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汉语言一班兰若昕(100140135)

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汉语言一班兰若昕(100140135)

摘要

除古希腊文学外,圣经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另外一个重要母体和源头。圣经《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后,成为了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西方文学一直以来都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希腊文学以《荷马史诗》主要代表;而希伯来文学则以圣经为唯一的代表作品。许多西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与思想乃至人物情节都来源于圣经,都引证或借用了许多圣经中的语句或典故。并且这样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关键词

希伯来文明《圣经》圣经文学基督教文化欧美文学

一、希伯来文明:信仰生活的构筑者

在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相机进入高潮后,希伯来民族忽然闯入了古代中东历史。在群雄争霸的古中东,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人数少、力量薄,只在很小一部分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却凭借着对民族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坚持,以及对自身文化的不断建设,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并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一直延续至今。从横向看,希伯来文明凭借着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从纵向看,希伯来文明在2000多年前就孕育出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借犹太民族在中世纪把犹太民族的宗教思想传遍了欧洲,而基督教又在文艺复兴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宗教之外,犹太教的律法,安息日,文学以及直线性的历史观和深邃的哲学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上古世界,犹太民族没有留下辉煌的建筑,宏伟的纪念碑,精美的雕塑和绘画,也没有先进的科技,但是它所创造的文明却在塑造西方文化乃至文明方面发挥了极大地作用,而它的信仰体系也通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遍了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希伯来文明可以称为西方文明之源。

二、《圣经》

古代犹太文明在文化方面最伟大的成就无疑是《圣经》的编撰。《圣经》作为希伯来文明对其信仰体系的记录,不仅被犹太人视为珍宝,也被世人公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而一部书籍,是希伯来文明的代表和巅峰。

《圣经》养育了三种不同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是前两者的“圣书”和经典,同时是后者《古兰经》的母体。《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神学、教义、教规、礼仪、节庆等的根本依据。基督教认为,《圣经》记述的是上帝的默示,是永恒的真理。被译为汉语时,译者取其“神圣典范、天经地义”之意,译作“《圣经》”。①

圣经分为新月和旧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基督教对犹太教圣经的继承,新约则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约”即人和上帝之间订立的契约,旧约主要是犹太人与上帝的契约,而新约是全人类与上帝的契约。《圣经》的形成,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历时14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是全体犹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文化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三十多位作者参与了创作。但信徒们认为《圣经》的作者是上帝,世俗的作者不过是

①邱永旭《圣经文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 第30页

上帝的代言人而已。

很多人类学家把《圣经》看作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文化母本”,是后来犹太文明的种子,也是西方文化的一大源泉,几乎影响了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鲁迅先生曾评论说:“虽多涉信仰诫训,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①

三、圣经文学

我们知道,文学的四要素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世界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提炼,用作品把世界重新展现给读者,从这样的意义上来看,《圣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学巨著。由于《圣经》属于“人类童年”的作品,所以几乎杂糅了各式各样的文学体裁。可以进行如下归类:②诗歌、诗篇、散文、神话奇迹、民间故事、语言、历史、法律以及先知文学,这些体裁主要集中在《旧约》当中,而《新约》中主要是书信、家谱、传记、寓言和比喻,故事等等。总体上来看,《圣经》文学呈现出的是散文作为主体,蕴含多种形式的文体特点。

