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 :水蒸汽。

用途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朗肯循环

匀速

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 T 的计算公式 y 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 T 的提高途径

10-1 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按卡诺循环进行。

1-2 绝热膨胀(汽轮机) 2-C 定温放热(冷凝汽)

可以实现 5-1 定温加热(锅炉)

C-5 绝热压缩(压缩机) 难以实现

原因: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

1、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3点的湿蒸汽比容比

水大的多'23νν>'

2

32000νν≈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p v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论效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机

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

限温这就需要对卡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10-2 朗肯循环

过程: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C,对冷却水放出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朗诺循环。

1-2 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2-3 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

3-4 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

4-1 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

4-1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技术功交换。

1-2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1)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C 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2)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3)过热区、过冷区加热是高压。

缺点在过冷区,高压加热,减少平均温差对热效率是不利的,但对简化设备有

大的好处。

1、 压缩比容为Q 2′的水较压缩比容v c 的水汽混合物容易得多,简化设备用泵代

替 压缩机。

2、采用过热蒸汽对增加了平均吸热温度膨胀终了时乏气的干度增加,这些都是有

的。

二、朗肯循环热效率

用T-S 图分析,设工质是1kg 。 则1kg 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q 1=h 1-h 4 则1kg 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q 2=h 2-h 3 故循环有效吸热量

q 0=q 1-q 2=(h 1-h 4)-(h 2-h 3)

1kg 工质在T 中绝热过程所作的功 12T w h h =-

1kg 工质在P 中绝热过程消耗的功 43P w h h =- 故循环净功

01234()()w h h h h =--- 则 00w q = 012

11

t w q q q q η-∴=

=

142314124314

()()

()()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

----=

-

由于过冷水在泵中绝热压缩过程,水具有不可压缩性故水温变化很 小。 0u ?=

即 43v v = 0w = 0q = 故 4343212()wp h h p p v h h '

=-=--

即 43h h =

∴ 上式可简化:

12

14

t h h h h η-=- 参数确定:1h 、2h 可表示or 图,3h 只可查表

三、改变水蒸气参数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1.提高蒸汽初温对热效率的影响

设初压p 1=const ,乏汽压力p 2=const,

↑T 1→ T 1'→ (T m1' >T m1 ) 。

过程2'-3和原过程2-3放热温度相同,即

T m2' =T m2 =T 2

于是,由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ηt

=1-(T 2/T m1)可知,蒸汽初温由T 1提高到

T 1'时,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此外,当蒸汽的初温提高时,如果蒸汽的初压不变,绝热膨胀终了状态比原状态2有较大的干度。乏汽的干度增大。 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减少,这有利于减少汽轮机内部的功耗散,也有利于改善汽轮机叶片的工作条件。但另一方面,为提高蒸汽的初温,则要求锅炉过热器所用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2.提高蒸汽初压对热效率的影响

设初温T 1 =const ,乏汽压力p 2 =const 。

↑p 1→p 1'→(T m1' >T m1 ) 。

过程2'-3和原过程2-3放热温度相同,即 T m2' =

T m2 =T 2

于是,根据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ηt =1-(T 2/T m1)可知,提高蒸汽初

压p 1,可使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提高。

当提高蒸汽的初压时,如果蒸汽的初温不变,则绝热膨胀终了状态2'比原状态2有较小的干度。 干度减小说明乏汽中含有的水分增加,这会引起汽轮机内部的耗散增加。特别是干度较低而水分过多 时,由于水滴的冲击,汽轮机叶片的表

面受破坏,甚至引起叶片振动,影响叶片的使用寿命。因此,一般同时提高蒸汽的初温及初压,既能提高热效率,又能保证汽轮机内部良好的工作条件。

3.降低乏汽压力对热效率的影响

设初温T1=const ,初压p1=const

降低乏汽的压力p 2→与乏汽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也随 着降低,放热过程

2'-3'要比原过程2-3有较低的放热温度 ,即

T 2‘<T 2。虽然这时加热过程的起点T 0也降低为

T 0',

但它对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影响很小。

因而,由等效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公式可知,

降低乏汽的压力p 2,可以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

率。

乏汽的凝结温度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当乏汽的凝结温度降低到28℃时,乏汽的压力相应地降低为0.0039MPa 左右。

10-3 回热循环(抽汽循环)

