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膜蛋白技术资料

肠膜蛋白技术资料
肠膜蛋白技术资料

肠膜蛋白

(贝倍壮)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北京中科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肠膜蛋白(贝倍壮)

目录

一、产品简介-------------------------------------------------2

二、产品成分-------------------------------------------------3

三、产品工艺流程-------------------------------------------4

四、产品特点-------------------------------------------------5

五、产品安全性----------------------------------------------6

六、试验报告--------------------------------------------------7

七、使用方法--------------------------------------------------11

八、注意事项-------------------------------------------------11

产品简介

肠膜蛋白是由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利用“948”项目开发的新型生物蛋白饲料,生产肠膜蛋白的设备、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完全按美国标准进行,并且在喷雾干燥和后加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本产品完全溶于水,提高了产品的适口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贝倍壮为猪小肠黏膜经多种蛋白酶酶解的产物,同时加入苦肽分解酶,提高适口性,用膜分离技术清除大部分的粗灰分,然后喷雾干燥而成。通过该工艺加工的肠膜蛋白粉,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外,还含有大量的小肽类蛋白和未知生长因子(UGF),非常易于小猪消化吸收,是幼畜专用的水溶性功能蛋白源。

产品成分

一、成分组成:肠膜蛋白

二、主要成分:

粗蛋白≥50.0% 粗脂肪≤3.0%

粗灰粉≤18.0% 水份≤10.0%

粗纤维≤3.0% 消化能≥16.5MJ/kg

钙0.5~2.0% 磷0.2~1.0%

赖氨酸≥3.2%

三、主要氨基酸组成:

精氨酸-------------3.26% 赖氨酸---------------3.2%

蛋氨酸-------------1.0% 色氨酸---------------0.20%

苏氨酸-------------2.0% 亮氨酸---------------3.65%

异亮氨酸------------1.94% 缬氨酸-------------1.20%

组氨酸---------------0.90% 苯丙氨酸----------2.15%

谷氨酸--------------5.85%

产品工艺流程

生化制药的基本物质主要是氨基酸、肽、蛋白质、酶与辅酶、多糖、脂类、核酸及其降解产物,肠膜蛋白就是用肠膜生产多糖类药物---肝素的产物。工艺如下:

一、第一次酶解:

将猪肠粘膜和分解酶、催化剂混合,在PH=10,温度=60℃酶

解,使肠粘膜成液状,从液体中分离出多糖类药物---肝素。

二、二次酶解:

将剩余滤液、滤渣进行二次酶解,使肠黏膜蛋白98%以寡肽

形式存在,此时的肠黏膜蛋白被酶解为小肽(二肽、三肽、多

肽、苦肽)和游离氨基酸,可完全溶于水,极易被幼畜吸收利

用。

三、三次酶解:

由于肠黏膜二次酶解液中含有苦肽,我们在总结国外产品的基

础上,改进工艺,进行第三次酶解。在二次酶解液中加入苦肽

分解酶,使苦肽分解,去掉苦味。这也是贝倍壮在幼畜上使用

适口性优于进口肠膜蛋白的主要原因。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灰份:

在肠黏膜酶解液中加入一种特殊溶剂,在超临界温度和压力

下,大部分粗灰分和粗脂肪会溶解于该溶剂,使肠黏膜中的粗

灰份从28%降到18%以下。

五、改变肠黏膜蛋白的吸湿性:

纯肠黏膜蛋白的吸湿性很强,易板结,进口肠膜蛋白多用大豆

皮作防板结分散剂,但大豆皮中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存在,影

响肠膜蛋白的吸收利用。我们为此在载体选择上做了大量试

验,最后选择水溶性膳食纤维作肠膜蛋白的载体。水溶性膳食

纤维的优点:(1)促进幼畜肠道有益菌群的繁殖。(2)不含抗

营养因子。(3)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4)流散性好,不具

有吸湿性。

六、干燥、灭菌:

产品经过多道工序后,此时的产品干物质含量在35—45%,使用离心喷雾干燥机,通入180---195℃的热空气,使雾状肠黏膜蛋白和热空气充分接触,即杀灭病菌,又快速干燥。

