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ent ral SouthUniversity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指导老师:

第一章基础实验

1了解环境

1.1实验目的

安装 IAR开发环境。

CC2530 工程文件创建及配置。

源代码创建,编译及下载。

1.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

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集成开发环境,TI 公司的烧写软件。

1.3实验内容

1、安装IAR 集成开发环境

IAR 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文件所在光盘目录:物联网光盘\工具\C D-EW8051-7601

2、ZIBGEE 硬件连接

安装完IAR 和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之后,按照图所示方式连接各种硬件,将仿真器的20 芯 JTAG口连接到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USB 连接到PC 机上,RS-232串口线一端连接ZX2530A 型 CC2530节点板,另一端连接 P C机串口。

3、创建并配置 CC2530 的工程文件

IAR是一个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非常多种类的芯片。IAR 中的每一个 Project,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置,具体包括Device 类型、堆/栈、Linker、Debugger 等。

(1)新建Workspace 和Project

首先新建文件夹ledtest。打开 IAR,选择主菜单File ->New -> Workspace 建立新的工作区域。

选择Project ->Create New Project -> Empty Pro

ject,点击 OK,把此工程文件保存到文件夹ledtest 中,命名为:ledtest.ewp(如下图)。

(2)配置Ledtest工程

选择菜单Project->Options...打开如下工程配置对话框

选择项 General Options,配置 Target 如下

Device:CC2530;

(3)Stack/Heap设置:XDATA stack size:0x1FF

(4)Debugger 设置:

Driver:Texas Instruments (本实验为真机调试,所以选择TI;若其他程序要使用IAR仿真器,可选 Simulator)

至此,针对本实验的IAR 配置基本结束.

4、编写程序代码并添加至工程

选择菜单 File->New->File创建一个文件,选择File->Save 保存为main.c

将 main.c 加入到 ledtest 工程,

将实验代码输入

然后选择 Project->Rebuild All 编译工程

编译好后,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下载并调

试程序

下载完后,如果不想调试程序,可点工具栏上的按钮终止调试。到此,程序已经下载到了cc2530 芯片的flash 内,按下

ZX2530A 上的复位按钮可看到程序的运行效果。

2 LED 实验

2.1 实验目的

通过I/O 控制小灯闪烁的过程。

在 ZX2530A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自己的程序。

2.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 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接口仿真器,

PC 机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

2.3 实验结果

1.正确连接下载线和 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打开 ZX2530A型 CC2530 节点板电源。

2.在文件夹“基础实验\2 LED”下打开工程led,编译工程,并下载到CC2530节点板。

3. 观察 LED的闪烁情况。

4. 修改延时函数,可以改变 LED小灯的闪烁间隔时间。

5. 重新编译,并下载程序到 CC2530 节点板,观察 LED 的闪烁情况。

答:增加延时就会发现小灯闪烁的频率降低了。

3 串口实验

3.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将会学习如果使用串口实现与 PC机的通讯。(实验中需要 PC 机与开发板之间使用RS232 交叉串口连接线)。

能正确配置 CC2530 的串口。

3.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型底板及 CC2530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交叉串口线一根。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助手。

3.3实验结果

CC2530 能与上位机通过串口正常通信

1.正确连接下载线和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用串口线正确连接上位机和 ZX2530A型板,使能通过串口交换数据。

2.在文件夹“基础实验\5uart”下打开工程uart,编译工程,并下载到CC2530节点板。

3. 通过上位机上的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到 cc2530,然后检查cc2530 回送给上位机的数据。

3.4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无线的世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二一切又是那么理所当然,记得小时候常常想,那些无线好神秘,画面,声音等怎么可以从一方到达另一方而可以完全不接触。虽然今天做的实验都是很小很简单的,比起显示中那些绚丽的感觉没什么值得赞扬的,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更有魅力,那些绚丽的我是以仰望的视角来对待,而这次我能深入它的原理去真正接触它,以平视来看待它。

第二章射频实验

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

1实验目的

在ZX2530A型 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相应实验程序。

熟悉通过射频通信的基本方法。

练习使用状态机实现收发功能。

2 实验内容

接收节点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指令 ISRXON 开启射频接收器,等待接收数据,直到正确接收到数据为止,通过串口打印输出。发送节点上电后和接收节点进行相同的初始化,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输出到 TXFIFO中,再调用指令 ISTXONCCA通过射频前端发送数据。

3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2块、USB 接口的仿真器,PC机Pentium100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4 实验原理

发送节点通过串口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射频模块发送

到指定的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射频模块收到数据后,通过串口发

送到pc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出来。如果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目的地址与接收节点的地址不匹配,接收节点将接收不到数据。

以下为发送节点程序流程图:

以下为接收节点流程图:

5实验步骤

1. 打开光盘“无线射频实验\2.点对点通信”双击 p2p.eww 打开本实验工程文件。

2.打开main.c 文件下面对一些定义进行介绍RF_CHANNEL此宏定义了无线射频通信时使用的信道,在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是建议每组选择不同时信道。但同一组实验中两个节点需要保证在同一信道,才能正确通信。

PAN_ID 个域网ID标示,用来表示不同在网络,在同一实验中,接收和发送节点需要配置为相同的值,否则两个节点将不能正常通信。

SEND_ADDR发送节点的地址

RECV_ADDR 接收节点的地址

NODE_TYPE 节点类型:0 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在进行实验时一个节点定义为发送节点用来发送数据,一个定义为接收节点用来接收数据。

3. 修改NODE_TYPE 的值为 0,并编译下载到节点板。此节以下称为接收节点。

4.修改 NODE_TYPE的值为 1,并编译下载到另外一个节点板。此节点板以下称为发送节点。

5.将接收节点的串口与pc 的串口相连,并在 pc 端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配置波特率为 115200。

