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精品

最新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精品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一、引言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此书中将概念隐喻定义为人类用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机制。这一理论颠覆了隐喻是一种用于作品修辞手段的传统隐喻观,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争相从各个层而对概念隐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林书武作为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国外隐喻理论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胡壮麟老师的《认知隐喻学》(2004),束定芳先生的《隐喻学研究》(2000)以及赵艳芳老师的《认知语言学概论》(2001)等隐喻研究著作,全都表明了我国对隐喻现象研究的兴趣和研究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笔者以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概念隐喻的核心期刊为源数据,以主题词为检索项,对“概念隐喻”进行高级检索。根据检索结果,笔者将对近10年(2005-2015)概念隐喻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

二、数据分析

根据检索,从2005年至2015年,我国共发表相关文献507篇,并且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基本呈逐年上升状态。如表1所示:

三、内容分析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内容分析发现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大致涉及三大主题: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对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至今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空间方面:有陈燕平(2011)关于“上、下”方位的概念隐喻对比的具体实证研究。江静(2006)认为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中的体系较为相似,从中可以找到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经济社会方面:胡志清(2008)认为英汉财经报道中有相同的概念隐喻并可以分类。而对经济活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语言实例、语言百分比、语言实体和语言实体频率方面的差异。时间方面:邵军航、樊葳葳(2014)认为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的不同而不同。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总的看,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与文化和社会实际情况和人类经验相关,因此要也要对这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相关,不同领域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共同存在,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需要结合语料库和文化、社会和人类经验进行综合考量。

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

朱建新(2009)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即帮助学生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近年来,概念隐喻理论全面应用到词汇、阅读、文化等二语习得环节中,与外语教学的联系逐步密切。词汇方面,刘启成(2011)认为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英语词汇习得,为词汇习得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陈海燕、汪立荣(2013)认为在EFL词汇教学中的隐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对词汇的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自主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

最新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精品

概念隐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一、引言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于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此书中将概念隐喻定义为人类用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机制。这一理论颠覆了隐喻是一种用于作品修辞手段的传统隐喻观,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争相从各个层而对概念隐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林书武作为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国外隐喻理论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胡壮麟老师的《认知隐喻学》(2004),束定芳先生的《隐喻学研究》(2000)以及赵艳芳老师的《认知语言学概论》(2001)等隐喻研究著作,全都表明了我国对隐喻现象研究的兴趣和研究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笔者以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知网中收录的概念隐喻的核心期刊为源数据,以主题词为检索项,对“概念隐喻”进行高级检索。根据检索结果,笔者将对近10年(2005-2015)概念隐喻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简要回顾。 二、数据分析 根据检索,从2005年至2015年,我国共发表相关文献507篇,并且对概念隐喻的研究基本呈逐年上升状态。如表1所示: 三、内容分析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内容分析发现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大致涉及三大主题: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对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至今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空间方面:有陈燕平(2011)关于“上、下”方位的概念隐喻对比的具体实证研究。江静(2006)认为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中的体系较为相似,从中可以找到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经济社会方面:胡志清(2008)认为英汉财经报道中有相同的概念隐喻并可以分类。而对经济活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语言实例、语言百分比、语言实体和语言实体频率方面的差异。时间方面:邵军航、樊葳葳(2014)认为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的不同而不同。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总的看,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与文化和社会实际情况和人类经验相关,因此要也要对这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相关,不同领域中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共同存在,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需要结合语料库和文化、社会和人类经验进行综合考量。 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 朱建新(2009)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即帮助学生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近年来,概念隐喻理论全面应用到词汇、阅读、文化等二语习得环节中,与外语教学的联系逐步密切。词汇方面,刘启成(2011)认为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英语词汇习得,为词汇习得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陈海燕、汪立荣(2013)认为在EFL词汇教学中的隐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对词汇的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自主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8877459.html,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作者:郑紫元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2期 【摘要】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隐喻无处不在。在传统的隐喻观点当中,隐喻如同明喻、夸张一样,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逐渐意识到隐喻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同时在隐喻的研究过程当中,动物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这种关系使得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产生了极其复杂的情感。而动物习语是指包含表示动物单词的习语。动物习语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的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动物习语理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隐喻;动物习语 【作者简介】郑紫元(1989.04-),山东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動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 1.狗。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狗在英语

