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模型

储层地质模型
储层地质模型

1、什么是储层地质模型?为什么要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答:储层地质模型是指能定量表示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储层(油藏)三维空间分布的数据体,一个完整的储层地质模型应包括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等。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的各种属性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其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与传统的二维储层研究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

1)更客观地描述并展现储层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克服了用二维图件描述三维储层的局限性。三维储层建模可以从三维空间上定量的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有利于油藏工程师进行合理的油藏评价及开发管理。

2)更精确地计算油气储量。在常规的储量计算时,储层参数(含油面积、有层厚度、孔隙度、含有饱和度等)均用平均值表示,这显然忽视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应用三维储层模型计算储量时,储量的基本计算单元是三维空间上的网格(分辨率比二维高得多),因为每一个网格均附有储集体(相)类型的孔、渗、饱等参数。因此,通过三维空间运算,可计算出实际的含油储集体(砂体)体积、孔隙体积及油气体积,其计算精度比二维储量计算高得多。

3)有利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三维油藏数值模拟要求有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粗化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可以直接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器,而油藏数值模拟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的准确性。

2、如何理解储层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它们有何异同?

答: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只追求油藏(储层)总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性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并不追求所有局部的客观描述。

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并不追求控制点间的预测精度。

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的区别:

1)研究阶段的区别。概念模型应用于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早期;静态模型应用于油田开发中期,一般是开发井网完成后进行;预测模型应用于油田开发后期。

2)研究方法的区别。概念模型一般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学)和写实的描述方法为基本手段,尽可能直接利用岩心资料来建立概念模型,避免依赖测井解释等间接资料;静态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开发井的各种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来描述储层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实际特征;预测模型主要是采用随机建模技术,即将等概率的随机抽样方法(蒙特卡洛)与确定性的插值方法(克里金)相结合,所形成的地质统计学

随机算法,来产生多个高精度的随机实现图像(预测模型)。

3)产生作用的区别。概念模型在勘探初期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将成功油气区的储层概念模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指明靶区部位及特点,从油田发现开始,到油田评价阶段和开发设计阶段,主要应用概念模型研究各种开发方案与战略问题;静态模型为油田开发实施方案(即注采井别的确定、射孔方案实施等)、日常油田开发动态分析和作业实施、配产配注方案和局部调整服务;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指导调整开发方案进行剩余油地开采。

3、储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的概念是什么?其内涵有何差别?

答: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具有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建立唯一而确定的储层骨架(相、砂)和储层参数(孔、渗、饱)模型。

随机建模是以现有的数据或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工合成可选的、等概率的、高精度的反映现有参数数据空间分布的模型。

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的差别:

1)确定性建模给出的是局部精确估计,而随机建模重点放在恢复区域特征(结构)和统计参数(直方图、协方差等)上,不是拘泥于局部的精确性。

2)确定性建模得到的是局部的唯一估计,而随机建模给出的是多个等概率的实现,这一系列实现的差异反映了储层属性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和不确定性。

4、基于目标与基于象元的随机模拟方法有何差异?

答: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是以目标物体(即离散性质的地质特征,如沉积相、流动单元等)为基本的模拟单元。模拟过程是将物体“投放”于三维空间,也就是说将目标体投放于背景相中,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于具有背景相的目标(物体或相)模拟。

基于象元的随机模拟方法是以象元(相当于网格化储层格架中的单个网格)为基本的模拟单元,既可用于连续性储层参数的模拟,也可用于离散地质体的模拟。

5、常用的随机建模方法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是什么?

答:常用的随机建模方法有示性点过程(布尔模拟)、序贯高斯模拟、截断高斯模拟、序贯指示模拟、分形模拟、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等。

常见的随机建模方法比较

6、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步骤有:

1)数据准备。储层建模是以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的掌握(拥有)程度及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建模型的精度。

2)构造建模。构造模型反映储层现今的空间格架特征,由断层模型层面模型组成。

3)储层属性建模。储层属性建模是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属性的三维分布,储层属性包括离散属性和连续属性,一般首先建立广义的相模型(或称骨架模型),然后建立储层参数模型。

4)图像显示。三维空间赋值所建立的是数值模型,即三维数据体,对此可进行数据——图形变换,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5)模型优选。随机建模可产生大量等概率的实现,各实现之间的差别可以用来对储层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

6)体积计算。储层建模的目的之一就是进行油气储量计算。

7)模型粗化。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三维数据体,可输入到模拟器进行油藏数值模拟。

7、什么是粗化模型?为什么要进行模型粗化?如何进行模型粗化?