因为对《圣经》整体把握的能力不足,我这里只列举一个课堂上讲解过的创世神话进行简单说明。

创世纪描绘的是宇宙和人的诞生,在各个民族、文明的神话中都有这类内容,但是故事各不相同,所表达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而人类违背天神意愿被放逐的情节是希伯来文化所独有的,它阐释了一个西方文化中的重要观念,就是“原罪”,这是基督教的基本观念,也是西方文化中罪恶意识的根源所在,而东方与之类似的是日本的耻感文化,这里不做详细阐释。对于原罪,可以做出如下几个理解:首先是人类获得智慧,走向文明的隐喻,禁果代表知识、智慧、文明,偷吃则是人类对于文明的想往和摆脱愚昧的渴望,代表着人由自然动物向理性动物的转变,可能同时也是与自然脱离和对立的开始,我认为这对后来西方文化对自然的征服有着一定的影响;其次,表现了人性的弱点与特质,一,好奇是人类的天性,上帝告知亚当和夏娃伊甸园中唯有禁果是他们不能触及的,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可供他们享用,但是不满足与好奇的天性促使他们偷食禁果。二,人类面对诱惑是很容易犯罪的,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告诫是清晰明白的,但是夏娃没有禁得住蛇的诱惑,亚当没禁得起夏娃的诱惑。三,亚当的行为体现了大部分人不愿承担责任的下意识行为,在面对上帝的责问时,他全部推到了夏娃的身上;第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哲理:悖谬,人类只有吃点禁果才能脱离自然和愚昧走向文明,完成自然人到文明人的转变,但是吃掉禁果又犯下了原罪,顺从上帝就无法摆脱混沌,获得文明却背叛了上帝。人类的历史上,自然与文明就这样永远相互斗争又交错纠结着。

四、基督教文化

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当今形态的西方的人文精神。西方文学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对其本质——自由——的注重和不懈追求。而在这种追求中,人又是体现作为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不同存在形态的由高到低的递进历程。这个历程被理解为:西方人自远古爱琴海文明中出现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原初自觉,以及这种自觉在与自然、与神、与物和在对峙对象消解的不同文化时代所形成的人对自己本质(自由是核心)认识的递进发展,构成了西方文学中强大的、功能性的人文精神结构。③

基督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宗教形态,同时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于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不同的学者众说纷纭,我比较倾向于信仰文化的理论。基督教作为信仰文化特点有三:第一,信仰的对象是上帝。第二,信仰的目的是救赎。第三,信仰的方式是强调人自身的精神力量。而信仰文化更容易在民族的共同心理中确立主导地位。

①鲁迅《摩罗诗力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第64页

②邱永旭《圣经文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 第三章,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和理论介绍

③刘建军《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1页

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能被西方(开始主要是欧洲)接受,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首先,基督教在欧洲从被迫害到获得发展,主要取决于罗马晚期尖锐的社会矛盾给人们造成的肉体与精神的痛苦,人们寻求解脱的要求与基督教的文化相契合,所以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蛮族入侵使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出现成为必然,进入欧洲的北方蛮族给欧洲带来了混乱和落后,使得欧洲人对基督教文化的精神依赖愈加强烈。第三,由于蛮族自身的落后,并没有总结和吸纳希腊和罗马文化,而是确立了基督教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

经历了上述种种原因之后,基督教文化在欧洲的地位逐渐稳固并在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而其中文学又最为突出。

五、《圣经》对欧美文学的深远影响

中世纪,欧洲以新旧约《圣经》为蓝本,形成了很有影响的宗教文学。世俗文学英雄史诗也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英雄史诗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其寻求统一,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骑士传奇弥漫宗教的神秘气氛和掺杂着许多怪异的故事。宗教戏剧的情节都取自《圣经》和圣母、圣者的传说。这种影响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17世纪弥尔顿的《失乐园》,18世纪歌德的《浮士德》等等,《圣经》成了欧美文学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以下列举一些为人熟知的西方名著来进行阐释。

1.但丁的《神曲》与《圣经》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为但丁赢得如此盛誉的就是他的代表作《神曲》。他反对教会,但是并不反对基督教和神学,只是在基督教以天堂、地狱为根基的想象里融入了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①但丁沿用了圣经的叙事手法,使《神曲》的全部情节发生在一场梦中,全诗始于地面,经历了地狱和炼狱后到达天堂,象征着灵魂经过受罚和忏悔终能得到救赎。《圣经》新约提出地狱和天堂的观念来惩恶扬善,但是没有人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但丁用想象构筑出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一方面借鉴了《圣经》,又结合了天体系统学说的结构,描绘出了《圣经》中的天堂和地狱,也以此映照现实,启迪人心。

2.从《约伯记》到《浮士德》

歌德的《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一万二千余行的诗体悲剧,融入了歌德的人生经历并浓缩了他毕生的创作精华与文学理想。浮士德在德国民间传说中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术士。歌德借用这个题材,把浮士德塑造成一位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写他一生从书房,市民社会的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的大世界的过程,其中经历了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艺术生活和改造大自然五个阶段。由于他有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最后找到了人生真理的答案,并被天使接到天堂,会见了他理想中的爱人和圣母马利亚。

