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蛑??3趸槿?母鲈拢?识???涨昂螅?巴馐杳飞冈掠埃?老⊙谟常?嵊肴闚&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

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

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

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

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

你不要悲伤啊!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

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

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

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

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

我也答应了你。

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

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

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

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

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

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

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

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

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24 与妻书_课文分析

24. 与 妻 书 本文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文章有叙有议有抒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 既对与妻子相亲相爱的往事进行了深情的回忆,又向妻子讲述了自己为革命献身的道理,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可以说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作者写这封遗书时的感情是非常矛盾而又激动万分的,“至爱”妻子又“忍舍汝而死”似乎充满矛盾。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赴义能够理解,在信中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因为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整篇书信就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写的。 全文共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地说明自己给妻子写这封诀别信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尽情倾诉了自己“至爱”妻子又“忍舍汝而死”的看似矛盾的心情,其间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革命道理。 第2段,开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可以说是全文的纲。作者对妻子阐述了“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道理,希望妻子理解,不要为自己的牺牲而悲伤。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之间谈及生死及相互恩爱的往事。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述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的原因。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对妻子的情感无比之深。 第4段,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把“吾至爱汝”的真情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议论。作者先一一列举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

读《与妻书》有感_1000字

读《与妻书》有感_1000字 万籁俱寂的夜,唯有袅袅灯光弥漫一方小小的书房,不觉中,一粒泪珠滚落,在书页上,化开了,淡淡的一抹,却化不开眼眶里那一层浓浓的雾。书页上那一字一句透着墨香,铿锵有力,似又蕴涵了万般柔情,那是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最后一封信,经过了岁月的沉淀,更渗出了他们峥嵘时光里最深沉的爱情。 没有华彩的标题,令人眩目的辞藻,“与妻书”三个字便代表了一切,原件写在一块手帕上,那是一块方方的小手帕,寄寓了林觉民伟大的人格以及他与妻子至死不渝的爱。灯光下,我细细地咀嚼回味着书中的每一句话。开篇的“卿卿”二字温柔细腻,似一股暖流涌入胸腔,这般感人。 “吾至爱汝”,一个丈夫的心声,想必早已哭断了他妻的肝肠,连我都潸然滚落了泪珠。“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一句句,一行行,那么的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书桌前的我默默无语,唯有泪千行。深挚的爱埋藏在心底升华成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无奈间,大局为重,觉民牺牲流血在所不惜,而与妻子,他只盼来生再见!读《与妻书》,让我领略到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刚毅不屈,大义凛然。他将小爱熔铸成了大爱,成全了千千万

万他人的爱。 合上书页,我的眼前浮现出林觉民写此信时的悲伤无奈,亦是那么昏暗的灯光下,他用颤抖的手写下对妻子最后的怀念,心房里莫名被割了一刀般,无助地滴落鲜红的血液。而千里之外,意映她每日盼君还,望眼欲穿,却依旧是失落孤独。但她支持丈夫的事业,只因她胸怀天下。慢慢地回想,信中还隐含着觉民他高尚的情操,他英勇无畏,舍己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随着他们的爱一起凝华,结成比血液更浓厚的情感。 当世间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的刹那,爱永存,点点滴滴,细节之处发人深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记得女作家三毛曾在丈夫荷西因潜水意外去世之后说过这 样一段话:“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钟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一样的爱情,一样的伤痛离别,亦在诠释夫妻之间那一种无私的品质。 觉民,我也懂你的爱,你的抉择,肩负时代的使命,那是一种责任,但你也有家的责任。我了解你的痛苦,你的两难。正因为这样,更提升了你的人格,让你更加伟岸不屈,相信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也一定会以你为荣,哪怕相聚已无期! 读《与妻书》使我了解,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

林觉民与妻书-作文

林觉民《与妻书》 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蛑??3趸槿?母鲈拢?识???涨昂螅?巴馐杳飞冈掠埃?老⊙谟常?嵊肴闚&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24 与妻书语文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七篇

最新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24 与妻书语文版拔高训练第五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汝幸而偶我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吾今死无余憾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划线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B、汝幸而偶我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遍地腥云 B、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C、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D、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写出下面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意映卿卿如晤______ 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_____ ③故遂忍悲为汝言之______

④吾充吾爱汝之心______ ⑤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______ ⑥第以今日事势观之______ ⑦抑汝能之乎______ ⑧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______ ⑨使之肖我______ ⑩当哭相和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忍:______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______ 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______ ④吾充吾爱汝之心充:______ ⑤与使吾先死也与:______