答:模型粗化是使细网格的精细地质模型“转化”为粗网格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用一系列等效的粗网格去“代替”精细网格中的细网格,并使该等效粗网格模型能反映原模型的地质特征及流动响应。

地质模型的网格数太大而数模器难以处理,必须要先对储层模型进行粗化,然后输入数模器。由于目前计算机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动态的数值模拟不可能处理太多的节点,常规的黑油模拟的模型网格节点数一般不超过80万个,而精细地质模型的节点数可达到数百万甚至千万个,因此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对地质模型进行粗化。

模型粗化包括两个步骤:

1)粗化网格的设置。在地质模型三维网格的基础上,分别按X、Y、Z方向合并网格,粗化模型网格的大小,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2)属性粗化计算。将细网格地质模型的属性转换到粗网格中,标量参数(如孔隙度)可以应用算术平均法进行粗化计算;而矢量参数(如渗透率)由于具有方向性,不能用算术平均法粗化,一般是通过流动模拟法进行粗化。

8、如何建立逼近地质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如何理解等时建模、成因控制建模、相控建模?

答:在实际的随机建模过程中,为了尽量降低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应尽量使用确定性信息来限定随机建模过程,进行随机建模与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建模。通过多学科资料,可以提取井间储层的一些确定性信息;另外,为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应尽量应用多种资料(地质、测井、地震、试井等)进行协同建模等。

等时建模是指在建模过程中,将地质体划分出若干具有不同储层分布模式的等时层,分层建模,然后组合成统一的储层地质模型。

成因控制建模是在相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的成因(沉积机制、分布模式及分布规律),应用相成因关系约束建模过程。

相控建模是在相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储层参数的插值或模拟,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郑州大学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自考试题

郑州大学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自考试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 1、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2、某地质图上,标明一岩层的产状为330o/WS∠30o,该岩层的倾向为 A、330o B、30o C、240o D、150o 3、隧道工程沿褶曲走向穿越时.较为有利的部位是 A、向斜核部 B、背斜核部 C、枢纽 D、翼部 4、对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行野外观测时,常采用穿越法,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路线穿越观察,若观察到在地表出露的岩层无间断地从老到新、又从新到老重复对称出露,这种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 B、单斜构造 C、褶皱构造 D、向斜构造 5、纪的代号右下角标出1时表示 A、早世 B、中世 C、下世 D、下统 二 1、膨胀土最主要的特征是 A、天然含量高、孔隙比大 B、裂隙发育、湿胀干缩 C、具多孔性,无层理 D、压缩性低,孔隙比大 2、土中的水中,( )能够传递静水压力。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重力水 D、以上都不对 3、表示无粘性土的密实度的指标是 A、重度 B、含水量 C、相对密实度 D、塑性指数 4、具有更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的土是 A、残积土 B、坡积土 C、洪积土 D、冲积土 5、处于天然状态的砂土的密实性一般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 A、三轴试验 B、荷载试验 C、十字板剪切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三 1、承压水一般

A、容易受气候的影响 B、容易受气候的影响,但不易被污染 C、不易受气候的影响,且不易被污染 D、容易被污染 2、反映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A、不均匀系数 B、压缩系数 C、渗透系数 D、固结系数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流网中网格越密处,其水力梯度越小 B、同一流网中,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总水头差相等 C、位于同一条等势线上的两点,其孔隙水压力总是相等的 D、渗透流速的方向为流线的法线方向 4、土体渗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渗流量问题 B、渗透变形问题 C、渗流控制问题 D、地基承载力问题 5、水的永久硬度为 A、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 B、可由煮沸去掉的钙、镁离子含量 C、煮沸后能保留下来的钙、镁离子的含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 1、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 B、震级由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决定 C、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 D、烈度是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2、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是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3、岩石在( )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变。 A、碳酸化作用 B、温差风化 C、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4、“V”形谷、峡谷主要是由( )形成的地貌形态。 A、底蚀作用 B、侧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腐蚀作用 5、冲积层是( )所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 A、片流沉积作用 B、洪流沉积作用 C、河流沉积作用 D、地下水沉积作用 五 1、下列岩土测试方法中,属于原位测试方法的是() A、三轴试验 B、十字板剪切试验 C、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D、常水头渗透试验

