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参数控制措施

运行参数控制措施
运行参数控制措施

运行车间参数控制措施

一、控制目标

1、机组负荷曲线偏差控制在±2%以内。

2、机组启动用油控制在25吨/次以内。

3、运行参数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二、保证参数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巩固黄卫

副组长:郭晓勇徐辉闫宪兵孙士莉

成员:马山张国良殷晓杰吕庆华吴兆明田照健薛洪雷李斌

2、人员职责:

锅炉专业负责人:郭晓勇徐辉孙士莉

汽机专业负责人:闫宪兵黄卫

电气专业负责人:巩固谢秀明

两票三制负责人:闫宪兵孙士莉徐辉郭晓勇

机组负荷负责人:徐辉

机组启动用油统计人员:孙士莉郭晓勇

环保负责人:郭晓勇孙士莉

各专业负责人的第一位次者为该专业的总负责人,全权负责本专业的安全运行。

三、控制措施细则

(一)发电量控制措施

1、以省调计划曲线为参考,单机发电负荷控制在120~130MW之间,在机组安全运行基础上,运行人员在运行调整过程中应做到安全第一,杜绝超参数接带负荷,如汽温、壁温、汽压、烟温、烟气排放等参数长时偏离规定限值等,将进行处罚(详见附表“考核奖罚细则”)。

2、运行车间管理人员在巡视工作时,发现的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操作,均作为考核扣罚的依据,视情节进行考核。

3、发电量抄表时间为交班前10Min,由电气交、接班人员共同确认发电量计量

数据,运行车间夜班抄表人负责将每日班组发电量报值长,夜班值长负责登记、考核、公示早、中、夜各班发电量,月度考核由专责人负责月度考核排序。

(二)、机组启动用油控制

1、机组正常启动用油控制在25吨/次以下。

2、机组正常启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一次风量、温升率、升速率、汽水品质等参数合理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严禁为节油而不顾机组的安全启动,否则将进行处罚。

3、在机组启动期间,由于非运行原因导致启动用油量超标,可申请免考。

4、机组启动前后,须两人共同确认油量表底码及油罐油位,并做好记录。

(三)安全生产指标控制措施

3.1集控运行班组出现一次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取消当值当月所有竞赛资格。

3.2集控运行班组发生一类障碍以上事故,取消当值当月所有竞赛资格。

3.3集控运行班组发生一次未遂事故扣班组考核10分。

3.4集控运行班组发生违反《安规》误操作未造成后果每次扣5分。

3.5“两票”出现一处不合格者扣2分,重要安全措施遗漏或未交接清楚每处扣2分;操作错误、操作漏项、未定期试验或切换的分别扣2分。

3.6巡检不到位、不及时、走马观花,巡检记录遗漏、超前、滞后填写,每次扣2分。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的班组,根据隐患(缺陷)类别加2分。未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的班组,根据隐患(缺陷)类别扣2分。

3.7交接班记录不详细、错误、漏项(包括异常处理、设备缺陷等),每处扣1分,重要事项未交接清楚扣2分。

3.8运行日志每错抄、错算、漏抄、漏写、计量报表未签名的每处扣1分。

3.9无特殊情况或未经批准不如期按要求进行定期工作或故意拖延交至下一班次,每次从当值扣减2分。

3.10不按有关规定擅自改变运行方式,每次从当值总分中扣减5分。

3.11“主汽温度”(三级过出口)控制标准是530℃~540℃“再热汽温”(热再出口)控制标准是520℃~540℃,主汽温度与再热汽温的温差不得超过27℃,当出现偏差时运行人员应积极进行调整,并根据《运行值综合竞赛细则》进行考

核。

3.12正常运行中因调整不当打开向空排汽阀每次扣5分,汽包、三级过、再热器安全阀因操作不当动作每次扣10分。

3.13 “锅炉床温”、“回料斜腿温度”“分离器出口温度”控制标准是低于950℃“A、B侧排烟温度”指标的控制标准是135℃~150℃(机组出力在85MW之上),当出现偏差时运行人员应积极进行调整,并根据《运行值综合竞赛细则》进行考核。

3.14“锅炉风室压力”控制标准是11.5 kPa ~15.0kPa,无特殊原因,超出范围每10分钟扣1分。

3.15若因排污不及时造成水质持续超标扣当值1分,水质不降反升扣当值2分。

3.16锅炉汽包水位正常范围-50mm~+50mm, 超出正常范围每1分钟扣1分。

3.171锅炉烟气含氧量正常2.5%~5.0%,超出范围每3分钟扣2分。

3.18“主汽压力”(主汽门前)指标的控制标准是12.8 MPa ~13.24 MPa(机组负荷在90MW以上时),超出范围每3分钟扣1分。

3.19“高低加液位”、“除氧器液位”、“凝汽器液位”控制标准不得超过报警值,因操作原因报警,每3分钟扣1分。未及时发现主油箱液位、EH油箱液位低于报警值,每次扣2分,为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加油,扣当值1分。

