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邓晓琴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入手,围绕什么是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阐述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着重该体验什么——即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探究性、成功感。又该怎样组织学生体验——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结合这两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阐述。

关键词:体验有用感悟价值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曾几何时,拿着一篇自认为设计完美的教案走进课堂,最后却苦苦思索着以失败而退出教室;拿着特级教师的成功教案演绎不出预想的精彩;充分的课前准备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苦闷、思索,反复寻找原因。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原来我的教学一味追求怎么样教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所教的内容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态度与信念。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又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

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二、体验学习的实施

(一)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时间相对确定的前提下,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条件的。是否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让学生体验?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既不可能也无必要。那么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让学生体验什么呢?

1、体验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走进生活去了解、收集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在课上再创设一个民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结果学生兴趣盎然,收集到了酒瓶上的百分数、羊毛衫上的百分数等近二十种,并能结合具体物品初步说出百分数的含义,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知识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并学会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为有用,数学才得以存在于生活中。如平均数这一统计概念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上。教师要充分关注为什么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集中趋势或比较两个事物的特征,那么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描述事物的特征可以通过数据,而且能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收集不同的代表数加以整理和分析,以预测某一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刻画事物的不同特征。例如这个习题:“某公司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看了下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数”

学生为“能不能拿到1200元的工资”争得面红耳赤,这个争论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从而理解了“平均数”所代表的含义,而且还感悟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各种数学信息,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着数学的有用性,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活动带来的良好情感体验。

2、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在数学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教师除了关注有用的数学以外,还要给学生创设经历不同层次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挑战性,感到数学学习很有劲,初步形成“我们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例如: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

出示一只盒子,告诉学生:“这是一只正方体的包装盒。它是有一张硬纸板折叠粘贴而成的。有一个纸箱厂要生产这样的盒子,想请人来设计一下平面纸样(粘贴部分忽略不计)。你能帮助他们完成设计任务吗?”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先独立设计草图,然后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删除同一组中重复的设计图,把认为合理的从方格纸上剪下来,折一折,验证能否折成正方体,学生设计出了下面的10中方案。

在这个探究的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结论是待定的。学

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他们有时独立思考,有时合作交流,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感受到数学浓浓的探究味,体验着自主设计的快乐,建立了“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3、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法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享受生活、享受数学。在数学练习题的安排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要分层练习,难易适度,努力让后进生吃好,优秀生吃饱,人人都有成功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后进生的自信心。同时,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对不同的解法,要给予肯定,如:客货两车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5/7,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18千米,货车单独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解法:① 7-5=2 18÷2=9(千米) 7×9=63(千米)5×9=45(千米)(45+63)×4=432(千米) 432÷45=9.6(小时)

② 18×4=7.2 1-5/7=2/7 72÷2/7=252(千米)252×5/7=180(千米)

180÷4=45(千米)252÷45=5.6(小时) 5.6+4=9.6(小时)

③ 4×7/5=5.6(小时) 5.6+4=9.6(小时)

④ 5+7=12 12×4=48 48÷5=9.6(小时)

⑤ 7÷5=7/5 7/5-1=0.4 0.4×4=1.6(小时)4×2+1.6=9.6(小时)

⑥ 7+5=12 5÷12=5/12 7÷12=7/12 7/12-5/12=1/6

18÷1/6=108(千米)108×4=432(千米)432÷(108×5/12)=432÷45=9.6(小时)虽然,解法不同,有繁有简,但都是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要在肯定和鼓励中,指出最简、最好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求知的孩子更需要成功的体验。

没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功更能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他适合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数学,经历认知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认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那怎么样让孩子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

1、教学环境充分民主自由,创设畅所欲言的环境.

