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包晶相图 相图分析方法

如何绘制因果图(鱼骨图)

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如何绘制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分析图)2010-01-313:38如何绘制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分析图) 1.因果图的概念因果图(causeandeffectdiagram)是描述、整理、分析质量问题(结果)与影响质量的因素(原因)之间关系的图,因其形状如鱼刺,故又称鱼刺图(fishbonediagram)。通过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分析,可为明确影响质量的因素与质量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最终找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因果图分析法即是用因果分析图分析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原因可能导致后果的一种管理方法。由于因果分析图形状象鱼刺,所以又称为鱼刺图。它由结果、原因和枝干三部分组成。结果:表示期望进行改善、追查和控制的对象。原因:表示对结果可能施加影响的因素。枝干:表示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中央的枝干为主干,用双箭头表示。从主干两边依次展开的枝干为大枝(大原因即直接原因),大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中枝(间接原因),中枝两侧展开的枝干为小枝(造成间接原因的上一层原因),用单箭头表示。在一个系统中,下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上一阶段的原因造成的。用因果图分析法,通过一张图,可把引起事故的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直观地表述出来,用以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研究预防事故的措施。消防工作人员应用因果分析法可以用来追查复杂的火灾原因和分析复杂的火险隐患,以期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也可以用来分析工作状况以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以便采取预防性和控制性措施。因果分析法属于定性分析方法,使用方便、层次分明、简明直观。 2.因果图的绘制步骤(1)确定质量问题。因果图中的“结果”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2)组织讨论,尽可能找出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因素。由于因果图是一种枚举法,为了能够把所有重要因素都能列举上,绘制因果图时,强调结合头脑风暴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3)找出因果关系,在图上以因果关系的箭头表示。将质量问题写在纸的右侧,从左至右画箭头(主骨),将结果用方框框上。然后,列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也用方框框上。列出影响大骨(主要原因)的原因,即第二层次原因,作为中骨;再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原因,以此类推,展开到可制定具体对策为止。(4)根据对结果影响的程度,将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用明显的符号表示。(5)在因果图上标出有关信息。例如标题、绘制人、绘制时间等等。(6)在因果图上标明有关资料。例如:产品、工序和小组的名称、参加人员、绘制日期等等。 3.因果图方法注意事项(1)确定原因时应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2)末端原因尽可能具体,直至能够采取对策为止。(3)质量问题有多少,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4.因果分析法应用举例某市棉纺厂仓库发生了一次大火,造成了严重损失。为追查火

焊锡材料的种类

焊锡材料的种类 焊锡以铅-锡(Pb-Sn)二元合金为主要的种类,铅-锡合金的共晶点在183 ℃,61.9wt%锡之处(见图9-25所示的铅-锡合金相图),因此37%铅-63% 锡合金被称为共晶焊锡,在电子构装的应用中亦以接近共晶成份的焊锡(40%铅-60%锡)为主。焊锡可借调整其中铅锡的比例改变其熔点以符合制程之需求,许多不同化学成份的焊锡合金也因此被发展出来(见表9-12所示之常用焊锡特性),一般而言,高铅含量的焊锡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焊接制程;高锡含量的焊锡则专供有防蚀特殊需求的焊接使用。在焊接过程中,熔融的锡很容易与其它金属反应形成介金属化合物,常见的锡介金属化合物种类如表9-13所示。介金属化合物脆性高,也会影响焊锡的表面张力与润湿性,一般而言过量介金属化合物的存在有害焊点的性质。研究显示介金属化合物的成长是一个扩散控制的过程[2],故焊接过程中应尽可能将低接合温度,缩短焊接时间,以使介金属化合物的形成量降 至最低。 焊锡中可添加少量元素以改善其性质。例如,添加低于2%的银可以提高机械强度而不致严重损坏焊锡性质,并可使焊锡在镀银表面进行接合时不致因银的熔解而降低其润湿性;添加锑亦可提高焊锡机械强度并降低其成本,但其添加量以3.5%为上限;添加铜的目的在减少铜的溶解速度,延长铜焊接工具的使用寿命,但过量的铜会造成砾状焊点(Gritty Joint) ;添加铟的焊锡可以提升其在陶瓷表面的润湿性,铟同时可以抑制金在焊锡中的溶解;铟、铋、镉可与铅、锡组成熔点低于铅锡共晶温度的合金,适合低温之焊接制程与高热敏性的元件焊接之应用。为了避免铅在制程中的污染,无铅焊锡因而成为焊锡研究的重点之一,举例而言,95% 锡-5%锑与96.5%锡-3.5%银为高强度焊锡,具有抗疲劳与潜变破坏的特性;80%金-20%锡与65%锡-25%银-10%锑为焊点强度有特殊需求的焊锡。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编号:SY-AQ-0164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Fishbone diagram analysis