产品特点

一、贝倍壮为高含量肠膜蛋白,纯度高达95%。

二、贝倍壮肠膜蛋白90%以寡肽形式存在,可完全溶于水。

三、产品为浅黄粉状,具特殊腥味、粘弹性和水中稳定性。

四、流散性好,易于混合。

五、味道纯正,无苦涩味,适口性及诱食性极佳。

六、母猪饲料添加,乳猪出生重可提高100—300克,仔猪的断奶重

可增加10—20%。

产品功能

一、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减少断奶失重,降低腹泻,促进生长发育。

二、含丰富游离氨基酸和大量小肽(二肽、三肽)、寡肽,易被幼畜

吸收。

三、含丰富诱食肽(Feed Attractant Peptides),提高饲料适口性和

仔猪采食量。

四、含丰富免疫调节肽(Immunomodulator Peptides)提高乳猪免疫

力和抗病能力。

五、含丰富肠膜素,对断奶引起的肠道损伤,有修复作用。

六、激活消化道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

化吸收。

产品安全性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对贝倍壮的安全性已做过数次的试验及实验室的分析,对已上市的产品追踪分析,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本产品是安全的!

(1) 产品出厂检验:样品在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检测结果;

(2) 样品存放试验:将贝倍壮在实验室存放90天后,进行实验室检验,细菌数如下:

(3) 在贝倍壮样品上人工接种沙门氏菌,然后测定其繁殖情况。取20克贝倍壮接种3种不同菌株沙门氏菌,在当天及7天后测细菌数。

试验报告

一、贝倍壮与乳清粉的对比试验

时间:2003年9月地点:中国农大试验场

试验负责人:胥学新副研究员

料肉比

从第三周起5%贝倍壮组比乳清粉组,在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效率方面

均有明显改善。

二、贝倍壮与血浆蛋白粉及其并用的对比试验

时间:2004年1月地点:河北昊友种猪场

试验负责人:马永喜博士

结果:

日采食量(kg)

料肉比

在统计5周的试验后可以看出,所有饲喂贝倍壮的猪在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

使用方法:

1、仔猪前期(体重小于10公斤),每吨饲料添加20--50公斤。

2、仔猪前期(体重10--30公斤),每吨饲料添加20--30公斤。

3、怀孕母猪及哺乳母猪,每吨饲料添加15--30公斤。

4、虾、蟹饲料使用,每吨饲料添加50公斤。

注意事项:

1、乳仔猪使用本品,饲料中不需另加食盐。

2、本品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3、本品保质期为12个月。

肠膜蛋白技术资料

肠膜蛋白 (贝倍壮) 产 品 技 术 资 料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北京中科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肠膜蛋白(贝倍壮) 目录 一、产品简介-------------------------------------------------2 二、产品成分-------------------------------------------------3 三、产品工艺流程-------------------------------------------4 四、产品特点-------------------------------------------------5 五、产品安全性----------------------------------------------6 六、试验报告--------------------------------------------------7 七、使用方法--------------------------------------------------11 八、注意事项-------------------------------------------------11

产品简介 肠膜蛋白是由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利用“948”项目开发的新型生物蛋白饲料,生产肠膜蛋白的设备、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完全按美国标准进行,并且在喷雾干燥和后加工工艺上进行了改进,本产品完全溶于水,提高了产品的适口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贝倍壮为猪小肠黏膜经多种蛋白酶酶解的产物,同时加入苦肽分解酶,提高适口性,用膜分离技术清除大部分的粗灰分,然后喷雾干燥而成。通过该工艺加工的肠膜蛋白粉,除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外,还含有大量的小肽类蛋白和未知生长因子(UGF),非常易于小猪消化吸收,是幼畜专用的水溶性功能蛋白源。