我们知道“行为发生于一切行为环境之中,行为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和心理特点,人为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最佳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关系;营造一个充满友爱和温情的班集体等等。在这种“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做到轻装上阵、毫无顾虑,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解放自己的行为,积极地投入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体验,并在体验和感悟中,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发现、去创造。

2、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技能训练与逻辑推理,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圆的认识》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作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学习了《圆柱、圆锥》

这一单元后,引导学生计算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注意收集家中的各种发票,了解收入支出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制作季度月份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图;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测绘学校教学楼平面图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学生自然就亲近了数学。

3、数学学习融于自主活动,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求平均数”的方法时,先让每个学生想办法把三排分别为6个、5个和4个的棋子变成每排同样多,学生凭直觉很快就从第一排移一个棋子放到第三排使之变得相等,即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了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活动,即把四包颗数不等的糖平均分给3个同学(颗数较多,不易一下子看出每人分得几颗)。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直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四包糖先合并再分,也有的学生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很繁,而重新改用把四包糖合起来再平均分的方法。象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感悟而获得的新知是最清晰、最深刻和最难忘的。再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猜想可怎样求其表面积?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经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提出猜想:能否把圆柱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再来计算呢?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做的圆柱进行操作验证并交流,结果学生中出现了各种验证的方法:有展开成两个圆形和一个矩形的;有展开成两个圆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更有展开成两个圆形和一个任意撕成

的不规则图形,再通过割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矩形的。而不管哪种方法都可求出其表面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猜想验证获得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再次感悟到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是求立体图形表面积的一种重要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充分平等、和谐的体验氛围是体验学习的重要前提;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是体验学习的内在动力;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时空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所在。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快乐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享受欢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欢乐童年是每个孩子进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进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株洲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欢乐学习七彩日子”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欢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纳咨询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咨询卷1200份,回收咨询卷1185份。 一、妨碍孩子身心欢乐的要紧因素 经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妨碍孩子身心欢乐的要紧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惟独2.3%的学生表示别喜欢。当咨询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谈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普通,也惟独13.6%的学生说别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咨询: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惟独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依然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算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进展有着别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妨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吵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经过调查,市妇联能够看出孩子们事实上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受每次考试都会特别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受很开心,惟独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别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依然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叹的语言、观赏的眼光中寻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欢乐的重要妨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特别棒。在咨询到你最想把心中的隐秘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情愿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事实上并别像不少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络,在咨询到你是否觉得在上比在现实日子中更欢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能够看出,当孩子周围有脚够多的亲热朋友时,他们更情愿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欢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舞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别重要,你身边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妨碍对孩子的成长是别可小视的,孩子们怎么寻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同时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难道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故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事实上也想学,但别情愿被逼着学,他们希翼自我进展,别同意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如此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凡、享乐日子。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别愉快的。随着日子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挑选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觉,37.7%学生别情愿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惟独30%的挑选情愿。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隐秘时,36.6%的学生挑选了放在内心,谁也别说,7.98%的学生希翼在络游戏中去找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疑惑怎么安排闲暇时刻,更多的时候是挑选看电视。 针对如今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株洲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经验总结)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马路口小学 一、由一次问题引发的“思变” 2012年,市级领导向全市中小学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真正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这样严肃的问题,发人深醒,深深地触动着马路口小学的干部和教师。由此引发了马路口小学关于“两个方式”转变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深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新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在学习方式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是一种点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时间、空间、话语权上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兴趣培养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与课改的目标还有差距;在教学质量上,没有完全落实教育质量目标,致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较远。 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杜郎口中学的教学变革,给苦苦寻求教学突破的我们很大启发。2012年,我们先后四次组织领导、老师奔赴杜郎口、岳阳、长沙等地取经学习。杜郎口中学“开放课堂”的勇气、“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践,许市中学学生高昂的学习状态、精彩课堂展示,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们看到了打开课堂效益的那把金钥匙,

