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运动,而在于火车内的时空所具有的能量。因为我们知道温度升高是因为空间内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如果火车看做微观的粒子,那么当火车运动时,我们也可以看做它具有的能量提高了。

、、正确的理论

1、时空不连续

正如圈量子所告诉我们的,时空是不连续的,长度不是无限可分的,在地球上最短的长度是普朗克长度,时间也不是无限可分的,地球上最短的时间段是普朗克时间。普朗克常数是一个实验值,我认为普朗克常数在每个时空的实验值不一定相同,可能会受这个时空各种能量的影响,它变化的规律是在能量高的地方实验值较低,在能量低的地方实验值较高。

2、能量是时空存在的原因

、1、能量

有人提出应该用“能量载体”的概念替换“能量形式”,因为能量本质上不存在不同形式,就好像水的固态液态本质上还是水。作为广延量的物理量,能量包括电荷量、质量、动量、物质的量以及熵等,它们的整体值都等于各部分值的和,而且都可以确定它们各自的密度值。

正因为有能量,才有时空。

、2、能量对于时空的影响

因为能量可以影响普朗克常数,因此当宇宙形成时,能量高度集中,这时普朗克常数极小,几乎为零,因此此时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当宇宙大爆炸后,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能量都在发散,因此宇宙的膨胀,本质上膨胀的是普朗克常数。

、、观测到的依据

1、温度对时空维度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空间是三维的理由来自于一种叫做赫姆霍兹自由能密度的热力学参数。在充满辐射的宇宙空间里,这个密度好比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空间维度的压力,压力大小取决于该空间的温度和尺寸。科学家发现,当温度超过临界值,空间可以转换到更高的维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温度可以影响时空的维度,而温度上升意味着能量的上升,所以能量才是影响时空的根本要素,但是能量实际上影响的不止是维度,也可以影响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值。

2、美国太阳卫星

美国向太阳发射的卫星,总是不按计算好的运动轨迹运行,而是总是摇摆,为什么地球上适用的技术在太阳上不适用呢?因为太阳是一颗恒星,不只是它的质量能够产生时空弯曲,它散发出的热量也可以使时空发生变化。

3、不准确关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上帝不会掷色子,不确定关系必然有其内部原因。对于一个量确定的越精确,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因为微观粒子具波动性,而粒子波动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时空的不连续,正如湍急河流里的泥沙。在能量高度集中的理想化条件下,不确定量逼近与零。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不连续时空观的探讨及发展 翟帅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是爱因斯坦的四维连续时空,而本文的工作是以圈量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描述时空特点的完善的理论。为什么时空总是和热力学产生那么多深刻的联系呢,因为能量是时空产生的原因,而热即是能量的一种。 关键词:不连续时空能量芝诺悖论圈量子理论 、、目前时空的理论 1、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四维的弯曲连续时空, 在这个时空,没有直线。引力和电磁力都可以用时空弯曲来解释。毋庸置疑,这是天才的理论,它极其深刻的说明了引力和电磁力,使人类向大统一场迈了一大步。可以把爱因斯坦的时空模型比做一种流体,这样就直观的体现了爱因斯坦时空的特点,大质量的物体会引起超流体的局部变形,变形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每次新的理论的产生,不是完全的否定过去,而是将原来的理论发扬光大。 2、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最恢弘的战斗发生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之间,广义相对论在大的空间尺度、大的质量环境下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而从微观角度,量子力学体现出了它的正确性,为了使这两个理论统一,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微小的弦组成,吸引了大批物理学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弦理论预言的大量新的基本粒子和各种力并没有被观测到。 3、混沌分形理论

有人把混沌论、量子论、相对论称作21世纪最伟大的三个学说,混沌论产生于非线性空气动力学,后来发展到宇宙学领域,它认为空间是破碎的,是不确定的,在这个时空,甚至无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分维数的不断迭代产生拉压,折叠,扭曲产生了时间和空间,它指出了时空的不连续特性,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说明时间和空间的本源。 4、圈量子理论 一些新锐的科学家,在那些经过实验检测的结论上,利用自创的数学语言,几位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时空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离散而非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是由极小的圈组成,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的自旋网络,也就是说时空很像一堆泡沫。圈量子理论提出后,一些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检验,发现广义相对论在某种上和圈量子理论很相似,此外,圈量子理论还可以很好地解释黑洞的一些现象。 、、这些理论的纰漏 1、无法解决的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最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赛跑,假设开始时乌龟位于前方的100米远处,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当阿基里斯跑了100米时,乌龟移动了1米,而阿基里斯再前进1米时,乌龟前进了1厘米,如此,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尽管有些人号称用无穷积分可以解这个悖论,但事实上积分学本身就避开了这个悖论的逻辑,这个悖论在连续时空的前提下是无解的。 2、狭义相对论前提没有明确 狭义相对论的假设是在飞驰的火车上,而我们知道如果火车的速度没有达到光速,那么它只是在做相对运动,而相对运动可以看做静止,因此在飞驰的火车和静止的火车上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影响火车内时间和空间的因素不在于