船舶操纵与避碰

锚泊 锚泊程序: 首先根据海图和港口资料或气象大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锚地,除非到指定的锚地,自选的锚地以硬度适中的沙底和黏土底质,且底质平坦的为好。无风浪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水域,锚位周围有足够的水深和旋回余地,静水域低潮时富裕水深要大于20%的船舶吃水,有涌浪的水域低潮时,水深要大于1.5倍的吃水和2/3倍的最大波高之和,且水深不能太深,不宜超过一舷锚链总长的1/4倍。最小水域半径在港外取链长与1-2倍的船长之和,在港内取船长加上60-90米。以某次本船单锚锚泊为例: 船舶重载,吃水9.5m,水深约20m,最大流速约2.2kn,风流合力的方向参照临近锚泊点的其它锚泊船的指向。备车减速驶向锚泊点,用舵调整船舶航向与参照的锚泊船一致,临近锚泊点200M时船速2kn,后退一倒车,船速降至0.3kn时停车,余速滑行至原定的锚泊点时下令右锚一节入水并打住,船后退时再继续松链,共松至四节甲板时通知驾驶台进车将锚链刹住,时,四节水面。待锚链得力后松弛回头,表明锚已经抓牢,即报告驾驶台,锚抛妥。督促并检查显示规定的锚泊信号。 从事捕鱼的船舶的特点及避让方法 渔船大多数是成群结队地从事捕鱼作业的。特别是在渔汛期间,拖网渔船所集结的范围有时可达数十海里。从事捕鱼的船舶除按《规则》规定显示相应的灯号或号型外,当它们邻近在一起捕鱼时,还将显示额外的信号,或者他们自定的相互联系的信号。因此,在渔船群集的渔场内,灯光闪烁,不易识别。捕鱼方式不同,使用的渔具也不一样,渔具伸出的长度也自然有较大差别。布设渔网范围的大小也不同,而且,一般也无特别灯号显示。目前在沿海仍然存在使用非机动船进行捕鱼的船舶。这些船舶设备简陋,显示灯号﹑灯型和鸣放的声号也不够规范。对这类船舶应引起特别注意。 ◆ 避让方法:(一)在海上与密集渔船相遇,应迅速判明其范围和动态,尽量绕行和规避,夜间尤其不宜从中间穿过。 (二)必须经过渔网区或无法绕行时,应加强了望,通知机舱做好绕行准备,收起计程仪和声纳换能器。 (三)一般都应减速通过,以免影响捕鱼作业或浪损渔具。 双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双船拖网渔船时,应在其船尾或两船外舷不少于 0.5n mile 处通过,切不可从两船之间驶过。当发现两船背向行驶准备放网时,应从两船上风流一侧驶过。应注意其放网的一舷,当发现其航向不稳时,则表明渔船正在放网或收网。 单船拖网避让方法:避让单船拖网渔船时,应从其船尾 1 n mile 之外通过 流网:避让方法:流网渔船带网漂流时,网在其船首方向,避让时应从其船尾通过,绝不能在其船首和网上通过。如果想从其船首网的端部通过时,应在认清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 何陆敏 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 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 1990)。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 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 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这一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life is starti ng point, terminal point, transfer station/人生的起点、终点、中转站”等多种具体的隐喻表达形式。概念隐喻对语言表层形式中的隐喻起到决定作用,了解概念

政治演讲概念隐喻

A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Pointing out the significant role Conceptual Metaphors played in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1)to introdu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s and Political Speeches; 2) elaborate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n the basis of Lakoff and Johnson’s great work Metaphors We Live By;3)Take Obama’s Political Speeches a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alyze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used and relevant functions in his Political Speech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metaphors in political speeches systematically and reveal how metaphors work in the political world.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phors, this research can help people know the American politics and understand its culture. Key words: Political Speeches; Conceptual Metaphors; Application 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概念隐喻在奥巴马政治演讲中的使用,指出概念隐喻在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中发挥的重要角色,本文旨在:1)简要介绍概念隐喻与政治演讲之间的关系;2)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来阐述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3)以奥巴马的政治演讲作为背景材料,分析其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以及这些隐喻对其演讲的辅助作用.本文试图对所选语料中的隐喻进行系统研究,揭示隐喻在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特殊作用,并且通过分析隐喻,帮助人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和文化. 关键词: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应用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对比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和盖茨比的梦想 2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 3 A Probe into Charles Dickens’ Family Values Reflected in A Christmas Carol 4 5 论《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艺术创作特征 6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 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8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9 论美国黑人现代流行音乐及其影响 1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1 苔丝悲剧中乌托邦情结的探析 12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13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4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15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6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7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18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9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 20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 21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22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23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24 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25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26 从“狗”和“龙”的谚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7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28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29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30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31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 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3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4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35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36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37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8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 39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40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4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愤怒的概念隐喻

