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篇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616】

专业代码:b070302

准考证号:000211107072

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

毕业论文

题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

系(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教育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3月25日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

**

摘要:对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主要从与生活相关知识导入,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注意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引言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化学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用到的一种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化学术语,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独立认知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要让他们懂得用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主要侧重:使学生在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能掌握配置实验室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导入版块将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本课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在创设好情境且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版块将用两个实验来与学生共同完成,充分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并且在课堂练习时,不仅要练习与本课知识相关的

基础题,还要利用学生收集的商品标志上的数据来进行计算,让学

生更加的懂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本次教学中实验时,需运

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

学生在直观上获得知识,牢固的掌握知识。

一、关于导入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引入是一个十分

重要的环节。课题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

学效果。因此,导入方法尤为重要。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怎

么注重“导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导入可有可无而且还会占用了上

课时间,使自己完成不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

看法,是一直都认为教学只要把这节课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还要让他们懂得这些知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并且要让他们知道且

学会如何将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知识

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本节课——溶质的质量分数,属于

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及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的知识,化学实验中溶液

及试剂的配制要用到;而在日常生活中,医用液体药品的含量、农

药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也要用到。

本课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较为广泛,可首先运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进行导入。在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即兴

引入课题。

将用游泳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他们感觉本节课学着会很轻松的,然后引出人漂浮在死海海面上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充满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很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非牵着

学生走,可以促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谐融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引入一种具有启发性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

堂讨论的实验,将在创设情境后进行一个“向水中加nacl使鸡蛋浮起”,达到一种启发的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来猜

想鸡蛋浮起的原因,并且相互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帮助问题的解决;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培养其独

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由于思维的碰

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能增长才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重视经历和经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经历过

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主动的去获取新知识,累计新

经验。

教学中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经历,以往学习中

积累的知识、经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启发,引导

他们将这些以往所学到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一个很好的桥梁或纽带。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高涨,并且会让他们更加牢固的

掌握知识。

关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故在教学设

计中引入了冬季时我们所需涂抹的滋润霜,这样让学生不仅回忆了

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而且可以让他进一步的掌握本节课相关知识点。

四、将适量与难度合适的练习题引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并懂得本节知识的内容,而且要让

学生学习新课之后,在练习题数目适当,难度不能过难的题中去体

会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如果题量过多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抵

触心理;而题的难度过于简单不能达到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知识的

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除课本上的例题外,另外加了一个与生活相

关的计算以及一个根据医用药品的标签来计算相关数据的计算题。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掌

握本节知识,而且不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

五、本课教学设计方案(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例)

(一)、导入:利用人们在游泳时的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向学生展示出人们在死海中的奇特现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让学生讨论,从而为引出实

验做出铺垫。

(二)、在“活动与探究”中,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两个实验:①鸡蛋在水中漂浮、②硫酸铜溶解于水,利用学生的自我操作以及

老师在实验结束后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白“浓度”这一概念。(三)、利用“活动与探究”的两个实验,教师做出总结:“对于有色

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对于无色溶

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

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借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出本课

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

紧密,故在选择例题时,需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如:根据葡萄糖

注射液标签计算该溶液中葡萄糖的量。

(五)、教师在学生练习习题后,进行简要的总结,让学生构建起

本堂课的知识骨架。在课后的习题布置时,以课后习题为主要部分,使学生练习适当的习题之后充分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初中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44

[2] 陈占波,新课标鼎尖教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11,65-70;

[3] 徐思霞,《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学,2010,47-49;

[4] 赵成胜,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科导入策略[j],中学

化学,2009,142-145 ;

[5] 王佳佳,《学记》中的启发式与中学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2009,124-125;

[6] 冯新平,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j],化学教学,2010,152-153;

[7] 杨建华,冷华东,捕捉课堂信息即兴引入课题[j],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2007,102-104;

[8] 陈晓晔,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09-110;

[9] 盛焕华,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题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91;

[10] 王丽,游郁蓉,化学学习策略及其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29-32;

[11] 潘延宏,过程教学的研究和实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0-122。

【篇二:【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第二节化学平衡

●从容说课

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

co+h2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 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

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生]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生]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多媒体电脑]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1.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和h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2. 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请大家在下面阅读教材自学,利用在第一节中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要求把在800℃,1 l容器中的co和h2o(g)的反应情况,用一个时间——速率图象来表示,并能对图象的含义作出解释。

催化剂 co + h2

2 + h2

高温开始浓度0.01 0.0100

一段时间后0.0050.005 0.0050.005

作草图:

解释:当反应开始时co和h2o(g)的浓度最大,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2和h2的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o2和h2的起始浓度为零,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和h2o(g)的逆反应速率也为零。之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co和h2o(g)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就逐渐减小;生成物co2和h2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就逐渐增大,最后二者相等了。

[引导]大家把这一过程同开始的溶解平衡相比较,看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生]分析、比较溶解平衡和刚才的反应情况:开始溶解速率大于结晶速率,后来二者相等了,建立溶解平衡;co和h2o(g)反应,开始v 正>v逆,后来二者也相等了,恍然大悟,

说明可逆反应co+h2o(g)co2+h2此时也处于平衡状态了。

[师]确实如此,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可逆反应进行到一程度的时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了。那么,同样是这一反应,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过来进行情况会怎么样。

[生]阅读教材,自学,然后朗读回答: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 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 mol co2和0.01 mol 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 mol,其组成与前者完全相同。

[板书]反应开始v正>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少,v逆增大

一定时间后:v正=v逆,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建立。

[师]请大家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进行了?若停止了说明是一个静态平衡;若反应还在进行则应是一个动

态平衡。

[生]以溶解平衡作比较,较容易得出结论: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只是由于在同一瞬间,正反

应生成co2和h2的分子数和逆反应所消耗的co2和h2的分子数相等,亦即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故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板书](让学生读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教师板书)二、化学

平衡状态(化学平衡)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相等,反应混合物......

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启发]大家能否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找出化学平衡有哪些

基本特征?

[生]分析定义,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3)达到平衡时反

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

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评价学生总结结果。大家还应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维持在一

定条件下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平衡状态就将遭到破坏。动态平

衡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

相对的。

[板书]2. 特征

(1)条件:一定条件下。

(2)对象:可逆反应。

(3)动:动态平衡。

(4)等:v(正)=v(逆)

(5)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补充说明]通过刚才大家的自学,发现无论可逆反应从反应物方

向开始,还是从生成物方向开始,只要条件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时

就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化学反应途径无关。

[板书]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的

描述中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则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表明v正=v

逆或反应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了。

[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分组讨论课本p39的讨论

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高温

[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该讨论材料进行分析:首先高炉炼铁的反应

fe2o3+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次在增加炼铁高炉高度后,反应物

的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均未改变,说明其前提条件与原

来相同;再则炼铁高炉高度的增加,只是增加了co与铁矿石接触的

时间,由于条件与原来相同,根据化学平衡建立的特征,当平衡建

立后反应混合物的组分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结论:这个工程师的这种设想是错误的。不能改变炉气中co的浓度。[师]那么是不是说这个问题就不能解决了呢?不是的,只要改变

维持平衡的某些条件就可以达到减少炉气中co浓度的目的。(为化

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作复笔)关于这个问题等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

理之后就很容易解决了。

[投影练习]可逆反应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

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

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

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表示v (正)=v(逆),正确。

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

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错误

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

⑤因不知体积是否变化,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答案]a

[小结]本节课我们以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基础和参照,以co和h2o(g)为例讨论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总结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基

本特征是:一定条件、可逆反应、动、等、定等。另外我们通过一

个典型例题和对教材中材料的讨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知识的进一

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基本特征。[布置作业]p40一、二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特征)。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 化学平衡的建立

反应开始:v(正)>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v(逆)增大。

一定时间后:v(正)=v(逆),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建立。

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

率相等,反应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特征

(1)条件:在一定条件下

(2)对象:可逆反应

(3)动:动态平衡

(4)等:v(正)=v(逆)

(5)定: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教学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从同学们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co+h2o(g) 2+h2的数据作图象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最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行了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和一个典型例题,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参考练习]

1. 对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 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c

2.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答案:b

3. 对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b. 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 达到平衡时,no2、co2、no、co的物质的量均相等

d. 达到平衡时,n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

答案:cd

4. 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3已达到平衡状态()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答案:ac

【篇三:【鼎尖教案】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三册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三节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

计(备课】

●备课资料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大多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需要,我们经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物,这个过程叫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在提纯过程中,杂质不必还原成原物质。根据混合物各成分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也是重要的基本操作。

(一)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分离混合物。

1.过滤法

是将溶液中不溶性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整个操作要掌握三靠二低的原则

(如下图)。操作要求:

(1)制做过滤器折叠滤纸的角度应与漏斗角度相同,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

口低0.5厘米,剪去滤纸多余部分,手指按住滤纸三层的一边,用水把滤纸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没有空隙,不留气泡,以保证过滤的速度。