⑥无宁汝先吾而死无宁:______ ⑦后经吾婉解婉:______ 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盖:______ ⑨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不能禁:______ ⑩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______ ?抑汝能之乎抑:______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率性:______ ?使之肖我肖:______ ?吾家后日当甚贫当:______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______ ?吾爱汝至至:______ ?汝不必以无侣悲 侣:______ ?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______ 拟:______ 【答案】:

《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 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 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林觉民《与妻书》

与妻书 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1911年4月24日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

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人教版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语文中考试卷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停滞(zhì)陨落(yǔn)岔开(chà)饶舌(ráo) B.婆娑(suō)灼伤(sháo)粗犷(kuàng)岑寂(chén) C.禀赋(bǐng)威慑(shè)驽钝(nú)咫尺(zhǐ) ) D.钦差(chāi)熹微(xī)拘谨(jǐn)窒息(zhì) 【答案】B 【解析】B灼伤(zhuó)粗犷(guǎng)岑寂(cé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笨拙悖谬不言而喻一劳永逸 B.愤慨隘口痛心疾首稍纵即逝 C.眷顾蹒跚兴致勃勃无动于衷 D.鳞峋谩骂死心塌地水泄不通 、 【答案】D 【解析】嶙峋 3.下列加点成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 B.央视《“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 ....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 ....,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答案】A !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答案】C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林觉民致陈意映的情书

【辛亥先贤】林觉民:千古绝唱《与妻书》 时间: 2011-10-12 14:33 来源:深圳特区报 ■通讯员林丽明/文周明太/图 一身白色中山装,面白如玉,肝肠如铁——随着电影《辛亥革命》的热映,由人气偶像胡歌演绎的翩翩少年林觉民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因为千古绝唱的《与妻书》,林觉民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平添了几分绕指柔情。笔者近日特意走访了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和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听取众多专家解读这位烈士的一生。 少年不望万户侯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区现存的唯一巷格局式老街。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南后街与杨桥巷的交叉路口。一走进故居,迎面而来的是朱门、灰瓦、高高的封火墙。在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直视远方。 林觉民名满天下,因为他是“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因为他写下的《与妻书》——融革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与一体——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介绍,许多慕名前来的人惊叹的不仅是林觉民如此年轻,牺牲时才24岁,而且才情过人,时光已越百年,但文章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这篇“天下第一情书”是如何诞生的呢?林觉民故居东西厢房的一帧帧图片,记录了这位革命先驱少年时代挥斥方遒、投身革命、喋血黄花的传奇一生。 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他天资聪颖却十分厌恶科举考试。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那年,林觉民考入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他常对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林觉民性格刚直,不畏强暴,被同学推为领袖,数次参与领导为争得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潮。 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听讲解员介绍林觉民《与妻书》。 在全闽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叶在琦眼中,林觉民是一位聪颖好学、大器早成、能言善辩的学生。他意味深长地说:“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在场的学堂一学监悄对人语:“亡清者,必此辈也!” 在自己家中,林觉民也办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首先他把自己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起来,再发动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余人入学。林觉民除了教她们国学,还传授西方的文化知识,介绍世界局势,抨击封建礼教。在林觉民的影响下,她们纷纷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1907年,林觉民自费留学日本,第一年专攻日语,第二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到日本后不久,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期间撰写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驳斥君主立宪的谬论,并出版《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两本译著。 “为天下人谋永福” 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内部笼罩着一种失败主义情绪,而孙中山坚定认为“愈不可为,愈为。”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

