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

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 (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

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编辑本段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国外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

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国内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编辑本段

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增长迅速。这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Blaine and Golan 1993; Dernoi 1991)。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Fleischer & Pizam,1997; Page & Getz,1997; OECD,1994)。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Arie Reichel,Oded Lowengart,Ady Milman,1998)。

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新华网,2001.12.30)。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Luloff et al,1994)。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增多(Fleischer & Pizam,1997)。同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Hall,& Jenkins,1998)。

英国Richard Sharpley(2001)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在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Bardo′n1987,1990; Bote 1987,1988; Candela 1992; Fuentes 1995)。

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

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

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

Tourism (农庄旅游)、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 Tourism (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 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

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编辑本段

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

乡村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

旅游开发项目构思拙劣或项目匆匆上马,都可能导致开发失败

(McKercher,2001)。缺少专门机构指导旅游开发会带来滥用建设资金的

问题(Prideaux,2002)。目前我国农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的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在不断地弱化,如果不进行广泛的动员则无法自行组织起来。因此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对整个开发行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沟通。这一组织一般由村里有号召力并热心旅游事业的干部组成,并能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广大村民利益的代表者。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

社区利益→第一步:拟议旅游开发项目

第二步:项目影响因子的识别←-↓ 开发指导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双向沟通第三步:社区咨询以获得支持―― ↓ 第四步:项目可行性研究←专家就目标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第五步:项目修订←评估专家报告↓ 第六步:筹集开发资金←投资机构项目权衡

第七步:项目实施

建立以上乡村旅游开发程序是因为:

首先,乡村旅游开发要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并在“资源+市场”开发导向下拟议旅游项目,既立足于资源优势,同时又考虑到旅游市场的需求。对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文化内涵以及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通常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受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开发乡村旅游会直接和间接引起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开发项目的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为定性定量地预测和解释影响的程度提供基础数据,目的是提出增进有益影响的建议,制定消除与缓解有害或负面影响的对策。这些影响因子包括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经济条件变化因子等。各种因子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要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状况、乡村旅游项目和乡村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内容进行调整。

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因子

类型内容

人口影响因子人口自然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流出;季节性旅游者变化;农村家庭的迁入迁出;年龄、性别、民族组成的变化

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形成对拟议开发的态度;村民受益差异;行政联系的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面的不公平;改变就业机会;社会治安状况

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扰乱日常生产生活的方式;邻里联系的变化;造成民族习俗、观念、宗教活动的差异;家庭结构的变化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引起社区基础设施变化;土地的获取和支配条件变化;社区公共服务条件的变化;对已有资源的影响;休闲和文体活动变化

经济条件变化因子就业人数、类型、收入的季节性变化;部分地块价值变化;个人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中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地方财政收支;拟议开发旅游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新增基础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其二,乡村旅游开发是一个双向信息反馈的过程,主要通过乡村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将旅游的影响告知社区居民,并作出解释,将其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尽量扩大有益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的变化影响地方农村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导致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应把各因子变化对社区居民的的综合影响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以获得公众对项目开发的理解和支持。

其三,基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聘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拟议旅游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方案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从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步中对旅游市场和对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证待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在市场上有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其四,结合专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通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对象扩大到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与旅游项目实施相关的社区代表。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又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最后,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村民可采用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对于所在村的上级行政部门,则可采用旅游扶贫,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为旅游业初期发展注入资金,以奠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

土地使用权都可以作为筹资方式。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化投资环境,给予投资者一定优惠政策以调动外来投资者的积极性。顺利筹集到资金后,即可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

总的来讲,本开发模式能比较充分地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的思想,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从项目的筹划到实施的各阶段社区居民均有参与的机会,这有利于获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开发工作中的阻力。

编辑本段

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 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据估算我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 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我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

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

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注:国内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itourism),农业旅游一般译为agrotourism。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

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 (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

