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一级网供水管道GB2类压力管,管道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供水管为Ф630x10SY/T5037-2000,回水管为630x8SY/T5037-2000全长450m。 5.7.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二次测量放线→垫层施工→管道(焊接)安装→沟槽回填→检验→试压→冲洗→临时设施拆除→验收签证 5.7.2 测量放线 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应再次复测道路设计中线、水准点,然后进行供热排管中线放样测量。 首先根据供热排管“直通井”位置坐标定点放线,然后再按不同深度定出其“管槽”边线,将各桩号边线点相连洒上石灰,放出管槽开挖线。 5.7.3 沟槽开挖 沟槽土方开挖同雨污水管线土石方开挖。 5.7.4 砼垫层施工 将砂子找平后用平板振动夯夯实,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宽度、压实度须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管。5.7.5 管道安装 5.7.5.1 管道安装施工工序 作业指导书编写→领料→划线→下料→喷砂→焊接→搬运

→现场吊装→管内清洁→配管支撑→焊接→检验→试压→冲洗→临时设施拆除→验收签证 5.7.5.2 管道集中下料组合及安装: 5.7.5.2.1 管子运到组合现场,按施工图纸的安装尺寸将管子先割断,并按顺序逐件编号,再放到坡口机上加工坡口,坡口形式为双“V”形。 5.7.5.2.2 将加工好的管子放至马凳上,用磨光机把坡口内外壁20mm处打磨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5.7.5.2.3 管子对口时,先将管子的平直度调整好,待对口的管子成一直线且水平时,将对口间隙调整至3-5mm,再将其用氩弧焊对称点焊。 5.7.5.2.4 管道对接的焊缝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两个对接焊缝间的距离不的小于管道外径,焊缝与支架管部的位置不得重合,两者间距不得小于200mm,管道接口应避开疏放水的开孔位置,距开孔边缘不得小于100mm。 5.7.5.2.5 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连接时,不得强行对口,加热管道等方法来消除接口间隙,偏斜、错口或不同的缺陷,必须在设备安装定位、紧好螺栓后自然进行。 5.7.6 管道支架的配置、安装 5.7. 6.1 管道支架配置时其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几精度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5.7. 6.2 支架安装时,应与管道安装同步进行,安装位置要与设

航空发动机热力计算程序说明

航空发动机热力计算 根据廉筱纯和吴虎编著的《航空发动机原理》一书,我针对书籍中的第五章的热力计算的方法以及步骤编辑了一个计算程序。该程序适用于具有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加力与不加力的两种情况下发动机性能的计算,主要有航空发动机的单位推力以及耗油率的计算,当然读者可以很随意的修改就能得到发动机的其他性能参数; 对书中的修改之处的说明: 1、155页计算油气比f 时公式为:f =C pg T t4?C p T t3 b H u ?C pg T t4 若仅仅用假定的数 值所得到的f 为负值,因为此处单位不统一,H u 必须乘以1000;后面涉及油气比计算时类似; 2、计算如T t4a T t4, T t4.5T t4a , T t5T t4c , T t4c T t4.5 如此形式的值时,一律用中间变量tm 代替; 3、157页 τ2m =T t4c T t4.5= 1?β?δ1?δ2 1+f +δ1δ2C p T t3/(C pg T t4.5) 1?β?δ1?δ2 1+f +δ1+δ2 应改成 τ2m =T t4c T t4.5 = 1?β?δ1?δ2 1+f +δ1+δ2C p T t3/(C pg T t4.5) 1?β?δ1?δ2 1+f +δ1+δ2 4、程序中由于不能定义希腊字母为变量,程序中都以近似的读音来定义变量,作如下说明:

①δ1 :d1,含有δ的类似,用d代替δ; : nb,含有η的类似, 用n代替η; ②η b ③πcl:Picl,含有π的类似;用Pi代替π ④β:bt ,读音有点相近; 另外,程序中定义了加力的标志sign:若计算加力情况则把sign的值置为1,不加力则定义1以外的数值即可。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假设飞行条件// double Ma0=1.6,H=11; //发动机工作的一些参数// double B=0.4,Picl=3.8,Pich=4.474;/* B为涵道比,Picl为风扇的增压比,Pich为高压压气机增压比*/ double Pi=17,Tt4=1800,Ttab=2000;/*Pi为总增压比,Tt4为燃烧室出口温度,Ttab为加力燃烧室出口温度*/ double R=287.06,Rg=287.4; double Lcl,Lch,f,tm; /*风扇处每千克空气消耗的功*/ double Wc,W4,W4a,W4c; /*各截面流量*/ //预计的部件效率或损失系数// double di=0.97; /*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 double ncl=0.868; /* 风扇绝热效率*/ double nch=0.878; /*高压压气机绝热效率*/ double nb=0.98; /*主燃烧效率*/ double db=0.97; /* 主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 double nth=0.89; /* 高压涡轮效率*/ double ntl=0.91; /* 低压涡轮效率*/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三章)第五版

3-1 安静状态下的人对环境的散热量大约为400KJ/h,假设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的通风系统坏了:(1)在通风系统出现故障后的最初20min内礼堂中的空气内能增加多少?(2)把礼堂空气和所有的人考虑为一个系统,假设对外界没有传热,系统内能变化多少?如何解释空气温度的升高。 解:(1)热力系:礼堂中的空气。 闭口系统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Q+ = ? U W 因为没有作功故W=0;热量来源于人体散热;内能的增加等于人体散热。 ? Q=2.67×105kJ 2000? = 20 60 / 400 (1)热力系:礼堂中的空气和人。 闭口系统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 = Q+ U W 因为没有作功故W=0;对整个礼堂的空气和人来说没有外来热量, 所以内能的增加为0。 空气温度的升高是人体的散热量由空气吸收,导致的空气内能增加。 3-5,有一闭口系统,从状态1经a变化到状态2,如图,又从状态2经b回到状态1;再从状态1经过c 变化到状态2。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和功的某些值已知,如表,试确定未知量。 解:闭口系统。 使用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1)对1-a-2和2-b-1组成一个闭口循环,有 ??=W δ Qδ

即10+(-7)=x1+(-4) x1=7 kJ (2)对1-c-2和2-b-1也组成一个闭口循环 x2+(-7)=2+(-4) x2=5 kJ (3)对过程2-b-1,根据W U Q +?= =---=-=?)4(7W Q U -3 kJ 3-6 一闭口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四个过程组成的循环,试填充表中所缺数据。 解:同上题 3-7 解:热力系:1.5kg 质量气体 闭口系统,状态方程:b av p += )]85115.1()85225.1[(5.1---=?v p v p U =90kJ 由状态方程得 1000=a*0.2+b 200=a*1.2+b 解上两式得: a=-800 b=1160 则功量为 2.1 2.022 1 ]1160)800(21[5.15.1v v pdv W --==?=900kJ 过程中传热量 W U Q +?==990 kJ 3-8 容积由隔板分成两部分,左边盛有压力为600kPa ,温度为27℃的空气,右边为真空,容积为左边5倍。将隔板抽出后,空气迅速膨胀充满整个容器。试求容器内最终压力和温度。设膨胀是在绝热下进行的。 解:热力系:左边的空气 系统:整个容器为闭口系统 过程特征:绝热,自由膨胀 根据闭口系统能量方程 W U Q +?=