鱼骨图分析法(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鱼骨分析法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现以上面提到的某炼油厂情况作为实例,采用鱼骨分析法对其市场营销题进行解析。 鱼骨分析法简介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BS):一种通过集思广益、

发挥团体智慧,从各种不同角度找出问题所有原因或构成要素的会议方法。BS有四大原则:严禁批评、自由奔放、多多益善、搭便车。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1、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合金相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测绘Sn-Bi二元低共熔体系的相图 2.学习步冷曲线绘制相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相图是多相体(二相或二相以上)处于相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某种物理性质对体系的某一自变量作图所得的图形(体系的其它自变量维持不变),二元和多元体系的相图常以组成为自变量,其物理性质则大多取温度。由于相图能反映出多相平衡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平衡情况,因此研究相体系的性质,以及多相平衡情况的变化要用相图的知识。 AB表示两个组分的名称,纵坐标是温度T,横坐标 是B的百分含量abc线上,体系只有液相存在,ace 所围的面积中有固相A及液相存在,bcf所围的中 有B晶体和个液相共存,c点有三相(AB晶体和饱 和熔化物)。 测绘相图就是要将图中这些分离相区的线画出来, 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所观察的物理性质是 被研究体系的温度。将体系加热熔融成均匀液体,然后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温度一次,一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步冷曲线。 当一定组成的熔化物冷却时,最初温度随时间逐渐下降达到相变温度时,一种组分开始析出,随着固体的析出而放出凝固潜热,使体系冷却速度变慢,步冷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而出现转折点,转折点的温度即是相变温度。继续冷却的过程中,某组分析出的量逐渐增多而残留溶液中的量则逐渐减少,直到低共熔温度时,液相达到低共熔组成,两种组分同时互相饱和,两种组分的晶体同时析出,这时继续冷却温度将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一水平部分,直到全部溶液变为固体后温度才开始降低,水平停顿温度为最低共熔点温度。 如果体系是纯组分,冷却过程中仅在其熔点出现温度停顿,步冷曲线的水平部分是纯物质的熔点,图中b是图1中组成为P体系的步冷曲线,点2,3分别相当于图1中的G,H。因此取一系列不同组成的体系,做出它们的步冷曲线求出其转折点,就能画出相图。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过冷现象,这时必须外推求得真正的转折点。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 Post By:2009-12-6 16:33:51 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和C能够形成Fe3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所以,Fe-C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3C, Fe3C-Fe2C, Fe2C-FeC和FeC-C四个部分。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Fe-Fe3C 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3C相图,Fe -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3C。 图1 铁碳双重相图 【说明】 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 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 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 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 铁的固溶体 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铁素体的含碳量非常低(室温下含碳仅为0.005%),所以其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HB50~80)低,塑性(延伸率δ为30%~50%)高。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相同(图2) 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ustenite),用γ或A表示。具有面心立方晶体