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论文

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论文。 前言: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这门课程,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跟随徐老师进行学习,了解了宇宙的形成过程,星系的组成,宇宙的演化过程等很多知识,同时,徐老师也经常给我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使一些宇宙相关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我对天文学向来报有一种强烈的好奇与好感,选择这门课程我感到很开心。接下来,我会结合老师的讲课以及自己的课外拓展,谈一谈我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 (一)宇宙的起源 目前关于宇宙的起源的理论影响较大的便是大爆炸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过宇宙起源的主题教育片,给我影响比较深刻的便是其中几位美国学者的那种独特的思想观点。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宇宙在爆炸之后开始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进一步解释,例如大爆炸理论下星系如何产生,大爆炸时发生的物理过程,以及用大爆炸理论解释新观测结果等。这个理论首先是建立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同时也比较自然地说明了许多观测现象,而且理论和观测结果能较好地相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该理论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星系谱线红移这个新的知识概念。根据哈勃定律。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系的谱线红移量,就能求出星系的视向速度,进而能得出它们的距离。 大爆炸理论的科学性令人信服,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视界问题,均匀度问题和重子不对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原始火球”是从哪里来的? 而目前另一种理论是定宇宙永恒说。这种理论认为宇宙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说,一些星体湮没了,在另一处会有新的星体产生。宇宙只是在局部发生变化,在整体范围内是稳定的。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将不断地接受新的考验。可能会被新的理论证实,也可能被新的疑点推翻。当然也有可能产生更加科学的新的理论。不断怎样,我相信,我们对宇宙的起源的了解,会不断的更新,不断地接近最终实际。 星系的形成与分类 在宇宙中,我们把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 目前,我们对星系形成演化过程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在原始星系云收缩过程中,第一代恒星出现,在原星系的中心区,收缩快,密度高,恒星形成率也高,形成漩涡星系的星系核或形成椭圆星系整体。漩涡星系和椭圆星系内部所包含的能量是经常会发生物理变化,用自身的自传离心力阻止赤道的进一步收缩。因而让它们的扁率各不相同,气体的随机运动和恒星辐射加热等因素,使部分气体未结合成成星胚,并因碰撞作用而沉向赤道面,从而形成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结果使星系从形成之初就已经定形并保持下来,不再显著变化。在几亿年期间,由原星系形成的为年轻星系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宇宙星系。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他把宇宙中的星系按其形态或叫结构类型划分成了四类:(1)、椭圆星系。椭圆星系是从圆球星系发展演化而成的(2)、旋涡星系。旋涡星系在宇宙中也有多种形态,而且也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一开始从不规则的形态向规则形态逐步发展演化(3)、不规则星系。不规则星系也能逐渐发展演化为规则星系。

