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我们依据现代学习论中的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理论,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指导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思路教学对策,为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广义知识、分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其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再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出现了一批比较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些经验和方法中,缺乏一些现代学习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并且缺少从整体上来分析、把握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的分析等,因而提出的一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等,就有较大的局限性,特殊性,教师在应用这些经验和方法时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进行推广,进而影响了概念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与当前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而且应该从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反思,寻求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

本研究旨在以现代学习论中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研究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为广大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略,力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课题组主要人员有:

吴耀忠陶建新曹文芝崔慈黎楼春鸣夏静寅施静

张志刚朱又元唐文杰章普锦张鸣王月华董蔚

沈德忠

执笔:吴耀忠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根据现代学习理论,按学习性质,对初中物理概念进行分类。

2.构建与教学目标及物理概念的类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

3.按照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进而开展教学实践;并不断进行

总结,使之完善。

4.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用以指导面上的教研工作,为教研工作课题

化打下坚实基础;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说课要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

学设计水平。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中心组和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

观念,同时为培养青年教师提供较好的材料。

三、研究的组织:

为了搞好研究,成立了以初中物理中心组成员为主要骨干,以及吸收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参加的区课题研究组。区级课题组主要负责课题的总体安排,在此基础上,在区课题组的统一安排下,由课题组教师负责各学区、各年级的研究成果的实践推广工作。

四、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1998年9月~12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供一种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通性以及隐含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思想的教学设计,是当务之急,于是我们以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①成立课题研究组

为了达到课题研究能促进教研活动课题化及研究成果向全区推广的目的,在成立研究小组时,吸收了各学区的中心组教师及部分初二、初三物理骨干教师参加,其中既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也有青年教师。

②收集材料,学习有关理论,设计好研究的方案。

课题组教师认为,为了搞好研究工作,明确有关概念,了解有关理论,设计好课题研究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课题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工作,有的收集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材料;有的收集有关物理概念教学方面的材料,有的收集构建教学模式方面的材料,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课题组进行归类总结,并认真学习,互相交流、讨论,逐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过程,明确了教学模式的有关理论,类型及理论基础,同时我们为课题组成员购买和印发了有关的书籍和材料。

③借鉴其它学科的经验和成果,加快我们的研究进程。

为了加快我们的研究进程,我们非常重视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多次邀请化学学科的曹祥老师为课题组介绍有关教学模式的理论,化学学科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介绍有关学习,教学的理论,使我们明确了很多的理论概念,学到了很多的经验,对我们构建教学模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和帮助。我们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2、构建教学模式阶段1999年1月~6月

①对初中物理概念进行分类

要构建适合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模式,首先碰到的是对初中物理概念的分类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概念,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相匹配,才能起到

最佳状态,因此课题组非常重视对初中物理概念进行研究,当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概念分成不同类型,我们根据现代学习理论,按学习性质,把初中物理概念分成二大类,即形成性概念和同化性概念。

②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题组在对初中物理概念按学习性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二大类中典型的概念,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及素质教学的要求,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根据初中物理概念的特点,我们主要构建了“启发——掌握”教学模式,“激活——同化”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师生——共振”教学模式,初步尝试了“菜单——自学”教学模式。

3、实践阶段:1999年9月~2000年6月

①课题组成员上展示课,并进行说课。

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构建的教学模式,由课题组成员在各学区、各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反馈,使构建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选定的课题,采用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出教案,然后在各自的学区内,组织研究课,进行交流和展示。

②组织非课题组教师进行实践

在课题组老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印发了有关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材料,在印发根据教学模式要求编写的教案的同时,在课前还作了说课活动,使大多数教师都能及时了解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情况及常用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我们要求在推荐和招标区、学区的公开课研究课时,都能按照或尽量按照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区的绝大部分老师都初步了解了教学模式的有关理论,教学的环节,并能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教研活动课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总结、推广阶段2000年9月~2000年12月

①做好课题组的总结:

经过近2年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果的形式主要通过展示课,教案及论文等形式来体现,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汇编了一本论文和教案集,以便集中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具体见汇编,此外,通过研究,不但使课题组的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而且还促进了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对我区物理教学的整体改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②用说课的形式推广课题成果

为了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我们采用说课的形式来进行,为此我们按照教学模式的要求,拟定了说课的具体要求,印发到各校物理组,供各位教师参考。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效果良好,以后准备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逐步改变说课的要求,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二期课改的要求。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和文献法,在课题研究的初期,即准备阶段和构建教学模式阶段,以文献法为主,以行动研究法为辅,在具体实施和总结推广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为辅。