上次课我们重点讲了朗肯循环,水加热或过热蒸汽不是在定温下进行的。所以朗肯循环热效率小于同温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另外我们从它的状态分析可知。

当20.04p bar =时29t →=℃

198p bar =时310t →=℃

将水从29℃加热到310℃,在朗肯循环中是直接由锅炉的燃料燃烧

释放的热量供给,产生1kg 蒸汽所需的热量1q 中大约有50%的热量被凝气器中的

水带走,因而热效率不变,所以为提高t η,

蒸汽功力装置都采用给水回热气的回热循环。

一、回热循环

为分析方便,以一次抽气为例。如图

叙述,每千克状态"1"的新蒸汽进入汽轮机

中绝热膨胀到状态101010(,)p t 时,即从汽轮机中抽出αkg ,被引进回热器。R 中使之在定压下凝结放热。成为1α千克的饱积水,剩下的(11α-)千克的蒸汽继续绝热膨胀到状态"2"然后进入冷凝气凝结成2'饱和水。经给水泵进入回热气,在其中接受α千克蒸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将温度提高到10'并与α千克蒸汽凝结成水R 或1kg 10'的饱和水。 然后由泵进入锅炉,接受外热源加热,在高压下成为1kg 的"1"状态新器。这种不是全部工作蒸汽在热机中膨胀放热而是取出其中一部分用以回热给水→抽气回热 2、循环热效率 tR η 根据 0

1

tR w q η= a:0w 的确定

回热循环中1kg 蒸汽在汽轮机中所作的功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α千克工质从p 1-p 01所作的功,一部分为()1α-kg 蒸汽从p 1-p 2所作的功,则

01101112()(1)()w h h h h αα=-+--

101012()(1)()h h h h α=-+-- b: 1q 的确定

1101q h h '=-

10101211()(1)()

tR o h h h h h h αη-+--∴=

'

-

为了与郎肯循环比较,确定01h ' 首先:根据热平衡得

1012010(1)()()h h h h αα'''--=-

or 根据稳定流动方程

011012012012(1)h h h h h h h ααα''=+-''-=

'

-

从而可得 0121012()h h h h α'''=+-

2-3过程线下面的面积不表示

(1)kg

α-蒸汽所放出的热

代入 tR η 得 1121011121101(1)()()

(1)()()

tR h h h h h h h h ααηαα--+-=

'--+-

1121121212(1)()(1)()

t h h h h h h

h h ααη-->

---=='

-

结论:这一循环与朗肯循环122'561-----不同之处

(1) 水自2’到10'的加热不由外热源供给(在锅炉中吸热量减小)

(2) α千克的蒸汽在作了一部分功后不再向外热源放热向外热源放热的只有

(1)α-千克,因而减少了排向低温热源的热损失。

∴循环中向外热源吸入的热量1q 和向外热源放出的热量2q 及0w 都比朗肯循环中小,而tR η

增大.

现代大型蒸汽动力装置大部分采用回热措施。一般抽汽回热的级数为3~8级,而且往往回热和再热同时并用,以求使蒸汽动力装置得到尽可能高的热效率。但这将使装置的复杂性大为增加,装置的投资成本也大为增加。 10-4 再热循环

为了提高热效率,可以采用再热的方法来提高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引出,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循环。由0-1—定压吸热过程,1-a —绝热膨胀过程,a-1'—定压再热过程,1'-2'—绝热膨胀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3-0—绝热加压过程等组成。

量。不能用面积反映循环中真实热量关系及循环热效率。

要使整个加热过程的平均加热温度比没有再热时的高,应使a-1‘的平均加热温度高于0-1的平均加热温度。即a点的温度不宜过低。当再热过程a-1'的平均加热温度高于加热过程0-1的平均加热温度时,则循环的平均加热温度得以提高。

由于平均加热温度提高,而平均放热温度不变,按等效卡诺循环热效率公式,可知再热循环具有比朗肯循环高的热效率。

再热循环的热效率可表示为

对比朗肯循环热效率

则只有当

时(即循环a-1‘-2-2-a的热效率大于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再热循环具有比朗肯循环高的热效率。

采用再热措施时,乏汽的干度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一定的蒸汽初温的限制条件下,采用再热循环 就可应用更高的蒸汽初压,使循环的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代蒸汽动力装置中,蒸汽初压高于13MPa 的大型装置都采用再热措施。 10.5热电循环 一、 背压式热电循环

