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上江西修水的民居平面形制研究

通道上江西修水的民居平面形制研究
通道上江西修水的民居平面形制研究

明清移民通道上江西修水的民居平面形制研究

作者:唐颖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武汉 430074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09376008.html,/Conference_7199937.aspx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 以西安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工程为例 摘要: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项目是在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内实施的第一个民宅保护工程,对西安传统民居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被评为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本文系统介绍化觉巷125号院建设前,建设过程,建设后以及目前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建筑特色,阐述保护所采取的技术方法,最后结合中挪合作的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指出传统民居保护应注意的问题:建设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保护后的维护与利用;传统民居保护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多元合作方式。 Abstract: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No. 125 courtyard in Huejue Alley is the first implemented project in Beiyuanmen Historic District of Xi’an. I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Xi’an and was granted Honorable Award by UNESCO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implementation condi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st-implementation stat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analyze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protection process. Then according to the Muslim District Protection Project, the author points out some issues deserving consideration in protection process: communic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maintenance and utilization after protection;the lack of laws and 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the need for multi-cooperation. 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利用 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Protection, Reuse 一、项目背景介绍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们对城市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西安的城市肌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现代文明和古老文化冲击碰撞,老城内低层高密度的城市肌理正经历着逐渐的变化,传统街区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西安回民传统街区位于西安老城西北部,与著名的钟楼、鼓楼为邻,东起北院门, 西至早慈巷, 北起红埠街, 南至西大街,总面积约54公顷, 总人口约6万人, 其中回民约占三分之一。区内有十座清真寺,年代不一,大小各异,形态各具特色。回族群众按传统方式“依寺而居”, 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与生活习惯。这里最早的回族先民是那些唐朝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现在,这些居民的主要居住形态是一种低层高密度、院落式的居住形态。但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维修资金的匮乏,许多传统院落严重朽坏,需要整体的维修和保护。实际上大多数居民对于街区保护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一些住户已经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了更新,但由于缺乏对建筑功能、风貌和周围环境的周密考虑,对街区的景观与环境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引导,将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保护该街区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中挪—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于1997年9月开始,由西安市政府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挪威NORAD基金会为该项目提供了约50万美

传统民居特色分析论文

中国传统民居 ——对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赏析和思考 内容摘要:民居的最大特点就是与自然保持和谐,不论是陕北的窑洞民居、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水乡民居还是湘西的吊脚楼等,其建筑运用的材料、造型、装饰都与它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江南水乡民居则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赏析江南水乡民居可以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民居的特点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可以提升现代水乡建筑的意境和内涵。 关键词:江南水乡民居历史结构水性回归 一、江南水乡民居的文化历史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年得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一切民居、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瓷都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约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孱孱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二、江南民居的布局及建筑结构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为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广东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办法

广东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办法 (审议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深度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振兴,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传统村落的认定、管理、保护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传统村落,是指且尚未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而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传统风貌和格局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经省人民政府认定予以保护的村落。原则上为村落户数不少于30户、相对独立的自然村。 第三条(保护原则)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遵循保护优先、规划先行、有序修复、合理利用、活态传承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健康发展。

传统村落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改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生态环境。 传统村落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实施传统风貌建筑修缮、风貌整治等实施方案和相应项目;指导村(居)民委员会订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村规民约;指导在传统村落内适度有序地开展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地方责任)传统村落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和宣传工作; (二)依法组织村(居)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将传统村落保护事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居)民按照传统村落保护要求,保护文物古迹,合理使用传统建筑; (三)对有损毁危险的传统建筑进行登记,并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和房管部门报告; (四)收集、保护已经坍塌、散落的传统风貌建筑的构件,并及时交乡(镇)人民政府保管,并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五)协助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六)对违反传统村落保护规定和要求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江西省修水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1