金属共晶相图

5.3.2 二元共晶相图 ①共晶相图: 当两组元在液态能无限互溶,在固态只能有限互溶,并具有共晶转 变,这样的二元合金系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如Pb-Sn ,Pb-Sb ,Cu-Ag ,Al-Si 等合金的相图都属于共晶相图。Pb-Sn 合金相 图是典型的二元共晶相图,见图5.26, 下面以它为例进行讲解。首先分析相图中 的点,线和相区。 图5.26 铅锡相图 一、相图分析 1、点: t A ,t B 点分别是纯组元铅与锡的熔点,为327.5o C 和231.9o C 。 M 点:为锡在铅中的最大溶解度点。N 点:为铅在锡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E 点:为共晶点,具有该点成分的合金在恆温183℃时发生共晶转变L E →αM +β N 共晶转变:是具有一定成分的液相在恆温下同时转变为两个具有一定成分和结构的固相的过程。 F 点:为室温时锡在铅中的溶解度。G 点:为室温时铅在锡中的溶解度。 2、t A Et B 线:为液相线,其中t A E 线:为冷却时L →α的开始温度线,Et B 线:为 冷 却时L →β的开始温度线。 t A MENt B 线:为固相线,其中t A M 线:为冷却时L →α的终止温度线,t B N 线: 为冷却时L →β的终止温度线。 MEN 线:为共晶线,成分在M~N 之间的合金在恒温183℃时均发生共晶转 变L E →(αM +βN )形成两个固溶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通常称为共晶体 或共晶组织。 MF 线:是锡在铅中的溶解度曲线。NG 线:是铅在锡中的溶解度曲线。

3、相区 (1)单相区:在t A Et B 液相线以上,为单相的液相区用L表示,它是铅与锡组成的合金溶液。 t A MF线以左为单相α固溶体区,α相是Sn在Pb中的固溶体。 t B NG线以右为单相β固溶体区,β相是Pb在Sn中的固溶体。 (2)两相区:在t A EMt A 区为L+α相区,在t B ENt B 区为L+β相区。在FMENGF区为α+β相区。 (3)三相线:MEN线为L+α+β三相共存线。由相律可知三相平衡 共存时,f=2-3+1=0,只能在恒温下实现。 具有共晶相图的二元系合金,通常可以根据它们在相图中的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①成分对应于共晶点(E)的合金称为共晶合金,如Pb-Sn相图中含Sn61.9%的合金。②成分位于共晶点(E)以左,M点以右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如含Sn19%~61.9%的合金都是亚共晶合金。③成分位于共晶点(E)以右,N点以左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如含Sn61.9%~97.5%的合金都是过共晶合金。④成分位于M点以左,N点以右的合金称为端部固溶体合金。如含Sn小于19%和大于97.5%的合金都是端部固溶体合金。 二.共晶系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 1.端部固溶体合金(10%Sn-Pb合金) 由图5.26可以看出,合金①冷却到t 1 温度时开始发生匀晶转变从L→α。随着 温度的降低α量不断增加,L量不断减少,并且α相的成分沿固相线t A M变,L 相的成分沿液相线t A E变。当冷却到t 2 温度时L全部转变成α相,继续降低温度 α相自然冷却不发生成分和相的变化。当冷却到t3温度时,Sn在α固溶体中达到饱和状态,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它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Sn以β固溶体的形式从α固溶体中析出,这时α固溶体的平衡成分沿MF线变化,相对量逐渐减少,而析出的β固溶体的平衡成分沿NG线变化,相对量逐渐增加。通常将固溶体中析出另一种固相的过程称为脱溶转变,脱溶转变的产物一般称为次生相或二次相。次生相β固溶体用β Ⅱ 表示,以区别从液相中直接凝固出的β固溶体。由于次生相是从固相中析出的,而原子在固相中的扩散速度慢,所以次生相一般都较细小,并分布在晶界上或固溶体的晶粒内部。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合金在室温 时的组织为α+β Ⅱ,见图5.27。图中黑色基体为α相,白色颗粒为β Ⅱ 相。图5.28为该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示意图。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Post By:2009-12-6 16:33:51 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和C能够形成Fe 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所以,Fe-C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3C, 3 Fe3C-Fe2C, Fe2C-FeC和FeC-C四个部分。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Fe-Fe3C 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3C相图,Fe-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3C。 图1 铁碳双重相图 【说明】 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

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 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 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 铁的固溶体 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铁素体的含碳量非常低(室温下含碳仅为0.005%),所以其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HB50~80)低,塑性(延伸率δ为30%~50%)高。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相同(图2) 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ustenite),用γ或A表示。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可以溶解较多的碳,1148℃时最多可以溶解2.11%的碳,到727℃时含碳量降到0.8%。奥

