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突出;

2、教学难点为急回和死点产生原因,产生原因的推导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诱导方式分步进行化解。

四、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资源

1、教法设计

到这里对于教材的分析就结束了,但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是一种思路,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想办法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授课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就尤其重要。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根据这一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2、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教,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听懂、学会,还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就不会走路了,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在本节内容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形成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实际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3个问题,分别复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三种类型的运动特点,以及曲柄存在的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过程一定再演示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一方面因为这是上次课的重点,另外它还是今天新课内容的铺垫。

2、导入新课:

在这里我会先播放一个短片,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影片中刨刀的往复运动速度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刨刀的运动速度不一样,当它进行切削加工时速度较慢,而不做功的回程速度较快,这时我会告诉学生刨刀的这种运动特性称为急回特性。那么这急回特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在生产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

新课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找出急回产生的原因,这是本节中的第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把它的探究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演示曲柄摇杆机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内容,结合图片演示不难看出,曲柄做等速回转时,会使从动的摇杆获得变速摆动,也就是它的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速度要快,从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存在有急回特性。

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的问题。学生很快会发现在曲柄回转这一周的过程中会和连杆出现两次共线,而且两者共线时,摇杆刚好处于一左一右两个极限位置,这时我会给出极位夹角的概念,并在图中明确的表示出来,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为后面的推导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通过分别分析摇杆的工作行程和空回行程,师生共同填表,采集相关数据。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采用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提高其兴趣。

第四步:根据表格数据和图例,推导出急回产生的原因。

在这里我会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都要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以上四步,把难点进行了分解,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根据急回产生的原因总结出急回产生的条件,为了突出、强化这个重点,在这里我会引入行程速比系数的概念,这个重点概念的给出使得急回产生条件浅显易得且便于记忆,你看只要k>1则表示空回行程速度高于工作行程速度,机构有急回;当k=1时,则表示两行程速度相同,机构无急回,非常简便。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前面表格数据自行导出k值与极位夹角θ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到θ角与急回产生条件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演示牛头刨床和插齿机的主运动,让学生找出急回特性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图片演示,学生不难发现刀具不做功的空回行程速度较快,那所用时间就短,缩短了非工作时间,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很快的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善观察、懂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到这里关于急回特性的探索研究就结束了,新课中第二个问题死点位置的导入也需要设置一个情境。在这里我会给学生观看缝纫机踏板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对踏板机构操作不够熟练常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很快会给出我答案:那就是踏板很容易卡死不能动或出现飞轮的倒转,这时我会告诉学生,踏板被卡死不动的这个位置在机械中称为死点位置,从而引入对该问题的探究。死点产生的原因是本节中的第二个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化解。

首先结合踏板机构提出问题:“这踏板机构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基本类型”由于前面有相关的复习,学生立刻会想到它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步,根据曲柄摇杆机构继续提出问题:曲柄被摇杆带动回转一周过程中会被卡几次?这被卡住的死点位置又有什么特殊性?在这里我一方面演示机构的运动,一方面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个曲柄摇杆机构的简易模型,让学生分组分别感受一下它的实际运动情况,你别看这模型简单,但它比图片演示感受更加真切。学生很快可以得到曲柄回转一周会被卡两次,而这两个位置刚好是曲柄和连杆的共线位置,那为什么在共线位就会被卡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力学知识,这时进行分组讨论,能锻炼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当然在讨论时我会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力学问题。经过讨论、分析和对模型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再根据死点产生的原因定义出死点位置的概念。有了以上的分析死点产生的条件就显而易见了:当摇杆为主动件,只要曲柄和连杆共线,从动曲柄所受力矩为零,无论驱动力矩有多大都不会推动曲柄回转而出现死点。

最后还要明确死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提到应用,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死点的出现会使机构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克服,这时我会引导学生从死点产生的原因出发并结合踏板机构和机车车轮的实例找出三种克服的办法。其实死点还有它有用的一面,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往往想不到,在这里我会给出飞机起落架和钻床夹紧机构两个实例,通过对这两组图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死点在实践中有益的一面。通过对死点有害、有益两方面得分析,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到这里教学过程的探究环节全部结束,进而根据课堂板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4、总结提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版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其中右下角这一块就是进行的总结提炼,把教学重点以条款的形式列出,对比鲜明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5、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相应习题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重点。