高一化学试卷 原子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单选) 1.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 下列关于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错误!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B.错误!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C.错误!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 D.错误!In是铟元素的一种核素 2.右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 B的核内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Z>Y,则X、Y、Z原子序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Z>Y>X B、Z>X>Y C、X>Y>Z D、X>Z>Y 4.白磷和红磷燃烧的产物都是P2O5,但是相同条件下等量的白磷和红磷燃烧前者放出热量 多。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比白磷稳定B.白磷转化成红磷吸收热量 C.红磷转化成白磷为放热反应D.等量的白磷和红磷相互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值不相等 5.已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6.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B、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分解 C、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而Fe与S反应则生成FeS D、Cl2能与H2S发生置换反应 7.将10ml 0.2mol/L的含氧酸H x RO4与20ml 0.15mol/L的某碱M(OH)a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R 的化合价为() A、+4 B、+6 C、8—1.5a D、8—3a 8.下列各组粒子按氧化性由弱到强,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O、Cl、S、P B、K+、Mg2+、Al3+、H+ C、Ca2+、Mg2+、Al3+、K+ D、I-、Br-、Cl-、F- 9. 已知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

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试论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的 保护利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科干班徐家良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已是新时期各级政府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保护和发扬光大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对古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整体水平的好坏,反映了这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传统性,民族

性,体现时代性。 关于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是这几年政府、政协委员、热心市民普遍关心的对象,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要求全力保护隍庙古建筑群,不主张开发利用和开展经营活动,保持原样,恢复祭祀活动场所。另一种意见是在充分保护好古建筑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适当开展经营活动,增加经济收入,反哺古建筑保护。这两种不同意见,说明政府的管理水平执政理念在不断上台阶,市民的文明程度在提高,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现就兰州府城隍庙古建筑群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保护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做以下探讨。 一、兰州府城隍庙的历史简介 隍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02号商业步行街中段。创建于北宋,系奉祀汉大将军纪信为城隍而建。据《汉书》记载,楚汉战争时期,刘邦的一名武将名叫纪信,为甘肃成纪(今天水)人。当楚霸王兵围荥阳,眼看刘邦要成为俘虏时,纪信将军毅然扮作汉王刘邦,乘车直出东门,佯装投降项羽,从而巧妙地掩护刘邦由西门逃出。纪信被项羽识破后用火活活烧死。因此,纪信赢得了“汉代孤忠”的美誉。刘邦念其忠烈,便将纪信封为忠烈公兰州城隍。隍爷,唯独兰州府城隍爷有名有姓,具有很强的故事传承性。隍庙现存古建筑为明清建筑,主体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为一座四进式宫殿式木结构古建筑群,并有

江西省修水县一中2020至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数学真题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期末模拟考试数学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4 21 dx x ? 等于( ) A 、2ln2- B 、2ln 2 C 、ln 2- D 、ln 2 2. 已知复数 a i i -一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实数a 的值为 ( ) A .-2 B .-1 C .0 D .2 3.对于相关系数r ,叙述正确的是( ) A.(),,r r ∈-∞+∞越大,相关程度越大,反之相关程度越小 B.(),,r r ∈-∞+∞越大,相关程度越大,反之相关程度越小 C.1,r r ≤越接近与1,相关程度越大,r 越接近与0,相关程度越小 D.以上都不对 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36S =,则249a a a ++等于( ) A .36 B .24 C .18 D .12 5.若 n 展开式中存在常数项,则n 的最小值为( ) A .5 B .6 C .7 D .8 6.六名学生从左至右站成一排照相留念,其中学生甲和学生乙必须相邻.在此前提下,学生甲站在最左侧且学生丙站在最右侧的概率是( ) A . 130 B .110 C .140 D .120 7.曲线2 y x =与直线y x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绕x 轴转一周得到旋转体的体积为( ) A . 130π B .115π C .215 π D .1 6 π 8.若5 2345012345(23) x a a x a x a x a x a x -=+++++,则 123452345a a a a a ++++等于 ( ) A .-5 B .10 C .-10 D .5 9.已知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y f x =满足:当2x ≤时,' ()0f x ≤;当2x ≥时, '()0f x ≥.则下列结论:①'(2)0;f =②(4)(3)0;f f -≥③21 ()()0;33 f f -≤④