五、研究的成果

1.按学习性质对初中物理概念进行分类

作为一个物理教师,要教好物理概念,当然要全面、深刻的理解物理概念

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形成概念的科学事实及思维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觉得,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要明确概念的学习性质。明确概念的学习性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极为有用的。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把概念学习归纳为三种基本形态,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对这三种学习可以概括为二大类性质的学习,通常称为形成性学习上位学习和同化性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综观初中物理概念的学习性质,基本上也属于上述二大类。如:质量、力、机械功等概念属于形成性学习,速度、功率、密度、压强等概念属同化性学习,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看,不同性质的概念的

学习,其难易度,思维方法等都是不同的,学习的机理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求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教学流程,等等,这样才能教好概念。

2.对知识的认识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可以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广义的知识观把平时所说的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一在同一个“知识”概念里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应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技能亦称为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是指调控自身认识过程的技能,即认知策略或元认知技能,由此得出了知识的分类及学习阶段的模型。

由表可见,学生习得知识分三阶段与三种类型。知识学习第一阶段的本质是符号表示信息进入学习者认知结构也称命题网络的适当部位,新信息被原有知识同化,新信息成了学生原有命题网络中的一部分。这样,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就具备了先决条件。知识学习进入第二阶段,知识出现分化。一部分知识通过复习,知识结构进行重建和改组,使之达到巩固和清晰,为日后提取之用。这部分知识仍然是陈述性的。另一部分以概念和概括性命题形式出现的知识,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办事的技能在认知领域为智慧技能。这部分知识就是程序性知识。知识学习的完整过程还包括它的应用阶段第三阶段。在知识的应用阶段,广义知识分三类。如果用于回答“是什么”问题,知识被提取出来,这样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的。如果回答“怎么办”问题,这样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主要是概念和规则属于程序性的。如果用于对外办事,则称之为智慧技能。如果用于对内调控,则称之为认知策略或策略性知识。

从这一模型可知,知识分类学习论从学习的阶段与知识的检测两方面保证所习得的知识转化能力。从习得阶段来看,在三类知识的学习的第一阶段,都必须保证符号所表示的新信息事实、概念、规则等进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的理解。只有被学生充分理解的知识才能以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学习的第二阶段,如果是陈述性知识,我们必须保证它通过复习得到合理组织,使之有利于提取和利用,如果要转化为办事的

技能,则必须保证它们在充分的变式条件下,得到适当应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

说的能力。在这种知识应用能力中又分出两个亚类,一类用于对外,一类用于

对内。由此可见,一切习得的认知应用能力都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转化而来的。

知识分类学习论就是阐明不同的知识习得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及其相互转

化的理论。它为新的教学论提供了学习论基础。

3.广义知识的一般教学过程

不同类型的知识的习得、保持、提取或应用过程虽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我们

不能忽视他们的不同特征。一些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型对知识的习得过程

的解释都缺乏知识分类的学习观,没有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习得、保持、提取

或应用的心理过程及其条件作具体的研究,仍然难以具体指导教学实践。

为了便于教师应用知识分类学习和教学论的原理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可以

按照下面的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来构建教学模型,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图1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

该模型表明:教学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服务并服从于学习过程。

认知学习由注意与预期开始。这是学习的动力过程。由预期而激活原有知

识。与预期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进入工作记忆状态,随时准备吸收新信息。在原有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者有选择地知觉所接触到的新信息,新信息暂时贮存于短时记忆中。新信息经过在工作记忆中加工,要么它自身组合成大的组块,要么它与原有知识建立各种联系包括各种上、下位联系和并列结合联系,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命题网络。这是知识学习的第一阶