(2)过滤

①将过滤器放在漏斗架或铁架台的小铁圈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左手持玻璃棒,棒的下端轻轻接触三层滤纸。

③右手握烧杯,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棒缓缓流下,液面至离滤纸边缘0.5厘米处停止加液。

(3)洗涤

①若要收集滤液,在将混合液全部过滤后,用清水2~3毫升冲洗曾盛过混合液的烧杯,用玻璃棒引导沿滤纸内四周注入漏斗里,再用清水冲洗滤纸四周上的附着物。反复冲洗两次,目的是使烧杯和滤

纸上残存的溶质尽可能转入滤液。要注意观察滤液颜色,如果滤液

浑浊,应把滤液再过滤一次。

②若要得到纯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反复洗涤(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几次)。

2.结晶法

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种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可用结晶法分离。例如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从溶解度

曲线图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氯化钠则受温度

影响小。可以把混合物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降温,部分硝

酸钾结晶析出,过滤后得到较纯的硝酸钾。若欲得到更纯的晶体,

可反复使用结晶法、重结晶法。另一物质氯化钠仍在溶液中,加热

蒸发掉溶剂,使氯化钠成为晶体析出。

3.蒸馏法

用来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其操作过程是液态混合

物气态液态

因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时,收集到不同的物质。蒸馏水的制

备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利用这个原理。实验室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操作注意:

①蒸馏烧瓶内放碎瓷片,外垫石棉网。

②使温度计水银球上缘恰与蒸馏烧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冷却水自下而上不断流动,与热蒸气方向相反,以充分进行热交换。

4.分液法

用于把两种密度不同、又不互相混溶的液体分开。操作应在分液漏

斗里进行。具体方法:

①把待分离的液体混合物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注意使塞上

凹槽对准漏斗口径上的小孔。

②把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分液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静置,

待液体分层。

③打开漏斗下方的旋塞,使液体慢慢流至烧杯中,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旋塞。④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萃取法

利用一种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

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能提取溶质的

溶剂叫萃取剂。

(1)萃取剂的选择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性应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性。

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操作方法

①把溶液和萃取剂都注入分液漏斗。

②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端塞子,左手握住旋塞部,充分振荡。

③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溶质进入萃取剂、两种液体

分层后即可分液。④蒸发萃取剂可得纯净物。

6.升华法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它与无升华特性的固体分离的方法。

[例]碘的提纯。碘中若有不升华的杂质,加热混合物,使碘升华,冷却;收集凝华后的碘,使碘与杂质分离。

7.渗析法

利用半透膜使胶体与混于胶体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如淀粉

胶体混有食盐,可用此法分离。渗析时间要充分。此法可精制胶体。操作方法见右图。

(二)化学方法

原理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物质时,要同时考虑到各组成成分及杂质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加以分离。在提纯时,应

最终把杂质转变成沉淀、气体或转变成被提纯的成分。一般要求操

作简便易行,不引入新杂质。除去多种杂质时,应考虑加入试剂的

顺序。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三、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四年级语文下册鼎尖教案期中测试题

鼎尖教案期中测试题(一) 一、小小鉴定家。在注音全对的一组后面画“∨”。 1.呻.吟(shēn)挣扎.(zhá)刀鞘.(qiào) 2.蝙.蝠(biǎn)扫帚.(zhǒu)踌躇.(chú) 3.耽.误(dān)馈.赠(kuì)捎.信(shāo) 4.绵延.(yán)溅.起(jiàn)峰峦.(lán) 二、书法展示台。(10分) Kuǎn dài qíng lǎng kǎi xuán xiǎng chayún xiāo dào d?( ) ( ) ( ) ()()zhíbai ch?n jìyǒng zhùr?n jiān ()()() 三、词语盘点。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彩票一()蓝天一()杜鹃花一()汽车 一()硕士两()机关枪 2.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 冷笑哈哈大笑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四、请你把下列词语送回家,在选一个词语造句。 骨瘦如柴梦寐以求狼吞虎咽疲惫不堪 1.弟弟肯定是饿坏了,拿起一块蛋糕,就()地吃起来。 2.一场大病让身体本来就差的奶奶显得()。