“愤怒”习语与概念隐喻 “愤怒”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人人都有伤心动怒的时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情感比较抽象,我们在表达时往往借助于其它具体的手段。例如,在表达生气时,人们除了直接说“I am angry”外,还可以运用“do a slow burn”“blow one’s top”等隐喻形式。情感概念具有生理基础,它常常根据体温、热度和内压进行概念化。下面就对表“愤怒”的英语习语进行分析。 (一)“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根据Lakoff & K?vecses 的理解,生理效果的文化模型,尤其是强调“热量”的部分,构成了阐述愤怒的最为普遍的基础,即“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 。这一核心隐喻又可分为将“热”使用于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两类。在英语中,当中心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 ;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液体时,得到次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液体”(Anger is the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 首先,我们来看“愤怒是热”(Anger is heat)这一中心概念隐喻,与此概念隐喻相关的英语习语有: (1)He gets very hot under the collar if people disagree with him. 别人要是和他有分歧,他就很生气。① (2)Dad gets all hot and bothered if someone parks in his parking space. 如果有人把车停在爸爸的车位上,他就变得焦躁不安。 (3)I tried to be patient with her, but she was so irritating in that meeting. I just lost my cool. 我对他尽量忍耐,可是在那次会上她实在太恼人了,我不禁心头起火。 在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中,“热”是源域,“愤怒”是目标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对应是以隐喻概念或实体性对应为基础的。人们通过这一概念隐喻来理解抽象的概念“愤怒”。 其次,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到固体时得到次隐喻“愤怒是火”(Anger is fire),在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有: (4)It makes me do a slow burn when it takes longer to check out at the grocery store than it took to shop. 在小杂货店交钱花的时间比购物花的时间都要长,让我渐渐有些生气。 (5)The bishop was breathing fire over the press release. 主教对几天前的新闻发布恼火万方。(6)It was only a suggestion, Rob. There is no need to blow a fuse. 这只不过是个建议而已,犯不上大发雷霆。 上文(4)、(5)、(6)中的三个习语的语义都是“愤怒”,这里是用源域“fire”来理解目标域“anger”,即“anger”的语义产生来源于“fire”的概念含义。 最后,我们来看概念隐喻“愤怒是热”使用于液体时的情形。人们常用容器这一实体来表达情感,容器这个概念经验的形成,是人们自出生起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通常把自己的躯体理解为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承载着喜怒哀惧。当概念隐喻“愤怒是热”应用于液体时,它与概念隐喻“身体是情感的容器”(The body is a container for the emotions)结合便产生了概念隐喻“愤怒是容器中的热的液体”(Anger is a hot fluid in a container)。此时,英语中表达此概念隐喻的习语就有: (7)When I saw the rude way she talked to him it made my blood boil. 我看到她对他说话时的那种粗野态度,不禁火冒三丈。 (8)Public anger reached boiling point when troops were called in to control protesters. 当军警

(完整版)船舶操纵与避碰总结

船舶操纵与避碰 9101: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船长9102:500~3000总吨船舶船长9103: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大副9104:500~3000总吨船舶大副9105: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三副9106:500~3000总吨船舶二/三副9107:未满500总吨船舶船长9108:未满500总吨船舶大副9109:未满500总吨船舶二/三副 考试大纲 适用对象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1 船舶操纵基础 1.1 船舶操纵性能 1.1.1 船舶变速性能 1.1.1.1 船舶启动性能√√√√√√ 1.1.1.2 船舶停车性能√√√√√√ 1.1.1.3 倒车停船性能及影响倒车冲程的因素√√√√√√ 1.1.1.4 船舶制动方法及其适用√√√√√√ 1.1.2 旋回性能 1.1. 2.1 船舶旋回运动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1.1. 2.2 旋回圈,旋回要素的概念(旋回反移量、滞距、 纵距、横距、旋回初径、旋回直径、转心、旋回 时间、旋回降速、横倾等) √√√√√√ 1.1. 2.3 影响旋回性的因素√√√√√√ 1.1. 2.4 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旋回 初径、进距、横距、旋回速率在实际操船中的应 用;舵让与车让的比较) √√√√√√√√√ 1.1.3 航向稳定性和保向性 1.1.3.1 航向稳定性的定义及直线与动航向稳定性√√√√√√