6. 先将接收节点上电,然后将发送节点上电。

7.从串口调试助手观察接收节点收到的数据。

8.修改发送数据的内容,然后编译并下载程序到发送节点,然后从串

口调试助手观察收到的数据。

9. 修改接收节点的地址,然后重新编译并下载程序到接收节点,然后从发送节点发送数据观察接收节点能否正确接收数据。

6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发送节点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节点接收到数据,并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打印输出。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为125(加上发送的据长度和校验,实际发送的数据长度为 128 字节)。

7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在原来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中有所涉猎,所以应该这个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简单的,所以很快就做完实验了,就和几个同学好好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和一些它的展望,感觉这个学科以后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作为一个物联网的学生,对无线射频技术应该得很了解,指望它吃饭呢。这次实验也很简单,但是还是可以解除它的最底层的东西可以更加激发我们的兴趣。

第三章 ZStack组网实验

多点自组织组网实验

1 实验目的

理解 zigbee协议及相关知识。

在 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实现自组织的组网。

在 ZStack协议栈中实现单播通信。

2 实验内容

先启动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上电后进行组网操作,再启动

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上电后进行入网操作,成功入网后周期的将自己的短地址,父节点的短地址,自己的节点ID 封装成数据包发送给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串口传给 PC,从PC

上的串口监控程序查看组网情况。

发送数据格式为(16进制):

FF 源节点(16bit) 父节点(16bit) 节点编号 ID(8bit)

例如 FF 4B 00 00 00 01 ,表示01 号节点的网络地址为004B,发送数据到父节点,其网络地址为00 00(协调器)。

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DZ2530 型CC2530 节点板、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ZTOOL 程序。

4 实验原理

程序执行的流程图如图 5-4 所示,在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操

作后程序就进入事件轮询状态。

对于终端节点,若没有事件发生且定义了编译选项 POWER_SAVING,则节点进入休眠状态。

协调器是 Zigbee 三种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负责网络的建立,包括信道选择,确定唯一的PAN 地址并把信息向网络中广播,为加入网络的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分配地址,维护路由表等。

Z-Stack 中打开编译选项 ZDO_COORDINATOR,也就是在 IA R开发环境中选择协调器,然后编译出的文件就能启动协调器。具体工作流程是:操作系统初始化函数 osal_start_system 调用ZDAppInit初始化函数,ZDAppInit调用ZDOIn itDevice 函数,ZDOInitDevice 调用

ZDApp_NetworkInit 函数,在此函数中设置 ZDO_NETWORK_I NIT事件,在 ZDApp_event_loop 任务中对其进行处理。由第一步先调用ZDO_StartDevice 启动网络中的设备,再调用NLME_NetworkFormationRequest 函数进行组网,这一部分涉及网络层细节,无法看到源代码,在库中处理。ZDO_Netwo rkFormationConfirmCB 和 nwk_Status 函数有申请结果的处理。如果成功则 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 先执行,不成功则nwk_Status先执行。接着,在ZDO_NetworkForm ationConfirmCB 函数中会设置 ZDO_NETWORK_START 事件。由于第三步,ZDApp_event_loop任务中会处理 ZDO_NETWOR K_START 事件,调用 ZDApp_NetworkStartEvt 函数,

此函数会返回申请的结果。如果不成功能量阈值会按ENERGY_SCA N_INCREMENT 增加,并将App_event_loop 任务中的事件 ID 置为ZDO_NETWORK_INIT 然后跳回第二步执行;如果成功则设置ZDO_STATE_CHANGE_EVT 事件让 ZDApp_event_loop 任务处理。对于终端或路由节点 ,调用 ZDO_StartDevi

ce 后将调用函数 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 进行信道扫描启动发现网络的过程,这一部分涉及网络层细节,无法看到源代码,在库中处理,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函数执行的结果将会返回到函数ZDO_NetworkDiscoveryConfirm

CB中,该函数将会返回选择的网络,并设

置事件ZDO_NWK_DISC_CNF ,在ZDApp_ProcessOSALMsg 中对该事件进行处理,调用 NLME_JoinRequest加入指定的网络,若加入失败,则重新初始化网络,若加入成功则调用 ZDApp_Proce ssNetworkJoin函数设置ZDO_STATE_CHANGE_EVT,在对该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将调用ZDO_UpdateNwkStatus函数,此函数会向用户自定义任务发送事件ZDO_STATE_CHANGE 。本实验在Zstack 的事例代码 simpleApp修改而来。首先介绍任务初始化的概念,由于自定义任务需要确定对应的端点和簇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在AF 层中注册,所以每个任务都要初始化然后才会进入

OSAL 系统循环。在Z-Stack 流程图中,上层的初始化集中在OSAL 初始化(osal_init_system)函数中。包括了存储空间、定时器、电源管理和各任务初始化。其中用户任务初始化的流程如下:

用户任务初始化流程图

任务ID(taskID)的分配是OSAL要求的,为后续调用事件函数、定时器函数提供了参数。网络状态在启动的时候需要指定,之后才能触发ZDO_STATE_CHANGE 事件,确定设备的类型。目的地址分配包括寻址方式,端点号和地址的指定,本实验中数据的发送使用单播方式。之后设置应用对象的属性, 这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涉及很多参数 , Z-Stack 专门设计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 这一结构来方便设置,其中的成员如下:

EndPoint,该节点应用的端点,值在 1-240 之间,用来接收数据。

AppProfId,该域是确定这个端点支持的应用profile标识符,从Zigbee 联盟获取具体的标识符。

AppNumInClusters,指示这个端点所支持的输入簇的数目。

pAppInClusterList,指向输入簇标识符列表的指针。

AppNumOutClusters,指示这个端点所支持的输出簇的数目。pAppOutClusterList,指向输出簇标识符列表的指针。

本实验 profile 标识符采用默认设置,输入输出簇设置为相同MY_PROFILE_ID,设置完成后,调用 afRegister 函数将应用信息在AF 层中注册,使设备知晓该应用的存在,初始化完毕。一旦初始化完成,在进入 OSAL 轮询后 zb_HandleOsalEvent 一有事件被触发,就会得到及时的处理。事件号是一个以宏定义描述的数字。系统事件(SYS_EVENT_MSG)是强制的,其中包括了几个子事件的处理。ZDO_CB_MSG 事件是处理ZDO 的响应,KEY_CHA NGE 事件处理按键(针对TI 官方的开发板),AF_DATA_CONFIR M_CMD 则是作为发送一个数据包后的确认,AF_INCOMING_MSG_CMD是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会产生的事件,协调器在收到该事件后调用函数 p2p_test_MessageMSGCB,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HalUARTWrite 向串口打印输出。ZDO_STATE_CHANGE 和网络状态的改变相关在此事件中若为终端或路由节点则发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帧:FF 源节点短地址(16bit,调用

NLME_GetShortAddr()获得)、父节点短地址(16bit,调用 NLME_G etCoordShortAddr())、节点编号ID(8bit,为长地址的最低字节,调用NLME_GetExtAddr()获得,在启动节点前应先用RFProgrammer 将非0XFFFFFFFFFFFFFFFF 的长地址写到CC

2530 芯片存放长地址的寄存器中),协调器不做任何处理,只是等待数据的到来。终端和路由节点在用户自定义的事件MY_REPORT_ EVT中发送数据并启动定时器来触发下一次的MY_REPORT_EVT 事件,实现周期性的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周期由宏定义 REPORT_DELAY 确定)。

5 实验步骤

1.打开工程文件夹协议栈实验\2.多点自组网\Projects\zsta ck\Samples\SimpleApp\CC2530DB下的工程文件Simpl eApp.eww。

2. 选择工程编译,生成协调器代码,并下载到 ZX2530A 开发板。此节点为协调器节点。

3. 选择工程编译,生成终端节点代码,并下载到ZX2530 开发板。此节点为终端节点。

4.选择工程编译,生成路由器节点代码,并下载到 ZX2530 开发板,此节点为路由器节点。5. 用串口线将协调器节点与 pc 连接起来,在pc 端打开ZTOOL 程序。(ZTOOL 程序在 zstack 安装后自动安装)

6.开启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电源。

7. 在 ZTOOL程序中观察组网结果。

6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由接收数据的DebugString 可以看出图中有两个节点加入了网了,其中一个节点的 DEVID 是21,网络地址:4f07,父节点地址是 0 即协调器。另外一个节点的DEVID是 11,网络地址:A6F7,父节点地址是 4f07 即上一节点。实验中可以试着改变不同节点的位置,然后通过ZTOOL 看看组网结果有什么不同。

7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感觉比原来的更有趣,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无线连接的组网,所以和同学们很有兴趣,虽然只有几个分支,但是几个的通信还是可以清晰可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型android手机的模样,以前都是看成品,这次看的是半成品,感觉很有意思。在组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刚开始不知道如何解决,就问同学和老师,有的是线的问题,由于实验器材本身的问题,导致一些松动之类的,但最

后实验总算是顺利的完成了。在这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

第四章传感器网络综合实验

Zigbee 节点控制程序设计

1.1 协调器节点工程

SimpleCoordinator 即协调器工程,如下图

协调器的应用功能代码实现文件是SimpleCoordinator.c

在工程文件夹 App 目录下具体实现可参考源码。按下键盘上的 F7 即个编译协调器工程,编译好之后可将代码下载到协调器节点板。1.2人体红外传感器节点工程

SimpleInfrared 即人体红外传感器工程,如下图

人体红外传感器节点应用控制代码可参考工程目录App 下 SimpleInfrared.c

无线传感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实验报告 引言 无线传感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它可以实时地感知、采 集和传输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络, 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学习搭建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研究无线传感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实验步骤 1.硬件准备:准备一台主控节点和多个从属节点,主控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从 属节点发送的数据。 2.网络搭建: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主控节点和从属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无 线传感网络。 3.传感器连接:将各个从属节点上的传感器与主控节点相连接,实现数据的采 集和传输。 4.数据采集:设置从属节点的采样频率和采样范围,开始采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5.数据传输:从属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主控节点。 6.数据处理:主控节点接收到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络,并实现了环境数据的 采集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农业等领域。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无线传感网络实时监 测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参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们的健康。在智能家 居方面,无线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生活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在农业方面,无线传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 参数,帮助农民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可 以实现分布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无线传感网络的能耗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延长节点的电池寿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无线传感网络的 安全性也需要重视,如何保护数据的隐私和防止网络攻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无线传感技术的成本也是一个限制因素,如何降低节点的制造成本 和维护成本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无线传感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无线传感网络的性能和能力,提高其在环境 监测、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无线 传感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便更好地推动其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无线传感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在实际应

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3

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3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3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_14104341__姓名:__代姝佳__学号:_1410400111_时间:

_20XX-3-31__教师:_陈飞云_成绩:_________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 能够掌握cc2530中的串口的通讯功能,包括串口的发送功能和接受功能以及串口波特率设置功能。为今后的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 平台提供了串口通信模块组件platformserialc,该组件提供了三个接口:stdcontrol、uartstream以及hardwareuartcontrol,其中,stdcontrol用于控制串口通信模块的开关,uartstream提供了串口收发功能;hardwareuartcontrol接口用于设置串口通信得到波特率。其中uartstream的实现,实际上是在串口层做了一个缓冲,每次将发送缓冲器的数据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地往串口发送,最终达到串口的连续传输。 三、实验内容 1.将J-Link对应端插入ATos多模汇聚节点的cn3引脚,将ATos 多模汇聚节点上的sTm32 芯片同电脑连接起来。注:汇聚节点上有两个芯片,sTm32芯片(基于ARmcpu芯片)和cc2530芯片(基本8051cpu芯片)。 2.打开seggeR/J-Linkarmv4.081/J-flasharm软件,点击target/connect,连接成功后,点击 file/open,按照路径光盘A/02演示中心/sTm32相关hex打开m3gw-pc.hex,再点击target/program,其烧录到ATos多模汇聚节点的sTm32芯片中。烧录成功后,最后点击target/startapplication在多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引言: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的传感 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环境信息。WSN具有低成本、 低功耗、自组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等领域。本实 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络,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环境搭建 1. 硬件准备:选用多个传感器节点和一个基站节点。传感器节点包括传感器、 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基站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 2. 软件准备: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例如TinyOS、Contiki等。编写传感器节点和基站节点的程序代码。 二、传感器节点部署 1. 部署传感器节点:根据实验需求,在待监测区域内合理布置传感器节点。节 点之间的距离和布置密度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2. 传感器节点初始化:节点启动后,进行初始化工作,包括自身身份注册、与 周围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等。 三、无线传感网络通信 1.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根据预设的采样频率,采集环境信息,并将数据存储 到本地缓存中。 2. 数据传输: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基站节点。 传输方式可以是单跳或多跳,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选择。

3. 数据处理:基站节点接收到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数据进行滤波、聚合等操作,提取有用信息。 四、无线传感网络能耗管理 1. 能耗模型:根据传感器节点的工作状态和通信负载,建立能耗模型,评估节 点的能耗情况。 2. 能耗优化:通过调整传感器节点的工作模式、通信协议等方式,降低节点的 能耗。例如,采用睡眠唤醒机制、自适应调整通信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数据传输性能:通过实验测试,评估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包括数 据传输延迟、传输成功率等指标。 2. 能耗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传感器节点的能耗情况,探讨能耗优化策略 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网络拓扑结构:观察和分析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拓扑结构,了解节点之间 的通信关系和数据流动路径。 六、实验总结与展望 1.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 对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 2. 实验展望:展望无线传感网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挑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无线传感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线传感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如能耗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进行一些简单的WSN实验,掌握其基本应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1.电脑 2. 无线传感器节点(如Arduino) 3. 无线通信模块(如XBee) 4.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三、实验步骤和内容 1.了解无线传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搭建无线传感网实验平台。将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 3.编程控制无线传感器节点,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传输。 4.在电脑上设置接收数据的接口,并接收传感器数据。 5.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实验平台,并通过 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编程控制,我们能够收集到传感器节点 上的温度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上进行接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无线传感网的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 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灵活地传输数据。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传感器节点来扩展整个无线传感网的功 能和覆盖范围。 然而,无线传感网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首先,无线通信模块的传 输距离和传输速率有限,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无线传感器 节点的能耗问题需要考虑,因为它们通常是使用电池供电的,而且在实际 应用中通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五、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无线传感网应用方法。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实验平台,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实验结果表明, 无线传感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对于 以后的无线传感网应用和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些挑战。

第四次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doc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O 一六年四月20 日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名称:CC2530 数据采集及AD 转换实验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CC2530 芯片GPIO和AD转换寄存器的配置方法 2. 掌握AD 转换函数程序的编程方法 3. 掌握光敏传感器的操作使用 4. 掌握光照传感器采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在IAR 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光照传感器采集程序,设计实验检测光照的 强度,通过AD转换将光照强度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出来。 三、基础知识 1. 光照传感器介绍 采用GL7516 光敏电阻进行光照强度的检测。光敏电阻式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其电导率随着光照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成不同形状和受光面积的光敏电阻。GL7516 就是其中的一种,光越强阻值越大。 光敏电阻工作原理简介: 本实验采用光敏电阻来采集光照度信息。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 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构成光敏电阻的材料有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等半导体。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当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价带中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跃迁到导带,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产生空穴,电子—空穴对的出现使电阻率变小。光照愈强,光生电子—空穴对就越多,阻值就愈低。当光敏电