2015年高考生物(海南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理综生物部分 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有核塘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醉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料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千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7.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DNA→RNA B.RNA→DNA C.蛋白质→蛋白质D.RNA→蛋白质 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脱落酸B.乙烯C.细胞分裂素D.IAA 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试卷:细胞膜与细胞核(含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与细胞核(含流动镶嵌模型)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海口模拟)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分子大多数是运动的 B.能溶解脂质的溶剂、蛋白酶都会破坏细胞膜 C.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 D.基因的表达、突变可能影响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 2.(2015·江西四校联考)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3.(2015·温州十校联考)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进行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 4.(2015·武汉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间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以向靶细胞传递信息 C.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传递信息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5.(2015·浙江名校联考)下列过程,一般不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DNA复制B.光反应产生氧气 C.有氧呼吸产生水D.磷脂的合成 6.如图表示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③表示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的频率相对较低,新的收缩引起的收缩发生在上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性强直收缩:当刺激的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新的收缩发生在上一次收缩的缩短期,就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通常以第1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收缩、瓣膜开放和关闭、血液对心血管壁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心脏周围组织的传导,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到的声音。

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05-04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韦明明朱峰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迄今尚无彻底治愈方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在CD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改善CD患者营养状态,而且对CD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有重要作用。 1 CD 的发病与营养风险 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自然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肠黏膜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发热、体重下降,晚期出现溃疡穿孔、肠瘘形成及肠梗阻。 CD营养不良表现突出,75%成人患者及90%儿童患者有体重下降,50%以上患者存在负氮平衡,50% 患者存在贫血,25%~50% 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40%儿童CD患者存在生长发育迟滞。印度的一项研究表明,活动期和缓解期C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2.8% 和38.9%;国内调查发现,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5.4%,其中缓解期为48.7%,轻度活动期85.7%,中度活动期88.2%,重度活动期100%,活动期CD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明显升高。 营养不良可以影响组织修复及细胞功能;导致CD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以及青春期延迟;使拟手术治疗的CD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EN是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EN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下调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对CD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有重要作用。EN是儿童CD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成年CD尤其是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EN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2 CD营养不良的机制 CD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1)食欲减退、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等因素导致食物摄入减少及饮食限制;(2)营养吸收不良:如肠道炎症,外科切除术以及瘘管形成导致吸收面积减少; (3)肠道营养丢失增加:如肠道黏膜损伤、出血;(4)发热和炎症状态所致机体代谢加速,营养需求增加;(5)药物:糖皮质激素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导致负氮平衡;某些药物如甲硝唑影响患者的食欲;柳氮磺胺吡啶抑制空肠叶酸结合酶,影响叶酸吸收。由于CD常累及小肠,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及严重程度远高于溃疡性结肠炎。

肠膜蛋白粉简介

肠膜蛋白粉 肠膜蛋白粉(Dried Porcine Solubles,DIS)是以猪小肠为单一来源(防止交叉感染),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解处理,而后经高温灭菌和特殊条件下干燥等过程制造出来的新型动物蛋白质原料。DPS含有大量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MeUor,2000),可应用于多种动物及同种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饲料,尤其是在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血浆蛋白粉(AP)、乳清粉和脱脂奶粉等较昂贵的动物蛋白原料,大大节约饲料成本(高欣等,2001)。 1 DPS的加工工艺及营养特性1.1 DPS的加工工艺DIS 是利用猪小肠黏膜萃取肝素过程的副产物,目前国内市场上的DIS 多为进口产品,其大致的生产工艺是将屠宰场收集的猪小肠及肠黏膜,用特定蛋白酶在62~74℃下处理5 h,浓缩,再与赋形剂充分混合,最后经107℃,15 min高温灭菌及干燥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加工工艺是影响DIS质量的重要因素。王春维等(2005)在猪DIS 生产工艺的研究中指出,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对猪肠膜的水解效果相比,木瓜蛋白酶较好,因为其在相同时间内水解产生的可溶性蛋白及小肽含量均显著高于胰蛋白酶。此外,木瓜蛋白酶价格低廉,酶解条件温和(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 ,60℃ ,pH 6,水解7 h),生产出的DIS 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产品DIS 50(美国伊阿华收稿日期2006-03-27州的Nutra-flo蛋白质制品公司生产)。 纯肠黏膜蛋白的吸湿性很强,易板结,因此DIS的主要成分除了肠膜蛋白水解物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赋形剂。进口DIS 多用黄豆皮作防板结分散剂,但黄豆皮中有抗营养因子存在,影响DIS 的吸收利用。因此,去除黄豆皮中的抗营养因子或选用新材料作赋形剂是DIS 加工工艺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 DIS 的营养特性1. 2.1 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小肠黏膜经过酶解处理后,肠黏膜蛋白被分解为小肽(二肽、三肽、多肽和苦肽)和游离氨基酸,水溶性好,且易于被动物利用。表1列出了美国Nutra-flo公司生产的猪DIS 4o(蛋白质≥40%)和DIS 50(蛋白质≥49%)的营养成分。 1.2.2 生物利用率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作用下其水解终产物大部分是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们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小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以小肽形式供给蛋白质,可显著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Boze等,2000)。此外,小肽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与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抗病力。由此可见,富含小肽的DIS 在动物尤其是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幼畜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饲料研究¨·H}、砖n 、fⅢ 39维普资讯https://www.360docs.net/doc/0014328704.html,单胃动物营养表1 猪DPS的营养成分注:DE表示消化能,ME表示代谢能1.2.3 适口性好DPS为浅黄色粉状,具有特殊腥味,可增加饲料的风味,提高动物的采食量。研究发现,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可以用来产生4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和辣),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改善饲料的风味,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起到饲料调味剂和诱食剂的作用。肠膜蛋白酶解所产生的小肽中是否含有诱食