采暖管道施工工艺流程

采暖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3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卡架安装→干管安装→ 立管安装→支管安装→ 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调试 安装准备: 3.2.1 认真熟悉图纸,配合土建施工进度,预留槽洞及安装预埋件。 3.2.2 按设计图纸画出管路的位置、管径、变径、预留口、坡向,卡架位置等施工草图,包括干管起点、末端和拐弯、节点。预留口、坐标位置等。 干管安装: 3.3.1 按施工草图,进行管段的加工预制,包括: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核对好尺寸,按环路分组编号,码放整齐。 3.3.2 安装卡架,按设计要求或规定间距安装。吊卡安装时,先把吊棍按坡向、顺序依次穿在型钢上,吊环按间距位置套在管上,再把管抬起穿上螺栓拧上螺母,将管固定。安装托架上的管道时,先把管就位在托架上,把第一节管装好U 形卡,然后安装第二节管,以后各节管均照此进行,紧固好螺栓。 3.3.3 干管安装应从进户或分支路点开始,装管前要检查管腔并清理干净。在丝头处涂好铅油缠好麻,一人在末端扶平管道,一人在接口处把管相对固定对准丝扣,慢慢转动入扣,用一把管钳咬住前节管件,用另一把管钳转动管至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时的标记,要求丝扣外露2~3扣,并清掉麻头依此方法装完为止(管道穿过伸缩缝或过沟处,必须先穿好钢套管)。 3.3.4 制作羊角弯时,应煨两个75°左右的弯头,在联接处锯出坡口,主管锯成鸭嘴形,拼好后即应点焊、找平、找正、找直后,再进行施焊。羊角弯接合部位的口径必须与主管口径相等,其弯曲半径应为管径的倍左右。干管过墙安装分路作法见图1-11。 3.3.5 分路阀门离分路点不宜过远。如分路处是系统的最低点,必须在分路阀门前加泄水丝堵。集气罐的进出水口,应开在偏下约为罐高的1/3处。丝接应与管道联接调直后安装。其放风管应稳固,如不稳可装两个卡子,集气罐位于系统末端时,应装托、吊卡。 图1-11 3.3.6 采用焊接钢管,先把管子选好调直,清理好管膛,将管运到安装地点,安装程序从第一节开始;把管就位找正,对准管口使预留口方向准确,找直后用气焊点焊固定(管径≤50mm以下焊2点,管径≥70mm以上点焊3点),然后施焊,焊完后应保证管道正直。 3.3.7 遇有伸缩器,应在预制时按规范要求做好预拉伸,并作好纪录。按位置固定,与管道连接好。波纹伸缩器应按要求位置安装好导向支架和固定支架。并分别安装阀门、集气罐等附属设备。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DOC)

工程热力学课后答案 2-2.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 /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 =64.27kmol m /3 2-3.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 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解:同上题 10)273 325 .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 .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 m m t 2 19.83min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0.1MPa 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0.7MPa 的空气;或者说0.7MPa 、8.5 m 3 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0.7MPa 、8.5 m 3 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 5.591 .05 .87.01221=?== 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0.1MPa 的空气 3 m 3 ,则要压缩 59.5 m 3 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 .59τ19.83min 2-8解:热力系:气缸和活塞构成的区间。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空气终态温度 == 11 2 2T V V T 582K (2)空气的初容积 p=3000×9.8/(πr 2 )+101000=335.7kPa == p m RT V 1 10.527 m 3 空气的终态比容

热力管道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四、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法 一、路面拆除 路面拆除主要采用先用路面切割机切割然后重型夯击机进行打凿,然后采用挖掘机挖除,局部采用冲击钻打凿。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统一晚上运走。运土杂料的汽车进出场应严格按市城管办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对出场车辆一律冲洗清理车轮车身。施工时注意防噪、降尘措施。 二、水泥砼路面施工 本工程水泥砼路面施工采用人工小型机械化铺筑法。 1、混凝土破除,路基土方开挖 根据施工位置要求采用履带式液压破碎机对原有损坏混凝土路面进行破除,用挖掘机对混凝土块清理装车,及时运到指定堆放位置,对于路基需要换填片石的按要求换填,回填符合要求的片石及碎石,并整平,用压路机对基础碾压。 2、安装模板 支侧模前应对基层的质量、高程和平整度进行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支模,模板选用钢模。支模前,应对模板的规格、平直状况,接头以及钢模的附件进行仔细检查,不合格不得使用。然后根据混凝土分块图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将模板支立准确,连接紧密、平顺,用钢钎打入基层以固定位置,在整个长度上,应紧贴在其基层上,模板接