3.20“润滑油温”控制标准是38℃~45℃,超出范围每3分钟扣1分。“EH油温”控制标准是30℃~50℃,超出范围每3分钟扣1分。

3.21汽水品质合格率:发现一次不按照要求排污的每次扣2分。

3.22循环水浓缩倍率以3.0~3.5为基准,超过该标准的或排污不及时者,每次扣2分。

超过400mg/m3,按照车3.23电除尘及石灰石设备无故不投运,每次扣2分,SO

2

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间《SO

2

3.24其它主要参数(如润滑油压力、过热器壁温、再热器壁温发电机进风温度、母线电压等)超出正常范围或超出规定每3分钟扣1分。

(四)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

1、严格按照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现场设备的巡检力度,当班岗位人员对所辖范围内的设备定时进行巡检,严格执行隐患排查制度,对能自己处理的汇报班长,

做好安保自行处理;不能自行处理的,汇报车间,协同检修人员共同处理。本着“大隐患不过天,小隐患不过班”的原则,把隐患、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严格落实设备定期切换与实验制度。根据规章制度要求,要对现场所有设备及其各项保护定期进行切换、实验,对实验后发现存在缺陷的保护及时填写缺陷单,并联系值长督促及时整改、恢复。

3、严格执行好交接班制度。交班时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交班人员应按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为下一班顺利接班创造条件;接班人员应详细了解情况,为本班的安全经济运行打下基础。做到“交班清楚、接班满意”。正常情况下应正点交接班,不得无故提前或拖延交接班,如遇重大操作或事故处理不能中断时,应在事故处理或操作告一段落后,方可办理交接班手续。接班班长在听取值班人员汇报检查情况后,若发现设备异常或某处不清洁等问题时,应向交班班长提出,必要时会同至现场检查,无疑后正式办理交接班。

最新pkpm设置参数说明汇总

2011P K P M设置参数 说明

2011PKPM 设计参数 PMCAD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 2.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和混凝土)。 3.结构重要性系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1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混凝土规范3.2.3(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安全等级一级1.1,二级1,三级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取0.9)。 4.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 5.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1及表 9.2.1)。 6.与基础相连的最大楼层号,按实际情况,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取1。7.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0.9)《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2.3条文中有说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现浇框架梁取0.8~0.9)。 8.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50年取值1,100年取值1.1)。 b.材料信息 1.混凝土容重取 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2.钢材容重取 78。 3.梁柱主筋类别,按设计需要选取。优先采用三级钢,可以节约钢材。

c.地震信息 1.重庆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见抗震规范附录A)。 2.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四类。3. 框架抗震等级根据抗规6.1.2确定(框架结构6度设防时,小于24m四级,大于24m三级;框剪结构小于60m四级,大于60m三级)。 4. 计算阵型个数(阵型个数一般可以取阵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阵型数。通常阵型个数取值应不小于3,且为3的倍数,计算后应查看计算书WZQ.OUT,检查X和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不大于需要重新增加阵型个数重新计算) 5. 周期折减系数(目的是为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刚度对周期的影响;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实心粘土砖墙时,框架结构取0.6~0.7,框剪取0.7~0.8,剪力墙取0.9~1.0;如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折减系数应按实际情况不折减或者少折减)。 d.风荷载信息 1. 风压(重庆地区根据荷载规范附录D.4取50年风压为0.4)。 2.地面粗糙度类别(结构荷载规范7.2.1。A: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沿高度体型分段数及体型系数(现代多高层结构立面变化较大,不同的区段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程序允许分段输入不同的体型系数及每段最高楼层号,一个建筑最多可以设三个体型系数;圆平面建筑取0.8、高宽比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建筑取1.3,其他的参看高层3.2.5规定)。 SATWE设计参数 a.总信息

机电运行控制策略

一、Metasys系统概述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我们选择了Metasys?系统来完成本冷机群控系统的控制功能。 Metasys?系统扩展架构除了具有传统楼宇自动化及设施管理的能力和一直提供的系统特性外,还在电子信息分布的兼容性和当今商务企业网络结构上不断增强。信息科技(IT)标准的采用和Internet的使用扩展了Metasys系统能力,超出了传统楼宇控制系统的领域。经授权进入您的网络,您可以从任意电脑使用Microsoft? IE浏览器得到设施的技术及经济性能信息。网络上的服务器和集成了所有设施系统的自动化引擎实现了整个设施管理,支持多种协议,包括标准的BACnet?, LonTalk?,和已存在的Metasys系统协议。 本工程系统结构示意图 1.1 系统特点 可完全扩展的系统 为您的建筑物,校园或整个企业建立或扩展自动化系统提供一个灵活的网络结构。

