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乔良

我最早接触到的博尔赫斯,是他的诗。文革前出版的《诗刊》,记不得是哪一期,集中发表了拉美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就是博尔赫斯的《老虎的金黄》。那时正是文革中期,70年,我在齐齐哈尔第八中学读初三。记得是个合订本。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儿怪异,和中国大多数诗歌不一样。当时中国的主流诗风,大都受郭小川、闻捷,贺敬之、李瑛这些诗人的影响,明白,晓畅,旷达,直抒胸臆。而博氏的诗,初看之下,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是却绚丽,唯美,如虎皮一般斑斓。

之后就是八十年代早期,82、83年吧,从最早的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选里,看到了他的两篇小说:《玫瑰街角的汉子》和《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翻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两篇东西对我的震撼比他的诗要大。有些作家,你读他的作品时,一上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但博尔赫斯的作品,你要读到最后才知道他要说什么,甚至读到最后你也不知道。

博尔赫斯的东西,总是能够把作家的动机、小说的情节隐藏的那么深,而对人物的描写都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迷人。他看似并不刻意描写什么,但却能让你被他牵着走,不光是被小说的情节,他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让你饶有兴趣。《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公即叙述者,“他”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描述都很让人着迷。

博尔赫斯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

博尔赫斯把自己的一些小说的结构称之为“中国套盒”,认为是受了中国小说叙述的影响。但是他的作品和中国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他有本事把故事写的扑朔迷离,而中国作家一般都追求比较明确、比较肯定的表达,包括文字。读博尔赫斯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至少是每一段都不那么肯定,让人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这是博尔赫斯作品结构上的独特性,但是我认为仅仅这么看是不够的。因为博氏写作的最大特点,不光是结构分叉,他的语言、语言叙述中的时间、情节都在分叉。这个特点,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和读者对抗,进行一种写作与阅读的竞赛,看谁能胜过谁。但我觉得这有点贬低博尔赫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屑与读者竞争。他天生就那么高蹈,那么高高在上,他在他自己的那个六角形宇宙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芸芸众生,他自己就是自己的造物主,他一直在旁若无人地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自己的世纪。这样的人,他是不屑于与你斗心思、逗闷子的。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然而,正是这一点,正是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令人着迷,也因此被在他之后舞文弄墨的人肃然起敬,尊之为“作家的作家”。

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是个没有生活经验的作家

博尔赫斯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一直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中长大。很多人说,伟大的作家需要一个苦难的童年,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文学史上确实有不少有过苦难童年的作家,日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但是也确实有一些完全没有苦难童年的作家,也成为了伟大的作家。比如普鲁斯特、托尔斯泰、普希金,他们都没有苦难童年,但同样伟大。所以受没受过苦,不能成为衡量作家是否伟大的标准。受过苦难的作家容易同情底层人民,而没有受过苦的作家,除了托尔斯泰,几乎都不太关注底层。但是文学史告诉我们,并非只有关注了底层民众困苦的作家,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如果这样说的话,中国四大名著中,至少有三部与底层没什么关系,《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它们难道不伟大?真正伟大的作品,是那些深切关注并深刻揭示了人生人性,人的情感,人的灵魂,人的命运的文字。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描写的对象是谁,而是他看重什么,同情什么,批判什么,鞭挞什么?他站在黑暗与光明、天堂与地狱的哪一边?

不确定性跟他的经历有关系

正是因为博尔赫斯没有足够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点成全了他,使他可以整日沉浸在书籍和想象中,自由放飞。人处在某一种状态下的时候,他的身体的某一种功能就会放大。可以说,博尔赫斯就是在书斋中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功能。

八十年代同时期的其他外国作家

如果让我按自己的喜好,排列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我的顺序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约瑟夫·海勒,马尔克斯,再往后才是其他欧美的作家。在我心目中,这几个作家都很了不起。这里头值得一提的是纳博科夫,他非常有趣。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研究蝴蝶的专家。他是第一个证明,在北美洲发现的一种稀有蝴蝶,是来自亚洲大陆的人。为此他曾备受昆虫学家们的嘲笑,但在他死后二十年,他的发现终于得到了承认。想想看这是不是非常有趣?我一直想,等我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我会专门写篇文章,做一个博尔赫斯与纳博科夫的比较。我直观地认为,纳博科夫在小说的“叙述圈套”这一点上,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博尔赫斯比纳博科夫成名早,他们是同时代的作家。尽管纳博科夫在全球包括中国最有名的作品是《洛丽塔》,但我坚持认为,纳博科夫最伟大的作品是《幽暗的火》(也有翻译成《微暗的火》)。我猜测这部作品一定受到了博尔赫斯的影响。我甚至认为,正是博尔赫斯的《科伯特·奎因分析》这类文字启发了《幽暗的火》。但是我知道纳博科夫很骄傲,他不会承认这一点。他说《幽暗的火》的结构方式,直接来源于他自己的一次经验。因为此前他翻译了普希金的长诗《叶甫根尼·奥涅金》。在这个译本中,他不断做各种注释,结果注释比长诗本身还长了很多。《幽暗的火》的写作与此相似,也是一首长诗加冗长的注释。在这部作品中,他虚构了一首非洲被废黜国王的长诗,然后作者“我”再对这首诗进行多处注释,由诗和注释构成一部结构独特的长篇小说。毫无疑问,《幽暗的火》肯定来自纳博科夫自己的直接经验,但我仍然能从中看到博尔赫斯的影子,嗅到博尔赫斯的气息。因为纳博科夫的这篇东西,太有博尔赫斯那种信手点染,随意地、漫不经心地把评论、分析都写成小说,让读者读上去像读一篇学术论文一样的本事,在

纳博科夫的这部作品中展现无遗。所以,即使没有人认同纳博科夫深受博尔赫斯影响的说法,我也坚持认定这一点,因为《幽暗的火》就是一个证明。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一个在北美,一个在南美的纳氏和博氏,生前有过什么交集,但作家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进行神交的。所以我要做一下这两人的比较,因为他们是我心目中排位第一和第二的作家。

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圈套和陷阱

读博尔赫斯的作品,处处都是陷阱,你必须小心翼翼,连他的序和前言你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那也是他的陷阱的一部分。他在《交叉小径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序言中写道,“这个集子里的故事不需要很多诠释。第七篇(即《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读者看到一桩罪行的实施过程和全部准备工作,在最后一段之前,对作案目的也许有所察觉,但不一定理解。另外几篇是幻想小说”他所写的这些东西都是随意告诉你,你要真按照这样去理解就会出错,它真是侦探小说?什么侦探?侦探是谁?这里头的侦探几乎就是主人公自己在分析自己以及他的任务,最后警长进来开枪打死他,在打死他之前,他叙述完了这些东西,显然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准确来说它是悬疑小说。所以在这些地方不能够非常清晰准确地把握它,原因是它的圈套太多,有些东西不能太当真,但是你不当真也是一个错,你要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你不要由于相信了他的话,就完全按照他的路径走,你要有自己的结论。他的每一句话表面上是飘忽的,但又是确定的,但这种确定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你把握不住它,这种效果极其像读朦胧诗。

