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442E(2-3)

学时/学分:64/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实践/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又与相应的理论课—工程化学有紧密的联系。课程目标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它们指导实验。学会正确的使用常用的有机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提纯方法;并学会运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数据。

课程定位: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实验必修课,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定位于专业实践训练体系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培养目标

(1)电热套、恒温水浴锅、循环水泵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常用有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3)蒸馏、回流、萃取、洗涤、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通过分工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曾玿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李兆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查,成绩为五级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按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组织纪律等)及实习报告综合考评给定。

制定人:王晓丹审核人:宿辉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442E(2-3) 学时/学分:64/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实践/必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又与相应的理论课—工程化学有紧密的联系。课程目标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它们指导实验。学会正确的使用常用的有机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提纯方法;并学会运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数据。 课程定位: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实验必修课,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定位于专业实践训练体系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后续课程: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知识培养目标 (1)电热套、恒温水浴锅、循环水泵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常用有机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3)蒸馏、回流、萃取、洗涤、过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通过分工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化学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教材:《有机化学实验》,曾玿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高占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李兆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查,成绩为五级分制,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成绩按照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组织纪律等)及实习报告综合考评给定。

有机化学(汪小兰-第四版)教学大纲(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及名称:[11C115010]有机化学 学分:3 总学时:50 开课专业:科学教育(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有机化学在化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化学学科一门关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用途以及有机反应原理的重要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等有关课程准备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生物系的需要,介绍有关的物质和反应,并兼顾现代有机化学新成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现象和顺、反异构现象。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典型性质。熟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游离基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的反应历程。 3、初步掌握旋光异构现象。了解外消旋化和内消旋化。外消旋化的拆分、构象、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 4、掌握糖、油脂、类脂、重要杂环母体的结构、组成利性质。 5、萜类、甾类化合物利维生素只作——般了解。

6、每章每节都留有一定的习题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些习题课。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1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3 共价键的键参数 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 1-4 分子间的力 1-5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6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7 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3学时) 2-1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基的概念。 2-3烷烃的结构;SP3杂化轨道、σ一键、键角、键长、键能 2-4烷烃的构象:乙烷、丁烷的构象。 2-5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溶解度、化学性质:稳定性、氧化、热裂化、 2-6卤化反应(均裂、异裂、游离反应历程)。天然气和石油。

《中级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中级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学时:45学时 学分:2.5 学分 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0 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课程号:BF001016 大纲执笔人:姜林 大纲审定人:朱凤岗 一、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级有机化学是本科(基础)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在基础有机化学的 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对有机反应机理进行比较深入地讨论,对立 体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原 有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的理解,掌握一些有机化学的理 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取代、缩合、消除、重排等反应的机理, 掌握立体化学的知识,掌握有机反应中活性中间体的结构及特征,了解周环反应的原理、 芳烃亲电反应的分速率因子,了解有机化学的新进展等。 3.课程教学改革 新课程,略。 二、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有机反应总论(2学时) 1.1有机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历程分类—自由基反应,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按原料与产物分类—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分子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1.2反应热力学 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的关系式:ΔG = ΔH-TΔS 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ΔG = -RT ln K;ΔG<0,正反应容易发生 1.3反应动力学 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 r = k[A]a [B]b 反应级数 = a+b