用发电厂作了功的蒸汽的余热来满足热用户的需要,这种作法称为热电联(产)供。

优点:热能利用率高

缺点:热负荷和电负荷不能调节, 供热参数单一 二、 调节抽气式热电循环

抽汽式热电联供循环, 可以自动调节热、电供应比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它的实质是利用气轮机中间抽气来供热。

例1:某朗肯循环的蒸汽参数取为1t =550C 0

,1p =30bar ,2p =0.05bar 。试计算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2) 汽轮机作功量,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4) 循环净

功, 5) 循环热效率。

解:根据蒸汽表或图查得1、2、3、4各状态点的焓、熵值:

1h =3568.6KJ/kg 1s =7.3752kJ/kgK

2h =2236kJ/kg 2s =7.3752kJ/kgK 3h =137.8kJ /kg 3s =0.4762kJ/kgK

4h =140.9kJ/kg

则 1) 水泵所消耗的功量为

34h h w p -==140.9-137.78=3.1kJ/kg

2) 汽轮机作功量

21h h w t -==3568.6-2236=1332.6kJ/kg

3) 汽轮机出口蒸汽干度

2p =0.05bar 时的'2s =0.4762kJ/kgK "

2s =8.3952kJ/kgK.

则 =--='

2

"2'

2

2s s s s x 0.87 或查h-s 图可得 x =0.87.

4) 循环净功

p T w w w -=0=1332.6-3.1=1329.5kJ/kg

例2:在一理想再热循环中,蒸汽在68.67bar 、400℃下进入高压汽轮机,在膨胀至9.81bar 后,将此蒸汽定压下再热至400℃,然后此蒸汽在低压汽轮机中膨胀至0.0981bar ,对每公斤蒸汽求下列各值:(1)高压和低压汽轮机输出的等熵功;(2)给水泵的等熵压缩功;(3)循环热效率;(4)蒸汽消耗率。 解:参考图10.2理想再热循环的T-s 图。

在状态点3的压力p 3=68.67bar ,温度t 3=400℃。

从水蒸汽表查得h 3=3157.26kJ/kg ·K ,s 3=6.455kJ/kg ·K ,v 3=0.04084m 3

/kg 。 从点3等熵膨胀至43,p 4=9.81bar ,从h-s 图查得h 4s =2713.05kJ/kg 。 在点5的压力p 5=9.81bar ,温度t s =400℃,从水蒸汽表查得h 5=3263.61kJ/kg,

v 5=0.3126m 3/kg 。从点5等熵膨胀至6s ,6s 点的压力p 6s =0.0981bar ,从h-s 图查得h 6s =2369.76kJ/kg 。在状态点1,压力p 1=0.0981bar ,液体的焓h 1=190.29kJ/kg ,

液体的比容v 1=0.001m 3

/kg 。

(1)高压汽轮机输出的等熵功;

w t(h)=h 3-h 4s =3157.26-2713.05=444.21 kJ/kg

低压汽轮机的输出功:

w t(L)=h s -h 6s =3263.61-2369.76=893.88 kJ/kg

(2)假设液体的比容保持常数,给水泵的等熵压缩功为:

w p =v (p 2s -p 1)=0.001(6867-9.81)=6.857kJ/kg

(3)循环的热效率:

%

9.37379.056

.5501.2960857

.688.89321.444)()()

()()(4533126543==+-+=

-+----+-=

ηs s s s s th h h h h h h h h h h

(4)蒸汽耗率70.222

.13313600

3600===

net w kg/kW ·h 4点的状态参数p 4=37.278bar ,t 4=400℃,从水蒸汽表查得h 4=3215.46kJ/kg 。显然,由于汽轮机背压p 2的提高使背压式蒸汽发电厂的循环热效率低于凝汽式蒸汽发电厂的循环热效率。但从能量利用的角度来看,背压循环的“能量利用系数”K 又比凝汽循环高。

工质从热源得到的能量

已被利用的能量

=

K

凝汽循环

409.01

==

q w

K 背压循环(理想情况下)

11

2

=-=

q q w K 实际上由于各种热损失和电、热负荷之间的不协调,一般K=0.7左右。

豆丁网(DocIn)是全球优秀的C2C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pdf, .doc, .ppt, .txt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的文档文件,并以Flash Player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Y outube。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