●基于任务的网络访问 无论是在建筑内的网络上还是通过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用户都具有显示及控制的能力。 ●标准的IT协议 采用标准的IT网络技术,可以与您的企业网进行安全连接。 ●报警及事件管理 提供有效的报警和事件报告至基于Web浏览器的报警控制台、寻呼和邮件,同时报告给基于服务器的SQL数据库。 ●Metasys N1 和 BACnet 系统集成 保护已有投资,提供将已有系统集成或移植到允许Web的网络结构中,使用基于Web的用户界面。 ●支持开放的楼宇自控系统协议 集成BACnet IP、 BACnet MS/TP设备和LONWORKS? 设备至Metasys 网络中。 ●企业级集成 为企业系统进行商业分析和计划编制提供运行和历史数据。 1.2 系统组件 Metasys系统是一个完全可扩展的系统,通过系统组件组成的网络可应用于不同规模、简单或复杂的楼宇系统。 ●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个可选配的软件包,用于大型的网络、大量用户同时登陆或长时间存储历史数据。有两种规模的服务器:一种为应用和数据服务器(ADS),使用Microsoft MSDE或SQL Express数据库,运行于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操作系统,用于多用户和中等规模的楼宇中; ●网络自动化引擎(NAE) 网络自动化引擎监视现场设备控制器,内嵌的站点管理通道(Site

热网的调节方法

热网 第一讲热网的调节方法 主要内容: 一、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 二、一级网的调节 三、二级网的调节 四、竖直的调节 一、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 困扰热网运行管理的难题是全网的热力平衡问题即热量平衡问题。一个热力严重不平衡的系统会导致大面积的过冷和过热现象发生, 并进而演化成为供热部门在承受社会投诉巨大压力的同时, 还要承受不计成本,通过加大热源投入,解决过冷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目前,供热管网建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水力失调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工程设计是根据水力学理论进行计算而选取相应的数据,而实际管材的数值与标准是有差别的。 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的材料替代现象,如非标管材.PPC管材、铝塑管材、塑料管材,阀门内部结构不同,以及其它配件等原因都可能出现水力失调。 2、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使管路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供热管网在实际运行中不能达到平衡。 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出现建筑物.路口、油井或其它的不能改移的,必须绕

行。会增加管网的沿程阻力,使水力出现失调。杏花园小区的2-1和2-9之间有一条楼区公路,需制作龙门架跨越公路才能连接,这就使管路延长并增加了阻力,造成水力出现失调。 3、管网建成后的新用户增加,使原有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 如采油四厂电力维修大队在2002年新建两座办公楼,使原有的供热量严重不足,使水力严重失调。 4、.管网维护不当,使管网水力平衡受到影响. 如老楼区由于管网年久,使管网配件失灵,如阀门经常开关,使阀芯脱落造成管线堵塞或由于管线腐蚀严重出现渗漏.穿孔造成水力失调。杏旭小区1-11-3单元阀组间回水阀门阀芯脱落造成一个单元不热。 总之在管网调配中,只有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前题下,才能合理地进行管网的调配。做好管网调配首先对一级网、二级网的流量调节把热用户的循环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范围中。 二、一级网的调节 由热源到各热力站间组成一级网,热力站到各用户组成二级网。 1、热力站的监测控制 各热力站的一次网回水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和流量计。一般一次侧温差大,流量小。通过对流量计的监测可掌握一次网流量的分配情况,测量一次侧供回水压力,可了解一次侧水网的压力分布状况,以指导一次网的调节。 2. 热力站的平衡调节 1)存在问题 调整电动阀门的开度可改变一次侧水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即可改变换热

运行参数控制措施

运行车间参数控制措施 一、控制目标 1、机组负荷曲线偏差控制在±2%以内。 2、机组启动用油控制在25吨/次以内。 3、运行参数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二、保证参数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组织机构: 组长:巩固黄卫 副组长:郭晓勇徐辉闫宪兵孙士莉 成员:马山张国良殷晓杰吕庆华吴兆明田照健薛洪雷李斌 2、人员职责: 锅炉专业负责人:郭晓勇徐辉孙士莉 汽机专业负责人:闫宪兵黄卫 电气专业负责人:巩固谢秀明 两票三制负责人:闫宪兵孙士莉徐辉郭晓勇 机组负荷负责人:徐辉 机组启动用油统计人员:孙士莉郭晓勇 环保负责人:郭晓勇孙士莉 各专业负责人的第一位次者为该专业的总负责人,全权负责本专业的安全运行。 三、控制措施细则 (一)发电量控制措施 1、以省调计划曲线为参考,单机发电负荷控制在120~130MW之间,在机组安全运行基础上,运行人员在运行调整过程中应做到安全第一,杜绝超参数接带负荷,如汽温、壁温、汽压、烟温、烟气排放等参数长时偏离规定限值等,将进行处罚(详见附表“考核奖罚细则”)。 2、运行车间管理人员在巡视工作时,发现的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操作,均作为考核扣罚的依据,视情节进行考核。 3、发电量抄表时间为交班前10Min,由电气交、接班人员共同确认发电量计量