肠膜蛋白粉的营养特性

肠膜蛋白粉的营养特性 及在养猪业生产中的应用 贾晓燕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 程文虹浙江杭州汇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肠膜蛋白粉是一种新型的动物蛋白源,它是猪小肠黏膜水解萃取肝素过程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和小肽。 关键词肠膜蛋白粉营养特性仔猪母猪 中图分类号:$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13(2006)08—0039—03 肠膜蛋白粉(Dried Porcine Solubles,DPS)是以猪小肠为单一来源(防止交叉感染),经一系列蛋白酶长时间水解与特殊酶解处理,而后经高温灭菌和特殊条件下干燥等过程制造出来的新型动物蛋白质原料。DIS含有大量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Mellor,2000),可应用于多种动物及同种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饲料,尤其是在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血浆蛋白粉(AP)、乳清粉和脱脂奶粉等较昂贵的动物蛋白原料,大大节约饲料成本(高欣等,2001)。 1 DPS的加工工艺及营养特性 1.1 DPS的加工工艺 DPS是利用猪小肠黏膜萃取肝素过程的副产物,目前国内市场上的DPS多为进口产品,其大致的生产工艺是将屠宰场收集的猪小肠及肠黏膜,用特定蛋白酶在62~74℃下处理5 h,浓缩,再与赋形剂壳分混合,最后经107 oC,15 rain高温灭菌及干燥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加工工艺是影响DPS质量的重要因素。王春摊等(2005)在猪DPS生产工艺的研究中指出,胰蛋白酶与木瓜蛋白酶对猪肠膜的水解效果相比,木瓜翟白酶较好,因为其在相同时间内水解产生的可溶牲蛋白及小肽含量均显著高于胰蛋白酶。此外,木圾碌白酶价格低廉,酶解条件温和(最佳酶解条件为寝嚼羊?%,60~C,pH 6,水解7 h),生产出的DPs主鞯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产品DPS 50(美国伊阿华“ka-k 州的Nutra—flo蛋白质制品公司生产)。 纯肠黏膜蛋白的吸湿性很强,易板结,因此DPS 的主要成分除了肠膜蛋白水解物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赋形剂。进口DPS多用黄豆皮作防板结分散剂,但黄豆皮中有抗营养因子存在,影响DPS的吸收利用。因此,去除黄豆皮中的抗营养因子或选用新材料作赋形剂是DPS加工工艺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 DPS的营养特性 1.2.1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小肽 小肠黏膜经过酶解处理后,肠黏膜蛋白被分解为小肽(二肽、三肽、多肽和苦肽)和游离氨基酸,水溶性好,且易于被动物利用。表1列出了美国Nutra—flo公司生产的猪DPS 40(蛋白质≥40%)和DPS 50(蛋白质≥49%)的营养成分。 1.2.2生物利用率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单胃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作用下其水解终产物大部分是2个或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们以完整的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小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以小肽形式供给蛋白质,可显著提高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Boze等,2000)。此外,小肽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与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增强机体抗病力。由此可见,富含小肽的DPS在动物尤其是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幼畜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常用婴幼儿特殊功能配方粉的选择_胡燕