那就是学习的“还权”和“放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课堂中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回来后,我们决定结合本校实际,用好这把金钥匙,打开“自主高效”课堂的大门。 二、临帖、突破,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9月,我们在五年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校成功的课堂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教师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临贴入格。学习是为了超越,继承是为了生成,凭借我校超前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领导集体和善于研究的教师队伍,我们很快从临帖中走了出来。我们遵循“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思路,组织课改实验教师不断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围绕“自主、合作”课堂的构建,尝试总结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师生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预习—研讨—检测”三段导学式开展教学。然后要求每位课改实验教师上好新课型“过关课”,狠抓课堂模式的落实,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自主互助式学习,学生的参与度高了,积极了,活跃了,成了学习的主人,在尽情表达交流自己见解、意愿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快乐成长 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邓晓琴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入手,围绕什么是体验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阐述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着重该体验什么——即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探究性、成功感。又该怎样组织学生体验——创设环境是前提,物化内容是动力,自主活动是关键。结合这两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阐述。 关键词:体验有用感悟价值体验知识再创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曾几何时,拿着一篇自认为设计完美的教案走进课堂,最后却苦苦思索着以失败而退出教室;拿着特级教师的成功教案演绎不出预想的精彩;充分的课前准备不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苦闷、思索,反复寻找原因。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原来我的教学一味追求怎么样教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所教的内容没有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态度与信念。没有学生的自我学习,又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精选3篇)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与法同行,快乐成长》。 谈到法律,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庄严的法庭,严肃的法官,因而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揭开“法律”神秘的面纱,我们不难发现法律早已似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一直与我们同行着,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每天都要过马路,你知道是什么保障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汽车安然有序地度过吗?是交通法规。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饮食安全吗?是国家的食品安全法。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能够快乐入学,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求学的权力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们的生活安定美好,你知道是什么保障我们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所有的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我们,法律不仅就在我们身边,而

且每天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古人云“国有常法,虽危不乱”。正是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才变得和谐,变得有序,变得幸福安康。 法律不仅守护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是维护我们权利的有力武器。最近,同学家新买的橱柜出了点问题,打开门就是一条小裂缝。妈妈向商家反映了这一情况,谁知商家并不承认。于是想到了平时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让妈妈找出了发票等收据,尝试拨通了12315,投诉了商家。没想到,通过12315的协调,商家竟然答应换新的了。这件事也教会了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要遵纪守法。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自习课纪律开始。都能够做到严格自律。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快点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古人曾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千万不要因小错而酿成终生大错,成为社会的罪人啊!所以学校要求我们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更要力促自己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法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法律又似一位导师,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法律更如一位朋友,时刻伴随我们左右。法律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一直和我们相伴相随,呵护我们成长。

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时刻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 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越是乐意做的事情越能做好;越是好的科目越是愿意去做。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做的时候能时刻感受到成功,让我们能有成就感。可一提到数学,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到很枯燥,甚至很怕上数学课、做数学题,更谈不上有成功的感受。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那学生学习数学就会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对此,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能行” 首先,提问的问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内容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我认为课堂提问除了要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之外,课堂提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要给学生自信。我们经常会碰到家长这样说:“我家的孩子从小就数学没学好,就怕老师上课提问他,真不知道怎么办好?”我跟这位学生说:我知道你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上数学课很怕我提问你,心里经常默念“老师,你千万别叫我回答问题,我不会的”。他笑着点点头,我告诉他:我上课提问更多的时候想给像你一样认真可有没有自信学好数学的人以信心,我希望你

们能够多次答对问题后能感觉到——我也能回答对老师的很多问题,对学好数学有信心。 在课堂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基础的问题我总是找基础不是很好但是能答对的学生,及时鼓励;如果问题有难度,我会一步一步提问,让学生逐步完成,让学生感受到我只是哪一步没想到,下次应该怎么思考。有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学书本上的例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内容,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难题,我要求不会做的学生回答时要说说你由已知条件能得出那些结论,有时学生自己说说就把要证明的结论证明好了,我觉得这时学生对自己是最满意的,也是我最想要的结果。一题多解和真正地难题就的交给基础好的学生来完成了,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有时我也会犯错误或者有意犯错误,学生会指出,这时我会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出错,当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谢谢学生的提醒。 其次,教师的讲解可以有意识的“偷懒”一下。 刚踏上讲台时,我总是在讲一题多解的题目时,自己把能考虑到的解法自己讲一遍,慢慢地发现这样并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于是在讲题目时我会有意识的保留一点,问一句“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即使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类型的题目,也总会有学生想出其他的方法的。 二、作业批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鼓励中快乐成长 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这是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甚至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单单只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孩子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自信地绽放在学校的大花园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去探索。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 一、多些表扬,少些批评 很久之前我听了一名外籍教师的一节课,课上的大概环节已经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整堂课几乎是老师的赞扬贯穿始终的,甚至学生回答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老师也不会吝啬赞美之词。整节课老师总在说着“你太棒了!”,孩子们听了特别开心。回忆起我的课堂,这样的话并不多。我对学生的鼓励评价语言十分单一,只是简单的“好”、“很好”等。我们也许总在强调课堂上的效率,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讲课上。可是我们忽略的是学生更需要鼓励,需要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美是对他们的认可。