齐越节《与妻书》朗诵稿

与妻书 (配音)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泣血,感动天下。 A: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B:觉民,天色晚了,你还没回来,我的爱人,你在哪?依新睡了,梦里轻声唤着爹爹···觉民,回家呀··· A: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一个人,你读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鬼了···这些日子,爱恨交杂的思绪跟对你依依不舍的眷恋,像利爪一样猛烈地撕扯着我的心,眼泪混合着笔墨,伴着心中波涛翻滚的怅然,好几次都想搁笔,但又恐怕你不能体谅我的心思,怕你怪我弃你而去··· B:我想在信中找回我的思念,然而读到的却是凄凉悲怆的诀别,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使我相信刹那也是永恒。 A:意映卿卿你知道吗?自从与你相识,我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而当今世道,遍地血雨腥风,百姓颠沛流离,国土连年沦丧,真正幸福美满的有几家··· B:你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爱我,也希望天下人都能爱其所爱,我明白,也愿意把天下人当做亲人来对待,可就是不能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可国家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倘若我死能激励四万万同胞奋勇而起,我神州大地定会雷震九霄,我中华民族定能乾坤再造,我虽死而由生啊! B:觉民,还记得吗?四年前,你从日本留学回来我对你说:今后若要远行,一定带上我!天涯海角,卿愿随君行! A:记得···也答应了··· B:可你毕竟是林觉民,十三岁就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的林觉民,这次回来,你只说日本的学校放樱花假,可你形色匆忙,我知道,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我说,然而每每四目相对你都欲言又止,好几次我从··· A:可这次不比从前,我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纵然有千般理由万般感慨,又怎么忍心对你坦言,况且你有孕在身我不能常伴左右已经深感歉疚,怎又么忍心让你为我担忧···舍生取义我没有遗憾,为国捐躯我万死不辞!革命成功与否自有同志们继续奋斗!唯独你婆娑的泪眼,叫我肝肠寸断··· B:觉民,我有幸嫁给你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 A:我有幸娶到你,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依新五岁了,转眼长大成人,好好教导他,让他像我。你腹中怀的,我猜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温婉,贤淑··· B:也可能是男孩,我把他和依新一起培养成与你有相同志向的人。 A:那我们家今后会很清贫··· B:我从来就不怕清贫!在战争的炮火中辗转流离也好,在政权的更迭中仓皇度日也罢,只要还能见到你! A:梦里吧,我向来不相信这世上有鬼,现在却希望真的有鬼。还记不记得我对你说过,与其我死在你前面,不如你比我先死. B:你是说,凭我纤弱的身体和细腻的感情,一定无法承受失去你的悲痛? A:所以我说宁愿你先死去,让我来忍受这一切的痛苦!谁知,到底还是我先你而去了···我爱你!然而天下重任使我不能继续拥有爱你的权利!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

《与妻书》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与妻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 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 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 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 、“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 ,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二)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思考与练习一) (三)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 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 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 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原句略。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 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第3 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4 与妻书练习 (新版)语文版

24 与妻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晤.( ) 彀.( ) 肖.( ) 旁.( ) 婉.( ) 不能禁.(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如晤:______________ (2)切切:______________ (3)率性:______________ (4)的的: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5.“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6.作者是一个革命者,为什么却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7.翻译句子。 (1)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2)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8.“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9.“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中的“此”指什么? 10.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的什么希望? 11.从选文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舟山中考)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⑤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舟船侍从以西.( )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

广西桂林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桂林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停滞(zhì)陨落(yǔn)岔开(chà)饶舌(ráo) B.婆娑(suō)灼伤(sháo)粗犷(kuàng)岑寂(chén) C.禀赋(bǐng)威慑(shè)驽钝(nú)咫尺(zhǐ) D.钦差(chāi)熹微(xī)拘谨(jǐn)窒息(zhì) 【答案】B 【解析】B灼伤(zhuó)粗犷(guǎng)岑寂(cé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笨拙悖谬不言而喻一劳永逸 B.愤慨隘口痛心疾首稍纵即逝 C.眷顾蹒跚兴致勃勃无动于衷 D.鳞峋谩骂死心塌地水泄不通 【答案】D 【解析】嶙峋 3.下列加点成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 B.央视《“歌从漓江来”2020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 ....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 ....,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答案】A 【解析】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答案】C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答案】B 6.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答案】C 二、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与妻书同步练习语文版

与妻书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如晤.(wù) 婉. 解(wǎn) 嗟.夫(jiē) 使之肖. 我(xiào) 相和.(hè) 依旁. (bàng) 的. 的(dí) 2.找出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 意思:依靠 几家能彀 彀通够 意思:可以满足需要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2)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 (3)望日: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4)率性:顺着本性(去做)。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 (5)的的:真实、确实。 (6)独善其身: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本文指只顾自己好。 (7)诸母:指伯母、叔母。 2.一词多义辨析 (1)竟????? 竟.夕不眠(整个)不能竟.书(完毕) (2)语????? 语.云:仁者“老吾老……”(名词,古语)以吾所志语. 汝(动词,告诉) (3)解????? 后经吾婉解.(解释)有不解.处(明白,理解) (4)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及)及. 今思之(动词,等到) (5)善????? 汝其善.抚之(好好地)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3.词类活用解释 (1)汝幸而偶我 活用词语:偶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嫁给。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活用词语:第一个“老”“幼” 解释:形容词用作动词,老,敬爱。幼,爱护。 (3)当尽吾意为幸 活用词语:尽 解释:使动用法,使……尽。 (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活用词语:乐 解释:意动用法,以……为乐。 4.古今异义区分 (1)汝可以模拟.. 得之 古义:模,揣摩;拟,揣度。今义:模仿。 (2)第. 以今日事势观之 古义:但,表转折。今义:第几。

不能没有家阅读题答案

不能没有家阅读题答案 《不能没有家》阅读原文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

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

与妻书教案(公开课)