文章编号:1005-2224(2015)12-0897-04 DOI:10.7504/ek2015120605 常用婴幼儿特殊功能配方粉的选择胡燕 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但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以母乳为参照标准的商业化配方粉是喂养的首选。然而,对于特殊生理或疾病状态下的婴幼儿,常需要特殊的营养配方以支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掌握特殊配方粉的特点有利于儿科医生根据儿童的生理和疾病状态给予正确的喂养和营养指导。 关键词:婴幼儿;特殊功能配方粉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A Selec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al formula for infants HU Yan.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China Abstract:Breast milk is the ideal food for infants,while for those who can not be breastfed,the commercial standard formula is the first choice.However,formula with special nutrients are necessary for infants with special needs,due to special physiology or dis?eases.It is helpful for pediatricans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ose specific functional formula in order to do clinical feeding and nutritional guidance. Keywords:infant;specific functional formula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但仍有很多婴儿无法进行母乳喂养,这些婴儿需要既安全又营养的替代品,通常是最接近母乳的替代品,即婴儿配方奶粉。所有婴儿配方粉标准都是以母乳作为参照而制定的。因此,制备代乳品的目的就是调制一种从营养上尽可能接近母乳的易接受的产品。然而,很多营养素从母乳中吸收比从婴儿配方粉中吸收更有效,因此,通常婴儿配方粉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会比母乳中的含量更高,以确保营养素摄入充足。 对于在特殊生理状态或疾病状态下的婴幼儿,普通婴儿配方不能满足他们对营养素的需求,故应补充特殊营养素以支持其正常生长发育。目前市场上有多种配方粉供特殊情况下的婴幼儿选用,胎龄、胃肠道和双糖酶的功能、蛋白质的敏感 度、疾病状态等是选择特殊配方粉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对各种特殊配方粉的成分、适用对象、使用时间等知识缺乏,部分家长及基层儿科医生可能选择不恰当的配方,从而造成儿童营养不足或不均衡,最终导致生长障碍。因此,掌握特殊配方粉的特点有利于儿科医生根据儿童的生理和疾病状态给予正确的喂养和营养指导,从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配方 早产儿与足月儿一样,最好的营养品仍然是母乳。研究证实,早产乳含有比足月乳更高浓度的免疫蛋白、总脂肪含量、中链三酰甘油、维生素、某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对于出生体重>2000g、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母乳仍是喂养的首选。然而,与足月乳一样,随着泌乳的进行,早产乳各营养素浓度也有下降趋势[1]。因此“早期”含高浓度营养素的早产乳可满足早产儿的需要,但对出生2周后快速生长的早产儿来说,纯早产成熟乳喂养可能导致营养素缺乏,此时应给予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配方粉进行营养支持。 母乳强化剂:目前国际上推荐纯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使用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母乳强化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以确保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添加时间是当早产儿能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后,将HMF加入母乳中进行喂哺。一般按标准配制的强化母乳可使其能量密度增至3349~3558kJ/L[2]。如果需要限制喂养的液体量[130mL/(kg·d)],例如患慢性肺部疾病时,可增加奶的能量密度至3767~ 4186kJ/L。对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出院前评价营养增长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能量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3056kJ/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早产儿配方粉:虽然母乳有很重要的营养性及非营养性优势,但以早产母乳持续喂养的早产儿的生长常不能达到最佳状态,且不能补偿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的累积氮缺乏;而且,对早产儿给予母乳喂养受很多因素限制(如液体量等),因此,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兽乳为基础的早产儿配方粉。早产儿配方粉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400014电子信箱:hy420@https://www.360docs.net/doc/0014328704.html,