金属共晶相图

5.3.2 二元共晶相图 ①共晶相图:当两组元在液态能无限互溶,在固态只能有限互溶,并具有共晶转 变,这样的二元合金系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如Pb-Sn,Pb-Sb,Cu-Ag,Al-Si等合金的相图都属于共晶相图。Pb-Sn合金相图是典型的二元共晶相图,见图, 下面以它为例进行讲解。首先分析相图中的点, 线和相区。 图铅锡相图 一、相图分析 1、点:t A,t B点分别是纯组元铅与锡的熔点,为和。 M点:为锡在铅中的最大溶解度点。N点:为铅在锡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E点:为共晶点,具有该点成分的合金在恆温183℃时发生共晶转变L E→αM+ βN 共晶转变:是具有一定成分的液相在恆温下同时转变为两个具有一定成分和结构的固相的过程。 F点:为室温时锡在铅中的溶解度。G点:为室温时铅在锡中的溶解度。 2、t A Et B线:为液相线,其中t A E线:为冷却时L→α的开始温度线,Et B线:为冷 却时L→β的开始温度线。 t A MENt B线:为固相线,其中t A M线:为冷却时L→α的终止温度线,t B N线: 为冷却时L→β的终止温度线。

MEN线:为共晶线,成分在M~N之间的合金在恒温183℃时均发生共晶 转变L E→(αM+βN)形成两个固溶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通常称为共晶 体或共晶组织。 MF线:是锡在铅中的溶解度曲线。NG线:是铅在锡中的溶解度曲线。 3、相区 (1)单相区:在t A Et B液相线以上,为单相的液相区用L表示,它是 铅与锡组成的合金溶液。 t A MF线以左为单相α固溶体区,α相是Sn在Pb中的固溶体。 t B NG线以右为单相β固溶体区,β相是Pb在Sn中的固溶体。 (2)两相区:在t A EMt A区为L+α相区,在t B ENt B区为L+β相区。 在FMENGF区为α+β相区。 (3)三相线:MEN线为L+α+β三相共存线。由相律可知三相平衡 共存时,f=2-3+1=0,只能在恒温下实现。 具有共晶相图的二元系合金,通常可以根据它们在相图中的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①成分对应于共晶点(E)的合金称为共晶合金,如Pb-Sn相图中含%的合金。 ②成分位于共晶点(E)以左,M点以右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如含Sn19%~%的合金都是亚共晶合金。③成分位于共晶点(E)以右,N点以左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如含%~%的合金都是过共晶合金。④成分位于M点以左,N点以右的合金称为端部固溶体合金。如含Sn 小于19%和大于%的合金都是端部固溶体合金。 二.共晶系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 1.端部固溶体合金(10%Sn-Pb合金) 由图可以看出,合金①冷却到t1温度时开始发生匀晶转变从L→α。随着温度的 降低α量不断增加,L量不断减少,并且α相的成分沿固相线t A M变,L相的成 分沿液相线t A E变。当冷却到t2温度时L全部转变成α相,继续降低温度α相自 然冷却不发生成分和相的变化。当冷却到t3温度时,Sn在α固溶体中达到饱和

包晶反应详解

包晶反应: 由一个液相与一个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个固相的转变称为包晶转变。两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并且发生包晶反应的相图,称为包晶相图。 相图分析: Pt-Ag 相图 点: A 点:纯组元铂的熔点和凝固点,为1772℃ B 点:纯组元银的熔点和凝固点,为961.9℃ C 点:是包晶转变时,液相的平衡成分点。 D 点:是包晶点,具有该点成分的合金在恒温下发生包晶转变,,得到100%包晶产物。另外,D 点也是Pt 在Ag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P 点:是Ag 在Pt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也是包晶转变时相的平衡成分点。 E 点:是室温时Ag 在Pt 中的溶解度,F 点:是室温时Pt 在Ag 的溶解度。 线: ACB 线为液相线,其中AC 线为冷却时L →的开始温度线,CB 线为冷却时L →的开始温度线。 β α?+L