通过表扬和赞美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赞美是一门艺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当我们因为孩子们的进步而赞美他们时,孩子们就会有种被肯定的喜悦,并且他们会爱上这种感觉,为了再次得到这种赞扬而努力。但赞美也需要有度,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够了。比如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是每个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一次学校安排任务办手抄报。我就决定给她一次展示机会,经过她的努力,她办的手抄报终于展出在学校的展示板上。当她看到后飞奔着跑过来告诉我这个消息,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这么开心。这时,我突然觉得他们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更需要被认可、被表扬。班会时我表扬了她,而她挂在脸上的笑容再一次证明了赞美有多么重要。所以现在的我正在尝试,在教学中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也许孩子们美丽的明天正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二、巧给学生“戴高帽” 这里的“戴高帽”当然不是什么阿谀奉承,而是把一个人的优点、专长等美好的方面夸大,并且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起到鼓励、鞭策作用。记得初一刚刚开学时,我得知小学部的一个最难管理的学生分到了我的班,主任都提醒我做好心理准备。所以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给他戴了一顶高帽,而这顶帽子也让他成为我们班一个最优秀的班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小学校长在德育工作会上的讲话-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习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这句话让我们更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创办人民期盼的更好的教育。随着我镇课改深入推进,也要求我们转变育人的方式,去努力构建学生自由、自然、自主、自觉快乐成长的环境,将制约性德育转向自主性德育,让学校从追求精英教育回归本源,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的追求。新的学期,大多数学校进行德育改革创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值得肯定。为进一步推进课改,探索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德育工作新动力、新经验,帮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现与大家交流以下想法。 一、总结研讨,形成共识。我镇的课改已经两年了,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观念进行了交流、碰撞,课改理念已深入教师人心。各校要理清思路,引领教师深刻明白课改必须植根于德育,德育即是课改的土壤,离开了土壤,课改无法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前期的德育进行总结。二是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是基于学校文化、基于学生需求、基于社区环境而存在的,德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今天在此探索德育新途径,就是要为课改助力,要让德育成为我镇课改的助推器,让这一理念在全镇教师中形成共识。三是要充分认识课改只是一个手段,一个途径,课改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既要注重学生学业性质量,更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因此探索新课改下的德育策略,应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建立机制,层级管理。一是要树立德育要基于自主这一理念。中心校已初步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的管理机制,探索了一些德育新方法、新途径,也提炼出一些新机制,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大家借鉴。二是建立层级管理的制度,实行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层级管理。各校要结合校情制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人?责”制度》,成立自管会,设立校级管理机构;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班级自管会;充分发挥小组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小组要设立自主学习督查长、自主管理督查长、自主评价督查长,这样分层自治、自评,让德育每个环节落实。三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全员管理育人氛围。 三、目标导向,优化内容。一是德育导向要明确。冯恩洪校长曾讲过他的一个发现,那就是原《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章程》第一条完全一样,试想一个小学生能和共产党员要求一样吗?因此德育导向要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降低范化的所谓的标准,德育目标要基于公民规范和责任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十大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循序渐进上升到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二是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克服教师主观判断,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学生自主、自然、自觉成长的德育方向和内容。三是要挖掘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结。中心学校围绕学校文化规划,七、八、九年级分别确立了自然龙舟、文化龙舟、精神龙舟文化体系,体现地域自然特色,弘扬了本土文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小学生快乐成长演讲稿 篇一:小学生演讲稿: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小学生演讲稿: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当我们面对困难,应该怎么办当我读完《健康成长》这本书,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战胜自我,快乐成长。 在我成长的经历中,也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就比如那次随爸爸他们一起去爬鹰子洞。我一到瀑布下就傻了眼:这么高的洞,怎么爬得上去随我们一同去的两个小朋友,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轻快地爬进了第一个洞口。爸爸在一旁鼓励我说:“小雨,你也快爬啊!”我呆呆地望着那几个盘旋在山腰的山洞,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么高的洞,旁边还没有扶栏,真恐怖啊! 爸爸在一旁继续鼓励我说:“爬呀,别怕。我也和你一起爬上去!”我只好硬着头皮钻进了最低的那个洞口。洞里黑乎乎的,怪吓人的。我连忙退到爸爸身后,紧紧地抓住了爸爸的衣袖,好像里面埋伏着许多老鹰,一等我进去就会飞过来啄我。爸爸转过身来对我说:“既然来了就不能害怕。”说着就把我推到了前面。我没办法,只好往黑压压的洞里走。