这其中与《圣经》的共同交集就在于“赌约”,而这个“赌约”的文学母体就来自于《约伯记》中上帝与撒旦的赌约,《浮士德》在整体情节设计上完全借用了这一框架。但是,《浮士德》虽然沿用了《约伯记》的故事形式,而表现出的对上帝和宗教的信仰却与后者有着很大的差异。歌德对上帝和宗教的态度始终显得含混模糊,与基督教的关系也是审慎而若即若离的。

不过《浮士德》的表现出的主题是:人不该满足现状,沉迷于享受现世的幸福,而应追求真理,追求更高的理想,战胜魔鬼的各种引诱试探,但是人必须要靠着神的庇佑才能获得最终的救赎。很明显,这个主题又是和圣经内容密切关联的。

①梁工程小娟《圣经与文学》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 第48页

此外,《圣经》对于对欧美文学中小说和散文的影响也极其深刻,雨果的《悲惨世界》,美国现代文学家欧文的作品等,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西方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都离不开希伯来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滋养,《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滥觞,影响这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为无数经典的文学形象提供了原型。而这种影响也必将随着宗教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延续。

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汉语言一班兰若昕(100140135)

浅论《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汉语言一班兰若昕(100140135) 摘要 除古希腊文学外,圣经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另外一个重要母体和源头。圣经《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后,成为了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西方文学一直以来都以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为其渊源。希腊文学以《荷马史诗》主要代表;而希伯来文学则以圣经为唯一的代表作品。许多西方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或散文,它们的思想脱胎于圣经,它们的感情与思想乃至人物情节都来源于圣经,都引证或借用了许多圣经中的语句或典故。并且这样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关键词 希伯来文明《圣经》圣经文学基督教文化欧美文学 一、希伯来文明:信仰生活的构筑者 在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相机进入高潮后,希伯来民族忽然闯入了古代中东历史。在群雄争霸的古中东,这样一个“弱小”的民族,人数少、力量薄,只在很小一部分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却凭借着对民族理想的执着,对信仰的坚持,以及对自身文化的不断建设,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并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且一直延续至今。从横向看,希伯来文明凭借着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从纵向看,希伯来文明在2000多年前就孕育出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借犹太民族在中世纪把犹太民族的宗教思想传遍了欧洲,而基督教又在文艺复兴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宗教之外,犹太教的律法,安息日,文学以及直线性的历史观和深邃的哲学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上古世界,犹太民族没有留下辉煌的建筑,宏伟的纪念碑,精美的雕塑和绘画,也没有先进的科技,但是它所创造的文明却在塑造西方文化乃至文明方面发挥了极大地作用,而它的信仰体系也通过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遍了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希伯来文明可以称为西方文明之源。 二、《圣经》 古代犹太文明在文化方面最伟大的成就无疑是《圣经》的编撰。《圣经》作为希伯来文明对其信仰体系的记录,不仅被犹太人视为珍宝,也被世人公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而一部书籍,是希伯来文明的代表和巅峰。 《圣经》养育了三种不同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是前两者的“圣书”和经典,同时是后者《古兰经》的母体。《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其神学、教义、教规、礼仪、节庆等的根本依据。基督教认为,《圣经》记述的是上帝的默示,是永恒的真理。被译为汉语时,译者取其“神圣典范、天经地义”之意,译作“《圣经》”。① 圣经分为新月和旧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基督教对犹太教圣经的继承,新约则是基督教自己的经典,“约”即人和上帝之间订立的契约,旧约主要是犹太人与上帝的契约,而新约是全人类与上帝的契约。《圣经》的形成,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历时14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是全体犹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不同文化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三十多位作者参与了创作。但信徒们认为《圣经》的作者是上帝,世俗的作者不过是 ①邱永旭《圣经文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8 第30页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作者:谢莉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9期 内容摘要:古希腊的神话、基督教的《圣经》和亚瑟王传奇是荚美文学的三只伏流。《圣经》,一本记录古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已经成为西方、英美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素材宝库。作 家们或者直接引用这些故事作为创作素材,或者把这些神话传奇故事的寓意融入自己作品的情 节和人物性格里。它所体现的基督教文化以其生动、形象和深刻的表现形式反映在诸多作家的 文学作品中,从题材、思想、典故、文体等方面均对英美文学产生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基督教 文化。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宗教领域,渗透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关键词:《圣经》英美文学素材宝库 基督教的《圣经》既是一部记录古希伯来人(即犹太人)历史的史书,也是一部内涵丰富 的科学著作。《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最初以希伯 来文写成,讲的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新约全书》则以希腊文写成,说的是耶稣的生 平和基督教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公元前270年,72名犹太学者把《旧约全书》译成希腊文,该 文本中各章的名称和先后顺序一直沿用至今。之后,它先后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多种语言, 其中最重要的是17世纪初英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学者重译的版本,即钦译《圣经》。它文字流畅,读起来如诗一样铿然有声,对后世英美文学的影响极大。1970年出版的《新英语圣经》则全部 由现代英语译成,更加通俗易懂。《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书,记载并传播着最基本的基督教 思想和教义,其基本教义包括神(十诫),三位一体,上帝的创造,罪,救赎,道成肉身,因 信称义,得救,永生,天国,天使,地狱,基督复临和末日审判等。在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 的英美国家,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基督教文化以其生动、形象和深刻的表现形式反映在诸 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从题材、思想、典故、文体等方面均对英美文学产生影响,形成了独特 的基督教文化。《圣经》中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教思想以及圣经故事典故在很多文学作 品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文学家们历来公认《圣经》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极为重 要的文化遗产。 1.直接引用《圣经》中的人物 许多英美作家会把《圣经》中的人物直接拿来用到他们的作品里。这种引用不仅形象地描 绘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给文学作品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威廉·莎土比亚是善用《圣经》中典故的大师,在其众多剧作中直接引用了来自于《圣经》的人物名称,例如《亨利四世》的 第一幕第二场中,约翰·福斯塔夫说自己“是像约伯一样穷的”;《威尼斯商人》中女扮男装 的鲍西娅被称作“但尼尔”。作者借用《圣经》中的名字提及了他们的典故,从而衬托了说话 者当时的心情,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圣经》中人物的用法不仅使 作品平易近人,易于被西方读者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更加深邃的文化内涵。 2.直接引用《圣经》中的故事 17世纪的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创作的三部著名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分别取材于《圣经》故事中的《创世纪》、《路加福音》和《士师记》。弥尔顿是一个虔诚的 基督教徒,《圣经》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他丰富的创作源泉,并已成为他生活 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的美国作家惠特曼被称作“亚当的诗人”,他的《草叶集》中 有一章叫做《亚当的子孙》,该章16首诗用“亚当在伊甸园”这一传说贯穿起来,使诗意混融,艺术结果完整。从其每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伊甸园传说渗透其精神和文字。