阻两端加上电压后,流过光敏电阻的电流随光照增大而增大。入射光消失,电子‐空穴对逐渐复合,电阻也逐渐恢复原值,电流也逐渐减小。 2. 光照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光照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通过CC2530 的AD 口,采集光照传感器和固定电阻分压后的电压值,从而感知光照传感器随光强变化的情况。 3.AD 转换寄存器 CC2530的ADC支持14位模拟数字转换,转换后的有效数字位高达12位。ADC 包括一个8路独立可配置通道的模拟多路转换器和一个参考电压发生器。CC2530的ADC转换结果可以通过DMA方式写入存储器,也可直接读取ADC寄存器获取。CC2530的ADC具有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CC2530的P0口可作为ADC输入,其中AIN0~AIN7分别对应P0.0~P0.7。ADC 输入可配置成单端或差动输入,如选择差动输入,则对应的输入分别为AIN0~AIN1、AIN2~AIN3、AIN4~AIN5、AIN6~AIN7,需要注意引脚电压不能为负电压,也不能大于VDD。在差动输入中,每个差动输入的转换模式是不一样的。除了AIN0~AIN7作为ADC输入之外,片内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作为测量温度的ADC输入,AVDD5/3电压同样可以作为一个ADC输入。AVDD5/3作为ADC输入主要用于电池测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待测的电池电压作为参考电压。 CC2530ADC有两种转换方式,第一种是连续转换,此时需要配置ADCCON1 和ADCCON2 寄存器,寄存器APCFG的设置将会影响连续序列转换的通道数,CC2530的8路ADC输入不一定要求全部设置为模拟输入。如果只用到了序列转换中的部分通道,可以屏蔽APCFG寄存器中其他通道的相应模拟输入位,此时该通道在转换时将被跳过;第二种是单次转换,此时只需要配置寄存器ADCCON3 即可。 (具体寄存器配置见数据手册)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 将所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基站或其他节点。WSN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背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广泛且前景十分 广阔。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WSN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今后的 研究和开发提供基础。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式和通信协议; 3.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三、实验设备 1. 无线传感器节点:本实验使用了10个无线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都具备感知和通信功能; 2. 基站: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节点的 数据; 3. 电脑:用于控制和监控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四、实验步骤 1. 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将10个传感器节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保证它们之间的通信范围有重叠部分; 2. 配置传感器节点参数:通过电脑连接到基站,对每个传感器节点进行参数配置,包括通信频率、传输功率等; 3. 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节点开始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给基站; 4. 数据处理与展示:基站接收到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展示在电脑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并进行了数据采集和传输。我们发现,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并将数据可靠地传输给基站。基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展示了环境中物理量的变化趋势。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研究和开发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化和应用。 七、参考文献 1. Akyildiz, I. F., Su, W., Sankarasubramaniam, Y., & Cayirci, E. (2002). A survey on sensor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40(8), 102-114.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 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3级计科1班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 CC2530 I/O基础实验 实验二 CC2530按键中断 实验三 CC2530定时器的使用 实验四串行通信接口发送与接收 实验五 Zigbee点到点无线通信 实验六 Zigbee串口实验 实验七无线温度检测实验 实验八 Zigbee组网实验 实验一 CC2530 I/O基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AR编译软件界面的功能; 2.掌握配置通用IO寄存器的方法; 3.掌握如何编写代码及程序下载。 二、实验内容 1.使用CC2530的IO来控制LED灯循环闪烁;

2.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如果按下,改变LED灯的状态,原先亮的灯灭,原先灭的亮,如此循环下去。 三、相关知识点 cc2530有21个可编程的I/O引脚,P0、P1口是完全的8位口, P2口只有5个可使用的位。通过软件设定一组SFR寄存器的位和字节,可使这些引脚作为通常的I/O口或作为连接ADC、计时器或USART部件的外围设备I/O口使用。 2.I/O口特性: (1)可设置为通常的I/O口,也可设置为外围I/O口使用; (2)在输入时有上拉和下拉能力; (3)全部21个数字I/O口引脚都具有影响外部的中断事件也能被用来唤醒休眠模式。 3.I/O端口的寄存器如下: P0:端口0 P1:端口1 P2:端口2 PERCFG:外设控制寄存器 APCFG:模拟外设I/O配置 P0SEL:端口0功能选择寄存器 P1SEL:端口1功能选择寄存器 P2SEL:端口2功能选择寄存器 P0DIR:端口0方向寄存器 P1DIR:端口1方向寄存器 P2DIR:端口2方向寄存器 P0INP:端口0输入模式寄存器 P1INP:端口1输入模式寄存器 P2INP:端口2输入模式寄存器 P0IFG:端口0中断状态标志寄存器 P1IFG:端口1中断状态标志寄存器 P2IFG:端口2中断状态标志寄存器 PICTL:中断边缘寄存器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无线传感器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将无线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应运而生。它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不仅可以接入Internet,还可适用于有线接入方式所不能胜任的场合,提供优质的数据传输服务。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VLSI,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 systems)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它的应用空间日趋广阔,遍及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但由于网络结点自身固有的通信能力、能量、计算速度及存储容量等方面的限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宽广的空间。本实验系统采用IEEE802.15.4和Zigbee协议实现了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通过对本实验提供的软件操作以及对路由的观察,能够使学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过程、路由协议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 1 目的要求 (1)理解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及组网过程。 (2)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 2 基本原理 2.1 概述 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微小的体积内能够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即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些节点可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Ad-hoc网络,它是由许多无线传感器节点协同组织起来的。这些节点具有协同合作、信息采集、数据处理、无线通信等功能,可以随机或者特定地布置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它们之间通过特定的协议自组织起来,能够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且相互协同工作完成特定任务。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网关、互联网和监控中心等。在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它们既是信息包的发起者,也是信息包的转发者。大量传感器节点被布置在整个监测区域中,每个节点将自己所探测到的有用信息通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和信息融合之后传送给用户,数据传送的过程是通过相邻节点的接力传送方式传送给网关,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卫星信道或者移动通信网络传送给最终用户。用户也可以对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等。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无线传感网络的搭建和实际应用,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以及了解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搭建无线传感网络 2.学习和掌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编程和调试 3.设计并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功能 4.进行无线传感网络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 三、实验步骤 1.搭建无线传感网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搭建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设施,包括基站和一定数量的传感器节点。 2.学习和掌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编程和调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并进行代码调试。 3.设计并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收集和传输功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收集和传输方法,并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地收集和传输。 4.进行无线传感网络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将搭建好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实时采集并监控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验证无线传感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搭建和实际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功能,并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控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无线传感网络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信息的监测和采集,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编程和调试技术,并成功地搭建和应用了无线传感网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七、附录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 实验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内容 (1) 三、传感器原理介绍 (1) (一)MQ-2 气体传感器简介 (1) (二)声音检测传感器简介 (2) (三)声光报警器原理 (3) (一)烟雾传感器模块 (4) (二)声音检测传感器模块 (5) (三)声光报警器模块 (7) (四)协调器与终端模块 (8) 五、实验分析 (9) (一)烟雾传感器数据分析 (9) (二)声音检测传感器模块数据分析 (9) (三)声光报警检测传感器模块数据分析 (10)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1) (一)打开文件存在缺失 (11) (二)串口无法识别 (11) (三)安装stm8或stem32时无法打开文件 (11) (四)做数据透传模型实验时无法通信 (11) 七、实验总结 (11)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特别是重大工程对安防行业的刺激和需求,安防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结合当前先进技术提高安全防范系统性能,成为当前安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在国内外安防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安防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方案。与传统安防系统相比,具有免布线、费用低、布置方便等优点。在综合考虑了当前流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后,选择具有数据吞吐量小、低功耗、网络容量大等优点的ZigBee 技术作为构建智能安防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可以预计,ZigBee 技术将在家庭智能化、安防行业、工业控制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研究内容 本次课题研究涉及到三个传感器,分别是烟雾传感器、声音检测传感器、声光报警传感器,通过相关程序的烧写到实验板上,根据每个传感器的特点对每个传感器进行测试,通过观察串口终端的数字变化,检查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否有数据变化。最后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分析。 三、传感器原理介绍 (一)MQ-2 气体传感器简介 MQ-2 气体传感器所使用的气敏材料是在清洁空气中电导率较低的二氧化 锡(SnO2)。当传感器所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使用简单的电路即可将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与该气体浓度相对应的输出信号。 MQ-2 气体传感器对液化气、丙烷、氢气的灵敏度高,对天然气和其它可燃蒸汽的检测也很理想。这种传感器可检测多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款适合多种应用的低成本传感器。它的特点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对可燃气体有良好的灵敏度、液化气、丙烷、氢气的灵敏度较高、长寿命、低成本、简单的驱动电路即可。 该传感器需要施加 2 个电压:加热器电压(VH)和测试电压(VC)。其中VH 用于为传感器提供特定的工作温度。VC则是用于测定与传感器串联的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VRL)。这种传感器具有轻微的极性,VC 需用直流电源。在满足传感器电性能要求的前提下,VC和VH 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电路。为更好利用传感器的性能,需要选择恰当的RL值。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学号:201216213 姓名:张新龙 LEACH协议