6、拓展延伸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除了今天学到的曲柄摇杆机构,另外两种基本类型是否也存在有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到此教学过程的6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跟着老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学,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分析急回特性在机械中的应用,找出克服死点位置的方法,明白发动机飞轮的作用,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本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做铰链四杆机构;课中让学生自己转动曲柄,找出两个极限位置,分析急回特性存在的原因;课后让学生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本次教学,对教师各项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教学设计 课题: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科目:机械基础 设计人:郝相忠 佳木斯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分析学习内容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汽车机械基础》中第四篇第第十八章的第3节。整个第十八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而该章的第3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一共分两课时,上一节已经讲过了铰链四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本节课重点讲解两大问题:急回特性与死点位置。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十八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二、分析学生特征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产生的条件; (2)明确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在实践中的应用; (3)掌握行程速比系数和极位夹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利用本节所学知识点加以拓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为急回特性和死点的产生条件,产生条件对于指导实践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

机械基础课程教案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毛松发清华大学出版社授课班级:13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1班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时间〕:2014 年 3 月3日,累计授课课时0 节。 二、〔章节课题〕: 模块一机械零件项目一机械与机器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懂得什么是机械,初步了解三次工业革命,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 2. 明确什么是机器,掌握机器基本组成部分及 附加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机械零件。 技能目标:能识别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机器和机器的组成。 五、〔教学方法〕: 结合典型机器和机器的组成等实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机械设备有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内容组织〕: 【板书】一、《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考的必考课目。

二.学习内容: 机械零件、机械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三.课程作用 1.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 2.生产、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如家中自来水管破裂,热水器网管破裂,液化气没了你应该自己动手更换;小轿车轮胎坏了你就要会使用千斤顶、板手自己动手更换,懂得螺纹的知识。) 四.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特点:联系生产密切,应用性知识多。 要求: 预习听好课(记笔记)复习 理论联系实际 【板书】第一章机械零件 第一节机械与机器 【讲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械(如自行车、汽车和数控车床等),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或借助机械代替人进行工作。【板书】一、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如自行车、缝纫机、千斤顶等。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动和绕 X 、 Y 、Z 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 、Y 、Z 轴的移 动及绕A 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 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二、整体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5、具有阅读理解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单项能力目标: 1.正确判别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2.正确选用标准件; 3.能正确使用带传动与链传动;能设计简单的带传动; 4. 正确应用齿轮传动与液压传动; 5. 能正确使用凸轮机构;初步具有设计凸轮机构的能力。

知识目标: 总体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单项知识目标: 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5.了解带传动的结构型式、带传动的优缺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打滑与疲劳损坏等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6.了解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连续传动的条件,了解齿轮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 7.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8.了解常用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及其它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掌握标准件的选用。 9.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设计: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课程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9机制3Z 姓名:缪润亭 学号: 09321323 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绪论 第一节机械的组成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 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实例2:小型压力机 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2)各个运动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3.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作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常我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机器的种类很多,但基本机构的种类不多,最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 二、机器的组成 1.按功能分析机器的组成 就功能来说,一般机器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动力部分——是机器工作动力源。最常见的是电动机和内燃机。 工作部分——是机器特定功能的执行部分。比如:汽车的车轮、起重机的吊钩、机床的刀架、飞机的尾舵和机翼以及轮船的螺旋桨等。 传动部分——联接原动机和工作部分的中间部分。比如:汽车的变速箱、机床的主轴箱、起重机的减速器等。 控制部分——控制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作。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和转向系统、排挡杆,刹车及其踏板,离合器踏板及油门等就组成了汽车的控制系统。 实例3:分析自动洗衣机的组成 2.按结构分析机器的组成 静联接动联接协调组合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与动力源 静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不能也不允许发生变化的联接。 动联接:被联接件的相对位置在工作时能够按需要变化的联接。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 构件可以是单一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装配而成的刚性结构(如内燃机中的曲轴,连杆)。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基本单元(即制造单元)。通用零件——机器中普遍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课教案 授课专业:机电专业授课时间:90分钟章节: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组织教学(2分钟): 1、学生按时进入课室,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学生出勤、装束、精神状态情况。 3、宣布本次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内容(6分钟): 1、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2、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的构件。 3、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往复摆动的构件。 4、曲柄摇杆机构:一连架杆为曲柄、另一连架杆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曲柄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摇杆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5、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曲柄都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 6、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摇杆都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二、导入新课(4分钟):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的实物模型演示其两共线位置,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曲柄的存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设置悬念)。 三、讲授新课(33分钟): (一)曲柄存在的条件: 1、已知:AB=a,BC=b,CD=c,AD=d,如图7-3-1所示,进行详细分析。 2、第一次共线时:AC1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图7-3-1 曲柄摇杆机构 即:b-a+c>d a+d<b+c; b-a+d>c a+c<b+d. 3、第二次共线时:AC2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b<c+d. 4、考虑到两次共线正好四杆都重合成一直线,有: (1)a+d≤b+c; (2)a+c≤b+d; (3)a+b≤c+d. 5、分析思考以上三式得出结论: (1)a是最短杆; (2)b、c、d中有一杆为最长杆; (3)三式中必然有一式是: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6、电教演示自制课件(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与四杆长度的关系。分析思考哪些情况有曲柄存在;在曲柄存在的情况下,哪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械基础》课教案 授课专业:机电专业授课时间:90分钟章节: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三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组织教学(2分钟): 1、学生按时进入课室,师生互相问候。