这时候听见上面的小朋友在喊:“后面的大姐姐快上来呀,这里的风景美着呢!” 我一听,忘记了害怕,随着洞逐渐变大,从前面射进了一缕阳光,我高兴得手脚并用朝洞口爬去。刚爬到洞口的平台上,才发现山边高耸的古树被我踩在脚下,我一怔,竟吓得坐在平台的石头上,起不来了。这时,越是不想看见的东西偏偏往我眼前钻:高大的亭子一下子变得那么矮小,我的胆量仿佛一下子也变小了。越是不想听见的声音偏偏往我耳里送:“大姐姐,你怎么爬得那么慢啊,还没有我们爬得快呢!”我心里又气愤又害怕,眼泪竟不听话地流了出来。这时,爸爸拿出照相机,“咔”的一声把我的哭相拍了下来。我一下抢过 相机大吼一声:“拍什么拍,不就是爬几个小小的鹰子洞吗”爸爸说:“好啊,你爬上去我就不拍了。” 我一抹手,擦干眼泪,从洞口的平台上站了起来,抓着头顶的石块朝上面的洞口爬去。一边爬还一边想:要是没有这么多老鹰在这里安家,我也就不用爬啊!哪料我手一下没抓紧,整个身子从上个洞口的边缘又滑了下来,幸好爸爸在我身后,一把扶住我,我一下子又坐在了原来摔跤的石头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说什么也不能再爬这鹰子洞了,就让那小弟弟们去笑吧! 爸爸赶忙蹲到我身旁,拿出照相机在我眼前又晃了晃,