《与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思想: 1、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 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 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 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 亲 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 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2、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 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 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 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 1911 年 4 月 27 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死伤惨重,其中一位25 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 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感动天下。 二、背景和资料 1、黄花岗起义:1910 年 11 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 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1911 年 4 月 27 日下午 5 时 30 分,黄兴率 130 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 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 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 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2、林觉民(1887-1911)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 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 年春回国,4 月 24 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 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之一。 林觉民受伤被俘后,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说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 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 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时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4 岁。 三、体味文中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

小说阅读训练

B2—B3 栏目:专项阅读与训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爱国情怀”专题阅读与训练 王孔文冯述田 【导语】 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最神圣的使命,它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更是一种情怀。爱国情怀,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根的归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情怀将中华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爱国,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始终不渝的情感和信念,正如陆游所言?位卑未敢忘忧国?。 邮轮上的姑娘 胡海明 ①我在歌诗达邮轮大西洋号吃第一顿自助餐的时候,一位女服务员引起了我的注意——倒不是这位姑娘有“沉鱼落雁”之美,而是她周到热情的服务和始终纯真的微笑。 ②邮轮上连接船尾露天餐厅和室内餐厅有一条必经的通道,来往的客人特别多,她似乎常在那儿“站岗”。有的客人在室内餐厅取完食品后喜欢去甲板上观海景用餐,在颠簸的船上难免有汤水洒在光滑的地板上。每每此刻,她总会立刻用抹布拭去。邮轮上老年游客挺多,见到老年人经过时,她总是关切地提醒:“老人家慢走啊!” ③见面次数多了,我们也混了个脸熟。一天下午,我去餐厅喝下午茶,其间我与她聊了起来。她告诉我,她来自大连,毕业于大连海运学校,今年十九岁。她指了指胸口的服务牌说:“我姓顾,在邮轮上已经工作了一年,目前是见习服务生。”我说:“你工作很细心,客人滴落的汤水你都能马上擦去……”没想到这番话却刺痛了姑娘的心——那是她刚上船做服务生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客人杯中的饮料不慎洒落在地板上,而她由于忙碌没能及时擦去,导致一位经过的老太太滑倒…… ④她自责地说:“你看看,由于我工作不够认真仔细,才导致人家老太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⑤大西洋号上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胸前佩戴的徽章上有他们的名字和所在国的国旗。小顾告诉我,大西洋号有900多位员工,而餐厅、酒吧服务员多为中国、印度、菲律宾人。小顾自豪地说,祖国的强大让她和同伴在船上赢得了尊重,来自中国的声音常常能引起邮轮高管的重视。 ⑥她告诉我一个“悬挂国旗的故事”。那是2012年,她上船工作没多久,就到了中国的国庆节。过节前,小顾给邮轮上的宣传官提了个建议:能否在员工所在国国庆那天,在船上悬挂所在国的国旗,播放所在国的民族音乐……没想到,她的这条合理化建议立刻反映到船长那里,船长跷着大拇指连说“very good”(很好)! ⑦“十一国庆那天,船上第一次挂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全船回荡着悠扬的小提琴曲《梁祝》……那一刻,她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是那样自豪!因为这个“金点子”,她还得到船长100美元的奖励。 ⑧五天四晚的行程很快过去了,临下船的时候,我在甲板上又遇见了小顾。她微笑着问我:“你知道我什么时候心情最激动吗?”我看着她一时也答不上来。她指了指宝扬码头楼顶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动情地说:“每次看见她,我就有种说不出的激动!”我理解这位长年漂泊在大海上的中国姑娘的心情。 ⑨当我下了船,回首眺望时,依稀看见有一个人还在向我挥手……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思考题】 1.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邮轮上的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每此刻,她总.会立刻用抹布拭去。邮轮上老年游客挺多,见到老年人经过,她总.是关切地提醒:?老人家慢走啊!?

语文:第24课《与妻书》同步练习(语文版九年级下)(无答案)

与妻书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意映卿卿如晤()窗外疏梅筛月影()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的的非吾所忍()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juàn属()⑵使之xiào我() ⑶汝可以模nǐ得之()⑷后经吾wǜ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 ⑵谓吾忍舍汝而死忍: ⑶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忘情: ⑷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 ⑸吾家后日当甚贫当: ⑹的的非吾所忍的的: 4、用现你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⑶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⑷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5、《与妻书》选自,作者, 之一,字意洞,福建闽候人。 6、《与妻书》是作者写给妻子的绝笔信,表现了 。 读选文,回答问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理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7、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8、“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此”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怎样的希望? 10、从选文中可看出,林觉民是个怎样的人? 11、“徙使肉地眼成穿而骨化石”与我国古代一则民间传说有关,请写出传说中那位女子的名字。“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与我国古代一则故事有关,请写出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 第二部分: 和氏璧 《韩非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