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杏鲍菇栽培现状

1.1驯化栽培史

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日本称雪茸,在真菌分类上属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菌。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 (1971)分离培养出杏鲍菇菌种,Cailleux (1974)利用子实体上菌褶分离获得菌种,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

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1.2菇厂构建的基本要求

1.2.1厂址的选择

(1)菇厂附近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可供雇佣的劳力;(2)菇厂附近有良好的运输条件,交通便利,道路完好。;(3)场所较开阔,有充足的场地。;(4)地势高,通风良好,雨季不会有积水。;(5环境清洁,周围无垃圾堆饲养场等。;(6有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

1.2.2菇厂布局

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菇厂规划,基本以现有房屋为主,搭建其他临时建筑进行补充来满足生产要求。但总体设施要配套布局要合理。场所规划需划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仓库、灭菌锅炉房、配料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活区是生产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有保障生活的各种设施。

1.3主要使用的栽培设施

1.3.1全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具有很好的升温保温、保湿效果,建造简便,特别适宜于冬季栽培食用菌。其做法是:用竹竿或铁管制作棚架结构。菇房宽为6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为3米左右,两侧高为1米。先规划出菇房的位置,在两侧相距50厘米直立直径为2~3厘米的新鲜竹竿,将两侧的竹竿相向弯曲,在中央交接后用绳捆绑好,即形成一个拱形架,如此一排一排地制作好拱形架,在顶部和两侧放上横竿固定着拱表架,棚内中央相距1.5米直立竹竿支撑着棚架,增加其牢固性。另外,棚架可用铁管制作,这种棚架牢固形好,使用时间长。最后盖上宽为7~8米的白色塑料薄膜或无色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块压着。并在菇房四周开好排水沟。在夏季,需在塑料大棚上盖上遮阳网或草帘来遮档阳光直晒降温

1.3.2日光温室大棚

该大棚是北方地区常用的菇房,利用阳光照晒来提高棚内温度,由于三面为砖墙,顶部和一侧为塑料薄膜棚,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其制作方法是:日光温室大棚规格为:长50~70米,宽为6.5~8米。在北面砌砖墙,高为2.5~2.8米,厚为37~60厘米,若将墙体制作成

空心墙,可增加保温效果,并在墙体上开通风窗口;东西两侧的墙高为2米,顶部为斜坡状。南面为塑料薄膜拱棚。在东面或西面进行"之"开门,棚架用铁管或钢筋制作,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插入土中,形成一个弧形棚架,相距1米排放一根棚架。再在棚架上均匀地排放三根横杆,固定好拱形架,最后盖上塑料薄膜,接触地面部位用土块压实。再在塑料薄膜上盖上编织好的草帘,将草帘用绳串连好便于收卷,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自然放入并可完全覆盖塑料薄膜。在晴天卷起草帘露出塑料薄膜,让阳光照射升高棚内温度,夜间盖上草帘

1.3.3屋脊式草棚菇房

整个菇房用草和竹竿或木材制作,这种菇房建造简单,成本低,有利于通风降温和保湿,是生上产常用的菇房设施。菇房宽6~8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3.5~4.0米,两侧高1.6~1.8米。用竹竿或木材制作屋架,在房屋中央直立粗竹竿或木棒,高度为3.5~4米,相距2米直立一根,在两侧各直立两排立柱,立柱高度依次降低,纵向相距2米直立一根,横向相距1.5~2米直立一根。在顶部放上竹竿作横梁,纵横交错地捆绑上竹竿,使之成为一个"人"字形屋架。最后盖上草帘,草帘用麦秸、稻草或山上野草;也可先薄盖一层草帘后,在其上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再盖上一层草帘,这样可防止漏雨和延长草帘的寿命。四周也用草帘围盖,或者用双层遮阳网围盖。在一端开门,门高为1.8米,宽1.5米。为了建筑一个大型的菇房,可将一个一个菇房并排连接,中间不设围栏,这样便形成一个连体式大型菇房

1.4杏鲍菇栽培方式

目前杏鲍菇的产业化栽培方面有瓶栽、袋栽。袋栽又可分为覆土或摆放式栽培两种方式。覆土栽培的方式明显高于床架式栽培。但品质不如床架式栽培的优越,且汗水率高,鲜品不易保鲜。床架式出菇可采用两头出菇,单头向上或多头向上出菇等方式。栽培季节以秋冬为主,少量的春季栽培。