段,即陈述性知识习得阶段。此后,命题知识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以陈述性形式贮存,并通过复习而得到巩固,以供日后提取之用。另一部分属于概念和规则形式的命题知识,经过在变式条件下的练习、反馈和纠正,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技能。以后,一旦条件满足,技能便能自动激活。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组成教学过程的若干要素,按一定原则组成的具有良好系统的结构,是理论和实践的复合框架。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目标,指导思想主题,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等六个要素构成,因此要构建一个教学模式,必须要从这六个方面来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受到课程标准,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及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从广义知识的角度看,要考虑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应达到的目标,此外,还要考虑确定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以及学生发展的目标。模式中的指导思想主题要素是教学模式赖以成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一种模式将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因素按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方式组织起来,按这种而不是那种程序展开,组成这样的教学环节而不是那样的教学环节,决不是随意或随机的,总是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支配。当然指导思想主题的选择也依赖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因为要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要用不同的教学思想,理论作指导,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为体现教学模式的主题思想,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环节,它详细,具体的说明教学的逻辑步骤,各步骤完成的任务等。为了要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我们还要认真分析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使我们既能高质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下一代。除上述5个要素外,教学评价也是构成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从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归纳式构建和演绎式构建二大类,归纳式构建,是指模式的发现者或整理者把若干年中若干人的经验汇集起来,梳理出带共性的有效经验,提炼出共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环节等因素。演绎式构建,是指依据某种理论如心理学,认识论等的原理,形成关于“应怎样教才能达到怎样的目的”的见解,把这种见解物质化为特定的教学因素及其关系,形成一定的教学环节及有关说明。

从构建教学模式的程序来看,应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类型,然后根据模式的类型来确定教学环

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以评价模式的选择是否合适,学生对目标的掌握度情况等。一般地说,教学模式可以按如下的流程来构建。

构建教学模式流程图

依据

学生认知匹配

5.教学模式的类型

由于教学实践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不同,教学模式功能的不同,教学实践的形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根据时代水平不同来分类教学模式,可分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教学模式,按照师生活动关系水平可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别;①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模式;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模式;③综合型模式(体现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的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按教学功能,可以把教学模式分成如下几类

教学模式的分类——按教学功能分类

1、信息加工类

启发—掌握独立—探究

问题解决提出—解决(问题)

学表概规简问创

习征念则单题

类学学学应解新

型习习习用决

2、人际交往类:问题—讨论,调查—决策

3、人格培养类:师生—共振,成功教学—指导—成功

学试—成功

—自学—成功

4、导学类:(第三类学习以学生自控为主)以获得各种学习策略为主要目的

的。提纲—自学——菜单—自学

5、导教类—反思性教学—教会学生学习

—研究学会教学—问题意识与反思

—不断增强责任感

6、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物理概念的特点和学习的性质,应该合理选择教学模式,这是我们课题组进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经过理论和实践二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像初中物理中的力、机械功,质量等概念的教学,应该选择活动—归纳教学模式比较有效,而如选择“启发—掌握”、“激活—同化”、“引导—探究”等教学模式效果就较差,这是因为对初中学生来说,力、机械功,质量等概念属上位学习性质的概念,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学生脑中无其它现成知识来同化这些知识,因此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例举大量事例等活动,从事实中逐步归纳出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以有效形成概念。而对于初中物理中的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等概念,可以应用启发—掌握模式,激活—同化模式,也可采用师生共振模式,甚至还可用引导—探究的模式,至于采用什么模式较好,我们认为没有现成的标准,也不能简单说哪一种模式效果最好。通过研究,我们课题组认为,选择和评价教学模式的依据之一是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应与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相匹配。如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则可采用引导——探究模式,或问题解决模式,或独立—探究模式;如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则可采用师生—共振模式;如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则可采用导学类模式;如要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则可采用启发—掌握模式或激活—同化模式,此外,教学模式的选择,还受到教师、学生、学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在有的学校,有的班级可以应用师生—共振模式上课,可以应用引导——探究模式上课,可以应用问题—解决模式上课,但在有的学校就可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只能用启发—掌握模式,或用激活—同化模式来上课。

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应用,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概念的学习性质,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学校的条件,学生的情况和教师的情况等三个方面。作为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这对老师来讲,是一次严骏的挑战,也是体现教师工作创造性的一个机遇。

课题组的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同时,还应用研究的成果于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对于一些定性的规律,或简单的物理现象,也可以采用活动—归纳模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定量的或半定量的物理规律,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启发—掌握模式,师生—共握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等进行教学设计。

经过近2年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区或学区内多次组织研究课,公开课,有的由课题组教师亲自上,有的由一些科研积极分子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研究的一些成果和上课的教案,详见《浦东新区物理学科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和教案汇编》。

7、采用说课形式,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说者答辩、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说课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研究活动,而且也是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好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它比研究课或公开课更有效,这是因为说课者不仅要说出怎样做,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听者不仅知道其然,而且还知道所以然,这是最重要的。