宇宙起源和演化学说简史

宇宙起源和演化学说简史 王为民(四川南充龙门中学) 今天我本想在帖吧转发我的“宇宙大爆炸的缺陷”一文,因为这篇文章刚刚见报,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人类从牛顿时代习惯万有引力主宰宏观宇宙的现象,却对于宇宙三大力学(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的电荷、色荷、弱荷中性视而不见。人们习惯于上帝的安排,很少去问上帝,这样安排宇宙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总是等于核外电子数。问题是我们的宇宙质子数为什么也等于电子数,我们的宇宙也是电中性的。 如若不然,电力比万有引力强一万亿亿亿亿倍是不容许万有引力支配天体运动的。但事实是,牛顿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理论却能够很好地解释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完全不需要电磁力来帮忙。 宇宙大爆炸学说好像不屑于这种解释,它的理由就是宇宙本来就是如此,甚至前一个收缩宇宙死亡以后,再次爆发都是如此,没有理由来解释这个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理由。 质子有反质子,电子有正负电子之分,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其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是它自身。 宇宙大爆炸最初正反粒子数是相等的,如果永远保持正反粒子数相等,那么正反粒子将湮灭为2~3个光子,宇宙只是光子的海洋,不会出现物质粒子。 但事实是,我们的宇宙主要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物质组成的,反物质的反质子、反中子、正电子在宇宙射线中有极少数来自强烈的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它们遇到物质可以湮灭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等,并不能湮灭宇宙,因为,我们的宇宙是物质的,而不是反物质的。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科学家将正电子和电子分别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后进行对撞。由于对撞能量非常高,激发真空产生更多的正负电子,同时还产生了正反π介子、正负μ子,正反质子,正反中子等。对于带电粒子,科学家用磁场将它们进行分离。 我提出的“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能够解释所有这些问题。所以,我感到非常高兴。 按照“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应该是正反物质的宇宙大分离。就像人类的起源。为什么我们大中华全是黄种人,欧洲是白人,非洲是黑人,东南亚是棕色种人?这就是人类起源大分离。 1922年,弗里德曼根据宇宙学原理,宇宙天体在大尺度空间分布均匀,各向同性,将罗伯逊——沃克度规代入爱因斯坦含宇宙项的引力方程得到弗里德曼方程,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建立了宇宙膨胀、收缩或震荡的各种宇宙流体演化模型。 根据“科普中国”介绍:“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纪末,对Ia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因为宇宙可能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天文学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天体。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知识提纲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知识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 我们的宇宙 (1)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天体。这种天体按照它们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可以排列为行星、恒星、星团、星系等不同层次。 (2)星系是由几亿至上万亿颗恒星和星际气体以及尘埃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银河系是星系的一员。由数十个星系组成的星系集团称为星系群,由几百到几千个星系组成的星系集团称为星系团,另外,还发现了由大量星系团组成的超星系团。 (3)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结构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宇宙是无边的。 (4)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来解释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现象,并可以推断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宇宙正在膨胀,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5)通过活动:气球表面上圆点之间的距离在膨胀中相互增大来体验没有中心的膨胀。 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 (1)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从大爆炸到现在已经过去了约150亿年。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的有力证据,3K就是热大爆炸留下来的余温。 (3)宇宙从大爆炸起就始终在演化着,大爆炸后3分钟出现了复合原子核,大爆炸后100万年出现原子,大爆炸后10亿年出现恒星和星系,大爆炸后100亿年太阳和地球诞生。 (4)宇宙物质密度的大小是决定宇宙将来究竟继续膨胀还是收缩的唯一条件。不过,20世纪的最后两年里,科学家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因此,宇宙很有可能永远膨胀下去。 3. 恒星的演化 (1)恒星的演化经历了形成中的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脉冲星)、黑洞。 (2)主序星是稳定的恒星,使它发光发热的能源是核能,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红巨星是大多数恒星一生中必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太阳在50亿年后将成为红巨星。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恒星演化的晚期,其中白矮星是由质量不太大的恒星演化来的,中子星是由质量较大的恒星演化过来的。质量更大的恒星将演化成黑洞。 (3)形成中的恒星依靠引力势能发光发热;主序星是依靠氢核聚变来发光发热,红巨星依靠氦核聚变来发光发热,白矮星和中子星依靠冷却发光。 (4)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形成中子星或黑洞时发生的能量巨大的爆炸。超新星爆发是一些恒星诞生的直接动力,也是各种元素形成的原因。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1)人类对星际航行的渴望和面临的困难:地球引力是人们星际航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还面临如何保证星际航行的安全、如何避免受到星际空间致命辐射的袭击、如何保证星际旅行中人类生存所必须的供给等。 (2)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3)航天器可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无人航天器有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船、空间探测器等,载人航天器有载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此外还有把各种航天器送入空间的运载火箭。 (4)人造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依靠它的高位置优势对地面进行观测或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通信类卫星和对地观测类卫星两大类。例如各种通信

乡村旅游的起源20101123

.乡村旅游的起源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精品】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关键字】精品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 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 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 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 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 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 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 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 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 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 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 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 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 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 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 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 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宇宙起源引发的感想

由宇宙起源引发的感想 2012108152 12级卫生检验张璐瑶每学期乘飞机回家的时候,看着漆黑的窗外,总会感到自己很渺小,无助和无奈,本质是对空间、对时间、对宇宙的一种敬畏。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科学,说其古老是因为很早很早就有人研究它,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里略的“日心说”就经历了2000多年,而且仅限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宇宙的概念显然比太阳系广阔得多得多;说其年青是因为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导致现代宇宙论的诞生。 哈勃通过星系光谱的红移,发现越远的星系正在以越快的速度离我们而去,从而确信整个宇宙仍然处于快速膨胀的状态。 剑桥大学教授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做了很好的介绍,但不无遗憾地讲,其中的不少概念和内容至今我还没弄明白,说明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人己经被边缘化了。 在我们之前的许多人类大智者,如释迦牟尼、耶和华、耶苏、张道陵等,他们早已认识到了宇宙的伟大,率先感悟人生,产生了天主教、佛教、道教等;尽管教派教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宇宙是神圣的,在宇审面前我们只能敬畏。所谓的人定胜天等只能算是痴人说梦。 关于宇宙事件(当然包括地球人类事件在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以下两种理论: 1 ,决定论 决定论认为宇宙中所有事物(事件)从大爆炸一刻起就有因果关系,任何事物(事