1.5杏鲍菇栽培品种

杏鲍菇有以下几种类型1保龄球形菌柄较粗,且长,长8~12厘米,中部膨大,两端较细,菌柄白色,肉质较疏松;菌盖黄褐色至灰褐色。其子实体商品性状好,是生产上常用菌株。2短柄形菌柄较短,长为4~6厘米,菌柄近基部膨大,白色,肉质较疏松;菌盖灰黑色或浅灰黑色。出菇温度范围广,较耐高温,但子实体商品形状较差3鼓缒形菌柄近基部膨大,上端渐细,长8~12厘米,白色,肉质较紧实;菌盖浅褐色至灰黑色。出菇温度范围较宽,也是生产上常用菌株。4棍棒形菌柄上下等粗,细长,长8~11厘米,白色,肉质紧实;菌盖浅黄褐色至灰褐色。该类菌株子实体生产温度范围较窄,子实体商品性状好,也是生产上常用菌株5鼓缒菌柄白色,长7~13厘米,粗壮,近基部膨大,肉质较紧实,菌盖灰黑色。杏鲍菇的常见栽培品种,例如:台湾6号、福建1号、河南3号、北京4号、日本5号和山东8号等。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地的杏鲍菇栽培品种。

1.6虫害的防治

侵害杏鲍菇的害虫种类较多,会对杏鲍菇产生很大的危害,现在列举出主要的危害害虫和防治方法。1多菌蚊多菌蚊是危害多种食用菌的重要害虫,在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多发。幼虫在培养料中生活,取食姑体、菌丝和培养料。防治方法:及时清理废料减少虫源。覆土拌药,减少发菌期虫源。出菇期以1000菇净喷雾,可达到幼虫成虫兼治。严重时应向培养袋内注射。2瘿蚊瘿蚊是蘑菇上主要害虫,在培养料未处理彻底的情况下发生较多。其幼虫为鲜红色,钻入培养袋内取食培养料、菌丝和菌体。其防治方法与多菌蚊一致。3跳虫跳虫0.5毫米左右,灰褐色。当出现跳虫时,菇盖往往被啃食的斑斑点点,姑体萎缩。防治清洁环境,降低虫源数量。用菇净1000倍液,做拌料用水。

1.7杏鲍菇的保鲜与加工

通过保鲜与加工,可防止杏鲍菇产品的腐败变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调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环境下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和生产效益

(1)保鲜菇:将新鲜良好的杏鲍菇经整修、分级、预冷、包装等工艺,商品化处理的新鲜杏鲍菇,贮存期延长,商品价值提高,可长途运输。

(2)盐渍菇:是将新鲜良好的杏鲍菇,经预煮、冷却,在浓度约20波美度的盐水中浸渍,不断加入食盐,直至菇体中心盐水浓度在18波美度以上的一种初级加工品。

(3)罐头菇:以新鲜杏鲍菇或盐渍菇为原料,经清洗、预煮、装罐、加盐水、密封、杀菌制成的罐头产品。

(4)干片:是将新鲜杏鲍菇按一定规格切片并干燥脱水的产品,含水量在低,耐贮藏,便于运输

1.8杏鲍菇的市场情况

目前,杏鲍菇的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1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从高档饭店鲜菇消费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2日本市场:近两年来,日本杏鲍菇市场需求量猛

增,产品供不应求,是近两年来少有的情况。这也是刺激我国杏鲍菇生产及基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20010年国内市场,深圳市的菇价最高,盛产期每公斤批发价在14到30元,北京、广州、成都等大城市价格都在6到10元每公斤。

预测今后2到3年内,杏鲍菇市场仍有一定波动,原因如下:1杏鲍菇生产仍存在盲目性;2杏鲍菇生产的季节性很强,顺季节的大批量产菇势必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降;3杏鲍菇的栽培工艺、栽培技术较为复杂,其产量也不稳定;4国际市场,特别是日本市场,仍然不稳定。

今后几年内杏鲍菇的价格会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会太大,产地收购价基本保持在6元每公斤。但并不影响栽培者效益,因为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内杏鲍菇的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