这个和博尔赫斯是诗人有关系。诗人的想象力和表达就应该是飘忽不定的。太准确、太清晰的表达很少有好诗,除了人类早期表达感情的那一类歌谣,但即使是早期人类情感的表达也是通过借喻、比兴来完成的。所以一个人一旦是诗人,然后又是小说家,前提他还是个哲学家,而且精通数学,这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一般读者如果学养不够,你就很难把握和理解这个作家了。更谈不上喜欢了。

如果你不懂哲学,百分之五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不懂数学,百分之三十的博尔赫斯你不懂;如果你还不懂文学史的话,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你也读不懂。这样的话你就百分之百读不懂,就不会喜欢博尔赫斯。在我看来,博尔赫斯的大脑,大概就是按这个比例构成的。

国内作家受博尔赫斯的影响

国内作家,早年马原曾经掀起过人们对与博尔赫斯、海明威等人的关注,马原的《环形废墟》可以看出博尔赫斯的影响。而莫言则受艾特马托夫、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作家影响多一些。他似乎对于圈套式的叙述结构没那么大的兴趣,他喜欢火烈的热辣的直抒胸臆的东西,他更长于语言的爆炸。

我自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我现在读它的时候,他还在深刻的影响着我。原来我也和中国其他作家一样,更关注叙述圈套,也就是小说结构。但现在我渐渐发现实际上那只是博尔赫斯的皮毛,更深的东西在于无处

不在的分叉的小径,语言的分叉,时间的分叉,空间的分叉,人物内心的分叉,最后是小说结构的分叉,处处都在分叉。要想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把这个秘密解开了告诉其他的作家应该这样,一般人也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你拥有的知识不够。博尔赫斯引用任何人的东西都是信手拈来,仿佛那些东西长在他的脑子里,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写,他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他的分叉是随时随地的。中国有一个作家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分叉,那就是王蒙,但王蒙达不到博尔赫斯的飘逸、飘忽不定的感觉。王蒙的分叉是很确定的,每一个叉生出来都清晰可见,而博尔赫斯每一个叉分出来都飘忽不定,这种飘忽不定让你感觉他随时可以指向下一个叉口。简单地说,王蒙的叉是生出一个线头来打一个结,博尔赫斯的叉却是指向无限的。这就需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这两者缺一不可。因为博览群书你记不住也白搭,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书到用时记不住。博尔赫斯最厉害的就是他能记住,这也许与他视力一直不好有关系。他到70岁以后就完全失明了。由于视力不好,对外界的关注就会减少,就会更关注内心。这也是一种生理功能的代偿吧。

博尔赫斯是典型的饱学之士,从他的文字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文字非常轻松,什么东西都是信手写来,随处点染,在这一点上,中国作家唯有钱钟书可以和他比,钱钟书也有这种本事。但钱钟书也缺少博氏那样一种飘逸,这也许和钱钟书不写诗有关。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很幽默,很轻松,也算得上潇洒,但没有那种飘忽不定感,我想这与钱钟书自己只会写古体诗,不会写现代诗有关系,现代诗的飘忽感,语言的随时指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能力,这是一般的人甚至诗人都做不到的,只有现代的大诗人才能做得到。

博尔赫斯是一个小众的作家

不用说,博尔赫斯属于小众。但这个小众是金字塔尖上的小众。这是个被很多作家奉为圭臬的作家,也就是文学圈里说的:“作家的作家”。对博氏的评价,国内的评论界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展开了说,在过去一百年里,很少有哪个中国的评论家,对西方作家的评论,能够超出西方对他们的评论,哪怕说出不同于西方的见解和评价,更不要说有独特发现。不过中国人对待博尔赫斯的态度比西方宽容。起码不会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那样,由于博尔赫斯被人诟病的政治立场,而否定其文学成就。这是中国文学界唯一比西方高明的地方。

诺贝尔奖与博尔赫斯

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没有颁给博尔赫斯。据说原因是诺奖委员会暗示要把诺奖给他的时候,他却接受了阿根廷军政府给他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职务,这被认为是他与军政府合作的证据和他的人生污点,而其时正值南美的军政府臭名远扬之际。特别是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政变,杀死了民选总统,流放了智利唯一的诺奖获得者——诗人聂鲁达。这使任何不论什么原因与军政府合作的南美作家,都令西方人所不齿。博尔赫斯也没能例外。可实际上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就像他们常常不懂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一样,也常常不懂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们根本不了解,一个真正的作家,特别是大作家,他的内心一定是自由的,不会被任何力

量所左右或羁绊。因为内心不自由的作家,压根就不可能成为大作家。不信你就看看博尔赫斯的作品,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深邃洞幽的思考力,什么时候被军政府残酷的、反动的理念束缚过?

博尔赫斯最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这不是博氏的遗憾,只能说是诺贝尔奖的遗憾。换句话说,博尔赫斯无愧于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有愧于博尔赫斯。

一个作家伟不伟大要看他试图征服什么

博尔赫斯这个名字,被他的作品赋予了一种神秘感。看到这个名字,就会常常让人联想到:博大、神秘、漫漶、深邃、诡异、周而复始、无始无终。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与这些词汇联系到一起,而且他全都当之无愧。博尔赫斯是少数企图征服时间的作家中最成功的尝试者。因为只有少数作家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征服时间。大部分作家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写作的,都是按照时间给定的方向,沿着时间的一维性展开自己的叙述,只有博尔赫斯想跳出来征服时间,也只有他比其他人更接近于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点,你在读他的文字的时候,会一次又一次发现它们之间简直像连环套一样,无休无止,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开始,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束;可以把后面挪到前面去,也可以把前面放到后面来。你在《玫瑰街角的汉子》和《小径分叉的花园》都可以做这种尝试。受他的启发,也有些作家试图征服时间,但迄今为止,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例子。顶多有某位作家的某一部作品,比如美国作家罗伯特·纳珊的《珍妮的肖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但也只是一两部作品。当然我不是说所有作家和作品都只有这一个任务,有些大作家也不把征服时间作为自己的目标,比如我喜欢的约瑟夫·海勒《二十二条军规》,它就不以征服时间为目的,它表达的是人类的另一种哲学,在悖论中无奈生存的哲学。他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赢得世人的尊敬。但他有一点与博尔赫斯相似,就是都想通过具象抵达抽象,或者说,都想通过故事的台阶踏进形而上殿堂,结果,这两位大师殊途同归,都抵达了彼岸。这意味着作家若想成功,必须一开始就确立自己想要征服的目标,但无论如何不能没有目标。不过,在我看来,博尔赫斯的强项似乎也是他的弱点,他太沉溺于形而上的东西了,他的作品对现实的关注、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的美好和丑陋,没有直接的进入和体现。一个作家,不管怎么出色,其作品既然发表出来(除非是自己给自己看的游戏),就要能够走进读者,文学不管怎么说都有给社会照镜子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尔赫斯作品智慧的价值远远胜过它的社会价值。只是我们不能这样去苛求博尔赫斯,因为这世界上能够完成有社会价值作品的作家实在是太多了,能有一个不以完成社会价值为目标的作家也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情。