头和模板与基层接触处均不得漏浆,模板顶面用水准仪检查其标高,作为路面标高,不符合时予以调整。在施工时必须经常校验模板顶面的标高,严格控制。模板与砼接触的表面应涂隔离剂。 3、砼的拌合与运送 砼为现场搅拌,采用强制式砼搅拌机进行搅拌。 砼的试配强度一般为设计强度的110%~115%,坍落度宜为1~3cm。砼的单位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且水大于450kg/m3。 砼检验规定:坍落度检验每台班或每100m3至少2次;28d抗折强度试块每班或每100m31组;28d抗压强度1组,当需快速切缝时应增加1组。采用机动翻斗车或手推车运送。 4、砼的摊铺和振捣 本工程水泥砼路面厚度为24cm,根据规范规定,应分两次摊铺和振实,但一次抹面。两层铺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min。下层厚度宜略大于上层,即下层厚度宜为总厚度的3/5。 用铁锹摊铺时,应用锹反扣(扣锹法),禁止抛掷和耧耙。 摊铺好的砼拌和物,应随即用插入式和平板式振动器均匀地振实。振捣时应先用插入式振动器在模板边缘、角隅处初振或全面积顺序初振一次。同一位置振动时间不宜少于20s。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其至模板的距离应不大于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然后再用平板振动器全面振捣,板与板之间宜重叠10~20cm。同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不再冒出气泡并泛出水泥砂浆为准。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十一章)第五版 .

11-1空气压缩致冷装置致冷系数为2.5,致冷量为84600kJ/h ,压缩机吸入空气的压力为0.1MPa ,温度为-10℃,空气进入膨胀机的温度为20℃,试求:压缩机出口压力;致冷剂的质量流量;压缩机的功率;循环的净功率。 解:压缩机出口压力 1)12(1/)1(-= -k k p p ε 故:))1/(()11(12-+=k k p p ε=0.325 MPa 2 134p p p p = T3=20+273=293K k k p p T T /)1()3 4(34-==209K 致冷量:)41(2T T c q p -==1.01×(263-209)=54.5kJ/kg 致冷剂的质量流量==2q Q m 0.43kg/s k k p p T T /)1()1 2(12-==368K 压缩功:w1=c p (T2-T1)=106 kJ/kg 压缩功率:P1=mw1=45.6kW 膨胀功:w2= c p (T3-T4)=84.8 kJ/kg 膨胀功率:P2=mw2=36.5kW 循环的净功率:P=P1-P2=9.1 KW 11-2空气压缩致冷装置,吸入的空气p1=0.1MPa ,t1=27℃,绝热压缩到p2=0.4MPa ,经冷却后温度降为32℃,试计算:每千克空气的致冷量;致冷机消耗的净功;致冷系数。 解:已知T3=32+273=305K k k p p T T /)1()1 2(12-==446K k k p p T T /)1()34( 34-==205K 致冷量:)41(2T T c q p -==1.01×(300-205)=96kJ/kg 致冷机消耗的净功: W=c p (T2-T1)-c p (T3-T4)=46.5kJ/kg 致冷系数:==w q 2ε 2.06 11-3蒸气压缩致冷循环,采用氟利昂R134a 作为工质,压缩机进口状态为干饱和蒸气,蒸发温度为-20℃,冷凝器出口为饱和液体,冷凝温度为40℃,致冷工质定熵压缩终了时焓值为430kJ/kg ,致冷剂质量流量为100kg/h 。求:致冷系数;每小时的制冷量;所需的理论功率。 解:在lgp-h 图上查各状态点参数。 ,p1=0.133MPa h1=386kJ/kg s1=1.739 kJ/(kg ?K) ,p2=1.016 MPa h2=430 kJ/kg ,h3=419 kJ/kg h5=h4=256 kJ/kg