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文档资料只通过少数、单一的出版物来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互联网给文档资料提供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豆丁希望能够给每个独立的文档持有者利用这个新机会的方法。现在,我们为原创人群提供安全、自由、民主、便利的文档发布与营销平台。借助豆丁,你可以为你的文档定价,并通过豆丁发表到不同博客、论坛、联盟中,进行广泛传播,在分享的同时获得收入回报。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及汽轮机基础知识

- 113 -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及汽轮机基础知识 10.1 蒸汽动力循环 核电站二回路系统的功能是将一回路系统产生的热能(高温、高压饱和蒸汽)通过汽轮机安全、经济地转换为汽轮机转子的动能(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最终经电网输送给用户。 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通过蒸汽动力循环完成的。蒸汽动力循环是指以蒸汽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它由若干个热力过程组成。而热力过程是指热力系统状态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工质则是指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其在某一瞬间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物理状态称为该工质的热力状态。工质从一个热力状态开始,经历若干个热力过程(吸热过程、膨胀过程、放热过程、压缩过程)后又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就构成了一个动力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实现连续的能量转换。核电厂二回路基本的工作原理如图10.1所示。 节约能源、实现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如何提高能源的转换率也是当今工程热力学所研究的重要课题。电厂蒸汽动力循环也发展出如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等几种循环形式。 10.1.1 蒸汽动力循环形式简介 1.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由二个等温过程和二个绝热过程组成的可逆循环,表示在温熵(T -S )图中,如图10.2所示。图中, A-B 代表工质绝热压缩过程,过程中工质的温度由T 2升到T 1,以便于从热源实现等温传热; B-C 代表工质等温吸热过程,工质在温度 凝 结 水 水 蒸 汽 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将蒸汽热能转换成汽轮机动能;继而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 凝结水从蒸汽发生器内吸收一回路冷却剂的热量变成蒸汽 热力循环 图10.1核电厂二回路基本的工作原理 T 1 S T 2

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 :水蒸汽。 用途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朗肯循环 匀速 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 T 的计算公式 y 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 T 的提高途径 10-1 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按卡诺循环进行。 1-2 绝热膨胀(汽轮机) 2-C 定温放热(冷凝汽) 可以实现 5-1 定温加热(锅炉) C-5 绝热压缩(压缩机) 难以实现 原因: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 1、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3点的湿蒸汽比容比 水大的多'23νν>' 2 32000νν≈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p v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论效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机 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 限温这就需要对卡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10-2 朗肯循环 过程: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C,对冷却水放出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过程—朗诺循环。 1-2 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2-3 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 3-4 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 4-1 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 4-1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技术功交换。 1-2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沈维道《工程热力学》(第4版)课后习题-气体动力循环(圣才出品)

第9章气体动力循环 9-1 某活塞式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压缩比ε=10,气体在压缩中程的起点状态是p1=100kPa、t1=35℃,加热过程中气体吸热650kJ/kg。假定比热容为定值且c p=1.005kJ/(kg·K)、k=1.4,求: (1)循环中各点的温度和压力; (2)循环热效率,并与同温度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 (3)平均有效压力。 图9-1 解:(1)由题意可知 v3=v2=0.08844m3/kg

由q1=c V(T3-T2)可知 (2)由题意可知 同温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为 (3)由题意可知 9-2 利用空气标准的奥托循环模拟实际火花点火活塞式汽油机的循环。循环的压缩比为7,循环加热量为1000kJ/kg,压缩起始时空气压力为90kPa,温度10℃,假定空气的比热容器可取定值,求循环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循环热效率和平均有效压力。 解:状态1: 状态2:

状态3: v3=v2=0.129m3/kg 状态4: v4=v1=0.9029m3kg q2=c V(T4-T1)=0.718×(922.64-283.15)=459.2kJ/kg 9-3 某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19:1,输入每千克空气的热量q1=800kJ/kg。若压缩起始时状态是t1=25℃、p1=100kPa,计算: (1)循环中各点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 (2)预胀比; (3)循环热效率,并与同温限的卡诺循环热效率作比较; (4)平均有效压力。假定气体的比热容为定值,且c p=1005J/(kg·K)、c V=718J/(kg·K) 解:(1)由题意可知

(2)由题意可知 (3)由题意可知 卡诺循环效率 (4)由题意可知 9-4 某内燃机狄塞尔循环的压缩比是17:1,压缩起始时上质状态为p1=95kPa、t1=10℃。若循环最高温度为1900K,假定气体比热容为定值c p=1.005kJ/(kg·K)、k=1.4。试确定: (1)循环各点温度,压力及比体积; (2)预胀比;