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人对物质的运动过程的表述

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人对物质的运动过程的表述 张鹏凌 物质是存在着的。 各种强子、轻子、传播子等微观粒子是存在着的,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原子、分子以及分子集团是存在着的,星体和星际物质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星系是存在着的,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能量是存在着的,各种相互作用力以及空间是存在着的,生物是存在着的,人及人类社会是存在着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物质是存在着的。 物质是以各种方式存在着的。 物质的存在方式包括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以夸克和胶子构成强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分子等大量聚集在一起构成星体,星体以及分散存在的星际物质构成星系的方式存在着的;是各种力及其空间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生物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人及人类社会的形式存在着的;是以其它的或者我们不知道的构成方式存在着的。 物质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的。 物质是在各自的空间中、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在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的。

我们现在认识到的相互作用力有四种: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虽然人们已经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还希望建立大统一理论,并且认为万有引力是质量使时空弯曲的效应,但是我们还是以四种相互作用力讲一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各种强子、轻子、传播子等微观粒子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原子、分子等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各种星体以及构成它们的各种物体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在各自空间里进行运动。构成生物体以及人体的物质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进行运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物质在相应的力的作用下在它们的空间里进行运动。另外,物质也会因为它本来就具有的能量进行运动。这些能量来自于物质诞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相互作用力做功获得的。 人总是努力地认识物质的存在以及物质的各种存在方式。 要认识物质,首先我们要对物质的存在及存在方式进行观测,把观测的结果作为认识物质的基础。 再就是我们要提出概念,把物质的存在及存在方式表述出来。对于物质的有些存在方式来说,我们不仅要提出概念来描述它们,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度量。 然后我们要在观测、提出概念和度量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用文字说明物质的存在方式,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物质的存在方式。 最后我们再通过观测和实践来检验理论和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有些存在及存在方式是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度量的。物质的这类存在或存在方式有空间、质量、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等。 我们要认识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各种存在方式就需要确定物质的空间距离、空间位置、大小尺寸等。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对空间进行度量。要度量空间就需要有空间的基本长度单位。我们是用特定的空间长度作为基本长度单位的。我们规定的基本长度单位是米。以前人们是用地球经线的长度来确定米的长度。我们现在对长度的基本单位米的定义是:光(电磁波)在299792458分之一秒的时间间隔内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对于质量、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我们也规定了相应的基本单

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时间的本质

物质的存在方式及时间的本质 张鹏凌 物质是存在着的。 我们现在知道有四种基本引力场,当物质处在相应的引力场中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引力的作用。物质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物质以空间状态存在着。物质是在四种基本引力的作用下在自己的空间状态中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运动着、存在着的。时间只是人为了说明物质的运动着的存在状态而引入的量。知道了时间的本质我们就可以说明物质的一些存在方式。 四种引力场分别是强引力场、弱引力场、电磁场和万有引力场。当物质处在相应的引力场中的时候,就会受到相应的引力的作用。 质子和中子具有强引力场和弱引力场。在质子或中子相互接近的时候它们就会进入对方的强引力场,就会受到强引力场的作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它们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释放出能量。在连接在一起的质子或中子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或不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是在弱相互作用力的参与下,它们就有可能会脱离对方的强引力场而分离,在它们分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释放出能量。在质子或中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进行相互作用的时候所释放出的能量又能够作用于自身或其它物质,使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的动能增加,也就是使这些物质的内能增加,使它们的温度升高,而温度的升高就有可能使构成这些物质的原子的电子跃迁释放出电磁波即光能。这些高能分子以及光能又会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 质子和电子具有电场。当电子靠近质子或靠近与中子结