博尔赫斯有没有写过真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

我没看到过,虽然博尔赫斯说他很喜欢侦探小说。他一边不屑一边又乐此不疲地在他的作品中跟读者进行侦探小说式的智力较量。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

行为的悖论。

博尔赫斯说后人可以在大师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思考,中国作家很容易忽略这一点,中国人喜欢把大师定格。我们上千年“述而不作”的传统,使我们对于如何站在大师的基础上思考,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进,一直都不太在意。中国人对大师是高山仰止的,这个视角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也影响了作家的想象力。

读博尔赫斯,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切不可思议的小说都可以写出来,一切不可思议都可以在小说中展示,在文学中展示。

博尔赫斯是一个很深刻的怀疑论者。没有怀疑,就不会有创新,因为不怀疑就会延续,怀疑才会中断,中断才会提高,才会挑战,才会发生突变。中国作家中,即使有很多人对于现实是持怀疑态度的,但这种怀疑也基本不是来自自己的思考,而是来自别人的怀疑。对于这种来自于别人的怀疑,是否正确,是否成立,我们的作家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这就使很多作家变成了鹦鹉学舌的传声筒。虽然这是作家最不喜欢听到的。可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看到过这样的作家写这样的作品,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批判甚至是攻击现实的,但是你看完之后很奇怪的是,他的故事是中国土地上的,但他批判的武器和弹药却不是他自己生产的,全部来自西方。对此,我的评价只能是两个字:不耻。因为那不是你的东西,你有权利怀疑中国的现实,但是你必须用自己的武器。

好的作家从来都是思想者,除非你只是个说书人,你只需要叙述。否则任何一个好的作家必须首先是思想家,必须用思想去处理素材、题材、体裁。

体裁的创新

在体裁上,博尔赫斯是高手。也可以说,他压根就不在乎什么体裁。体裁从来就束缚不了他。他可以用任何一种样式去写小说,他可以把小说写得表面上看去像一段分析,或是一篇评论。在这方面,与博氏相近的是纳博科夫。纳博科夫也是高手,比如《幽暗的火》,表面上作者拿到一首别人的长诗,然后对他进行解读作注,结果,长诗加注释,构成了一篇奇妙无比的小说。

而博尔赫斯对小说家奎因的分析完全可以当做评论去看,但我却把它当小说来看。博尔赫斯的作品,除了,除了诗与其他文学门类有明显的界限外,其他不分行的作品都可以当做散文或者小说或者评论甚至分析报告去读。在他的作品中,小说感强的只有《玫瑰街角的汉子》、《交叉小径的花园》等为数不多的几篇。

现在中国作家可以从博尔赫斯那里学到什么?

今天在中国谈论博尔赫斯,是件很尴尬的事,因为太多的中国人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就最好不要去谈论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本身就是一个阅读出来的作家,我们要谈论博尔赫斯,就必须像博尔赫斯那样去阅读。

像博尔赫斯一样,读杂书,什么都读。

如果用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标准衡量博尔赫斯,他可以说几乎一无所长,他唯一的专长就是阅读,博览群书,然后成为一代大师。

他的文学滋养来自哪里?

从他可以随时随地引用任何作家的一句话或一部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滋养来自几乎所有在他之前的那些大师们甚至是非大师们,什么都读且博闻强记。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孔子,耶稣,穆罕默德,所有人的东西他都读。

他没有宗教信仰。一个人读书太多且读得太通的时候,他就已经不需要宗教的慰藉了。这使他不受任何禁忌和清规的羁绊,也使他只能选择与语言表达终生为伴。因为只有语言与思想最接近,只有语言,最适合表达思想。他注意到了出色的大师们都不写作,而只喜欢口述。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苏格拉底、孔子或释迦摩尼,他们流传下来的著作全都是口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因为语言一旦写成文字,就被文字所固定了,只有口述的时候,语言是鲜活的。当一句话说出来时,下一句话,就像一只脚迈出去了,下一只脚迈向哪还是可以选择的。但是成了文字之后就没有选择了,只能这一步在这儿,下一步在那儿。不再鲜活,不再灵动。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

首先是描写的方向不同。博尔赫斯的作品不好用严肃文学或是通俗文学来界定。因为他的作品游戏性很强,我想,这与博氏的文学取向相关。一般通俗文学描述的是故事,或者说更多的关注故事。而严肃文学更多的是关注故事中的人。通俗文学故事中的人是类型化的,严肃文学中的人往往是丰富的、矛盾的、多样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通俗文学一般是最常见的故事,而且是千篇一律用大卡车来装故事。而严肃文学往往是为每一部小说都造一辆新车,也就是我们说的新的载体。这是因为严肃文学,特别是二十世纪后的严肃文学,往往要为每一部新作品寻找新的叙述方式;通俗文学则通常都不在乎这一点,习惯于轻车熟路,满足于拿老方式来讲新故事。这就形成了二十世纪以来和十九世纪以前文学的分野,在此之前的文学都是注重讲什么,在此之后则是注重怎么讲。相对通俗文学,严肃文学更为关注人的痛苦,尤其关注独特的精神痛苦。通俗文学中出现的痛苦,一般都是最常见的痛苦,比如大众化的悲欢离合。

博尔赫斯的东西和这两者都不靠。

博尔赫斯的作品也关注痛苦,但他的痛苦是非常隐蔽的,他所表达的是最深的痛苦,人类最深的痛苦是无奈。

他作品中总是表达出一种非常深的无奈,这种无奈是人类最深刻的宿命。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尤其是你无法改变你的生,也无法改变你的死。所以他关注的痛苦不是那种锐利的痛苦,而是那种相对更钝的痛苦,锐利的痛苦往往来的很快很突然,比如失恋,失去亲人;而你面对

时间、生死,你无法控制的无奈时,那种无奈就很钝,相对来说这痛苦也就漫长得多,对人的折磨也更长久。

中国当下的文学已经过了它的黄金期,世界文学也是这样。

整个世界的文学黄金期已经留在了我们的身后。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学,是加入到了整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学黄金期的潮流中的。然而进入21世纪后,新的文学的黄金时代一直没有到来。黄金时代的标志必须是有一批大师的涌现,而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这种现象都没有出现,若说有,也是凤毛麟角的个别现象。所以我说,黄金时代过去了,起码是旧的黄金时代过去了,新的还没有到来。这是因为物欲横流的主潮占了上风,全世界都这样,对物的需求超过了对精神和灵魂的需求,文学的黄金时代就湮灭了。

一定还会有下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必须在人类对于物质的需求让位于对精神的需求之后,下一个黄金时代才会到来。

这是很悲观的预言吗?