2、检查学生出勤、装束、精神状态情况。 3、宣布本次课题的内容及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内容(6分钟): 1、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2、曲柄: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的构件。 3、摇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并能绕着该转动副作往复摆动的构件。 4、曲柄摇杆机构:一连架杆为曲柄、另一连架杆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曲柄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摇杆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5、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曲柄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曲柄都作连续整周旋转运动。 6、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为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其中两摇杆都在一定范围内作往复摆动。 二、导入新课(4分钟): 通过曲柄摇杆机构的实物模型演示其两共线位置,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曲柄的存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设置悬念)。 三、讲授新课(33分钟): (一)曲柄存在的条件: 1、已知:AB=a,BC=b,CD=c,AD=d,如图7-3-1所示,进行详细分析。 2、第一次共线时: AC1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图7-3-1 曲柄摇杆机构 即: b-a+c>d a+d<b+c; b-a+d>c a+c<b+d. 3、第二次共线时:AC2D构成一个三角形,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b<c+d. 4、考虑到两次共线正好四杆都重合成一直线,有: (1)a+d≤b+c; (2)a+c≤b+d; (3)a+b≤c+d. 5、分析思考以上三式得出结论: (1)a是最短杆; (2)b、c、d中有一杆为最长杆; (3)三式中必然有一式是: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断》教学设计 一、教材教学简析 《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判断》是李世维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中的内容,也是四川省对口升学高考所要求的知识点。该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锥齿轮传动以及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等内容。有了这些知识,对这堂课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铺垫作用。但对于较难知识点,仍需要借助实体模型或者动画图片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及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内、外啮合齿轮转动方向的判断;锥齿轮啮合方向的判断;蜗轮蜗杆啮合方向的判断;以及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 可借助模型或教学动画图片分析轮系的转动方向,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学生复习齿轮传动(直齿内外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等知识 教师准备相应的模型(内外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课件及动画图片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提问法、仿真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复习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1、我们学习了哪些传动方式? 2、齿轮传动的类型有哪些? 3、轮系的概念、分类、及传动比如何计算? 4、教材P-147 例题7-2中都有哪些类型的传动?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共同回答问题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教师主体活动: 1、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 2、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鼓励、对回答不 正确的同学提出要求。 (二)导入新课(由学过的知识出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复习提问引出教材P-147 例题7-2中,我们通过轮系传动比的公式计算出了重物移动的速度,但是其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呢?是向上还是向下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例题7-2中,分别由哪些啮合传动构成呢?他们各自的旋转方向又是如何的呢? 学生主体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2、学生共同回答问题 教师主体活动: 1、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三)新课讲授(展示实物、播放动画,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播放几个动画图片,展示实体模型。并让学生思考:直齿内外啮合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的旋转方向是怎么样的?

机械基础全册教案第四版

机械基础(第四版) 绪论(2课时) 【导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例如:螺钉、自行车、汽车、挖掘机),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加快的 称为加速机械(自行车、飞机);一类是使人们能够对物体施加更大力的 称为加力机械(旋具、机床)。 教学目标:1、本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 2、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和 机器的组成 3、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1、机器和机构的区分 2、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就是来研究这些机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的。 2.课程内容 它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 学以致用。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 1.零件和构件 (1)零件:是机器及各种设备的基本组成单元(例如螺母、螺栓),有时也将用简单方式练成的单元件称为零件(如轴承)。 (2)构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如曲柄、连杆)。 (3)两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零件是制造单元,相互之间没有运动。 构件是运动单元,相互之间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联系: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 2.机器和机构 (1)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组合,它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构件系统(如带传动机构、齿轮机构)。