具体的说,我们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主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包括分析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这样分析的依据等、第二说教学过程或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部分是说课的主要部分。主要分析知识点的学习性质,教学目标的陈述,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任务及教学条件的分析,为完成教学目标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使教学的整体设计达到较优化的水平,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能使教师体会到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案例,使教师认识到学习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第三说实验,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的安排,实验的操作要领,实验的改进或可增加哪些小实验学。第四说教学程序,主要将教学设计的思想进行物化,使教学设计思想成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我们要求每位说课者都要用书面材料进行准备,这一方面要求负责说课的教师要看一些书,看一些有关的资料,以提高说课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利于推广,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教学理论水平,也有利教学资料的积累,以便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为抓好说课活动,我们及时组织课题组和中心组教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出了浦东新区物理学科初中物理说课的要求,印发到各校物理组。通过这样一个举措,使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都明确了说课的要求,进行教案设计的要求和程序,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另外一方面,说课要求,也提供了一种把先进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的操作技术的思路和方法,对实践教研活动课题化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的说课要求见附录)

六、研究的结论

课题组通过近2年的实践研究,可初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变成可操作的教学技术成为可能,这一点从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它的结构就可显而易见的看出,从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教案汇编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2、有利于提高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法。如前所述,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要以六个基本要素及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考虑,也就是要对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选择何种理论作指导,教学的环节,教学的策略,如何评价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分析,仔细考虑。这样,长此以往,教师的设计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3、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从我们研究的情况看,由于针对不同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教学,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更有效;另一方面,由于有较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作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能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服务并服从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有利于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一般地说,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作指导,因此按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能比较好的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更强调学生的发展,强调整体素质的提高。

5、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教研活动课题化和使教研组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近一年的各学区的研究课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都

能用教学模式的思想设计教学。很多学校物理组收集了很多有关教学模式的资料,并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在组内或校内的研究课上,也有很多教师用教学模式思想来设计教学。

七、存在的问题

1、由于研究时间较短,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模式的种类还不多,能够较熟练的应用在课堂上的也不多,目前,一般的教师在课堂上,还只能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而由于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在一堂课上需要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模式的思想进行教学,这样才能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2、要正确领会模式的内涵,并能正确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知识,在这方面,教师存在的缺陷是比较明显的,归纳起来主要就是理论的修养不够,造成机械的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各个环节的衔接也比较僵化。这样给推广也带来了困难。

3、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从而降低了教学的实效。

对我们来说,这项研究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起了一个步,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要在教学策略,学习策略以及构建更多的适合物理内容、适合两期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逐步改进说课的要求,以切实推动我区的物理教学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区的物理教学水平。

八、参考资料: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杨小微:中小学教学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刘齐煌等:中学物理教学能力,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4、孙元清: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海教学研究,1964年第12期

5、刘电芝等:学习策略1~12,学科教育,1997年第1—12期

6、施其康: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化学教学,1998年第6期

7、袁孝凤:课堂教学“引导—探究”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7期

8、傅远怀:课堂教学:“启动—掌握”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7期

9、陈志芳:课堂教学“示范—实践”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8期

10、包霞:课堂教学“辅导—自觉”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8期

11、张长江:活动课教学“策划—行动”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8期

12、曹礽祥:化学课堂教学“指导—完善”模式,化学教学,1998年第9期

13、沈金润: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研究,化学教学,1998年第9期

14、李志道: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化学教学,1998年第9期

15、宓子宏:物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目前尤为重要,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创新迫在眉睫。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水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勇于探索、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因此物理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块资源开展创新教育,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探索的课题,教师应突破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对人类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更清晰地把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水平浅谈几点看法: 1.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沿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创新能力,但因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能力体现不出来。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其表现被动不愿意去练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我也能和别人一样能完成好动作该多好啊!”于是我们的物理教师就应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发现亮点,尤其对个别差生出现不协调、动作生硬的情况下,不能批评,可以采取提取起其整个动作中的某个细节,甚至是一个微小的细节给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强信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做好每一个动作,从而努力获得成功。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确立学生中心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创造性学习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发展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刘明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1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课题创新要点: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有效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研究论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物理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物理概念反应物理现象的本质,只有抓住现象的本质才能分析各有关现象的内在联系,才能掌握物理基本定理、基本原理。如何设计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几点粗浅方法。 一、巧设悬念情景,培养思维的自动性 思维的自动性,表现为学生对物理充满热情,以学习物理为兴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例如,讲大气压强存在时,演示马德堡半球,当球内有空气时,两个半球很容易分开,用抽气机将球内的空气抽掉,两半球就分不开。使学生大惑不解,进而精想其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样引入新课使学生沉浸在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景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又如,在教授惯性及惯性现象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讲台上放一摞棋子,然后问学生:“如果用尺子迅速打击