不是悲观的预言。在人类漫长的精神进化过程中,总会有高峰和低谷。我们只是碰巧处在了文学的低谷期。当一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导致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压倒一切时,这种潮流一定会压抑人们对精神,同时也就压抑了对文学的需求。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阶段吗?

有过。古希腊、古罗马都有过。为什么文艺复兴要向古希腊看齐呢?其实古罗马是对古希腊的延续,但是古罗马物欲横流,所以古罗马没有什么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可以和古希腊相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永远不能跟荷马相比,古罗马犬儒式的思想家们更不能跟古希腊的大思想家相比。

但我们并不能静等这个平庸时代过去。有的时候作家面对某个时代很无奈,但是要想想,这份普遍的平庸里,是不是也有你的份儿?每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都是文学平庸的时期,都是精神匮乏的时期,而你在抱怨的时候,你要看看,你是不是这平庸中的一份子?这份平庸是不是也有你的过错,或是你的贡献?是不是你也贡献了一份平庸,贡献了一份垃圾?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谁都不要抱怨,就像很多人咒骂腐败一样,其实你咒骂的是那些正在腐败的人群,一旦你加入进去之后,你敢扪心自问、拍着胸脯说我绝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么?你不敢。因为你的咒骂中充满了对醉生梦死的向往。中国现在的评奖,那么多人去活动评委,这就是明明白白地希望你的平庸能够在这个国家占据一席之地,你希望自己的平庸被认可,而不是你的才华。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应该用你的才华去征服评委。

如何看待新中国后评出来的茅盾文学奖?

在我看来,全部的获奖作品中,顶多只有十分之一的作品当得起这个奖。

从艺术上讲,我认为(纯属个人观点)最好的是《檀香刑》;从分量上讲,最重的是《白鹿原》(虽然从小说结构上,有人说它是中篇小说《灵旗》的放大);阿来的《尘埃落定》也不错,尽管有些许《铁皮鼓》的痕迹。《马桥词典》没能

获奖,是这个奖的损失,不是韩少功的。

但总体说来,茅盾文学奖已是中国所有文学艺术门类评奖中最公正的了,对此,中国作家应该庆幸。庆幸你不是跻身在影视演艺和书画界。尽管有一些(不多)好作品没能评上这个奖,但我相信这其中原因大都不是由于评委们不公正,而只是由于评委们的眼光。当时下中国,教文学的大学教授们至今都还分不清什么是严肃文学,什么是通俗文学,还在把鲁迅和金庸相提并论时,文学评奖(撇开作弊不谈)评得良莠不分、鱼龙混杂,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奇怪。

博尔赫斯与我

博尔赫斯晚年写过一篇《博尔赫斯与我》,在这篇不过千字的自我评价的短文中,博尔赫斯以戏谑加无奈的语气对自己进行了悖论式的探究。他的自我描述像鲶鱼一样的湿滑,几乎让人很难用一种结论去捕捉他,定位他,这就是狡猾的博尔赫斯,也是了不起的博尔赫斯。这是博尔赫斯吸引我走向他的原因,也是博尔赫斯与我的关系的最后定格。

2015年10月5日

高考作文中那些经典的名人名言

高考作文中那些经典的名人名言 外国文学类: 1.思考时,要像一个智者;但讲话时,要像一位普通人。——戴尔·卡耐基《人性的智慧》 2.奇怪得很,人们在倒霉的时候,总会清晰地回忆已经逝去的快乐时光,但是在得意的时候,对厄运时光只保有一种淡漠而不完全的记忆。——叔本华 3.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尼采 4.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古兰经》 5.一棵橡树的生长并不是茫无方向的,而是橡树本性的实现。——亚里士多德

6.我将归来,万马千军。——斯巴达克斯 7.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塞涅卡 8.叶芝想起他的茵佛岛:“每夜每日,我总是听见湖水轻舐湖岸的微音,伫立在马路上,或灰色的人行道上时,我都在内心深处听见那悠悠的水声。” 9.我游荡如一片孤云。——华尔华兹 10.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11.我们每个人都有别人不知道的创伤,我们战斗,就是为了摆脱这个创伤。——卡尔维诺 12.在权力的游戏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线,没有中间地带。——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 13.贪婪会让人类拥有最好的嗅觉,嗅到金钱的醉人气息,哪怕是一枚铜板。——宗教裁判所 14.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15.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16.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7.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 18.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19.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萨特 20.他们用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人类历史上的篇章的同时,又让我们看到无耻下流、尔虞我诈的另一面,其中又包含着真正值得敬佩的荣誉感、历史使命感。——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之时》,评巴尔沃亚 2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2.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贝多芬的英雄,是托起形而上之重担的健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3.这世上所有的伟大壮举,都是悄无声息地完成的,世上所有智者无一不是深谋远虑。——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之时》