(2)机器:是人们根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从而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电动机 手机)。 (3)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不同点:机器能代替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工或实现能量转换,机构只 能用来传递运动和力而不能做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相同点:都是由构件组成;构件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的组成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作用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各部分的运动。 执行部分(工作机构):机器中直接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传动部分(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构。 控制部分:显示、反映、控制机器的运行和工作。 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1.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形式相对运动的可动联接。根据接触情况 可分为高副和低副。 (1)低副:两构件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根据运动特征分为转动、副移动副和螺旋副。 (2)高副:两构件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按接触形式不同分为滚轮接触、凸轮接触和齿轮接触。 2.运动副的应用特点 (1)低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小,传力性能好,滑动摩擦,摩擦阻力大,效率低。不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2)高副特点:单位面积压力大,两构件接触处容易磨损,制造和维修困难,能传递较复杂的运动。 3.低副机构与高副机构 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均为低副的机构称为低副机构;机构中至少有一个运动副是高副的机构称为高副机构。 (a)转动副(b) 移动副(c) 螺旋副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P10)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塑料、橡胶等)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 4.疲劳强度

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 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 一、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 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三、热处理新技术: 1.激光热处理 2.真空热处理 3.形变热处理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 碳钢1. 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合金钢 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的各类和含量高于国标规定范围的钢。 4.铸铁 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 二、有色金属 1.铝与铝合金 1)钝铝 2)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2.铜与铜合金 1)钝铜 2)铜合金:青铜、黄铜 3.轴承合金:用来制造滑动轴承中轴瓦及轴瓦内衬的合金称为轴承合金。 一、塑料 1.塑料的特性 2.塑料的分类及用途 二、橡胶 三、陶瓷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

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章节名称 绪论----平面机构运动副和运动简图 授课形式 讲授 课时 1 班级 10综(3)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运动副类型 教学重点 低副和高副 教学 难点 运动副的区分和实践认识 辅助手段 教学模型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运动副的概念和特点比较 一、运动副 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 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 (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 (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a)转动副 (b) 移动副 (c) 螺旋副 (a) (b) (c)

二、自由度 —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 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转动副约束了沿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 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 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 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械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部门:汽车工程系 任课教师:任学兵

《机械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制定时间:2013.12 课程代码:所属分院:平罗职教中心制定人:任学兵 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 96 授课对象:中职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 二、整体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5、具有阅读理解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单项能力目标: 1.正确判别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2.正确选用标准件; 3.能正确使用带传动与链传动;能设计简单的带传动; 4.正确应用齿轮传动与液压传动; 5.能正确使用凸轮机构;初步具有设计凸轮机构的能力。 知识目标: 总体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单项知识目标: 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机械基础教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方式:实物介绍。 2、新课: (1)教师活动:介绍本节课任务,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总结: 3、新课教学 一、中国机械发展史 机械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主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远古就已知利用杠杆、滚子、绞盘等简单进行从事建筑和运输。到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产业革命。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的对象

1、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不仅为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工作的人员所必备,对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有极大的帮助。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较重要的设计性技术基础课,起着“从理论过度到实际、从基础过渡到专业”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时机械。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1)机器的概念 ?机械是各种机器和结构的统称。 –机械由一定数量的零(部)件组合而成。 –机械通常包括原动机、工作机构和传动机构。 ?原动机:是机器的动力来源,常用的有电动机、内燃机、气动缸、液压缸等,以电 动机的使用最为普遍。 ?传动机构:将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装置,并实现运动速度和运动形式的 转换。常用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 ?工作机构:是直接完成机器功能的部分。 举例:内燃机的结构。 功能内燃机的功能是将燃气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构成:主系统由气缸、活塞、连杆和曲轴组成。工作过程: 当气缸中的油气混合物被火花塞点燃后,爆炸膨胀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推动与活塞相连的连杆,使曲轴转动,从而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机器的组成 (一)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物料、与信息。 机器的特征: 1.任何机器都是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的。 2.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实现能量的转换、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机器:就是人为的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个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按用途分:机器分为发动机(原动机)和工作机。 发动机(原动机)是将非机械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机器。 工作机是用来改变被加工物料的位置、形状、性能、尺寸和状态的机器。 (二)机器的组成 机器基本是由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三部分组成。 (三)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1.使用功能要求