2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杏鲍菇育种技术落后

我国杏鲍菇起步较晚,近几年才开始栽培,未有大规模科研投入。因此在栽培中存在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菌种方面比较突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环境相差较大,如果要使杏鲍菇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栽培,那么就要对菌种有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在菌种表现在要有较大的温度适应性,要有高温、中温、低温各型品种。而现阶段我国只有中低温品种,缺乏高温品种。这导致我国一部分地区无法进行杏鲍菇栽培。

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设施简陋,管理技术低下。这就要求杏鲍菇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高的生物转化率。然而现阶段杏鲍菇转化率只有60%左右,不能让人满意。

2.2管理比较粗放

目前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这就造成了栽培设施简陋,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较差,造成杏鲍菇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高。另外因为以家庭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生产人员专业知识较差,不能很好的指导生产。在栽培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如多污染、多病虫害、滥用药物、产量低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杏鲍菇栽培的发展,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

2.3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杏鲍菇是近几年来刚兴起的食用菌栽培品种,科学投入不够,栽培技术也不够成熟。在栽培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从这几年生产情况来看,出现了制袋污染率高、产量低等问题。调查污染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生物转化率低在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之间。污染率高、生物转化率低,这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阻碍了杏鲍菇的生产。

2.4大量集中上市冲击市场

我国杏鲍菇栽培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此外,管理技术低下,缺乏高温品种等,这些都制约了杏鲍菇的生产。使杏鲍菇不能进行全年生产,只能在十月到第二年五月期间进行生产。这就导致了大量鲜菇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大量上市的鲜菇严重的冲击了市场,使的菇价大幅度下降。使得菇贱伤农的事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菇农的种植积极性。此外由于种植时间短,大量时间空闲,影响经济效益。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杏鲍菇栽培现状 1.1驯化栽培史 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日本称雪茸,在真菌分类上属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菌。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 (1971)分离培养出杏鲍菇菌种,Cailleux (1974)利用子实体上菌褶分离获得菌种,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

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1.2菇厂构建的基本要求 1.2.1厂址的选择 (1)菇厂附近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可供雇佣的劳力;(2)菇厂附近有良好的运输条件,交通便利,道路完好。;(3)场所较开阔,有充足的场地。;(4)地势高,通风良好,雨季不会有积水。;(5环境清洁,周围无垃圾堆饲养场等。;(6有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 1.2.2菇厂布局 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菇厂规划,基本以现有房屋为主,搭建其他临时建筑进行补充来满足生产要求。但总体设施要配套布局要合理。场所规划需划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仓库、灭菌锅炉房、配料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活区是生产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有保障生活的各种设施。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涂改临) 近些年来国内掀起杏鲍菇栽培热,杏鲍菇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到10吨的企业全国大致有100多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估计全国平均日产量已超过300吨。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数福建漳州市,2009年10月止平均日产已超过50吨,2010年6月止整个漳州平均日产量达75吨,厂家由2008年的35家增长到现在有50家,累计投资额达二亿二千万元,全部都是自有的资金投入,没有拿政府一分钱的扶持资金。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稳定性依然不够,除福建漳州市在技术上相对比较稳定外,全国大多数工厂化栽培成功率较低,百分之五十的厂家处于时好时坏,仍然在亏本。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每公斤平均价一直保持在10元以上,全国有多家企业都有扩大再生产的打算,更有业外的资金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想要投资建厂。本人就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许能对同行和想投资者起一点点帮助。 一、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没有作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 经常会碰到业外的人想投资,他们只是听说种杏鲍菇很赚钱,就想投资,问其对食用菌产业了解多少,回答是完全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点。这种人又是很冲动,说干就干,立即上马,到处参观,依样画葫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告终。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起步比较晚,对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也许还不能够胜任某一菌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胡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有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的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波动性比较大。 投资要谨慎,投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业外的人士,你应该先对食用菌行业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要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研究。投资食用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要有承受风险的心理准备,另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总负责人,相当于一个技术总监的角色,当然企业的法人或者所有者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才不致于外行领导内行,受制于人。 二、没有对聘请的技术员作综合评价,盲目投师。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有多重要,以为聘请一个月工资一二千元的技术工人来管理就可以种出菇来,就可以帮助企业赚钱。结果是由于技术上的综合素质太低,碰到问题束手无策,或胡乱摆弄,把生产厂变成试验厂,同样是连连亏本,才后悔莫及,早知道种菇这么难,就不会去选择种菇。 要知道,工厂化栽培需要具备数、理、化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于工厂化栽培的需要,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各种人才的群策群力、合作攻关,就难于应付生产过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导致失败。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厂家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充分了解,多为依样画葫芦,特别对如何制作成功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对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所有这些,不是一般技术工人能胜任的,特别是文化程度特低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能种出菇来,但是却不能应对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种出来的菇时好时坏。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 目录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栽培品种………………………………………………………… 3、杏鲍菇栽培技术……………………………………………………… 4、杏鲍菇的加工工艺………………………………………………………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1.1菌丝体 菌丝白色,浓密、粗壮,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具有很强的爬壁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试管斜面培养基的色泽变为淡黄色,有时会出现子实体扭结的现象。 1.1.2子实体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成热后菌盖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菌柄长2~8cm,直径0.5~3cm, 偏生,棍棒状或球茎状,表面光滑,近白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褶诞生、密集、乳白色。孢子近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1.2生长发育时期 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分为菇蕾形成期、菌柄生长期、菌盖生长期、菌褶生长期、子实体成型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2.1菇蕾形成期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许多锥状白色或蓝灰色的小菇蕾,初期豆粒大小,一般多为丛生,少数单生。 1.2.2 菌柄生长期