1.1.3.2 航向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1.1.3.3 影响航向稳定性的因素√√√√√√ 1.1.3.4 保向性与航向稳定性的关系;影响保向性的因素√√√√√√ 1.1.4 船舶操纵性指数(K、T指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操纵性 √√ 能的关系 1.1.5 船舶操纵性试验 1.1.5.1 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2 冲程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 1.1.5.3 Z形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 1.1.6 IMO船舶操纵性衡准的基本内容√√√ 1.2 船舶操纵设备及其运用 1.2.1 螺旋桨的运用 1.2.1.1 船舶阻力的组成: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 1.2.1.2 吸入流与排出流的概念及其特点√√√√√√ 1.2.1.3 推力与船速之间的关系,推力与转数之间的关系√√√√√√ 1.2.1.4 滑失和滑失比的基本概念,滑失在操船中的应用√√√√√√ 1.2.1.5 功率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1.2.1.6 船速的分类及与主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1.2.1.7 沉深横向力产生的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8 伴流的概念,螺旋桨盘面处伴流的分布规律√√√√√√ 1.2.1.9 伴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0 排出流横向力产生条件、机理及偏转效果√√√√√√ 1.2.1.11 螺旋桨致偏效应的运用√√√√√√ 1.2.1.12 单、双螺旋桨船的综合作用√√√√√√ 1.2.1.13 侧推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2.2 舵设备及其运用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 ' 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分析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Gratitude Expressio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 性格分析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言语幽默 《珍珠》中的生态思想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金钱观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船舶避碰几何决策的优化方法

谚17卷郫3期大连水产学院学报’.,I17^。32002年9月JOURNALOFDALIANFISHERIESUNIVERSITY :--.ep2oo2========z======!==============i=================================一======= 文章编号:lOOO一9957C2002J03—0251—05船舶避碰几何决策的优化方法 姚杰 (大连水产学院晦洋拍业幕,辽宁大地116023) 摘要:当两艘船舶相遇存在碰撞危险时,录取何种避碰行动可通过避碰几何作图来求取。 但几何作目方甚只考虑了安全问题,而没有考虑经济J珂题。如何根据避碰几何原理,结 合优化方法求取最怃的避让行动至夸仍世有得到解决。作者针对这一船舶避碰决策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几何决策优化的方法。 关键词:船舶避碰;几何获策;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U67596文献标识码:A 到目前为止,船舶避碰决策方法基本上是以基于几何作图方法来进行的。即当两艘船舶相遇时,利用几何作图方法,求出两船之间的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点的时问。以最近会遇距离作为碰撞危险的绝对指标,参考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闾及其他运动要素,来断定两船之间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当存在碰撞危险时,采取何种避碰行动以避免碰撞也可通过避碰几何作图来求取。然而,在利用几何作图方法求取避让措施时,只考虑了安全阋题,即以最近会遇距离为惟一指标,保证采取避让措施后能使来船在安全距离外通过;而没有考虑经济问题,如采取避让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偏离原航线的距离等。从安全避让的角度上讲.不考虑经济而只考虑安全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从自动避让技术的研究方面着眼,不考虑经济问题是不科学的。目前,关于这方面阐题的研究还不多见,如何根据避碰几何原理结合优化方法求取最优的避让行动是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针对这一船舶避碰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几何优化避碰决策方法。 1避碰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 LI几何作图的作用 在船舶避碰决策问题上,目前使用雷达(包括ARPA雷达)进行决策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几何作图法。该方法是在船舶上使用雷达进行碰撞危险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危险。通过雷达进行连续观测得到来船的方位与距离后,利用几何作 图可以得到来船的蹦下信息-”: 收稿日期-20。!出3Dl 作者简介:扫l杰(I964一),毋,牌士,副教授,捕捞学校级重点学科埴业航海技术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凡。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概念隐喻意义在图片中的传递 孙启耀杨珺 (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概念隐喻的经验基础及其普遍性,进而对非语言现象---图片中的概念隐喻作了分析解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得以发挥。这也证明了人类思维的确是隐喻性的。概念隐喻意义不仅以语言的方式传递,而且在非语言现象—图片中也有概念隐喻意义传递的现象。 关键词:概念隐喻;图片;传递 1.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有关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转喻进行再研究的文章俯拾即是。如果说前些年隐喻类文章大多围绕隐喻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的话,而在最近两三年,隐喻研究趋向于研究隐喻和其他理论等结合。范文芳(2007;朱永生(2006 )等在语法隐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廖美珍(2007 )研究了语篇隐喻,刘乃实(2007 )把隐喻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蓝纯(2003)对空间隐喻进行了研究,汪少华分别对伦理概念(2007)和时间概念(2006)中的隐喻分析研究;张祝祥(2007 )对颜色隐喻加以论述,陈家旭(2007 )分析了情感隐喻。以上对隐喻的研究属于语言层面,而对非语言层面的概念隐喻意义的研究还不多见。我们发现一些非语言现象诸如艺术、广告、宣传画中隐喻的研究还未见有论述,本文拟从概念隐喻入手,对图片中所包含的概念隐喻意义进行初步的探析。 2.概念隐喻理论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语言在词汇层次上的修饰,是两个相似物体之间的比喻。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形成的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但渗透于语言中,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人们的普通概念系统本质上都是隐喻的。这样的隐喻即为概念隐喻或隐喻概念(1980:3)。概念隐喻涉及两个基本要素:源域和目标域。人们倾向于用比较具体的概念(源域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思想或概念(即目标域),从而形成隐喻理解。然而,以往有关概念隐喻的讨论都是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人们对非语言现象中概念隐喻意义的的传递与理解是否与语言中隐喻的理解是一致的?本文试图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