合在一起的质子的时候,电子会受到电磁引力的作用,使电子围绕着质子或结合在一起的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旋转。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当许多相同种类的或不同种类的原子相互接近的时候,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电磁场就会进行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各种化学反应、弹跳作用、拉伸作用、流体进行的作用、摩擦作用、光电作用、热运动的一些方面以及生命活动中的各种作用、人进行各种活动中的大部分作用等等都是这一类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中的有些会在相互作用的时候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可能会作用于这些物质自身,也可能会作用于其它物质。 物质具有万有引力场。物质彼此都处在对方的万有引力场中。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质会聚集成各种星体。构成星体的物质之间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进行相互作用。各种星体会通过万有引力进行相互作用,使小一些的星体围绕着较大的星体旋转或者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星体相互围绕着对方旋转而构成基本的星体系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许多基本的星体系统围绕着一个中心旋转构成大的星体系统;大的星体系统互相围绕着旋转构成更大的星体系统;许多更大的星体系统和它们之间的物质一起构成了整个宇宙或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物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相互作用。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有些物质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比如同一个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或中子相对于其它的质子和中子是静止的。但实际上所有的物质都处于绝对的运动之中,比如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时或分离时质子和中子的运动、电子围绕着原子核的旋转运动、流体的运动、各种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生命活动中的物质的运动、各种星体的运动等等。并且即使不受到各种力的作用,而物质如果真的是从一次大爆炸开始存在的,那么物质也会从最初的大爆炸中以能量的形式持续地运动下去。 物质都是以一定的空间状态存在着的。基本粒子都有一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什么是无限?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般的回答都是如下:( 1 )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 2 )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3 ) 整个宇宙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特定的具体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4 ) 无数特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 这样的定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体。“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将空间和时间都放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定义无限。有限中的无限,是不能认为是绝对无限的。“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即时间的一维性是无限的。它总是一往无前地流逝着。运动着的物体从任何一个时刻追溯它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表述虽然把物质运动甚至运动都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其实这物质及运动与时间空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时间空间的本质在这里已经被规定为三维方面的无穷延伸和一维方面的无穷持续,而运动者的物质充充其量是被放进去的。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并未能超出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的概念。这种所谓的时间空间不是和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处在同一矛盾统一体重的。而是外在于有限的规定性。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就已经表现出割裂无限与有限的特征。现行无限性理沦原则上承认物质世界和时间空间都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但又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是有限的,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两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特定的有限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无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于是这对立的两者便统一起来了。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两者割裂开了。因为这样一来,无限与有限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便是不一样,具体的事物便不具有无限的性质。而整个宇宙也没有了有限的性质,从而是一种非具体的抽象物。于是,有限与无限又被分离开来,两者并不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既没有能统一在具体有限的事物中,也没能统一在抽象的无限中。在对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中,无限与有限仍然是互相外在的。 无限与有限的这种互相外在,表明无限并不是在辨证的思维中把握的,而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把握。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0463.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二)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二)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2010-07-29 00:21:08) 转载 时间的本质:周期循环与波动。 如果我们把一条绳子打个结,做成一个圆圈。然后甩动圆圈上的一个点制造一个波动,我们会发现,这个波动最后会再次波及到原来的点。海里的波浪,其实是能量的传递,一个特定的地方,有可能受到不同的波的重叠影响。很多水手经常讲述海里凶险的“巨浪”与“巨型漩涡”的故事,两者都可以吞噬船只。巨浪其实是多重波峰的重叠,而“巨型漩涡”则是多重波谷的重叠。美国1929大萧条就是这种“巨型漩涡”,所有坏事一起发生了,除了经济动荡,美国从1931年起,还经历了7年之久的干旱沙尘暴。很多人认为这是神灵对他们1920年代奢侈与自大的处罚,很多不信神的那时候起从新开始对神灵非常敬畏。 广播就是对于电波的应用。我们可以把声音波加入“载波”里传到很远的地方。(这个有点专业了)。我们可以通过调制波幅或者波长去传输声音,所以有了AM,FM两种方式。 物理基础好的人都知道光的波粒二相性,光有时候表现为波,有时候表现为光粒子。

西方人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东方人则认为时间有周期性。Richard E. Nesbett在《亚洲人与西方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及原因》中写道:“中国人相信变化是常态,但是事情经常转回到原来的起点,及周期轮回。他们广泛注意各种事物,寻找事物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不理解整体,就不能理解局部。西方人活在更简单的有确定性的世界。他们集中注意力在航海的目标上。西方人相信他们一旦掌握规律,就可以掌控事物的发展进程。” 亚洲人理解时间的周期轮回概念。这个世界就像很多互相联系的齿轮,一旦拨动一个齿轮,就会带动其他齿轮的发展,在不细心观察的人眼里是一片混乱的东西,其实背后是有非常清晰的事物演化的时间脉络的。 动态多维的世界:人民币升值与2007-2008年国际商品价格暴涨的互动分析 美元指数2010年7月开始的下跌再次证明,人民币单边升值=美元购买力不稳 人民币2010年6月19日浮动后,美元指数从86跌到了81以下,为什么? 结合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浮动后,美元内在价值的暴跌,黄金从2005年7月的430美元/盎司暴涨再暴涨。大家难道不觉得,