肠胃炎及常见食物禁忌

肠胃炎 什么是肠胃炎? 胃肠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这是食物中毒引起。 症状包括: 严重呕吐和腹泻,常连带有腹部痛性痉挛及绞痛。 发烧、出汗。 可因长期大量丧失体液而致脱水甚致休克。 呕吐物和粪便中可能有少量血。 呕吐、腹泻等症状约在二至四天后便停止,但也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细菌(沙门杆菌)感染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什么症状,却是个带菌者,可以传染他人。 为什么会有肠胃炎? 病因可以是细菌、病毒、农药、食物本身的毒素、食物和食物起的化学作用、或其他无机性物质污染等。 细菌类的成因包括: 最常见的是食物受细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别容易染有细菌。苍蝇和不合卫生的烹煮器皿。 在室温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严重的细菌污染。雪柜应在四度之下,热柜应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细菌停止生长繁殖(其实未死的)。葡萄球和三门杆菌通常来自处理食品的人员。 尤其是含有奶类食品、经加工的肉类、鱼生寿司等。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菌。 污染的禽类、肉类及鱼类中,常可发现弯曲杆菌。这种细菌常会引起腹泻和剧烈的腹痛。 大肠杆菌有很多种,大多无害,但有几种可引起初生婴儿的急性胃肠炎,这种感染常在育婴室中蔓延。这和奶樽消毒情序有关。 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肠炎及肠炎。轮形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肠炎的病毒还有腺病毒、肠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这种感染可在两天之内发病。 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致胃肠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属植物、牵牛花及七叶树属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马铃薯块茎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有青的化学品,如砷、铅及各种杀虫剂等。若服下这些化学品,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虫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肠炎的徵状。 什么是急性肠胃炎来源:肠胃病120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4328704.html, 什么原因引起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有什么症状 急性肠胃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概述 急性肠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本病属于中医"呕吐、腹痛、泻泄"等病症范畴。 病因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

临检试题基础

临检试题基础知识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正常人粪便颜色为 A.白色B.黄褐色 C.绿色D.红色E.黑色 2.关于十二指肠分泌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橙黄色B.pH约为C.量为10 – 20ml D.无团絮状物E.柠檬黄色3.生理性蛋白尿定量不超过 A.24h B.0. 2g/24h C.24h D.24h E.g/24h 4.精子活动力参考WHO符合B级的是 A.精子呈高速直线运动B.精子呈不动状态C.精子呈非前向运动 D.精子呈缓慢运动E.精子呈中速直线运动 5.原尿成分与血浆成分不同的是 A.葡萄糖的含量B.钾的含量C.蛋白质的含量 D.钠的含量E.尿素的含量 6.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属于贫血形态学分类范围中的 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7.试带法测定尿糖方法学评价,错误的是 A。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B.特异性强 C.干化学法测定结果为阴性的桶的标本,如用班氏法则可能呈现阳性结果D.班氏法较干化学法有更高的灵敏度E.只与葡萄糖反应 8.试带法测定尿糖,主要检出尿中的 A.果糖B.蔗糖C.乳糖D.半乳糖E.葡萄糖 9.关于尿本—周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又称为凝溶蛋白B.是骨髓瘤的特征之一 C.其尿中含量可作为肿瘤细胞数的指标 D.大量排出伴肾功能不全,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E.一经检出,即提示肾功能不全 10.不属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所致的贫血是 A.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G6PD缺陷症 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巨幼细胞贫血 11.脑脊液外观呈轻度毛玻璃样浑浊,多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脊髓灰质炎D.神经梅毒E.脑肿瘤 12.脑脊液呈胶胨状多见于 A.病毒性脑膜炎B.蛛网膜下隙梗阻C.脑出血D.结核性脑膜炎E.化脓性脑膜炎13.小圆上皮细胞来自 A.尿道B.膀胱C.肾盂D.肾小管E.输尿管 14.以下不属于正常粪便成分的是