件)都是前面事物(事件)的果并成为后面事物(事件)的因,并遵循已知或尚未知晓的数学、物理、化学原理沿某轨迹发展继续,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已经注定了的。 2 ,随机论 随机论认为一切只是一种巧合,存在是没有原由的,一切都只是巧合的结果,即一切都是“缘”。 我相信“决定论”。既然世界是物质的,就必然尊守已知或尚未知晓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即使是“思维”这种抽象活动,也是以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反应为基楚的。所以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在内的所有事件都要循规律发生发展。同时我也不完全排斥“随机论”;即在宇宙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因随机事件暂时偏离这一轨迹,但它只能是暂时的和小振幅的。地壳结构和资源配布是数十亿年宇宙活动的结果,应当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人为地改变它其实是很不明智的。 十七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引发了人类所谓的工业革命;使碳资源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碳资源转化成了二氧化碳,随即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以至人类不得不在2009年在丹麦召开“哥本哈根峰会”,应对气侯恶化;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全球气候变暖及恶性自然灾害频发应视为宇宙轨迹对人类不当行为的纠正手段。 目前发达国家早就停止了修建大型水坝等超大工程,此类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局部地壳的应力状况并改变了水资源的自然态分布,大自然以地震、滑坡、淤沙和地下水分布改变来纠正人类错误行为。 发明蒸气机距今才200多年,在宇宙时间里只算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人类就尝到了不尊重大自然的苦果。所以人类应当在尊重宇宙规律的前堤下享受大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Tourism 旅游经济 https://www.360docs.net/doc/006761797.html, 2012年5月 171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发展阶段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潘盛俊 摘 要:乡村旅游的研究中,还有一些棘手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比如起源和发展阶段问题。从国际视角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国际乡村旅游的“四个阶段论”,即传统乡村旅游时期、乡村旅游的初步发展期、大众化时代的乡村旅游、新经济时代的乡村旅游。关键词:国际乡村旅游 起源 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c)-171-02人类所从事的乡村旅游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发生在中世纪的城市居民那里,也发生在古代的城市居民那里,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建立之日起。不过,当时的乡村旅游是自发的、无组织、短距离,小规模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乡村活动。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已转变为有组织、长距离、大规模的近代乡村旅游。本文在这里主要阐述乡村旅游研究当中的两个问题,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问题和发展阶段问题。 1 国际乡村旅游的起源论 1.1 起源时间 关于乡村旅游的起源,当前学术界说法不一,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起源时间,另一个是起源地区。起源时间方面,有一些人说是19世纪初期,有一些人说是19世纪中叶,大体说法是19世纪。从19世纪中叶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的时间角度看,本文认为19世纪中叶的说法更为合理一些。1.2 起源地区 关于起源地区方面,不仅有一般人认为的西班牙说,还有意大利说,还有法国说。意大利说认为1865年, 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 标志着该类旅游的诞生,因为,这是世界最早的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法国说认为1855年, 一位名叫欧贝尔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 他们品尝野味, 乘坐独木舟, 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 伐木种树, 清理灌木丛, 挖池塘淤泥, 欣赏游鱼飞鸟, 学习养蜂, 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 动, 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 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 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友谊, 此后, 乡村旅游在欧洲兴起并兴盛起来。可见。大家的普遍共识是乡村旅游发源于欧洲国家。 2 西班牙学术界的说法和评价 2.1 西班牙学者Rosa Mary a Yagu¨e Perales (2001)观点 这里还有必要介绍一下,具有较大影响的西班牙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起源论的观点。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 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可见,这位学者把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并且认为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始于工业革命后,现代的乡村旅游开始于 20世纪80年代。2.2 评价西班牙学者Rosa Mary!a Yagu ¨e Perales (2001)把乡村旅游先分类后探讨起源时间和发展的方式的做法给我们的研究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但他的有些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他认为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不过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只有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才会出现而不能存在于工业革命发生时期或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建立之后的某一个时刻呢?不否认“回老家”探亲的方式存在于工业革命之后,但还会存在于工业 革命时期, 也会存在于世界上产生第一座城市的某一时刻起。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业革命发生时期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判断这个时期是否也存在过“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的事实。我们知道现在的乡村旅游已经是大众参加的乡村旅游, 不只是少数的有钱人可以参与进来,普通民众也可以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而且还是有意识地加入进来,这是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应该是在参与者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数众多的为了实现就业而进入到城市里工作的人群里,也具备了这种自然状态下的乡村旅游活动可以发生的条件。在劳资斗争过程中,这部分人群争取到了休息的权力,也就是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当时,实行了近代资本主义工资制,因此,这类人群的手里有了货币收入而具备了经济条件;而且,还由于老家的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亲朋好友的关系尚存而有了回家探亲的旅游动机。当然,他们在“回老家”探亲时或许当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从事乡村旅游活动。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以回家探亲的方式参与进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成了乡村旅游者。可见,工业革命时期同样存在了这种“回老家”形式的乡村旅游。同样,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座城市之日起,也可以存在这种古老方式的旅游。不管哪个时期,只要地球上存在城市,都可以发生来自