架空供热管道施工方案

架空供热管道施工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架空供热管道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人员已熟悉掌握图纸,熟悉相关国家或行业验收规范和标准图等。 2、已有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3、技术人员应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质量安全交底,使施工人员掌握操作工艺。 (二)、材料准备 1、管材:管材应有产品合格证,管材不得弯曲、无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 2、管件符合现行标准,有出厂合格证,无偏扣、乱扣、方扣、断丝和角度不准等缺陷。 3、各类阀门有出厂合格证,规格、型号、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符合设计要求。丝扣无损伤,铸造无毛刺、无裂纹,开关灵活严密,手轮无损伤。 4、附属装置:减压阀、疏水器、过滤器、补偿器、法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 5、型钢、圆钢、管卡、螺栓、螺母、油、麻、垫、电焊条等符合设计要求。 (三)、机具、工具 1、主要机具

序号机具名称常用规格型号备注l砂轮机JJK-1T、JJK-5T 2角向磨光机S1MJ-100、S1MJ-125 3电焊机BXl-300~500、BS-330 4液压弯管机YW-2A、LWGl-10B 5套丝机DNl5—80 6切割机J3D-400 7吊车8、16t 8钢丝绳Ф8~20 9滑轮3T、5T 10电动试压泵Dsx-60 1l经纬仪J2 12水准仪DSZl0 2、主要工具 序号工具名称常用规格型号备注1套丝扳DNl5~80 2管子割刀DNl5~80 3管钳DN15~150 4活动扳子SG192-80 5手锯SGl0-80 6电锤ZlC-JD-16 7气焊工具G01-30、G01-100 8钢卷尺2、3、5m 9钢直尺1~10m 10钢丝刷150~600mm

工程热力学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压力表和调压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456 7 1. 开关 2. 可视玻璃 3. 保温棉(硅酸铝) 4. 真空压力表(-0.1~1.5MPa) 5. 测温管 6. 电压指示 7. 温度指示8. 蒸汽发生器9. 电加热器10. 水蒸汽11.蒸馏水12. 调压器 图1 实验系统图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蒸汽的过程称为汽化过程。汽化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程。到一定程度时,虽然汽化和凝结都在进行,但汽化的分子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蒸汽分子动能和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压力也确定不变,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一一对应。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调压器指针调至零位,接通电源。 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30-50V保温(保温电压需要随蒸汽压力升高而升高),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4、重复步骤3,在0~4MP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5、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至零位,断开电源。 6、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四、数据记录 五、实验总结 1. 绘制P-t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绘在坐标纸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七章)第五版

7-1当水的温度t=80℃,压力分别为、、、及1MPa时,各处于什么状态并求出该状态下的焓值。 解:查表知道t=80℃时饱和压力为。 因此在、、、及1MPa时状态分别为过热、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焓值分别为kg,kJ/kg,335 kJ/kg,kJ/kg,kJ/kg。 7-2已知湿蒸汽的压力p=1MPa干度x=。试分别用水蒸气表和h-s图求出hx,vx,ux,sx。解:查表得:h``=2777kJ/kg h`= kJ/kg v``=kg v`=m3/kg u``= h``-pv``= kJ/kg u`=h`-pv`= kJ/kg s``= kJ/ s`=kJ/ hx=xh``+(1-x)h`= kJ/kg vx=xv``+(1-x)v`= m3/kg ux=xu``+(1-x)u`=2400 kJ/kg sx=xs``+(1-x)s`= kJ/ 7-3在V=60L的容器中装有湿饱和蒸汽,经测定其温度t=210℃,干饱和蒸汽的含量mv=,试求此湿蒸汽的干度、比容及焓值。 解:t=210℃的饱和汽和饱和水的比容分别为: v``=kg v`=m3/kg h``=kg h`= kJ/kg 湿饱和蒸汽的质量: 解之得: x= 比容:vx=xv``+(1-x)v`= m3/kg 焓:hx=xh``+(1-x)h`=1904kJ/kg 7-4将2kg水盛于容积为的抽空了的密闭刚性容器中,然后加热至200℃试求容器中(1)压力;(2)焓;(3)蒸汽的质量和体积。 解:(1)查200℃的饱和参数 h``=kg h`= kJ/kg v``=kg v`=kg 饱和压力。 刚性容器中水的比容: =m3/kg