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现状

细 菌 外 膜 蛋 白 的 研 究 现 状 赵香汝3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 外膜在细菌胞浆膜(内膜)和肽聚糖层的外侧,包围整个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中所特有的结构,厚8~10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是典型的非对称性磷脂双层结构,由脂质双层、微孔蛋白、脂蛋白、脂多糖组成[1]。正如细菌的荚膜具有许多功能一样,外膜蛋白对细菌本身和宿主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主要对外膜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作用、免疫原性以及作为疫苗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1 外膜蛋白的生理功能 外膜蛋白(OM P)在细菌代谢物质的运输、维持细菌的形态及调节细菌有关物质的合成方面起重要作用。L ath rop,J.T.报道大肠杆菌B tu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维生素B12、大肠杆菌素A、噬菌体B F23在外膜中的运输有关,如果改变了B tuB基因结构,就改变了相应蛋白质的性质,失去了正常的运输功能[2]。外膜中的微孔蛋白对某些物质的吸收也有作用[1]。淋病奈瑟氏菌的外膜蛋白P 和P 分子形成复合物共同构成细菌的亲水孔,为细菌代谢所必需,是营养物质渗入和废物排出的通道[3]。大肠杆菌的om pA具有结构方面和新陈代谢方面的作用。大肠杆菌的外膜,特别是它的主要蛋白参与了决定细胞形状的遗传信息的表达。在膜中两种蛋白质的缺失就导致细胞膜的严重改变,主要外膜蛋白 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很重要,它还作为一个大的载体,在氨基酸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4~5]。 2 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外膜蛋白疫苗 外膜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不仅可刺激体液免疫而且对细胞免疫亦有刺激作用。夏文浪报道,67kD外膜蛋白特异性较高,是抗原性较强的空肠弯曲菌主要外膜蛋白,在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较好的多克隆激活作用[6]。W lertz,E.T.研究证明,脑膜炎双球菌第5类外膜蛋白(op a和op c)和脑膜炎双球菌微孔蛋白具有免疫力,这些蛋白可刺激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B淋巴细胞对第5 3本院研究生类外膜蛋白的反应增强[7],鼠伤寒杆菌的外膜蛋白能够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用om p免疫可保护小鼠抵抗500LD50毒性攻击,同时om p还可诱发变态反应,间接表明om p有较强的细胞免疫能力[8],从痢疾志贺氏菌 型中提纯的om p免疫BALB C小鼠,可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用EL ISA检测可与1型的痢疾志贺氏菌外膜蛋白产生强烈的反应,并且与痢疾志贺氏菌的整个细胞产生反应,与主要外膜蛋白相对应的免疫球蛋白能与福氏志贺氏菌主要外膜蛋白制剂、鲍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发生交叉反应,这表明om p不仅有抗原性而且与志贺氏菌种有关[9]。Bo lin,-CA用大肠杆菌O78∶K80∶H9的铁调节外膜蛋白免疫兔子制得的抗血清来免疫18日龄的火鸡,2h后能抵抗通过呼吸道接种的同样的大肠杆菌的攻击[10]。这表明外膜蛋白的抗体具有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细菌的om p具有免疫原性已得到证实,利用om p制成疫苗已不是梦想,海得尔堡沙门氏菌的外膜蛋白与免疫刺激复合物制成疫苗用于免疫火鸡,火鸡能抵抗同种和异种沙门氏菌的攻击[11]。R Ichand,N试验了胸膜肺炎放线菌的om p的免疫原性,发现针对其至少是四种om p的抗体对9种血清型中的多数细菌有交叉保护作用[12]。 细菌的om p还可通过遗传工程进行表达,op rl是绿脓杆菌主要外膜蛋白的一种,作为疫苗对于抵抗绿脓杆菌是有效的。编码o2 p rl的基因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用表达的op rl免疫小鼠能抵抗绿脓杆菌的攻击[13]。 3 外膜蛋白的致病作用 在很多研究中发现,某些细菌的om p具有致病作用,致病奈瑟氏菌外膜蛋白P 对细菌的存活和致病都起着重要作用。对禽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和它的非致病性变异株,它们的毒力不同,曾经认为是由于生长情况不同而引起,K isa,K试验证明它们的生长曲线相似,这就不是由于生长不同而引起的,其原因可能是om p的改变,由于遗传因素而造成的[14]。Fab iana