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2:18.7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卞京京 [导读] 小学音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是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应该关注的话题。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卞京京 论文摘要: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让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音乐这朵绚丽芬芳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 关键词: 小学音乐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是我们每一位音乐老师应该关注的话题。实施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特定的教学精神。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显示出一些放任与表面化,出现名不副实,神形相悖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整个过程的设计显得很完美,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学习目标,每个环节都匆匆带过。教师心中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本身的教学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这样的情境教学只能说是表面化的情景教学。 一、让音乐成为小学生快乐的源泉 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也让音乐成为小学生幸福的开始。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古代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乐曲,如果不是作者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指间是很难流出这些千古绝唱的。可以说,很多著名的音乐无不证明了音乐与美术等视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可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激发孩子对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使孩子在相对逼真的视觉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下点燃情感的火花,获得音乐美的体验。为此,我们要情真意切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更多地参与音乐,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二、重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老师要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注重学生音乐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形成音乐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由于地域文化及演唱者情感投入的不同,产生的美感也就有了差异。因此,多听原版歌曲,让学生感受原汁音乐更能打动学生心灵,心灵触动了,才会感受到歌曲中的美。 三、让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中国民歌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大批的民歌作品,其中许多作品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深受人民的喜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语言的不同,民歌风格就会不同。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几首同为《茉莉花》的歌曲,请你来辨别他们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开门见山的导入将悬念带给学生。聆听音乐中学生入神的感受着。“这首有东北二人传的感觉豪爽奔放,那首清新淡雅如水墨画,感觉像江苏的《茉莉花》;这首叙述性强的是河北《茉莉花》。”学生在聆听中对比、感受着。这些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民歌,及民歌中浓浓的乡音、乡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感受到的音乐是迷人的音乐,它给予人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音乐教学中能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在音乐中乘着歌声的翅膀自由飞翔,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和魅力所在。 四、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德育教学 小学要重视德育教学,我们要利用音乐这一学科优势进行道德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紧紧结合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实际,使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之间做到有效渗透、相互促进。要让音乐教育成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必须注意探寻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方式,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歌词的感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道德得到提升。因此,歌曲新授时,教师必须先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继而在教学过程中方能恰当地引领学生探寻作品的情感内涵、深刻寓意等。可进行提问式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老师用这样的语气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合适吗?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1.故事导入。欣赏教学《草原英雄小姐妹》时,通过给学生讲述那个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让学生用心倾听乐曲中琵琶的铮铮铿锵声,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草原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惧危险的高尚品德。为在音乐教育中更好地渗透道德教育,我们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使学生在音乐中的陪伴下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让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音乐这朵绚丽芬芳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教学,不断开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巩志燕是邯郸县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已默默执教近20年。最近,巩老师感觉自己更加忙碌起来,找她要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本校教师更是时常找时间向她请教“项目学习”的教法。这一切让教师进修学校的胡楠楠老师很是欣慰,称巩老师已经小有名气。作为巩老师的指导老师和巩老师教改的推动者与支持者,胡楠楠老师现在正在帮助巩老师总结经验,并在各种会议、培训以及校间的交流活动中,推广巩老师实施“项目学习”的经验。 那么,是什么让巩老师具备了这样的魅力呢?让老师们趋之若鹜的“项目学习”又有何神奇呢? 原来,有着丰富学科教学经验,也尝试过多种教法,但感觉效果都不理想的巩老师,心中一度充满困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困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成才有所帮助。能让孩子学会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也一直在寻找答案。”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许多老师意识到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有效推动教改,而且使之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怎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在通过课堂获得培养能力的同时,又不影响学习成绩,却成为摆在教师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对巩老师也一样是严峻挑战。 直到去年,在参加邯郸市教育学院组织教师再培训时,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项目学习”(PBA)课程,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让巩老师心中豁然开朗。从此,主讲老师胡楠楠也成为巩老师的良师益友,激励和帮助她将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植入课堂。 培训后,巩老师凭借着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着手设计项目、制作课件、安排课时、实施项目……迫不及待地想将项目学习方法带入课堂,带给学生。但是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初应用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的最大挑战就是做项目设计时,总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其次,项目实施阶段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也都是一种考验。” 谈起第一个项目教学——早餐统计项目,巩老师说,“按照项目学习的方法,我将二年级数学的统计问题设计成一个教学项目。第一阶段先提出这个项目,并在通过在课堂上和讨论统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了解项目,并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第二阶段便是学习新知,并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参与调查。第三阶段是成果展示阶段,每一小组分别上台汇报自己的统计结果……”。 整个过程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小插曲。也是这些小插曲让巩老师对教师素养和责任的理解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在早餐调查中,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此没有完成任务。巩老师并没