LEACH协议简介 分簇算法LEACH 协议是Wendi B. Heinzelman , AnanthaP. Chandrakasan , Hari Balakrishnan (MIT ,电子与计算机系) 2000 年提出的分层的传感器网络协议, 它采用分层的网络结构. LEACH,协议是通过基于簇的操作使WSN减少功耗,LEACH,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动态地选择传感器节点作为簇头并形成簇。在LEACH 算法中, 节点自组织成不同的簇, 每个簇只有一个簇首.各节点独立 地按照一定概率决定自己是否做簇首,周期性的进行簇首选举和网络重组过程, 避免了簇首节点能耗过多, 影响网络寿命. LEACH 算法建立在所有节点都是平等且无线电信号在各个方向上能耗相同的假设上。 LEACH协议有时候也会动态地改变簇的活跃动态,如果采用高功率的方式使网络中的所有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进行通信。 LEACH协议原理 LEACH 协议分为两个阶段操作, 即簇准备阶段(set - up phase)和就绪阶段(ready phase). 为了使能耗最小化, 就绪阶段持续的时间比簇准备阶段长簇准备阶段和就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称为一轮(round). [ 7-8]在簇准备阶段, 随机选择一个传感器节点作为簇首节点(cluster head node), 随机性确保簇首与Sink 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高能耗成本均匀地分摊到所有传感器节点. 簇首节点选定后, 该簇首节点对网络中所有节点进行广播, 广播数据包含有该节点成为簇首节点的信息. 一旦传感器节点收到广播数据包, 根据接收到的各个簇首节点广播信号强度, 选择信号强度最大的簇首节点加入, 向其发送成为其成员的数据包.以便节省能量.簇头建立阶段:初始阶段,每个节点从0 和1中随机产生一个数,如果这个数小于阀值T(n),该节点就成为当前轮的簇头。 其中,P是期望的簇头数在所有节点中占的百分比,r是选举轮数,r mod (1/p)代表这一轮循环中当选过簇头的节点个数,G是这一轮循环中未当选过簇头的节

【精编范文】wsn实验报告0909100825郑祖辉-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wsn实验报告0909100825郑祖辉 《无线传感器网络》 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 0909100825 姓名: 专业班级: 物联网1001 指导教师: 高建良 一、概述 实验内容及实验目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物联网用来感知和识别周围环境的信息生成和采集系统,传感器网络对信息处理来说如同人体的感觉突触一样重要,为了方便感知和部署并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传感器网络一般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从而形成了节点之间可自组织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传感器网络概念,理解和巩固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的基本技能。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仿真与实验箱运用,理解ZStack协议栈,其中: 实验一多点自组织组网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1、理解 zigbee 协议及相关知识。 2、在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实现自组织的组网 3、在 ZStack 协议栈中实现单播通信。 实验二信息广播、组播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1、理解 zigbee 协议及相关知识。

2、在 ZStack 协议栈下实现信息的广播和组播功能。 实验三网络拓扑选择实验目的是: 1、理解 zigbee 协议及相关知识。 2、在 ZStack 协议栈下实现网络拓扑的控制。 二、实验原理及设计 一、多点自组织组网实验 1、实验原理 程序执行在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操作后程序就进入事件轮询状态。对于终端节点,若没有事件发生且定义了编译选项 POWER_SAVING,则节点进入休眠状态。 协调器是 Zigbee 三种设备中重要的一种。它负责网络的建立,包括信道选择,确定唯一的PAN 地址并把信息向网络中广播,为加入网络的路由器和终端设备 分配地址,维护路由表等。 本实验在 Zstack 的事例代码 simpleApp 修改而来。首先介绍任务初始化的概念,由于自定义任务需要确定对应的端点和簇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在 AF 层中注册,所以每个任务都要初始化然后才会进入 OSAL 系统循环。在 Z-Stack 流程图中,上层的初始化集中在 OSAL 初始化(osal_init_system)函数中。包括了存储空间、定时器、电源管理和各任务初始化。其中用户任务初始化的流程如下: 开始 指定任务ID 网络状态初始化 指定目的地址 注册应用对象 结束 用户任务初始化流程图 任务 ID(taskID)的分配是 OSAL 要求的,为后续调用事件函数、定时器函数提供了参数。网络状态在启动的时候需要指定,之后才能触发