随着小菇蕾的生长发育,球状物逐渐伸长,在菇蕾的根部逐渐分化出菌柄,上面顶一小球,基部较大,菌柄较粗,形状呈棍棒状或保龄球状。 1.2.3菌盖形成期 菌柄生长变粗,菌盖逐渐成为半球形。随着菌盖的生长,表面逐渐伸平,中间部分稍突起。菌盖与菌柄中生或偏生。 1.2.4 菌褶形成期 随着菌盖和菌柄的生长,在菌盖的下方开始形成菌褶,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 1.2.5子实体成型期 也叫商品期,菌盖即将展开,菌褶初步形成,孢子尚未弹射,菇柄长至保龄球或棍棒状,长13厘米以上。 1.2.6子实体成热期 菌褶由白变黄,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菌盖的边缘平展。菇质密度开始降低。 1.3生活条件 1.3.1营养 杏鲍菇属于木腐性菌类。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栽培时需要丰富的氮源和碳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1.3.2温度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24~26℃。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枯萎。 1.3.3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易引起病虫害和子实体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低于80%,很难形成原基,或原基干裂不分化,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 1.3.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CO2对菌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发育,若遇到高温高湿,则会使子实体腐烂。 1.3.5光照

杏鲍菇生产规范

杏鲍菇菌种标准化生产控制规程 杏鲍菇菌种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菌种质量的关键管理措施。总结我所杏鲍菇种植标准化示范中,菌种标准化示范生产经验,以供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参考。 1 辅材料采购操作控制规程 1.1 任务范围采购菌种生产所涉及的设备材料、灭菌消毒试剂、原辅料等物品及存 放和发放。 1.2 执行部门(者)采购部(员):负责采购、存放和发放和仓库卫生管理;质检部(员):负责 购置物品验收和物品出入库卫生验收。 1.3 执行标准NY 500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1.4采购控制过程 工作流程: 菌种原料采购→检验→合格→入库存放 ↓ 不合格→拒收 1.4.1设备、灭菌消毒试剂、生长剂应到正规的生产经营企业购买,并向销售这些产品的企业索取经营许可证相关资质复印件,经验证,保存相关文件及记录。 1.4.2采购部(员)购买的原辅料,由质检部(员)依据NY5009--2002标准:“4.2、4.3、4.4”要求以及生产菌种企业对原辅料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入库;不合格,则拒收。 1.4.3仓库中物品应分类标识,离地面垫高5cm左右堆放整齐,并保持仓库干燥,通风,防暑,防虫等卫生条件。 1.5 相关记录 1.5.1原材料出入库记录表(卡)涉及品名/采购人,验收人,入库日期、数量/出库日期\数量、领取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1.5.2原材料仓库卫生记录涉及出入库卫生打扫日期/清洁人签字/验收人签字等主要内容。 2 培养基配制操作控制规程 2.1任务范围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 2.2执行部门/者配料部(员):负责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质检部(员):负责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制验收。 2.3 执行标准 2.3.1N Y’/T5333-一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 规范。 2.3.2N 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2.4操作控制过程 工作流程:领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分装→清洁封口→检验→合格→灭菌室 ↑ 返工←不合格 2.4.1配料场地应随时保持整洁卫生,培养料应规整堆积。 2.4.2按培养基配方比例规定,准确称量领取原辅料,混合均匀。 2.4.3依据NY/T528—2002标准4.7.3、4.7.4要求进行分装、压匀、压平,保持接种口洁净、封牢、封好。母种培养基分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一l/5;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离瓶(袋)口6~6.5 mm高的距离。 2.4.4依据NY/T528—2002标准“4.7.4”要求进行验收。检查装料的均匀性,封口是否规整,干净等。合格,进入灭菌室;不合格,则返工,再检验。 2.5 相关记录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棍棒状杏仁香味出菇率转化率菇体畸型率搔菌催蕾 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雪耳。杏鲍菇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开伞慢,保质期长,适于保鲜、干制和烹调的特点。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有菇“王”之美称,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1菌种类型的选择 杏鲍菇为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粗壮,白色,中实,菌肉肥厚,组织细密结实,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前栽培较多的菌种类型有形似保龄球瓶状、棍棒状(圆柱状)、大盖状等三种类型供选择。