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建构

2012年10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Oct.2012第26卷第5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6No.5 ●外国文学研究 论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建构 蔡乾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在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中,《女海盗金寡妇》、《小径分岔的花园》和《阿威罗伊的探索》这三篇小说带有明显的中国时空背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是博尔赫斯对自身文化以外的他者的异国时空的虚构,通过对中国时空的一系列神秘化和边缘化操作,中国时空成为博尔赫斯搭建的、能根据上演剧情需要不时地改换布局的舞台。 关键词:博尔赫斯;小说;时空;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5-0069-03 收稿日期:2012-08-10 作者简介:蔡乾,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教师,硕士。 同为拉美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说过:“博尔赫斯通过繁多的变奏和固执的重复,不停地探讨那一个主题:人迷失在由不断重复的变化所构成的时间的迷宫里,人在不会破碎的永恒的镜子前精心打扮,人发现不朽又征服死亡却无法征服时间和老年。”[1]26帕斯恰如其分地借用了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迷宫意象,用迷宫本身的空间性来比喻博氏小说中时间“迷宫”般的属性。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一书中讲过:“‘迷宫’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核心意象,也是图像、母题,同时也是一种叙事、一种格局与结构。”[2]166博尔赫斯对“迷宫”的迷恋体现了他对时间和空间相互关系的玄学体悟:在小说中有更抽象的时间主题隐藏在对空间因素的具体描写之中,对时间因素的有意控制,同样也使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博尔赫斯对时空关系的建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有关中国的三篇小说《女海盗金寡妇》、《小径分岔的花园》和《阿威罗伊的探索》中可以清晰地寻找出博尔赫斯的探索轨迹。中国对博尔赫斯来说是完全有别于其自身文化的“他者”,博尔赫斯对中国时空的虚构其实反映了他自身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一、虚构中国时空的探索 在《女海盗金寡妇》中当他描写金寡妇被朝廷大军围困的时候,博尔赫斯描述空间环境重复,时间流逝缓慢:“战斗一直没有开始。太阳懒洋洋地升起,又懒洋洋地落到摇曳的芦苇上。人们按兵不动,中午火伞高张,午睡没有尽头。”“天上月圆又缺,纸和芦苇秆扎的东西每天傍晚带来同样的消息,即使稍有变化也难以察觉。”[3]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同博尔赫斯的另一部小说《秘密的奇迹》[4]196加以比较:在《秘密的奇迹》里,在纳粹行刑队的排枪指向主人公拉迪克的时候,上帝出现了,拉迪克“肉体的世界停止了活动”,“那些要杀他的人却一动不动,上士的胳膊举在半空,停在那里……”也就是说,现实的时间凝固了。拉迪克利用上帝给他的一年时间,写完了剧本,然后,排枪还是响了。“拉迪克死在3月29日上午9时2分”。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主人公拉迪克一年的时间是支配的心理时间,但仍然无权改变实际的时间。在这点上,博尔赫斯是有节制的,他点到为止,并没有让虚构的脚步走得太远。但《女海盗金寡妇》里官军对海盗的包围和劝降过程的推延也一样没有给金寡妇带来逃脱的机会。在《女海盗金寡妇》中这种明显拖延的叙事策略并没有给故事的发展带来有意义的、决定性的改变。但是,在《女海盗金寡妇》中,博尔赫斯已经开始试图通过空间中的环境因素来制约时间的流动。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运用了玄学思考和意识流手法把时间和空间构建成了一个迷宫。 主人公余准在去阿什格罗夫(ashgrove,直译灰树林)寻找汉学家艾伯特的路上有过一段意识的流动: “小孩叫我老是往左拐,使我想起那就是找到某些迷宫的中心院子的惯常做法。”这时余准开始怀疑自己的空间位 69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20万卢布,得个“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着幸福?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1.本文通过大量的事例高数了我们什么? 2.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通过那些事例来说明问题的,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3.在生活中,我们难面遇到,一些烦心事有时甚至非常痛苦·不幸的事,该怎么做? 1.本文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做人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的事. 2.认真阅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通过那些事例来说明问题的,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通过举一个不好的事例.接着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乐观的面对这这件不好的事情.如;如世界大战了,我们要镇静的说:"是我们保卫家园的时候了. 3.在生活中,我们难面遇到,一些烦心事有时甚至非常痛苦·不幸的事,该怎么做?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人要想开一点.跟着自己心里想的做.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只有没有经过努力去做的事.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100句.doc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100 句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 100 句 1、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英文诗两首》 2、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 的瞬息——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 3、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 4、世界会变,但是我始终如一,我带着悲哀的自负想道。——博尔赫斯《阿莱夫》 5、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 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 6、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博尔赫斯《死亡与指南针》 7、我如何对我的日子说:我住在你那里,却未曾抚摸你, 我周游了你的疆域,却未曾见过你。——博尔赫斯 8、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 9、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 暗的水潭。——博尔赫斯《秘密的奇迹》 10 、使他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博尔赫斯《等待》 11 、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 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 水流和风的仇敌。——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12 、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同厌倦滑落一道斜坡的虔诚,年轻 的夜晚像你屋顶上的一片翅膀。——博尔赫斯 13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 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博尔赫斯 14 、多年来我弄懂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 可能成为地狱的萌芽;一张脸、一句话、一个罗盘、一幅香 烟广告,如果不能忘掉,就可能使人发狂。——博尔赫斯《德意志安魂曲》 15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读了《呼啸山庄》后曾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事情发生在地狱,但不知为什么全都是英国地名。” ——博尔赫斯《私人藏书》 16 、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从长远来说,人也就 是他的处境。——博尔赫斯《神的文字》 17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乔良 我最早接触到的博尔赫斯,是他的诗。文革前出版的《诗刊》,记不得是哪一期,集中发表了拉美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就是博尔赫斯的《老虎的金黄》。那时正是文革中期,70年,我在齐齐哈尔第八中学读初三。记得是个合订本。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儿怪异,和中国大多数诗歌不一样。当时中国的主流诗风,大都受郭小川、闻捷,贺敬之、李瑛这些诗人的影响,明白,晓畅,旷达,直抒胸臆。而博氏的诗,初看之下,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是却绚丽,唯美,如虎皮一般斑斓。 之后就是八十年代早期,82、83年吧,从最早的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选里,看到了他的两篇小说:《玫瑰街角的汉子》和《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翻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两篇东西对我的震撼比他的诗要大。有些作家,你读他的作品时,一上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但博尔赫斯的作品,你要读到最后才知道他要说什么,甚至读到最后你也不知道。 博尔赫斯的东西,总是能够把作家的动机、小说的情节隐藏的那么深,而对人物的描写都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迷人。他看似并不刻意描写什么,但却能让你被他牵着走,不光是被小说的情节,他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让你饶有兴趣。《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公即叙述者,“他”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描述都很让人着迷。 博尔赫斯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 博尔赫斯把自己的一些小说的结构称之为“中国套盒”,认为是受了中国小说叙述的影响。但是他的作品和中国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他有本事把故事写的扑朔迷离,而中国作家一般都追求比较明确、比较肯定的表达,包括文字。读博尔赫斯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至少是每一段都不那么肯定,让人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这是博尔赫斯作品结构上的独特性,但是我认为仅仅这么看是不够的。因为博氏写作的最大特点,不光是结构分叉,他的语言、语言叙述中的时间、情节都在分叉。这个特点,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和读者对抗,进行一种写作与阅读的竞赛,看谁能胜过谁。但我觉得这有点贬低博尔赫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屑与读者竞争。他天生就那么高蹈,那么高高在上,他在他自己的那个六角形宇宙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芸芸众生,他自己就是自己的造物主,他一直在旁若无人地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自己的世纪。这样的人,他是不屑于与你斗心思、逗闷子的。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然而,正是这一点,正是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令人着迷,也因此被在他之后舞文弄墨的人肃然起敬,尊之为“作家的作家”。 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是个没有生活经验的作家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书评