3.妈妈终于给他买回了那架她()的钢琴。 4.劳动了一天的爷爷回到家里,已经累得()。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精彩判断。在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后面画“∨”。不相 同的画“×”。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 精神 ..。 这次的工作压力,增加了他精神 ..上的负担。 2.但是对藏在寂静森林里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 ..的意思了。 树林里的空气很新鲜 ..。 3.问题 ..就在这4亿吨泥沙上。 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同学们面面相觑。 六、用一个词语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比比哪个更好。 1.他倒在了维护 ..()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2.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 ..()的夜莺的歌声。 3.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 ..()。 4.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 ...)有了深刻的体会。 七、按要求写句子。 1.小林不知该什么时间种菜,你会告诉他:_________________(填 一句谚语)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25毫升=()立方厘米8.6平方米=()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立方米 70立方厘米=()升 0.5升=()毫升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升=()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 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 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 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 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6a b.a2 c.6a3 d.6a2 )的切法增加的表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 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九年级化学鼎尖教案 【篇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616】 专业代码:b070302 准考证号:000211107072 贵州师范大学(独立本科段) 毕业论文 题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 系(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教育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3月25日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设计 ** 摘要:对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主要从与生活相关知识导入,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认真学习,注意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引言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化学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常用到的一种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化学术语,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独立认知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要让他们懂得用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主要侧重:使学生在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时,能掌握配置实验室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导入版块将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本课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在创设好情境且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版块将用两个实验来与学生共同完成,充分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并且在课堂练习时,不仅要练习与本课知识相关的

基础题,还要利用学生收集的商品标志上的数据来进行计算,让学 生更加的懂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本次教学中实验时,需运 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 学生在直观上获得知识,牢固的掌握知识。 一、关于导入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引入是一个十分 重要的环节。课题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 学效果。因此,导入方法尤为重要。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怎 么注重“导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导入可有可无而且还会占用了上 课时间,使自己完成不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 看法,是一直都认为教学只要把这节课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 还要让他们懂得这些知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并且要让他们知道且 学会如何将这些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知识 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本节课——溶质的质量分数,属于 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及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的知识,化学实验中溶液 及试剂的配制要用到;而在日常生活中,医用液体药品的含量、农 药化肥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也要用到。 本课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较为广泛,可首先运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进行导入。在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即兴 引入课题。 将用游泳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让他们感觉本节课学着会很轻松的,然后引出人漂浮在死海海面上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充满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很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非牵着 学生走,可以促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谐融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引入一种具有启发性且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 堂讨论的实验,将在创设情境后进行一个“向水中加nacl使鸡蛋浮起”,达到一种启发的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来猜 想鸡蛋浮起的原因,并且相互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帮助问题的解决;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培养其独 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由于思维的碰 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能增长才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样张 -----第二教案--------------教辅教案------ 课时详解 一.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翻译下列短语 3. 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喉咙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见 1a 二.1.你怎么了?2.have a cold 3.胃疼 4.have a sore throat5. 和一些加蜜的热茶 6.see a dentist 7.躺下休息 8. take one?s temperature 词汇详解 【用法】 n. 事情;事态;问题;关于...的事情;物质;重要性 【举例】 你下一步所做的事关系重大吗? 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链接】 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怎么了? 约翰怎么了? 你有什么不舒服? 【应用】完成句子 她出什么事啦? 答案:the matter 2. back 【用法】n. 后面;背脊;靠背;后背 【举例】 three people can sit in the back of this car. 这车的后座可坐3个人。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支持你。 放松双腿, 慢慢向后躺下。 the kangaroo uses its back legs to jump. 袋鼠是用牠的后脚在跳。 【应用】完成句子 以前在他们房子的后方是一个大花园。 there used to be a big and beautiful garden at the of their house. 答案:back 3. sore 【用法】adj.疼痛的;痛心的;恼火的;严重的 【举例】 my legs are sore from all that running yesterday. 我的腿因为昨天跑步而感到酸痛。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板书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 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 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15分) 1. 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2.42的因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3.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4. 既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5.一个自然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9的因数,这个数是()。 6.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数分别是()、()、()。 7.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 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8.两个质数的和是49,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和()。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质数的和是()。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2.按照()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A.是不是2的倍数 B.因数的个数 C.两种分类方法都不是 3.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 B.合数 C.它本身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A.质数 B.合数 C.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两个奇数的和()。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6.如果□73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A.5,8 B.2,5 C.2,5,8 7. 全班有40个人,体育课分组做游戏,每组()人能刚好分完。 A.6 B.8 C.12 D.15 8.5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含有因数6的最大数是()。 A.12 B.24 C.36 D.48 9. a表示任意一个非0自然数,则2a+1表示()。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10.用2、5、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A.一定同时是2、3、5的倍数B.一定是2的倍数 C.一定是3的倍数 D.一定是5的倍数 三.判一判。(10分)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524、2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 )。 3.1224=12+2424+( ) =6÷( ) 4.把514、37、7 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 )m 。 6.在分数10 a 中(a 不为0),当a ( )时,是真分数;当a (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 ),它有( )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83立方厘米=( )毫升 40升=( )毫升 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15=12( )624=12( ) =( )12 19.把0.7,910,0.25,43100,725,11 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20.4 5 千克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4份,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1.5个1 4 写成假分数是( ),化成带分数是( )。 22.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二、判断。 1.轴对称图形必须有对称轴。 ( ) 2.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3.20的因数有6个。 ( )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价.docx