《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是国际上广为流传的古老文献之一,用途涵盖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方面。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它都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此,本文将探讨 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首先,圣经的翻译促进了西方文学的发展。圣经是一个充满意象的文本,其中的故事、诗歌和比喻经常作为西方文学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例如,《创世纪》中的创造故事启发了 西方文学中关于人类起源和意义的许多思考。除此之外,圣经中的诗歌和智慧文学,如 《诗篇》和《传道书》,也为西方文学的爆发提供了灵感。 其次,圣经的翻译使得西方文化具有多元性。圣经的原始语言是希伯来语和希腊语, 因此翻译的存在使得圣经的内容得以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使得西方文化变得更加开放,因 为它可以吸纳来自其他文化和信仰系统的思想。例如,基督教会接纳了许多来自犹太教和 古希腊哲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成为了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圣经的翻译对西方道德和伦理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圣经中的道德与伦理观 念对许多西方社会的行为准则和法律体系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十戒是圣经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规定了许多西方国家法律的核心原则,如不杀人、不偷窃、不作假证等。此外, 圣经中的爱、宽容和刻苦自律的概念也成为了西方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圣经的翻译为许多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信仰 在欧洲的传播和宗教改革,如马丁·路德和宗教战争,对欧洲历史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此外,基督教还在文化建设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欧洲的许多文化建筑和艺 术品的设计灵感都来自圣经。 总之,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文化以及全球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作品到 道德价值观,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建设,圣经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无论在教堂还 是在学术界,圣经都会继续在西方文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播 西方文化无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在它的发展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播。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不仅仅是宗教经典,更是一部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文化经典。在历史上,它对西方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传承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基本上建立在基督教的标准上。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真理和正义等观念都源自圣经。圣经中的十诫被视为道德准则,对于西方社会的法律和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伦理和道德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得以传承,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其次,圣经对西方文学、音乐、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西方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都借鉴了圣经中的故事和主题。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圣经中的道德和宗教思想,使之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同时,圣经中的赞美诗和圣歌也对西方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许多古典音乐作曲家,如巴赫和贝多芬,都以圣经中的经文为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艺术领域,西方绘画中的许多描绘宗教场景的作品,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是对圣经故事的再现,展示了圣经对西方艺术的深远影响。 此外,圣经对西方社会的教育体系和思想传统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基督教修道院学校到现代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圣经一直是西方教育的基石之一。许多西方著名学府的校训和价值观都与圣经的教义相关联。西方哲学和思想也常常引用圣经中的经文,借以支撑和理论化其观点。因此可以说,圣经对西方教育和思想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播方面,圣经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教活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自从十五世纪开始的欧洲殖民扩张,基督教传教士将圣经带到了各个角落,比如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方。这些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受到了圣经的渗透和影