数据,运行车间夜班抄表人负责将每日班组发电量报值长,夜班值长负责登记、考核、公示早、中、夜各班发电量,月度考核由专责人负责月度考核排序。 (二)、机组启动用油控制 1、机组正常启动用油控制在25吨/次以下。 2、机组正常启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一次风量、温升率、升速率、汽水品质等参数合理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严禁为节油而不顾机组的安全启动,否则将进行处罚。 3、在机组启动期间,由于非运行原因导致启动用油量超标,可申请免考。 4、机组启动前后,须两人共同确认油量表底码及油罐油位,并做好记录。 (三)安全生产指标控制措施 3.1集控运行班组出现一次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取消当值当月所有竞赛资格。 3.2集控运行班组发生一类障碍以上事故,取消当值当月所有竞赛资格。 3.3集控运行班组发生一次未遂事故扣班组考核10分。 3.4集控运行班组发生违反《安规》误操作未造成后果每次扣5分。 3.5“两票”出现一处不合格者扣2分,重要安全措施遗漏或未交接清楚每处扣2分;操作错误、操作漏项、未定期试验或切换的分别扣2分。 3.6巡检不到位、不及时、走马观花,巡检记录遗漏、超前、滞后填写,每次扣2分。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的班组,根据隐患(缺陷)类别加2分。未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的班组,根据隐患(缺陷)类别扣2分。 3.7交接班记录不详细、错误、漏项(包括异常处理、设备缺陷等),每处扣1分,重要事项未交接清楚扣2分。 3.8运行日志每错抄、错算、漏抄、漏写、计量报表未签名的每处扣1分。 3.9无特殊情况或未经批准不如期按要求进行定期工作或故意拖延交至下一班次,每次从当值扣减2分。 3.10不按有关规定擅自改变运行方式,每次从当值总分中扣减5分。 3.11“主汽温度”(三级过出口)控制标准是530℃~540℃“再热汽温”(热再出口)控制标准是520℃~540℃,主汽温度与再热汽温的温差不得超过27℃,当出现偏差时运行人员应积极进行调整,并根据《运行值综合竞赛细则》进行考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建筑法》第四十四条和五十一条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促进企业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伤亡和其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当施工中发生事故时,企业能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北京市政府和市、区建设局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特点,特制定本企业的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二、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分工 1、成立应急反应小组 本工程处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全面的应急情况处理。 2、成立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每个工程项目开工时,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组成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项目经理任小组长。每个小组需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卫生急救人员和保健医药箱及必需的急救器材。 3、职责和分工: 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本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公司质安科兼管。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 4、训练和演习 针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项目部每年(或每工程)至少进行一次模拟演习,保证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的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施工,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三、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

3.1 个体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3.1.1 触电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在建工程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安全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用电架设末采用TN-S系统、不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末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 2)预防措施 ①、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②、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③、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④、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它杂物。 ⑤、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⑥、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 ⑦、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⑧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 3.1.2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 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的环节临边、洞口防护不严;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架上嘻戏、打闹、向下抛掷料;不使用劳保用品,酒后上岗,不遵守劳动纪律;起重、吊装工末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龙门、井架吊篮乘人。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特性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特性 1.列控信息 列控信息是指列控地面设备之间、列控地面设备与地面外部设备之间、列控车载设备之间、列控车载设备与列车外部设备之间、列控地面设备与列控车载设备之间传输的信息。列控信息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通常,列控信息主要指列控地面设备与列控车载设备之间传输的信息。列控信息分为安全信息和非安全信息。直接与行车安全相关的信息属于安全信息,如行车许可、空闲闭塞分区数量、进路信息、临时限速、等级切换、列车位置和速度等;非安全信息是列控辅助信息,如列车编组、列车长度、始发/目的站、司机乘务组编号等。列控信息的信息量和实时性应满足不同速度、不同密度、不同运输方式及不同列车控制方式的要求。列控信息的信息量首先应满足列车安全追踪间隔的距离要求。 (1)列控信息的信息量。 (2)列控信息的实时性。 2.列车追踪间隔距离和间隔时间 同一方向上的两趟列车,彼此以闭塞分区相间隔追踪运行,前一列车的尾部与后一列车的头部之间所保持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作追踪间隔时间。计算追踪间隔时间时应分别计算区间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车站同方向发车追踪间隔时间及车站同方向到达的追踪间隔时间。比较这三种追踪间隔时间,取其中最大的数值,作为追踪间隔时间。既有线三显示和四显示信号系统中,列车控制采用分级阶梯码方式,而高速铁路则采用速度目标距离模式曲线方式(一次模式曲线)。因此,既有线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公式不适用于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包括以下几部分: (1)区间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2)车站同方向到达追踪间隔时间。 (3)车站同方向发车追踪间隔时间。