博尔赫斯天生不属于任何时代和地域,他的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涵盖了魔幻、科普、天文、物理……诸方面,作为20世纪读书最多最杂的人之一,他的作品主题却出奇的单一,迷宫一般的循环往复,不管是时间,命运,自我意思等,一切到了博尔赫斯的作品中都会被卷进他那无数面镜子堆成的迷宫,玫瑰点缀期间….他有一个包含到中国元素短篇小说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在世界范围内都名声遐耳,因此中国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大都取这个名字。 博尔赫斯名言:“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和我终生向往成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梦想不谋而合)年轻时候阅书无数,到老了功成名就之时却身患眼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时,曾说道,“强劲的想象产生现实”初读博尔赫斯小说感到的震撼,使我差点失语,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他是一个掌握着语言之魂的巫师,是一个通晓了时间之谜的先知,是一个活在书与想象中的思想巨人。 尽管终其一生博尔赫斯都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他始终对古老的中国和东方保有一份兴趣,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涂抹着幽玄神奇的色彩。这个以在小说中建造“迷宫”著称的有着惊人想象力的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正是把他笔下最神秘的一座迷宫安置在中国,于是我们读到了短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当我读到“在某一些里,您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您我都存在。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简直要击掌惊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文学化地阐述了,仿佛我也被使时间的“网“兜头罩住,这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化的时间观,它是多维的,偶然的,交叉的,非线性的,最终是无限的。而作为空间存在的迷宫正象征这种时间的多维与无限,通过虚拟与现实营造了微观宇宙,这一主题也始终贯穿在博尔赫斯所有的创作中。 博尔赫斯另一篇公认的小说代表作《阿莱夫》。"阿莱夫"是博尔赫斯小说中最奇幻的事物之一,“它是包含着一切的点的空间的一个点”,是“一个圆周几乎只有一英寸的发光的小圆面”,然而宇宙空间的总和却在其中,从中可以看到地球上、宇宙间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它是汇合了世上所有地方的地方。它当然是一个读者一旦读完了小说就随之消失的幻想世界。但博尔赫斯却想制造出一种阿莱夫真实存在过的幻觉。他是怎样处理的呢?“当我把阿莱夫作为一种幻想的东西考虑的时候,我就把它安置在一个我能够想象的最微不足道的环境中:那是一个小小的地下室,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曾经很时髦的街区一幢难以描述的住宅里。 这是他最为珍视的小说,博尔赫斯把拒绝了“我”的求爱的女主人公命名为贝娅特丽齐,然而当评论家认为这暗示了博尔赫斯的一次爱情挫折时,他既否定女主人公暗示了但丁的“贝娅特丽齐”,也否认了“我”是自己的化身。他始终是个带着神秘光泽的睿智长者,迷恋于镜子、梦、迷宫、死亡、永恒、微观世界......这是他唯一一次正面描写爱情,我们也知道他在爱情路上并不顺利,终身最依赖的人是母亲,因此憎恶父权。更多时候他在无限循环的时间阶梯,永无止境的时间通道里被镜中的幻影分割、占据,“我”最终消失。 博尔赫斯不仅为他笔下的人物创造了多元的、有无数可能的结局,也为读者创造了无数可能的想象,这样在文本上完成了最和谐的构造。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类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 或许兽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撕咬,但那种残杀和撕咬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而人类与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浑浊,生活之中的灰尘。他有记忆力,所以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为自己制造布满恐惧的未来。他的现在是永无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厮杀,他要么为记忆中昨天的旧恨复仇;要么为预见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要么为想象中明天的恐惧而小心防范。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灵,是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这种美好并以其点缀自身的万物生灵。鸟儿关于花园,因为它懂得怎样将花园中的五颜六色装点到自己的羽毛上,将花园中的乐曲集于自己的啭鸣;狮子美于森林,因为它能够使森林的威严活生生地体现在它的成严之中,将森林的雍容和庄重体现在它的雍容和庄重之中;骆驼美于沙

漠,因为它将自己存于大漠之间,使大漠中的山丘化为它的形体,将大漠的黄沙描绘在它的肤色之中;鲸鱼美于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静的海水、汹涌的波涛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构成它这部分生命的内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民族而不惠予另一个民族,亦不局限于某个阶层而不惠予另一个阶层。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追寻,尽情地去享受吧!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都会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对生活之美熟视无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们身上已然枯萎,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你会看到:哪儿笼罩着暮气与忧伤,哪儿的生活便是被疲惫所困扰,被丑恶所蚀化,被邪恶所败坏。那里生灵的悟性便会死亡,或者美丑被倒置,善恶被颠倒。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生活的清纯须由心灵的清纯与之对应。对于那些感觉阴暗、暮气沉沉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品尝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为心灵美的人,方能视万物皆美,包括原本丑的东西。何时你意识中充满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世界便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便会在你口中变成玉液琼浆,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去尼罗

博尔赫斯经典语录.doc

博尔赫斯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博尔赫斯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因永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在将来的某个刻, 我可能成您的人。——博赫斯 2、我以郁的自想:宇宙会化,而我不会。——博 赫斯 3、史,其也属于一种的幻想。——博赫斯 4、是以忍受的,富有是庸俗的最不舒服的形式。——博 赫斯 5、卡夫卡的命运就是把各种各的境和扎化寓言。他用 清澈的格来写的梦??他是犹太人,但就我所知,其作品中 从未出“犹太人” 个。他的作品不受限制,或更是永 恒的。——博赫斯 6、我易地接受了,也因我直感到什么都不是 真地。——博赫斯 7、他一再自己,可怕地是死亡地粹和体行,而不是 具体地。??他后来想,往往不可能和吻合;他以狡 地推断,先想一个具体就能防止地生。他信那种靠不住地魔法,虚构了一些以忍受地特点,的是不它生; 最后自然担心那些特点真的。——博赫斯

8、我希望时间会变成一个广场,照相机只是一个让我的所思暂时安生的处所,一个压扁的铁皮罐子。时间的广场可以容纳很多意外。时间之外的一切,也许只是多余的忧愁。——博尔赫斯 9、衰老和恐惧也许误导了我,但我认为独一无二的人类行将灭绝,而图书馆却会存在下去:青灯孤照,无限无动,藏有珍本,默默无闻,无用而不败坏。——博尔赫斯 10、荒漠既是真实的存在又具有象征意义。它空无一人,英雄 正等着人群出现。——博尔赫斯 11、从不认错的命运对一些小小的疏忽也可能毫不容情。—— 博尔赫斯 12、一个人命令听从他的人做一件事,下命令的人死了,另一 个人至死一直在做那件事。——博尔赫斯 13、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博尔赫斯 14、一个人进入暮年时,会有很多回忆,但经常自动浮现于脑海的,大概也不会很多,这当中会有一张年轻的脸,和这张脸引发的灿 烂的记忆,这张脸不一定属于妻子,也不一定属于初恋情人,它只 属于瞬间。——博尔赫斯 15、使他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博尔赫斯 16、创作就是把我们读过东西的遗忘和回忆融为一体。——博 尔赫斯 1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莎士比亚这条大河的水威胁到我渺

2021精彩作文摘抄——100个经典语录(作文引用直接加5分)