APDB 线为固相线,其中AP 线为冷却时L →的终止温度线,DB 线为冷却时L →的终止温度线。 CDP 线是包晶转变线,成分在C~P 之间的合金在恒温tD 下都发生包晶转变,形成单相固溶体,可用相律证明在三相平衡时f = 0,该线是水平线。 PE 线为Ag 在Pt 中的固溶度曲线,冷却时→II ,DF 线为Pt 在Ag 中的固溶度曲线,冷却时→II 。 相区: 单相区:有三个L 、、,在ACB 液相线以上为单相的液相区,在APE 线以左为单相的固溶体区(是Ag 在Pt 中的置换固溶体),在BDF 线右下方为单相的固溶体区(是Pt 在Ag 中的置换固溶体)。 两相区:有三个L+、L+、+,在ACPA 区为L+相区,在BCDB 区为L+相区,在EPDFE 区为+相区。 三相线:CDP 线为L++三相平衡共存线。 含42.4%Ag 的Pt-Ag 合金的平衡凝固: 由于包晶转变时,L 和α相中的A 、B 组元的扩散都必须通过β相进行,而II L L αββα+???→????→?+???→?脱溶转变包晶转变多匀晶转变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思考题汇总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思考题汇总 1.有一失去标签的Pb-Sn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 答: 将其熔融、冷却的同时记录温度,作出步冷曲线,根据步冷曲线上拐点或平台的温度,与温度组成图加以对照,可以粗略确定其组成。 2.总质量相同但组成不同的Pb-Sn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的长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 (1)混合物中含Sn越多,其步冷曲线水平段长度越长,反之,亦然。 (2)因为Pb 和Sn的熔化热分别为23.0和59.4jg-1,熔化热越大放热越多,随时间增长温度降低的越迟缓,故熔化热越大,样品的步冷曲线水平段长度越长。 3.有一失去标签的Pb-Sn合金样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其组成? 4.总质量相同但组成不同的Pb-Sn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的长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查表: Pb 熔点327℃,熔化热23.0jg-1,Sn熔点232℃,熔化热59.4jg-1) 5、何谓热分析法?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热分析法是相图绘制工作中的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按一定比例配制均匀的液相体系,让他们缓慢冷却,以体系温度对时间作图,则为步冷曲线。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的相变的信息。 6、为什么要控制冷却速度,不能使其迅速冷却? 答:

使温度变化均匀,接近平衡态,必须缓慢降低温度,一般每分钟降低5度。 7、如何防止样品发生氧化变质? 答: 温度不可过高,空气不能过多和样品接触。 8、用相律分析在各条步冷曲线上出现平台的原因。 答: 因为金属熔融系统冷却时,由于金属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发生一个补偿,因而造成冷却曲线上 的斜率发生改变,出现折点。当温度达到了两种金属的最低共熔点,会出现平台。 9、为什么在不同组成融熔液的步冷曲线上,最低共熔点的水平线段长度不同?答: 不同组成,各组成的熔点差值不同,凝固放热对体系散热的补偿时间也不同。 10.样品融熔后为什么要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 答: 使混合液充分混融,减小测定误差。 11.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 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12.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图)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第1章概念与来源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下图为鱼骨图基本结构: 一般可转化为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第2章应用场景 鱼骨图常用于查找问题的根因时使用,如对于现场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时可使用该工具分析用户的本质需求。 第3章使用步骤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绘制鱼骨图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 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 5.对鱼骨图进行优化整理。 6.根据鱼骨图进行讨论。完整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由于鱼骨图不以数值来表示,并处理问题,而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它的原因的层次来标明关系,因此,能很好的描述定性问题。鱼骨图的实施要求工作组负责人(即进行企业诊断的专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整个过程负责人尽可能为工作组成员创造友好、平等、宽松的讨论环境,使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能完全表达,同时保证鱼骨图正确做出,即防止工作组成员将原因、现象、对策互相混淆,并保证鱼骨图层次清晰。负责人不对问题发表任何看法,也不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任何诱导。 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以及铁碳合金 发布日期:[08-03-10 14:26:26] 浏览人次:[5779 ] https://www.360docs.net/doc/004539971.html, 马棚网 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 和C 能够形成Fe 3C, Fe 2C 和FeC 等多种稳定化合物。所以,Fe-C 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 3C, Fe 3C-Fe 2C, Fe 2C-FeC 和FeC-C 四个部分。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 3C 部分。,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 化合物Fe 3C 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 和C ,C 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 3C 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Fe-Fe 3C 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 3C 相图,Fe-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 3C 。 图1 铁碳双重相图 【说明】 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