关中传统民居浅析

关中传统民居浅析 学生:苏晨婷学号:20141010 关中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也属于寒冷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且常年受到黄土高原西风的侵袭。院落呈纵深方向布置,南北长,东西窄,形成狭长院落。这种平面组织形式使得房屋和院内空间在夏季大部分时间处于其他房屋的阴影中,避免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窄长的院落空间也形成了风的通道,可组织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此外东西厢房和最南侧的倒座多为向院内倾斜的单坡屋顶,屋脊高度即为院墙高度。高耸的厢房屋顶既遮挡了太阳辐射,也防止冬季寒冷西风吹入。 北方地区日照资源贫乏,对采光纳阳的需求较高,因此院落面积大,而且房屋之间互不遮挡,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地采光和吸热,以抵御北方寒冷的气候。这些特点与南方地区相反,南方地区日照条件较好,太阳高度角大,夏季气候炎热,因此民居平面形式紧凑,形成许多阴影空间,避免太阳直射。另外,小而深的天井形式,会带来很好的热压通风效果,加大了室内通风量,可有力缓解过湿、过热等不利环境条件。 庭院形状和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和主导风向等气候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关中民居则是南北纵长的窄院,开间和进深的比例可达1:3~1:4,有些东西两房檐口间只有 1 . 1 m ~ 1 . 2 m 宽。这样纵长的平面形式可以缓解关中地区夏季严重的西晒问题,使院落和建筑处于阴影之中。庭院围合以四周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连。外墙的厚度、高度、所用材料和砌筑方式都因气候而异。 外墙厚度和墙体的保温隔热性关系密切。关中民居的外墙要考虑冬季防寒,往往使用热惰性较高的土坯墙、夯土墙,墙厚可达50cm,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为了收纳更多日照,避免院墙过高而遮挡阳光,民居院墙高度不超过屋脊高度。关中地区夏季西晒严重,民居屋面半边盖,房屋后墙不开窗,高高的后墙刚好作为院落的围墙,屋脊高度即院墙高度,可达6m~7m,既可防止冬天寒风的吹入,也可遮挡夏季强烈的西晒。 窗扇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开窗的形式和大小会影响室内空气流通、采光及保温隔热,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开窗因气候而异。 关中地区因为气候寒冷,主要考虑冬季防寒,对空气流通要求不高,开窗通常为“三封一敞”,即东、北、西三面不开窗,只在南面开窗和开门。关中民居宽敞的院落吸纳了充足的日照,为了使室内能收纳更多的阳光,建筑南向的窗面积都很大。但同时也要兼顾保温,

江西古村落调查报告

众多古村落急需保护 -----江西古村落调查思考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江西有如此众多的古村落,那些古老的建筑历史久远,文化深刻,让世人瞩目。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然而它们却濒临危亡,很多未被重视起来,它们急需要被保护! 南丰傩舞,据考证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是古人用以驱疫逐鬼时跳的一种面具舞。至今已数千年之久。它的特点是: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牲。1996年11月,南丰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2年月12月,南丰傩舞这一濒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抚州城外大公东路中段南侧,有一座飞檐层叠的花接式古建筑,就是抚州会馆。硬山顶,山峰式内卷棚,明间抬梁构架,次间穿斗构架,脊瓜柱坐落在栌斗上,斗枋雕各种花卉,门窗经改建已非原貌。据有关人士考证,该种类型的古建筑在全国现存不到10处,江南更为罕见,是难得的建筑活资料。现为临川县建筑公司和临川县畜药厂职工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会馆破旧,油漆剥落。会馆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2004年9月,在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外的洲湖村,一处外形酷似大船的建筑被发现。从船屋侧面的北山南瞰,只见船形古宅如同一艘坚实宏伟的航空母舰逆水向东行驶,船屋周围有数座古屋,这些古屋像簇拥着航母的护卫舰、驱逐舰,与船屋一起形成建筑群落。这巨型豪宅的船式外形,象征什么? 那108个独立房间又寓意什么?是否为历史学家探寻的反清复明“洪帮秘地”?是民宅还是军事设施?主人究竟为谁?后裔踪迹何在?豪宅设计为何这般奇特?“船屋”与闽西客家“围屋”有何渊源?……迷团百结。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船屋的发现,如一石击水,荡起层层波浪。各路学者纷纷出马,试图破解船屋之谜。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研究的古建筑群,因为缺少维护,如今处境令人堪忧。 千古第一村---乐安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漫步流坑,面对数百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明清古建筑和缤纷斑斓的字画、工艺遗存物,不由你不产生颜回“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般的感叹。1997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时,对流坑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完全可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来也可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较好地保存了一批有确切纪年的明代及清早朝的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几无缺坏,是研究我国江南民居由明代向清代演变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仅列举了江西抚州市的一些古村落,仅抚州市属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200余处,而江西省的古建筑村落又何止这些!更多如吉安渼陂古村、钓源古村,大余梅关古道,龙南关西围屋,赣县白鹭客家古村,……