最新第十章气体动力循环精品版

2020年第十章气体动力循环精品版

第十、十一、十二章热力装置及其循环气(气体动力循环、蒸汽循环、制冷循环、热泵循环)气体动力循环一、目的及要求 了解各种内燃机的热力过程,掌握朗肯循环的热力循环过程,了解制冷循环及热泵循环的热力过程。 二、内容: 10.1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10.2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10.3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10.4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10.5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10.6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10.7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10.8再热循环及回热循环 10.9制冷循环概况 10.10压缩空气与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10.11制冷剂的性质 10.12热泵循环 三、重点及难点: 10.1掌握各种装置循环的实施设备及工作流程。

10.2掌握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各种循环的热 力过程组成。 10.3掌握各种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作功量及热效率等能量分析和计算的方 法。 10.4会分析影响各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 10.5掌握提高各种循环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四、主要外语词汇: sabeander cycle, diesel cycle, otto cycle, spark ignition, brayton cycle, gas turbine, rankine cycle, vapor, air standard assumptions, refrigerator cycle, heat pump cycle 五、本章节采用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1、试以活塞式内燃机和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为例,总结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2、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理论上能否利用回热来提高热效率?实际中是否采用?为什么? 3、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压缩过程若采用定温压缩可减少压缩所消耗的功,因而增加了循环净功,但在没有回热的情况下循环热效率为什么反而降低,试分析之。 4、干饱和蒸汽朗肯循环与同样初压下的过热蒸汽朗肯循环相比较,前者更接近卡诺循环,但热效率却比后者低,如何解释此结果? 5、各种实际循环的热效率,无论是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或是蒸汽循环肯定地与工质性质有关,这些事实是否与卡诺定理相矛盾?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docx

第十章蒸汽动力循环 蒸汽动力装置:是实现热能→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工质:水蒸汽。 用途: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本章重点: 1、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匀速 朗肯循环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y T 的计算公式 y T 的影响因素分析 y T 的提高途径 10-1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 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 按卡诺循环进行。 p 51 C2 v 1-2绝热膨胀(汽轮机) 2-C定温放热(冷凝汽)可以实现 5-1定温加热(锅炉) C-5绝热压缩(压缩机)难以实现 原因: 2-C 过程压缩的工质处于低干度的湿汽状态 1 、水与汽的混合物压缩有困难,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而且 3 点的湿蒸汽比容比 水大的多 '2000'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3232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2、循环仅限于饱和区,上限T1受临界温度的限制,即使是实现卡诺循环,其理 论效率也不高。 3、膨胀末期,湿蒸汽所含的水分太多不利于动机 为了改进上述的压缩过程人们将汽凝结成水,同时为了提高上 限温这就需要对卡诺循环进行改进,温度采用过热蒸汽使 T1高于临界温度,改进的结果 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另一种循环—朗肯循环。 10-2朗肯循环 过程: 从锅炉过热器与出来的过热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轮机T,蒸汽部分热能在T 中转换为机械带动发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C,对冷却水放出γ,凝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 P 送进省煤器 D′进行预热,然后在锅炉内吸热汽化,饱 和蒸汽进入 S 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 过程—朗诺循环。 1-2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 2-3定温(定压)冷凝过程(放热过程) 3-4绝热压缩过程,消耗外界功 4-1定压吸热过程,(三个状态) 4-1 过程:水在锅炉和过热器中吸热由未饱和水变为过热蒸汽过程中工质与外界无技术功交换。 1-2 过程:过热蒸汽在汽抡机中绝热膨胀,对外作功,在汽轮机出口工质达到低压低温蒸汽状态称乏汽。 2-3 过程:在冷凝器中乏汽对冷却水放热凝结为饱和水。 3-4 过程:水泵将凝结水压力提高,再次送入锅炉,过程中消耗外功。