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 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 铁的固溶体 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 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铁素体的含碳量非常低(室温下含碳仅为0.005%),所以其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HB50~80)低,塑性(延伸率δ为30%~50%)高。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相同(图2) 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ustenite),用γ或A表示。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可以溶解较多的碳,1148℃时最多可以溶解2.11%的碳,到727℃时含碳量降到0.8%。奥氏体的硬度(HB170~220)较低,塑性(延伸率δ为40%~50%)高。奥氏体的显微组织见图3,图4表示碳原子存在于面心立方晶格中正八面体的中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

实验30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测定 预习要求 1.理解热分析法。 2.理解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及停歇线表示的含义。 3.本实验所测定的Zn-Sn二组分,在液相及固相的相互溶解情况。 4.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的注意事项。(参阅附录1.2.3)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①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溶体的系统,如Cu-Ni,溴苯-氯苯;②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如Bi-Cd; ③液相完全互溶,固相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本实验研究的Zn-Sn系统属于第二种。在低共熔温度下,Zn在固相Sn中的最大溶解度为w Zn=0.09。 热分析法是绘制金属相图的基本方法之 一,即利用金属或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 生相变时,相变热的吸收或释放引起热容的突 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全部熔 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每隔 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 的曲线,即为步冷曲线(见图3-13)。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不发生相 图3-13步冷曲线 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 速度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 发生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所以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当系统继续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如图中c点),系统中有低共熔混合物析出,步冷曲线出现温度的“停顿”;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线段);当系统完全凝固后,温度又开 始下降(如图中de线段)。 图3-14 固相完全不互溶的A-B二组分金属相图及其步冷曲线

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实验报告

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用热分析法测绘锡-铋二元合金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的测量技术与有关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来判断系统中是否发生了相变化。将金属溶解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步冷曲线。若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的过程中无相变,得到的是平滑的冷却线,若在冷却的过程中有相变发生,那么因相变热的释放与散失的热量有所抵偿,步冷曲线将出现转折点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时间(a)纯物质(b)混合物(c)低共熔混合物 图1 典型步冷曲线 对于简单的低共熔二元合金体系,具有图1所示的三种形状的步冷曲线。由这些步冷曲线即可绘出合金相图。如果用记录仪连续记录体系逐步冷却温度,则记录纸上所得的曲线就是步冷曲线。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体系的冷却速度必须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Sn—Bi合金相图还不属简单低共熔类型,当含Sn 81%以上即出现固熔体。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仪器和材料:金属相图实验炉(图2),微电脑温度控制仪,铂电阻,玻璃试管,坩埚,台天平。 药品:纯锡(CR)、纯铋(CR),石墨。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样品 用感量为0.1g的托盘天平分别配制含铋量为30%、58%、80%的锡铋混合物各100g,另外称纯铋100g、纯锡100g,分别放入五个样品试管中。 2.通电前准备 ①首先接好炉体电源线、控制器电源、铂电阻插头、信号线插头、接地线。 图2 金属相图实验炉接线图 ②将装好药品的样品管插入铂电阻,然后放入炉体。 ③设置控制器拨码开关:由于炉丝在断电后热惯性作用,将会使炉温上冲100℃—160℃(冬天低夏天高)。因此设置拨码开关数值应考虑到这一点。例如:要求样品升温为350℃,夏天设置值为170℃。当炉温加热至170℃时加热灯灭,炉丝断电,由于热惯性使温度上冲至350℃后,实验炉自动开始降温。 ④将炉体黑色旋钮(电压指示旋钮)反时针旋转到底,处于保温状态。3.通电工作 ①通电升温:接通电源,控制器显示室温,加热灯亮,炉体上电压表指示电压值,炉体开始升温。 ②炉体自动断电:当炉内温度(即显示温度)高于设置温度后,加热灯灭,电压表指零,炉内电流切断,停止加热。 ③限温功能:为了防止拨码开关值设置过大而损坏铂电极,软件功能使拨码开关百位数不大于2,即温度最高设置值为299℃(万一拨码开关百位数大于2,程序中也认为是2)这样温度上冲后不会超过铂电阻的极限值500℃。 ④一次加热功能:由于实验中按先升温后降温的顺序进行,所以软件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温度降到低于拨盘值时仍不加热,只有操作人员按复位键或重新通断一次电源,炉体才重新开始加热至拨码开关值。 ⑤中途加热:当炉体升温未达到要求温度时,如果显示温度小于299℃,则可增加拨码开关数值后再按一下复位键,加热继续进行。当显示温度超过299℃时,把黑色旋钮向顺时针旋动(工作人员不能离开),这时炉体继续加热,注意应提前切断炉丝电流(防止热惯性使温度上冲过高),即反时针旋动黑色旋钮至电压指示为零。 ⑥保温功能: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为防止温度下降太快,不易发现拐点平台