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

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 江 峰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77) 摘 要: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 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价值、保护现状和困境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几种功能置换来实现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 关键词:城市传统民居;功能;保护;利用;置换 中图分类号:TU 984 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09)02-0041-03 0 引言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领土上,存在着众多风格各异的传统民居,它们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个地区人们的文化素养,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民族性。这些民居积淀了中国数千年古老的文化,默默地表达着农业社会的乡情语言。由于传统民居的建造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很大程度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技术条件、建筑技术条件以及人们的文化思想和生活观念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古朴生活气息的传统民居因为其自身功能和结构的局限已经难以适应人们追求现代生活的需要。但由于众多传统民居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是古代文化、哲学和艺术的物质载体,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艺术、文化、美学和哲学 意义 而有着非凡的历史价值、建筑创作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而这类蕴涵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则恰恰又是需要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对象。在这种使用功能与利用存在矛盾情况下,如何实现传统民居要发展,历史文脉要延续的现实难题就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了。当然,一味的只讲保护是不切实际的,而彻底推倒重建也是不现实的,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以新的思路走 开发与保护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思路是对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传统民居进行适度的功能置换,保存外壳而更新内部功能。这可以说是保留其 形 而重新塑造其 神 。!内罗毕建议?指出, 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 ,!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守则?也指出: 文物建筑保护最好的方法是继续使用它们 。因此,我们在实行保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这些传统民居已有的合适的功能并补充新的功能,从功能上实现适度置换,使它们能迸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而长期存在下去,同时使它们与现有经济的、社会的、城市的、区域的和国家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相适应,达到保护和利用的完美结合[1]。 1 我国城市传统民居的价值分析1 1 建筑艺术价值 城市传统民居是处于各个不同地区的城市的居民在其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极适应来自地域自然环境及历史进程的挑战而形成的建筑艺术结晶。它暗含和体现的建筑理念、建筑样式风格、建筑手法,它对建筑环境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都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是我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2 历史文化价值 城市传统民居积淀了方方面面的城市历史和文化,是人们触摸城市历史、感受城市文化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其作为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的见证物,民居建筑及其跟各类居住人群之间的关系、它背后蕴藏的典故故事等,都构成了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内容,深深地体现着城市文化的底色。因此,法国!费加罗报?把北京市胡同、四合院不断消失的现象视为一种 文化自杀 ,是 把自己伟大的文化变成平庸 。1 3 社会风俗价值 城市传统民居作为最平常、最自然的日常生活空间,它既是一种物质文化景观,同时又是蕴涵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地域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宝库。 1 4 景观审美价值 不同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及建造手法,往往使传统民居在今天具有较高的景观审美价值。2 我国城市传统民居保护现状及困境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高速的城市发展水平对中国传统民居造成强烈的冲击,特别是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房地产热的升温,各城市中的所谓 点?线?面 的保护模式都已破坏,许多旧城千百年来幸存下来的民居正遭受着这种城市旧城改造带来的建设性破坏,很多大城市中的老街不断减少,有的甚至仅存几条零星的小街小巷。如济南、北京、西安的旧城已很难找到一片完整的四合院群落,上海石窟门也在快速的消失。而一些富裕起来的乡镇,传统民居的建设性破坏尤为严重,有的县城甚至连一座旧时完整的民居都找不到了,代替的是一座座冷峻森严的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古老的传 收稿日期:2009-04-09 作者简介:江峰(1982-),男,江西玉山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 # 41#第31卷 第2期 2009年4月 宜春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Y ichun Co lleg e V o l 31,N o 2A pr 2009

江西省修水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四章中心城区性质、职能与规模 (13) 第五章规划区四区划定与统筹规划 (14)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4)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18) 第九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9) 第十章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21)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2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公用设施规划 (24)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环保环卫规划 (30)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 (31)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十八章附则 (33)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加快修水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确立修水县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空间框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修水县人民政府提出对2003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修水县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修水县从初级工业城市向现代服务城市转变、环境脆弱城市向生态环保城市转变,促进修水城乡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并注重节约使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集约使用土地,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2)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会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区域协调 注重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群建设,分析三个都市区发展对修水县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市布局的影响,顺应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综合交通、产业体系。 (4)城乡统筹 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突出特色 重视保护山水自然景观、生态湿地、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遗产等资源,在城市用地布局中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城市风貌。 (6)有序建设 坚持规划引导,促进有序发展。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合理确定分期规划目标,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制定符合实际的的实施步骤和程序。 第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 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知识迁移)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蒙古包、上海石库门……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 生:知道,北京四合院…… 师: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会如此多样化呢?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2、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1)、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课题播放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干栏式木楼、云南“一颗印”民居 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 师:总结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像院落中心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墙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游廊链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艺术: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