2021精彩作文摘抄——100个经典语录(作文引用直接加 5分) 1.如果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就会发现那一神奇的时刻。它常常出现于某些最平凡的瞬间。——保罗·柯艾略《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2.就像大海和天空在水平线上融合在一起那样,梦幻和现实也有可能正在遥远的地方相互融合。——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3.你是否也这样认为,生命的内容不是别的,而是那股有一天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和灵魂,之后永远燃烧到死的激情。——马洛伊·山多尔《烛烬》 4.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黑塞《德米安》 5.我想要的,只是一束蒲公英花的信赖,一片莴苣叶的慰藉,甚至不惜为此枉费了一生。——太宰治《二十世纪旗手》 6.我偶尔会穿过野草肥沃的草原,茂密的野草和枝叶葱郁的大树于我而言都是一剂剂的定心丸,因为它们喻示着生命和水源,也向我暗示:我也能如此茁壮地生存下去。——谢丽尔·斯特雷德《走出荒野》 7.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加布瑞埃拉·泽文《岛上书店》 8.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七堇年《尘曲》 9.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吴汝纶《百字铭》 10.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余秀华《荒漠》 11.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记得自己是谁,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走什么样的路。——《千与千寻》 12.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13.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萨特 14.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看见过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杰克·凯鲁亚克 15.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送你一匹马》 16.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 17.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 18.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沈复《浮生六记》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美好的》阅读答案 生活是美好的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难。为了做到这一点,光是中头彩赢了20万卢布、得了"白鹰"勋章、娶了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受到幸福,甚至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 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寇克是19世纪德国细菌学家,“小点”指细菌),不是毛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见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的地方去,你岂不觉着幸福?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起来。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 要是你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1.文章以较为轻松而幽默的写法,让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胸怀?(3分) 2.你能摹仿文中段落,再写两个假设情境吗?(3分) 3.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3分) 4.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生活态度?(3分) 《生活是美好的》答案 1.微笑面对生活中任何困难和不幸的气量、胸怀。

博尔赫斯《阿莱夫》经典语录

博尔赫斯《阿莱夫》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博尔赫斯《阿莱夫》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世界本来就是迷宫,没有必要再建一座。——博尔赫斯《阿莱夫》 2、我以忧郁的自负这样想:宇宙会变化,而我不会。——博尔赫斯《阿莱夫》 3、世界会变,但是我始终如一,我带着悲哀的自负想道。——博尔赫斯《阿莱夫》 4、地狱的属性之一在于它的不真实,这一属性使它的可怖似乎有所减轻,但也可能加强。——博尔赫斯《阿莱夫》 5、我哭了,因为我亲眼看到了那个名字屡屡被人们盗用、但无人正视的秘密的、假设的东西:难以理解的宇宙。——博尔赫斯《阿莱夫》 6、真理不会进入拒绝理解的心灵。既然世界各地都包罗在阿莱夫里面,那么所有的灯盏和所有的光源当然也在其中了。——博尔赫斯《阿莱夫》 7、他痛骂批评家;接着,他比较厚道地把批评家说成是“那种自己没有铸币的金银,也没有蒸汽压机、滚轧机和硫酸,但能指点别人藏镪的地点”。——博尔赫斯《阿莱夫》 8、任何语言都是符号的字母表,运用语言时要以交谈者共有的

过去经历为前提;我的羞惭的记忆力简直无法包括那个无限的阿莱夫,我又如何向别人传达呢?——博尔赫斯《阿莱夫》 9、他们会教导我们说,永恒是目前的静止,也就是哲学学派所说的时间凝固;但他们或任何别人对此并不理解,正如不理解无限广阔的地方是空间的凝固一样。——博尔赫斯《阿莱夫》 10、阿莱夫的直径大约为两三公分,但宇宙空间都包罗其中,体积没有按比例缩小。每一件事物(比如说镜子玻璃)都是无穷的事物,因为我从宇宙的任何角度都清楚地看到。——博尔赫斯《阿莱夫》 11、啊,上帝,即便我困在坚果壳里,我仍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他们会教导我们说,永恒是目前的静止,也就是哲学学派所说的时间凝固;但他们或任何别人对此并不理解,正如不理解无限广阔的地方是空间的凝固一样。——博尔赫斯《阿莱夫》 12、他对巴比伦国王说:“啊,时间之王,世纪的精华和大成!你在巴比伦想把我困死在一座有无数梯级、门户和墙壁的青铜迷宫里;如今蒙万能的上苍开恩,让我给你看看我的迷宫,这里没有梯级要爬,没有门可开,没有累人的长廊,也没有堵住路的墙垣。”——博尔赫斯《阿莱夫》 13、叔本华说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到死为止所能遭遇的一切都是由他本人事前决定的。因此,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相遇都是事先约定,一切屈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我们的不幸都是自找的想法是再好不过的宽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jìng pèi jiāng yìng yǎn hùpáng dà yí huòjūn yún xiōng huái xùn chìguàn gài 二、用“ ”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心系.(xìjì)惩.罚(chéng chěng)弯曲.(qǔqū) 大堤.(tīdī)挣扎.(zá zhá)花圃.(púpǔ) 三、比一比,再组词。 竟(_________)斥(_________)恨(_________)辩(_________) 竞(_________)斤(_________)狠(_________)辫(_________) 幻(_________)俗(_________)坚(_________)峰(_________) 幼(_________)浴(_________)竖(_________)锋(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幽静寂静宁静平静安静 1.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夜晚,她仰望星空,想象着嫦娥在月宫里的生活情景。 2.当四周很(_________)的时候,蟋蟀就会在自家的平台上弹琴。 3.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 (_______) 4.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________)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5.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下来。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能使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3.最小的一粒豌豆说:“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哥哥走路、吃饭、做梦的时候都看书。(照样子,改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眉(___)目(___)(___)眉(___)眼(___)(___)玉立 (___)大(___)圆(___)(___)彬彬(___)眉(___)目 鹤(___)童(___)(___)眸皓(___)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宿新市徐公店》中作者描写儿童在花丛中捕捉蝴蝶的欢乐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孩子顽皮、淘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课外我还积累一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_______。它在花盆里_______,抱着花枝_______,所到之处,_______。你见了,绝不会_______它,它是那样 _______,天真可爱!

《十宗罪》系列经典语录4

卷首语 11、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外。——但丁 13、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14、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15、我现在不存在,我过去存在。——福克纳 16、他人即地狱。——萨特 17、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尼采 18、我给你一个久久仰望这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 20、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鲁迅 21、我的那朵花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圣埃克苏佩里 22、孩子们就是这样对付恐惧:他们睡觉。——卡勒德?胡赛尼 23、我不知道来的人是谁,可他坚持说,这个人已经在路上啦。——马尔克斯 24、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可它却把香味留在了这只脚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25、没有人死,人人都死。——卡森?麦卡勒斯 26、给你的鲜花以野草的恶臭。——莎士比亚 2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西格夫里?萨松 28、没有眼里所不愿看见的花朵,更无心中所不愿思慕的明月。——松尾芭蕉 29、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博尔赫斯