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出现什么现象。”许多学生抢着回答:“上面的棋子会跟着飞出。”然后教师现场实验。结果上面的棋子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落在正下方。学生带着疑惑,最后引入新课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 二、理解概念内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物理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例如,“密度”这个概念,一定要懂得不同的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而同一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却是一定的。只有从这两方面来分析,才能使学生明白:对一定的物质来说,不管其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如何,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在电功率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36V,15W”的玩具风车,把它接在36V 的电路中,它正常转动,把它接在24V的电路中,它转动很慢,把它接在40V的电路中,它剧烈转动。实验表明: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而改变,所以说一个用电器的功率多大时,要指明工作电压,只有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才是额定功率。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闫鑫蕾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闫鑫蕾 发表时间:2017-03-15T13:21:06.59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作者:闫鑫蕾 [导读]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SSN1004-1621(2017)01-048-02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物理概念。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往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 3、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4、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5、通过加强学生感官认识引入。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看"外,还要让学生"听"、"闻"、等加强感官认识。如:引入"响度,音调落色"可以放录音。引入"扩散"概念,可以让学生闻香水。(将香水瓶放在教室墙角,不要喷洒。) 6、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 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7、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 如:"电压"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与水压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1、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2、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4、图象电教法 有些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5、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6、设疑法 设疑的过程便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可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可通过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 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 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 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 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 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 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 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 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 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 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 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摘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的对问题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学习物理很是苦恼,老师逼,家长压,大有喘不过气来之感,不得不承认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是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不妨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去找找原因,在教学方式上多来点悬念,多提点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不少学生说起物理教学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去学习。这样被动的学习是一种强迫的被迫行为,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长此以往,对物理必然产生一种畏惧的感觉,从而讨厌物理课。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当然是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效率高不说,还学得流畅轻

松,他们才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教师才能够更好的驾御物理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观察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在过程上下功夫,注意演示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如我在教学“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学生的自我操作,学生得出了“摩擦过的相同电荷的物体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几个实验的演示和观察,我们不仅成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指导教师仍有“学生会了就行,做不做实验没关系”的思想,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参与此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工作较被动;部分学生受家庭或老师的影响,担心开放实验会占用理论课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时间,有应付实验现象. 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一方面认识不到位的老师暂时不吸收进入开放实验室指导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展开,两个月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工作顺利展开最有效的催化剂. 破除陈旧理念,正确认识开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

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名称:电功率 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2课时 提供者:陈川春单位:海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内容·需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 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 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分析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分析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分析论文 2对比教学法有利于灵活运用物理概念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既要记住概念的定义式与表述内容,也要对其包含的物理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与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 常听到有些学生抱怨物理概念多,又难于理解。但是,在概念教学 中如果使用对比教学法,能让学生学会掌握触类旁通的本领,有利 于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物理概念去理解一些陌生的物理概念。比如,在学习完“速度”这一概念后,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容易 记住并理解v=s/t,在学习“功率”这一概念时,就可以借助 对比法,让学生观察P=W/t与速度的概念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们通过对比很快发现,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公式描述的 都是在单位时间内,某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程度。对比教学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灵活使用简单易懂的速度概念公式去理解相对抽象复杂 的功率公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媒体形象演示 4循序渐进、拾阶而上 物理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则在于将“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上升为“规律化”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 习物理知识时,如果仅停留在现象的.学习过程中,肯定是不够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让学 生能够从“浅显化”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其中的混乱与变化,并且能 从中探索出一种有序的规律,实现现象与意义上的和谐统一。例如,这里还是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在探讨这一概念时,很多初中 生刚刚涉及这一概念,从求解上来看是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求解, 但是概念却是:“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对于这一概念,学生就很难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习惯于从数学公式与数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有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这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目的。初中物理的学习首先就是概念的学习。本人就初中物理学习的基本问题对物理概念学习的一些感受具体谈谈。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实践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或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速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学科联系,做好铺垫 “速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