供热运行方案

1.供热准备 1.1、冲洗前准备工作 1.、时间安排: 2015年10月8日前 、人员准备 a)指挥长:1名,负责管网冲洗全过程的人员调度和进度管理。 b)区域长:3名,负责小组成员的管理和责任区域内供热管网冲洗质量、冲洗进度的总体控制。 c)操作工:24名,严格按照区域长按排,进行具体设备操作。 | 、区域划分: 区域1:G108国道沿线的所有供热项目; 区域2:房易路以西的所有供热项目; 区域3:房易路以东的所有供热项目; 、工具准备 各班组根据常规维修需要,向公司领取常用工具各一套,包括管钳、F扳手、活扳手、螺丝刀、卡丝钳、测电笔、手电、对讲机等。 、管网注水 、时间安排:2015年10月8日—10月12日 # 、注水前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已安装到位,管道、阀门安装已完成,阀门开启 灵活。没有安装到位的设备,确保已与一次网断开。 、热力设备及连接管道已水压试验合格。运转设备手动盘车灵活。 、电气设备接线无误,线路调试合格,动力设备经单机试运,点动合格,旋转方向无误。 、确保管网压力表,温度计齐全且完好。 、确保所有注水点自来水供水正常,补水箱水已注满。 、人员按照各自负责区域,每一个节点的责任人到位。 ~ 、管网注水 、各组员在观察各节点的同时,需检查责任节点之间的管道、阀门等连接处是否有跑、冒、滴、漏的情况,如果发现,立即上报区域长,由区域长上报总指挥,总指挥应安排人员进行紧急维修,同时上报总指挥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停止注水,如需停止注水,必须在维修完毕,由区域长上报总指挥,由总指挥得到总指挥同意后,方可继续注水。 、记录人员要时刻观察自来水压力与系统当前压力,一但发现自来水压力低于或等于系统当前压力,应立即关闭自来水阀门,如果此时自来水压力回升,并且微高于系统压力,则表明自来水压力已基本与系统压力平衡,需上报总指挥,补水系统需切换成补水泵补水。如果关闭自来水系统,自来水压力仍低于系统压力,表明自来水压力已不能用于系统补水,在上报总指挥的同时,落实自来水压力能否短时间内恢复压力。若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压力,应在总指挥及区域长的安排下,启动补水泵。 、启动补水泵的同时打开补水箱进水管,确保补水箱水位已满;

DCS控制系统故障紧急处理措施

DCS控制系统故障紧急处理措施 一.DCS系统紧急处理措施 1.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 或“死机”),应采取立即停炉、停机措施。 2.当分散控制系统通信网络故障时,造成所有数据不能刷新(“死机”)时,应按“全部操作员站出 现故障,应采取立即停炉、停机。”措施处理。 3.当主要模拟量控制(MCS)系统通信网络故障或主、副控制单元(DPU)均出现故障(“死机” 或“失电”)时,在无法维持机组安全可靠运 行时,应采取停机、停炉措施。 4.当主、副控制单元(DPU)均出现故障(“死机”或“失电”)时,在无法维持机组安全可 靠运行时,应采取停机、停炉措施。 二.DCS系统各功能故障紧急处理措施 1.当部分操作员站故障,只有少数操作员站可监视和操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维持机组运行, 但此时应停止重大的操作,并做好事故预想,同 时立即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2.MFT保护条件满足时MFT应及时动作,否则应立即手动停机停炉。若手动MFT按钮无效,则应立 即采取同时“停止甲乙排粉机电源、甲乙磨煤机

电源、甲乙给煤机电源、给粉机电源”措施, 同时关闭进油速断阀、回油再循环阀。 3.S martpro系统单FM121模块故障,可进行在线更换。双FM121模块故障,该站所有设备运行人员 无法操作,相关设备无就地操作时,可直接更换 FM121模块;否则,相关设备切就地操作方式, 更换FM121模块后,采取强制相关设备的指令输 出与就地设备状态相符的措施,在确认设备状态、 参数值无误后将控制权交于DCS系统。 三.DPU离线的紧急处理措施 1.我厂DCS控制系统包括两套系统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汽机和锅炉设备,当汽机或锅炉的控制单元 (DPU)的一对主、副DPU均发生离线故障时, 应采取紧急停止汽机或锅炉运行的措施。 2.当系统控制单元(DPU)的单DPU发生离线故障后,运行人员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进行在 线处理或更换DPU。 四.组态文件丢失的紧急处理措施 当系统控制单元(DPU)的一对主、副DPU的组态 文件发现丢失时,运行人员应及时联系检修人员处 理。检修人员应根据组态文件丢失的实际情况,决定 是否打闸停机或停炉,应按下列处理步骤:通过对副