机械基础教案课程 职高

[标签:标题]篇一: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 附表八 江苏省职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教师学 校扬州生活科技学校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篇二:中职机械基础教案[1] 第1章机械工程材料基础 工程材料(常用):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如铝、铜)及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一、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和塑性. 2.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3.冲击韧性脆性材料、韧性材料 4.疲劳强度 二、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简介 1.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等。 2.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 3.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冷却的方法,以改变金属内部组织为手段,以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为目的的工艺方法,一、铁碳合金 铁碳合金就是以铁和碳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合金,其中碳含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白口铸铁。二、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范围内,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可分为整体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三、热处理新技术: 1.激光热处理 2.真空热处理 3.形变热处理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而组成的并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包括黑色材料和有色材料两大类。. 一、常用的钢铁材料 1.碳钢 碳钢按碳含量可分为低碳钢(ωc<0.25%)、中碳钢(ωc=0.25%~0.6%)、高碳钢(ωc>0.6%)。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3.合金钢 合金钢是指合金元素的各类和含量高于国标规定范围的钢。 4.铸铁 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等。二、有色金属1.铝与铝合金 1)钝铝2)铝合金分为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2.铜与铜合金 1)钝铜 2)铜合金:青铜、黄铜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机械基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02 如图所示搅拌机传动系统中,联轴器将电动机轴与搅拌器连接起来并传递转矩和运动,实现搅拌动作。联轴器是用螺栓穿过半联轴器上的孔,然后用螺母拧紧来达到紧固连接,用所学习的知识更换联轴器上的失效螺栓。

【步骤一】复习回顾(时间:5分钟) 考勤 复习提问: 1、螺纹按牙型和用途可分为哪几种? 2、什么叫做右旋螺纹?如何判断右旋螺纹的旋向? 3、M24X2LH—5H6H—S表示含义。 4、G1A表示含义。 【步骤二】案例剖析(时间:60分钟) 任务一:要更换坏掉的螺栓,应该知道常见的螺栓有哪些及各自的应用场合。 1)螺纹连接有螺栓连接、双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和紧定螺钉连接 普通螺栓: 螺栓穿过被联接件的通孔,与螺母组合使用,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无需在被联件上加工螺纹孔,装拆方便,用于两被联件均不太厚且能够从两面进行装配的场合的场合。 2.螺钉连接

螺钉穿过较薄被联接件的通孔,直接旋入较厚被联接件的螺纹孔中,不用螺母,结构紧凑,适用于被联接之一较厚,受力不大,且不经常装拆,联接紧固或紧密程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3.双头螺柱连接 将螺柱上螺纹较短的一端旋入并紧定在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不再拆下,适用于被联接件之一较厚不宜制作通孔及需经常拆卸,联接紧固或紧密程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拆卸时只需拧下螺母即可。 4.紧定螺钉连接 螺钉末端顶住另一零件的表面或相应凹坑,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互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力矩。多用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连接。 根据螺纹连接的特点,我们发现用普通螺栓比较合适。 任务二螺纹连接件的选用(标准螺纹联接件)。

机械基础齿轮传动教案(第四版)

第四章齿轮传动(1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齿轮传动的分类、特点 2、理解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了解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3、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 4、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的特点 5、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6、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应用特点 7、了解齿轮轮齿失效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上述3、5两点 【复习】1、链传动的组成及特点、类型和应用 2、链传动的传动比 3、滚子链的组成、标记和特点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 一、概念 齿轮机构是由齿轮副组成的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 两轴平行 两轴不平行 按轮齿方向 按啮合情况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外啮合齿轮传动 内啮合齿轮传动 齿轮齿条传动 相交轴齿轮传动 交错轴齿轮传动 锥齿轮传动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传动

齿轮的种类很多,可以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1)根据轴的相对位置,分为两大类,即平面齿轮传动(两轴平行)与空间齿轮传动(两轴 不平行) (2)按工作时圆周速度的不同,分低速、中速、高速三种; (3)按工作条件不同,分闭式齿轮传动(封闭在箱体内,并能保证良好润滑的齿轮传动)、 半 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浸入油池,有护罩,但不封闭)和开式齿轮传动(齿轮暴露在外, 不能保证良好润滑)三种; (4)按齿宽方向齿与轴的歪斜形式,分直齿、斜齿和曲齿三种; (5)按齿轮的齿廓曲线不同,分为渐开线齿轮、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等几种; (6)按齿轮的啮合方式,分为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齿条传动。 三、齿轮传动的应用 1、传动比 式中 n1、n2表示主从动轮的转速 z1、z2表示主从动轮的齿数 2、应用特点: 优点:能保证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可靠性高,传递运动准确。 传递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较宽,传递功率可达50000kw ,圆周速度300m/s 结构紧凑,可实现较大传动比 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便 缺点:运转中有振动、冲击和噪声 齿轮安装要求高 不能实现无级变速 不适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第二节渐开线齿廓 一、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 一是传动要平稳,二是承载能力要强 二、渐开线的形成、性质 1、 渐开线的形成 当一条动直线(发生线),沿着一个固定的圆(基圆)作纯滚动时,动直线上任意一点K 的轨 1212 21n z i n z ==