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计划方案

某某市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要求,为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市先进文化建设,立足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立足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我市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居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为全市悠久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一制定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传统标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配合做好监督管理。

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重点做好现状受到破坏或严重威胁、基础设施问题突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按照规划安排,分年度逐步实施。 齐抓共管,形成全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除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外,传统村落所在地政府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依据保护规划,制定资金详细使用方案,明确规划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技术方法,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时完成规划确定的保护任务。 协调发展,持续保护。在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传统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增强传统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科学指导,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整体推进全市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充实各级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同,并与落实经费、完善装备、加强管理等工作同步推进,积极倡导公共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力推进保护。 三、总体目标 通过3年左右时间,着力提高全市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确保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火灾隐患和险情普遍得以控制,村落环境逐步改善,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和延续,

[其他论文文档]传统民居资源保护现状调研

传统民居资源保护现状调研 调研背景与目标 背景。为保护传统民居、记录、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住建部下达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民居建造技术初步调查的通知》(建办村函[2013]740号)的通知, 要求“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各省开展对传统民居的调查。本次调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全面地对传统民居类型进行系统调查、记录、整理,意义重大。 传统民居是我国璀璨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地处华北中部,渤海之滨,自古被称为“燕赵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起源地之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河北传统民居在千百年与自然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起来,基于地域特点,形成了自身特色。受不同时代文化、地区传统、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广泛分布在河北省范围内的民居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河北省各地民居明显的差异性与地理气候条件、地方材料以及传统的构造技术是分不开的。 调研目标。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有:类型分布。依托前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掌握的一手资料,明确民居的分布范围。建筑形制。对建筑尺度、建设选址、院落布局等因素进行观测登录,总结提炼民居类型特征。建造工艺。调研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选材、建筑工艺等信息,记录传统民居建造技艺。建筑装饰。调研建筑中的瓦雕、木雕、砖雕等装饰性元素,研究其文化内涵。代表建筑。对传统民居类型中的代表性建筑进行重点调研,测绘记录其建筑数据,研究其历史文化渊源,分析记录民居类型显著特征。同时,需要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北省传统民居的深层次研究,内容包括成因分析。结合收集到的资料,风俗文化、气候环境、地理特征等元素分析此类型民居的成因。类型比较与演变。与其他典型民居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其民居类型显著特征,并通过历史、文化、地理特征的总结归纳,研究追寻此类民居的演变过程。 调研思路。此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专人访谈、表格调查、归纳总结、数字建模为主,以文献查阅为辅。文献调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检索各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资料,归纳总结各个建筑类型特征,继而初步分析得出河北省传统民居类型与分布。表格调查:通过搜集各地区民居资料,提取基本建筑形态特征,绘制侧重方面不同的调研表格,如传统民居建造技艺表格、传统民居建造工匠表格、传统民居建筑调查表等,归纳整理表格填写的内容,分析归类传统民居谱系类型。实地观察: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传统民居进行走访普查,查找保留较好的传统民居,并对其进行拍照、测绘、信息登录、卫星定位等,对传统民居的建造技艺进行调查记录。建筑测绘:对具有典型价值、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测绘,手绘其建筑平面、立面、测量记录传统民居精确数据。专人访谈:我们将很大部分时间放到同传统技术匠人、村支书、村民等的访谈上;走访当地规划局、建设局文物保护局等单位得到大量文献资料或保护资料。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找出河北传统民居在相同地域环境中建筑的共性特征,并讨论与周边区域其他传统民居类型的特征区别,分析各类型民居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总结各类型民居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所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民居调研报告 ——江苏苏州地域的民居形态分析 姓名:钱书恒班级:环艺10-1 学号:10103070124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历史文化时期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民居是最为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民居常常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江苏自然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极为发达,因而造就了当地民居的典雅和精致。 我今年夏天和同学有幸去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苏杭,完全是自助游,在去之前,也对当地的文化和建筑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为时共七天,亲身实地的体验一把江南建筑。其中苏州对我印象更为深刻,第一是因为有关苏州的行程是我筹划安排的,第二是因为,苏州与杭州相比,传统的文化气息保留的更多,随处可见具有江南传统气息的民居建筑,而杭州更大,给人更多的像是现代的大城市。所以,我希望能够借助这次机会,结合自身感受,更 深的去探求一下江苏的民居,我参考的主要资料 是雍振华老师编写的《江苏民居》一书。 在唐中叶时,北方战乱频繁,土地荒芜,民 不聊生,安史之乱后,北方出现了比西晋末年规 模更大的汉民南迁。当时,在迁移的人群中,不 仅有大量老百姓,还有官员和士大夫,而且大多 数是举家举族南迁,由于江南比较安定,经济上 相对富裕,因此导致人口越来越密集。历史上三 次大规模的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除了宗室、贵族、官僚地主、宗族乡里外, 还有众多的士大夫,文人学者,他们的社会地位、 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较高,到达南方后,无论在 经济上,文化上,都使南方地区获得了明显的提 高和发展。 江苏自然环境优越,在我国广袤的疆域中,江苏的自然环境堪称的上得天独厚,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样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我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都曾与其有交集。丘陵地区常常被视为理想的居住之地,始终存在着人们的生活印记。因为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定的自然环境,影响着无数人的生产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居住建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磨砺,这里的民居已适应周围的环境,从而显现出地方特色。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江苏基本上由长江和淮河下游的大片冲积平原组成,全省的地势总体上相当低平,是中国地势最为低平的一个省份。江苏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9%,主要包括长江下游两岸的太湖平原、高沙土平原(均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的里下河平原、黄淮平原以及东部滨海平原,这些平原之间连为一片,并无显著的分界线。 江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文化重心之地,并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江淮地区到唐宋以