而演示实验中,测物体的速度是刚学的新内容,测速度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速度公式进行测量。从而为本节教学节约时间。利用以前数学中的许多相关知识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学习中的新问题。起到知识铺垫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单凭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像“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体影像。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我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新鲜、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获得与概念有联系的感性认识,又因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搞好初中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标签: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认知和操作技能。但是研究表明,初中物理的开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做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模式化严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工作者希望能更快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谁是领导。只有将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的主体仍然是教育者,学生总是在课堂中发挥辅助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教育者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拓展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践上欠缺 鉴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教育工作者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利用学生的先验行为来解释物理基础和进行实验。在这些实验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物理知识规律不明确,使得物理实践模式过于僵化和冗长。在过去,它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探索物理的欲望,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发挥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设备缺乏 由于学校的经济实力和地理关系,体育设施还不完善。今天,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许多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学习。然而,由于城市学校有很多学生和班级,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此外,由于实验工具和设备的缺乏,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教材等。学习知识,就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久文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性,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确构建意义,关注概念的主观性和抽象性,让学生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能协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基本内容方法过程 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作为基础的,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总而言之,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真可谓“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李文龙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它是构成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前提。教师要非常重视物理概念教学,让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抓好了概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它是构成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前提。教师要非常重视物理概念教学,让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抓好了概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本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概念教学的一点看法: 1 概念教学要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要学生发现问题与矛盾,让学生为解决矛盾而学习 概念教学中,首先切记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片面的。从学习概念前的引入开始至生成概念,都要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关键是利用现有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处处发现问题及矛盾,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入新的概念。例如在讲解速度概念时,教师设计问题:如何比较百米赛跑谁跑得快?有几种方法?学生踊跃发言:a.谁先到达终点谁跑得快。即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的最快;b.同时起跑谁在前面谁跑得快,即相同时间谁运动的距离远谁跑得快。通过教师点拨:小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2)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下一步链接新概念的关键地方。问:不同路程不同时间又该如何比较谁运动的快慢呢?让学生发现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否则将会办成一锅粥。在此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引导学生得出:人们习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快慢,即速度。之后依据概念讲物理意义,公式,应用来加强概念的理解,相类似的还有压强,功率的教学。 2 让学生归纳总结,生成概念 概念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不采取为了讲概念而讲,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某一新问题要有感性认识后,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抓住关键(即内涵),分散难点,各个突破,最后自己生成概念。如在摩擦力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及摩擦的分类后,让学生离开座位做了几件事:走路,拖地,扫地,擦黑板,写字后,提问:上述几个摩擦的实例中各有几个物体?(1)这两个物体有什么关系?学生答:两物体是相互接触的——产生条件;(2)摩擦产生地方在什么地方?答:接触面上——产生地点;(3)产生什么样的力?答:阻碍脚向后的力、阻碍拖把向前的力,教师予以点拨,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即出现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看到上述摩擦事例中有个共同点是: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集体回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这样避免了学习时的枯燥和乏味及记不住的感觉。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蒸发,沸腾等概念。 3 概念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对比 概念教学中适当运用对比找出区别和联系,可加深相对概念内涵本质的认识,深化概念理解,避免混淆,同时知识得以扩展和系统化。如在压力和重力教学中,有时压力等于重力,有时不等,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学生分不清,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产生,只要有压力就等于重力,此问题在于概念混淆不清,因此让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的概括,它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的感怀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是物理知识的大门。现就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对概念的形成积累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表象丰富,概念形象鲜明。 例如:在“压强”概念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形成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印象。为了强化压力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的认识,让学生用两个食指挤压一支铅笔的平端和尖端,说出自己的感受,指出其意义。再联系一些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这样,压强的概念可以建立得更好,更深刻一些,更容易接受。 初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大多是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归纳出来的。学生对直观性强的形象易形成表象,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应注意的是,要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引导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来,应注意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找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的共同属性,启发他们在过程中积极思维,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 二、举例分析,形成概念 选择生活中经验与形成概念有密切的关系的事例,使学生头脑中展现出的表象再通过实验强化概念的直观形象,进行抽象思维概括出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自然、易懂。 例如:在绝缘体的概念教学中举我们常用的钳子外套是橡胶和塑料制的。这是用它不导电的性能给出概念,像这样不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然后,演示课本实验,说明概念中为什么用“不易”而不用“不能”,强化了绝缘体概念的建立。这样形成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印象深刻。 三、对比概括,形成概念 通过对比研究的各个事物或现象的有关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异同,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抽象概括出新概念,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形成概念明朗,利于突破难点。例如:在密度概念教学时,首先出示几组不同的物质,让学生各抒已见,讨论鉴别物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掂一掂体积相同的铁和铝哪个重,质量哪个大,并用实验验证,比较不同物质必然要取相同体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