(全英文论文)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对比研究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中式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与英译 A Journey through Harsh Reality: Reflections on Gulliver’s Travels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的人文主义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公布英语题目均有原创英文论文可交流Q:799 75 79 38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与运用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探析 从电影《刮痧》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情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北欧神话中的毁灭与重生思想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毕业生专题报告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姓名:熊志鹏 班级:航海0902班 指导老师:周春辉 日期:2013年5月20日

关于船舶自动避碰的探讨 熊志鹏武汉理工大学 430062 摘要:随着国际航运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世界海运量迅速扩大,船舶呈大型化、高速化趋 势发展,海域通航状况更为复杂,船舶操纵难度也日益增加。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和 经济性尤为重要,这引起了航运技术的变革, 促进了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船舶驾驶 自动化是目前船舶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船舶驾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成果看, 避 碰系统是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而这一环节与船舶的航行安全直接相关。 关键词: 自动避碰;智能化;自动导航操纵 引言: 近年来尽管航海技术的日益提高,船舶导航通信设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船舶的碰撞事故仍屡屡发生,给海洋环境及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导航系统与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完善,船舶自动避碰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提出了船舶避碰系统的组成,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1 船舶避碰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航海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仅仅依靠人力或自然力到使用柴油动力再到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等高科技手段的过程;近年来,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降低成本预算、扩大经济效益、减少船员数量,船舶以安全、节约、经济、减员为目标,朝着大型化、快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船舶自动化领域,船舶避碰向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便开始研究船舶避碰问题了。初始时期,他们将几何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了避碰上,并且定量化了避碰规则,这一切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船舶数学模型的发展。紧接着,他们进一步从特征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了船舶碰撞危险,相应地又融入了会遇船舶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的变化分析,从而得到了预测船舶碰撞是否会发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根据会遇船舶的最近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点的时间等数据,最终判定出了避碰行动的操作时机和操作幅度。 目前,两船会遇时的避碰决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规则》里,关于多船会遇方面并没有什么指导性、建设性的规定和指示,这造成了多船避碰决策判定的不方便,致使这方面的技术还没有很成熟。同时,船舶驾驶员的船舶操纵经验和心理素质在船舶驾驶方面又存在很大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船舶避碰的研究还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船舶会遇的情况。80年代后,伴随着新兴科技如计算机、智能控制等地飞速发展和实际应用,人们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了船舶避碰专家系统上,其中最早将其应用到实际上的是英国的 LivepoolUniversity 和日本的Tokyo Mercantile Marine University;美、英、德也紧随其后将他们的船舶避碰专家系统应用到了实际中。进入 21 世纪后,Southampton University 在观察记录目标船的距离、方位等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判定船舶碰撞危险度的方法得出避碰决策。尽管这种方法还不太成熟,特别是它没有充分地结合船舶驾驶员的习惯操作和《规则》的规定,但它为我们研