江西古村落保护发展现状观察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农村,文化的根在农村。然而,现实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速,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感叹道,“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古村落自建村以来,从现在到未来,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生活在进步,居住环境会改变,村落景观也必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古村落保护不仅涉及建筑的问题,更涉及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4月25日,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在江西省吉安市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们也再一次呼吁“应守住文化遗存的最后一道防线”。 守护与开发的悖论:对江西古村落保护发展现状的观察 古称庐陵的江西吉安,散落着欧阳修、文天祥等名人的祖籍地,虽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这些历史村镇中的居民却由于古建保护的要求,生活条件得不到相应改善。古村落保护在村民翻修新居、为旅游业建造统一规格的仿古建筑过程中困难重重。 固态建筑保护宏观微观下的不平衡 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活化石,古村落以有形的姿态承载着一个时期的历史,其保护的意义无可置疑。4月26日,吉安市委书记王萍介绍了吉安市的古村落保护成果:“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 不过走访中,记者发现吉安市的几个古村落发展并不平衡,钓源古村、渼陂古村整体保存相对完整,祠堂、书院、旧居等也颇具规格;蜀口古村的新建筑却明显映衬了老屋的破败……对于这种不平衡,吉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黎生说:“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一方面各个村落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本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另一方面政府的规划资金有限,一个古村的规划就需要8万到10万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说,截至2011年12月,江西省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49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1个,占全国的6%,但分布较集中于赣东北。而据中国民间文艺家研究所副所长王锦强介绍,古村落的保护发展在全国来讲也是不平衡的,这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都有关系。 即使是村民,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这些古村遗产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古村落里的老建筑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很难符合当代年轻人现代化的生活需求。钓源古村一位51岁的肖女士说,全村大概120多户,目前村民喝水仍是到全村唯一的一口千年古井挑水,遇到雨天,井水会变浑浊,所以大家都要在前一天提前担水回家做准备。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渼陂古村,导游也介绍说,古村有很多仅供一人通过的小巷子,村民想推着自行车、摩托车进出都比较困难,所以年轻人一般都住在古村外面规划的新农村。 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认为关键是要让居民住在古村里,居住在那里才是最好的保护。但同时出现的生活不便等问题,确实也阻碍了不少人对老建筑的坚守意愿。王锦强说,古村落保护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矛盾,老建筑需要原样保护,而且由于老建筑本身的限制,很难添置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生活条件难以改善。所以当地政府会在利用这些古村发展旅游业后,给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