时间与空间维度

B 时间与空间维度 任何文化体系总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人群所创造的。任何文化系统或特质,都不能没有时空参照系。我国古人,春秋时以?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所谓?时空?也就是?宇宙?——?上下四方渭之宇,古往今来渭之宙?。以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密切联系的四维座标系考察文化系统间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学概论》郭齐勇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2 P250) 所谓文化的时间性,是就文化发展中的持续性、阶段性来说的。文化的时间性的内涵,包括:(1)文化在量上的累积和延续;(2)文化在质上的变异与区分,(3)文化特质在流传过程中的暂时性或长久性。从时间维度上考察,文化体系发生、发展、成熟、衰亡、复兴、重构、再生的过程即是量上的累积(连续性)和质上的变异(阶段性)之矛盾的统一过程;也就是旧特质的衰退与新特质的增加的过程,其间亦不乏由量到质的转化、飞跃,即渐进过程的中断。例如,从人类科技史上看,从常规科学到科学革命,再到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展示了无数的运动过程。从文化特质的绵延与变异来看,有的易于变迁,如服装款式,劳动工具;有的则难于变迁,如宗教信仰,哲学理论。 文化层 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创造、生命、未来、生活等所有方面的认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了不同文化风格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类型。因此,在文化学的研究中,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往往在诸如文化层等历史文化的凝固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 文化层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文化学家格雷布内尔于1904年在柏林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史前学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提交并演讲的论文题目就是《埃塞俄比亚文化圈及文化层》,后来,文化圈与文化层一道在文化界广泛流传开来。什么叫文化层呢?所谓的文化层就是指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特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文化层是文化累积的结果,正如考古发掘一样切开文化历史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层被一层层地覆盖在地下,成为历史的积淀。反映着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1 P113) 所以,文化层所代表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它的重心是指向时间维度。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性概念,文化层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比较、研究、鉴别各个民族文化嗣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1.时间维度即历时维度 (1)原始时代(人类过着与动物相去不远的生活,一切生活来源皆仰自然赐予)农业时代(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建筑房屋等) 工业时代文化(科技发明史)(陈建宪:《文化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P79)

科学的本质

科学得本质 对科学本质得探讨主要包括科学得涵义、科学得本质与科学划界得标准,回答科学就是什么得问题。这对正确评价科学得社会地位与充分发挥科学得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得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得规律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 一、科学得涵义 1.科学得本意 古印度得梵语中,“科学”一词就是指“特殊得智慧”;在古拉丁语中,“科学”泛指“知识”与“学问”。在英语词汇里,science(科学)就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得简称。但science得拉丁文原词scientia(scire,学或知)得意思与德文得wissenschaft最为接近,后者指一切有系统得学问或知识,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社会科学与人文类学科。德国人就习惯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来概括后两者,并将整个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汉语得科学就是从日文中得汉字而来,意为“分科之学”。 就科学得外延来瞧,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三大门类。从这三大门类科学与现实世界(包括人得心灵“小宇宙”)得关系来瞧,自然科学主要就是以求取自然世界得“本真”为目得得描绘性得科学(描绘一个现实得宇宙世界图景),社会科学主要就是以求取社会秩序得“至善”为目得得建构性科学(建构一个合理得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人文科学主要就是以求取人得心灵“完美”为目得得超越性科学(超越人得动物性存在,描绘文化图景)。对现代科学体系构成得这种认识,为我们避免将科学实证主义化,进而从“两种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得僵硬对立中走出来开辟了道路。 在中国,对“科学”一词主要就是从自然科学得意义上来运用。 2.马克思得科学 ⑴科学与工业就是“人对自然界得理论关系与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与工业就是人对自然得能动得认识与改造关系。科学发展得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得正确性。人类正就是在改造自然界得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得认识,并且随着实践得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得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得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得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与改造自然得锐利武器。正就是科学得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得能力得到空前得强化。 ⑵科学就是一种社会得、精神生产领域得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就是一种社会劳动,就是社会总劳动中