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

MARINEORIGINPETROLEUMGEOLOGY 海相油气地质 第12卷第3期理论? 前沿2007年7月 摘要储层地质建模对于科学的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管理以及三维油藏数值模拟具 有很大的意义。目前已有的建模算法和商业软件可满足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图形要求,并可进行初步的井间预测,但预测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简要介绍了各种建模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算法中亟需改进的问题,并从建模算法的改进、原型模型的丰富、地震信息的整合以及加强地质约束等方面论述了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前景。关键词 储集层;地质建模;随机模拟;地质统计学 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 吴胜和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获硕士学 位;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油藏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讯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电话: (010)89733324 文章编号:1672-9854(2007)-03-0053-08 中图分类号:TE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5-14 吴胜和 吴胜和,李宇鹏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研究转向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进行科学的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管理以及三维油藏模拟均要求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即表征储层地质特征三维变化与分布的数字化模型。这一模型具有常规二维储层地质图件无可比拟的优点[ 1]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储层地质建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展了很多建模方法,并开发了不少建模软件,如国内目前应用较多的RMS、Petrel、Gocad等商业化软件。这些建模软件均可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并在油藏评价、油藏开发管理及剩余油分布预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储层地质建模属于地质、数学与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学科方向。建模内涵包括两大方面,其一为储层地质特征的计算机图形显示,属于计算机图形学的范畴,这一学科的发展已基本满足三维地质建模的图 形显示需要,如储层格架、储层相与岩石物理参数分布的三维图形显示(目前已有的商业软件均可达到这一目的);其二为井间储层特征的预测,即应用已有信息预测储层特征的三维分布,这就要求相应的建模方法,它决定着所建立的模型是否符合地下地质实际,亦即建模精度。从这一角度来说,目前已有的建模方法和软件尚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1建模方法概述 从本质上讲,储层地质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 储层进行定量的研究,其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多学科综合一体化、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 1] 。 在给定资料前提下,井间储层预测有两种途径,相应地也就有两种建模途径,即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而随机建模则是对井间未知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多个“可选”的、“等可能”的预测结果。 53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岩 2、储层 3、储层地质学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流动孔隙度 4、绝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 6、相对渗透率 7、原始含油饱和度 8、残余油饱和度 9、达西定律 二、简答题 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 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二、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成岩作用 2、同生成岩阶段 3、表生成岩阶段 二、简答题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 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 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

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孔隙结构 2、原生孔隙 3、次生孔隙 4、喉道 5、排驱压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 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非均质性 2、层内非均质性 3、层间非均质性 4、平面非均质性 二、简答题 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

Geomechanics地质力学模块(一)

地质力学模块(一)(Geomechanics I) 操作流程 中科合力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本讲义包含IP地质力学模块的Strength(岩石强度)和Stress(地质应力)两部分的内容。Wellbore Stability(井眼稳定性)和SandPit3D(出砂预测)将在下一章中讲解。

目录 简介 (4) 井位选择 (4) Mechanical Properties岩石强度参数计算工具 (6) Input Curves输入曲线 (9) Output Curves输出曲线 (12) Parameters模型参数 (14) 运行岩石力学模型 (15) Stress地应力 (16) Density Estimation密度曲线重构 (17) Vertical Stress垂直应力/上覆地层压力梯度 (18) Pore Pressure孔隙压力/地层压力 (20) Input Curves输入曲线 (20) Output Curves输出曲线 (22) Parameters参数设置 (23) Well Data井数据 (24) Result Xplot结果交会图 (25) 运行模型 (25) 编辑泥岩截取值线 (26) Horizontal Stress水平应力 (28)

简介 Wellbore Stability井眼稳定性和SandPit3D出砂预测模块都要求岩石力学参数作为输入数据。直接的力学参数数据只来源于岩心分析实验。然而由于岩心是不连续的,所以其对井眼的覆盖程度有限。IP的Rock Strength岩石强度模块提供了通过常规测井数据来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的一种方法。 井位选择 该模块是支持多井处理,在Well Selection里面选择需要处理的井。 在解释途中如果需要更改井,可以点击Select Wells按钮

自考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岩浆岩中,常常具有杏仁状或气孔状构造的岩石类型是( B )P17 A.深成岩 B.浅成岩 C.喷出岩 D.花岗斑岩 2.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 A )P39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走向断层 3.在第四纪沉积土层中,土颗粒磨圆度最好的是( D )P59 A.残积土层 B.坡积土层 C.洪积土层 D.冲积土层 4.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B )P82 A.横波 B.纵波 C.瑞雷波 D.勒夫波 5.产生流土现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 )P103 A.渗流方向向下且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 B.渗流方向向下且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 C.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力梯度小于临界水力梯度 D.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 6.下面评价土压缩性大小的指标中不是.. 根据侧限压缩试验获得的是( C )P117 A.压缩系数 B.压缩模量 C.变形模量 D.压缩指数 7.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σ1作用面的夹角为( A )P161 A.45°+2? B. 45°-2 ? C. 45°+? D. 45°-? 8.地基中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z max =0时,其相应的荷载为( B )P212 A.临界荷载 B.临塑荷载 C.极限荷载 D.容许荷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9.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___硬度____。P12 10.层理构造是三大岩类中__沉积岩__的主要构造形式。P21