宇宙的起源与未来学习小结

宇宙的起源与未来学习小结 一、宇宙的起源与未来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和探索。茫茫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空间究竟有多大,有没有起始和终结的一刻?认识宇宙、理解宇宙是人类的最终愿望。 (一) 宇宙和宇宙的结构 1.宇宙 从定义上讲,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2.宇宙的总体结构 宇宙是由形形色色的天体和弥漫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就是恒星。 恒星又由围绕它旋转的行星以及彗星等天体组成了次一级天体系统,例如太阳系。行星往往有卫星环绕,例如地球就有月球环绕旋转,组成地月系。 因此,宇宙是有序存在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就是宇宙中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永无止境。 1.“日心说” 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 20世纪初期,科学家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的宇宙有开端,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爆发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三)恒星和星系 1.恒星的特征 组成宇宙最主要的天体恒星和它们的巨大集合体星系。夜晚星空所见的绝大多数是恒星。恒星是指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 关于恒星的特征强调几点: 恒星发光的能力;恒星的寿命;恒星的分布;星空的划分。 2.恒星的形成、演化和归宿 3.星系和银河系 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四)太阳系与太阳

关于宇宙形成与演化的几种理论

关于宇宙形成与演化的几种理论 引言:宇宙学是一门年轻又古老的学科,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在不断地探索着。 当我们回望人类漫长的探索宇宙的进程时,在我国历史上最早认识宇宙,是有“科圣”之称的伟大的科学家张衡。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认识宇宙的先驱。在后来主要是西方国家对宇宙探索有很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几百年,其中对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有很多的著名的观点,主要形成的观点有相对论原理、宇宙膨胀模型、大爆炸宇宙论等。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整个宇宙的图景,他还还提出了自己的很多观点,本着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一下关于宇宙学的观点 , 所以借助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及其他书籍,将宇宙学的一些观点在这里罗列出来。在这里主要写了膨胀中的宇宙、大爆炸宇宙理论以及黑洞中的奇点与量子效应观点,这些观点在宇宙学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希望我们对宇宙理论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宇宙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宇宙学、研究宇宙学、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让我们更早的回答出我们一直想知道的问题: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1、宇宙膨胀模型 在人们认为宇宙是膨胀之前爱因斯坦曾提出过静态的宇宙模型。广义相对论主要的是把强大的引力场解释成为时空弯曲的几何特征,所以它也是一种引力理论。爱因斯坦根据自己建立的广义相对论对宇宙进行了考察,他引入了一个常数——“反引力”,此力和其他力是不一样,没有什么源引起,是时空中固有的。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有膨胀的趋势,但刚好可以用此力平衡宇宙中所有物质与物质间的作用力,因此爱因斯坦设想这样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 在宇宙空间中,物质分布是均匀的,宇宙大尺度特征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又物质没运动)[1]。静态宇宙模型虽与事实不相符合,但它为现代宇宙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起点。就在爱因斯坦和其他一些物理学家讨论非静态宇宙的预言时,1922年俄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德曼用广义相对论着手解释它,他根据广义相对论方程解得的动态解,认为宇宙是不稳定的,有可能是脉动的。(他曾对宇宙提出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设想:我们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也不管从何地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弗里德曼指出,仅从这两观念出发,就可以预言宇宙是不稳定的。此观点在后来不久被哈勃证明了。[2])后来天文学家勒梅特又一次独立的的到这样一个模型:得到宇宙中的物质在均匀的同时在向各个方向膨胀或者是在收缩的宇宙模型。 1924年现代宇宙图像才被奠定,这一年哈勃证明了除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系,还有许多其他的星系,在他们之间是一个巨大的空虚的空间,也称为太空。哈勃用100英寸的望远镜在威尔孙山对太空进行观测时,埃德温·哈勃发现恒心在整个空间之中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有很多的恒心大量地集中在星系之中。埃德温·哈勃对来自星系的光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测量,这样就可以对星系是蓝移还是红移进行确定。哈勃曾预想对于我们现在正所处在的星系中来看宇宙中的其他星系,飞向我们星系和离开我们星系的其他星系是一样多的。这是存在于一个不变的宇宙中应该有的,但是事实总是给人惊奇,埃德温·哈勃测量出的结果发现,所有的星系几乎都是在红移,而且,哈勃发现当星系离我们越远时,他离我们而去的速度越快,也就是说红移的大小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是正比,这也是著名哈勃定律。[3]也就是说,宇宙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宇宙是静态的,它是随着时间在不断的变化,它是在膨胀,所有的星系之间的距离不断的增加。从而静态