《挪威的森林》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挪威的森林》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有关“爱情”概念隐喻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认知语言学界重视,而其中多数以英语为研究对象。与此相对,其他语言中的“爱情”概念隐喻研究较少,尚有研究的空间。鉴于此,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例,从中筛选出各种隐喻性表达,特别是“爱情”隐喻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立场加以考察。通过精读《挪威的森林》,共筛选出325条具有隐喻性表达,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将其分为“类比”、“转喻”、“场所·移动隐喻”等,并得出以下结论:1)“类比”中以「…よぅだ」、「…みたいだ」等最为多见。2)《挪威的森林》中凡是描述“我”的室友“突击队”时,皆使用了“转喻”。通过“转喻”的“邻接性”,能够方便构筑“突击队”人物形象。3)“场所·移动隐喻”,即表达状态或者变化的隐喻也较多见,主要分为“状态是场所”、“变化是移动”两类。4)此外简要考察了察了“容器隐喻”、“方向隐喻”等隐喻。此外,特别筛出44条“爱情”概念隐喻表达例句,主要分为“爱是力量”、“爱是物品”、“爱是在一起”与“爱所伴随的负面感觉”等加以考察。结论如下:1)“爱是力量”这一隐喻在小说中较为多见,多将“爱情”比拟为能够搬动人的、将人吸引至某方向的,或者或要使之镇定的不稳定的力量等。2)“爱是物品”,会通过各种“物品”为“爱情”赋予特征。3)“爱是在一起”也多在小说中以“在一起”、“不抛弃”等表达,展现人物爱情。4)“爱所伴随的负面感觉”(悲伤、痛苦、憎恶等)这类非直接的隐喻表达,多出现于嫉妒、回想故去恋人等场景,通过负面情绪来令人感受“爱情”。5)对“爱是魔法”、“爱是

食物”等概念隐喻也作了探讨。在分析隐喻表达的基础上,结合“爱情”概念隐喻,对小说中直子、绿、玲子与“我”四人的恋爱观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1)直子总是感觉不安,所以渴求一直与恋人相伴的“爱情”。2)绿将“爱情”当做食物一般想要充分拥有,同时讲究爱的平等付出与获得。3)玲子对爱情的态度任其自然,并认同同时爱上两人的爱情存在。4)“我”将性与“爱情”分别看待,并能够同时对两人产生爱情。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 周健安 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语言要素。母语是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时,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迥异产生对汉语学习动物词汇隐喻意走入误区。所谓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本文将举例说明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使以母语为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更容易融入汉语语境中学习中文。 一、英汉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 这类动物词汇无论在英语还是中文里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然而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拿“龙”和“狗”作为例子。 1、龙 中国古代的“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 社会“龙”是帝王和贵族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

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着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凡是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词,下面是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一些成语: (1)望子成龙:to wish one’s son have bright future (2)龙子龙孙:to sons and grandson of dragon,which are usually used to call oneself by Chinese people (3)龙肝凤胆:rare delicious (4)龙马精神:the sprite of a dragon horse ,usu. Said in praise of a vigorous old age 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护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恶魔与邪恶。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Dragon一次基本含贬义,喻指“凶暴之人”,如: (1)She is a real dragon and you ha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非常凶,你最好远离她。 (2)She i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 她是这里很嚣张的人。 2、狗 与龙的隐喻意恰恰相反,狗在中文里一般是贬义的,而英文

概念隐喻的资料爽

最好把这文档先看完,对你们应该有好处 爽的任务:你去找方位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然后从认知角度、语用学角度、文化角度、修辞角度等分析要把政治语篇中有隐喻的你要分析的那句摘抄下来到星期六为止做完 每个人所查文献不得少于10篇(包括著作),附在文献综述的后面。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每位小组成员可以选取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的一个视角,查阅相关资料,写文献综述,并运用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某一特定概念隐喻的中英差异。工作语言:英语。 以下资料可能对你有帮助 Conceptual metaphors 概念隐喻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隐喻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mapping),即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 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通过跨域映射,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认知域来认识不熟悉的认知域,以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茶壶嘴”、“山脚”、“山腰”、“没面子”、“首领”、“桌子腿”、“火山 口”,“脚注”等。英语里有:“eye of a needle”, “mouth of a volcano”, “bottle-neck”, “head of department”, “arm of a chair”, “footnote” 等等。这些语言形式也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语言。可见,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是概念隐喻的一种,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 相叠加,用较为熟知的、具体的概念词语谈论不熟悉的概念。2个概念的认知域虽然不同,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 E.g. 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Lakoff在提到的用方位词语 (up, down) 描述人的社会地位、身体状况、情绪等抽 象概念时所给的例子 happy /good is up; sad/bad is down. low/high spirit Fall into depression 3. 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