早期断奶仔猪饲料配制技术要点

早期断奶仔猪饲料配制技术要点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养猪技术及猪舍建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猪场采用21-28天断奶,早期断奶的优点: 1、提高生长速度,减少出栏时间。 2、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提高成活率。 3、提高母猪的繁殖。 一、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特点 仔猪在出生后的1-14天只能消化奶蛋白(酪蛋白)、乳糖、葡萄糖和乳脂,消化淀粉、蔗糖和非乳蛋白所需的消化酶要在较长时间后才能产生。仔猪断奶后从只消化猪奶到用酶消化,固体谷物日粮的突然变化将导致仔猪营养应激,通常造成生长停滞,采食量极少,几乎不增重,常常腹泻。但随着仔猪营养研究的进展、饲料原料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使配制早期断奶的仔猪易消化的日粮变成可能。 二、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 仔猪在21-28天断奶,一般体重小于8公斤左右。实践研究观察表明,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前采食极少的固体饲料(1公斤以内),据统计,从饲槽中消失的饲料只有20-25%是被仔猪采食的,很大一部分是浪费的。因此,没有必要将断奶前及断奶后1-2周分为两个阶段。 4.5-11公斤仔猪根据美国密苏里大学推荐的营养需要见表一: 三、早期断奶仔猪饲料的配制 作为仔猪在断奶前从高脂肪、高乳糖的母乳逐步向由玉米和豆粕等组成的低脂肪、低乳糖、高碳水化合物断奶过渡乳猪饲料是从最大的消化能力和最佳的生产性能、最好的经济效益高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而设计出来的,其真正目的是诱导仔猪采食干料。断奶过渡仔猪料的消化力和采食量是获得快速生长,减少腹泻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断奶过渡仔猪料的原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含有适口性强、适合仔猪消化、营养浓度高、新鲜度好的原则,否则配制乳猪料非常容易造成不吃、少吃或消化不良。 1、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乳糖 乳糖对断奶仔猪的作用在于其甜度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被酵解产酸能维持仔猪的肠道健康。乳糖的来源有食品级或饲料级乳糖以及乳清粉和乳清渗出物(也称低蛋白乳清粉)。 表二乳清粉和低蛋白乳清粉主要成分

饲粮中添加乳铁蛋白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形(精)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11—116 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2.01.016 饲粮中添加乳铁蛋白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李美君1方成垄2张凯1李运虎1’3方热军h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长沙410128;3.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127)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乳铁蛋白(1actoferrin,LF)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杜X长X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250mg/kg乳铁蛋白、基础饲粮+500mg/kg季L铁蛋白和基础饲粮+750mg/kg乳铁蛋白,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正试期21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750mg/kg乳铁蛋白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和500mg/kg乳铁蛋白可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水平乳铁蛋白可显著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其中添加500mg/kg乳铁蛋白显著提高了盲肠、结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结肠中大肠杆茵数量 (P<0.05);添加250和500mg/kg乳铁蛋白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乳铁蛋白可刺激肠道有益菌生长、降低有害茵增殖,从而改善肠道功能,具有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乳铁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250mg/kg。 关键词:乳铁蛋白;生长性能;肠道茵群;肠黏膜形态;断奶仔猪 中图分类号:$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67X(2012)01-01ll-06 抗生素作为畜禽生长促进剂已有50多年的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鲜见报道陪5|。因历史,其在动物饲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此,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中添加乳铁蛋白对早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形态的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及饲料中抗生素的影响,对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和发挥其遗滥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涌现,使得食品安全传生长潜力具有实际意义。 问题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因此,研究和开发绿 色、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当今动物营养1材料与方法 (1actoferrin,LF)I.1试验材料 是乳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物质,安全可靠,具有抗乳铁蛋白购于南京天淳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菌、杀菌、无副作用、无残留等特点¨J。目前,关于其生产工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