让学生在书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书中快乐成长 前几天,我有幸听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个讲座,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辽宁省一所城市的中学老师向主管部门抱怨这几年的初中生素质普遍差。于是教育局对全市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全市前十五名的学生都来自同一个班级。于是领导带着佩服和好奇去采访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很谦虚,她是这么说的:“我不会教书,但是在我教他们的这六年里,我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让学生大量看课外书,二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听完这个事例后,我沉思了许久许久,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学生,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认识的字不多,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讲故事或者是给学生读课外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一般是能吸引孩子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 每次讲故事时,我都发现孩子的眼睛最清澈,注意力最集中。讲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小朋友,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如果你想和老师讲的一样好听,那就要多看课外书呀!因为老师的故事都是通过看课外书知道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看课外书的欲望了。 其实还有一种好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就是在班级里经常举行一些活动,因为各种兴趣和爱好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讲故事比赛,每周五下午的班队课就是讲故事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不管你讲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你敢讲就得分,我班多数同学,看课外书已经成了他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了。再如:演讲比赛,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读优美的文章或动听的故事,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爱读书的兴趣,并及时给他们带上“高帽子”:“真好,比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还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真聪明,悟性真好,比上次读得棒极了。”“读得好,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二、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够,还要给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氛围下读书。我专门在教室的橱柜里放置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适合三年级学生读的课外书,给他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读书。现在,班上大部分同学不仅养成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的习惯,而且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氛围。 三、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利用体验教育 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利用体验教育帮助学生快乐成长 体验教育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借此不断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生活之中形成,也就是说必须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教育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才能形成品德发展的内动力。那么,在班队开展的各项体验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使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体验教育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班主任在班队教育过程中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潜力,让它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民主性、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要让学生们充分施展个人能力,自行设计班队会的主要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鼓励他们人人齐参与,人人有事做;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每天的“安全志愿岗”

的工作;安排爱劳动的学生做好每天班级的值日工作;安排有文艺特长的同学排练好节目,以便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的展演上代表班级参加演出;在班级需要进行制度转变的 时候,中队长能带领其他中队干部认真商量讨论……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个人能力,体现了民主性、自主性,又让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举两得。 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体验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为实践性是体验活动的重要特性,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和载体。在实践活动中,要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能真正达到体验教育的效果。学生只有亲自经历了,才可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体验,从而不断提高理性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学校通常会举行各项活动,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清洁卫生活动,这一天,本中队会走出校园,到社区、车站进行主题为“卫生快乐行”的活动。活动中,队员们一边走,一边捡起身边的垃圾丢进垃圾桶,体验清洁城市的过程。该活动既让同学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又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三、体验教育应注重生活化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活动更能吸引他们,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体验的兴趣,提升体

让学生在集体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集体中快乐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校还能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育。对孩子,家长的爱不容怀疑,平时的一切生活所需都离不开父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可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老师拥有很重要的教育资源——集体或群体。群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在《荀子王制》中云:“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蓄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说明人必须合群,在群体中成长才能更强壮,人的教育离不开群体。 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集体生活是青少年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青少年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以这种丰富、进步而合理的生活血液来滋养着青少年,以集体生活的不断创造的过程来教育青少年。 如何发挥集体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功能呢? 首先要不断优化集体结构,发挥集体的最大育人功效。现代学生班级生活应该是班集体实现社会化功能的载体,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摇篮,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发挥集体的育人功能就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集体的存在。目前,一个班级的人数在50至60人左右,人数较多,可以在班级结构中加强小组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得到锻炼。