其特点如下: (1)棍棒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棍棒状,直径3~5,均匀,个大,组织致密,脆嫩, 口感好,具杏仁香味,保质期长,适合以出口为主,价格高。但出菇速度较保龄球瓶状慢,产量也较低。 (2)保龄球瓶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中间彭大,上下较小,形似保龄球瓶状,个体较大,产量较棍棒状高。但组织疏松,海棉质,脆度差,口感欠佳,保质期短,适合以内销为主。 (3)大盖状类型:其特点是子实体盖大、柄细。菌丝粗壮,抗病力强,现蕾早,出菇密而整齐,菇质结实,产量高,杏仁香味浓,口感好,是目前保鲜出口、内销、盐渍、加工的主要品种。 2栽培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为低温型,生产周期短的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是12~15℃,子实体生长适温是14~16℃,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60~70天,根据牡丹江地区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季出菇。春季出菇,应在2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 季出菇,应在7月上旬制袋接种,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出菇。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前两天介绍的平菇(糙皮侧耳 P. ostreatus)是一家。同属的食用菌还有白灵菇、凤尾菇、榆黄菇……(喂,大家可是看过平菇的,你要不要这样凑字数!) 胖胖的杏鲍菇。图片:https://www.360docs.net/doc/006152383.html, 与其他侧耳不同的是杏鲍菇长得格外粗壮——你到超市里、农贸市场上看见它和其它蘑菇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会深有体会。杏鲍菇是整个侧耳属中长得最大的那一个,因此也获得了“平菇王”(king oyster mushroom)的成就,虽然它的风味、口感与平菇并不那么类似。

在蘑菇拼盘里,杏鲍菇更是能完爆其它蘑菇。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子实体那粗壮的“柄”,而那小而薄的“伞”倒是可有可无的。不过作为散发孢子的关键部位,菌伞对于杏鲍菇本身的繁衍倒是更有价值。与平菇的菌伞总是偏向一边不同,杏鲍菇浅褐色到深黑灰色的菌伞可偏可正。杏鲍菇年轻的时候菌伞还是正常的凸起蘑菇状,而随着成熟程度增加,他会逐渐变平乃至凹陷,形成“皮搋子”状——可惜杆子太粗了。

可以从这些大小不一的杏鲍菇里看到菌伞成长的“心路历程”。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没有分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舶来品”。80后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发现,杏鲍 菇是凭空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的。实际上,直到1993年日本开发出一套高效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西方蘑菇的。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也让这种蘑菇进入千家万户,只剩一个时间问题。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杏鲍菇基本知识 一、杏鲍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杏鲍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 二、杏鲍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 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 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视基质营养和水分及菌丝生理度而异;菌盖幼时略呈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 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Erygium campestre)等的根上和周围土中。其自然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苏联南方,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 杏鲍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故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生物学特性 ㈠菇体形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单生或群生。菇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变平,成熟后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中央浅凹浅盘状至漏斗形。幼时淡灰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征是基部粗大,中实,肉质,白色。栽培通风少时呈棒状至保龄球状。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孢子近纺锤形,平滑。菌丝有锁状联合。 ㈡生育条件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