柴油发电机组HGM6510控制机组操作说明书汇总

众智HGM6510控制器控制柴油发电机组操作说明书 一.概述 HGM6510发电机组并联控制器适用于多达20台同容量或不同容量的发电机组的手动/自动并联系统,可实现发电机组的自动开机/停机、数据测量、报警保护及“三遥”功能。控制器采用大屏幕液晶(LCD)显示,可选择中英文操作界面,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控制器具有控制GOV和AVR的功能,可以自动同步及负荷均分,和装有HGM6510控制器的发电机组进行并联。HGM6510控制器准确监测发电机组的各种工作状态,当发电机组工作异常时自动从母排解列,然后关闭发电机组,同时将故障状态显示在LCD上。HGM6510控制器基于32位微处理器设计,带有SAE J1939接口,可和具有J1939接口的多种电喷发动机 ECU(ENGINE CONTROL UNIT)进行通信,发动机的转速、水温、油温、油压等参量可通过J1939接口直接读出并在控制器LCD上显示,用户不再另装传感器,减少了复杂的接线,同时发动机电参量的精度也有保证。 二. 性能和特点: ?以32 位微处理器为核心,大屏幕LCD 带背光、可选中英文显示,轻触按钮操作; ?检测功能齐全,几乎可以检测所有发电机组相关的电参量及非电参量,监测的项目有:发电电量项目有: 三相相电压 Ua, Ub, Uc 单位:V 三相线电压 Uab,Ubc,Uca 单位:V 三相电流 Ia、Ib、Ic 单位:A 频率F1 单位:Hz 分相有功功率PA,PB,PC 单位: kW 合相总有功功率P 总单位: kW 分相无功功率RA,RB,RC 单位: kvar

合相总无功功率P 总单位: kvar 分相视在功率SA, SB, SC 单位: kVA 合相视在总功率S 总单位: KVA 分相功率因数PF1, PF2, PF3 平均功率因数 P 平均 累计有功电能单位:kWh 累计无功电能单位:kVarh 累计视在电能单位:kVAh 三相电压相序、相角检测 母线电量项目有: 三相相电压 Ua, Ub, Uc 单位:V 三相线电压 Uab,Ubc,Uca 单位:V 频率F1 单位:Hz 三相电压相序、相角检测 同步参数项目有: 发电与母排电压差检测 发电与母排相角差检测 发电与母排频率差检测 发电异常的条件为: 电压过高 电压过低 频率过高 频率过低

混水直供热网运行控制策略

混水直供热网运行控制策略 长春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吕耀军 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公司覃宏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牛秀栅李琳史登峰 【摘要】混水直供供热在我国集中供热中发展较慢,其原因有热网一、二次网水利工况不独立、压力控制相互耦合影响、热网监控难以实现等。但是,混水直供系统在节能方面有很大潜力,应当改善混水直供热网运行调节能力,使之在节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供热系统混水直供节能 一、引言 外网与用户系统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和混连(即加压泵连接)。目前应用最多的为直连连接和间接连接模式,混水直供因其运行调节复杂等原因应用较少,但混水直供因其“大温差、小流量”运行、一次网富余压差在二次网中得以充分利用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我们结合多年热网运行调节经验,总结出混水直供热网运行调节模式,并在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兴业热力公司供热系统中得到实际检验。 承德双滦兴业热力公司供热系统共有150万m2,14个混水站,全部采用北京硕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自控系统;采用移动的GPRS无线方式。此供热系统采用了三种混水换热方式:a.旁通设混水泵,b.二级回水设二次循环泵,c.二级供水设二次循环泵;并在一级网供水中远处设中继加压站,在一级网回水上设减压站,参见图1。 二、运行调节方案 文献[1]表明,运行控制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控制点选在什么地方;控制点的设定值应取多大;供水温度如何调节;如何合理地综合调节供水温度和控制点的设定值,以尽量节省运行成本。 在间连网中,由于一次、二次网的水力工况相互独立,故需分别在一次、二次网上设置控制点和变频泵来进行调节控制。在混水直供热网中,可以不考虑混水直供热网中的混连站而与直连网一样设置压力控制点和控制值,控制值由热源处变频循环泵的转速所控制,混连站的出水

任何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以及风险控制

任何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 施工现场的管理内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施工潜在事故和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作出预测,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制定办法及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以期达到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引发的疾病与伤害。因此,我公司针对现场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对重要环境因素影响和重大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响应与预案。 第一节紧急情况处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 2、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和调查程序规定》。 4、《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节紧急情况清单及相应组织措施 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清单 项目部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以下内容进行识别并具体化。通常容易出现的事