编座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头疼的事情,我采用了小组管理的办法,以小组作为一个集体来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宽容之心以及民主意识。 先对全班学生进行舆论宣传,让每个学生清楚编座位实行小组管理制的意义以及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民主选举7名小组长,由小组长与全班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形成7、8名学生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纵队,座位定期实行轮换,每一纵队内由组长负责定期调整。 同时还作了以下规定: 一、每个小组长调整座位前都必须了解同学的想法,尽量满足同学的要求。 二、每个小组长同时加强本组同学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三、每个组员都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和管理。 四、每个组员在调整座位前都应该向组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小组长原则上一学期一调整。 这种管理对班主任来说,不是放任不管,是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小组长能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的履行职责。二是关注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比较弱势的同学,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积极融入集体之中。 通过这种管理,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利,不管坐在什么位置,都与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都比较珍惜。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刘蒋巍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 1.为什么教师要快乐? 我们无法期待一个精神瘫痪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个精神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显得很有必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情绪能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幸福感能带动学生的幸福感。 2.教师快乐感的源泉 (1)学生因素,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学生取得成绩、教学得到学生认可、与学生交流等;(2)教师参加学术交流;(3)与同事相处融洽;(4)工作成绩得到校区认可;(5)薪酬、福利待遇;(6)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0岁以下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3)>(5)>(6)>(4);31岁~39岁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3)=(4)>(5)>(6)>(2);40岁以上教师快乐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4)>(3)>(5)>(6); 3.教师苦恼的源泉 (1)学生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成绩差、自己的工作不被学生认可;(2)工作量压力,包括:工作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大。(3)会议和琐事压力;(4)工作时间不合理;(5)个人发展;(6)教科研压力;(7)人际关系(8)工作缺少创新性; 男教师苦恼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3)>(6)>(2)>(5)>(7)>(4)>(8) 女教师苦恼感,由高到低排列为:(1)>(2)>(4)>(6)>(5)>(7)>(3)=(8) 4.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快乐”和“苦恼”是一对反义词。要使教师更快乐,需要增加快乐源,减少苦恼源。从统计结果,不难发现:不管教师快乐还是苦恼,学生因素(问题)是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5.让教师感到快乐,我们做了些什么? 教师的快乐,源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解决学生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

学校就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学校就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每一个学生都欢天喜地,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校园里,每一位教师都快乐幸福的过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这里没有学生不喜欢上学,这里也没有教师不喜欢工作。学生和教师的脸上会告诉你,学校就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好学校让所有人都有家的感觉。家是什么样?家里都是充满爱的,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充满了亲情,彼此把对方当做亲人,彼此把对方当做一本书去用心的读,喜欢走进对方的心灵,彼此也喜欢倾诉与倾听,这里的爱是建立在彼此平等,彼此读懂基础上的真爱,彼此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爱别人,同时也得到自己喜欢的方式的真爱。因此好学校是处处充满亲情的家园。 一、好学校 教育就是让人成为人,好学校是能够让学生快乐成长,让教师幸福发展的学校。它应该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学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处处充满亲情的家园,放飞理想的田园,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要让每一朵花都绽放,我们必须要按照他们的习性提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不热爱教师,不热爱学生的校长能够搞好教育,校长必须把教育当做事业去追求,把教育当做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好学校必须有学生喜欢的课堂。这个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课堂,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的课堂,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快乐健康成长的过程,每一堂课都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奠基石,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还是素质的课堂,更是生命成长的课堂。供给他们需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所以学校就应该成为让师生生命绽放的花园。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设这样的学校呢? 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应该体现三个面向,面向人性,面向生命,面向发展。要有科学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要体现三个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要有学校的核心文化,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成长的快乐》 大班主题教学计划

幼儿园计划总结之《成长的快乐》大班主题教学计划 主题说明: “我”是每个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最直观的体现。大班阶段的多数孩子已相当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本主题主要聚焦孩子对于人我关系的学习与体验。孩子接触集体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羞怯到勇于表达,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到开始体验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群星集聚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主题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大班哥哥姐姐,喜欢参加各类活动,在关心弟弟妹妹等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的才干,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2. 在集体活动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初步萌发一定的社会规范意识和小主人公意识。 3. 了解自己的出生经历、成长经历,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专心、耐心、独立、勇敢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家园共育: 1. 配合幼儿园,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 继续帮助孩子学习正确使用筷子进餐,保持桌面的整洁。 3.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每天刷牙,防止蛀牙,并关注孩子换牙情况,提醒孩子不舔牙,不用手摇晃牙齿。 4. 向孩子讲述小时候的趣事,告诉孩子名字的由来并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孩子一起翻看成长的照片,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一、社会:百家姓 一、经典故事:孟母三迁 二、体育:谁的耳朵灵二、健康:我们的牙齿 三、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三、阅读:特别的名字 四、语言:长大做什么四、诗歌:爸爸妈妈和我 五、数学:感知10以内的数五、数学:认识单双数(一) 六、数学:认识序数六、数学:认识单双数(二) 七、科学:我爱照镜子七、科学:拆装圆珠笔 八、歌唱: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八、歌曲表演:刷牙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