《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公元4世纪开始,圣经的翻译工作就已经展开,而这些翻译本在西方文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圣经不仅在宗教方面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影响,而且在文学、思想、法律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种《圣经》的翻译版本成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在历史上,人们通过《圣经》的翻译而接触了希腊哲学、文学艺术等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著名的版本是英王詹姆士版本圣经,也称为《钦定版》。这个版本自1611年问世后一直被视为英语文学的标杆,对英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作家如莎士比亚、弥尔顿等都受到圣经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圣经的影子。圣经的翻译也对西方文学产生了启发作用,一些诗歌、小说、戏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圣经的翻译就没有很多西方文学作品的诞生。 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经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文献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人生、宇宙、历史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在西方文明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了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以及文化人物的产生。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卡尔·雅斯贝斯的《思考》等作品都受到了圣经的影响,他们对圣经中的某些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或者挑战。圣经的翻译也使得西方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圣经故事和对西方思想起源的启示,这对西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法律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希腊时期起,圣经的翻译就开始影响了西方的政治和法律。特别是在罗马帝国衰落后,基督教在西方的地位逐渐上升,而基督教的圣经成为了西方法律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文化资源。十戒成为了西方法律和道德的基础,而圣经中对于权利、财产、个人自由的观念也对西方法律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圣经的翻译也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白话文版圣经在宗教改革时期(16世纪)的英国对国家和教会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圣经的翻译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圣经的翻译,西方人更深刻地了解了圣经中的思想和文化,从而促进了西方文学、思想、法律、政治制度的发展。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思想领域、法律政治领域,圣经的翻译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书籍,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圣经的翻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杨东英何轶男 摘要: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文化学习英美文学就是不可行的。《圣经》对英美文学 作品又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所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圣经》文化的导入与讲解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圣经》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Abstract: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Itisimpossibl eforstudentstolearn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withoutlearningit sculture.Bible hasafar-reachingtothewesternculture,soitisimportantfortheteacherstointroduceandteachtherelatedknowle dgeduringtheclass. Keywords: TheBiblicalculture;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teachi ng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提到《圣经》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但造就英格兰的却是《圣经》。《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它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从词汇语法到修辞立意。很多文学家也把《圣经》作为自己创作的艺术源泉,从中获取灵感。

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圣经》文化,也就 是说《圣经》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 西方文化也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也就 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告诉世人要和睦、互爱、宽容。在基督教中爱是博爱,爱是不仅仅意味着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包括爱自己的 敌人。《圣经》始终鲜明的贯穿着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世界上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已被 译成一千多种不同的语言,且每年的销售量一直居于世界畅销书之首。它 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力很大,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主题。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的早期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Juliet)被誉为一去永世不衰的“爱”与“美”的赞歌。 这一悲剧通过描写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世仇纷争 与两家儿女之间的生死爱恋,反映了美好的生活原则被邪恶的仇恨激 起的情愫所破坏。 然而这一悲剧的结局中透漏着“和谐”的意味,表达了一切向前看, 积极乐观的精神。融汇了《圣经》中的精神——用“爱”去感化一切罪恶。 伟大的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Milton)的代表作,三部著名的史诗 《失乐园》(ParadiseLost)《复乐园》(ParadiseRegained)《力士参孙》(SamsonAgonistes),这三部巨作就分别取材于《圣