储层地质学裂缝

第五章储层裂缝 裂缝是油气储层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更是良好的渗流通道。世界上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储集层即为裂缝性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孔隙类型,裂缝的分布及其孔渗特征具有其独有的复杂性,它不象正常孔隙那样通过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岩心分析能够较为容易地预测和评价。由于裂缝的存在对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会导致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油气储层中裂缝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章主要介绍裂缝系统的成因、裂缝的基本参数、孔渗性以及裂缝的探测和预测方法。 第一节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所谓裂缝,是指岩石发生破裂作用而形成的不连续面。显然,裂缝是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作用的结果。本节分别从力学和地质方面简要介绍裂缝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一、裂缝的力学成因类型 在地质条件下,岩石处于上覆地层压力、构造应力、围岩压力及流体(孔隙)压力等作用力构成的复杂应力状态中。在三维空间中,应力状态可用三个相互正交的法向变量(即主应力)来表示,以分量σ1、σ2、和σ3别代表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图5-1)。在实验室破裂试验中,可以观察到与三个主应力方向密切相关的三种裂缝类型,即剪裂缝、张裂缝(包括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及张剪缝。岩石中所有裂缝必然与这些基本类型中的一类相符合。 图5-1 实验室破裂实验中三个主应力方向 及潜在破裂面的示意图 图中A示扩张裂缝,B、C表示剪裂缝

1.剪裂缝 剪裂缝是由剪切应力作用形成的。剪裂缝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以某一锐角相交(一般为30°),而与最小主应力方向(σ3)以某一钝角相交。在任何的实验室破裂实验中,都可以发育两个方向的剪切应力(两者一般相交60°),它们分别位于最大主应力两侧并以锐角相交(图5-1)。当剪切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便产生了剪切破裂,形成剪裂缝。根据库伦破裂准则,临 界剪应力与材料本身的粘结强度(τo)及作用于该剪切平面的正应力(σn )和 材料的内摩擦系数(μ)有关,即, τ临界=τo+μσn 剪裂缝的破裂面与σ1-σ2面呈锐角相交,裂缝两侧岩层的位移方向与破裂面平行,而且裂缝面上具有“擦痕”等特征。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形成两个方向的共轭裂缝(即图5-1中的B、C)。共轭裂缝中两组剪裂缝之间的夹角称为共轭角。但实际岩层中的剪裂缝并不都是以共轭型式出现的,有的只是一组发育而另一组不发育。剪裂缝的发育型式与岩层均质程度、围岩压力等因素有关。当岩层较均匀、围岩压力较大时,可形成共轭的剪裂缝;而当岩层均质程度较差、围岩压力较小时,趋向于形成不规则的剪裂缝。 2.张裂缝 张裂缝是由张应力形成的。当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扩张强度时,便形成的张裂缝。张应力方向(岩层裂开方向)与最大主应力(σ1)垂直,而与最小主应力(σ3)平行,破裂面与σ1-σ2平行,裂缝两侧岩层位移方向(裂开方向)与破裂面垂直。张裂缝一般具有一定的开度,有的被后期矿物充填或半充填。 根据张应力的类型,可将张裂缝分为二种,即扩张裂缝和拉张裂缝。 (1)扩张裂缝 扩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的状态下诱导的扩张应力所形成图5-2 扩张裂缝的形成和应力单元

储层地质学

第七章储层地质模型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 现代油藏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的两大支柱是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拟。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藏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这也是油藏描述所建立的各类模型中最难的一部分。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是国外近十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无论是在模型的分类及建模方法方面都发展很快。这类模型的建立在我国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储层地质模型主要是为油藏模拟服务的。油藏数值模拟要求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实际的油藏数值模拟还要求把储层网块化,并对各个网块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来反映储层参数的三维变化。因此,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时,也抛弃了传统的以等值线图来反映储层参数的办法,同样把储层网块化,设法得出每个网块的参数值,即建成三维的、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网块尺寸越小,标志着模型越细;每个网块上参数值与实际误差愈小,标志着模型的精度愈高。 第一节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 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储层模型类型。 一、按开发阶段及模型精度的分类 在不同的开发阶段,资料占有程度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也不同,作用亦不同。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静态模型(Static model)和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裘亦楠,1991),体现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任务所要求的不同精细程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1.概念模型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即所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与沉积模式类同,但加入了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地质特征。图7-1为点坝砂体的储层概念模型——半连通体模式。