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 论文作者陈克晶/周祝红 论文关键词时间/存在的时间观念/演化的时间观念,论文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点击次数231,论文页数27~32页1999年1999月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0170463.html,/paper_90086401/ 以往物理学中的时间观念是同人们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感觉相脱离的。当代自组织理论的发展,根本转变了时间只是标示存在的观念,确立了和人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演化时间观念。这是物理学时间观念的重大变革。研究物理科学中时间观念的演化和演化的时间观念,有助于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秘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这一千古传诵的佳句道出了人们感觉中的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它的流逝支配着世世代代人的出生、成长、死亡。谁都曾梦想过留住生命中的美好时光,但却做不到。时间绝不等人,更不会倒流。 然而,奇怪的是,物理科学的几座大厦,不论是牛顿力学,还是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不支持这种对时间的看法。在这些理论中,时间是一种没有方向的参量,完全可倒流。似乎单向的时间反倒不是真实的物理时间,而是人们头脑中的幻觉,一种“心理”的“主观”时间。 当代科学特别是自组织理论的发展,根本转变了时间只是标示存在的观念,揭示了不可逆的本质,确立了和人们主观感觉相一致的演化时间观念。演化时间观念的确立是物理科学中时间观念的重大变革。 一 长期以来,在物理学中,不论是牛顿的经典力学,还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至薛定谔、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时间都只是表示一种存在的持续性。不过,它们表示的存在持续性的物理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并且,在一定的意义上,正是这种不同,标志了物理学从近代到现代的革命。 我们知道,牛顿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第一个逻辑严密的力学理论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牛顿在建立力学体系时,吸取了笛卡儿的时间空间是基本量纲的思想,从区分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入手,把时间、空间从物理事件中剥离出来,提出了只是标示存在而又同存在不相联系的绝对时间、 绝对空间观念。他说“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由于它自身的特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注:(美)H.S.塞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页。)就是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绝对时空的框架中发生于某一时刻,占据着某一位臵,而时间,空间则同它以外的任何事物无关。并且,时间,空间也是各自独立不相联系。世界上的不同空间位臵的事物只是被“现在”这一同时刻所连接。 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念已经熔入他的力学理论之中。具体表现是:首先,力学运动定律对伽俐略变换保持不变。不同观察者用牛顿力学方程对同一运行物体描述时,由于参照系不同,各自的观测量会不同,但这种不同可以通过伽俐略变换统一起来。而伽俐略变换中,不同参照系的时间是同一的,不发生变换。也就是说,时间与任何运动参照系无关,不同参照系的同时性是绝对的。其次,在牛顿力学主方程即第二定律F=ma中,物体质量与速度无关,外在于时空,因而加速度被抽象化为速度对时dv ds间的变化率即a=──,而速度又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v=──,这样,dt dt牛顿第二定律中时间便不仅是绝对的流数,而且这一流数是无方向的,因为在d[2]s f=m────中,时间t不论为正还是为负结构都是一样的。所以,dt[2]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如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还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上千次、上万次的运算,但还是有持续的时间,谁也造不出不需要运算时间的电子计算机。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这种一维性表现在: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时间总是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时间的这种一去不复返性,即不可逆性,是由事物发展过程绝对不会重复的性质决定的。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一定的位置。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常使用“多维空间”的概念,如物理学中“ 相对空间”和色度学上的“ 颜色空间”,都只有比喻或模拟的性质,并不表示现实的空间是多于三维的。在数学上设想没有宽窄只有长短的线和只有长宽而没有高低的面,这也仅是一种科学抽象,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线和面是没有的。 (二)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空间、时间。离开空间、时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基本粒子尽管极其微小,但直径仍然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空间。许多基本粒子的寿命极短,如中性π介子的寿命只有一亿亿分之一秒。但毕竟还是有时间的。微观粒子尚且如此,比微观粒子大的物质客体当然更是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持续性了。因此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在空间、时间以外的物质运动。另一方面,空间、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一说空间和时间,就必然要问什么东西的空间和时间,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空间、时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如测定宇宙间天体相互距离是用“光年”,即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内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人们度量空间和时间的方法、工具和单位尽管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物质运动。人们能够确定量、度、空间和时间的工具和单位,是因为作为工具的物质形态本身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物体之所以能够被测量,也因为物体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如果测量工具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或者被测量的物体不具有广延性和持续性,时间和空间则无法测量。由此可见,空间和时间离不开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正如恩格斯所说,时间和空间“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时间研究(理论物理学)