浅谈《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的论文

浅谈《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的论 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浅谈《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过历史的积淀,早已渗透在产生这种宗教的土壤之中。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反映,作家又深受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圣经》的思想和哲理,已经深深渗透到英美人的意识之中。 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论,基督教传说及其经典《圣经》为英美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且,由于《圣经》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在创作技巧上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创作。《圣经》是文学的源泉,文学则是基督教教义的阐释和延伸。 一《圣经》概述 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形成的背景十分复杂,但主要是由于奴隶主的残酷统治,奴隶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指望出现一个救世主,使天国降临人间,拯救人们的苦难,因而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从4世纪至19世纪的一千五百年中,基督教在西方确

立了其合法的地位,尽管后来基督教大小派别林林总总,但它们均以《圣经》为必读经典和信仰基础,仍然共同信奉原罪与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和创世纪说等主要教义。 《圣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本来是犹太教经典,为基督教所继承。全书共39卷,分成四部分:1、古经,主要讲述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2、古代以色列人的传说,法典和教规等;3、历史,主要讲述以色列民族形成与兴衰的历史文苑,内容多是有关宗教的哲理、格言、诗歌和其他艺术作品;4、预言,讲述先知对人类的预言。《新约全书》共27卷,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福音书》主要讲述耶稣基督的生平和传说;《使徒行传》叙述三十余年的福音传播史、书信,与《使徒行传》构成了保罗的传记;《启示录》是使徒约翰根据在拔摩岛上所见各种异象写下的。 二《圣经》与英美文学 1 许多英美文学作品直接从《圣经》里汲取题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圣经》为英美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最突出的表现是有许多作家直接取用《圣经》上的素材,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以英

圣经与英美文学的关系

圣经与英美文学的关系 1前言 西方英美文学发展的两条源流分别为古希腊罗马的古代传统和古希伯来的基督教教义传统,基督教文化是在认真总结了希伯来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这期间基督教文化也对古希腊文化进行了选择性的学习和总结。在整个基督教文化的教义经典中占据着皇冠明珠位置的传世经典无疑就是《圣经》了。《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宗教教义经典,更是基督文化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结晶,从更长远的文学发展角度来看,《圣经》也是古希伯来各路文化的融合总汇,因此对其文学价值的考量也是不可限量的,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因此,作为西方英美文学的两条溯源,《圣经》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十九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说过,在英国历史中最近的三百年里,所有的宝贵的、最好的、一切的生命体和英雄人物的命运总是和《圣经》交织在一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历史时空文化,也是伟大的事实存在。而对于《圣经》的历史地位最具说服力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于《圣经》的肯定,一组数据能够很好地说明,在马克思的所有著作中,对于《圣经》中的人物提及达到80多个,《圣经》典故的引用达到了300多个,由此可见《圣经》作为重要的世界性文学著作和历史资料的重要历史地位。 2对《圣经》和英美文学关系的追根溯源 西方新兴的民族和国家在最初一千年里,都是在基督文化的庇护下进行着文明的