1.4反应速率理论 碰撞理论 r = 几率因子×碰撞因子×能量因子,该理论在有机反应中很少应用 过渡状态理论 反应物 → 过渡状态[X…Y…Z]→产物;一步反应有一个过渡态、而二步反应有两个过渡态;该理论又称为活化络合物理论 Hammond假设—分子的能量改变小,它在结构上的改变也小,因此,过渡态的结构应当与能量相近的分子(反应物或产物)近似 同位素效应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 kH/kD 1.5研究有机历程的一般方法 产品的鉴定,中间体存在的确定,同位素标记,催化剂研究,立体化学研究,动力学研究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反应热力学,过渡状态理论,Hammond假设 难点:Hammond假设,同位素效应 第二章 立体化学(4学时) 2.1立体化学基础 构造异构、立体异构、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 对称性、手性和对映异构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2 构象与构象分析 链状化合物的构象—1,2–二取代乙烷、乙醛、丙酮的构象 环状化合物的构象—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2.3 外消旋体的拆份 机械分离法 形成非对映体的拆分法 生物化学法 色谱分离法 2.4 不对称合成的几个概念 光学纯度百分率(%O.P)= [α]观 / [α]max 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 %R-%S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ZBB091003-04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 6学分 先修要求:无机化学 大纲执笔人:黄国保大纲审核人:杨黄根 教材信息: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的应用为重点,研究有机化学类化合物具有共同特点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具有无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有机化合物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综合性强,是化学专业本科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由基础到专业的特殊使命。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开发学生智能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学教育、化工技术职业岗位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医药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化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如下:(1)【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知识教学,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立体异构、有机合成等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本着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淡化过深的反应机理,强化与实际的联系。 (2)【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以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相关实验理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3)【学科教学育人】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2023 课程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的地位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脂环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芳香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卤代烃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掌握醇,醚、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鉴定、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应联系实验及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观。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门课应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1.对习题的要求 适量、适当的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对下一步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还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建议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学习中应包含2-3次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开卷或论文。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适当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译名:Experi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材料化学等工科相关专业 开课学期:3,4 学分:2 总学时:68学时讲课: 0学时实验:6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是是医药化工等工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科学地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训练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印证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总学时数68学时。 二、学时分配

注:必开实验45学时,选开实验23学时。 三、课程内容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教育(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做有机化学实验时要达到目的和实验要求;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3、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4、熟悉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教育; 2、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3、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认识和查验; 4、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重结晶提纯法(3课时) 【实验目的】 1、学会重结晶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抽滤和过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折叠滤纸的方法。【实验内容】 1、抽滤和过滤装置的使用; 2、用重结晶法提纯固体有机物(水重结晶苯甲酸)。 实验三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3课时)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第二学年(2011级) 《有机化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0105、070107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96学时总学分: 6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高等有 机选论大纲执笔人: HHH 参加人: CCZZ 大纲审核人: SS 修订时间: 2011年9月编写依据: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版(11修订) 授课年级:11级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来源 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 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要求学生掌 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原则、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掌 握有机合成技术,掌握有机结构理论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在本学科纵深研究以外,有机化学还与各学科广泛 渗透交叉,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 和材料科学的高速发展,有机化学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波谱学及现代测试手段的飞跃 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有机化学的微观历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有机立体化学及有机合成 化学的发展。人们能更多、更主动地合成出许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生命现象相关的 有机化学命题,为更深层次揭示自然界生命奥秘提供了理论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在学习无机化学 的基础上,再来系统地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变关系及其内在联系。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教学团队设置方案与教研活动开展细则 1.本方案拟按照二级学科为基础设置教学团队。 2.教学团队是学院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直属系领导。 3.教学团队负责人由学科带头人召集团队成员讨论后指定,报各系和学院备案。 4.教学团队主要工作内容:执行教学计划;拟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实 施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与青年教师培养;组织考试命题及阅卷;落实听课制度,检查教学质量;对教师定期考核;搞好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5.教学团队负责人除主持常规的教学活动外,有责任带领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改革、课程整合与建设等开展工作。 6.教研活动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每个教学团队至少安排教研活动6次/学期,每次教研活动必 须有教学督导或教学委员参加。以下三次活动为必开时间:开学第一周的教研活动安排在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前一天或二天,讨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期中教研活动集中讨论上半学期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开展教学检查活动;在学院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前,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制定教材,安排教师(A角和B角,A角为主讲教师、B角为备讲教师)。另外三次教研活动针对第五条开展。 7.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工作量按3课时/次计算;每次教研活动须填写教研活动总结报告, 由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督导或教学委员签字认定,交教学秘书保存。 8.学院将对教学团队的教研活动进行适当资助。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08-20 附录一: 教学团队设置如下: 无机学科教学团队:刘红科、包建春、黄晓华、陈晓峰、蒋晓青、唐亚文、方敏、戴志晖、兰亚乾、韩敏、吴勇、赵文波、李顺利、吴萍、周小四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杨小弟、杜江燕、周耀明、张继双、李卉卉、屠闻文、毕文韬、陈维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蔡称心、周益明、赵波、杨春、卫海燕、李淑萍、周泊、李晓东、朱银燕、张卉、陈煜、孙冬梅、吴平、沙兆林、李亚飞 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孙培培、魏少华、王炳祥、杨锦飞、肖亚平、顾玮瑾、韩巧荣、林云、职慧珍、周林、韩维、邵科峰、马振毛 化工教学团队:顾正桂、王玉萍、杨维本、林军、马振叶、崔世海、刘俊华、李明海、张英华、王春梅、苏复 高分子及材料教学团队:李利、周宁琳、毛春、章峻、朱丹、肖迎红、莫宏、袁江 附录二: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概况