为了有效控制紧急情况发生时的事态、减少损失、挽救人员生命、抢救物资财产,现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预备队伍以备不时之需。公司按照管理程序文件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教育、培训和演习。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识别的潜在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建立独立领导小组,明确具体人员。 1、火灾爆炸事故 (1)应急组织机构: (2)各岗位职责 ①指挥员 1)正确组织指挥其它责任分工小组,有效展开工作和组织人员的调配。 2)对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重点部位制定灭火计划。 3)分析火势发展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4)根据救人、疏散物资和灭火等具体任务的需要有计划、适时准确地向火场调集灭火力量。 5)组织好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与公安消防部门协同作战紧密配合。 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②通讯联络组 1)发现火灾后迅速拨打119报警。 2)报警时候说明火灾地点和单位。 3)说明火灾燃烧类型,火势大小。 4)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及电话号码。 5)报警后迅速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火场道路。 ③灭火行动组 1)熟悉掌握本单位的消防道路、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并达到熟练使用。 2)加强平时的灭火技术训练,掌握灭火方法,针对不同的物资分别采用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有效扑灭火灾。 3)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警地点,迅速有效扑灭火灾或援助消防队控制火势和扑灭火灾以减少火灾的损失。 ④疏散应导组 工程抢修组外协组物资组救护组副指挥(生产经理)总指挥(项目经理)

冷水机组并联运行控制特性分析

冷水机组并联运行控制特性分析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的特性分析模型,讨论了多台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的运行条件下的压缩机能效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总负荷减少量相比较于单台冷水机组定流量和温差运行情况,在平均负荷率一定变化区间内并联的运行方式更为节能。按照单机额定冷负荷的限制来控制冷机组的启停,可以更好的匹配空调的负荷变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冷水机组;并联;特性分析 引言:目前,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系统作为能够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设备与人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人们不仅对于空调带来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能源问题,人们对空调系统耗能也有了更多的限制。据统计,空调系统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低负荷的状态,效率低下,有着很大的能源浪费。本文通过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的特性对部分负荷下的冷水机组能耗进行研究,进而能够对空调系统的节能进行指导。本文通过冷水机组运行特性的建模,优化了并联运行过程。

一、冷水机组运行特性分析模型 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冷水机组的运行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 多台冷水机组并联时压缩机输入总功率随着并联的运行方式不同而改变,对其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相比较于单台冷水机组定流量和温差运行情况,在平均负荷率一定变化区间内并联的运行方式更为节能。而为了更好的匹配空调的负荷变化,多台制冷机组并联运行,并按照单机额定冷负荷的限制来控制冷机组的启停,出去停机的台数,冷负荷由未停机的制冷机组承担,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傅斌,赵炜.多台不同冷量冷水机组并联节能运行及控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27(2):40-43。 [2] 刘雪峰.中央空调冷源系统变负荷运行控制机理与应用研究[D] .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1-20。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8T14:49:47.7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韩晓曦[导读]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身份证号码:12010219850221XXXX 天津 300000)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配电网加强了对电源侧、负荷侧和配电网的控制,强调对各种灵活性资源从被动处理到主动引导与主动利用。关键词:配电网;控制;分析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组成特点出发,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和控制方式选择,梳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提出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心的功能设计,提出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的的数据中心支撑方案,从而支持多种形式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与双向互动,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决策能力。全局控制中心主要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等内容,强调对配网运行的主动控制。通过运维支持服务、协同优 化控制、综合服务等实现全局协调优化功能,通过用能能量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储能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实现区域协调优化,通过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灵活性资源实现分布式就地控制。 1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框架 1.1 主动配电网形态主动配电网重点关注能源生产的配给和综合利用,将其基础框架按照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传输层、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能源管理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考虑。(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为充电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产构成的主动配电网能量流层,该层中的用户可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负荷具备柔性的调节能力。(2)能源传输层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潮流可控、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3)大数据平台使适应主动配电网特点的服务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电网服务总线,支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全过程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4)能源管理应用层要求实现主动配电网各种运行与控制功能,主要有电网运行态势感知、全电压等级无功电压控制、自适应综合能源优化、分布式发电预测、馈线负荷预报、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合环冲击电流在线评估与调控、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等,同时是为能源全寿命周期提供优化控制决策和服务的集成调控—运检—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2 控制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对系统控制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系统运行的水平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动配电网目前的主要控制方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分层式等类型。其中,集中式控制利用传感器将网络潮流信息或设备状态数据上传至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分层分布协调控单元对分布式电源、开关等设备发布控制指令、管理电网运行。分散式控制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本地协调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其中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负责区域协调控制,本地协调控制器对本地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及时给出控制命令。分层式控制融合了前述两种控制思想,通过部署顶层能源管理系统、中间层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底层本地协调控制器等多层次控制器,进行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网管控效率。 1.3 运行控制架构 1.3.1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传统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指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再分配给终端用户的电网。配电网一般由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配电设备,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传统配电网供能模式简单,直接从高压输电网或降压后将电能送到用户。传统配电网中能源生产环节为集中式发电模式,能源传输环节为发输配的能量单向流动,能源消费环节为电网至用户的单向供需关系。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完成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应用功能、支撑平台、终端设备三个部分。应用功能一般包含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两块内容,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和准实时的运行监视与控制。支撑平台为各种配电网自动化及保护控制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终端设备采集、监测配电网各种实时、准实时信息,对配电一次设备进行调节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基本执行单元。应用功能通过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完成配电网的运营管理。运行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配电SCADA、设备保护、停电管理、电网分析计算、负荷预测、电网控制、电能质量管理、网络重构、生产管理等功能。用电管理自动化监视用户电力负荷情况,涉及用电分析、用电监测、用电管理等环节。支持平台完成包括配电量测、用电量测、图形管理等功能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等,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终端应用包括电网侧和用户侧两个方面。在电网侧,通过包括RTU、传感测量设备、故障检测装置、馈线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次设备对并联电抗器、开关/断路器等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和调节。在用户侧,通过电表等传感测量设备对用户的进行用电计量。 1.3.2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与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相比,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形态考虑全局的优化控制目标,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目标,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用能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功能方面,通过互动控制模式实现配网系统的统筹优化控制,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数据平台方面,构建全网统一模型对所采集全网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服务,满足按需调用服务、公共计算服务要求。终端设备方面,充分利用就地控制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对配电节点的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载协调控制。结束语:

浅谈城市智慧热网的运行与调控策略

浅谈城市智慧热网的运行与调控策略 现阶段城市供热技术日益完善,城市发展对供热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智慧热网在节能减排以及自动调节等方面展现出特殊的优势,对城市供热发展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智慧热网的运行系统,提出城市智慧热网的调控策略,进一步提高智慧热网的运行效率。 标签:城市供热;智慧热网;运行系统;调控策略 對于供热行业来说,它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特征,为了转变这一固有现状,供热行业管理者开始向供热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提升硬件投入和软件研发,使得管网中的设备与数据采集装置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智慧热网基于各类热源、热媒、流体输配管网、储能设备、换热站等,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移动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促进热网系统精准计量、监控、自动化调节,实现热网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等进一步提升。 一、城市智慧热网的运行系统概述 一般来说,城市智慧热网运行系统运用“互联网+传统供热”技术,构建供热管控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在于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诊断以及远程控制,总体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次、应用层。 感知层的作用在于实现热源、热换站、热用户等供热信息传感。城市智慧热网系统中富含热换站、热源等运行数据,通过对信息传感层设计,提高热用户计量系统管控与信息传感系统,构建出“源-网-热用户”为一体的整网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具体来说,硬件运用模块化设计,促进多重数据传输;信息采集点采用统一的标识,促进跨区域数据传输;网络时钟同步,维护物理量时序的精准性;全面掌握热网、热换站等工况,促进管网平衡调节。 网络层的作用在于实现底层供热数据传输,将其传输至智慧供热上位机系统的数据库,最终将供热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网络层运用专用光纤、ADSL、GPRS、4G等公共网络,将信息感知层与网络层衔接在一起,从而促进底层供热数据的向上传输。 应用层的作用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首先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先的分析和处理,在进行具体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和模拟计算,从而排除设备故障,对控制预测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实现智慧热网的节能高效运行。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为智慧热网调控策略的提出提供依据,充分发挥辅助决策功能、节能分析功能、供热参数预测功能等,推动智慧热网的系统优化运行。 二、城市智慧热网运行系统构建的价值与意义

MRP运行控制参数_library

Planning Run Type in the Initial Screen Use You use the planning run type (Processing key indicator in the initial screen of the planning run) to determine which materials are to be planned.您使用计划运行类型(在计划运行的初始界面处理的关键指标),以确定哪些材料要进行计划。 Features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planning run types: ?During regenerative planning, all materials are planned for a plant. This makes sense when you are carrying out the planning run for the first time as well as later during production if data consistency cannot be guaranteed due to technical error. 第一次运行计划时建议用此及由于一些技术错误不能保证数据连贯时 The disadvantage of regenerative planning is the fact that the system has to deal with high capacity loads because all materials are planned, including materials, which may not be affected by the planning run. ?To overcome this disadvantage, it makes sense during production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run using the net change planning procedure. The only material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planning run are those, which have undergone a change relevant to MRP since the last planning run, for example, because of warehouse issues or sales orders, changes to the BOM and so on. The net change planning procedure make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execute the planning run in short intervals, for example, in daily intervals. You can thus always work with the most up-to-date planning result. ?You can use net change planning in the planning horizon to shorten the MRP planning run even further. The system then only plans materials that have undergone a change relevant to MRP within the planning horizon. In order to also plan changes outside of the planning horizon, you must execute the net change planning run in greater time intervals. You define the planning horizon per plant or per MRP group in Customizing for MRP in the IMG activity Define planning horizon. The planning horizon should be at least long enough to cover the period when sales orders are received. It must also accommodate delivery periods and the total lead times of the materials. In single-item planning, you can only choose between net change planning and net change planning in the planning horizon. Regenerative planning is not useful, because the material has already been defined and does not have to be determined after the evaluation of the planning file. The system automatically flags the materials that have undergone a change relevant to MRP with a corresponding planning file entry in the planning file (see also Checking the Planning File and Planning Run Ty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