地质力学论文15篇

地质力学论文15篇 地质力学论文 摘要:煤岩体地质力学参数是一切工程研究、设计及施工的基础,采用小孔径多参数耦合地质力学快速测试系统对五里堠煤业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测试区域应力场类型为σH>σh>σv型,即水平应力控制型,量级上属于中等偏低应力区;顶板岩层结构及强度存在差异,第一测点顶板较为坚硬,第二测点相对软弱;顶板结构相对稳定,部分层位存在破碎段及裂隙。 关键词 地质力学力学论文力学 地质力学论文:大型地下水电站厂房洞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摘要:本文对拟建的超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作了综合介绍,包括采用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和控制系统,解决了复杂三维初始应力场的模拟难题;采用机械臂和步进微型掘进机技术、微型高精度位移量测技术、声波测试技术、光纤测量及内窥摄影技术等,解决了三维试验中的隐蔽开挖模拟及内部量测等关键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拟建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总体布置、洞型设计、洞室间距是合理的,推荐的支护方案对洞室整体性的加强有明显的作用,对设计方案起到有力的支持和验证作用。 关键词: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研究岩体稳定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工程类比法、地质结构分析法、数值模拟仿真分析法和地质力学物理模型试验法等[1,2]。对于中小型工程,一般只采用前几种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大型或超大型工程,地质力学物理模型试验则是必要的。模型试验尤其是三维模型试验与数值方法相比有它的弱点,如尺寸效应、试验难度大、费用高。然而,物理模型则由于是真实的物理实体,在基本满足相似原理的条件下,则更能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更准确地模拟施工过程和影响。试验结果能给人以更直观的感觉,使人更容易从全局上把握岩体工程整体力学特征、变形趋势和稳定性特点,以及各洞室或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其次,也可以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各种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验证。与研究坝体、坝基和坝肩及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3~6]相比,地下洞室群的岩石力学物理模型试验则有很大的差距。据文献检索,只有少数几个平面模型试验[7~11]和小型三维试验[12]。这些试验均未模拟洞室的施工过程。其原因主要是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王文龙,尹艳树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油气田开发的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为了更加经济准确地进行油气开发,有必要采用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对老油气田进行储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史,对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及论述。方法分类包括确定性建模方法和随机性建模方法。每一种建模方法又有多种子方法。提出了目前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建模的对象局限于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虽然有学者对火成岩、裂缝碳酸盐岩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工作,但目前对非常规储层涉及较少,储层建模的精度也有待提高。 关键词:储层建模;确定性建模;随机性建模;发展趋势 0 引言 储层地质建模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来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对油气储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进一步解释、研究油气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表征储层的属性及特征,为下一步的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李振华,2010)。通过储层地质建模可以建立储层格架,对储层的物性进行评估,预测储层可采油气的空间分布,指导优选加密井井位及水平井钻进轨迹,以提高油气最终采收率,故储层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盖凌云,2007;张昌民等,2007)。储层地质建模使得油气藏的非均质性描述更为精确,也为油气田的开发生产设计及相应的开发方案提供了数据(吴胜和等,1999;罗仁泽,2002)。储层地质建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关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建模对象局限于碎屑岩中的常规储层,建模精度不高等。储层地质建模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用于指导油气的开发。目前,储层建模方法多样,有必要对地质储层建模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储层建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储层建模的发展 储层地质建模起源于国外,后来被引入国内对油田储层进行研究,我国学者结合实际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地质储层的建模方法。 1.1 国外储层建模的发展过程 Jahns(1996)应用回归分析,并利用干扰试井数据进行油藏的二维描述,是迄今为止已知最早的关于油藏的研究成果;Coats等(1970)利用最小二乘法及线性规划并参考了动态特征的数据描述了油气藏的各种非均质性的参数,后来虽然有所发展,但尚未作为一门技术出现。20世纪50年代,南非的克里格提出金属分布具有的空间联系与样品的尺寸和位置有关,而非单纯的随机分布;不久之后,马特隆提出了地质统计学,他结合区域化变量的概念将传统的统计学理论进行了改进,发展出一套全新的数学技术——运用变差函数研究矿产矿化特征区域分布,这为以后的储层地质建模提供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儒尔奈耳讨论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岩土力学