30、我们的心都是美丽的金色向日葵,我们获得自己种子的祝福。——艾伦?金斯堡 31、认识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欢狗。——罗曼?罗兰 32、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米兰?昆德拉 33、属于我的一切都与我如影随形。——赫塔米勒 34、一个人往往要死两次:不再爱,不再被爱。——伏尔泰 35、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 36、沉默有没有强大到可以把音乐送回它的源头。——哈特?克莱恩 37、我等着花瓣不倦的头也不回的飞行。——夸西莫多 38、我给你写诗,穿过隔开我们的东西。——米沃什 39、那些遗忘我的人足以建成一座城市。——布罗茨基 40、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凯鲁亚克 41、欣赏吧,就像躺在崭新的棺材里。——希区柯克 42、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_莫名岁月 43、有时尘土飞扬,有时弥漫花香,有时冷冷清清,有时熙熙攘攘,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44、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做了错事的好人。 45、人生是一场孤单的旅行,我们都在同一辆公交车上,这一生一世,只能陪伴有限的旅途,到了各自的终点,挥手下车。

博尔赫斯说

博尔赫斯说 ○我从不谈论什么背叛和原谅,遗忘是唯一的背叛和原谅。 ○我总想着:天堂大概就是图书馆那样的吧! ○我犯下了一个人能犯下的最糟糕的罪行——我过得不快乐。 ○美,是那么高雅的奥秘,根本不是心理学和修辞学说得明白的。 ○所有的理论都是合法的,可是没一个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靠它们来做什么。○我们是我们的记忆,我们是不连贯的空想博物馆,一大堆打碎的镜子。 ○在死亡之外还有什么方式能够威胁别人?最有趣、最原始的,是用长生不老来威胁他。 ○在所有人类的发明中,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其他发明只是人类躯体的拓展罢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是视觉的拓展;电话是声音的拓展;接着我们还有犁和剑,胳膊的拓展。可是书却是另一种东西:书籍是记忆和想象的拓展。 ○革命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迷信,是一种统计学的滥用。 ○都说我是个大作家。我对这个奇怪的想法心存感激,可是却不认同它。将来会有些智者轻松把它驳倒,给我安上一个骗子或者粗制滥造的标签或者两个同时安上。 ○使人着迷……是一个作家应该具有的几个最主要品质之一。 ○时间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集编纂者。 ○诗歌需要韵律。诗歌永远记得它在作为文字艺术之前首先是口头艺术,记得它曾是歌。 ○我孤独而镜中空无一人。 ○足球很流行,因为愚蠢也很流行。 ○我们很容易便接受了现实,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直觉里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向音乐(时间的神秘形式)致谢。 ○我有时猜测,唯一不神秘的东西就是快乐了,因为它只需靠自己来证明。 ○失明是孤独的一种形式。 ○疑问是智慧的名字之一。 ○历史更像是虚构的一种形式。 ○文学不是别的,就是引导一个梦。 ○阿根廷人最真诚的激情就是势利…… ○语言是需要有共同记忆的一些符号。 ○我们避而不谈的东西像极了我们自己。 ○你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你只是比较满足于成功的快乐。 ○天堂还是存在吧,虽然我们这肯定就是地狱了。 ○别人都为他们写了什么而感到自豪,可我却为自己读了什么而自豪。 ○可能有人反对我的观点,可是就连我自己,如果再过一会,很可能也反对我自己的观点。 ○如果有什么是我大量拥有的,那一定是困惑而不是肯定。 ○如果空间是无止境的那么我们在空间的任意一点上。如果时间是无尽的那么我们在时间的任意一点上。 ○ “永远”是一个禁止人类使用的词。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 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 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 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一一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三、阅读《我的老师》第9段(原文略),做题。 1?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15个字) 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 2?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3?“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焚香磕头,卜问吉凶一 4?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的“清”是_纯洁(或“单纯” “纯朴”等)的意思。 5?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阅读《我的老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经典事例?

博尔赫斯小说意象的精神分析

博尔赫斯小说意象的精神分析 暴力迷宫镜子 ——博尔赫斯小说意象的精神分析 武汉大学文学院明珠摘要: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 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 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 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关键词:博尔赫斯;精神分析学;暴力;迷宫;镜子 作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创作了大量让人难以捉摸的短篇小说, 而这些短篇小说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奇特的博尔赫斯式文学世界。在这个充满焦虑、暴 力、镜子及面具的文学迷宫里,博尔赫斯表现了他对自我及现实的关注,也吸引了读者对他 的关注。阅读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会发现,这个坚持认为就短篇故事而言,情节是首要问题 的作家,不曾创作过别的人物,他写的总是身处各种不同可能状况下的他自己,“在我的小 说中,我以为惟一的人物就是我自己。我将自己扮作加乌乔,扮作街头恶棍等等。但是的确,

那始终是我自己。我把自己设想在某段时间里或某种境况之中,我不曾创造过人物。” 透过不同小说里身陷各种境况之中的博尔赫斯,我们可以把握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博尔 赫斯。他曾坦言,他的小说都是对梦境的描写,他几乎天天做梦,噩梦赋予他情节,而其中 有三个基本的噩梦:暴力、迷宫和镜子。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并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的一种美学理论,它对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都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理论主张:文学创作是以作家童年受压 抑心理内容为动力的,是作家的白日梦。与夜间的梦一样,创作在无意识里实现了对现实中 无法满足之欲望的变体满足。据此分析博尔赫斯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大门。 一、暴力 在博尔赫斯小说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匕首、决斗、凶杀等充满暴力色彩的词汇,有的 1 小说干脆就直接取名为《死亡》、《刀疤》、《决斗》;胡安?穆拉尼亚这位在阿根廷鼎鼎闻名 的带刀好汉也是他小说中的常客,博尔赫斯甚至还专门以他为主角创作了一篇小说。为什么 温文尔雅、热爱和平宁静的博尔赫斯会让自己的小说充斥着暴力呢?

博尔赫斯的一首诗

博尔赫斯的一首诗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大理石纪念他们的幽灵。 我给你我写的书中所能包含的一切悟力,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气概或幽默。 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我给你我设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想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我给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我给你你对自己的解释,关于你自己的理论,你自己的真实而惊人的消息。 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饥渴; 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 What can I hold you with? I offer you lean streets, desperate sunsets, the moon of the jagged suburbs. I offer you the bitterness of a man who has looked long and long at the lonely moon.

I offer you my ancestors, my dead men, the ghosts that living men have honoured in bronze: my father's father killed in the frontier of Buenos Aires, two bullets through his lungs, bearded and dead, wrapped by his soldiers in the hide of a cow; my mother's grandfather --just twentyfour-- heading a charge of three hundred men in Peru, now ghosts on vanished horses. I offer you whatever insight my books may hold, whatever manliness or humour my life. I offer you the loyalty of a man who has never been loyal. I offer you that kernel of myself that I have saved, somehow --the central heart that deals not in words, traffics not with dreams, and is untouched by time, by joy, by adversities. I offer you the memory of a yellow rose seen at sunset, years before you were born. I offer you explanations of yourself, theories about yourself, authentic and surprising news of yoursel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