初中化学优质课《空气》教学实录及评 价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2.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点评

师:先请大家做一个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人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 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 流动,也是风。

生6: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明有空气了。(学生中一片反声:那不是空气,是呼出的气体) 生7:用打气筒胎打气,就是将空气人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着回答,大 6 分) :以上事明空气确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 如何明些气体的存在? 生 8:有氧气。物能在空气中燃,就是因空气中含有氧 气。 生9: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石灰水,明空气中确含有 CO2。 生10:空气中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 小水滴。 生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一会儿,瓶外出多小水珠,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而成的。 :很好。从生活和以往的探究活中,我知道了空气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鼎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1:刘三姐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聪明,有智慧)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6、师: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划拍唱一唱。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鼎尖教案语文电子版

鼎尖教案语文电子版 【篇一: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样张 -----第二教案--------------教辅教案------ 课时详解 一.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翻译下列短语 3. 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喉咙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见 1a 二.1.你怎么了?2.have a cold 3.胃疼 4.have a sore throat5. 和一些加蜜的热茶 6.see a dentist 7.躺下休息 8. take one?s temperature 词汇详解 【用法】 n. 事情;事态;问题;关于...的事情;物质;重要性 【举例】 你下一步所做的事关系重大吗? 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链接】 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怎么了? 约翰怎么了? 你有什么不舒服? 【应用】完成句子 她出什么事啦? 答案:the matter 2. back 【用法】n. 后面;背脊;靠背;后背 【举例】 three people can sit in the back of this car.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篇一: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 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4分)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3,如果除数不变,要是它们的商是53,那 么被除数必须()。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38,这个三位数最小值是(最 大值是()。 6、6.83434??的循环节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7、4.5时=()分 1时15分=()时 二、选择题。(共18分) a、8.14 b、8.133 c、8.13 d、8.1 2、两数相除,商()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两数相除商是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5倍,商是() a、2 b、50 c、10 d、无法确定 4、6.013071307??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 a、013 b、130 c、307 d、1307 5、不计算,直接判断下列各题中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6、下面各式的商最大的是() 7、下面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a、10.1 b、10.01 c、10.01 a、1.6 b、16 c、0.16 三、火眼金睛辩对错。(共20分) 1、6.9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6.9。() 2、两个小数相除的商一定是个小数。() 3、0.333333是循环小数。() 4、一个数除以0.1,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1除以0.01所得的商是100。() 6、计算小数除法时,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商一定有几位小数。() 7、一个数除以0.01与这个数乘以100的结果相同。() 8、0.85保留三位小数是0.860.() 9、计算小数除法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初三化学优质课教案(详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详案) 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过程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实验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 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通过学习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实验室用哪些药品可以制取氧气呢(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板书】实验活动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投影:学习目标) … 【提问】同学们看老师桌面上高锰酸钾这一种药品,请大家观察其状态及颜色,直接加热它能否得到氧气呢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验,我们用事实来说话。(请一位同学手持试管夹,把一匙的高锰酸钾放进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放进试管内)。同学们观察,木条复燃了,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可以制取氧气。(投影出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制取到了氧气,如果要把制得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什么(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请同学们观察并回答,投影上的这套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提问】上述收集气体用什么方法(排水集气法)为什么可以用它来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讲解】选择好了药品及装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45-P46,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准备演示) 【教师活动】点击投影出示七个步骤(学生齐读“查、装、定、点、收、离、熄) 【提问并演示】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个别答)(因时间原因装置气密性已经在课前检查过,此处略)如何组装仪器(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如何装入固体药品注意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注意试管口还要放什么给药品加热前得先干嘛呢(预热)排水法收集什么时候知道集满满了的氧气正放还是倒放 【教师活动】收集好两瓶气体了,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请同学们先听好接下来的实验注意事项。我们要接着做的是氧气的性质的检验,先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木炭,在空气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教案 2017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