进步,直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西方各国才逐渐去学习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这个时期,在不同的地区兴起了两种文化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这是一种文化思潮发展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在中欧和北欧称之为“宗教改革”,在西欧和南欧则被称之为“文艺复兴”,两者爆发的背景都是基督教会的腐败,对人性进行压制,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因而基督教义就和人文主义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文艺复兴虽然反对的是基督文化,但其又是在基督文化的温床上发展生长的,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添加了新的文化内容。俗语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圣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重要的宗教经典,正因为其是西方英美精神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圣经》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圣经》不仅仅是宗教教义,也是关于文学、政治、哲学的经典名著,同时更是古代西方人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和日常遵照的法律标准。英国文学的发展是如此,美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亦不用说,因为美国文学生长正是得益于基督教清教徒的地域转移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最初的文字明确记录生活方式时,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几乎存在着孪生般的相似,《圣经》的创作,亦类似于我国春秋经典《诗经》的创作,都是人民大众口口相传的素材记录和再加工,亦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所以《圣经》保持着一贯的质朴、清新和健康的艺术创作风格,在内容方面,分别创作了神话、英雄传奇、史诗、戏剧、历史散文、小说、诗歌不同的文学体裁,这几乎涵盖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文学创作形式。随着基督教在wwest.achersec.mo欧洲的盛行,《圣经》的传播也被西方读者广泛地接触和认可,甚至作为启蒙读物被纳入了西方教学体系当中。西欧各国的语言整理和规范化都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在西方各国,《圣经》已经被普及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其中的文学典故更是为英美文学家所关注。许多大文豪都是受到《圣经》的熏陶才走上文学之路的,例如诗人雪莱最初研究的就是《圣经》文学,其夫人在《伊斯兰的起义》中介绍到雪莱经常研读《旧约》中的约伯记、雅歌和以赛

论《圣经》对“哥特小说”意象的深刻影响

论《圣经》对“哥特小说”意象的深刻影响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文艺复兴至今,《圣经》中的题材、故事和典故对欧美许多作家的作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小说流派都将源头追溯到《圣经》上来。盛行于18世纪的“哥特小说”也是如此。 一、哥特小说的命名的来源 1764年贺拉斯·沃坡尔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堡》,其在第二版上加了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哥特小说”的命名由此诞生。这类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神秘、阴郁、诡谲、恐怖的氛围和奇特而丰富的想象以及与小说中大量的死亡描写相结合等的意向。深入探索哥特小说的这种文学传统,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其受《圣经》的影响深远。如今,已有学者指出“《圣经》和基督教传说,特别是关于地狱的传说,是哥特小说的重要源泉。 二、圣经中的哥特元素识别 (一)权威的实证:死亡与鲜血 《圣经》中大量的死亡和鲜血的意象,其目的是为了凸出上帝的绝对权威,一种凌驾于一切律法之上的强力意志。这一绝对存在的强力意志,使人们在恐惧中产生敬畏之感。通读《圣经》,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圣经》中充满了血腥的杀戮和大量的死亡意向。换言之,《圣经》在本质上就是一本用鲜血写成的宗教“圣书”。上帝为了证明人类