有机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总学分:1.5学分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 适用专业:药学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实验课的学习是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学会有机物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基本制备方法和分离技术。主要分为基本操作技术、物理常数测定、化学性质鉴别、有机物制备和提取四个部分。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并能通过客观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药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操作包括: 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磨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3、常用仪器的选择及安装; 4、熔点的测定; 5、回流、蒸馏、分馏; 6、分液滴斗的使用; 7、各种过滤方法; 8、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的干燥; 9、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0、机械搅拌; 11、加热和冷却; 合成实验是训练、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离、鉴定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性质实验是检定有机化合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有机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性质实验的选择联系有机化学讲授内容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手册、辞典、实验技术书、实验书)及科学文献的查阅方法。最后阶段安排文献实验,这是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实验报告与考核 1、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使用统一实验报告本。 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要明确,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仪器或器材的使用技能技巧。 (3)实验原理 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4)仪器和材料 选择主要的仪器和材料填写。 (5)操作步骤 要写明经过哪几个具体实验操作步骤,也可用流程图说明;实验报告要简明扼要、字迹整洁。 (6)实验结果 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图表及计算结果,或从图像中观察实验结果。 (7)分析与讨论 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讨论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实验(设计)后的心得体会、改进建议等等。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40021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学时与学分:学时:56 学分:3.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或基础化学 适应专业:医学五年制各专业、临床医学七、八年制 教材及参考书: 1.《医科大学化学》下册陈启元梁逸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医用有机化学》第二版唐玉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Organic Chemistry》for Students of Medicine and Biology. Xiashuzhen, luo yim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6 4.《有机化学》第七版吕以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有机化学》唐玉海罗一鸣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临床医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为学好后续的有关课程,以及在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进行科学研究奠定足够的有机化学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碳链、位置及官能团异构、构象、顺反及对映异构);化合物英文命名的一般规律。重要基团和常见化合物的的英文名称。 2.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取代、加成、氧化、酯化、酰化、脱羧、偶联等反应。 3.能运用电子效应(诱导与共轭)理论,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电加成及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 5.熟悉杂环、糖类、脂类及氨基酸的结构、名称和主要性质。 6. 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熟悉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图谱的解析。 7.了解蛋白质和酶的一般性质;核酸的组成和结构单元。 (实验独立设课) 临床八年制开设高等有机化学(选修)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为重点,用黑体表示的为难点)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概述 掌握:有机物与有机化学概念,碳的sp3、sp2、sp杂化轨道。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 熟悉:Lewis酸碱理论,八隅体结构。键长、键能和键角的涵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80学时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分支,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的基础实验课。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析鉴定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作习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所学的反应及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操作,合成实验,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及有机化合物性质试验。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加强的重要环节。属于基本操作包括: 1、璃管的切割、弯曲和拉毛细管; 2、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磨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4、常用仪器的选择及安装; 5、沸点及熔点的测定; 6、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及减压蒸馏; 7、分液滴斗和滴液漏斗的使用; 8、各种过滤方法; 9、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的干燥; 10、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11、机械搅拌; 12、加热和冷却; 13、固体物质的升华; 14、波谱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波谱技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已成为