第十章气体动力循环

第十、十一、十二章 热力装置及其循环气(气体动力循环、蒸汽循环、制冷循环、热泵循环)气 体动力循环 一、目的及要求 了解各种内燃机的热力过程, 掌握朗肯循环的热力循环过程, 了解制冷循环及热泵循环的热力 过程。 二、内容: 2、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理论上能否利用回热来提高热效率?实际中是否采用?为什么? 3、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压缩过程若采用定温压缩可减少压缩所消耗的功,因而增加了循环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再热循环及回热循 环 制冷循环概况 压缩空气与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制冷剂的性质 热泵循环 三、重点及难点: 10.1 10.2 掌握各种装置循环的实施设备及工作流程。 掌握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各种循环的热力过程组成。 10.3 掌握各种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作功量及热效率等能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10.4 10.5 会分析影响各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 掌握提高各种循环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四、主要外语词汇: sabeander cycle, diesel cycle, otto cycle, spark ignition, brayton cycle, gas turbine, rankine cycle, vapor, air standard assumptions, refrigerator cycle, heat pump cycle 五、本章节采用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1、试以活塞式内燃机和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为例, 总结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讲义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讲义 尤月月 13204027 一、这一章要讲1、2、3、4、6、7共6节,每一节包括的主要内容。 二、细讲每一小节的内容 第一节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1)第一定律分析法、第二定律分析法 2)空气标准假设 3)循环的内部热效率 4)用熵分析法、作功能力损失、火用损失三种方法分析 做功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第二节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1)活塞式内燃机的分类、 2)以四冲程的柴油机的实际循环的压力与容积变化为例进行 分析 3)将实际循环引用空气标准假设进行抽象概括的步骤,以柴油机和汽油机为例抽象分析。 4)引用平均有效压力概念,并对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示功图进行分析 第三节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1)混合加热的理想循环引入压缩比、增压比和预胀比概念

分析书中的P-V图和T-S图所描述的过程,用公式代换,得出循环热效率与温度、和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和预胀比的关系式,分析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 2)定压加热循环与混合加热分析方法是相同的,但是注意此时有绝热系数K的影响。 3)定容加热循环依然同上,分析循环热效率与压缩比的关系图以及过程中的T-S图。得出增大压缩比可使循环热效率增大的结论。 第四节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1)分析压缩比相同、吸热量相同时的T-S图,可以根据围成的面积比,得出定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循环热效率。 2)分析循环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同时的方法同上。 第六节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1)燃气轮机装置的简介,展示燃气轮机的图片。 2)分析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和T-S图,运用公式推导出循环热效率与循环增压比以及最大的循环净功的关系式。 第七节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1)分析燃气轮机装置实际循环过程的T-S图,推导出实际的循环热效率的公式。 2)讲述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途径。

第十章气体动力循环

第十、十一、十二章热力装置及其循环气(气体动力循环、蒸汽循环、制冷循环、热泵循环)气体动力循环 一、目的及要求 了解各种内燃机的热力过程,掌握朗肯循环的热力循环过程,了解制冷循环及热泵循环的热力过程。 二、内容: 10.1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10.2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10.3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10.4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10.5燃气轮机装置循环 10.6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 10.7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10.8再热循环及回热循环 10.9制冷循环概况 10.10压缩空气与压缩蒸汽制冷循环 10.11制冷剂的性质 10.12热泵循环 三、重点及难点: 10.1掌握各种装置循环的实施设备及工作流程。 10.2掌握将实际循环抽象和简化为理想循环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各种循环的热力过程组成。 10.3掌握各种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作功量及热效率等能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10.4会分析影响各种循环热效率的因素。 10.5掌握提高各种循环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四、主要外语词汇: sabeander cycle, diesel cycle, otto cycle, spark ignition, brayton cycle, gas turbine, rankine cycle, vapor, air standard assumptions, refrigerator cycle, heat pump cycle 五、本章节采用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思考题及作业: 1、试以活塞式内燃机和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为例,总结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2、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理论上能否利用回热来提高热效率?实际中是否采用?为什么? 3、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压缩过程若采用定温压缩可减少压缩所消耗的功,因而增加了循环净功,但在没有回热的情况下循环热效率为什么反而降低,试分析之。 4、干饱和蒸汽朗肯循环与同样初压下的过热蒸汽朗肯循环相比较,前者更接近卡诺循环,但热效率却比后者低,如何解释此结果?