糖等,可促进菌丝生长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 2.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范围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4.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CO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4%为宜。 5.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 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

南方地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3,21(2):112~114 南方地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蔡建林1严小妹2 (1.松溪县旧县乡农技站,福建南平 353505;2.松溪县松源街道农技站,福建南平 353500) 摘 要依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从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出菇房栽培架的设计、养菌房栽培架的设计、通气设施配置等方面介绍工厂化栽培的设施;具体陈述培养料的配制、栽培包的制备、接种及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各阶段的具体管理措施。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设施;培养料配制;接种;管理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利用制冷、加热设备等对栽培环境进行人为调控,使杏鲍菇不同发育阶段都能够处于最佳环境条件下,不受季节影响的周年化生产。其最大限度缩短杏鲍菇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工厂化生产是连续性生产,日均生产量在数千包,乃至上万包,故不仅要有一定的投资,而且要有相对成熟的技术支撑。笔者以近两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杏鲍菇工厂化高产袋栽技术。 1 工艺流程 培养料配制:原料搅拌→加水搅拌→装袋整形→灭菌。栽培过程:冷却→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 2 工厂化栽培设施 工厂化周年设施栽培须建造专门的养菌房、出菇房。需配置制冷、加热、通风等设备,将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调控在杏鲍菇最适宜发育的条件。 2.1 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温控菇房可四周用10厘米厚、顶层用15厘米厚的18k密度的保温彩钢库板建造,也可用砖砌墙,墙内四周及房顶贴两层2.5厘米厚的集束板。菇房面积以50~70平方米为宜,一般长8~10米,宽6.5米,高4.5米。我们采用的是8.5×6.5×4.5(米)的温控房。菇房面积过大,环境条件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降低,单位产量成本高。每间可配置1台8~10匹制冷机,菇房内每个走道安装节能灯2盏。 2.2 出菇房栽培架设计栽培架可采用双面网格,架高280厘米,栽培包直接插入网格中,可摆放20层栽培包,第一层离地20厘米。架间距110厘米,每间菇房可摆放出菇包7 000~10 000个。 2.3 养菌房栽培架设计养菌房和出菇房数量以二比三配套,即三间出菇房配二间养菌房,养菌架采用层架式,每层高30厘米,共9层。每间养菌房可摆放栽培包2.5万~ 3.2万个。 2.4 通气设施配置每间温控菇房正面安装进气风扇4台,背面安装排气风扇4台。风扇规格为250×250(毫米)。 3 培养料的配制 3.1 配方杂木屑31%,玉米芯31%,麸皮20%,玉米粉8%,豆粕8%,轻质碳酸钙1%,石灰1%。pH自然,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2%左右。 3.2 配制方法先将各原料成分换算成相应的体积,采用不同体积容器量取,倒入大型搅拌机 作者简介:蔡建林,男,1962年生,农艺师。

杏鲍菇可行性报告

杏鲍菇可行性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法人: 1.1.3建设地点 柳沙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876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研究依据 1、关于编制《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 4、《“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5、《河南省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7、有关的设计技术规范; 8、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2.2研究内容与范围 根据目前鹤壁市及周边玉米芯、秸秆、麸皮、豆粕的产生及利用现状,结合杏鲍菇的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环保要求,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有限公司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杏鲍菇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查,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写深度要求,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市场预测、建设条件、生产工艺、总图运输与公用设施、节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项目管理与定员、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1.3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位于**城南6公里、**北300米,紧邻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与京广铁路,**大淇线从公司西侧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司始建于2009年6月,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拥有员工136人,其中,聘请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人员6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占30%以上,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服务为手段,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食用菌种植,现具有日产10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注重企业形象,尊崇现代化企业理念,在***逐步凸显了食用菌产业的龙头地位,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曾多次到该公司视察指导工作,并先后被县乡政府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1.4项目的提出 陕西是农业大省,鹤壁每年约产生玉米芯、秸秆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0万吨。农民处理玉米芯、秸秆等生产废弃物一般采用堆肥、焚烧等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资源转化率低。企业以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重点,通过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实现废弃物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通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以廉价农业生产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科学利用、大力发展珍稀高档食用菌栽培,解决农民对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简单处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