的罪恶,甚至可以借群氓之手杀死自己的独子--耶稣。在《圣经·利未记》上帝也规定了“血的神圣”的含义:人的罪恶必用鲜血来涤除。因为人类“在被创造物这个概念中早已原始地包含着不完善,因此被创造物本来就是可能犯错误的和不完善的。” 虽然在上帝的理性中包含着永恒的真理,但是在真理的无限领域中又包含着一切可能性,其中也包括最美好世界中恶的可能性,于是便有了该隐杀亚伯的罪恶。但所有的罪恶都将在上帝那得到惩罚,代价就是“鲜血与死亡”。所以在《圣经》中,“上帝”(God)被称为是“永生者”、“绝对者”。基督教认为《圣经》中的上帝从来就是个神秘的存在,使人琢磨不透,高深莫测,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上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掌管着世间一切生灵生杀予夺的权利。凡是违反上帝意志的,即使是试探,都将受到上帝最严厉的惩罚。而且只要上帝一不高兴,动不动就会将整座城池的人畜全部杀掉,只留下几个还算听话的,例如索多玛和蛾摩拉两座城的毁灭。 《圣经·出埃及记》中的“埃及头生的被杀”也是一例对上帝绝对权威的实证,讲述摩西引领犹太人出埃及时,受到阻挠,于是上帝便将埃及所有的长子全部杀掉,其间充斥着大量的死亡意象。 在上帝眼中,人的生命有时不值一提,谁胆敢试探他的权威,必要用“死亡与鲜血”来赎罪。上帝在这明确告诉了人们一条准则,只有至高无上的神才能使人类得以“救赎”。换句话说,上帝连自己的独子都能杀,没有什么人是上帝所不能弃绝的。反映到哥特小说中就成为一种挥之不去宿命感。如哥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是被动地接受周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教学 本论文主要论述《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欢迎大家借鉴! 摘要: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文化学习英美文学就是不可行的。《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又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所以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圣经》文化的导入与讲解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圣经》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提到《圣经》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但造就英格兰的却是《圣经》。《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基石,它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从词汇语法到修辞立意。很多文学家也把《圣经》作为自己创作的艺术源泉,从中获取灵感。 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圣经》文化,也就是说《圣经》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 《圣经》文化与英美文学 西方文化也被称为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也就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告诉世人要和睦、互爱、宽容。在基督教中爱是博爱,爱是不仅仅意味着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包括爱自己的敌人。《圣经》始终鲜明的贯穿着仁慈、宽恕和博爱的基督精神。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世界上一部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已被译成一千多种不同的语言,且每年的销售量一直居于世界畅销书之首。它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力很大,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题。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早期悲剧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被誉为一去永世不衰的“爱”与“美”的赞歌。这一悲剧通过描写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世仇纷争与两家儿女之间的生死爱恋,反映了美好的生活原则被邪恶的仇恨激起的情愫所破坏。然而这一悲剧的结局中透漏着“和谐”的意味,表达了一切向前看,积极乐观的精神。融汇了《圣经》中的精神――用“爱”去感化一切罪恶。伟大的英国诗人弥尔顿(John Milton)的代表作,三部著名的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这三部巨作就分别取材于《圣经》故事中的《创世纪》(Creation)《路加福音》(Luke)《士师记》(Judges)。弥尔顿一生生活在基督教的氛围中,因此深受传统基督教的熏陶。《圣经》对弥尔顿的生活具有很深的影响力,是他创作的源泉。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摘要:学者公认,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希伯来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圣经和基督教构成了西方社会近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可以说《圣经》一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逐渐渗透到西方哲学、法学、教育、艺术以及科学等各个领域。本文拟从英语语言、电影、建筑、文学作品和绘画音乐这几个方面浅谈《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圣经》西方文化深远影响 《圣经》可以称作Holy Bible,英文中也有一个称呼圣经的词“Book of Books”,用以强调圣经的特殊性.这个词翻成中文就是“书中之书”。16世纪初期,德国神甫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时,提出“圣经是唯一的权威”。因为圣经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它的神圣来源,它不是一本由人写成的普通的书,而是上帝所默示的书,是圣经作者对上帝话语及行动的记录。著名学者兰姆教授为圣经而写的一段话颇为有趣:“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这样被宰割、被刃杀、被考察、被查缉、被诽谤.有什么哲学、宗教、心理学、古典或现代的诗词书籍曾经经历过这么多的集体攻击?如此刻毒地批判过?如此彻底地摧毁过?人对其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每一个字都不肯轻易放过?然而,如今圣经仍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所爱、所读、所研究、所传扬,而乐此不疲。”多少作品已被历史淘汰,而圣经却巍然不动。正如经上所记:“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圣经之所以对

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圣经能使人知罪、使人得救、使人改正、使人有盼望,人们将生活中的一切都融入到圣经之中。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基督教早已渗透到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作为西方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的圣书《圣经》对英语言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英语中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于《圣经》一书.Judas(犹大)是《圣经》中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为了三十块银币把他的老师耶稣卖给大祭司。在逾越节的晚餐上,耶稣指出门徒中有卖主之人,犹大吓得提前离席溜走,去给敌人引路捉拿耶稣。他们约好以亲吻为暗号,犹大吻谁,谁就是耶稣。他们一到,犹大径直走向耶稣,假惺惺的喊了声“祝福,老师!”然后亲吻他,大祭司手下人就立刻把耶稣绑起来,带往祭司长那里去受审,随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大以亲吻的方式出卖了耶稣,由此人们便引出了Juda’s kiss(犹大之吻)一语,来比喻背叛的行为。英语中有一个成语curipus as Lot’s wife 是源于《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curious as Lot’s wife就成了“过分好奇”的代名词。还有一些英语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相差很远,例如:the handwriting on the hall,该成语也是出自《圣经》的一个典故。具体在《旧约—但以理书》第五章.这里就不具体叙述了.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的确切含义就是:迫在眉睫的灾祸或不祥的预兆。英语语言中还有很多的成语都出自《圣经》,如Adam’s apple表示喉结;the apple of one’s eye 比喻某人的掌上明珠;the salt of Earth指的是致命弱点;Hele of Troy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