11 蒸汽动力循环 (1)

第十一章蒸汽动力 一、是非题 1.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水蒸气卡诺循环是难以实现的。() 2.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实现了水蒸气卡诺循环,其热效率也是不高的。() 3.热效率随着蒸汽初压的提高而增加,因此,设计时总是选择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4.热效率随着蒸汽初温的提高而增加,因此,设计时总是选择金属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度。() 5.汽轮机的背压总是高于冷却水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 6.从热电循环的经济性角度考虑,应尽可能提高热电循环的能量利用系数。() 7.蒸汽动力循环在采用高的初参数和再热、回热等措施以后,热效率距相同温度范围的卡诺循环热效率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主要是因为平均吸热温度比金属容许温度还低得较多。() 二、思考题 1.蒸汽中间再过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否任何条件下再过热都有好处?为什么? 2.蒸汽动力循环的热效率不高,其冷源损失很大,若取消冷凝器而代以压缩机将湿蒸汽压回锅炉其结果将如何? 3.回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回热能提高循环的热效率? 4.假如保持给水温度不变,回热抽汽的压力是高些好是低些好(只讨论一级回热)?5.总结一下,蒸汽动力循环是根据哪些原则并利用了哪些方法提高热效率的。 6.循环的热效率t与整个装置的效率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在织造厂、造纸厂以及制药厂等较集中的地区兴建发电厂时,选用哪种蒸汽循环比较合适?

三、习题 11-1 某朗肯循环的蒸汽参数为:t1=500°C,p2=0.004MPa试计算p1分别为3,6,12MPa时的: (1)水泵所消耗的功量及进出口水温差; (2)汽轮机作功量及循环功比; (3)汽轮机出口汽干度; (4)循环热效率; (5)分析以上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11-2 朗肯循环中,蒸汽参数为:p1=3.5MPa,t1=435°C。试计算背压p2分别为0.004MPa, 0.01MPa, 0.1MPa时的循环热效率。 11-3 某热电厂中,装有按朗肯循环工作的功率为1.2万千瓦的背压式汽轮机,蒸汽参数为p1=3.5MPa、t1=435°C,p2=0.6MPa。经过热用户后,蒸汽机变为p2下的饱和水返回锅炉。锅炉的效率B=0.85,所用燃料的发热量为26 000kJ/kg。求锅炉每小时的燃料消耗量。 11-4 具有二级混合式加热器的回热循环如图11-14所示。已知其参数为p1=3.5MPa, t1=435°C,p2=0.004MPa,p A=0.6MPa,p B=0.1MPa。若忽略泵功不计,试求: (1)抽汽系数A、a B; (2)循环吸热量q1; (3)循环功量w; (4)循环热效率;并与无回热的朗肯循环相比较(参数相同)。 11-5 具有一次再热的动力循环的蒸汽参数为:p1=9.0MPa,再热温度t A=t1==535°C, p2=0.004MPa。如果再热压力p A分别为:4MPa,2MPa,0.5MPa,试与无再热的朗肯循环作如下比较: (1)汽轮机出口乏汽干度;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 十 章

沈维道、将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 十 章 气体动力循环 1.以活塞式内燃机和定压加热燃气轮机装置为例,总结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答: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首先把实际过程的不可逆过程简化为可逆过程。找到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热效率的可能措施。然后分析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偏离程度,找出实际损失的部位、大小、原因以及改进办法。 2.内燃机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和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分别为1 1 1??=k t εη和() k k t 111??=πη。若两者初态相同,压缩比相同,他们的热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若卡诺循环的压缩比与他们相同,则热效率如何?为什么? 答:若两者初态相同,压缩比相同,它们的热效率相等。因为21v v =ε而 12p p =π对于定压加热理想循环k k v v p p ε==)(2 112 带入效率公式可知二者相等。若卡诺循环的压缩比与他们相同,则有()1 1211 2??==k k v v T T ε, 111??=k t εη他们的效率都相等。 3.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理论上能否利用回热来提高热效率?实际中是否采用?为什么? 答:理论上可以利用回热来提高热效率。在实际中也得到适当的应用。如果采用极限回热,可以提高热效率但所需的回热器换热面积趋于无穷大,无法实现。 4.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压缩过程若采用定温压缩可减少压缩所消耗的功,因而增加了循环净功(如 图8-1),但在没有回热的情况下循环热效率为什么反而降低,试分析之。 答:采用定温压缩增加了循环净功。而 12 1T ?=η在此过程中2T 不变,1T 变小,所以其 热效率降低。 5.燃气轮机装置循环中,膨胀过程在理想极限情况下采用定温膨胀,可增大膨胀过程作出的功,因而增加了循环净功(如图8-2),但在没有回热的情况下循环热效率反而降低,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