市政热力管道施工方案

供热工程 热网管道采用冷安装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一级网供水管道GB2类压力管,管道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供水管为Ф630x10SY/T5037-2000,回水管为 630x8SY/T5037-2000全长450m。 5.7.1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二次测量放线→垫层施工→管道(焊接)安装→沟槽回填→检验→试压→冲洗→临时设施拆除→验收签证 5.7.2 测量放线 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前应再次复测道路设计中线、水准点,然后进行供热排管中线放样测量。 首先根据供热排管“直通井”位置坐标定点放线,然后再按不同深度定出其“管槽”边线,将各桩号边线点相连洒上石灰,放出管槽开挖线。 5.7.3 沟槽开挖 沟槽土方开挖同雨污水管线土石方开挖。 5.7.4 砼垫层施工 将砂子找平后用平板振动夯夯实,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宽度、压实度须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下管。 5.7.5 管道安装 5.7.5.1 管道安装施工工序

作业指导书编写→领料→划线→下料→喷砂→焊接→搬运 →现场吊装→管内清洁→配管支撑→焊接→检验→试压→冲洗 →临时设施拆除→验收签证 5.7.5.2 管道集中下料组合及安装: 5.7.5. 管子运到组合现场,按施工图纸的安装尺寸将管子先割断,并按顺序逐件编号,再放到坡口机上加工坡口,坡口形式为双“V”形。 5.7.5. 将加工好的管子放至马凳上,用磨光机把坡口内外壁 20mm处打磨干净,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5.7.5. 管子对口时,先将管子的平直度调整好,待对口的管子成一直线且水平时,将对口间隙调整至3-5mm,再将其用氩弧焊对称点焊。 5.7.5. 管道对接的焊缝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两个对接焊缝间的距离不的小于管道外径,焊缝与支架管部的位置不得重合,两者间距不得小于200mm,管道接口应避开疏放水的开孔位置,距开孔边缘不得小于100mm。 5.7.5. 管道与管道、管道与设备连接时,不得强行对口,加热管道等方法来消除接口间隙,偏斜、错口或不同的缺陷,必须在设备安装定位、紧好螺栓后自然进行。 5.7.6 管道支架的配置、安装 5.7. 6.1 管道支架配置时其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几精度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

汽油机热力计算

(课程设计)用纸 摘要 通常由于汽油机具有转速高、重量轻、噪音小、易启动、造价低等特点。因此它在小客车、中小型货车和军用越野车及小型农用动力(喷粉、喷雾、插秧机)等方面广泛应用。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是学生掌握内燃机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汽油机三大计算(热力计算,动力计算和零件强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初步训练学生应用三大计算的结果,分析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零件强度及零件机构工艺性的能力。 关键词NJ70Q汽油机;热力计算;动力计算

毕业论文(设计)用纸 目录 摘要I 第 1 章绪论 (2) 1.1本课程设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1.2本课题研究的任务 (2) 第 2 章汽油机热力计算 (3) 2.1汽油机实际循环热力计算 (3) 2.1.1 热力计算的目的 (3) 2.1.2 热力计算的方法 (3) 2.1.2.1 确定汽油机的结构形式 (3) 2.1.2.2 原始参数的选择 (4) 2.1.2.3 燃料的燃烧化学计算 (8) 2.1.2.4 燃气过程参数的确定与计算 (8) 2.1.2.5 压缩终点参数的确定 (9) 2.1.2.6 燃烧过程终点参数的确定 (9) 2.1.2.7 膨胀过程终点参数的确定 (10) 2.1.2.8 指示性能指标的计算 (10) 2.1.2.9 有效指标的计算 (11) 2.1.2.10 确定汽缸直径D和冲程S (11) 2.1.2.11 绘制示功图 (12) 2.1.2.12 绘制实际示功图 (14) 第 3 章NJ70Q汽油机动力学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曲轴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机构惯性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绘制各负荷的曲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绘制合成力P=f(α)的曲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绘制P N=f(α),P L=f(α),T=f(α),K=f(α)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绘制主轴颈和曲柄销的积累扭矩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绘制曲柄销负荷极坐标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绘制曲柄销预磨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