铅锡共晶相图分析

1、相图分析 图3-12为一般共晶型的Pb-Sn合金相图。其中AEB线为液相线,ACED线为固相线,A点为铅的熔点(327C), B点为锡的熔点(232C)。相图中有L、、三种相,形成三个单相区。L代表液相,处于液相线以上。是Sn溶解在Pb中所形成的固溶体,位于靠近纯组元Pb的封闭区域内。是Pb溶解在Sn中 所形成的固溶体,位于靠近纯组元Sn的封闭区域内。在每两个单相区之间,共形成了三个两相区,即L+、L+和+ 。 图3-12 Pb-Sn 二元合金相图 相图中的水平线CED称为共晶线。在水平线对应的温度(183C)下,E点成分的液相将同时结晶出C点成分的固溶体和D点成分的固溶体:L E ? ( C + D)。这种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共晶转变或共晶反应。共晶反应的产物即两相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共晶体或共晶组织。发生共晶反应的温度称为共晶温度,代表共晶温度和共晶成分的点称为共晶点,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称为共晶合金。在共晶线上,凡成分位于共晶点以左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位于共晶点以右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凡具有共晶线成分的合金液体冷却到共晶温度时都将发生共晶反应。发生共晶反应时,L、、三个相平衡共存,它们的成分固定,但各自的重量在不断变化。因此,水平线CED是一个三相区。 相图中的CF线和DG线分别为Sn在Pb中和Pb在Sn中的溶解度曲线(即饱和浓度线),称为固溶线。可以看出,随温度降低,固溶体的溶解度下降。 2、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⑴ 含Sn量小于C点成分合金的结晶过程(以合金I为例) 10 20轴40 50 同7Q 80 90 帥 Sn%

详细讲解!鱼骨图的绘制步骤与使用方法

详细讲解!鱼骨图的绘制步骤与使用方法鱼骨图的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鱼骨图制作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鱼骨图绘图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 5.对鱼骨图进行优化整理。 6.根据鱼骨图进行讨论。由于鱼骨图不以数值来表示,并处理问题,而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它的原因的层次来标明关系,因此,能很好的描述定性问题。鱼骨图的实施要求工作组负责人(即进行企业诊断的专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整个过程负责人尽可能为工作组成员创造友好、平等、宽松的讨论环境,使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能完全表达,同时保证鱼骨图正确做出,即防止工作组成员将原因、现象、对策互相混淆,并保证鱼骨图层次清晰。负责人不对问题发表任何看法,也不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任何诱导。 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个问题);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个解决方法。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一) 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和C能够形成Fe3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所以,Fe-C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3C, Fe3C-Fe2C, Fe2C-FeC和FeC-C四个部分。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 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Fe-Fe3C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3C相图,Fe-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3C。 图1 铁碳双重相图 【说明】 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

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 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 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 铁的固溶体 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铁素体的含碳量非常低(室温下含碳仅为0.005%),所以其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HB50~80)低,塑性(延伸率δ为30%~50%)高。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工业纯铁相同(图2)碳溶解于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Austenite),用γ或A表示。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可以溶解较多的碳,1148℃时最多可以溶解2.11%的碳,到727℃时含碳量降到0.8%。奥氏体的硬度(HB170~220)较低,塑性(延伸率δ为40%~50%)高。奥氏体的显微组织见图3,图4表示碳原子存在于面心立方晶格中正八面体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