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报告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 学院 实训报告 教师: 课程: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 学号: 姓名: 班级:物联网 日期:2016/6/16

评阅页 课程设计题目: 温度采集DS18B20 同组成员: 学生自评:设计方案由讨论组完成,大家一起做硬件DS18B20温度显示,再由大家分工把报告完成。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指导老师签名: 2016年06月24

前言 ZigBee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 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兼具经济、可靠、易于部署等优势,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具潜力和研究价值的技术,在工业控制、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医疗护理、安全预警、目标追踪等应用场合已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设计利用TI公司CC2530单片机,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采集并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测量温度值,测温电路简单,适合于-50~150摄氏度温度的测量。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硬件设计方案 (1) 2.1 CC2530芯片简介: (1) 2.2 芯片概述 (2) 三、CC2530模块说明 (2) 3.1 CPU 和内存 (2) 3.2 中断控制器 (2) 3.3外设 (3) 3.4 调试接口 (3) 3.5 无线设备 (3) 四、DS18B20 (4) 4.1 DS18B20工作原理 (4) 4.2 DS18B20的主要特性 (5) 五、软件设计方案 (5) 5.1 程序流程图 (5) 5.2 所需用到的部分C语言程序 (7)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11) 六、总结 (13) 七、参考文献 (13)

一、设计题目 本次的设计题目要求是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等。其中温度采集模块所选用的是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模块用液晶显示屏显示。 二、硬件设计方案 2.1 CC2530芯片简介: CC2530 结合了领先的RF 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 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 和许多其它强大 的功能。CC2530 有四种不同的闪存版本:CC2530F32/64/128/256,分别具有32/64/128/256KB 的闪存。CC2530 具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使得它尤其适应超低功耗要求的系统。运行模式之间的转换时间短进一步确保了低能源消耗。其引脚如图1.1所示。 图2.1 CC2530芯片

实验7无线传感网仿真一SMAC协议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无线传感网仿真(一)-S-MAC协议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2017年6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理解 S-MAC 协议的工作机制。 二.实验环境 VirtualBox + Ubuntu + NS2 三.实验内容 1.S-MAC协议 Sensor MAC(S-MAC)是一种基于竞争的 MAC 层协议,主要适于节点空闲时间较长、可容忍较大时延的场合。 S-MAC 以 802.11 为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设计重点是有效节能,适应网络规模、节点密度及拓扑结构的变化,而把其它性能(如平等性、吞吐量、带宽利用率等)作次要考虑。 2.仿真拓扑 定义一个含 14 个 WSN 节点的仿真拓扑。发送方为节点0,通过UDP传输CBR数据,接收方为节点5。 四.实验过程及分析 1.阅读并解释仿真代码(SMAC.tcl),描述仿真设置; 创建节点

设置节点坐标 设置报文的发送大小等节点参数

2.运行仿真脚本; 1)仿真开始时,节点之间未建立路由,此时无数据传输,所有节点为绿色。 2)从1s 开始,节点0 与节点5 建立UDP/CBR 的数据传输,需要注意,在传输数据前,节点0 先要通过RREQ/RREP 建立到节点5 的路由。

3)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节点能量的消耗,较高负载的节点会出现颜色变化(如21s 左右,节点0、6、2、3、12、5 开始变黄)。

3.利用 NAM 动画观察并解释实验过程,理解S-MAC协议的工作过程。 当节点进入工作时:先侦听一段固定时间: 1)如果在侦听的这段时间,接收到其他节点的调度信息,则将自己的调度信息调整和其他相邻节点一致,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广播自己的调度信息; 2)当节点在侦听这段时间收到众多的邻居节点的调度信息都不一致时,可选择将自己的调度信息调整为和第一个接收到的邻居节点的调度信息一致,并记录其他邻居节点的调度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 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第1版) 20 14– 2015 第2学期 赵成编着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 姓名: 专业:物联网工程 学号:

电子通信工程系2015年6月制

实验一WSNs开发环境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基于TI CC2431/CC2530的WSNs基础知识,熟悉WSNs的开发环境,掌握Cygwin、TinyOS、SDCC、SmartRF Studio 7等软件的安装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并观察WSNs节点模块的电路板; 2.WSNs开发环境的建立: (1)Cygwin仿真软件的安装; (2)TinyOS 操作系统的安装; (3)SDCC小型设备C编译器的安装; (4)SmartRF Studio 7编程软件的安装; 三、预备知识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及开发环境的建立。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CC243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模块;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1; WSNs开发环境:Cygwin、TinyOS、SDCC、SmartRF Studio 7。 五、实验分析 1.安装的Cygwin仿真软件时选择□Install from Internet还是√□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在正确的前面打勾) 2.在安装Cygwin时,需要选择安装包,如下图所示,在箭头所指向的位置,表示对所有(All)包的操作,点击循环按钮,观察四种安装方式格式什么?写在下面。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冯聪 122207202113 测控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 DS18B20与A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内容 2.1传感器简介 本设计选择采用DS18B20温度场暗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18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比,他能够直接读出北侧温度并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0ms内完成九位和十二位的数字量,并且从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供电,而无需额外加电源。 它的温度测量范围是-55~+1250C。使用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趋于简单,可靠性更高。他在测量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2.2 电路原理图 图1 2.21 电机测速即驱动部分: 电机选用美国史普拉格公司生产的 3000 系列霍尔开关传感器 3013,它是一种硅单片集成电路,器件的内部有稳压电路,霍尔电视发生器,放大器,施密特触发器和集成开路输出电路,具有工作电压范围宽,可靠性高,外电路简单,输出电平可与各种数字电路兼容等特点。 电动机测试部分原理图如图2:

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C ent ral SouthUniversity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指导老师: 第一章基础实验 1了解环境 1.1实验目的 安装 IAR开发环境。 CC2530 工程文件创建及配置。 源代码创建,编译及下载。 1.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

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集成开发环境,TI 公司的烧写软件。 1.3实验内容 1、安装IAR 集成开发环境 IAR 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文件所在光盘目录:物联网光盘\工具\C D-EW8051-7601 2、ZIBGEE 硬件连接 安装完IAR 和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之后,按照图所示方式连接各种硬件,将仿真器的20 芯 JTAG口连接到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USB 连接到PC 机上,RS-232串口线一端连接ZX2530A 型 CC2530节点板,另一端连接 P C机串口。 3、创建并配置 CC2530 的工程文件 IAR是一个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非常多种类的芯片。IAR 中的每一个 Project,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置,具体包括Device 类型、堆/栈、Linker、Debugger 等。 (1)新建Workspace 和Project 首先新建文件夹ledtest。打开 IAR,选择主菜单File ->New -> Workspace 建立新的工作区域。 选择Project ->Create New Project -> Empty Pro

安徽工业大学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卫琳娜 班级:物联网131班 实验箱序号:3,13等 组员姓名学号:程少锋

(注:报告中有部分实验截图) 实验日期:2016年4月28日3,4节 实验一、软硬件平台使用 [1]感知 RF2 实验箱-WSN 系统结构 该系统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由一台计算机,一套网关,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系统大小只受PC 软件观测数量,路由深度,网络最大负载量限制。 感知 RF2 实验箱无线传感器实验平台内配置ZigBee2007/PRO 协议栈在没有进行网络拓补修改之前支持 5 级路由,31101个网络节点。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感知 RF2 实验箱-WSN 系统工作流程 基于ZigBee2007/PRO协议栈无线网络,在网络设备安装过程,架设过程中自动完成。完成网络的架设后用户便可以由PC 机发出命令读取网络中任何设备上挂接的传感器的数据,以及测试其电压。 [3]感知RF2 实验箱-WSN 硬件介绍 感知 RF2物联网实验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主要硬件包括:C51RF-CC2530-WSN 仿真器、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节点底板、传感器模块以及其它配套线缆等。 网关节点由节点底板+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组成。 传感器节点由节点底板+ZigBee 无线高频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组成。 路由节点硬件组成与传感器节点相同,软件实现功能不同。 [4]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平台前期架构,便于后面程序的烧写。[5]实验步骤: 1安装必要软件(实际实验室中软件已经下载安装完毕,只要通过仿真器C51RF-3进行程序在线下载、调试、仿真即可) 1)在实验室机器E盘的《无线龙实验箱相关资料/无线传感器实验资料201604》中安装 Zi gBee开发集成环境IAR7.51A,详细请参考“\C51RF-CC2530-WSN 使用说明书\”目录下的“IAR安装与使用”。 2)安装传感器网络PC 显示软件环境,软件位于“\C51RF-CC2530-WSN 开发软件 \C51RF-CC2530-WSN 监控软件”目录下的“Framework Version 2.0.exe” 3)安装网关与计算机 USB连接驱动,驱动位于“\C51RF-CC2530-WSN 开发软件\”目录下的“CP2102”。

无线传感器实验报告

《基于锚同心圆的改进加权质心 WSN尢位算法》的阅读报告 111905040 双控朱夏冰 本论文研究无线传感器定位准确性问题,针对测量位置节点信息,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精度,采用同心圆定位算法⑴(CAB)是一种免测距的无线传感器定位算法,相比于传统的测距方法能降低节点的能量消耗,但是定位精度却不及传统的测距定位方法。提出在同心圆定位算法⑵(CAB)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无线电传播路径损耗釆用了一种加权同心圆定位算法。给出了算法的流程,仿真分析了通信半径对新算法定位精度的影响,比较了算法定位精度与现有的儿种免测距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对距离不敬感,对实际工程提供应用价值。 本论文使用的方法是同心圆定位方法。 同心圆定位方法(Concentric Anchor Beacons, CAB)⑶是目前免测距中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H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CAB算法提出了改进,文献⑷提出了一种利用相邻圆环内的未知节点相互通信的方式来减小交义面积,从而提高定位精度的方式,然而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节点的能量开销。文献⑸提岀了一种利用多能量级广播信号实现节点位置估计的分布式节点定位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在CAB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画线来优化信标节点的选取,虽然将误差因子的影响降到最低,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时间复杂度。 由于信标节点对未知节点的影响力不一样,显然CAB算法以及这些改进算法均没有考虑信标节点影响力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提高CAB算法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岀了一套权值方案来体现信标节点影响力,该方案计算简单且无需节点间的通信开销,相对于CAB算法本文算法能明显提高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 锚同心圆定位原理假设节点具有理想的球形无线信号传播范围。在本文中,以二维平面情况为例,锚同心圆就是以锚节点为圆心,分别以若干个无线射程为半径的同心圆集合⑹。为了实现未知节点的有效定位,未知节点必须要收到至少三个锚节点的广播信标消息。如图1所示,假设未知节点能够收到来自三个信标节点的第二级功率辐射(图中r2以标注),则未知节点必然位于三个信标节点圆环的公共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