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最常用的手段,有必要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对于基本操作训练内容采用单独安排实验和结合合成实验进行,使学生有多次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正确熟练,灵活运用的程度。 合成实验是训练、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鉴定方离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合成实验的选择,既要符合基本操作训练的要求,也要兼顾化合物与反应类型。根据上述原则,列出20套不同的合成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内容。作为一门基础课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和合成实验仍以常量为主。并逐步创造条件增加小量实验及简单易行的半微量实验的比例,以加强操作训练,节约实验药剂,缩短反应时间,增加训练内容。 性质实验是检定有机化合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有机化学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性质实验的选择联系有机化学讲授内容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向学生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手册、辞典、实验技术书、实验书)及科学文献的查阅方法。最后阶段安排文献实验,这是全面考核学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实验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 (二)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三)手册查阅及文献介绍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训练 (一)简单玻璃工 (二)熔点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1、温度计校正 2、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三)蒸馏及沸点测定 1、工业乙醇的蒸馏 2、半微量法测定沸点 (四)分馏 (五)水蒸气蒸馏(苯胺和硝基苯混合物的分离)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徐寿昌)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60 学分:4.0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解有机化学烷、烯、炔、脂环烃、醇、酚、醚、醛、酮、醌、卤代烃、芳香烃、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和胺、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来源和制备、物理及化学性质及种类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代表,以及立体化学、波谱分析等基本内容;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中的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食品化学等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二、本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反映机理。 2.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各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与制备、物理性质及重要代表物;初步学习阅读课外参考书,逐步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实验技能,为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总60学时,理论学时)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有机化学》,徐寿昌编。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天津大学、华东石油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编。 《有机化学》,吉林师大等五所院校编。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 《有机化学》,汪小兰编。 实验课参考书:《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化合物种类多,化学反应繁杂,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本课程的重点,教师可通过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首先总结其应有特性,然后逐一讲解化学性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对本课程的难点,可采取多次重复的讲授方法,在绪论中,首先集中介绍共价键的形成理论,及在C—C、C=C、C≡C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在每章中再重复讲解,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可从化合物所具结构(官能团)入手介绍分析,并进行各类化合物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对烷烃的自由基取代、烯烃的亲电加成、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等几大类主要的反应机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 六、与有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有机化学可在学完无机化学课程后学,也可与无机化学并列学习。它以中学化学课程和部分无机化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与食品工艺、营养与卫生、食品添加剂、仪器分析等课程联系也比较紧密,是多门专业课的基础,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更是与食品密切相关。因此打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绪论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

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的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沸点,为什么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最后一个气泡将要缩回内管的瞬间,此时管内的压强和外界相等,所以此时的温度即为该化合物的沸点。 七、装置问题: 1)选择合适容量的仪器:液体量应与仪器配套,瓶内液体的体积量应不少于瓶体积的1/3, 不多于2/3。 2)} 3)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水银球上线应与蒸馏头侧管下线对齐。 4)接受器:接收器两个,一个接收低馏分,另一个接收产品的馏分。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 瓶。蒸馏易燃液体时(如乙醚),应在接引管的支管处接一根橡皮管将尾气导至水槽或室外。 5)安装仪器步骤:一般是从下→上、从左(头)→右(尾),先难后易逐个的装配,蒸馏 装置严禁安装成封闭体系;拆仪器时则相反,从尾→头,从上→下。 6)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分开,但各组分沸点至少相差30℃以上。 7)液体的沸点高于140℃用空气冷凝管。 8)进行简单蒸馏时,安装好装置以后,应先通冷凝水,再进行加热。 9)毛细管口向下。 10)微量法测定应注意: 第一,加热不能过快,被测液体不宜太少,以防液体全部气化; 第二,沸点内管里的空气要尽量赶干净。正式测定前,让沸点内管里有大量气泡冒出,以此带出空气; 第三,、 第四,观察要仔细及时。重复几次,要求几次的误差不超过1℃。 试验二重结晶及过滤 一、试验目的 1、学习重结晶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抽滤和热过滤的操作 二、试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液中不同温度时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分离 三、试验仪器和药品 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电炉、石棉网、玻璃棒、滤纸、苯甲酸、活性炭、天平 四、试验步骤 1、【 2、称取3g乙酰苯胺,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80ml水,加热至沸腾,若还未溶解可适 量加入热水,搅拌,加热至沸腾。 3、稍冷后,加入适量(-1g)活性炭于溶液中,煮沸5-10min,趁热抽滤。 4、将滤液放入冰水中结晶,将所得结晶压平。再次抽滤,称量结晶质量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