第28卷第7期 岩 土 力 学 V ol.28 No.7 2007年7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Jul. 2007 收稿日期:2006-07-21 作者简介:肖诗荣,男,1963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xsr655@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666261.html, 文章编号:1000-7598-(2007) 07-1459-06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 肖诗荣1, 2,刘德富2,胡志宇2 (1.武汉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430072;2.三峡大学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宜昌 443002) 摘 要:三峡水库初次蓄水不久,千将坪即发生了特大型滑坡。通过对千将坪滑坡滑动区与影响区的勘察试验及对比研究,查明了千将坪滑坡的物质组成、结构及滑坡边界条件,分析了滑坡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建立了千将坪滑坡的地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千将坪滑坡为三峡水库水位上升与降雨联合诱发的水库新生型深层岩质滑坡,水库蓄水起主要和关键作用。 关 键 词:千将坪滑坡;地质模型;力学模型;三峡水库;降雨 中图分类号:P 55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geomechanical model of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XIAO Shi-rong 1, 2 , LIU De-fu 2, HU Zhi-yu 2 (1.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occurred soon after the TGP Reservoir had retained water for the first time, belongs to a large scale landslide.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and its adjacent influenced slop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omponents, texture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landslide, analyzes the factors causing slide, and sets up the landslide’s geological model and the mechanical model. From the analysi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was a palingenetic rock landslide trigg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the reservoir water and rainfall; but the reservoir water is a key factor. Key words: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geological model; mechanical model;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ainfall 1 前 言 2003年7月13日0时20分,即在三峡水库初次蓄水至135 m 后的第43天,湖北省秭归县砂镇 溪镇千将坪村山体突然下滑约1 500余万方,历时 5分种。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滑坡区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岸坡的千将坪村,距长江3 km ,如图1所示。滑坡地处鄂西山地长江三峡中的巫峡与西陵峡间的秭归盆地,盆地内山顶高程一般500~1 500 m ,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 类型。在构造单元上滑坡位于秭归与百福坪-流来观背斜的过渡地段,背斜南翼。滑坡及周缘出露的基岩为侏罗系中~下统聂家山(J 1-2n )底部碎屑岩,岩层总体产状为120°~160°,∠15°~45°。 根据1977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三峡工程 论证地震专家组的意见,青干河一带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千将坪滑坡发生后,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和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王治华[1]采用人机交互 解译135 m 高程临蓄水前航摄像片和现场验证相结 合的方法获取了千将坪滑坡的各要素特征、规模及滑坡前后的地质环境,认为千将坪滑坡为老滑坡大 部分滑体的复活。陈永波[2]认为,滑坡的形成和发 图1 千将坪滑坡地理位置 Fig.1 Location map of Qianjiangping Landslide

储层地质模型

1、什么是储层地质模型?为什么要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答:储层地质模型是指能定量表示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储层(油藏)三维空间分布的数据体,一个完整的储层地质模型应包括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储层模型和流体模型等。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是从三维的角度对储层的各种属性进行定量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其核心是对井间储层进行三维定量化及可视化的预测,与传统的二维储层研究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 1)更客观地描述并展现储层各种属性的空间分布,克服了用二维图件描述三维储层的局限性。三维储层建模可以从三维空间上定量的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有利于油藏工程师进行合理的油藏评价及开发管理。 2)更精确地计算油气储量。在常规的储量计算时,储层参数(含油面积、有层厚度、孔隙度、含有饱和度等)均用平均值表示,这显然忽视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应用三维储层模型计算储量时,储量的基本计算单元是三维空间上的网格(分辨率比二维高得多),因为每一个网格均附有储集体(相)类型的孔、渗、饱等参数。因此,通过三维空间运算,可计算出实际的含油储集体(砂体)体积、孔隙体积及油气体积,其计算精度比二维储量计算高得多。 3)有利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三维油藏数值模拟要求有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粗化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可以直接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输入器,而油藏数值模拟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的准确性。 2、如何理解储层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它们有何异同? 答: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只追求油藏(储层)总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性地质特征的描述,基本符合实际,并不追求所有局部的客观描述。 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并不追求控制点间的预测精度。 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的区别: 1)研究阶段的区别。概念模型应用于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早期;静态模型应用于油田开发中期,一般是开发井网完成后进行;预测模型应用于油田开发后期。 2)研究方法的区别。概念模型一般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学)和写实的描述方法为基本手段,尽可能直接利用岩心资料来建立概念模型,避免依赖测井解释等间接资料;静态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开发井的各种资料,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来描述储层在二维或三维空间的实际特征;预测模型主要是采用随机建模技术,即将等概率的随机抽样方法(蒙特卡洛)与确定性的插值方法(克里金)相结合,所形成的地质统计学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考试题