温泉起源与发展

人类与温泉水似乎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记载,最早使用温泉水的是公元前3000年或4000年时埃及。早在公元7世纪时受制于罗马的意大利人,常被认为是“温泉疗法的创始者”。证据是,全们在泉水周遭建筑了许多豪舍,并在政府设专员,研究、探讨、监管温泉源水。而在罗马帝国时更促成温泉水使用率增加,此时代,温泉中心不只是医疗的地方,同时也是罗马军团休闲、取乐的地方。但在当时,人们对温泉的观念还是来自神奇力量、迷信或是信仰,而非真有科学分析的依据。 我国有着悠久的温泉历史文化,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辗转漂流到了日本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温泉宫“,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创作,描写脂粉美女从温泉出浴的情形:而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早早的温泉是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的棗华清池。温泉棗这样种由于地下的高温作用而产生的神奇的温水,与其他用各种热能而产生的热水不同的是,它能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遐想。 一、温泉的形成 温泉,就是从地底涌出的天然热水。但是,温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简单的说,大部分温泉者是“处女水”,是因为岩将在地壳内部冷却,形成水蒸气、气体加上温度的变化扣产生温热水。少部分的温泉属于“化石水”,也就是几亿万年前深埋入地底深处的动植物遗体,经过了长时间的分解后便形成了石油和水,具体说,温泉的形成原因如下: (一)地壳里面的央浆作用或是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因为火山爆发后,就变成了不会有爆发的死火山了,但是地壳动动高起来的地面,地底下还有没冷掉的岩浆,就会不停的冒出热气。如果热气很集中,再加上有缝隙的含水岩层,就会因为热变成了高温的热水,而且还会有蒸气。这种原因所形成的温泉叫做硫磺盐泉,又叫做硫磺泉。 (二)地面水渗透的循环作用产生的,就是雨水下到地面时,往地底下渗透,变成了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受到地壳里面的热气影响就变成了热水,当热水温度变高,就会冒出地面形成温泉。这种原因形成的温泉大部分出现在山谷中,叫做碳酸盐泉。 二、温泉的定义和分类 (一)温泉的定义:温泉,即从地下通出时水温在25°C以上或者在1千克的泉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规定矿物成份的泉水(即使浊度不够25°C)即为温泉。关于温泉的定义,各国的标准稍有不同。便如,日本的温泉法规定:温泉泉源温度为25°C的矿泉水,而一公升的矿物泉水内还要含有一定物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是20°C,美国是21°C,而日本与南非则是25°C。 (二)温泉的种类: 1、要据浊泉水的浊度不同,温泉分为:34°C以下的低温泉:34°C以上42°C以下的中温泉;以及42°C以上的高温泉。 2、以浊泉的酸碱度、渗透压的不同可分为11种类型:单纯温泉、钠纯温泉、钠碳酸氢盐泉、钠盐泉、二氧化碳泉、钙镁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铁泉、硫化氢泉(硫磺泉)、酸性泉、射能泉(镭泉、氡泉)、和含铝(包括铝铁硫酸盐泉,旧称明矾泉,含铜铁硫酸性泉等)。因为矿泉所含的成分中最多的是盐分,所以 1千克泉水中含有1千克以上的溶解成分的泉水被称为盐类泉,而1千克下的(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