1.时空间隔和物理事件 狭义相对论中,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构成闵可夫斯基四维平直时空,其度规可取为gμv=(-1,1,1,1),任意两个物理事件的四维间隔的平方写为: (?s)2=?c2?t2+?x2+?y2+(?z)2 四维间隔的平方只有三种类型:(?s)2<0称为类时间隔;(?s)2=0是类光间隔;(?s)2>0是类空间隔。相应的物理事件分别称为类时事件、类光事件、类空事件。如果两个物理事件代表的是某一物质的运动,它们分别是亚光速运动、光速运动、超光速运动。四维间隔在洛伦兹变换下保持不变,因而这三类不同类型的运动不会通过坐标变换而互相转化。如亚光速运动不可能变为超光速运动;反之亦然。 2.时间膨胀 狭义相对论预言,运动时钟的“指针”行走的速率比时钟静止时的速率慢,这就是时钟变慢或时间膨胀效应。[2] 考虑在K系中的某一点静止不动(即空间坐标间隔为零:x=0,y=0,z=0)的一只标准时钟,此时洛伦兹变换中的前三个方程给出: x′=0,y′=0,z′=0 这是时钟在K'系中的运动轨迹,即时钟以不变速度v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洛伦兹变换中的第三个方程给出: 1 t′= 1? c2 式中t是给定时钟显示的时间间隔,因而是固有时。由于时钟的速度v总是比光速c小,该式中的1?v2 (即膨胀因子)大于1,因而t'>t,即在K'系中看来运动的时钟走慢了。但 c2 t'是坐标时,因为它是K'系中两个不同地点的时钟记录的时间之差,所以上面所谓的时间膨胀实际上是说“固有时比坐标时小”。直接的实验验证包括飞行μ子寿命增长和环球飞行原子钟速率减慢。 3.钟慢效应

由坐标变换的逆变换可知: t=γ T+Xu c2 故: ?t=γ ?T+?Xu 2 又:,(要在同地测量) ?X=0 故: ?t=γ?T (注:与坐标系相对静止的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时间间隔称固有长度、静止质量和固有时,是不随坐标变换而变的客观量。) 4.霍金悖论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悖论主张黑洞不可能透露出东西,所有那些被它吞噬的东西将永远置身于我们的宇宙之外。这一论断被一些人称为“霍金悖论”(为了解决“悖论”从而引发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或者说有多个宇宙共存的说法),因为它与量子理论相抵触。 如今,霍金已修改了黑洞理论,认为黑洞是可以“重新开放”的,所吞噬的信息可以以另一种形式释放出来,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燃烧一样,只是信息的转化而已。 经过29年的思考,斯蒂芬·霍金表示、他以前对黑洞的看法是错误的。2004年7月14日,这位剑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正式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黑洞这种由星体残骸演化成的漩涡会保留被吞噬物体的痕迹、而且终将释放出少量被撕碎的物质。 霍金激进的新理论颠覆了他30年来为了科学地解释黑洞悖论而进行的努力:被吸入黑洞的物体怎样才能真正消失,不留一点痕迹呢长期以来他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而亚原子理论认为物质的形式可以相互转换,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此前、霍金坚持认为、黑洞会摧毁其中所包含的一切微小信息,然后只是正常向外辐射能量。在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