第一章岩石和地质构造 1)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P12 2)矿物受外力作用时,其内部质点间的连接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P12 3)根据冷凝环境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P15 4)地质年代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P31 5)岩层构造特征包括岩层的层面、厚度和产状。P32 6)岩层的产状三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P33 7)通过核部大致平分褶曲两翼的面称为褶曲的轴面。P34 8)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小近于相等的褶皱,称为直立褶曲。P35 9)在岩石形成后由于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变形所产生的裂缝称为构造节理。P37 10)断层面倾角介于25°~45°之间的逆断层称为逆掩断层。P40 11)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其倾角通常很陡。P40 12)岩石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物。P57 13)雨水或雪水将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洗刷而向下搬运,或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处,成为坡积物。P57 1)(c)矿物呈白色,晶面呈板状或片状,外形呈假六方形或菱形,集合体呈致密片状块体,一组极完全节理。该矿物可定名为 A.绿泥石 B.白云石C.白云母D.石榴子石 2)( b)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P24 A.石英砂岩 B.石英岩C.石灰岩 D.闪长岩 3)( b)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P20 A.花岗岩B.石灰岩 C.大理岩 D.石英岩 4)(d)下列岩石构造,属于变质岩的构造是P25 A.层理构造 B.气孔与杏仁构造C.波痕与泥裂D.片麻状构造 5)( C )某地质图上,标明一岩层的产状为330o/WS∠30o,该岩层的倾向为 A.330oB.30o C.240oD.150o 6)(D)隧道工程沿褶曲走向穿越时.较为有利的部位是 A.向斜核部 B.背斜核部 C.枢纽D.翼部 7)(B)一地区沉积了一套岩层后,受地壳运动影响而升出水面,沉积作用发生中断,遭受剥蚀,然后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地层无倾斜或反转,则地层接触关系为 ?A.整合接触 B.假整合接触 C.不整合接触D.侵入接触 3、名词解释: 向斜褶曲、背斜褶曲、正断层、逆断层、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4、简述题: 1)简述在工程上岩石和岩体的区别。 第二章建筑工程地质问题 1)按引起风化作用发生的因素的不同,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2)滑坡的治理原则应以__以防为主__,及时治理,并根据工程重要性制订具体整治方案。 3)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陡峭的山坡和较大的沟谷以及大量集中水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 4)若某一地震波的周期与地基土层的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发生共振,该地震波的振幅将被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5)地震的破坏方式有共振破坏、驻波破坏、相位差动破坏和地震液化破坏四种。 2、单项选择题 1)( B )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P70 A.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B.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C.张性滑坡和剪性滑坡 D.切层滑坡均质滑坡 2)( A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D.烈度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最新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04)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选择题识记的内容 1、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2、地层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3、黏土矿物按亲水性有小到大排列: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4、岩浆岩(火成岩)的结构:全晶质、玻璃质、隐晶质 5、岩浆岩(火成岩)的构造:气孔、流纹、杏仁、块状 6、岩浆岩(火成岩):花岗(斑)岩、正长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玄武岩 7、沉积岩的结构:碎屑、泥质、结晶、生物 8、沉积岩的构造:层理 9、沉积岩:火山碎屑岩类、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10、变质岩的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糜棱(碎裂)结构 11、变质岩的构造:片状、千枚状、片麻状、板状、块状 12、变质矿物: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绢云母、石墨 13、变质岩:片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千枚岩 14、沉积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15、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6、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别和形成原因: 残积物:风化作用,残留原地 洪积物:洪水沉积 冲积物:河流沉积 坡积物:重力和降雨(片流)冲刷,堆积坡脚 17、河流的侧向侵蚀导致出现河曲 18、地震震级: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烈度可以有多个 20、地震的诱发因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21、工程勘察的阶段:可行性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技术设计与施工勘察阶段 22、勘探的方法: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 23、现场原位测试:静力载荷试验、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24、工程上用Cu(不均匀系数)和Cc(曲率系数)来判定土的级配; Cu>10,且1≤Cc≤3级配良好,否则级配不良 Cu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级配曲线越平缓,粒径分布范围越大 25、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表达式:v=ki,k为土的渗透系数 26、土的三种结构: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27、土的塑性指数Ip=W L-W P,液性指数I L=(W-W P)/(WL-W P)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7)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道德品质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二、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1、能够较为熟练地检索、阅读本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并能较为清楚地分析、评价和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中外文资料,在从事某项研究时不遗漏重要文献。 2、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地质资源与地震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通晓学科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 3、熟悉和掌握学术规范,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不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发现、观点、数据、材料相混淆,尊重他人成果,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面。 3、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工程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绪论蒲博文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 ?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和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矛盾。 第四章活断层与地震 活断层:一般是是指近期曾有过活动或正在活动或将来有可能重新活动的层。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活断层的继承性与反复性。 ?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之为地震断层或者粘滑性断层。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之为蠕变断层或者蠕滑型断层)活断层的鉴别: ?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 ①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最可靠的依据。 ②地貌特征:活断层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并加强各地貌单元的差异性。活断层往往构成同一地貌单元或地貌系统的分解和异常。走滑型的活断层可使穿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性密集分布。 ③水文地质方面:活动断裂带的透水性和导水性较强,因此当地型、地貌条件合适时,岩断裂带泉水常呈线性分布,且植被发育。而且活断层沿线常有温泉出露。 ?历史地震和历史地表错断资料。 ?用仪器测定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 活断层地区的建筑原则: 1、建筑场址一般应避开活断层断裂带 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与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 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尽可能的选择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在 下盘。 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抗震结构和建筑形式。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按构造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者震源物理过程,称为震源机制,它可通过多个地震台的地震记录图来确定。