机械基础槽轮机构教案

课题序号10 授课班级 1314 授课课时1 授课形式 复习 授课章节 槽轮机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槽轮机构的组成。 2、学生能正确分析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3、学生能记住槽轮机构的应用实例。 技能目标 通过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会进行槽轮机构的计算。情感目标 通过问答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竞赛 意识;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难点:槽轮机构的计算 教学方法 反馈教学法、导学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图片动画素材、学生工作页、课堂评价表 板书设计一、槽轮机构的组成 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三、槽轮机构的特点 四、内啮合槽轮机构 五、槽轮机构的应用 ⑴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 ⑵刀架转位机构 六、槽轮机构的计算 1、公式法 2、分析法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复习内容:(3min) 棘轮机构的运动形式和组成。 导入新课:(5min) 分析槽轮机构的考纲,并分析近几年高考涉及到槽轮机构的考点。 复习知识:(22min) 一、槽轮机构的组成 带圆销的曲柄、带径向槽的槽轮、机架 锁止弧的作用:防逆转、使静止可靠 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曲柄连续回转,靠圆销与径向槽的啮合与脱开,带动槽轮作周期性时动时停的间歇运动。曲柄与槽轮方向相反。 三、槽轮机构的特点 无刚性冲击,运动平稳性比棘轮机构好,转角不可以调节,不能用于高速。 四、内啮合槽轮机构 内啮合槽轮机构曲柄转向与槽轮转向相同、 相对于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静止时间短, 运动平稳性好,圆销数目为1个。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 探究学习的能力。 2、学生知道考纲有关 槽轮机构的内容。 3、知道近几年高考有 关考点。 4、学生知道槽轮机构 的组成。 5、学生能分析槽轮机 构的工作原理。 6、学生知道槽轮机构 的特点。 7、学生知道内啮合槽 轮机构的特点。 教师:检查 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 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分析探究 教师:引导小结 学生:分析探究 教师:引导小结 教师:讲授 学生:听讲、记忆

机械基础公开课教案

教案设计 任教学科:机械基础 任教班级:18综合 任教老师: 机械技术学校

1-1 机器的组成 课时: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机器的特征。 2、机器的组成部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机器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二)、技能目的 1、了解机器的特征。 2、对每一部机器能够判断各部分的运动关系,并知道每一部分的作用。 (三)、情感目的 1、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对机器有所了解,并掌握其组成。 2、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机器。 教学重点 1、机器的组成及每部分之间的关系。 2、机器每一部分的运动。 教学难点 1、机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2、机器的判断。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口述法 2、举例法 3、提问法 4、讨论法 教学过程 I、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 师: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以上图片中哪些会是机器。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对。 II、新课讲授 1、机器的特征 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从组成运动和功能的角度看,机器有哪些特征? 生:(讨论) 师:有几点大家归纳的很不错,下面我来总结一下。 机器的共同特征有: (1)、是人为的实体组合。 (2)、各部分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转换或传递能量,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注: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实体组合,称为机器,缺一不可。师:根据机器的特征,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还见到 过哪些机器? 生1:(正确回答)

师:回答正确。 生2:(错误回答) 师:不对。 2、机构构件以及零件的定义。 (1)、机构 机构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例如凸轮机构(模型展示)。 师:大家在这里要注意一下机器与机构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机器能完成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只能完成传递运动,力或改变运动形式的实体组合。 联系:机器包含着机构,它有一个或多个机构组成。 (2)、构件 构件是有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这些零件间没有相对运动,例如轴、键以及齿轮构成的整体。 (3)、零件 所谓零件,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实体。 师:螺钉是零件吗? 生1:是。 师:回答完全正确。 师:一个弹簧是的吗? 生2:是。 师:正确,非常棒! 讨论:机器、零件、机构、构件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如下:零件→构件→机构→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