时间、空间、力和物质的本质

时间、空间、力和物质的本质 摘要定义一:存在持续的区间称为时间。定义二:持续存在的三维区间称为空间。定义三:空间中持续存在的作用称为力。 关键词持续区间;时间;空间;力和物质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a:there is a continuous interval called time. Definition two:the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val called space. Definition three:the continuous presence of the space in the role of force. Keywords:continuous interval time,space,force and material 由于时间是对存在持续区间的定义,所以局部的存在持续是时间,无限的存在持续也是时间。由于空间是对持续存在三维区间的定义,所以局部持续存在的三维区间是空间,无限持续存在的三维区间也是空间。特别地,点是三个维度无穷小的持续存在区间。由于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所以宇宙是三维无穷大的持续存在区间(现在的宇宙观也包括,所以有物质)。 由拙作《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可知,任何力都是由引力直接或间接转化来的,特别地,物质的质量也是力生成的,物质的体积也是由力的作用产生的。并且不难理解(如有疑问请看拙作《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物质除时间、质量、体积外的其他一切属性,也是由力产生的,如硬度、温度等等,所以物质之所以是物质的最根本原因是拥有力。 由于空间是对持续存在三维区间的定义,所以如果空间和物质不拥有空间,就不会存在。因此空间是存在的原因,解决有无的问题。而体积是对占有空间多少的描述,所以体积也是空间。而物质的体积是物质的某种力作用到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物质占有部分空间,所以也是空间。(实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喻二级粒子对于一级粒子来说就是空的) 由于时间是对存在持续区间的定义。如果空间和物质不拥有时间,也就不持续存在,所以时间是空间和物质持续存在的原因(以前所说的时间是解决事物的存在性,这是错误的)。物质拥有体积和时间,也就是表示物质存在且持续存在。 所以时间的本质是持续存在,空间的本质是三维持续存在,力的本质则是作用和三维持续存在。因为物质由力产生,所以物质的本质也是作用和三维持续存在(运动的本质是物质拥有的时间和空间发生变换)。 因此,力解决的是作用有无的问题,空间解决的是否存在的问题,时间解决的是存在持续的问题。 因此宇宙中只有三个基本属性——持续存在、三维和作用。时间的基本属性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四维空间与能量本质 王大为 国网湖北电力中超建设管理公司湖北武汉微信号:wdw45740967在我们所生活的空间中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长宽高这样比较直观的维度,还有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接触但是可以感受到的维度--时间。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四维空间。虽然还不能直接接触到四维空间,但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回忆,在回忆里,把我们一连串的活动记录下来,这就形成了我们脑海中的四维空间,虽然它不是真正的四维空间,仅仅由一系列三维片段构成,而且我们的大脑还做不到全方向、各个角度的审视和处理,但是这也足够使我们的智力得到发展并通过学习构建了今天的社会。 对于现实的生活空间人们使用数学这样的工具来描述它,并利用其严密的逻辑来证明我们宇宙空间的自洽性。在这里,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简洁的数学描述就足以促使我们的宇宙运行下去,终日不辍。 在这些基本的物理规律中有一条及其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数百年间,经历了无数人的质疑、验证,多少永动机梦碎,至今依然屹立不倒。191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同年,伟大的德国女数学家埃米〃诺特发现了诺特定理,第一次从理论上证明了能量与时空的对应关系(诺特定理对于物理系统空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对于时间平移的不变性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早在十年前的190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质能方程2 E ,向世人揭示了质量与能量 mc 的关系,质量、能量还有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人类不断的探索与追问下慢慢显露出了一丝真容。人们认识到能量与空间存在着现实对应的关系,对于空间,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创立了闵可夫斯基空间,爱尔兰数学家、

物理学家哈密顿发现了四元数,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四维空间。然而最敏锐的还是爱因斯坦,他意识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光速的重要性,即时间随速度的增加而变慢这一日常难以观测到的事实并给出了关系式 t c v t )1('22 -=。在这里如果我们把速度与时间联系起来,可以惊喜的发现它们恰巧具有这样的关系,利用四元数可以表述如下: 2 222221z y x z y x z y x v v v v z y x v v v v i c v j c v k c v c v c v c ++=→→???? ??+++-?=有三个空间轴上的速度,、、分别表示、、表示光速,表示四维速度矢量,注:其中 或者简洁表述如1)1(22 222 =+-c v c v 这样的形式,时间与速度的平方和刚好就是光速的平方,这像极了三角形勾股定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呼之欲出。利用四维空间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因为空间是四维的,并以光速扩展,因此所有的物体都是在以光速运动,只有方向不同。在这里时间也是一维空间,物体在其间也具有速度,且物体的时间速度大小是22v c -,与空间速度v 对应(具体了解可以见拙作《关于四元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应用》)。 可以说以时间方向作为物体运动的正方向,不同速度的物体只是运动方向偏转了而已,其它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三角函数可以很轻易的描述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并体现出能量与空间的关联性。例如以时间方向作为运动正方向,构建时间、速度、光速关系的三角形,将光速作为斜边,速度作为对边,时间作为邻边,可以得到一个α角及如下三角函数:

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的几点思考

关于现代科学本质特征的几点思考自1919年五四运动游行青年手持“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时任政府请愿开始,中国人中间掀起一股学习“科学”的热潮,并从此,科学一词开始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一部分。现在,科学逐渐成为了我们随处可见、随时引用的一个词。我们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我们做事情要“讲求科学”、我们的大学叫“科学技术大学”、我们的研究机构叫“科学院”····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接下来,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查阅到的资料,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科学一词来源于英文中的“science”,再往前追溯则来自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很明显,现在我们使用科学一词已经不再是使用其当初原本的意思。而“科学”一词引入中国,则来源于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意即将知识分科的学术.并于1893年,康有正式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同样我们可以知道,把“将知识分科的学术”作为对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一词的定义也是不合适的。 现代生活中,科学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词语,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 传统上和常识中,我们都认为,科学就是系统化的知识,就是真理,就是可以被证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看法有问题。系统化的知识很多,比如哲学体系、占星术等等,都是系统化的,但不是科学。 更进一步说来,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科学也并不一定是真理。“明天可能阴天也可能不下雨”,“光棍没有老婆”,“爹在娘先死”,这三个陈述都是真理,却不是科学。第一个陈述把各种可能性都说到了,等于什么都没说。第二个陈述是一个同义反复,来自“没有老婆的成熟男人称为‘光棍’”这个定义,没有任何信息。第三个陈述可以做出“爹的死早于娘的死”和“爹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时间有方向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至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作为一种探讨,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给出这些问题的新解释: 一、时间的表达 先来看看时间的表达方式,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年、月、日、时、分、秒,那么再仔细看看:年、月、日、时、分、秒又是什么?我们知道:年是地球的公转、月是月亮的公转、日是地球的自转,时、分、秒则是钟表的运转。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它们都有一个共性:这些都是运动。 再进一步,我们想想其它所有关于时间的表达,例如:一顿饭、一柱香、一眨眼、一挥手、弹指一挥间…等等,所有这些表述,无一例外都是运动,那么看来时间确实是与运动相关了。然后让我们再往前思考,若是这些运动都停止了那会发生什么?时间还有吗?屏心静气思考之后,我们会得到这样一幅图景:当世间物质全部停止运动时,那么表达时间的方式也就没有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时间也跟着消失了?这似乎就是时间的答案。 二、时间的本质 时间是什么?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得出时间的本质: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象。也就是说时间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由物质的运动而流逝,我们说的时间,其真实的反映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变换,其本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运动状态的反映就是我们感知的时间,或者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留影。 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仅是指位移变动,而是指宇间万物的所有运动:星球运行、日出日落、四季更替、原子分裂、分子聚合、植物生长、生老病死…等等。 三、时间的方向 因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表象,所以时间的方向也由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决定。物质运动的特性是:当物质运动由第一状态运动到第二状态时,其原来的第一状态也就不存了,或者说物质的运动只有当前态没有还原态,因决定了物质的运动不具有还原性(回朔性、反演性)。 由于物质的运动不会保存其原来的状态,所以物质的运动不能向原始还原,也因此决定了时间的方向也是一直向前,是单向的,不会回到从前。 你也许会说运动可以循环,但每次循环也都是新的向前,这也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含意。举例来说,树木的运动方向是:种子、树苗、大树,还原时的运动是死亡、分解、归于尘土,而不是从由大树向树苗、种子还原。 若要探讨回到从前,应是什么图景?那这种图景只能在电影里找到,即将电影倒着播放,那种还原的样子才算是回到从前。电影可以倒着播放,是因为电影保存着原来的图象状态,但物质的运动却是不保存原来的状态,所以物质运动是单向的,时间也就是单向,永远只是向前。 作者:王东迪 2018年1月19日 页码:1/1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一般的时空概念。空间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生存在空间内的生物,以及发生的事件在变化,时间被认为和空间一样,是宇宙的两个本质属性之一。神界的神修炼的最高法则就是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 但是事实上,时间是什么,没人能下一个标准定义。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空间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距离。时间和空间都是从物质这个更原始的概念延伸出来的次概念。而能感受到时间的,不是虚空,而是活着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只能感受到短暂的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时间的认识无法深入。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于视线狭窄,无法真正认识空间。只能根据蛛丝马迹进行猜测。在海边的人看远方的帆船,先露初桅杆再露出船身,渐渐发现生活的大陆也许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随着时代发展,神对时间法则的渐渐领悟。开始探寻时间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静止。但也涉及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比如返回过去,前往未来导致的悖论。 A神如果回到过去,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B,那B是否会马上消失?还是说宇宙,甚至神界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 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参破,则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无法圆满。 之所以产生这种悖论,主要是将空间看为一种不变的量度。而且把时间也看成是一种有方向性的矢量。认为过去和现在全部处在同一根时间轴上。因此会产生这种谬误。更产生多重宇宙的错误想法。 宇宙是物质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两个属性。物质没有理由为了弥补对两个概念的错误认识,而无限分裂,凭空增长。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更新。时间和空间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以及未来的时空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奇异点进行链接。 A生存在A时空。他的未来时空称为B时空。他从来没有见过B时空,更不知道B时空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生物。但是他知道A时空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称之为历史。 但是由于时空彼此链接,事实上,B时空后的C时空,D时空,却很可能被A认为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