11-070900地质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709 一级学科名称地质学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2007年 12月 12 日

一、学科简介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质学一级学科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5个二级学科。我校地质学科以研究盆地结构和性质、沉积充填作用、资源地球化学等沉积盆地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甚至生物作用以及这些地质作用对化石燃料矿床形成聚集的控制为特色。本学科19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代初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设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2003年设立地球化学博士点;2005年设立构造地质学博士点,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沉积盆地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学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即沉积(岩石)学及岩相古地理学、储层地质学和沉积盆地流体矿产、层序地层学及测井地质学、应用矿物岩石学及测试技术等。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油气藏预测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并密切中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在塔里木油田、鄂尔多斯大气田、济阳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整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地球化学博士点的科学研究以多种实验方法手段研究地壳中有机质的行为为特色,涉及远至地球生命的化学起源、地球各圈层系统中的碳循环,近至化石燃料成因理论及资源评价、化石燃料形成和聚集的分子化合物标识等一系列地球化学问题。主要研究领域有:石油天然气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过程定量描述、油藏流体的历史分析、油藏地球化学、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气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主要培养方向有油气成因机理与分布预测、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学科所属实验室是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机构,现已形成以岩石、土壤、水、大气样品的分子化合物分析为主,以沉积有机物的岩石学、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固体样品的微量元素检测为辅的较完整的分析测试技术体系,拥有大型分析仪器设备20余台(套),是“油气资源与探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考试模拟题(一) 一、 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1 根据冷凝环境的不同,岩浆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与 喷出岩 。 2 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称为 平移断层 ,其倾角通常很陡。 3工程上常用土的 不均匀系数 与曲率系数判定土的颗粒级配的优劣。 4 湿陷性黄土通常分为两类:自重湿陷性黄土与 自重湿陷性黄土 。 5 某渗流场中一点的孔隙水压力为8kPa,则该点的压力水头为 0、8m 。 6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侵蚀方向可分为: 底蚀 作用与 侧蚀 作用。 7在地球物理勘探(物探)中,最常用的就是电法与 地震勘探 。 8在土层中,通过土粒传递的粒间应力称为 有效应力 。 9 如果地基中某点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切,则该点处于 极限平衡桩体 状态。 10当基底压力达到临塑荷载时,地基中塑性区的最大深度为 0 。 二、 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 11 对于浅基础,一般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就是 ( A ) A.硬粘性土地基 B.中等密实的砂土地基 C.松砂地基 D.软土地基 12 增大基础宽度,下列承载力值不发生变化的就是 ( A ) A.p cr B.p 1/4 C.p 1/3 D.p u 13 地下室的外墙受到的土压力可视为 ( C ) A.主动土压力 B.被动土压力 C.静止土压力 D.静止水压力 14 同种土体,静止土压力0E 、主动土压力a E 与被动土压力p E 的关系为( B ) A.E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